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欧洲山杨一号染色体显微分离、原位杂交分析及特异文库的构建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守攻 张勇 +4 位作者 刘博 李秀兰 宋文芹 韩素英 齐力旺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94-800,共7页
以欧洲山杨(Populus tremula)根尖细胞为材料,采用玻璃针分离法,通过显微操作器成功地分离出一号染色体。将分离到的单条染色体去蛋白、Sau3A酶切,并在染色体DNA片段两端加上Sau3A人工接头,进行两轮PCR扩增,得到了200~3000bp的... 以欧洲山杨(Populus tremula)根尖细胞为材料,采用玻璃针分离法,通过显微操作器成功地分离出一号染色体。将分离到的单条染色体去蛋白、Sau3A酶切,并在染色体DNA片段两端加上Sau3A人工接头,进行两轮PCR扩增,得到了200~3000bp的DNA扩增片段。以DIG-dUTP标记的欧洲山杨基因组DNA为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显微分离出的染色体扩增片段与欧洲山杨基因组DNA同源,从而证明一号染色体DNA确实已被成功地扩增。以一号染色体第2轮PCR产物为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发现荧光信号较密集的分布于一号染色体,但同时荧光信号也出现在其它染色体的着丝粒及端粒区域。对第2轮PCR产物进行克隆,构建单条染色体DNA文库,经分析,该微克隆文库包含约3×10^5个重组子。随机挑选160个重组子进行鉴定,证明该文库的插入片段主要介于230~2200bp之间,平均800bp。该文库的构建为欧洲山杨1号染色体特异探针的筛选、遗传图谱的构建、重要基因的克隆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山杨 染色体 显微分离 特异性文库 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纹理方向对木材与橡胶带间摩擦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许美君 李黎 +1 位作者 高鑫鑫 张佩 《木材加工机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42,15,共6页
通过实验分别测定了杨木、红松和水曲柳顺纹、横纹和斜纹试件与6种不同型号橡胶带之间的摩擦系数。结果表明:横纹的摩擦系数最大,斜纹次之,顺纹最小;除了纹理方向对摩擦系数的影响之外,木材的材种、橡胶带的花纹形式及硬度也会对摩擦系... 通过实验分别测定了杨木、红松和水曲柳顺纹、横纹和斜纹试件与6种不同型号橡胶带之间的摩擦系数。结果表明:横纹的摩擦系数最大,斜纹次之,顺纹最小;除了纹理方向对摩擦系数的影响之外,木材的材种、橡胶带的花纹形式及硬度也会对摩擦系数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木 红松 水曲柳 纹理方向 摩擦系数
原文传递
新疆疣枝桦与欧洲山杨生物量分配与异速生长模型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张绘芳 地力夏提.包尔汉 +2 位作者 朱雅丽 高亚琪 丁程锋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3-38,共6页
为了解新疆山区森林的主要阔叶树种疣枝桦与欧洲山杨各组织器官生物量分配的规律及准确预估其生物量,研究基于整株收获实测数据采用统计回归的方法分析了2树种生物量分配格局和估测模型。结果表明:整体上2树种地上生物量比例分别为76.52... 为了解新疆山区森林的主要阔叶树种疣枝桦与欧洲山杨各组织器官生物量分配的规律及准确预估其生物量,研究基于整株收获实测数据采用统计回归的方法分析了2树种生物量分配格局和估测模型。结果表明:整体上2树种地上生物量比例分别为76.52%、75.42%,平均根冠比分别为0.307和0.341,在不同林龄不同径阶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疣枝桦和欧洲山杨均表现为树干比例最高,树叶最低,在幼龄林和胸径0~20cm树根大于树枝,但在中龄林和胸径20cm以上疣枝桦表现为两者接近而山杨表现为树枝大于树根;运用最小二乘法和根茎比方法建立了2树种地上和地下各器官生物量估测的单因子胸径模型和胸径、树高双因子结合模型,结果显示疣枝桦地上部分和树干生物量预估精度显著提高,尤其树干生物量胸径树高的双因子模型比胸径单因子模型预估精度提高了11.3%,但树冠、树枝和树叶生物量各评价指标改进效果不大,而欧洲山杨树干、树冠和树枝生物量评价指标改进显著,精度提高2%~4%,树叶生物量估测反而降低,地上总生物量估测精度几乎没变,2树种地下生物量模型估测精度分别是81.35%%和83.87%。2树种不同器官生物量分配均表现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随着林龄和径阶的变化各器官生物量比例的变化趋势一致;优选出2树种各器官最优生物量模型,预估精度均在80%以上,可以满足日常生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分配格局 异速生长模型 疣枝桦 欧洲山杨 新疆
下载PDF
木材磨削力和影响磨削力的因素 被引量:8
4
作者 罗斌 李黎 刘红光 《木材加工机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0,共5页
通过试验分析了磨削过程中砂带速度、砂带目数以及木材纹理方向对于磨削力、法向力和磨削过程中功率损耗的影响,研究表明:磨削力均值和砂带速度呈降幂变化规律,法向力均值和砂带速度呈二次幂变化规律,磨削力均值与砂带目数呈线性增加趋... 通过试验分析了磨削过程中砂带速度、砂带目数以及木材纹理方向对于磨削力、法向力和磨削过程中功率损耗的影响,研究表明:磨削力均值和砂带速度呈降幂变化规律,法向力均值和砂带速度呈二次幂变化规律,磨削力均值与砂带目数呈线性增加趋势,法向力均值和砂带目数呈二次幂变化规律。功率损耗和砂带速度呈二次幂变化规律,和砂带目数呈线性变化规律。其中顺纹理磨削过程中磨削力、法向力及功率最大,横纹理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力 法向力 功率 杨木 桦木
下载PDF
三倍体欧洲山杨组培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尹京男 纪绍辉 +4 位作者 周玉兰 朴铉哲 杜香玲 周延峰 李华 《吉林林业科技》 2001年第2期1-3,8,共4页
通过对三倍体欧洲山杨组培技术的研究试验,采用增殖与生根同步进行的方法进行快繁,其年增殖次数可达8次,平均每次增殖培数为4.4倍,可以达到工厂化生产的指标要求。培养出的组培苗质量好,移栽成活率高,而且可以降低苗木的成本。
关键词 三倍体 欧洲山杨 组培技术
下载PDF
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白杨派植物居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郑书星 张建国 +4 位作者 何彩云 保尔江 段爱国 曾艳飞 刘爱民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2-229,共8页
应用SSR标记技术,对新疆齐斯河流域河谷分布的白杨派树种银白杨、银灰杨和欧洲山杨天然居群的克隆结构、克隆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欧洲山杨、银白杨和银灰杨均有很强的克隆繁殖特性。欧洲山杨、银白杨居群的克隆多样... 应用SSR标记技术,对新疆齐斯河流域河谷分布的白杨派树种银白杨、银灰杨和欧洲山杨天然居群的克隆结构、克隆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欧洲山杨、银白杨和银灰杨均有很强的克隆繁殖特性。欧洲山杨、银白杨居群的克隆多样性均比较高,Simpson指数分别为0.987和0.983。与欧洲山杨相比较,银白杨居群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1.068 9和0.324 9,Nei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505 6和0.211 2。欧洲山杨和银白杨居群间的遗传一致度均较高,变幅分别为0.778 1 0.954 4和0.975 1 0.994 6,反映出其超长距离的基因流特性,超强的基因流阻止了银白杨和欧洲山杨居群的遗传分化。研究发现,银白杨和欧洲山杨分别有95%和89.98%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白杨 欧洲山杨 克隆结构 克隆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Observations on bud burst phenology in a field trial established with Poplar (Populus spp.)
7
作者 Md. Salim AZAD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12年第4期251-259,共9页
Bud flushing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survival and growth of trees, a phenomenon matched each year with the annual course of temperature and the timing of bud flushing in the spring. Essentially it represents a serio... Bud flushing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survival and growth of trees, a phenomenon matched each year with the annual course of temperature and the timing of bud flushing in the spring. Essentially it represents a serious ecological and evolutionary tradeoff between survival and growth. The most suitable timing of bud burst permits trees to begin growth sufficiently early to take advantage of favorable spring conditions, but late enough to decrease the risks of tissue damage from late frost. In the present study bud burst spring phenology of poplar (Populus tremula and P. tremuloides) from eight different provenances, originating from Eu- rope and the USA, was observed during March and April, 2009. The experimental plot was located at Solling, Germany (51~44'0" N, 9036'0'' E). A six stage subjective scoring system of bud burst phenology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phenological stages of the seed- lings, where each plant was observed twice a week.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predict phenotypic variation in poplar, originating from regions between 42~ and 60~ N latitude, growing in similar environments. Timing of bud flushing of poplar was recorded. It was found that seedlings of provenance 3, which originated from 42.35~ N latitude, started and completed flushing significantly earlier than those of other provenances, while seedlings of provenance 5, originating from 54.29~ N latitude, started flushing very late and only a few plants reached top scoring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Analysis of variance showed statistically highly signifi- cant differences (p 〈 0.05) in bud flushing among the provenanc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coring and flushing periods was very strong within provenances although the flushing pattern differed among provenances (origin of the planted seedlings). Bud flushing showe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origin of the planted seedlings. Given the field experience gained with this experiment, it is recommended that seedlings from provenances 5 and 8 cou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 flushing DORMANCY genetic variation phenotype populus tremula populus tremuloides
下载PDF
热处理对杨木铅笔板材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魏新莉 刘君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10年第7期18-20,共3页
以欧洲山杨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经过热处理后的木材力学性能变化,并与黑龙江紫椴的材性进行比较,探索欧洲山杨代替椴木做木制铅笔杆材的可行性。实验表明,经热处理后的杨木板的弹性模量、硬度和冲击韧性都有明显变化,其中冲击韧性的降低... 以欧洲山杨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经过热处理后的木材力学性能变化,并与黑龙江紫椴的材性进行比较,探索欧洲山杨代替椴木做木制铅笔杆材的可行性。实验表明,经热处理后的杨木板的弹性模量、硬度和冲击韧性都有明显变化,其中冲击韧性的降低非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山杨 铅笔板 热处理 材性
下载PDF
欧洲山杨bHLH转录因子家族全基因组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沈方圆 王岚春 李校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3-181,共9页
为了研究欧洲山杨中bHLH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的分类和进化,分析其在干旱胁迫应激中可能行使的功能,本研究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手段从全基因组水平鉴定和解析欧洲山杨bHLH转录因子,并对干旱胁迫下的欧洲山杨根部转录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欧... 为了研究欧洲山杨中bHLH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的分类和进化,分析其在干旱胁迫应激中可能行使的功能,本研究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手段从全基因组水平鉴定和解析欧洲山杨bHLH转录因子,并对干旱胁迫下的欧洲山杨根部转录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欧洲山杨的基因组中有167个bHLH转录因子家族蛋白.通过与拟南芥bHLH蛋白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将其分为15个亚家族,并推测出39个PtbHLH的功能,这些功能表明bHLH转录因子家族涉及到欧洲山杨生长发育的多个生理过程.基因结构和motif分析显示,同一亚家族中几乎所有的PtbHLH都有相似的外显子/内含子排布和蛋白质motif结构.此外,利用RNA-seq数据分析干旱胁迫处理下PtbHLH基因的表达情况,筛选出4个潜在的bHLH抗旱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山杨 BHLH 转录因子 全基因组分析
下载PDF
Overexpression of the recombinant xyloglucanase <i>sp-Xeg</i>from <i>Penicillium canescens</i>accelerates growth and rooting of transgenic aspen plants
10
作者 Vidyagina Elena Kovalitskaya Yulia +2 位作者 Loginov Dmitry Koroleva Olga Shestibratov Konstantin 《Natural Science》 2013年第6期36-43,共8页
Analysis of the properties of transgenic aspen clones with recombinant gene xyloglucanase sp-Xeg from fungi Penicillium canescens showed the presence of complex modifications both in the wood and the phenotype of plan... Analysis of the properties of transgenic aspen clones with recombinant gene xyloglucanase sp-Xeg from fungi Penicillium canescens showed the presence of complex modifications both in the wood and the phenotype of plants. Biometric analysis revealed an increase in the height of transgenic plants as compared to control plants. Increasing in the height of the shoot of 24.8%, 25% and 26% was observed for lines PtXIVXeg1a, PtXVXeg1a, PtXVXeg1b, respectively. Also there was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internodes in some transgenic clones. For the first time we showed the change in plants rhizogenesis with the recombinant gene xyloglucanase. In 10 of the 25 lines the rooting efficiency in vitro exceeded the control value. The maximum value of the rhizogenesis was fixed for line PtXVXeg1a (2.5 time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value). The mass of the root system for 6 of the 25 clones in the greenhouse was higher by 20% than the control value. The pentosan content decrease was also detected in all wood samples of transgenic plants. The obtained data of xyloglucanase activity and pentosan content generally correlated with phenotypic modif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pulus tremula Activity of XYLOGLUCANASE PENTOSANS Efficiency of ROOTING
下载PDF
Efficient Technique for Long-Term <i>in Vitro</i>Storage of Transgenic Aspen Genotypes
11
作者 Elena O. Vidyagina Konstantin A. Shestibratov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8年第13期2593-2600,共8页
In vitro culture of isolated cells from tissues and organs is sometimes used to preserve and reproduce unique genotypes of woody plants. The technique, however, requires regular subculturing which raises storage costs... In vitro culture of isolated cells from tissues and organs is sometimes used to preserve and reproduce unique genotypes of woody plants. The technique, however, requires regular subculturing which raises storage costs and creates risks for contamin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somaclonal variations. We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sugar composition of culture medium, the length of photoperiod, light intensity, and ambient temperature on the survival of plant material in vitro. The study was performed on 49 genotypes of Populus tremula (46 transgenic genotypes carrying GFP-, Xeg- and Gus-genes, and 3 control (wild-type) genotypes). It was shown that effective storage of plants was achieved through optimization of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all storage parameters under study.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data, we developed a protocol for long-term in vitro storage of desirable genotypes without subculture and with a survival rate of up to 98%. The best results were obtained when the plant material was pre-cultured on a WPM medium containing 15 g/L sucrose, 7.5 g/L sorbitol and 7.5 g/L mannitol, and then stored at +4°C under a 24-hour light day cycle with only 8 hours of light per day and maximum light intensity of 2000 lux. Post-storage recovery was done by culturing on a medium containing 1 mg/L gibberellic acid. The developed method can be used for effective in vitro storage of the studied genotypes for up to 24 months without sub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pulus tremula LONG-TERM STORAGE In Vitro Culture Osmolytics TRANSGENIC GENOTYPES Microshoots
下载PDF
西伯利亚地区主要森林优势树种生物量相对生长模型 被引量:2
12
作者 邵彬 姚予龙 +1 位作者 吴良 欧阳华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195-2201,共7页
西伯利亚地区的主要森林优势树种有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 L.)、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 Ledeb.)、凯杨德落叶松(Larix cajanderi Maye)、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 Mayr)、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 Ldb.)、西伯利亚冷... 西伯利亚地区的主要森林优势树种有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 L.)、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 Ledeb.)、凯杨德落叶松(Larix cajanderi Maye)、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 Mayr)、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 Ldb.)、西伯利亚冷杉(Abies sibirica Ledeb.)、欧洲山杨(Populus tremula L.)、欧洲白桦(Betula pendula Roth)等。利用IIASA和俄罗斯著名学者V.A.Usol’tsev的专著等提供的森林优势树种样地实测数据和生物量实测数据,西伯利亚地区7个森林优势树种的林分平均林木区域尺度上的生物量相对生长模型已成功构建。精度分析结果表明,7个树种的树干(带皮)和地上生物量模型完全满足计算这些树种样地生物量和植被碳储量的需要;除西伯利亚红松外的其它6个树种的树枝、树叶的生物量模型可以用于样地内林木主要营养器官生物量的计算;欧洲赤松、西伯利亚红松、西伯利亚冷杉和欧洲山杨的地下生物量模型也已达到实际应用的精度要求。区域尺度上样本数对生物量模型构建的响应与局地尺度上的响应在有限样本条件下可能略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相对生长模型 欧洲赤松 西伯利亚落叶松 西伯利亚红松 西伯利亚云杉 西伯利亚冷杉 欧洲山杨 凯杨德落叶松 西伯利亚
原文传递
应用单拷贝核基因标记研究我国欧洲山杨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淑辉 王兆山 +2 位作者 保尔江·阿布都哈米提 邢世岩 张建国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对分布于我国新疆地区欧洲山杨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进行研究。[方法]对4个欧洲山杨自然居群共72个个体的6个单拷贝核基因标记(sing-copy nuclear markers)进行扩增与测序,并计算相应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参数。[结果... [目的]对分布于我国新疆地区欧洲山杨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进行研究。[方法]对4个欧洲山杨自然居群共72个个体的6个单拷贝核基因标记(sing-copy nuclear markers)进行扩增与测序,并计算相应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参数。[结果]表明:比对后6个基因的长度在459 bp到747 bp之间,平均多态核苷酸位点个数为14,遗传多样性指数π和θw分别达到了0.004 8和0.004 4,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73,以上结果表明欧洲山杨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Tajima中性检验结果均不显著,表明所用6个单拷贝核基因均符合中性进化假设。AMOVA分析表明89.72%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居群间的平均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10,居群间平均基因流(Nm)为3.235。[结论]高度异交,高碱基突变率及超长距离的基因流机制能够很好的解释我国新疆地区欧洲山杨表现出的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与较低水平的遗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欧洲山杨 单拷贝核基因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下载PDF
欧洲山杨叶片衰老与光周期候选基因SNPs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伟 Stefan Jansson 陈晓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2-48,共7页
利用自然更新的欧洲山杨群体,以光周期途径基因为候选基因,通过连锁不平衡作图,对候选基因中能够引起氨基酸改变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欧洲山杨秋季叶片衰老相关指标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光敏色素A中第291个核苷酸A和G的转换,导致... 利用自然更新的欧洲山杨群体,以光周期途径基因为候选基因,通过连锁不平衡作图,对候选基因中能够引起氨基酸改变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欧洲山杨秋季叶片衰老相关指标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光敏色素A中第291个核苷酸A和G的转换,导致了3个基因型叶片衰老指数有显著差异(P=0.018,经Bonferroni修正后,P=0.04);光周期候选基因中的SNP、叶片衰老持续时间基因型值间无显著差异,SNP与叶片衰老持续时间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同样是光敏色素A中位于第291个核苷酸位点的3种基因型,其叶片衰老起始时间的基因型值差异显著,但是经Bonferroni修正后的显著水平P>0.05,差异又不显著,反映了欧洲山杨秋季叶片衰老起始时间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山杨 叶片衰老 光周期候选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关联分析
下载PDF
三倍体欧洲山杨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清锐 吕林芳 《山西林业科技》 2018年第2期26-27,共2页
笔者通过对比研究,建立了三倍体欧洲山杨组织培养系统。茎段外植体用0.1%Hg CI2或2.5%Na CIO溶液消毒后,接种到MS+0.5 mg/L 6-BA+0.05 mg/L NAA培养基上诱导芽。试管苗采用MS+1.0 mg/L 6-BA+0.5 mg/L KT+0.3 mg/L GA培养基进行增殖,增... 笔者通过对比研究,建立了三倍体欧洲山杨组织培养系统。茎段外植体用0.1%Hg CI2或2.5%Na CIO溶液消毒后,接种到MS+0.5 mg/L 6-BA+0.05 mg/L NAA培养基上诱导芽。试管苗采用MS+1.0 mg/L 6-BA+0.5 mg/L KT+0.3 mg/L GA培养基进行增殖,增殖系数为15,生根采用MS+0.1 mg/L IBA培养基,生根率可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倍体 欧洲山杨 组织培养 增殖率
下载PDF
欧洲山杨热值及灰分含量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雅丽 周钢 +2 位作者 张绘芳 张景路 地力夏提·包尔汉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2年第2期79-87,共9页
以天然欧洲山杨Populus tremula为试材,采用相关分析及多重比较方法,研究各个器官干物质热值、灰分含量、灰分热值的相关性及差异性。结果表明:树干热值及灰分含量由上至下逐渐下降,树根的热值及灰分含量表现为细根>根茎>粗根。... 以天然欧洲山杨Populus tremula为试材,采用相关分析及多重比较方法,研究各个器官干物质热值、灰分含量、灰分热值的相关性及差异性。结果表明:树干热值及灰分含量由上至下逐渐下降,树根的热值及灰分含量表现为细根>根茎>粗根。各器官干物质热值、灰分含量、去灰分热值大小顺序分别为:叶>根>干>枝>皮,干>根>枝>皮>叶,叶>根>枝>皮>干,叶与枝、叶与皮之间干物质热值存在显著差异,叶与皮、叶与干、枝与皮、枝与干、皮与干之间的灰分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叶与枝、叶与皮、叶与干、枝与干、皮与干的去灰分热值存在显著性差异。全株平均干物质热值、灰分含量、去灰分热值分别为18.3164 kJ·g^(-1)、4.3996%、19.1715 kJ·g^(-1),树干、树根的干物质热值与灰分含量呈现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全株干物质热值与去灰分热值存在极显著相关,与灰分含量呈现显著性负相关。欧洲山杨的干物质热值高于世界陆地植物平均热值,可作为新疆区域备选能源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山杨 干物质热值 灰分含量 去灰分热值
下载PDF
欧洲山杨在山西的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智礼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10,共5页
1984-1997年,山西省实施中德林业技术合作"速生树种造林"项目期间,从德国引进欧洲山杨到山西,在全省不同区域栽植试验。23年后调查欧洲山杨的生长表现情况,通过生长量分析,以及综合赋分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欧洲山杨在不同试... 1984-1997年,山西省实施中德林业技术合作"速生树种造林"项目期间,从德国引进欧洲山杨到山西,在全省不同区域栽植试验。23年后调查欧洲山杨的生长表现情况,通过生长量分析,以及综合赋分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欧洲山杨在不同试验区域的生长量明显大于对照或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欧洲山杨在山西基本适应,最适生长区为山西中南部的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山杨 山西 适应性
下载PDF
欧美杂种山杨微扦插不定根发生过程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周容涛 刘洋 +2 位作者 冷珊珊 王娜 闫绍鹏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184-2188,共5页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以欧美杂种山杨插穗基部茎段为实验材料,连续解剖观察插穗不定根发生发育过程,分析根原基发生部位与扦插生根的关系。结果显示:欧美杂种山杨插穗不定根的发生过程分为4个时期,为根原基诱导期,不定根起始期、表达期和...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以欧美杂种山杨插穗基部茎段为实验材料,连续解剖观察插穗不定根发生发育过程,分析根原基发生部位与扦插生根的关系。结果显示:欧美杂种山杨插穗不定根的发生过程分为4个时期,为根原基诱导期,不定根起始期、表达期和伸长生长期。根原基诱导期维管形成层产生具有分生组织特点的薄壁细胞;不定根起始期,维管形成层及附近的薄壁细胞脱分化,形成不定根原基发端细胞;不定根表达期,根原基发端细胞不断分裂成具有方向性的根原基,根原基穿过韧皮射线和皮层,向皮孔方向发展;不定根伸长生长期,根原基从皮孔伸出,其内部的维管系统开始发育,形成不定根。研究认为,欧美杂种山杨为皮部诱导生根类型,不定根原基起源于维管形成层区,起源部位单一,扦插难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杂种山杨 扦插 解剖学 不定根
下载PDF
三倍体山杨组培繁育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董雁 别婉丽 +5 位作者 赵继梅 侯玉杰 胡崇富 梁鸿恩 刘秀萍 王胜东 《辽宁林业科技》 1999年第6期11-15,共5页
通过对三倍体山杨组培繁殖的各主要技术环节及规模化育苗生产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取外植体休眠芽进行组织培养,以WPM 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量的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进行分化诱导,获得了丛状无根苗;以WPM 附加生长素诱导生根,或用ABT生... 通过对三倍体山杨组培繁殖的各主要技术环节及规模化育苗生产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取外植体休眠芽进行组织培养,以WPM 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量的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进行分化诱导,获得了丛状无根苗;以WPM 附加生长素诱导生根,或用ABT生根粉进行处理都能获得再生植株,简化了育苗程序。为了降低组培苗的成本,研究出了继代培养基二次再利用及用凉开水代替蒸馏水配制培养基技术;同时研究了试管苗的移植技术,使移植苗的成活率达到9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倍体山杨 组织培养 繁育 山杨
下载PDF
鲁东南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时空动态 被引量:14
20
作者 尉海东 董彬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3-238,共6页
为探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在鲁东南杨树Populus tremuloides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作用,利用氯仿熏蒸法测定了杨树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研究了其时空动态及其与土壤有机碳的关系。结果表明:中龄杨树人工林和成熟杨树人工林土... 为探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在鲁东南杨树Populus tremuloides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作用,利用氯仿熏蒸法测定了杨树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研究了其时空动态及其与土壤有机碳的关系。结果表明:中龄杨树人工林和成熟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20.69~323.92 mg.kg-1和183.69~418.21 mg.kg-1,基本呈双峰趋势,生长季开始前下降、生长季结束时上升。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峰值均出现在4月和10月,最低值均出现在12月。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季节变化均较明显。两种林龄的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约占总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89.77%~91.00%。成熟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显著高于中龄杨树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2=0.946,p﹤0.01)。微生物熵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升高,说明土壤有机碳逐渐由土壤表层向土壤深层转移,土壤处于碳积累状态,土壤呈碳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生物量碳 杨树人工林 微生物熵 季节变化 .垂直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