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情感与人格: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政治心理建构 被引量:58
1
作者 青觉 王敏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6-36,共11页
高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机构。从政治心理学角度探讨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更具理论契合性和逻辑自洽性。政治心理学认为,政治主体的认知、情感与人格存在内在的渐次递增关系并在认知、情感的基础上内化为稳... 高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机构。从政治心理学角度探讨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更具理论契合性和逻辑自洽性。政治心理学认为,政治主体的认知、情感与人格存在内在的渐次递增关系并在认知、情感的基础上内化为稳定的人格结构,而健全的人格结构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存在从认知到情感再到人格形塑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梯度过程。因此,需要通过政治认知教育、文化认知教育、情感认知教育提升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水平;通过乐情、冶情、融情教育提升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通过情境、结构、关系的协调来形塑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三者的共生、叠加与递进推动着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不断深入与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共同体意识教育 政治心理学 文化认知 情感认同 人格形塑
原文传递
国际政治心理学的知识谱系 被引量:29
2
作者 尹继武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78,156-157,共31页
根据研究对象和应用领域的划分标准,国际政治心理学的知识谱系可以区分为国际政治心理研究和国际冲突与合作研究。其中作为研究对象的国际政治心理可以分为个体政治心理与群体政治心理,同时也可以细分为政治人格、认知心理、社会心理等... 根据研究对象和应用领域的划分标准,国际政治心理学的知识谱系可以区分为国际政治心理研究和国际冲突与合作研究。其中作为研究对象的国际政治心理可以分为个体政治心理与群体政治心理,同时也可以细分为政治人格、认知心理、社会心理等多种政治心理因素;而国际政治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主要集中于国际冲突与合作领域,比如冲突的起源与预防、威慑与战争的心理学等。基于研究主题和应用领域的逻辑区分,作者选择性地评述了错误知觉及其来源、前景理论、小集团思维、公众舆论和群体认同等国际政治心理因素,同时揭示了心理因素在战争起源、安全困境以及威慑和冲突解决等问题领域研究的应用。国际政治心理研究是政治心理学在国际政治层面的应用,是更好地重构与创新国际关系理论的微观基础,同时为理解国际政治世界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描述性和解释性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心理学 国际政治 知识谱系 研究主题 应用领域
原文传递
认知心理学在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应用:进步及其问题 被引量:23
3
作者 尹继武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2006年第4期101-110,共10页
心理学中认知革命的兴起,导致了心理学理论研究视角的转变,为认知心理学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基于对现实主义解释力的不满和认知革命的影响,在国际关系的一些问题领域,如国际危机、和平与冲突解决、谈判以及联盟政治等... 心理学中认知革命的兴起,导致了心理学理论研究视角的转变,为认知心理学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基于对现实主义解释力的不满和认知革命的影响,在国际关系的一些问题领域,如国际危机、和平与冲突解决、谈判以及联盟政治等题域中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得到广泛运用。认知心理学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外交决策分析领域,在其中,认知因素既是自变量,又是因变量。认知研究的兴起及其后社会认知研究的转向,符合科学哲学中科学研究进步性的标准,但认知研究仍存在一些有待于解决的问题。在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中,应加强对对外政策与国际关系的认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心理学 政治心理学 社会认知 国际关系研究 理论进步
原文传递
人格与政治:政治心理学领域核心关系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丽萍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23,共9页
人格与政治是政治心理学领域中的一对核心关系。有关人格对政治行为影响的假设 ,可以追溯到柏拉图有关促进对政体具有支持性作用的人格成长的关切之中。这一假设经由拉斯韦尔的开创性的政治学阐释而获得了普遍的专业认可。然而政治学的... 人格与政治是政治心理学领域中的一对核心关系。有关人格对政治行为影响的假设 ,可以追溯到柏拉图有关促进对政体具有支持性作用的人格成长的关切之中。这一假设经由拉斯韦尔的开创性的政治学阐释而获得了普遍的专业认可。然而政治学的一般研究却往往忽视人的因素对政治过程的影响。阐明人格与政治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政治学的研究。本文从基本概念的分析入手 ,对这一关系进行了尝试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 政治 政治心理学
原文传递
微博使用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研究:基于心理和工具性视角 被引量:19
5
作者 韩晓宁 吴梦娜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8-102,共15页
文章从心理分析路径和工具性视角两个角度来研究微博使用对政治参与的影响。文章构建了三个评估指标体系:微博使用的工具性视角指标体系、网络政治参与的政治心理学因素指标体系和网络政治参与程度指标体系;并通过对大学生群体的问卷调... 文章从心理分析路径和工具性视角两个角度来研究微博使用对政治参与的影响。文章构建了三个评估指标体系:微博使用的工具性视角指标体系、网络政治参与的政治心理学因素指标体系和网络政治参与程度指标体系;并通过对大学生群体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对三个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文章发现,政治心理各要素与网络政治参与程度多为正相关;微博使用各指标与网络政治参与程度的相关关系较为复杂,重度微博使用并不意味着高度政治参与,媒体接触过程中的心理因素更能影响政治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参与 微博使用 政治心理 工具性视角
原文传递
西部地区农民对农村社会的风险感知与行为选择 被引量:18
6
作者 谢治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21,共10页
风险感知是农民对农村社会风险的态度和直觉判断。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村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农民的风险感知也越来越强烈,而最强烈的是农民对扶贫救灾物资分配、计划生育、经济贫困、老人赡养、农村劳动力转移、... 风险感知是农民对农村社会风险的态度和直觉判断。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村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农民的风险感知也越来越强烈,而最强烈的是农民对扶贫救灾物资分配、计划生育、经济贫困、老人赡养、农村劳动力转移、拆迁占地补偿风险的感知。在此影响下,农民的政治行为比较保守,参与选举、村级事务决策和村庄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不高,农民的社会行为却处于保守与激进的摇摆状态。逻辑斯蒂回归显示,农民的风险感知对农民政治行为的影响是负面的,即风险感知越高的农民越倾向于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消极参与或不参与政治生活。与之相反,农民风险感知对其社会行为的影响却不均衡:一方面,农民选择制度性途径规避社会风险的诉求比较强烈;另一方面,他们又更倾向于通过破坏制度的群体性事件来发泄内心的恐惧和不安。这些发现对化解农村社会矛盾、降低农村社会风险有积极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感知 政治心理 保守 制度化诉求
下载PDF
政治心理学中的态度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丽萍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2-141,共10页
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政治心理学引入“态度”研究,既是社会心理学态度研究扩展的结果,又深化了社会心理学对“态度”的认识。同社会心理学一样,政治心理学对“态度”概念的界定,不仅包括对“什么是态度”的认识,还包括对“态度... 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政治心理学引入“态度”研究,既是社会心理学态度研究扩展的结果,又深化了社会心理学对“态度”的认识。同社会心理学一样,政治心理学对“态度”概念的界定,不仅包括对“什么是态度”的认识,还包括对“态度怎么样”作具体的分析。本文从态度的结构和基础、态度的改变、态度的结果等三个领域展开对政治态度的研究,并将对态度的测量作为态度界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加以分析,为人们对政治态度的认识提供一个较为完整和全面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态度 政治态度 政治心理学
原文传递
国歌认知与国家认同构建的实验政治心理学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海洲 潘雯菲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7-79,127,共14页
作为所有现代民族国家的一种基本象征,国歌被认为具有激发爱国主义情绪和认知、强化国家认同的作用,本文通过设计一场政治心理学实验对此进行验证。实验以国歌音乐情绪(热认知)为自变量、国歌推理认知(冷认知)为中介变量、国家认同为因... 作为所有现代民族国家的一种基本象征,国歌被认为具有激发爱国主义情绪和认知、强化国家认同的作用,本文通过设计一场政治心理学实验对此进行验证。实验以国歌音乐情绪(热认知)为自变量、国歌推理认知(冷认知)为中介变量、国家认同为因变量,基于问卷和心理生理测评工具测量了31名中国大学生。相关实验数据证明:第一,国歌与其他正性音乐相比,能够显著地诱发被试的情绪反应;第二,提高国歌推理认知水平有助于增强国家认同建构。同时,实验也发现了一种“反常”现象:被试的国歌推理认知水平和国家认同水平越高,其音乐情绪的波动越趋于平静。这一发现意味着,能够保持“平常心”的冷静听众或许是更加理性和真正的爱国者。可见,如何有效地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培养国歌的“倾听者”,是塑造国家的“倾心者”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歌 国家认同 认知 政治心理学 政治社会化
原文传递
政治人格的涵义、结构及特征探析 被引量:8
9
作者 龚蓉蓉 《唐山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6-18,共3页
政治人格作为能够长时期影响,甚至决定一个民族或每个政治角色政治行为方式的持久性政治心理的反映,它与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关系相当密切。因此,研究政治人格的内涵、结构及特征对于确立现代政治人格,加速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探索... 政治人格作为能够长时期影响,甚至决定一个民族或每个政治角色政治行为方式的持久性政治心理的反映,它与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关系相当密切。因此,研究政治人格的内涵、结构及特征对于确立现代政治人格,加速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探索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人格 民主化进程 现代政治 政治行为 确立 政治角色 探析 中国 特征 涵义
下载PDF
“民心政治”的实践与表达——兼论中国政治心理学研究的拓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伟 肖舒婷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3-128,M0006,共17页
作为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中总结凝练的执政模式与标志性政治话语,“民心政治”缘起于传统中国民本思想,却又与民本政治、民意政治相区别。通过解析中国国家治理场景中的“民心政治”,可以发现,民心是中国民众政治心理各要素的总括... 作为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中总结凝练的执政模式与标志性政治话语,“民心政治”缘起于传统中国民本思想,却又与民本政治、民意政治相区别。通过解析中国国家治理场景中的“民心政治”,可以发现,民心是中国民众政治心理各要素的总括性概念,是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的话语表述。在政治现实中,党和政府通过实践“民心政治”赢得民心,从而持续生产政治合法性。“民心政治”的研究视角,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测量与呈现当代中国民众的政治心理,更准确地理解当代中国政治中某些政府行为的内在意涵,进而为政治心理学基础理论和政治学话语体系的创新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心政治 政治心理 中国政治 政治话语 合法性
原文传递
近二十年来国内政治心理学研究进展述评 被引量:7
11
作者 沈传亮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62,共6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政治心理学研究经历了恢复、初步发展、深入发展三大阶段,在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上都有重要论著出版,其中有关农民、公务员、青年学生等群体政治心理研究的著述较多。
关键词 政治心理学 群体政治心理 问题与对策
原文传递
政治信任生成的心理机制与实践悖论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艳霞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4-107,共4页
作为公众与政治体系良性互动的体现,政治信任既是一种微观的政治态度,也是一种宏观的政治文化,既体现出明显的心理属性,又具有浓厚的政治特征。在微观心理的层面,对政治体系的不同期望决定了政治信任的不同类型,对付出信任所面临风险的... 作为公众与政治体系良性互动的体现,政治信任既是一种微观的政治态度,也是一种宏观的政治文化,既体现出明显的心理属性,又具有浓厚的政治特征。在微观心理的层面,对政治体系的不同期望决定了政治信任的不同类型,对付出信任所面临风险的评估决定了政治信任的强度。在宏观的政治层面,政治信任与政治不信任并不是此消彼长的简单对立关系,制度化的政治不信任恰恰是政治信任生成的来源与重要保障。对政治信任生成的心理机制与实践逻辑的分析有助于厘清当代中国学界关于当前政治信任水平如何;我们需要的是何种政治信任以及如何培育这种政治信任的理论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信任 政治心理 政治体系
原文传递
国外政治心理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平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67-1469,共3页
政治心理学是研究政治过程和心理过程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本文论述了国外政治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背景与进程 ,阐明了目前国外政治心理学研究的现状 :对政治个体、政治群体、国际政治的研究。分析了国外政治心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理论化... 政治心理学是研究政治过程和心理过程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本文论述了国外政治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背景与进程 ,阐明了目前国外政治心理学研究的现状 :对政治个体、政治群体、国际政治的研究。分析了国外政治心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理论化和系统化 ;重视政治心理学双向互动机制的研究 ;关注国际政治中的心理问题 ;研究方法兼收并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 政治心理学 政治个体 政治群体 国际政治 理论化 系统化
下载PDF
孙中山的心理建设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静 霍涌泉 +3 位作者 宋佩佩 张心怡 杨双娇 柏洋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81-1290,共10页
心理建设思想是孙中山革命和建设理论的重要内容。目前,学术界对孙中山的思想在哲学、政治、文化等领域,做了较多研究,而从心理学视角的探索还较少。孙中山非常重视人的心理对社会政治的巨大作用,强调心理建设对于人类发展和进步的重要... 心理建设思想是孙中山革命和建设理论的重要内容。目前,学术界对孙中山的思想在哲学、政治、文化等领域,做了较多研究,而从心理学视角的探索还较少。孙中山非常重视人的心理对社会政治的巨大作用,强调心理建设对于人类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意义。心理建设在他的革命与建国方略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创造性地提出了“知难行易”的命题,强调了科学认知的艰难和重要性,体现了孙中山独特的知行观。突出了心理建设在革命与建设中的核心价值和引领作用,主张心理建设与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相联系。在当今时代中,孙中山的心理建设思想依旧熠熠生辉,他的奋斗精神、思路与方法已经成为我们实现民族复兴和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心理建设 知难行易 政治心理 社会治理
下载PDF
政治心理学的争辩议题述评 被引量:9
15
作者 尹继武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13-1720,共8页
作为政治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政治心理学在欧美学界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作者详细归纳了政治心理学学科发展史和理论史上的争辩议题,包括政治心理学与理性的关系问题,政治心理学的主导范式与分散化关系问题,政治心理学解释的性情和情... 作为政治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政治心理学在欧美学界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作者详细归纳了政治心理学学科发展史和理论史上的争辩议题,包括政治心理学与理性的关系问题,政治心理学的主导范式与分散化关系问题,政治心理学解释的性情和情境取向的分歧问题,政治学路径还是心理学路径的平衡问题,以及文化因素如何影响政治心理的问题。最后,作者讨论了中国政治心理学研究如何看待文化差异问题、文化与理性的关系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心理学 理性 情境主义 心理政治学 文化研究
下载PDF
论社会转型期的政治心理与政治教育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艾平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9-22,共4页
社会转型影响个体政治心理的形成 ,使政治教育面临严峻的考验 ,但也为政治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政治心理 政治教育
下载PDF
网络时代“政治人”的政治心理及其人格的变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嵘均 张浩书 《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63-66,共4页
伴随着人类跨入网络时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必将影响到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以及“政治人”的心理。这样,随着政治平等、政治参与和政治民主外延与内涵的不断革新,网络时代“政治人”的政治人格也将重新塑造,进而对网络时代的政治发展产生... 伴随着人类跨入网络时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必将影响到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以及“政治人”的心理。这样,随着政治平等、政治参与和政治民主外延与内涵的不断革新,网络时代“政治人”的政治人格也将重新塑造,进而对网络时代的政治发展产生影响。为此,规范网络环境,强化网络的道德意识和道德约束等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时代 政治人 政治心理 政治人格
下载PDF
论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公民的政治心理特征及其调适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友发 《孝感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73-77,共5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我国进入了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的时期 ,在这个转型时期内 ,我国公民的政治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征。从主流看 ,主要表现为趋于有序化、道德化、理性化、成熟化、实际化、多样化。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我国进入了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的时期 ,在这个转型时期内 ,我国公民的政治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征。从主流看 ,主要表现为趋于有序化、道德化、理性化、成熟化、实际化、多样化。同时还有一些如失衡与迷茫、焦虑与浮躁、自危与怀旧、冷漠与无助、愤懑与担忧、心理矛盾与评判标准的二元化等非主流特征。为了使公民的政治心理呈良性发展 ,应该根据公民的这些政治心理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时期 公民 政治心理特征 中国 心理调适 政治行为 有序化 道德化
下载PDF
台湾青年世代政治参与的动向与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顺 《台湾研究》 2015年第2期69-77,共9页
2013年"白衫军运动"以后,台湾青年世代一反过去政治冷漠的常态,大规模参与"反核四"、"反服贸"、"巢运"等社会运动以及选举活动。本文以政治学的政治参与理论为模型,系统论述台湾青年世代政治... 2013年"白衫军运动"以后,台湾青年世代一反过去政治冷漠的常态,大规模参与"反核四"、"反服贸"、"巢运"等社会运动以及选举活动。本文以政治学的政治参与理论为模型,系统论述台湾青年世代政治参与的以往特点与近几年表现出的新动向,探究其背后的社会变迁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并评估其新动向将对台湾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两岸关系产生哪些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世代 政治参与 社会变迁 政治心理
原文传递
对引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政治心理学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郭慧珍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66-69,94,共5页
近年来,我国社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呈直线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从政治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利益意识觉醒与被剥夺心理和不满情绪的并存、基层干部的不作为心态和群众"讲理&qu... 近年来,我国社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呈直线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从政治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利益意识觉醒与被剥夺心理和不满情绪的并存、基层干部的不作为心态和群众"讲理"不"讲法"心态的二元化以及集体行动的"易感性"和"去责任性"是导致当前群体性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公平、公正的利益分配机制和畅通利益表达机制;改革干部升迁考核制度,使基层政权合法化;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使民众的行为更加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政治心理 利益意识 不满情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