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湿性多肌痛86例回顾性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罗薇 张文 +1 位作者 曾小峰 张奉春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4-197,共4页
目的探讨风湿性多肌痛的临床特点及男女患者之间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风湿性多肌痛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反应。结果女性患者表现为颈后肌和肩胛带肌痛的比例高于男性(P<0.05)。而男性患者出现高热、关节痛、体质量下降、血清C... 目的探讨风湿性多肌痛的临床特点及男女患者之间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风湿性多肌痛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反应。结果女性患者表现为颈后肌和肩胛带肌痛的比例高于男性(P<0.05)。而男性患者出现高热、关节痛、体质量下降、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升高以及免疫球蛋白升高的比例均高于女性患者(P<0.05)。然而,女性患者的复发率高于男性(P<0.05)。结论男性患者部分全身症状和炎性反应重于女性,女性患者较男性更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多肌痛 临床特性
下载PDF
王居易教授经络诊察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临证经验 被引量:14
2
作者 孙洁 李春颖 孟笑男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9-422,共4页
王居易教授以其50余年临床实践逐步完善了经络诊察法的临床应用,并以此为基础积累了针灸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丰富经验,他认为"风、寒、湿"为其发病外因,自身体质因素、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为其发病内因,利用经络诊察太阴经、... 王居易教授以其50余年临床实践逐步完善了经络诊察法的临床应用,并以此为基础积累了针灸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丰富经验,他认为"风、寒、湿"为其发病外因,自身体质因素、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为其发病内因,利用经络诊察太阴经、太阳经及厥阴经,通过疏泄风邪、温经散寒、化湿止痛、调畅气机等方法针对内外因进行治疗。本文并附验案3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居易 经络诊察 风湿性多肌痛 名医经验
原文传递
风湿性多肌痛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和炎性因子表达情况及与其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亮 聂紫雯 张凤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71-74,共4页
目的分析风湿性多肌痛(PMR)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和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表达情况及与其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PMR患者66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36... 目的分析风湿性多肌痛(PMR)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和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表达情况及与其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PMR患者66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36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其ESR、CRP、IL-6表达水平,分析ESR、CRP、IL-6与PMR患者病情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CRP、IL-6、ES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SR、CRP、IL-6水平均随PMR-AS评分的增高而上升(P<0.05);年龄、BMI、合并高酯血症、ESR、CRP与IL-6水平升高可加重PMR患者病情(P<0.05);合并高血脂病、ESR值、CRP与IL-6水平是影响PMR病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ESR、CRP与IL-6水平是影响PMR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ESR、CRP、IL-6水平升高可增加PMR病情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多肌痛 C反应蛋白 白介素-6 红细胞沉降率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64例风湿性多肌痛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戴巧定 宋欣伟 《中华全科医学》 2015年第5期725-727,768,共4页
目的探讨风湿性多肌痛(PMR)的临床特点及浅谈诊治体会,提高对风湿性多肌痛的认识,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风湿性多肌痛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和诊治情况。结果女性多见,男∶女=1∶2.76,平均年龄(65.67±10... 目的探讨风湿性多肌痛(PMR)的临床特点及浅谈诊治体会,提高对风湿性多肌痛的认识,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风湿性多肌痛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和诊治情况。结果女性多见,男∶女=1∶2.76,平均年龄(65.67±10.49)岁,平均病程(5.41±5.22)个月。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颈肩痛、骨盆带肌痛,其中以肩、骨盆带肌痛两处同时受累者最多;其次为晨僵,再次为关节肿痛、发热、乏力及体重下降等非特异性表现。所有患者均有血沉及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分别为(76.79±21.09)mm/h及(52.03±37.49)mg/L。50%(32/64)的患者合并贫血,绝大部分为轻度贫血;50%以上(37/64)患者出现铁蛋白升高(531.84±165.02)ng/ml,26.4%(14/53)的患者HLA-B27阳性。MR提示关节周围炎症改变。63例患者需用糖皮质激素或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1例单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有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为(8.69±5.65)d;炎性指标改善,血沉和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16.42±8.53)d和(7.98±2.83)d。复发率为28.1%(18/64)。结论对于50岁以上患者出现急性或亚急性颈、肩、骨盆带肌的疼痛,应考虑PMR的可能。对于疑诊患者可应用超声或MR检查协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多肌痛 临床特点 糖皮质激素
原文传递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泼尼松片治疗风湿性多肌痛32例 被引量:9
5
作者 顾向浩 陈鹏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4年第2期11-13,20,共4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泼尼松片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风湿性多肌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29例,有效2例,无效...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泼尼松片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风湿性多肌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29例,有效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3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2.76%。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血小板指标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泼尼松用量比较,治疗组剂量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8,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泼尼松片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疗效显著,具有降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小板水平和升高血红蛋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多肌痛 雷公藤多苷片 泼尼松片
下载PDF
加味独活寄生汤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杨孝兵 蒋峰 秦理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2期425-427,共3页
目的:观察加味独活寄生汤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疗效,研究加味独活寄生汤在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及减低糖皮质激素的毒副反应方面的作用。方法:风湿性多肌痛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加味独活寄生汤加泼尼松组)34例,对照组(单用泼尼松... 目的:观察加味独活寄生汤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疗效,研究加味独活寄生汤在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及减低糖皮质激素的毒副反应方面的作用。方法:风湿性多肌痛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加味独活寄生汤加泼尼松组)34例,对照组(单用泼尼松组)31例。两组均给予泼尼松15mg/d,2周后根据病情酌情减量,试验组加服加味独活寄生汤煎剂,每次200m l,每日2次,共治疗12周。结果:试验组34例,临床缓解11例(32.34%),显效15例(44.12%),有效7例(20.59%),无效1例(2.94%),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31例分别为5例(16.13%),8例(25.81%),13例(41.94%),5例(16.13%),及83.8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血沉比对照组下降快(P<0.05),试验组泼尼松用量比对照组用量小(P<0.05),不良反应(P<0.01)结论:加味独活寄生汤有利于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减低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独活寄生汤 糖皮质激素 风湿性多肌痛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对子午流注合辨证取穴火针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疗效评价 被引量:8
7
作者 温伟强 解金枝 +3 位作者 张洪玉 方亚 刘小香 刘海燕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0年第11期19-23,共5页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合辨证取穴火针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疗效、安全性,探讨应用红外热成像仪评价临床疗效的可行性。方法:将90例风湿性多肌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子午流注加辨证取穴火针治疗,对照1...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合辨证取穴火针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疗效、安全性,探讨应用红外热成像仪评价临床疗效的可行性。方法:将90例风湿性多肌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子午流注加辨证取穴火针治疗,对照1组采用辨证取穴火针治疗,对照2组采用醋酸泼尼松治疗。3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3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晨僵时间、上肢失举度,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以及3组患者痛区与非痛区红外热成像,并记录痛区与非痛区的温差(△T=T非痛区-T痛区)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76.67%、70.00%,治疗组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VAS评分、晨僵时间、上肢失举度等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ESR、CRP明显下降,红外热成像及痛区与非痛区的温差变化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观察指标改善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外热成像图数据与临床综合疗效具有显著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6.67%,对照1组为3.33%,对照2组为20.00%。结论:子午流注合辨证取穴火针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红外热成像仪的测定结果可准确客观地反映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多肌痛 子午流注 火针 辨证取穴 红外热成像 疗效评价
下载PDF
基于^(18)F-FDG PET/CT的机器学习模型对风湿性多肌痛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孙苏文冬 邵晓梁 +4 位作者 蒋婉岚 张璐 徐婷 吴敏 王跃涛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97,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18)F-FDG PET/CT的机器学习模型对风湿性多肌痛(PMR)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22年12月间入住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免疫风湿科,疑似PMR并行^(18)F-FDG PET/CT检查的177例患者[男119例、女58例,年龄67.0(61.... 目的探讨基于^(18)F-FDG PET/CT的机器学习模型对风湿性多肌痛(PMR)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22年12月间入住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免疫风湿科,疑似PMR并行^(18)F-FDG PET/CT检查的177例患者[男119例、女58例,年龄67.0(61.0,72.0)岁]资料。将患者按照7∶3随机等比抽样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利用分类和回归树(CART)、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和logistic回归3种机器学习模型对PET/CT影像学特征进行学习。通过ROC曲线分析评估各模型的诊断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AUC的差异。结果PMR患者78例(44.1%,78/177),非PMR患者99例(55.9%,99/177);训练集124例,验证集53例。Logistic回归模型(训练集:AUC=0.961;验证集:AUC=0.930)在诊断PMR方面优于CART(训练集:AUC=0.902,z=2.96,P=0.003;验证集:AUC=0.844,z=2.46,P=0.014),与LASSO算法诊断效能相似(训练集:AUC=0.957,z=0.95,P=0.340;验证集:AUC=0.930,z=0.00,P=1.000),但其评估部位较少。简化后的PMR-Logit评分在总体人群中的AUC为0.951,诊断PMR的灵敏度为89.74%(70/78),特异性为90.91%(90/99)。结论基于^(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有望成为一种有效诊断PMR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多肌痛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原文传递
风湿性多肌痛和巨细胞动脉炎的诊疗规范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培 冯学兵 +3 位作者 段兴旺 刘升云 赵岩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6-266,共11页
风湿性多肌痛(PMR)是一种以颈部、肩胛带和骨盆带肌肉疼痛、晨僵,红细胞沉降率升高,伴或不伴发热等全身反应为表现的综合征。巨细胞动脉炎(GC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几乎全身血管均可受累的系统性血管炎,主要侵犯大、中动脉,病变呈节段性、... 风湿性多肌痛(PMR)是一种以颈部、肩胛带和骨盆带肌肉疼痛、晨僵,红细胞沉降率升高,伴或不伴发热等全身反应为表现的综合征。巨细胞动脉炎(GC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几乎全身血管均可受累的系统性血管炎,主要侵犯大、中动脉,病变呈节段性、坏死性,组织病理学呈肉芽肿样炎症。我国目前尚缺乏GCA的流行病学资料,实际患病率可能被低估。GCA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是不可逆的视觉丧失及脑血管事件。PMR发病率为GCA的3倍,临床上需排除其他特异性疾病。GCA患者中40%~60%合并PMR,PMR患者中约15%合并GCA。为推进GCA和PMR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在2005年临床诊疗指南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诊治经验和指南,制定了本规范,旨在规范GCA和PMR的诊断和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多肌痛 巨细胞动脉炎 诊断 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蜂针合身痛逐瘀汤治疗风湿性多肌痛37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温伟强 朱辉军 +1 位作者 黄胜光 谭宁 《天津中医药》 CAS 2011年第5期392-394,共3页
[目的]观察蜂针合身痛逐瘀汤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用蜂针合身痛逐瘀汤治疗,对照组36例仅用泼尼松治疗。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5%,对照组... [目的]观察蜂针合身痛逐瘀汤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用蜂针合身痛逐瘀汤治疗,对照组36例仅用泼尼松治疗。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5%,对照组为7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改善相关指标,在疼痛视觉量表(VASp)评分、晨僵时间(MST)、上肢失举度(EUL)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蜂针合身痛逐瘀汤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疗效显著,具有降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针 身痛逐瘀汤 风湿性多肌痛
下载PDF
51例初诊风湿性多肌痛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耿晶晶 冯丹丹 +1 位作者 徐亮 袁慧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风湿性多肌痛(PMR)患者的临床特点、超声特征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初诊PMR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反应以及双肩、双髋的超声特征。结果:51例患者以双肩、骨盆带肌僵痛为首发症状者居多,有3例患者诊断合并有巨细胞动脉... 目的:探讨风湿性多肌痛(PMR)患者的临床特点、超声特征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初诊PMR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反应以及双肩、双髋的超声特征。结果:51例患者以双肩、骨盆带肌僵痛为首发症状者居多,有3例患者诊断合并有巨细胞动脉炎(giant cell arteritis,GCA),平均ESR为(68±29) mm/h,平均CRP为(63±37) mg/L,全部患者均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11例患者行双肩、双髋超声检查,表现为:10例存在有腱鞘炎、滑囊炎、附着点炎,最常累及关节为双肩关节,积液量(7~23.9) mm×(3~26.1) mm×(4.4~24.3) mm。结论:(1)PMR患者均存在双肩肌僵痛;(2)PMR患者ESR/CRP均升高;(3)双肩双髋关节超声显示存在腱鞘炎、滑囊炎、附着点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多肌痛 临床表现 超声特征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在系统性血管炎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炎 沈敏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4年第1期70-75,共6页
系统性血管炎临床表现复杂,对于缺乏特征性表现者的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临床医生面临巨大的挑战。现有影像学检查手段对系统性血管炎的早期、活动性病变敏感性较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positron emissio... 系统性血管炎临床表现复杂,对于缺乏特征性表现者的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临床医生面临巨大的挑战。现有影像学检查手段对系统性血管炎的早期、活动性病变敏感性较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对系统性血管炎中巨细胞动脉炎风湿性多肌痛、大动脉炎等大血管炎的诊断具有比较高的敏感新和特异性,特别是在疾病的早期和活动期,而对于中小血管受累的系统性血管炎并无太大帮助。通过PETCT可以全面了解系统性血管炎的解剖和功能定位,弥补其他影像学检查的不足。应注意在PETCT上系统性血管炎与其他血管疾病的鉴别。PETCT检查在系统性血管炎疗效评估中的作用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血管炎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巨细胞动脉炎 风湿性多肌痛 大动脉炎
下载PDF
加味阳和汤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风湿性多肌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傅华洲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94-897,共4页
目的观察加味阳和汤对糖皮质激素治疗风湿性多肌痛使用剂量的影响。方法风湿性多肌痛患者61例,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加味阳和汤加泼尼松组)32例,对照组(单用泼尼松组)29例,两组均给予泼尼松20mg/d,2周后根据病情酌情减量,中药组加服加味... 目的观察加味阳和汤对糖皮质激素治疗风湿性多肌痛使用剂量的影响。方法风湿性多肌痛患者61例,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加味阳和汤加泼尼松组)32例,对照组(单用泼尼松组)29例,两组均给予泼尼松20mg/d,2周后根据病情酌情减量,中药组加服加味阳和汤煎剂,每天1剂,共治疗12周。结果两组对风湿性多肌痛活动性疗效:中药组32例临床缓解9例(28.1%),显效15例(46.9%),有效7例(21.9%),无效1例(3.1%),总有效率96.9%;对照组29例分别为3例(10.3%),11例(37.9%),10例(34.5%),5例(17.2%)及82.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2.109,P<0.05);中药组血沉比对照组下降快(t=2.957,P<0.05);中药组泼尼松用量比对照组用量小(t=10.23,P<0.05)。结论加味阳和汤有助于缩短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疗程,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剂量,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阳和汤 糖皮质激素 风湿性多肌痛
下载PDF
白芍总苷联合雷公藤对风湿性多肌痛患者血象、免疫球蛋白及血清FIB、补体C3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淑毓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3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联合雷公藤对风湿性多肌痛(PMR)患者血象、免疫球蛋白及血清纤维蛋白原(FIB)、补体C3水平的影响。方法80例PMR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雷公藤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白芍总苷联合...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联合雷公藤对风湿性多肌痛(PMR)患者血象、免疫球蛋白及血清纤维蛋白原(FIB)、补体C3水平的影响。方法80例PMR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雷公藤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白芍总苷联合雷公藤治疗。比较持续8周后,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血象、免疫球蛋白[血沉(ESR)、血小板(PLT)、免疫球蛋G(IgG)、血红蛋白(Hb)]水平及FIB、补体C3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ESR、PLT、IgG水平分别为(22.64±3.86)mm/h、(220.51±34.57)×10^9/L、(3.34±0.38)g/L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8.10±4.35)mm/h、(294.37±42.18)×10^9/L、(3.77±0.46)g/L;Hb水平(114.72±18.91)g/L高于对照组的(104.53±13.72)g/L;研究组患者的FIB、补体C3水平分别为(2.11±0.27)、(1.01±0.13)g/L,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06±0.42)、(1.14±0.16)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总苷联合雷公藤治疗有助于改善PMR患者病情,可能是理想的治疗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多肌痛 白芍总苷 雷公藤 免疫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补体
下载PDF
温伟强从脾肾阳虚论治风湿性多肌痛经验
15
作者 方亚 刘玉玲 +1 位作者 解金枝 温伟强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6期1037-1041,共5页
风湿性多肌痛患者常以快速解决“颈、肩、骨盆带肌的晨僵、疼痛”为首要诉求,病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温伟强主任医师认为该病核心病机为脾肾阳虚,肾阳虚则无以充养温煦筋骨,脾虚失健运,气血不足,四肢百骸无以濡养,“不荣... 风湿性多肌痛患者常以快速解决“颈、肩、骨盆带肌的晨僵、疼痛”为首要诉求,病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温伟强主任医师认为该病核心病机为脾肾阳虚,肾阳虚则无以充养温煦筋骨,脾虚失健运,气血不足,四肢百骸无以濡养,“不荣则痛”;脾升胃降为一身气机升降之枢,脾运化水液失职,内生痰湿,痰湿阻络;脾失健运,肝失疏泄,气滞血瘀,脉络瘀阻而为痹;日久则痰湿瘀潜伏于内,为病情反复发作之根源。治疗上重视透邪之法,以清伏邪,治以益肾健脾、活血透邪,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多肌痛 益肾健脾 活血透邪 名医经验 温伟强
下载PDF
Murtagh安全诊断策略在全科教学门诊中的应用:以风湿性多肌痛为例
16
作者 杨玲 杜雪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167-2172,共6页
澳大利亚著名全科医学专家约翰·莫塔(John Murtagh)提出的Murtagh安全诊断策略逐渐被全科医生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多用于常见病的初步诊断、危急重症的快速识别、分析和判断是否存在导致某种症状/体征而容易被忽略的疾病,同时了解... 澳大利亚著名全科医学专家约翰·莫塔(John Murtagh)提出的Murtagh安全诊断策略逐渐被全科医生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多用于常见病的初步诊断、危急重症的快速识别、分析和判断是否存在导致某种症状/体征而容易被忽略的疾病,同时了解患者的担忧和期待。全科教学门诊是培养全科医生临床思维、提升全科诊疗能力的重要培训方法。本文以1例风湿性多肌痛(PMR)患者为教学案例,应用Murtagh安全诊断策略剖析诊疗思路,结合文献分析诊疗过程、总结诊治经验,指导全科医生从多维度思考疾病诊断、治疗,培训全科住院医师的全科临床思维、提高PMR诊治水平,达到教学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rtagh安全诊断策略 全科教学门诊 全科住院医师 风湿性多肌痛
下载PDF
风湿性多肌痛合并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例报告
17
作者 纪童童 霍娜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3-524,528,共3页
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a,PMR)是以颈、肩胛带和骨盆带肌肉疼痛、晨僵为特征,伴有发热、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等全身反应的一种综合征。好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女性较男性多2~2.5倍[1]。PMR常与巨细胞动脉炎(giant cell arteri... 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a,PMR)是以颈、肩胛带和骨盆带肌肉疼痛、晨僵为特征,伴有发热、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等全身反应的一种综合征。好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女性较男性多2~2.5倍[1]。PMR常与巨细胞动脉炎(giant cell arteritis,GCA)有关。诊断为PMR的患者中约有20%患有GCA;约50%的GCA患者合并PMR[2]。本文报道1例PMR合并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患者资料,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PMR的认识。1病历资料患者女,69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多肌痛 淋巴结肿大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原文传递
不同性别老年风湿性多肌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廖秋菊 黄旭 +3 位作者 魏廉 赵义 李雪梅 李小霞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522-527,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男女风湿性多肌痛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风湿性多肌痛的认识,减少误诊与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风湿性多肌痛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相关评分、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随访2年疾病复发情况。结果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42... 目的通过比较男女风湿性多肌痛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风湿性多肌痛的认识,减少误诊与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风湿性多肌痛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相关评分、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随访2年疾病复发情况。结果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42例,男女比为1∶2.3,发病时平均年龄为(72.21±9.12)岁。女性肩带肌部位疼痛较男性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62%vs 83.33%,P<0.05)。发热、贫血和关节炎症状在女性患者中更为常见,与男性患者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95%vs 11.11%,47.62%vs 11.11%,42.86%vs 16.67%,P<0.05)。女性患者的老年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01)。女性患者普遍微型营养评定法测定值较男性患者低(17.65±5.21 vs 22.52±5.66,P<0.05)。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测定风湿性多肌痛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睡眠障碍(12.38±1.27),且男女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2)。随访2年后18例(30.00%)患者复发,女性复发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38.09%vs 11.11%,P<0.05)。结论风湿性多肌痛在老年女性患者中更为常见,且临床症状较重。同时女性患者容易合并焦虑、抑郁状态,以及营养不良及睡眠障碍。所有患者对小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好,但女性患者复发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多肌痛 性别差异 临床特点
下载PDF
28例风湿性多肌痛和颞动脉炎随诊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军 唐福林 +1 位作者 王晓东 余建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43-645,共3页
目的评价28例风湿性多肌痛(PMR)和颞动脉炎(TA)患者治疗过程,分析影响激素治疗时间和复发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至2001年本院诊治的28例PMR和TA患者,其中22例患单纯性PMR,3例PMR合并TA,3例单纯性TA,全部患者均应用糖皮质激素。其... 目的评价28例风湿性多肌痛(PMR)和颞动脉炎(TA)患者治疗过程,分析影响激素治疗时间和复发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至2001年本院诊治的28例PMR和TA患者,其中22例患单纯性PMR,3例PMR合并TA,3例单纯性TA,全部患者均应用糖皮质激素。其中13例加用免疫抑制剂。平均治疗时间25.5±24.0个月。按患者对激素有无抵抗及治疗后有无复发分组,对临床资料分析比较并分析影响PMR和TA治疗及预后的因素。结果激素抵抗组治疗前血沉和外周血白细胞水平较无抵抗组明显升高(P<0.01);复发组激素减量速度较无复发组快(P<0.05)。结论治疗前血沉快和外周血白细胞高者易发生激素抵抗。激素减量过快易复发。对激素治疗抵抗和复发者,或PMR合并TA者应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多肌痛 颞动脉炎 复发 PMR TA 激素治疗 免疫抑制剂
下载PDF
风湿性多肌痛53例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达古拉 原荣 +1 位作者 李鸿斌 王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7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风湿性多肌痛的临床诊疗特点,提高对风湿性多肌痛的认识,减少误诊与漏诊。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9月~2016年9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及门诊确诊为风湿性多肌痛5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反应。结果患者多为女性,... 目的探讨风湿性多肌痛的临床诊疗特点,提高对风湿性多肌痛的认识,减少误诊与漏诊。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9月~2016年9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及门诊确诊为风湿性多肌痛5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反应。结果患者多为女性,男女比为1:2.8,平均发病年龄(66.96±9.51)岁,平均病程(11.80±6.23)个月。临床表现以累及颈后肌、肩胛带肌和骨盆带肌痛多见,其次为多关节疼痛肿胀,晨僵、发热以及体重下降。本资料中女性患者颈肩痛和骨盆带肌痛比例均高于男性患者(P<0.05)。血沉增快者占94.3%,平均为(49.30±25.56)mm/h;C反应蛋白升高者为84.9%,平均为(33.95±24.89)mg/L。轻中度贫血15例(28.3%)。治疗及预后方面,单用泼尼松治疗者为15例(28.3%),泼尼松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者为38例(71.7%);41例(77.4%)患者病情持续缓解,12例(22.6%)患者病情复发。结论风湿性多肌痛患者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女性,以肩胛带和骨盆带肌肉疼痛伴晨僵多见,小剂量激素治疗后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多肌痛 临床表现 诊断标准 治疗方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