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体持水特性及孔隙水分布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谭龙 韦昌富 +2 位作者 田慧会 王卉 张芹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3-79,共7页
采用轴平移技术对砂土、粉质黏土、黏土3种土质的土-水特征曲线进行了测试分析,并结合核磁共振技术测得了试样在不同基质吸力加载步条件下的T_2时间(横向弛豫时间)分布曲线,从细微观角度分析了脱湿过程中孔隙水在土体中赋存分布的情况... 采用轴平移技术对砂土、粉质黏土、黏土3种土质的土-水特征曲线进行了测试分析,并结合核磁共振技术测得了试样在不同基质吸力加载步条件下的T_2时间(横向弛豫时间)分布曲线,从细微观角度分析了脱湿过程中孔隙水在土体中赋存分布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3种土质的体积含水率随着控制吸力的增大而减少,该脱湿曲线可分为边界效应区、过渡区与残余区3个区域。其中,黏土的持水特性明显大于粉质黏土和砂土。核磁共振的试验结果与压力板仪获得的脱湿过程是对应的,从微细观角度展示了土体的排水过程。在排水过程中,总体上具有较大势能的大孔隙水先排出,随后小孔隙开始排水,但这一规律并不绝对,由于土体孔隙结构的复杂性,会出现大小孔隙同时排水以及土样中水分重分布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水特征曲线 非饱和土 核磁共振 孔隙水分布状态 T_(2)分布
下载PDF
初始孔压特殊分布的饱和土一维热固结分析
2
作者 吴瑞潜 马玉龙 谢康和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58-61,共4页
通过饱和土一维热固结方程的建立和求解,分别得到初始孔压3种特殊分布时的解析解.根据所得解编制了计算程序,分析并比较了3种初始孔压特殊分布的一维热固结性状.结果表明,当考虑温度影响时,热固结中超静孔压、沉降变化规律与传统固结理... 通过饱和土一维热固结方程的建立和求解,分别得到初始孔压3种特殊分布时的解析解.根据所得解编制了计算程序,分析并比较了3种初始孔压特殊分布的一维热固结性状.结果表明,当考虑温度影响时,热固结中超静孔压、沉降变化规律与传统固结理论不同;在单面排水条件下,初始孔压正三角形分布时热固结最慢,倒三角形分布时热固结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土 热固结 解析解 初始孔压特殊分布
下载PDF
黄河包头段沉积物中生物可给态重金属分布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新伟 何江 李朝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0-23,30,共5页
结合沉积物孔隙水 ,对黄河包头段柱状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 (Cu ,Pb ,Zn ,Cd和Cr)生物可给态的分布特征作了探讨。结果表明 :深度不同 ,重金属元素生物可给性不同 ;黄河包头段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在以一定的速率迭加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直... 结合沉积物孔隙水 ,对黄河包头段柱状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 (Cu ,Pb ,Zn ,Cd和Cr)生物可给态的分布特征作了探讨。结果表明 :深度不同 ,重金属元素生物可给性不同 ;黄河包头段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在以一定的速率迭加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直接危害程度较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沉积物 孔隙水 生物可给态重金属 分布 水体污染 水质监测
下载PDF
长江重庆段两江水相、间隙水和沉积物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分布与分配 被引量:30
4
作者 杜娴 罗固源 许晓毅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57-562,共6页
对长江重庆段两江水相、间隙水和沉积相中5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分布与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水相中PAEs含量为53.2~343.0ng·L-1,间隙水中为916.8~7517.1ng·L-1,沉积相为1787.0~5045.9ng·g-1,间隙水相PAEs含量高... 对长江重庆段两江水相、间隙水和沉积相中5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分布与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水相中PAEs含量为53.2~343.0ng·L-1,间隙水中为916.8~7517.1ng·L-1,沉积相为1787.0~5045.9ng·g-1,间隙水相PAEs含量高于水相;比较两江PAEs分布,支流嘉陵江污染程度高于长江干流;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DEHP)是水体和沉积物中的主要污染物,在间隙水相存在明显富集,这两种污染物在水相中的含量低于地表水质量标准;黏土是影响沉积相中PAEs分布的重要因素,有机质含量对其影响较小;沉积物-间隙水间的lgKoc值与lgKow不相关,DBP在沉积物和间隙水间的分配接近平衡,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有由沉积相向间隙水相迁移的趋势,DEHP则由间隙水相向沉积相迁移.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比,研究区PAEs含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间隙水 沉积物 分布 分配
原文传递
白洋淀湖泊湿地中氮素分布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万晓红 周怀东 +2 位作者 刘玲花 王雨春 袁浩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6-169,186,共5页
湿地中氮素的空间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湿地环境变化的进程。对白洋淀3个典型淀区沉积物、孔隙水和上覆水中有机质和氮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洋淀湖泊湿地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在垂直分布上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均随深度增加而... 湿地中氮素的空间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湿地环境变化的进程。对白洋淀3个典型淀区沉积物、孔隙水和上覆水中有机质和氮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洋淀湖泊湿地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在垂直分布上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均随深度增加而减少;但有机质和全氮分布存在空间差异性,英家淀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高于小杨家淀和小鸭淀;沉积物在6 cm深处,小杨家淀和小鸭淀沉积物中全氮出现一次低值,而所有采样点孔隙水中NH4+-N浓度都在此处出现一个峰值,表明6 cm深度可能是白洋淀湖泊湿地微生物降解有机氮的一个活跃区;芦苇湿地上覆水中NH4+-N和NO3--N含量都高于宽阔湖面水体,说明植被的生长不仅会促进底质有机氮的降解,其自身分泌的代谢产物及残枝败叶的腐烂也会增加水体中各种形态氮的含量,增加对水体中各种氮素的滞留,在芦苇湿地区对水面漂浮物的打捞和对芦苇的及时收割是减少湖泊湿地氮素输入的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湿地 沉积物 孔隙水 氮素分布
下载PDF
白塔堡河上覆水与沉积物间隙水N、P分布特征 被引量:19
6
作者 杨楠 于会彬 +3 位作者 宋永会 郅二铨 袁林江 彭剑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28-735,共8页
为研究河流沉积物与间隙水间营养盐的迁移规律,采集白塔堡河干流平水期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样品,分析N、P分布特征,计算沉积物-水界面N、P扩散通量,并对上覆水与间隙水中营养盐含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上覆水和间隙水中ρ(TN)、ρ(N... 为研究河流沉积物与间隙水间营养盐的迁移规律,采集白塔堡河干流平水期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样品,分析N、P分布特征,计算沉积物-水界面N、P扩散通量,并对上覆水与间隙水中营养盐含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上覆水和间隙水中ρ(TN)、ρ(NH3-N)和ρ(TP)均为农村带河段最低,城镇带和城市带河段较高.N、P的主要来源,农村带河段为农村灰水和面源污染,城镇带河段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园排水,城市带河段为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间隙水中各营养盐质量浓度基本上都高于上覆水,空间分布趋势相似.NH3-N、NO2--N、NO3--N和PO43--P在沉积物-水界面的平均扩散通量分别为0.429、0.134、0.080和0.143μmol(m2.d),表明沉积物是上覆水重要的N、P源.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与上覆水中的ρ(NH3-N)(R2=0.874,P=0.000 2)和ρ(PO43--P)(R2=0.704,P=0.000 5)均呈极显著相关,ρ(NO2--N)呈显著相关(R2=0.501,P=0.002 0),ρ(NO3--N)的相关性(R2=0.353,P=0.015 0)不显著,说明白塔堡河沉积物间隙水中的N主要以NH3-N形态向上覆水中扩散;而间隙水中的P主要以PO43--P形态向上覆水中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覆水 间隙水 氮磷 扩散通量 空间分布
下载PDF
滇池草海间隙水与上覆水氮磷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一茹 王圣瑞 +3 位作者 焦立新 张云 高秋生 杨枫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36-2344,共9页
本文连续12个月监测了滇池草海柱状沉积物间隙水和上覆水不同形态氮磷浓度的垂向变化,揭示了不同季节间隙水与上覆水氮磷浓度差异及其形态组成贡献率,探讨了间隙水氮磷组成及氮/磷比值在湖泊富营养化及内负荷控制中的重要意义.结果表明:... 本文连续12个月监测了滇池草海柱状沉积物间隙水和上覆水不同形态氮磷浓度的垂向变化,揭示了不同季节间隙水与上覆水氮磷浓度差异及其形态组成贡献率,探讨了间隙水氮磷组成及氮/磷比值在湖泊富营养化及内负荷控制中的重要意义.结果表明:(1)草海间隙水NH_4^+-N浓度显著高于上覆水,而上覆水中NO_3^--N浓度显著高于间隙水,春、夏和秋季(2~11月)间隙水SRP浓度显著高于上覆水,而冬季(12月和1月)则与之恰好相反;(2)草海间隙水以NH_4^+-N和SRP贡献为主,分别占DTN和DTP的61%和78%,而上覆水则以DON和DOP贡献为主,分别占DTN和DTP的44%和81%,与春季和冬季相比,夏、秋季间隙水NH_4^+-N和SRP贡献率显著增加,而NO_3^--N、DON和DOP贡献率明显下降;(3)草海间隙水DTN/DTP、(NH_4^+-N+NO_3^--N)/SRP和DON/DOP比值均表现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而上覆水氮/磷比值则以春季较高,夏、秋和冬季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草海 沉积物间隙水 时空分布 氮磷组成 氮/磷比
原文传递
页岩基质孔隙水定量表征及微观赋存机制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俊乾 卢双舫 +3 位作者 张鹏飞 李文镖 荆铁亚 冯文俊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79-990,共12页
页岩基质赋水性是影响页岩气富集和运移的重要地质因素之一,但针对基质孔隙内不同状态(吸附与游离)水的定量表征理论和方法尚不成熟、微观赋存机制还不够清楚。基于孔隙内吸附水和游离水两相共存特征,提出了吸附比例方程和液体状态方程... 页岩基质赋水性是影响页岩气富集和运移的重要地质因素之一,但针对基质孔隙内不同状态(吸附与游离)水的定量表征理论和方法尚不成熟、微观赋存机制还不够清楚。基于孔隙内吸附水和游离水两相共存特征,提出了吸附比例方程和液体状态方程两个理论模型,前者可计算饱和页岩基质孔隙内吸附水所占质量比,后者可用于描述饱和页岩中孔隙水赋存状态及评估吸附参数(吸附水的密度和厚度)。进一步结合核磁共振技术,建立了基于核磁共振T2谱的(非)饱和页岩基质孔隙水定量评价方法,并以四川盆地东南部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显示:①在实验室条件(20℃、常压)下,饱和蒸馏水页岩基质孔隙内吸附水质量比(即吸附比例)为26.8%~62.9%、平均为45.5%;吸附水饱和度为19.19%~52.36%,平均为35.71%;吸附水平均密度和平均厚度分别约为1.54 g/cm^3和0.65 nm。②在核磁共振T2谱上,吸附水主要分布于较小的T2值区间,游离水则反之,两者之间有交叉重叠。③存在一个临界孔径,小于该孔径的孔隙内完全被吸附水充填;大于该孔径的孔隙内吸附水和游离水两相共存,且随孔径增大,吸附水饱和度逐渐减小、游离水饱和度逐渐增加;总体上,吸附水主要分布于<50 nm的孔隙内,游离水分布于>50 nm的孔隙内。④同一页岩岩心在不同含水率情况下吸附水含量及分布总体上变化较小;随着含水率减小,游离水含量及分布变化较大,含量逐渐减小、幅度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水 页岩基质 含量分布 页岩气 评价理论 评价方法
原文传递
分层抽取法在泥沙沉积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何洪涛 朱伟 +1 位作者 张春雷 王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371-2378,共8页
悬浮泥沙到沉积土的形成过程非常复杂,涉及到泥沙的沉降和土的自重固结。物理模型试验需要实测含水率、密度、颗粒分布、超孔隙水应力和总应力,但目前尚无简单可行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室内试验方法,通过与国内外现有试验方法相对比... 悬浮泥沙到沉积土的形成过程非常复杂,涉及到泥沙的沉降和土的自重固结。物理模型试验需要实测含水率、密度、颗粒分布、超孔隙水应力和总应力,但目前尚无简单可行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室内试验方法,通过与国内外现有试验方法相对比,改进后的方法不仅可以得到泥沙在沉积过程中的泥面下沉变化、含水率(密度)分布、超孔压消散剖面,而且还能得到沉积物在不同高度和时间的颗粒分布变化等性质。通过多个试验实测及一致性测试表明,实测数据合理、可信,一致性检验误差较小,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抽取法 泥沙沉积 含水率 超孔隙水压力 颗粒分布
下载PDF
墨水湖上覆水与沉积物间隙水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7
10
作者 苏春利 王焰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5-290,共6页
武汉市墨水湖重金属污染严重,在我国内陆城市受污染湖泊中具代表性。应用ICP-MS对墨水湖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的主要重金属元素进行了定量测试,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微量重金属界面扩散通量的计算,定量... 武汉市墨水湖重金属污染严重,在我国内陆城市受污染湖泊中具代表性。应用ICP-MS对墨水湖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的主要重金属元素进行了定量测试,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微量重金属界面扩散通量的计算,定量评估了其对上覆湖水水质的影响,以期为浅水湖泊的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墨水湖沉积物间隙水中重金属的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Mn>Fe>Zn>Cu>Cr>Pb;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微量重金属浓度剖面均表现出明显相似的峰形分布特征,指示了湖泊沉积物中普遍存在微量重金属的沉积后再迁移现象;Fe和Mn在间隙水中的浓度远大于它们在上覆水中的浓度,其剖面分布特征主要是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结果,Cu、Cr、Pb和Zn等的浓度也因受氧化还原过程及矿物平衡作用的影响而波动;微量重金属元素按照浓度梯度经孔隙水从沉积物向上覆水中扩散,并最终影响上覆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水湖 重金属 上覆水 沉积物间隙水 分布特征
下载PDF
干密度和初始含水率对珊瑚砂持水性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吴昊 沈建华 +3 位作者 雷学文 陈翔 丁浩桢 王新志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568-3577,共10页
为研究干密度和初始含水率对珊瑚砂持水性的影响,开展压力板脱湿试验对不同干密度和初始含水率试样的土-水特征曲线进行测试分析,并通过核磁共振技术获取试样在不同吸力下的孔隙水分布特征。试验结果表明:珊瑚砂的进气值随干密度的增大... 为研究干密度和初始含水率对珊瑚砂持水性的影响,开展压力板脱湿试验对不同干密度和初始含水率试样的土-水特征曲线进行测试分析,并通过核磁共振技术获取试样在不同吸力下的孔隙水分布特征。试验结果表明:珊瑚砂的进气值随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初始含水率的升高而减小;残余含水率随干密度和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总体来说,干密度大、初始含水率高的试样持水性更好;F-X模型对不同条件下珊瑚砂试样的土-水特征曲线具有较好适用性;干密度和初始含水率对压实珊瑚砂试样的孔隙大小分布和持水性具有重要影响,但随基质吸力增大,两者对珊瑚砂持水性的影响在逐渐减弱;在不同吸力阶段内,干密度和初始含水率对珊瑚砂持水性的影响规律存在差异,在0~10 kPa下,初始含水率作为主要影响因素,10~70 kPa下,干密度的影响更大,在70~300 kPa下,两者均不对珊瑚砂的持水性产生主要影响;珊瑚砂孔隙连通性差,致使大孔隙在高吸力下仍可储存水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珊瑚砂的持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珊瑚砂 持水特性 核磁共振 孔隙水分布
原文传递
东湖典型区域间隙水中营养盐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碧波 丰民义 刘剑彤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79-986,共8页
以富营养化程度严重的浅水湖泊东湖为研究对象,通过持续采样调查,分析并比较了3个典型采样点柱状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的垂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湖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浓度最高值一般出现在-5cm以上,-5~-10cm之间有一个快... 以富营养化程度严重的浅水湖泊东湖为研究对象,通过持续采样调查,分析并比较了3个典型采样点柱状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的垂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湖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浓度最高值一般出现在-5cm以上,-5~-10cm之间有一个快速降低的过程,-10~-26cm之间趋于稳定,但也有小幅的波动;冬季间隙水中营养盐浓度明显低于其他季节,夏秋两季略高。分析认为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浓度受附近污染源直接影响较大,与上覆水水质有一定相关性,但不显著。间隙水中营养盐的季节变化主要因为冬季污染排放减少加速了间隙水中营养盐向上覆水的扩散、减少了水中营养盐在沉积物表层的沉积,以及温度降低导致微生物活动减少进而降低了有机物的矿化分解量。并且认为常规疏浚深度就可以有效移除东湖表层污染严重的沉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湖 沉积物 间隙水 营养盐 时空分布
原文传递
洪泽湖沉积物间隙水有色可溶性有机质组成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楠楠 胡斌 程伟 《环境科技》 2023年第6期1-7,共7页
利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了洪泽湖沉积物间隙水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的组成、分布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间隙水溶解态有机碳(DOC)质量浓度范围为18.9~45.1mg/L,其与吸收系数A254和特定吸光度SUVA均呈现... 利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了洪泽湖沉积物间隙水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的组成、分布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间隙水溶解态有机碳(DOC)质量浓度范围为18.9~45.1mg/L,其与吸收系数A254和特定吸光度SUVA均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表明西部湖区间隙水CDOM的芳香性相对较高。三维荧光光谱共解析出6种荧光组分,且以类蛋白质组分为主。自生源指数BIX范围为0.78~0.84,表明间隙水CDOM整体呈现内源特性的特点。此外,间隙水DOC浓度、腐殖化指数HIX和类腐殖质组分荧光强度均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深层沉积物的厌氧环境更有利于陆源类腐殖质组分的保存。表层沉积物的微生物活动使得表层沉积物间隙水类蛋白组分荧光强度高于深层沉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洪泽湖 间隙水 分布特征
下载PDF
非饱和碱矿渣砂浆的氯离子传输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勇 方宇迟 +1 位作者 沈颖 杨政险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19-1224,共6页
采用电导率、扩散和干湿循环试验综合评估不同饱和度碱矿渣(AAS)砂浆的氯离子传输性能,并依据孔结构和不同饱和度下的孔隙水分布阐明氯离子在非饱和碱矿渣砂浆中的传输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饱和度的降低,碱矿渣砂浆试件的电导率和表观氯... 采用电导率、扩散和干湿循环试验综合评估不同饱和度碱矿渣(AAS)砂浆的氯离子传输性能,并依据孔结构和不同饱和度下的孔隙水分布阐明氯离子在非饱和碱矿渣砂浆中的传输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饱和度的降低,碱矿渣砂浆试件的电导率和表观氯离子扩散系数显著减小;在干湿循环作用下,低饱和度试件的氯离子渗透更快且试件内无明显氯离子峰值;干湿循环作用对氯离子渗透的影响深度随着试件饱和度的降低而加大;硅酸钠激发体系的表观氯离子扩散系数小于同饱和度的氢氧化钠激发体系,但二者差距随着饱和度的降低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矿渣 氯离子传输 饱和度 孔结构 孔隙水分布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探究细粒土中孔隙水的分布
15
作者 简子聪 于海浩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40-44,共5页
细粒土中孔隙水分布特征影响其物理力学性质,厘清细粒土的孔隙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深刻认识细粒土的力学特性尤为重要。为探究细粒土颗粒孔隙水水分布机制,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了细粒土颗粒物理化学性质和初始... 细粒土中孔隙水分布特征影响其物理力学性质,厘清细粒土的孔隙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深刻认识细粒土的力学特性尤为重要。为探究细粒土颗粒孔隙水水分布机制,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了细粒土颗粒物理化学性质和初始含水率对孔隙水分布的影响。随着含水率的增加核磁共振分布曲线向右侧移动,而高岭土表现得最为明显;对比不同细粒土饱和后发现,高岭土的弛豫时间要大于膨胀土和红黏土,饱和后高岭土的孔径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土 初始含水率 孔隙水分布 核磁共振
下载PDF
填埋场渗滤液水位的形成及增长规律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钱磊 沈磊 柯瀚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8-92,共5页
过高的渗滤液水位是造成垃圾填埋场发生失稳破坏的主要原因,也是加剧填埋场污染负荷、降低填埋场单位面积填埋量的重要因素。根据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考虑填埋场堆填过程中渗透系数沿深度的变化规律,采用数值方法研究填埋场水位的一维... 过高的渗滤液水位是造成垃圾填埋场发生失稳破坏的主要原因,也是加剧填埋场污染负荷、降低填埋场单位面积填埋量的重要因素。根据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考虑填埋场堆填过程中渗透系数沿深度的变化规律,采用数值方法研究填埋场水位的一维和二维形成及增长规律,提出了填埋场中孔压的分布模式。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填埋场渗滤液水位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降雨强度、垃圾饱和渗透系数等对渗滤液水位的形成和增长影响显著,分析结果与实测水位较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渗滤液水位 垃圾填埋场 饱和-非饱和渗流 孔压分布 降雨强度.
下载PDF
高成熟度海相页岩中孔隙水的分布和赋存相态——基于实取页岩孔隙水含量的理论计算模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鹏 吴伟 +3 位作者 高海涛 罗超 刘燊阳 田辉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03-515,共13页
页岩孔隙的含水性特征直接影响页岩气的赋存、富集和开发。以扬子地区YQ1井龙马溪组和FY1井牛蹄塘组高成熟度海相页岩为例,基于干燥条件下页岩的孔隙结构参数和实取状态下页岩孔隙水的含量,通过理论计算初步研究了水在页岩不同孔隙中的... 页岩孔隙的含水性特征直接影响页岩气的赋存、富集和开发。以扬子地区YQ1井龙马溪组和FY1井牛蹄塘组高成熟度海相页岩为例,基于干燥条件下页岩的孔隙结构参数和实取状态下页岩孔隙水的含量,通过理论计算初步研究了水在页岩不同孔隙中的分布和赋存相态。结果表明,页岩有机孔中的水可能只填充到有机微孔中,而有机非微孔中不含水;页岩无机孔中的水主要填充到无机微孔中和以单分子层吸附在无机非微孔孔壁上,少量的孔隙水会以双分子层和多分子层吸附在无机非微孔孔壁上。高成熟度海相页岩的孔隙水对微孔的影响程度显著大于非微孔,对无机孔的影响程度显著大于有机孔。实取状态下,页岩有效的比表面主要来自于有机孔,导致吸附气主要储存在有机孔中;页岩有效的孔容来自有机孔和无机孔的共同贡献,导致两类孔隙中均含有游离气。虽然YQ1龙马溪组和FY1牛蹄塘组页岩中水占孔隙结构的比例相似,但FY1页岩有效的孔隙结构中无机孔隙结构的占比更大,这可能也是造成牛蹄塘组页岩含气性较差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成熟度 海相页岩 孔隙结构 孔隙水分布 水的赋存相态
下载PDF
珠江广州段上覆水及间隙水中氮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文成 任露陆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9-43,48,共6页
通过现场调查与实验测试方法,研究了珠江广州河段上覆水与间隙水中不同形态氮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这两种赋存介质中各形态氮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沉积物间隙水中总氮、有机氮与氨氮远高于上覆水,而硝态氮则相反。上覆水总氮的平... 通过现场调查与实验测试方法,研究了珠江广州河段上覆水与间隙水中不同形态氮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这两种赋存介质中各形态氮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沉积物间隙水中总氮、有机氮与氨氮远高于上覆水,而硝态氮则相反。上覆水总氮的平均含量为13.62 mg/L,前航道的平均含量明显高于西航道,从西航道到前航道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并以有机氮为主要形态,两者呈现显著正相关;间隙水总氮的平均含量为51.31 mg/L,从西航道到前航道略有升高的趋势,但变化不如上覆水明显,以氨氮为主要形态,总氮与氨氮、有机氮三者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性分析还表明,各形态氮在间隙水和上覆水中的含量均无明显相关性,说明间隙水中赋存的氮含量不是其上覆水中含量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广州河段 上覆水 间隙水 分布特征 相关性
下载PDF
上覆水磷浓度对沉积物孔隙水中磷垂向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洋 李一彤 +1 位作者 张涛涛 沈菲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4-28,37,共6页
为探究上覆水磷浓度对沉积物孔隙水中磷垂向分布的影响,通过室内实验,利用薄膜扩散平衡技术(DET)对孔隙水中磷浓度进行测量,分析孔隙水磷浓度的垂向变化规律,并揭示平衡时上覆水磷浓度与孔隙水磷浓度以及上覆水-沉积物界面孔隙水磷浓度... 为探究上覆水磷浓度对沉积物孔隙水中磷垂向分布的影响,通过室内实验,利用薄膜扩散平衡技术(DET)对孔隙水中磷浓度进行测量,分析孔隙水磷浓度的垂向变化规律,并揭示平衡时上覆水磷浓度与孔隙水磷浓度以及上覆水-沉积物界面孔隙水磷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上覆水磷浓度越高,则沉积物孔隙水中磷垂向分布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越长,相同垂向位置处孔隙水磷浓度及其浓度梯度越大;孔隙水磷浓度及其浓度梯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表层沉积物孔隙水中磷的扩散作用最强,下层沉积物孔隙水磷浓度受上覆水磷浓度变化影响较小;吸附平衡后,沉积物孔隙水磷浓度和上覆水-沉积物界面孔隙水磷浓度均与上覆水磷浓度呈幂函数关系,而留存在沉积物孔隙水中的磷浓度仅占2.26%~3.80%,上覆水中减少的磷大部分被沉积物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富营养化 上覆水磷浓度 沉积物 孔隙水 磷垂向分布 吸附
下载PDF
基于WET的红寺堡灌区土壤盐渍化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方媛 张汉婷 刘睿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3年第3期1-6,共6页
宁夏中北部黄河灌区的土壤盐渍化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宁夏农业生产的重要问题之一,红寺堡灌区是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重点开发的新灌区,土壤盐渍化问题尤为严重,急需治理改良。本文分析了潜水位埋深、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等与土壤盐渍化的关... 宁夏中北部黄河灌区的土壤盐渍化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宁夏农业生产的重要问题之一,红寺堡灌区是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重点开发的新灌区,土壤盐渍化问题尤为严重,急需治理改良。本文分析了潜水位埋深、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等与土壤盐渍化的关系;同时,在宁夏首次应用WET土壤水分温度电导率速测仪(以下简称WET)测试了灌区土壤的电导率等参数,对土壤盐渍化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红寺堡灌区,潜水埋深自北向南逐渐增大,TDS浓度自北向南逐渐减小,全盐量的变化也是由北向南逐渐减小。地下水位埋深浅,地下水TDS值高的区域土壤盐渍化严重。在红寺堡镇、海子塘、甜水河脑及上游地段土壤全盐量达到了区内最大值,这些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其中甜水河脑及上游地段属于重盐渍化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T 土壤电导率 全盐量 盐渍化 盐渍化分布特征 红寺堡灌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