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9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酰胺/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表征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69
1
作者 乔放 李强 +1 位作者 漆宗能 王佛松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35-143,共9页
聚酰胺/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由于粘土以纳米尺度均匀地分散在聚酰胺基体中以及粘土与基体间强的化学结合,较常规填充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具有更高强度、模量、耐热、气体阻隔等性能,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聚酰胺材料。本文重点综述了该混杂... 聚酰胺/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由于粘土以纳米尺度均匀地分散在聚酰胺基体中以及粘土与基体间强的化学结合,较常规填充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具有更高强度、模量、耐热、气体阻隔等性能,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聚酰胺材料。本文重点综述了该混杂材料的制备、结构表征、特殊的界面相互作用、力学性能、结晶行为及结晶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展望该材料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 插层聚合 纳米复合材料 粘土
下载PDF
分散聚合稳定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1
2
作者 曹同玉 戴兵 +2 位作者 戴俊燕 王艳君 袁才登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1-34,共4页
用膨胀计法研究了分散聚合动力学,发现其反应初期的动力学规律类似于溶液聚合,但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了反应中心由溶液相向粒子相的转移,其反应后期的动力学规律类似乳液聚合。同时还研究了分散聚合体系的稳定机理,用沉淀法和漫反... 用膨胀计法研究了分散聚合动力学,发现其反应初期的动力学规律类似于溶液聚合,但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了反应中心由溶液相向粒子相的转移,其反应后期的动力学规律类似乳液聚合。同时还研究了分散聚合体系的稳定机理,用沉淀法和漫反射红外光谱法证明了吸附稳定机理和接枝稳定机理同时存在,但以后者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聚合 动力学 稳定机理 聚合
下载PDF
二元共聚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与溶涨性能 被引量:44
3
作者 崔英德 郭建维 +1 位作者 廖列文 康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601-605,共5页
以N ,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 ,过硫酸钾为引发剂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 -丙烯酰胺二元共聚高吸水性树脂 .研究了单体组成、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产物性能的影响 .
关键词 高吸水性树 溶液聚合 丙烯酸 丙烯酰胺 二元共聚树脂 合成 溶涨性能
下载PDF
丙烯酸钠反相乳液聚合 被引量:18
4
作者 徐相凌 张志成 +2 位作者 费宾 葛学武 张曼维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4-138,共5页
以阴离子乳化剂制备丙烯酸钠反相乳液,用γ射线引发其聚合,用扫描电镜观测了聚合前后粒径的变化;并在聚合过程中改变剂量率观测了聚合速率的变化.这两个实验结果都显示聚合以液滴成核为主,即聚合机理类似于悬浮聚合.与以司盘80... 以阴离子乳化剂制备丙烯酸钠反相乳液,用γ射线引发其聚合,用扫描电镜观测了聚合前后粒径的变化;并在聚合过程中改变剂量率观测了聚合速率的变化.这两个实验结果都显示聚合以液滴成核为主,即聚合机理类似于悬浮聚合.与以司盘80为乳化剂的丙烯酸钠反相乳液聚合相比,体系与司盘体系的聚合动力学基本相似;但是体系中的分散液滴比司盘体系要大,结果使得在动力学上体系更类似于悬浮聚合的动力学.从聚合机理看,反相乳液聚合实际上就是粒子分散得比较小的反相悬浮聚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乳液聚合 乳液聚合 丙烯酸钠 聚丙烯酸钠
下载PDF
核壳乳液聚合乳胶粒形态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5
作者 赵科 孙培勤 刘大壮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4-17,22,共5页
综述了核壳乳液聚合乳胶粒形态的理论研究进展,重点评述乳胶粒形态的热力学相关理论与演化动力学相关理论,认为乳胶粒热力学性质决定其平衡形态,演化动力学主要决定具体反应条件下的乳胶粒形态,聚合物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化学作用和物理... 综述了核壳乳液聚合乳胶粒形态的理论研究进展,重点评述乳胶粒形态的热力学相关理论与演化动力学相关理论,认为乳胶粒热力学性质决定其平衡形态,演化动力学主要决定具体反应条件下的乳胶粒形态,聚合物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影响乳胶粒形态。具体条件下的核壳乳胶粒形态是由热力学、动力学、聚合物性质和相互之间的作用共同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 乳液聚合 乳胶粒 形态 理论研究 热力学 动力学
下载PDF
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共聚合 被引量:18
6
作者 黄光速 李克友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24-227,共4页
以硅氧烷、丙烯酸乙酯为原料,经乳液聚合制备了有机硅-丙烯酸酯共聚物。实验证明,在以丙烯酸乙酯为主的体系中,加入不大于30%(质量)的硅氧烷进行乳液共聚合,不影响聚合反应的正常进行;当乳化剂浓度([E])为(2.01~... 以硅氧烷、丙烯酸乙酯为原料,经乳液聚合制备了有机硅-丙烯酸酯共聚物。实验证明,在以丙烯酸乙酯为主的体系中,加入不大于30%(质量)的硅氧烷进行乳液共聚合,不影响聚合反应的正常进行;当乳化剂浓度([E])为(2.01~10.09)×10 ̄(-2)mol/L,引发剂浓度([I])为(0.86~5.26)×10 ̄(-3)mol/L时,本体系聚合动力学关系式为R∝_(x)[E] ̄(0.6)[I] ̄(0.5);共聚胶乳粒子的粒径及其分布,极大地受到聚硅氧烷助乳化作用的影响,其平均粒径为0.0484μm,明显小于聚丙烯酸酯的粒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氧烷 丙烯酸乙酯 乳液聚合
下载PDF
煤油/Span80-Twen60/水/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晓 刘戈 袁惠根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3-18,共6页
以煤油为油相,以Span80与Twen60为复合乳化剂,对AIBN引发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宏观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得到Rp∝[M]1.50[I]0.69[E]1.56,聚合表观活化能为68.8KJ/mol,并且发现聚... 以煤油为油相,以Span80与Twen60为复合乳化剂,对AIBN引发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宏观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得到Rp∝[M]1.50[I]0.69[E]1.56,聚合表观活化能为68.8KJ/mol,并且发现聚合过程中出现短暂的恒速期。同时对KPS引发聚合体系亦进行了比较考察。最后对乳胶粒作了初步讨论,发现每个粒子内所含的大分子链数量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微乳液聚合 动力学 聚丙烯酰胺 煤油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高吸油树脂的制备及其吸油性能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吴奎 褚效中 +2 位作者 周守勇 赵宜江 邢卫红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6-83,共8页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苯乙烯(St)为单体,二乙烯苯(DVB)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水为分散介质,运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自溶胀型高吸油树脂。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单体配比、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和...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苯乙烯(St)为单体,二乙烯苯(DVB)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水为分散介质,运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自溶胀型高吸油树脂。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单体配比、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和分散剂用量对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BMA):m(St)=5:5、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和分散剂用量分别为单体总质量0.5%、2%和2%时,吸油树脂吸油倍率达到14.12 g g 1,吸附动力学研究发现此时吸油速率最大;通过热重表征和重复吸油试验,合成的高吸油树脂能够重复吸油多次,第五次的吸油倍率能够达到第一次的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聚合 高吸油树脂 正交试验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RIM聚氨酯脲的微相分离的DSC研究──硬段结构和含量对微相分离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罗宁 王得宁 +2 位作者 应圣康 钱义祥 朱支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1076-1080,共5页
用DSC法研究了二乙基甲苯二胺和4,4'-氨基二苯基甲烷(MDA)扩链的硬段含量为27%~60%的两个系列的反应注射成型(RIM)聚氨酯脲(PUU)弹性体的微相分离。聚合反应动力学对RIMPUU的微相分离有很大影响.... 用DSC法研究了二乙基甲苯二胺和4,4'-氨基二苯基甲烷(MDA)扩链的硬段含量为27%~60%的两个系列的反应注射成型(RIM)聚氨酯脲(PUU)弹性体的微相分离。聚合反应动力学对RIMPUU的微相分离有很大影响.随着硬段浓度的增加微相分离程度下降,MDA扩链系列聚合总反应速度快,微相分离驱动力弱,在硬段生成反应比软段生成反应快的条件下,该系列的微相分离程度较低。聚合总反应快,且硬段间氢键化作用很强的性质造成RIMPUU非平衡的形态。聚合总反应速度的增加相当于微相分离驱动力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脲 微相分离 DSC 硬段结构
下载PDF
纳米SiO_2/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复合乳液的制备与性能及聚合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姚丽 杨婷婷 程时远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1-230,共10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纳米SiO2/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复合乳液,研究了其聚合反应动力学,并通过红外光谱(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热失重(TGA)等方法表征所得产物的结构及形态、乳胶膜的耐热性能和表面性能.研究结果显示,聚合反应的表观...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纳米SiO2/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复合乳液,研究了其聚合反应动力学,并通过红外光谱(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热失重(TGA)等方法表征所得产物的结构及形态、乳胶膜的耐热性能和表面性能.研究结果显示,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83.15 kJ/mol,纳米SiO2/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复合粒子呈现出明显的核壳结构,纳米SiO2粒子的引入不仅改善了聚合物的耐热性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乳胶膜的抗水性.对膜表面自由能的组成分析表明,与一般含氟乳胶膜的表面自由能的情况相反,该乳胶膜的表面能是由较大的极性部分和较小的色散部分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 SIO2 原位聚合 动力学
下载PDF
氧化-还原低温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超浓乳液聚合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张洪涛 王岸林 操建华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3-29,共7页
以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和共乳化剂十六烷醇 (HD)作为复合乳化体系 ,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和N ,N 二甲基苯胺 (DMA)作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MMA BA)作为混合单体 ,制备了分散相占 83 %以上的稳定的超浓... 以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和共乳化剂十六烷醇 (HD)作为复合乳化体系 ,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和N ,N 二甲基苯胺 (DMA)作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MMA BA)作为混合单体 ,制备了分散相占 83 %以上的稳定的超浓乳液 ,然后在低温下引发聚合 .探讨了引发剂浓度、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摩尔比、乳化剂的浓度、液膜增强剂的种类、聚合温度等因素对聚合稳定性和聚合速率的影响 ,测定并计算得到了聚合速率的公式 ;用激光散射粒度分布仪测定了聚合物乳胶粒子的大小及粒径分布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聚合物乳胶粒的形态 ,讨论了乳化剂浓度、聚合温度等对乳胶粒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聚合稳定性 聚合动力学
下载PDF
3,4-聚异戊二烯橡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2
作者 于涛 黄宝琛 +1 位作者 姚薇 丁海德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2-126,共5页
介绍了3,4-聚异戊二烯橡胶的结构与性能及在高速轮胎胎面胶中的应用情况,综述了合成3,4-聚异戊二烯橡胶的引发剂体系、微观结构的调节和聚合动力学,并对3,4-聚异戊二烯橡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3 4-聚异戊二烯橡胶 引发剂 调节剂 聚合动力学 综述
下载PDF
偶氮二异丁腈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微乳液聚合 被引量:10
13
作者 徐相凌 葛学武 +3 位作者 张志成 张曼维 左榘 牛爱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2-68,共7页
以一种新的Y型乳化剂 1 2 丁酰氧基 9 十八烯酸 (BOA) ,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含量高达 2 0 %的微乳液 ,并以油溶性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 (AIBN)引发其聚合 .实验表明 ,与单体含量较低的微乳液聚合相比 ,MMA在其含量较高的微乳液... 以一种新的Y型乳化剂 1 2 丁酰氧基 9 十八烯酸 (BOA) ,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含量高达 2 0 %的微乳液 ,并以油溶性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 (AIBN)引发其聚合 .实验表明 ,与单体含量较低的微乳液聚合相比 ,MMA在其含量较高的微乳液中聚合时表现出一些明显不同的特征 ,如在聚合初期 ,聚合主要在大粒子内进行 .MMA的聚合与非极性单体的微乳液聚合相比也比较特殊 ,其聚合速度和聚合物分子量与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及乳化剂浓度的关系如下 :Rp ∝ [AIBN]0 .83 [MMA ]0 .49[BOA]-0 .98,Mn ∝ [AIBN]-0 .2 9[MMA]0 .61[BOA]-0 .2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聚合 甲基丙烯酸甲酯 引发 偶氮二异丁腈
下载PDF
对苯乙烯磺酸钠聚合动力学及与丙烯酰胺共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高保娇 王旭鹏 李延斌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53-457,共5页
采用膨胀计法研究了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在水溶液中聚合动力学,确定了聚合速率方程,测定了聚合表观活化能,并研究了对苯乙烯磺酸钠与丙烯酰胺(AM )在水溶液中共聚合的动力学行为,利用聚电解质———共聚物P(SSS -co -AM)与阳离子表面活... 采用膨胀计法研究了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在水溶液中聚合动力学,确定了聚合速率方程,测定了聚合表观活化能,并研究了对苯乙烯磺酸钠与丙烯酰胺(AM )在水溶液中共聚合的动力学行为,利用聚电解质———共聚物P(SSS -co -AM)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N ,N ,N- 三甲基十六烷基溴化铵(CTAB)的复合作用,采用电导滴定法测定了共聚物的组成,从而测得了对苯乙烯磺酸钠与丙烯酰胺的竞聚率.研究结果表明,对苯乙烯磺酸钠聚合速率方程为RP =K[M]1 .0 [I]0 .53,说明链终止为双基终止方式,引发过程与单体浓度无关;聚合表观活化能为84 . 96kJ·mol- 1 ;采用Kelen Tudos方法,求得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和丙烯酰胺(AM)两单体的竞聚率分别为rSSS =0 . 2 7,rAM =2 . 2 1;采用Alfrey Price经验规则估算了单体苯乙烯磺酸钠的Q、e值为QSSS=0 .2 2 ,eSSS=0 .4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乙烯磺酸钠 聚合动力学 丙烯酰胺 共聚合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表观活化能 速率方程 动力学行为 滴定法测定 膨胀计法 聚电解质 复合作用 十六烷基 研究结果 单体浓度 经验规则 水溶液 共聚物 竞聚率 溴化铵 三甲基 链终止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聚苯乙烯的合成和聚合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13
15
作者 聂建 张一烽 +1 位作者 江黎明 沈之荃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3-207,共5页
杯芳烃钕与Mg(n Bu) 2 、HMPA所组成的三元络合催化剂用于苯乙烯配位聚合能以高收率制得超高分子量聚苯乙烯 .以甲苯为溶剂 ,在一定条件下制成三元配位催化剂 ,当 [Nd]=8× 10 - 4mol L ,[St]=4 .0mol L ,Mg Nd =2 0 .0 (摩尔比 ) ,... 杯芳烃钕与Mg(n Bu) 2 、HMPA所组成的三元络合催化剂用于苯乙烯配位聚合能以高收率制得超高分子量聚苯乙烯 .以甲苯为溶剂 ,在一定条件下制成三元配位催化剂 ,当 [Nd]=8× 10 - 4mol L ,[St]=4 .0mol L ,Mg Nd =2 0 .0 (摩尔比 ) ,HMPA Mg =1.0 (摩尔比 ) ,5 0℃聚合 4 5min ,聚合转化率可达到 80 %左右 .所得聚苯乙烯的重均分子量高达 2 10× 10 4 ,分子量分布指数为 1.6 1.间规聚苯乙烯含量为 81% .动力学研究表明 ,聚合反应速率与单体和主催化剂 杯 [6 ]芳烃钕的浓度分别呈 1次方关系 ,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 4 1.7k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杯芳烃钕 稀土催化剂 聚合反应动力学 超高分子量 聚乙烯
下载PDF
环硅氧烷开环聚合反应的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吕素芳 李美江 +3 位作者 邬继荣 蒋剑雄 来国桥 邱化玉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1-67,共7页
环硅氧烷在亲核或亲电催化剂、温度或辐射作用下,可开环聚合生成线型聚硅氧烷,聚合方法主要有本体聚合和乳液聚合。本体聚合可分为阴离子聚合和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就是在碱性催化剂(亲核试剂)作用下,使环硅氧烷开环聚合成线型聚硅氧... 环硅氧烷在亲核或亲电催化剂、温度或辐射作用下,可开环聚合生成线型聚硅氧烷,聚合方法主要有本体聚合和乳液聚合。本体聚合可分为阴离子聚合和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就是在碱性催化剂(亲核试剂)作用下,使环硅氧烷开环聚合成线型聚硅氧烷的过程;阳离子聚合就是环硅氧烷在酸性催化剂(亲电试剂)作用下的开环聚合反应。乳液聚合则是单体和水(或其它分散介质)并用乳化剂配成乳液状态进行聚合,按所采用的乳化剂种类不同,主要有阴离子型和阳离子型两种类型。本文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环硅氧烷本体聚合和乳液聚合的开环聚合机理及动力学研究情况,并对今后此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硅氧烷 阴离子聚合 阳离子聚合 反应机理 动力学
下载PDF
乙烯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的动力学及成核机理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心亚 黄洪 +3 位作者 黎永津 沈慧芳 蓝仁华 陈焕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7-202,共6页
用种子乳液聚合法研究了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的乳液聚合,对影响种子乳液聚合动力学的因素进行讨论,并分析了乳液聚合的成核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和有机硅氧烷用量对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动力学... 用种子乳液聚合法研究了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的乳液聚合,对影响种子乳液聚合动力学的因素进行讨论,并分析了乳液聚合的成核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和有机硅氧烷用量对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动力学有较大的影响.反应温度越高,引发剂浓度越高、乳化剂浓度越高、有机硅氧烷用量相对较小,乳液聚合反应的转化率越高,此外,体系的pH值在6~8之间时也有利于反应的进行.种子乳液聚合中Rp∝[E]^0.72,RP∝[I]^0.56,表观活化能Ea为143.92kJ·mol^01.种子乳液聚合初期,反应主要是单体液滴成核;进入壳层反应时,反应成核主要是以胶束成核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氧烷 丙烯酸酯乳液 聚合反应动力学 成核机理
下载PDF
聚丙烯/纳米碳酸钙原位聚合复合材料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马沛岚 苑会林 李军 《塑料》 CAS CSCD 2003年第6期1-5,共5页
用原位聚合复合法制备PP/纳米CaCO3复合材料,用DSC法研究了不同纳米粒子含量的等速结晶性能和非等温结晶行为。对所得数据分别用修正Avrami方程的Ozawa法和Mo法进行处理,表明Mo法处理PP/CaCO3纳米复合材料非等温结晶过程比较理想。Mo法... 用原位聚合复合法制备PP/纳米CaCO3复合材料,用DSC法研究了不同纳米粒子含量的等速结晶性能和非等温结晶行为。对所得数据分别用修正Avrami方程的Ozawa法和Mo法进行处理,表明Mo法处理PP/CaCO3纳米复合材料非等温结晶过程比较理想。Mo法所得的参数F(T)随结晶度的增加而增大,a随结晶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幅度不大。表明降温速率越快,单位结晶时间达到的结晶度越高,各降温速率下的结晶方式基本不变。等速结晶研究表明,纳米碳酸钙的加入起到了结晶成核剂作用。用Kissinger方法计算出PP/纳米CaCO3原位复合材料的活化能为202 4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纳米碳酸钙 原位聚合 复合材料 结晶动力学 科学研究 DSC法 改性技术
下载PDF
NVP接枝壳聚糖水凝胶的合成与溶胀性能 被引量:14
19
作者 易国斌 崔英德 +3 位作者 杨少华 康正 崔亦华 郭建维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783-1789,共7页
合成了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接枝壳聚糖(CHI)水凝胶,讨论了NVP/CHI、引发剂、交联剂、聚合温度、乙酸浓度等因素对接枝率及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NVP∶CHI为6时,接枝率达到300%以上.溶胀温度、pH值、盐浓度等对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 合成了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接枝壳聚糖(CHI)水凝胶,讨论了NVP/CHI、引发剂、交联剂、聚合温度、乙酸浓度等因素对接枝率及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NVP∶CHI为6时,接枝率达到300%以上.溶胀温度、pH值、盐浓度等对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凝胶表现出温度敏感性,在40℃出现最大平衡溶胀率,并观察到一级相转变;在中性或弱酸性介质中溶胀性能较好;与PVP凝胶相比,NVP接枝CHI凝胶表现出反聚电解质效应.溶胀动力学研究表明,在溶胀前期,CHI含量较高时,凝胶趋向于非Fick溶胀,说明除了溶剂扩散外,凝胶网络链段弛豫、水分子与凝胶网络间及凝胶高分子链段间相互作用对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CHI含量较高时则趋向于Fick溶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接枝共聚 壳聚糖 溶胀动力学 N-乙烯基毗咯烷酮
下载PDF
高分子材料辐射接枝苯乙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葛学武 张志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5,共5页
对各高分子材料辐射接枝苯乙烯的动力学、接枝方法及接枝材料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讨论了辐射剂量、剂量率、温度、后效应、溶剂、添加剂和高分子材料厚度及结晶性等方面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关键词 苯乙烯 高分子材料 动力学 接枝共聚 辐射聚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