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N-PET共缩聚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关葆 武荣瑞 徐僖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6-38,共3页
研究了PEN-PET共缩聚动力学以及添加膜用二氧化硅的影响 ,首次得出了该反应体系的活化能数据。在小试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工业化试产 。
关键词 PEN—PET 共缩聚动力学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2 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
下载PDF
圆盘反应器中的PET缩聚过程 被引量:8
2
作者 赵玲 王良生 +2 位作者 朱中南 戴迎春 戴干策 《聚酯工业》 CAS 2002年第1期1-5,8,共6页
利用薄膜实验研究了PET缩聚过程反应和传质规律 ,建立了链增长、链降解反应动力学模型和泡沫脱挥时的传质速率方程 ;通过冷模实验研究了圆盘反应器中PET的混合、流动、成膜、膜表面更新以及传质规律 ;综合了反应和反应器研究结果 ,建立... 利用薄膜实验研究了PET缩聚过程反应和传质规律 ,建立了链增长、链降解反应动力学模型和泡沫脱挥时的传质速率方程 ;通过冷模实验研究了圆盘反应器中PET的混合、流动、成膜、膜表面更新以及传质规律 ;综合了反应和反应器研究结果 ,建立了圆盘反应器中的PET缩聚过程模型 ,对圆盘反应器中的PET缩聚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 ,考察了温度、压力、停留时间、转速、催化剂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盘反应器 PET 缩聚过程 聚酯 反应动力学 传质
下载PDF
含三芳胺聚西夫碱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昕 黄玉东 +3 位作者 孟祥丽 牛海军 白续铎 陈九顺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聚西夫碱 缩聚反应 三芳胺 空穴输送材料 制备 表征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下载PDF
新型催化剂催化直接缩聚法合成聚乳酸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孙媚华 周红军 +2 位作者 陈迁 鲁红 宋光泉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0-64,共5页
采用NaBr、NaCl、NaI、KI、KCl与KBr作为D,L-乳酸直接缩聚合成聚乳酸(PLA)的催化剂,比较了各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研究了催化剂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凝胶渗透色谱、差示扫描量热及热重... 采用NaBr、NaCl、NaI、KI、KCl与KBr作为D,L-乳酸直接缩聚合成聚乳酸(PLA)的催化剂,比较了各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研究了催化剂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凝胶渗透色谱、差示扫描量热及热重分析等测试方法对PLA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KI的催化效果最佳;当催化剂KI用量为单体用量的0.2倍(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为12 h,聚合温度为130℃时,PLA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51×105,产率为70.73%。PLA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玻璃化转变温度(Tg)越高。PLA的热分解温度随催化剂用量的增加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碘化钾 缩聚 催化剂浓度 反应时间 反应温度 重均相对分子质量
下载PDF
钛磷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PET合成中的应用
5
作者 朱海鑫 王勇军 +1 位作者 吕汪洋 陈文兴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37,共9页
钛系催化剂兼具绿色、高效等优点,在替代锑系催化剂上拥有广阔的前景。为探究自制钛磷催化剂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缩聚过程中的催化性能,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催化剂结构。此外,通过... 钛系催化剂兼具绿色、高效等优点,在替代锑系催化剂上拥有广阔的前景。为探究自制钛磷催化剂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缩聚过程中的催化性能,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催化剂结构。此外,通过超高效聚合物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仪-示差折射仪联用(APC-MALLS-RID)以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表征所合成PET的分子量和热性能。结果表明:钛磷催化剂钛质量分数为17.10%;FT-IR谱图中,催化剂1567 cm^(-1)和1438 cm^(-1)位置出现了羧基中C=O的对称伸缩振动和反对称伸缩振动,羟基(—OH)的拉伸振动峰出现在3424 cm^(-1)附近,证明催化剂中Ti离子和配体之间发生强烈相互作用,钛离子被成功配位;钛磷催化剂在催化预聚物反应180 min后可获得重均分子量为57240 g mol的PET。DSC和TG实验结果表明,钛磷催化剂所制备的PET相比锑系催化剂热稳定性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系催化剂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催化性能 缩聚反应
下载PDF
甲氧基封端聚硅氧烷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6
6
作者 宫艳强 杜明朋 李美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123-127,152,共6页
采用羟基封端聚硅氧烷与甲氧基硅烷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通过缩聚反应制备了甲氧基封端聚硅氧烷,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仪对其化学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容量法研究了反应前后羟基含量的变化,考察了反应条件对该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羟基封端聚硅氧烷与甲氧基硅烷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通过缩聚反应制备了甲氧基封端聚硅氧烷,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仪对其化学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容量法研究了反应前后羟基含量的变化,考察了反应条件对该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反应条件:羟基与甲氧基摩尔比为1∶10,催化剂选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用量为1.2%(质量百分数),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6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封端聚硅氧烷 羟基封端聚硅氧烷 甲氧基硅烷 缩聚反应
下载PDF
用于生产针状焦的优质芳烃原料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7
作者 高迪 刘倩倩 宋海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2,共7页
针状焦的生产原料性质直接影响针状焦的品质,由此提出将催化裂化柴油(LCO)中双环芳烃定向转化为三、四环芳烃,以制备针状焦的优质生产原料为目的,推进“油转化”。详细介绍了现有双环芳烃的缩聚技术,对萘的催化缩聚反应机理进行了全面... 针状焦的生产原料性质直接影响针状焦的品质,由此提出将催化裂化柴油(LCO)中双环芳烃定向转化为三、四环芳烃,以制备针状焦的优质生产原料为目的,推进“油转化”。详细介绍了现有双环芳烃的缩聚技术,对萘的催化缩聚反应机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对不同萘缩聚催化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探讨,包括催化剂性质对催化活性、产物选择性、回收方式的影响。同时,对实现LCO定向转化的工业化应用进行分析,提出未来应深入研究固体超强酸的催化萘缩聚机理,并基于理论指导制备高活性、高选择性的萘缩聚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柴油 针状焦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缩聚反应
下载PDF
UHPC用超高性能减水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许文英 尹江涛 +2 位作者 张利俊 王博 赵佳 《新型建筑材料》 2022年第1期81-84,共4页
通过在主链和侧链同时引入氨基基团,在侧链引入疏水基团和超支化结构,研发了一种超高性能减水剂PCE1。探讨了合成工艺参数对减水剂分散性的影响,并将PCE1与市售国内外聚羧酸减水剂(PCE2、PCE3)的减水率以及相同条件下制备的UHPC的黏度... 通过在主链和侧链同时引入氨基基团,在侧链引入疏水基团和超支化结构,研发了一种超高性能减水剂PCE1。探讨了合成工艺参数对减水剂分散性的影响,并将PCE1与市售国内外聚羧酸减水剂(PCE2、PCE3)的减水率以及相同条件下制备的UHPC的黏度和强度等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PCE1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n(超支化单体P)∶n(直链单体M-2070)=1∶3,聚琥珀酰亚胺(PSI)浓度为40%,缩聚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7 h;减水剂掺量为3.2%时,PCE1的减水率高达45%、所配制UHPC的28 d抗压强度达152.8 MPa,黏度较掺PCE2、PCE3的分别降低了50.4%、47.5%,综合性能优于市售PCE2、PCE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减水剂 超高性能混凝土 合成工艺条件 缩聚反应
下载PDF
萘系双环芳烃缩聚方法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举鹏 石利斌 +2 位作者 彭东岳 罗洋 管翠诗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4-1397,共4页
综述了萘系双环芳烃的结构特性、应用领域及其对环境和健康的潜在影响。对非催化热缩聚、压力诱导缩聚以及多种催化缩聚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特别是对AlCl_(3)、HF/BF_(3)、过渡金属和固体超强酸SO_(4)^(2-)/M_(x)O_(y)等催化机制进行了... 综述了萘系双环芳烃的结构特性、应用领域及其对环境和健康的潜在影响。对非催化热缩聚、压力诱导缩聚以及多种催化缩聚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特别是对AlCl_(3)、HF/BF_(3)、过渡金属和固体超强酸SO_(4)^(2-)/M_(x)O_(y)等催化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揭示其缩聚反应的机理、优势与局限性。最后提出了在萘系双环芳烃缩聚领域尚未解决的问题和挑战,为推动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提供了深入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芳烃 缩聚 反应机理 催化
下载PDF
聚乳酸固相缩聚模型 被引量:4
10
作者 钱刚 王海娟 +1 位作者 周兴贵 袁渭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7-162,共6页
提出了聚乳酸固相缩聚的反应 扩散综合模型 ,该模型中考虑了可逆酯化反应和热降解反应 .并由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不同温度下各反应的速率常数以及水的扩散系数 ,进而得到它们的活化能 ;模拟了不同因素对固相缩聚过程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 提出了聚乳酸固相缩聚的反应 扩散综合模型 ,该模型中考虑了可逆酯化反应和热降解反应 .并由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不同温度下各反应的速率常数以及水的扩散系数 ,进而得到它们的活化能 ;模拟了不同因素对固相缩聚过程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较低的温度下 ,热降解反应的影响较小 ,可以忽略 ;而在较高温度下 ,其影响显著 .水的扩散速率对聚乳酸分子量的增长影响很大 ;小粒径颗粒有利于制备高分子量聚乳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固相缩聚 模型 活化能
下载PDF
醇酸缩聚反应温度对反应级数的影响
11
作者 张伟禄 乔迁 +2 位作者 刘春艳 张东 赵亚娟 《粘接》 CAS 2004年第6期22-23,44,共3页
当非等物质的量比n(醇):n(酸)=1.1:1时、自催化的己二酸/新戊二醇、已二酸/2,2,4-三甲基-1,3- 戊二醇缩聚反应级数不是定值,而是与反应温度有关。低温时反应级数为2.5,高温时反应级数为3.0。
关键词 缩聚反应 动力学 反应级数
下载PDF
一种低黏度聚酯切片的生产工艺优化与制备 被引量:1
12
作者 贺振军 《聚酯工业》 CAS 2023年第2期57-60,共4页
通过聚酯熔体黏度的研究,并对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的浆料摩尔比、酯化反应、缩聚反应等过程工艺参数的优化和研究,古纤道采用四釜装置进行了低粘聚酯切片产品的制备,成功开发出新一代的低粘聚酯切片(SPH纤维专用)产品。工业化生产过程稳定... 通过聚酯熔体黏度的研究,并对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的浆料摩尔比、酯化反应、缩聚反应等过程工艺参数的优化和研究,古纤道采用四釜装置进行了低粘聚酯切片产品的制备,成功开发出新一代的低粘聚酯切片(SPH纤维专用)产品。工业化生产过程稳定,产品质量优良,很好地满足了加工SPH纤维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黏度聚酯切片 酯化反应 缩聚反应
下载PDF
新型钛系催化剂合成PBST共聚酯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宝忠 《聚酯工业》 CAS 2023年第2期5-8,共4页
使用自制的新型钛系催化剂合成PBST共聚酯,对照钛酸四丁酯合成切片,考察了自制催化剂在PBST合成中对酯化时间、缩聚时间、切片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钛系催化剂适合于合成PBST共聚酯,确定了合适的使用工艺条件,并通过扩大实验验证... 使用自制的新型钛系催化剂合成PBST共聚酯,对照钛酸四丁酯合成切片,考察了自制催化剂在PBST合成中对酯化时间、缩聚时间、切片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钛系催化剂适合于合成PBST共聚酯,确定了合适的使用工艺条件,并通过扩大实验验证,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ST共聚酯 钛系催化剂 缩聚反应 生物可降解
下载PDF
脂环族环氧官能化十字型MDQ硅树脂的合成及UV固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亮 夏远乾 +7 位作者 金晨 呼雪 许银根 陈昱 张瑞 瞿志荣 董红 伍川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4-42,共9页
以α-二甲基氢基-ω-硅醇锂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HSiOLi)为原料,四氯化硅(SiCl_(4))为止链剂,在四氢呋喃(THF)促进剂的作用下通过缩聚反应先制备得到端氢封端的十字型MDQ硅树脂(H-PDMS),再将H-PDMS与1,2-环氧-4-乙烯基环己烷(VCHO)在... 以α-二甲基氢基-ω-硅醇锂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HSiOLi)为原料,四氯化硅(SiCl_(4))为止链剂,在四氢呋喃(THF)促进剂的作用下通过缩聚反应先制备得到端氢封端的十字型MDQ硅树脂(H-PDMS),再将H-PDMS与1,2-环氧-4-乙烯基环己烷(VCHO)在铂的乙烯基络合物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硅氢加成反应制备得到十字型脂环族环氧官能化MDQ硅树脂(VCHO-PDMS),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以及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手段对改性硅树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合成的脂环族环氧官能化MDQ硅树脂进行UV固化实验,探究了光引发剂用量、脂环族环氧基含量以及有机硅含量等因素对硅树脂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UV光照时间为20 s、光引发剂质量分数为2%时,制备得到的固化树脂材料的综合性能良好,凝胶率大于70%,吸水率小于4.7%,水接触角大于100°,5%失重温度大于320℃,玻璃化转变温度(T_g)为-100℃左右,铅笔硬度值为HB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氢树脂 环氧树脂 缩聚反应 硅氢加成 UV阳离子固化
下载PDF
Ti/Si系催化剂催化聚酯缩聚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克权 周芬 +1 位作者 陈尚伟 符纲 《聚酯工业》 CAS 2002年第4期15-17,46,共4页
研究了Sb2 O3 和C 94两种催化剂对于PET缩聚反应的动力学。结果表明 ,在相同条件下C 94的催化活性明显高于常规的Sb2 O3 催化剂 ;C 4的表观活化能明显高于Sb2 O3 催化剂 ;在有效搅拌条件下 ,两种催化剂在高真空阶段仍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 研究了Sb2 O3 和C 94两种催化剂对于PET缩聚反应的动力学。结果表明 ,在相同条件下C 94的催化活性明显高于常规的Sb2 O3 催化剂 ;C 4的表观活化能明显高于Sb2 O3 催化剂 ;在有效搅拌条件下 ,两种催化剂在高真空阶段仍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过程是化学反应控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Si系催化剂 催化 聚酯 缩聚反应 研究 PET C-94催化剂 Sb2O3催化剂 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聚酯聚合过程技术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韩晓丽 《山东化工》 CAS 2000年第1期27-30,共4页
综述了聚酯聚合过程中各个阶段及其影响或控制因素、聚酯缩聚反应器、以及聚酯缩聚反应模型等。
关键词 聚酯 缩聚 反应器 反应模型 聚合过程
下载PDF
含磷阻燃共聚酯的熔融增黏反应及其动力学 被引量:4
17
作者 万苏影 包建娜 +5 位作者 王滢 张先明 陈世昌 杨志超 石教学 陈文兴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16,共8页
为分析高黏度含磷阻燃共聚酯熔融后增黏反应的影响因素,以2-羧乙基苯基次膦酸(CEPPA)为阻燃剂合成了系列含磷阻燃共聚酯切片,并进行熔融增黏反应,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含磷阻燃剂质量分数对阻燃共聚酯增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阻... 为分析高黏度含磷阻燃共聚酯熔融后增黏反应的影响因素,以2-羧乙基苯基次膦酸(CEPPA)为阻燃剂合成了系列含磷阻燃共聚酯切片,并进行熔融增黏反应,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含磷阻燃剂质量分数对阻燃共聚酯增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阻燃单体可成功引入聚酯中;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含磷阻燃共聚酯的熔融缩聚增黏效果较好,当温度超过一定范围时降解反应加剧,增黏变得困难;阻燃剂添加量越高,共聚酯黏度增加越困难;缩聚反应动力学研究发现,含磷阻燃共聚酯的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阻燃剂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反应活化能随阻燃剂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最高达到114.73 kJ/mol;基于正交试验分析熔融增黏反应的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为反应时间、阻燃剂添加量、反应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磷共聚酯 阻燃聚酯 熔融缩聚 反应动力学 熔融增黏反应
下载PDF
聚芳醚酮砜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曹俊奎 苏文成 +1 位作者 常春 吴忠文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09-113,共5页
本文以4,4′-二氟二苯酮、4,4′-双-(4-氯苯基磺酰基)朕苯和对苯二酚为单体通过溶液缩聚合成了聚芳醚酮砜共聚物系列样品,并用IR,DSC,TGA,WAXD等手段对共聚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由于两种双卤单体活性不... 本文以4,4′-二氟二苯酮、4,4′-双-(4-氯苯基磺酰基)朕苯和对苯二酚为单体通过溶液缩聚合成了聚芳醚酮砜共聚物系列样品,并用IR,DSC,TGA,WAXD等手段对共聚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由于两种双卤单体活性不同,在缩聚反应中所形成的其聚物分子链为无规嵌段结构;该共聚物随着醚醚砜砜重复单元含量增加由结晶性高聚物转变为非结晶高聚物,共聚物具有很好的耐高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芳醚酮砜 共聚物 缩聚反应
下载PDF
高软化点聚碳硅烷的合成及可纺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永强 宋永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272-2280,共9页
采用聚二甲基硅烷经常压高温裂解法合成了聚碳硅烷(PCS),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下缩聚反应的特点与分子量增长的模式,探讨了聚碳硅烷的结构与可纺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应于不同分子量PCS之间的缩聚反应,高温下PCS的缩聚反应分为分子... 采用聚二甲基硅烷经常压高温裂解法合成了聚碳硅烷(PCS),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下缩聚反应的特点与分子量增长的模式,探讨了聚碳硅烷的结构与可纺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应于不同分子量PCS之间的缩聚反应,高温下PCS的缩聚反应分为分子量匀速增长和加速增长2种模式.经匀速增长模式得到的PCS分子量呈双峰分布,具有良好的可纺性,而经加速增长模式得到的PCS因含有大量的支化结构,分子量呈多峰分布,可纺性较差,甚至丧失可纺性.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使缩聚反应中分子量增长处于匀速模式,合成了软化点为256-287℃,数均分子量为2.3×10 3且具有良好可纺性的聚碳硅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硅烷的合成 高软化点 可纺性 缩聚反应
下载PDF
一步水热法制备铜掺杂纳米碳点及其在白光器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董向阳 牛晓青 +1 位作者 魏济时 熊焕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88-1292,共5页
以一水合乙酸铜和苯胺为原料,合成了铜掺杂纳米碳点(Cu-CDs).通过优化实验参数,确定了合成Cu-CDs的最佳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原料摩尔比分别为5 h, 210 ℃和1 ∶ 1.与相同条件下的对照实验相比, Cu的掺杂使碳点(CDs)的荧光强度明显提高... 以一水合乙酸铜和苯胺为原料,合成了铜掺杂纳米碳点(Cu-CDs).通过优化实验参数,确定了合成Cu-CDs的最佳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原料摩尔比分别为5 h, 210 ℃和1 ∶ 1.与相同条件下的对照实验相比, Cu的掺杂使碳点(CDs)的荧光强度明显提高,并实现了良好的多色发光性能.在365 nm紫外光激发下,Cu-CDs可直接发射强烈的白光.进一步与紫外发光二极管(LED)芯片结合,得到白色发光器件,色坐标为(0.337, 0.337),非常接近纯白光的色坐标(0.33, 0.33).这种制备Cu-CDs材料的方法及突出的白光发射性能,拓宽了碳点在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掺杂纳米碳点 水热法 缩聚反应 白光器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