期刊文献+
共找到39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港口城市成长的理论与实证探讨 被引量:55
1
作者 许继琴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1-14,共4页
以宁波为例,着重探讨港口对港口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和港口城市的成长模式。认为港口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首先表现为港口建设促进港口城市成长和城市中心职能的增强,然后是港口通过港口城市的中心带动作用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以宁波为例,着重探讨港口对港口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和港口城市的成长模式。认为港口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首先表现为港口建设促进港口城市成长和城市中心职能的增强,然后是港口通过港口城市的中心带动作用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港口城市在港口和临港工业具备相当规模之后,关键是发展第三产业,以增强城市的物流中心和生产中心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港口城市 港城关系 城市发展 成长模式
下载PDF
港口经济及其地域空间作用:对鹿特丹港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53
2
作者 赵鹏军 吕斌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8-111,共4页
港口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临全球化竞争的挑战,借鉴国外港口经济的经验对我国三角洲地区和海港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分析荷兰鹿特丹港的港口经济发展,研究港口产业对于港口地区的社会经济带动作用,港口产... 港口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临全球化竞争的挑战,借鉴国外港口经济的经验对我国三角洲地区和海港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分析荷兰鹿特丹港的港口经济发展,研究港口产业对于港口地区的社会经济带动作用,港口产业的时间演替规律和在港口产业带动下的港口地区地域空间扩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经济 港口城市 空间作用 鹿特丹港
下载PDF
港口基础设施与港口城市经济互动发展 被引量:47
3
作者 司增绰 《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3-43,共11页
港口基础设施与港口城市经济互动发展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和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先以连云港港和日照港为例,实证研究了港口基础设施与港口城市经济互动发展的程度。研究表明:港口城市经济与港口基础设施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关联性;港口... 港口基础设施与港口城市经济互动发展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和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先以连云港港和日照港为例,实证研究了港口基础设施与港口城市经济互动发展的程度。研究表明:港口城市经济与港口基础设施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关联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较快的港口城市,城市经济发展也较快;不同港口城市,"港口基础设施-港口城市经济"关联系统的性质存在着差异。在港口基础设施与港口城市经济互动发展系统中,港口经济承担很重要的角色,是二者互动的节点、界面、载体、枢纽和纽带。接着,分析了港口基础设施智慧化演进背景下,港口基础设施与港口城市经济互动发展的新内涵。智慧港口基础设施、智慧港口经济、智慧港口城市经济互动发展是港口基础设施与港口城市经济互动发展的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基础设施 港口城市 智慧港口 港口城市经济
原文传递
港—城界面的演变及其空间机理 被引量:33
4
作者 庄佩君 汪宇明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05-1116,共12页
港—城界面是水路运输相关活动地域与城市地域交互作用的区域,是港口与城市相互关系的一个特定滨水空间。作为各种社会力量和技术发展在特定空间地域的投影,港—城界面经历了一系列的空间迁移和形态演变。其空间迁移轨迹是由内城中心至... 港—城界面是水路运输相关活动地域与城市地域交互作用的区域,是港口与城市相互关系的一个特定滨水空间。作为各种社会力量和技术发展在特定空间地域的投影,港—城界面经历了一系列的空间迁移和形态演变。其空间迁移轨迹是由内城中心至内城边缘,再到远离内城的位置。在其生命周期的形成生长、成熟扩张、衰退废弃和再生复活各阶段体现了港城关系由共生一体、共同扩张、分离、最后再度整合的演变过程。以宁波为案例,分析了港—城界面的演变和空间机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江厦港区、江北港区、镇海和北仑港区所呈现的是商贸综合体和港城聚落、西式中心商务区和近代城市社区、临港工业综合体和物流园区等港-城界面空间景观形态的变化,再生后的江北港区则成为城市休闲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综合体。在港—城界面演变的历史进程中,运输技术与组织以及通讯技术变革是港—城界面迁移的主要引擎,劳动地域分工确定了港—城界面的产业和形态,再生动机更多地来自城市更新和政治经济需求,环保意识和立法促进了港城分离,制度变革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 港口城市 港—城界面 空间机理 宁波
原文传递
有关港口城市创建与发展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宋炳良 《上海海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4-49,共6页
从运输条件、产业聚集及其发展路径依存性的视角 ,并结合近代上海开埠以来城市发展的实例 ,阐述并探讨了目前新贸易理论下港口城市发展理论模型的主要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
关键词 港口城市 新贸易理论 运输成本 城市发展 产业聚集
下载PDF
试论现代物流业与港口城市空间再造——以大连市为例 被引量:19
6
作者 郭建科 韩增林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86,共7页
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世界性的产业转移高潮,处于全球供应链枢纽节点地位的大型港口城市在物流经济中起着越来越强大的极核作用。现代物流业在港口城市飞速发展,必将引起港口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功能分区变化,并通过港口物流发展带动物流... 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世界性的产业转移高潮,处于全球供应链枢纽节点地位的大型港口城市在物流经济中起着越来越强大的极核作用。现代物流业在港口城市飞速发展,必将引起港口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功能分区变化,并通过港口物流发展带动物流企业集聚、大型物流园区兴起、构建城市型轴--辐物流网络主导物流配送网点布局,参与港口城市空间再造。本文运用经济学和城市地理学的相关理论,结合大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予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物流业 港口城市 空间结构 影响机理
下载PDF
连云港市的港-城协调发展模式演化及影响要素 被引量:17
7
作者 郇恒飞 焦华富 +1 位作者 韩会然 戴柳燕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81,共5页
港口与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实现港城互动、提升港口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以连云港市1989—2009年统计数据为基础,构建了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计算出两系统综合发展指数;结合协调度、静态和动态协... 港口与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实现港城互动、提升港口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以连云港市1989—2009年统计数据为基础,构建了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计算出两系统综合发展指数;结合协调度、静态和动态协调发展度,对连云港港口与城市的协调发展模式的演化轨迹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①1989—2009年,连云港市港—城协调发展模式总体上经历了濒临失调模式到勉强协调模式再到基本协调模式的演化过程;②港口与城市基本处在协调发展的轨迹上,动态协调发展度呈逐渐增长的态势。进一步分析认为协调发展模式的演化主要由港口功能的升级、临港产业的壮大、城市发展的支撑等推动以及自然环境和区位因子、腹地的经济水平、周边港口的空间袭夺、港城关系的空间分离等约束要素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城市 港城关系 协调发展模式 影响要素 连云港
下载PDF
海上丝绸之路上港口与港口城市的互动发展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熊勇清 许智宏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8-133,共6页
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和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考量海上丝绸之路上港口物流与港口城市经济的动态关系以及相互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港口物流与港口城市经济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与港口城市... 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和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考量海上丝绸之路上港口物流与港口城市经济的动态关系以及相互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港口物流与港口城市经济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与港口城市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货物吞吐量对港口城市经济的贡献度大于集装箱吞吐量对港口城市经济的贡献度,港口城市经济对货物吞吐量的方差贡献度大于港口城市经济对集装箱吞吐量的方差贡献度。结果表明,发展和促进重点港口城市经济发展与港口物流发展,符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物流 港口城市 港口经济 海上丝绸之路
下载PDF
我国沿海港口城市的结构分析及发展走势 被引量:5
9
作者 易志云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105-108,共4页
我国沿海港口城市结构的客观实际出发 ,借鉴有关沿海港口城市形成演化理论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 ,根据扬长避短、功能互补、合理组合、协调发展的原则 ,努力构造我国三大沿海港口城市 :即以香港、广州为中心的南部沿海港口城市带 ;以上海... 我国沿海港口城市结构的客观实际出发 ,借鉴有关沿海港口城市形成演化理论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 ,根据扬长避短、功能互补、合理组合、协调发展的原则 ,努力构造我国三大沿海港口城市 :即以香港、广州为中心的南部沿海港口城市带 ;以上海为中心的中部沿海港口城市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城市 结构分析 城市带 沿海港口 中国
下载PDF
港口城市演变趋势的剖析及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 被引量:14
10
作者 高宗祺 昌敦虎 叶文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2-109,共8页
通过分析诸多国际上典型港口城市发展历程及其演变趋势发现,港口与港口城市各有其发展趋势路径。其原因一方面系港口与港口城市两者所需发展要素并不完全一致,各有其发展动力引致;另一方面两者在发展阶段很容易受外在政、经环境因素影响... 通过分析诸多国际上典型港口城市发展历程及其演变趋势发现,港口与港口城市各有其发展趋势路径。其原因一方面系港口与港口城市两者所需发展要素并不完全一致,各有其发展动力引致;另一方面两者在发展阶段很容易受外在政、经环境因素影响,进而导致最终发展趋势的相异。本文以香港、鹿特丹、浏河与伦敦等港口城市为案例进行研究,即可看出各案例间演变趋势的分歧所在。通过本文分析,建议港口城市所在区域各级主管机构制订港口城市发展方向时,应注重统筹区域全局利益并以局部港口发展的总体利益最大化为中心;决策者在拟定或选择发展战略时,应以港口城市与整体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为战略发展目标,根据各港口与港口城市发展要素可能出现的变化,主动并积极地配置调整资源投入,以适应自身的发展特色,避免有限资源重复性配置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城关系 港口城市 可持续发展 发展要素
下载PDF
马来西亚吉隆坡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甜 闫金凤 乔海燕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68-275,F0003,共9页
[目的]揭示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港口城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规律,为当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马来西亚吉隆坡市2000,2005,2010,2015,2020年5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基于交互式数据语言(IDL),采用指数分类法提取土地利... [目的]揭示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港口城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规律,为当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马来西亚吉隆坡市2000,2005,2010,2015,2020年5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基于交互式数据语言(IDL),采用指数分类法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并应用RS,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吉隆坡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最后采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25年吉隆坡市土地利用数据。[结果] 2000—2020年吉隆坡市种植园和林地大幅减少,建设用地迅速增加,港口与城市圈中部区域种植园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土地利用景观形状趋于复杂化、不规则化,景观类型空间连通性降低,景观异质性增强;2025年吉隆坡市建设用地和种植园面积分别为1 624.12 km^2和2 216.99 km^2,与往年相比,建设用地增加,种植园减少。[结论] 2025年吉隆坡市土地利用类型仍主要以种植园为主。宏观来看,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种植园的数量持续减少。未来发展规划需进一步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大对种植园的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城市化 港口城市 交互式数据语言(IDL) 灰色预测模型 吉隆坡市
下载PDF
长江干线城市港口岸线综合利用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均卫 刘涛 张妍妍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2-56,共5页
以长江干线城市及港口总体规划为基础,对港口岸线利用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阐述了岸线资源的管理与利用现状,从单位长度岸线吞吐量角度,分析了岸线的使用效率。研究发现,目前长江岸线利用存在岸线规划整体性与协调性缺乏、岸线利用集约... 以长江干线城市及港口总体规划为基础,对港口岸线利用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阐述了岸线资源的管理与利用现状,从单位长度岸线吞吐量角度,分析了岸线的使用效率。研究发现,目前长江岸线利用存在岸线规划整体性与协调性缺乏、岸线利用集约化程度低、利用结构不合理、深水浅用与多占少用现象突出,岸线保护意识不强。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岸线综合利用的措施建议,包括加强规划与管理,建立岸线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创新岸线开发利用方式,提高内河深水岸线标准,促进港口与城市的协调发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经济 岸线资源 港口城市 航运规划 长江航运
下载PDF
民族地区新型口岸城镇发展动力机制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为例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丽君 董益铭 拓俊杰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49,124,共13页
民族地区沿边口岸城镇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支点,是国家新型城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具有典型性的二连浩特口岸城镇为例,通过因子分析界定二连浩特口岸城镇发展的动力因素,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进一步分析明确二连浩特... 民族地区沿边口岸城镇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支点,是国家新型城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具有典型性的二连浩特口岸城镇为例,通过因子分析界定二连浩特口岸城镇发展的动力因素,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进一步分析明确二连浩特口岸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据此从口岸城镇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式及社会发展动力等方面对民族地区新型口岸城镇发展的路径提出了相关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二连浩特 口岸城镇 动力因素 动力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ANN-CA模型的港口城市景观格局变化与预测研究——以胶州湾西岸区为例 被引量:10
14
作者 颜扬翰 郭子坚 +1 位作者 王文渊 徐蕴卓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07-1514,共8页
研究港口城市景观格局变化规律对港口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布局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以胶州湾西岸所在区域为例,基于ANN-CA模型和景观生态学理论,对2025年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仿真预测,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深入分析1995~2025年胶州湾西岸景... 研究港口城市景观格局变化规律对港口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布局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以胶州湾西岸所在区域为例,基于ANN-CA模型和景观生态学理论,对2025年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仿真预测,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深入分析1995~2025年胶州湾西岸景观格局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胶州湾西岸耕地、草地和水域面积趋于减少,城镇、港区和临港用地面积所占比例大幅度增加至16.19%、7.72%和22.20%,非建设用地逐渐向港口和城市建设用地转化;景观结构总体趋于复杂化,前期景观的优势度下降,分离破碎化程度上升,景观丰富度和异质性增强,斑块分布更加均匀,后期景观优势度转而上升,分离破碎程度逐渐减小,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趋于降低;社会经济和港口产业的迅猛发展是推动胶州湾西岸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随着港城矛盾逐渐凸显,港口和临港用地扩张趋于饱和。故提出加快区域内港口及其临港产业向外转移和提高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N-CA模型 景观格局 港口城市 胶州湾西岸
原文传递
基于DEA模型的上海港港口与城市经济效率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吕亚东 温艳萍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0年第10期69-72,共4页
为促进上海港港口建设以及港城一体化发展,文章采用DEA模型,分析2000—2018年上海港港口经济效率以及港口对城市经济贡献效率,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上海港港口经济综合效率大致呈上升趋势,其中2000—2006年主要受规模效率的影响,2... 为促进上海港港口建设以及港城一体化发展,文章采用DEA模型,分析2000—2018年上海港港口经济效率以及港口对城市经济贡献效率,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上海港港口经济综合效率大致呈上升趋势,其中2000—2006年主要受规模效率的影响,2006年后主要受纯技术效率的影响;上海港港口对城市经济贡献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其中综合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纯技术效率;为此,上海港应进一步整合现有港口资源和优化港区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经济 港口城市 经济效率 港城一体化 上海港
下载PDF
我国口岸城市呼吸道传染病多源数据预警综合指标体系建立 被引量:9
16
作者 程潇 黄利群 +2 位作者 陈丹 白雪 方鹏骞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60-1163,共4页
目的 根据我国口岸城市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特征,构建我国口岸城市呼吸道传染病多源数据预警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对16名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监测和预警理论及实践工作不少于10年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进行专家咨询,要求专家从... 目的 根据我国口岸城市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特征,构建我国口岸城市呼吸道传染病多源数据预警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对16名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监测和预警理论及实践工作不少于10年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进行专家咨询,要求专家从重要性、敏感性、可得性和是否纳入4个方面对指标进行评分,并以此作为指标筛选的依据,同时结合专家权威系数和评分结果,计算指标体系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 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代表的专家学术水平、判断系数和熟悉程度均> 0.7,专家咨询协调系数为0.321。建立的我国口岸城市呼吸道传染病多源数据预警综合指标体系有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19个三级指标构成。结论 应用德尔菲法构建“我国口岸城市呼吸道传染病多源数据预警综合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该指标体系的建立为提升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能力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岸城市 呼吸道传染病 多源数据 预警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
原文传递
中外主要港口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周炳中 辛太康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7-184,共8页
本文在阐述港口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选取我国7个主要港口城市以及国际航运中心城市鹿特丹、新加坡和香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并分析比较国内国际主要港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研究... 本文在阐述港口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选取我国7个主要港口城市以及国际航运中心城市鹿特丹、新加坡和香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并分析比较国内国际主要港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主要港口城市在港口生产能力上的评价值为0.055—0.645之间,上海等城市与国际大港差距较小;但在经济发展能力、资源环境支撑能力、智力支持能力和社会协调能力等方面,评价均值分别为0.278、0.529、0.255,仅相当于国际港口城市同类评价值的50.3%、79.1%和33%。因此,可持续发展整体能力评价值在0.239~0.465之间,只及国际城市的50%,国内港口城市与国际差距较大。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时间变化看,国内港口城市在经济支持和港口生产能力方面的提升速度相对略快,但智力支持、社会支持能力的增速变化远不及国际城市。为此,应通过发展智力支持系统、港口城市制度创新、港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延伸和腹地建设与扩张等战略,提升国内港口城市的发展能力,带动中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城市 可持续发展 比较研究
下载PDF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城市的功能类型与生命周期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列辉 苏晗 朱艳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3-465,共13页
港城互动贯穿于港口城市发展演化的全过程,是港口城市发展的主线。利用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数据和联合国经济与社会部人口署官网的人口数据,以1995—2015年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0的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相对集中指... 港城互动贯穿于港口城市发展演化的全过程,是港口城市发展的主线。利用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数据和联合国经济与社会部人口署官网的人口数据,以1995—2015年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0的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相对集中指数、港口与城市功能组合模型等,分析沿线港口城市的港城功能关系特征与演变规律,探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城市的生命周期。研究发现(:1)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港城功能关系类型多样,5种类型占比稳定,仅16.1%的城市处于平衡状态;(2)沿线港口城市演化分为相对集中指数(RCI)上升型、下降型和稳定型,上海、青岛和安特卫普等港口城市的RCI值不断上升,主要位于中国沿海和西欧,从以城市功能为主进入港城平衡或以港口功能为主,新加坡、香港和迪拜等港口城市的RCI值不断下降,港口功能强于其城市功能,汉堡和林查班等RCI稳定型港口城市主要位于东南亚及欧洲,港口规模与城市规模同步增长(;3)不同类型的港口城市处在港口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分为生长期、发展期、成熟期和停滞期。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城市的功能类型和生命周期进行研究,可以为我国下一步港口战略投资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城市 港城关系 功能类型 生命周期 海上丝绸之路
原文传递
港口城市发展战略初步研究--兼评“港兴城兴,港衰城衰”的发展思想 被引量:7
19
作者 高宗祺 昌敦虎 叶文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7-131,共5页
港口城市的空间结构实际上是港口空间地域与城市空间地域的结合,二者发展取向相异却结合为一体。长期以来"港兴城兴,港衰城衰"的发展思想成为各港口城市的发展与规划理念,以致我国沿海城市大量兴建港口设施和出台促进港口业... 港口城市的空间结构实际上是港口空间地域与城市空间地域的结合,二者发展取向相异却结合为一体。长期以来"港兴城兴,港衰城衰"的发展思想成为各港口城市的发展与规划理念,以致我国沿海城市大量兴建港口设施和出台促进港口业发展的政策,导致城市间港口群的竞争加剧,资源重复配置。本文总结不同的港口城市发展历程,发现港口的发展与港口城市的发展不一定要保持一致,"港衰"不一定引起"城衰"。港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是港口功能发挥与腹地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的结果,港口功能的调整、腹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地区制度和政策的制定,三者应加以统筹考虑。当前我国港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探索港口与港口城市发展差异化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要依循经济发展重心转移调整港口城市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城市 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浙江海洋企业时空集聚区位特征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马仁锋 候勃 +1 位作者 陈鹏 窦思敏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7-624,646,共9页
海洋经济日益成为滨海国家和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其主体是海洋企业及其形成的各种群落.基于信用浙江获取2万余家浙江滨海地区海洋企业数据,采用核密度、热点、缓冲区和邻近分析等方法刻画浙江滨海地区海洋企业的结构、空间集聚及其演化... 海洋经济日益成为滨海国家和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其主体是海洋企业及其形成的各种群落.基于信用浙江获取2万余家浙江滨海地区海洋企业数据,采用核密度、热点、缓冲区和邻近分析等方法刻画浙江滨海地区海洋企业的结构、空间集聚及其演化,以期从微观视角揭示浙江滨海地区海洋产业集聚-扩散的区位特征,进而诊断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态势,以服务于浙江海洋战略决策.研究结果:(1)通过集聚区位识别发现,浙江省海洋企业总体呈明显的中心集聚和外围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且集聚分布程度较高.其中宁波市三江口、舟山本岛西南部滨海地区、杭州市区为海洋企业分布的核心集聚区,嘉兴市区、温州市区、台州市区、绍兴市区形成了22个次级海洋企业分布集聚区;(2)浙江省不同类型海洋企业的集聚特征存在差异,但均以宁波、舟山、杭州3市区为核心集聚区,其他滨海市形成不同产业的次一级集聚区;(3)浙江省海洋企业表现出明显的区位指向性,即海洋企业多分布于海岸线、工业园、港口、城市中心邻近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地理 海洋产业 港口城市 海洋企业区位 宁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