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干旱土壤条件下杨树的耗水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88
1
作者 杨建伟 梁宗锁 +2 位作者 韩蕊莲 孙群 崔浪军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30-636,共7页
在适宜土壤水分 (70 %θf)、中度干旱 (5 5 %θf)和严重干旱 (4 0 %θf) 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研究杨树 (Populussimonii)的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特征。结果表明 ,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 ,杨树叶水势、相对含水量 (RWC)、生长速率、光合速率... 在适宜土壤水分 (70 %θf)、中度干旱 (5 5 %θf)和严重干旱 (4 0 %θf) 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研究杨树 (Populussimonii)的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特征。结果表明 ,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 ,杨树叶水势、相对含水量 (RWC)、生长速率、光合速率及单叶水分利用效率 (WUE)显著下降 ;在适宜水分和中度干旱条件下 ,杨树的快速生长和干物质迅速积累时期主要集中在 5~ 6月 ,严重干旱下快速生长时期和干物质积累主要集中在 5月 ;杨树总耗水量和总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 :适宜水分 >中度干旱 >严重干旱 ;WUE则表现出中度干旱下最高 ,严重干旱下最低 ;杨树在适宜水分下的日、旬、月耗水量明显高于中度干旱和严重干旱处理 ;杨树在适宜水分、中度干旱和严重干旱条件下的最高耗水月分别在 6~ 7月 ,最高旬耗水量分别在 7月中旬、上旬和 6下旬 ;在中度水分亏缺和严重水分亏缺下的最高耗水日出现的时间比适宜水分下的最高耗水日提前 1~ 2个月以上。一天中的最大耗水高峰随着杨树生育期和土壤含水量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杨树不具备耐旱植物的特征 ,因此在黄土高原缺水地区不适宜大面积栽植 ,只能用于水分条件较好的立地条件下造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土壤水分 耗水量 水分利用率 干旱
下载PDF
杨树细胞悬浮培养及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影 黄敏仁 +1 位作者 陈道明 许农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3期31-37,共7页
通过调整培养基中还原态氮的含量和变换使用不同浓度的2,4-D,以小叶杨无菌苗的茎段作为外植体,诱导并建立了愈伤组织细胞无性系,将其放入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振荡培养,建立起分散程度较好的悬浮细胞系。培养基中加入MES有利于pH的稳定,培... 通过调整培养基中还原态氮的含量和变换使用不同浓度的2,4-D,以小叶杨无菌苗的茎段作为外植体,诱导并建立了愈伤组织细胞无性系,将其放入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振荡培养,建立起分散程度较好的悬浮细胞系。培养基中加入MES有利于pH的稳定,培养基的pH变化与细胞生长速率之间有密切关系。将悬浮培养产生的胚性愈伤组织转移至固体培养基上,经诱导产生大量胚状体。不同的激素浓度、不同的无性系和不同的渗透势,胚状体的发生能力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通过细胞学观察,胚状体的发育具有胚胎发生的全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杨 愈伤组织 细胞悬浮培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生境小叶杨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及其群落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张婷 张文辉 +1 位作者 郭连金 刘国彬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40-347,共8页
通过样地调查,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处于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4种生境条件下,经过30年发育的小叶杨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动态和土壤水分养分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生境小叶杨人工林总体上物种丰富度、多样性... 通过样地调查,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处于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4种生境条件下,经过30年发育的小叶杨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动态和土壤水分养分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生境小叶杨人工林总体上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呈现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的趋势,且林内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2)不同生境条件下的小叶杨人工林年龄结构分析表明,尽管阴坡小叶杨长势相对较好,但更新幼苗数量相当有限,很难实现种群的自我更新,不适合作为人工林培育;(3)土壤含水量和养分因坡向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尽管阴坡和半阴坡的水分、养分条件相对较好,但也出现了枯梢、病虫害等衰老特征,因此阴坡、半阴坡的生境对小叶杨来说也不合适.未来应该对现有林地在保护的前提下,间伐衰老个体,补植和引入乡土物种,进行天然化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杨 不同生境 物种多样性 群落结构动态 土壤水分养分效应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地区小叶杨物候变化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27
4
作者 杨丽桃 侯琼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年第6期39-44,共6页
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近20—30 a内蒙古东部主要牧业试验站的气候变化及小叶杨的物候变化进行探讨,研究小叶杨的物候变化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近20—30 a来大于等于0℃的初日提早,终日推后,积温显著增加。上半年物候现象(花芽开放... 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近20—30 a内蒙古东部主要牧业试验站的气候变化及小叶杨的物候变化进行探讨,研究小叶杨的物候变化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近20—30 a来大于等于0℃的初日提早,终日推后,积温显著增加。上半年物候现象(花芽开放期、展叶始期、展叶盛期和开花始期)提前;下半年物候现象(叶全变色期、落叶末期)及开花盛期均推迟。小叶杨自然物候现象存在着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小叶杨上半年的物候期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而下半年的物候期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物候期变化对温度的响应较强,其关系有可能是非线性的。日照和降水对物候期变化的影响,由于其地理位置和生育时段的不同而呈现各不相同的关系。小叶杨物候期变化对降水和日照的响应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杨 物候变化 气象条件 内蒙古东部
下载PDF
造林对沙地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生物量碳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5
作者 王少昆 赵学勇 +4 位作者 张铜会 李玉强 连杰 黄文达 云建英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29-535,共7页
对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中林龄为20年左右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和小叶杨(Populus simonii)人工林表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和酶活性进行了研究,流动沙丘作为对照。研究表明:樟子松和小叶杨人工林可以显著... 对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中林龄为20年左右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和小叶杨(Populus simonii)人工林表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和酶活性进行了研究,流动沙丘作为对照。研究表明:樟子松和小叶杨人工林可以显著改善流动沙丘土壤性状,对沙丘土壤微生物活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和酶活性均表现为小叶杨林>樟子松林>流动沙丘。樟子松和小叶杨林地土壤微生物总数分别是对照的50.16倍和72.48倍,三者差异显著;樟子松和小叶杨林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分别是对照的23.67倍和33.34倍,林地与对照差异显著;两种林地土壤脱氢酶、过氧化物酶、蛋白酶、脲酶、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是对照的19.00倍和27.54倍、4.78倍和9.89倍、4.05倍和8.67倍、29.93倍和37.46倍、9.66倍和13.42倍,林地与对照差异显著。在科尔沁沙地,人工种植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乔木,不仅可以改善流动沙丘土壤性状和微生物活性,而且还能起到固定流动沙丘的目的,樟子松和小叶杨是当地值得推广种植的防风固沙树种。土壤微生物量商(Cmic∶C)是一个衡量林地土壤稳定性和有效性较好的指标,从林地土壤养分有效性、林木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综合考虑,樟子松比小叶杨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沙丘 樟子松 小叶杨 微生物数量 微生物生物量碳 土壤酶活性 科尔沁沙地
原文传递
晋西北小叶杨林水分生态的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孟本 李洪建 柴宝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32-237,共6页
1993年生长季(5~10月)小叶杨的平均蒸腾强度为0.0768g·g-1·h-1。蒸腾强度日进程呈现早、晚低,中午高的单峰曲线。并与光照、气温和用对湿度间均具有二次抛物线关系。蒸腾强度季节变化与土壤含水量、... 1993年生长季(5~10月)小叶杨的平均蒸腾强度为0.0768g·g-1·h-1。蒸腾强度日进程呈现早、晚低,中午高的单峰曲线。并与光照、气温和用对湿度间均具有二次抛物线关系。蒸腾强度季节变化与土壤含水量、光照、气温和相对湿度间的关系则均不明显。小叶杨在生长季的蒸腾耗水量为40.7mm,其林分总蒸散量为296.1mm,各占同期降水量234.8mm的17.3%和126%。在生长季降水量仅为多年同期平均量59.7%的情况下,林地土壤水分收支亏缺量达107.6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杨 水分生态 蒸腾强度 土壤水分循环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旱柳和小叶杨树干液流密度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9
7
作者 徐丹丹 尹立河 +7 位作者 侯光才 王文科 黄金廷 王晓勇 张俊 马洪云 李成柱 董佳秋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5-382,共8页
研究毛乌素沙地旱柳(Salix matsudana)和小叶杨(Populus simonii)树干液流密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是实现该地区水与生态和谐发展的基础。利用Granier热消散探针法测量了旱柳和小叶杨不同方向和不同深度的树干液流密度。监... 研究毛乌素沙地旱柳(Salix matsudana)和小叶杨(Populus simonii)树干液流密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是实现该地区水与生态和谐发展的基础。利用Granier热消散探针法测量了旱柳和小叶杨不同方向和不同深度的树干液流密度。监测结果表明:不同方位间的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特征相似并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但监测结果相差较大;不同深度的监测结果也具有类似的特征。如果忽略这种方位间和深度上的变化,整树耗水计算结果的误差最大可达104%。树干液流密度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旱柳和小叶杨的树干液流密度与大气辐射相关性最好,其次为气温。时滞分析表明,旱柳和小叶杨的树干液流密度与净辐射没有时滞,与水汽压亏缺间存在1 h的滞后。由此可见,以树干径流结果为基础在推算单株耗水量时,必须考虑方位及探头深度并合理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液流密度 旱柳(Salix matsudana) 小叶杨(populus simonii) 时空变化 气象因子 毛乌素沙地
原文传递
基于树轮稳定碳同位素的张北杨树防护林退化原因解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孙守家 李春友 +2 位作者 何春霞 张劲松 孟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119-2127,共9页
三北防护林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但近十年来张北县4/5的杨树防护林出现退化现象,接近1/3的杨树濒临死亡或枯死,导致杨树防护林生态功能下降.本研究用稳定碳同位素方法追溯研究了退化与未退化杨树年轮中δ^(13)C值和内在水分利用... 三北防护林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但近十年来张北县4/5的杨树防护林出现退化现象,接近1/3的杨树濒临死亡或枯死,导致杨树防护林生态功能下降.本研究用稳定碳同位素方法追溯研究了退化与未退化杨树年轮中δ^(13)C值和内在水分利用效率(WUE_i)的差异,分析导致杨树退化和死亡的原因及其来源.结果表明:相同年龄杨树的直径随着退化程度增加而下降,退化杨树树轮的δ^(13)C值变化范围为-25.26‰^-22.97‰,未退化杨树为-26.15‰^-23.50‰,从1997年开始,退化杨树δ^(13)C值高于未退化杨树.退化与未退化杨树WUE_i值从1997年开始出现差异但不显著,2002年后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退化与未退化WUE_i的差值ΔWUE_i连续正值可能是退化与未退化杨树产生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退化和未退化杨树WUE_i与降雨量、相对湿度和潜在蒸散量(ET_0)的相关关系均不显著,但与气温和地下水埋深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1997年极端干旱事件是杨树林退化的起点,随后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导致地下水的过度使用,加剧了干旱持续时间和强度,进而加速杨树防护林的退化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杨 树轮 稳定碳同位素 内在水分利用效率 土地利用方式
原文传递
张北地区退化杨树防护林的水分利用特征 被引量:21
9
作者 张欢 曹俊 +5 位作者 王化冰 宋波 贾国栋 刘自强 余新晓 曾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81-1388,共8页
在张北地区,以杨树为主的防护林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水分是干旱区植物生存的主要限制因子,为揭示水分与防护林退化的关系,本文基于稳定氢氧同位素技术,通过对比小叶杨枝条水与潜在水源的同位素值,探究不同退化程度下小叶杨的水分来... 在张北地区,以杨树为主的防护林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水分是干旱区植物生存的主要限制因子,为揭示水分与防护林退化的关系,本文基于稳定氢氧同位素技术,通过对比小叶杨枝条水与潜在水源的同位素值,探究不同退化程度下小叶杨的水分来源及其对各水源的利用比率.结果表明:不同退化程度的杨树林水分来源不同,随退化程度的加深,小叶杨的水分来源从深层逐渐向表层转移.无退化的小叶杨主要利用320~400 cm的土壤水,利用率为25.1%;轻度退化的小叶杨主要利用120~180、180~240和240~320 cm的土壤水,对这3层的利用率总和将近50.0%,而对其他土壤水利用较少;中度退化的小叶杨主要利用20~40、40~60和60~80 cm的土壤水,对这3层土壤水每层利用率在17.5%~20.9%范围,对120 cm及其以下的土壤水利用率均低于10.0%;而重度退化的小叶杨主要利用0~20 cm的表层土壤水分,利用率为30.4%,明显高于其他水源.杨树防护林在衰退过程中的水分来源逐渐变浅,而林地浅层土壤较低的土壤含水量无法满足杨树的正常水分需求,加速了杨树林的退化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程度 小叶杨 氢氧同位素 水分来源
原文传递
沙地小叶杨和柠条细根分布与土壤水分消耗的关系 被引量:20
10
作者 成向荣 黄明斌 邵明安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5期77-83,共7页
以生长在陕北水蚀风蚀交错带沙地上的人工小叶杨(Populus simonii)和柠条(Caragana korshinkii)为研究对象,采用剖面法调查2个树种的细根分布特征,通过2年土壤水分定位观测研究,初步分析沙地小叶杨和柠条细根分布与土壤水分消耗... 以生长在陕北水蚀风蚀交错带沙地上的人工小叶杨(Populus simonii)和柠条(Caragana korshinkii)为研究对象,采用剖面法调查2个树种的细根分布特征,通过2年土壤水分定位观测研究,初步分析沙地小叶杨和柠条细根分布与土壤水分消耗的关系。结果表明:1)沙地小叶杨和柠条随土层深度增加,细根表面积密度逐渐减小,0~100cm土层分别集中了整个剖面细根总量的63%和95%;2)小叶杨和柠条林地剖面土壤水分与细根垂直分布密切相关,小叶杨和柠条林地土壤水分特征类似,可分为3个层次:0~50cm土层为速变层,50~200cm土层为缓变层,200cm以下土层为缓慢衰减层;3)2年观测期内,小叶杨和柠条林地总蒸散量接近,与同期降水量基本持平,而裸沙地土壤储水量增加;4)小叶杨和柠条细根趋于浅表化的分布特征是对沙地浅层土壤经常获得雨水补给适应的结果。研究结果可为水蚀风蚀交错带沙区防护林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杨 柠条 细根分布 土壤水分 水蚀风蚀交错带
下载PDF
陕西黄土高原沟壑区小叶杨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唐德瑞 张燕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5-19,26,共6页
以陕西黄土高原沟壑区小叶杨天然和人工林为对象 ,在获取大量的林分生长信息的基础上 ,采用修改的 Richards方程、指数方程和山本和藏式 ,建立了小叶杨个体、群体优势高、材积、胸径等的生长预测模型 ,编制了本区二元材积表 ,并导算出... 以陕西黄土高原沟壑区小叶杨天然和人工林为对象 ,在获取大量的林分生长信息的基础上 ,采用修改的 Richards方程、指数方程和山本和藏式 ,建立了小叶杨个体、群体优势高、材积、胸径等的生长预测模型 ,编制了本区二元材积表 ,并导算出一元材积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沟壑区 小叶杨 生长规律 经营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陕西榆林地区旱柳和小叶杨夜间树干液流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尹立河 黄金廷 +3 位作者 王晓勇 董佳秋 马洪云 张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5-90,共6页
【目的】研究陕西榆林地区旱柳和小叶杨夜间树干液流的变化特征,为毛乌素沙地造林选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热消散探针法测量了陕西榆林地区旱柳(2011-04-28-11-07)和小叶杨(2011-06-27-11-07)的夜间树干液流密度,利用自动气象站测量... 【目的】研究陕西榆林地区旱柳和小叶杨夜间树干液流的变化特征,为毛乌素沙地造林选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热消散探针法测量了陕西榆林地区旱柳(2011-04-28-11-07)和小叶杨(2011-06-27-11-07)的夜间树干液流密度,利用自动气象站测量风速、温湿度、净辐射、降雨量和土壤水分等环境因子,计算空气水汽压亏缺,分析夜间树干液流密度与空气水汽压亏缺、风速和白天总蒸腾量的相关关系。【结果】旱柳和小叶杨树干液流密度均呈现明显的昼夜波动,且白天(07:00-19:00)高,晚上低。白天旱柳和杨树的平均树干液流密度分别为6.79和6.49g/(cm2.h),而夜间平均树干液流密度分别是0.82和0.63g/(cm2.h)。雨天夜间树干液流比晴天大,主要是因为强降雨后,土壤水分明显增多,40cm以上土层的土壤水分增加了10%左右。夜间树干液流密度与空气水汽压亏缺、风速和白天总蒸腾量呈极显著相关,旱柳夜间树干液流密度与三者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62,0.42和0.44,小叶杨与三者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35,0.29和0.50。旱柳和小叶杨夜间树干液流密度对整树总蒸腾量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1.4%,7.1%。【结论】旱柳和小叶杨2个树种均存在明显的夜间树干液流,且雨天的夜间树干液流比晴天高。影响夜间树干液流的因素是空气水汽压亏缺、风速和白天总蒸腾量,树干液流是由夜间补水和蒸腾共同造成的。旱柳夜间树干液流对总蒸腾量的贡献率较高,且随季节变化大,而杨树夜间液流对总耗水量的贡献率小且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柳 杨树 夜间树干液流 环境因子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叶杨沙棘混交林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宋西德 侯琳 +4 位作者 罗伟祥 穆兴民 许学选 王文龙 张国昌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17,27,共4页
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叶杨(Populus simonii)、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混交 林和小叶杨纯林生物量进行了研究,同时应用Miami模型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对... 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叶杨(Populus simonii)、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混交 林和小叶杨纯林生物量进行了研究,同时应用Miami模型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对 林分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叶杨、沙棘混交林与小叶杨纯林相比,混交林能够 显著提高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能有效地利用当地气候资源,小叶杨与沙棘混交林林分生物量 为40.442t/hm2,小叶杨纯林的生物量为20.710t/hm2,混交林是纯林的1.95倍;小叶杨、沙 棘混交林的生产力比纯林小叶杨生产力提高了40.9%。小叶杨、沙棘混交林是适于黄土丘陵 区发展的混交林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杨 沙棘 混交林 生产力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生物量
下载PDF
基于稳定同位素和热扩散技术的张北杨树水分关系差异 被引量:17
14
作者 苗博 孟平 +2 位作者 张劲松 何方杰 孙守家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111-2118,共8页
利用稳定氢同位素和热扩散技术研究张北防护林杨树的水分来源和蒸腾耗水,分析确定未退化与退化杨树的水分关系差异.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节中退化杨树主要利用0~30 cm土壤水分,未退化杨树主要利用30~80 cm土壤水分,两者的水分来源不同.旱季... 利用稳定氢同位素和热扩散技术研究张北防护林杨树的水分来源和蒸腾耗水,分析确定未退化与退化杨树的水分关系差异.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节中退化杨树主要利用0~30 cm土壤水分,未退化杨树主要利用30~80 cm土壤水分,两者的水分来源不同.旱季时,未退化杨树利用深层土壤水分和地下水的比例明显高于退化杨树.雨季中,杨树对0~30 cm土壤水分的利用比例增加,退化杨树增加幅度明显高于未退化杨树,对30~180 cm土壤水分的利用比例均减少.未退化杨树的液流速率大于退化杨树,不同天气中液流速率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但未退化杨树液流的启动时间比退化杨树早.相关分析表明,未退化和退化杨树液流速率与土壤温度、风速、太阳辐射、相对湿度、空气温度均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退化杨树液流速率与土壤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他因素呈显著正相关,而未退化杨树仅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他因素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退化和未退化杨树蒸腾耗水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退化杨树液流日累计量明显小于未退化杨树,表明其蒸腾耗水量较少;退化杨树水分来源浅,蒸腾耗水的减少并不能阻止林分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稳定氢同位素 水分来源 液流 林分退化
原文传递
公路绿化植物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小叶杨(Populus simonii)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与积累 被引量:16
15
作者 智颖飙 王再岚 +5 位作者 王中生 马中 姚一萍 李红丽 崔艳 刘建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63-1872,共10页
对内蒙古西部公路绿化植物油松(Pinustabulaeformis)、小叶杨(Populussimonii)及其根际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d、Hg、Pb、Cu、Zn、Ni、Cr)和类金属元素(As和Se)含量以及根际土壤重金属(Cu、Zn、Pb、Ni和Cr)形态、土壤pH值进行了测定。对比... 对内蒙古西部公路绿化植物油松(Pinustabulaeformis)、小叶杨(Populussimonii)及其根际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d、Hg、Pb、Cu、Zn、Ni、Cr)和类金属元素(As和Se)含量以及根际土壤重金属(Cu、Zn、Pb、Ni和Cr)形态、土壤pH值进行了测定。对比分析了公路沿线不同绿化植物及其不同器官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与积累特征。结果表明:绿化植物根际土壤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及污染程度以Cd为最高。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小叶杨和油松两种植物的根部和茎叶两种营养器官中重金属的含量均表现出“N”字形变动趋势。而且重金属元素在不同植物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具有Zn>Cu>Ni,Cr,As,Pb>Cd>Hg的基本规律。小叶杨茎叶对重金属元素Cr、Ni和Pb的富集能力较根部为强,油松茎叶对重金属元素Cr、Ni、Cu和Pb的富集能力较根部为强。绿化植物根际土壤重金属元素有效态占总量百分比的大小序列为Zn>Pb>Ni、Cr>Cu,与重金属元素在不同植物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大小序列Zn>Cu>Ni、Cr、As、Pb>Cd>Hg并非趋于一致。公路绿化植物对根际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和积累与重金属元素有效态所占的比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小叶杨 公路 重金属 形态 吸附
下载PDF
近40年河北坝上地区杨树人工林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亚玲 信忠保 +1 位作者 李宗善 买尔当·克依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9108-9119,共12页
运用树木年轮气候学方法,研究近40年河北坝上地区健康和衰退小叶杨人工林径向生长对气候响应敏感性差异,揭示健康和衰退杨树生长与气候关系的时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衰退杨树径向生长对温度、降水等气候因素响应较健康杨树敏感。衰... 运用树木年轮气候学方法,研究近40年河北坝上地区健康和衰退小叶杨人工林径向生长对气候响应敏感性差异,揭示健康和衰退杨树生长与气候关系的时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衰退杨树径向生长对温度、降水等气候因素响应较健康杨树敏感。衰退杨树年表中的气候信号较强,与当年生长季(4、8—10月)的气温因素呈显著负相关,与上一年休眠期(9月—当年1月)和当年生长季(7月)的降水和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健康杨树年表中气候信号较弱,主要与上一年冬季(12月)和当年生长季(4月)的气温因素呈显著负相关,与上一年生长末期(8—11月)降水和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2)从各年表与帕默尔干旱指数(PDSI)的响应强度来看,衰退杨树生长更易受夏季干旱胁迫影响。衰退杨树年表与上一年9月—当年3月、6—10月的PDSI呈显著正相关,而健康杨树径向生长与PDSI呈弱的正相关。(3)1975—2017年间,随气温升高,健康和衰退杨树生长对温度的敏感性下降;健康杨树生长对降水和PDSI的敏感性较为稳定,适应能力强,而衰退杨树生长对降水和PDSI的敏感性增强,适应能力变弱。综上所述,干旱胁迫是限制衰退杨树生长的主要因素,而健康杨树生长受气候影响较弱,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衰退杨树对气候变化响应较健康杨树明显,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衰退杨树生长的气候限制因子由温度转变为水分,导致河北坝上地区遭受干旱灾害时发生退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坝上 小叶杨 衰退 径向生长 气候响应
下载PDF
杨树生理生态指标与环境因子之间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庞发虎 杨建伟 +1 位作者 庞振凌 杜瑞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188-3197,共10页
为了揭示杨树生理生态指标与环境因子间综合复杂的关系,找出重要指标,在适宜土壤水分、中度干旱和严重干旱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研究水分胁迫对杨树生理生长变化的影响;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叶片净光合速率(Pn)、叶片气孔导度(Gs)随光合... 为了揭示杨树生理生态指标与环境因子间综合复杂的关系,找出重要指标,在适宜土壤水分、中度干旱和严重干旱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研究水分胁迫对杨树生理生长变化的影响;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叶片净光合速率(Pn)、叶片气孔导度(Gs)随光合有效辐射(PAR)和CO2浓度变化的反应关系;在中度干旱条件下,通过直接相关和综合相关分析,揭示各指标间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结果分析表明,水分胁迫对杨树生理生长变化有显著影响,是主要因子。在中度干旱条件下,对杨树有重要影响的因子依次为:光合有效辐射(PAR)、CO2浓度、大气温度(Ta);能够反映杨树生理生态特性的重要指标依次为:耗水量、蒸腾速率(Tr)、呼吸速率(R)和净光合速率(Pn).由此获得基本结论:杨树的生理生长变化受土壤水分、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CO2浓度和大气温度等多个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极其显著,其生理生长变化特征也宜采用多个指标来反应。直接相关分析不足以反映它们间的复杂关系,综合分析优于直接相关分析,分析方法科学合理,值得研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生理生态指标 环境因子 综合相关分析
下载PDF
干旱林线区不同树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季节格局及其主导因子 被引量:14
18
作者 上官淮亮 刘鸿雁 +1 位作者 胡国铮 郭伟超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3-560,共8页
为探究干旱林线区不同树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季节格局以及生物因素(树种)和非生物因素(气候)在其中的作用,选取内蒙古高原东南缘4种典型乔木(樟子松、白桦、小叶杨和华北落叶松)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季叶片、树干中的可溶性糖... 为探究干旱林线区不同树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季节格局以及生物因素(树种)和非生物因素(气候)在其中的作用,选取内蒙古高原东南缘4种典型乔木(樟子松、白桦、小叶杨和华北落叶松)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季叶片、树干中的可溶性糖、淀粉及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浓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型树种NSC各组分浓度具有相似的季节格局(生长季初期短暂上升,生长季旺期持续下降,生长季末期由于生长减缓而逐渐回升),说明气候因素在NSC季节动态中起主导作用。不同树种NSC季节均值总体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白桦NSC各组分含量均高于樟子松,体现生物因素的影响。更加干旱的局地气候条件使得樟子松NSC含量高于小叶杨及华北落叶松,说明干旱林线NSC含量影响因子的复杂性。叶片可溶性糖及TNC含量高于树干,而淀粉含量低于树干,这与植物不同器官的功能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 季节格局 干旱林线 小叶杨 樟子松 白桦 华北落叶松
下载PDF
黑岱沟露天矿区排土场2种典型植物的水分来源及利用策略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杨国敏 王力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7-487,共11页
论文利用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分析排土场2种典型植物水分来源的差异及水分利用策略。结果表明,黑岱沟矿区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含量均落在中国大气降水的变化范围之内,不同月份大气降水的δD(δ^(18)Ο)值表现出明显的降水量和季节... 论文利用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分析排土场2种典型植物水分来源的差异及水分利用策略。结果表明,黑岱沟矿区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含量均落在中国大气降水的变化范围之内,不同月份大气降水的δD(δ^(18)Ο)值表现出明显的降水量和季节效应。旱季小叶杨主要利用10 cm土层以下的水分,对100~150 cm土层水分利用率最高,达25.6%;沙棘对各层次土壤水分的利用比例接近,差异不明显,对表层土壤水分的利用最高,达26.5%;为了避免种间竞争,小叶杨很少利用表层(0~10 cm)土壤水分。雨季小叶杨主要利用表层和浅层土壤水分,利用比例高达70.9%,沙棘主要利用30~60 cm土层的水分,达73.5%,其次是10~30 cm土层,达17.4%。两种不同生活型植物通过不同策略合理利用旱季有限的水分,而在雨季水分供给充分时,均优先利用浅层水源,使其组成的生态系统更好地适应矿区排土场脆弱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场 水分来源 Iso Source模型 氢氧稳定性同位素 小叶杨 沙棘
原文传递
小叶杨原生质体培养植株再生及其同工酶的变化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影 黄敏仁 +2 位作者 陈道明 卫志明 孙勇如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10-318,T001,共10页
从小叶杨(Populussimonii)胚性悬浮细胞分离得到大量有活力的原生质体,产量高达3.8×107g-1FW。高密度(3×106/mL)液体浅层培养可促进小叶杨原生质体的分裂和生长;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的... 从小叶杨(Populussimonii)胚性悬浮细胞分离得到大量有活力的原生质体,产量高达3.8×107g-1FW。高密度(3×106/mL)液体浅层培养可促进小叶杨原生质体的分裂和生长;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的Km8p培养基,有利于原生质体的持续分裂;在培养基中添加有机氮,有助于提高原生质体的植板率。原生质体形成细胞团后,逐步降渗和分皿培养,能有效促进细胞团的持续分裂。愈伤组织在不同分化培养基上的分化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工酶分析说明,分化能力强的愈伤组织,其TCA循环和磷酸戊糖途径较为活跃,GOT、EST和PEROX的活性比较高。当芽伸长到2—3cm时,从基部切下转移到无激素的1/2MS培养基上诱导生根并形成完整植株。移入盒内,在温室生长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杨 原生质体培养 植株再生 同工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