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1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654
1
作者 裴长洪 倪江飞 李越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22,共18页
数字经济是一种更高级、可持续的经济形态,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手段对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起着前所未有的促进作用。本文在对数字经济的概念进行经济学解释的基础上,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了数字信息产品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和数字... 数字经济是一种更高级、可持续的经济形态,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手段对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起着前所未有的促进作用。本文在对数字经济的概念进行经济学解释的基础上,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了数字信息产品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和数字产业的特点,探讨了数字经济微观主体和共享经济的特征。本文认为,数字经济的出现使得传统经济学理论面临挑战,迫切需要理论研究和创新来解释这一新的经济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政治经济学 共享经济 理论创新
原文传递
户籍制度改革的政治经济学思考 被引量:83
2
作者 彭希哲 赵德余 郭秀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1,共11页
户籍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命题表现为决策者的政策目标的优先序从工具性目标向权利和平等的价值性目标的转变。户籍改革的本质是决策者放弃以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的权利及其相关的社会福利来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工具性目标,将流动人口的... 户籍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命题表现为决策者的政策目标的优先序从工具性目标向权利和平等的价值性目标的转变。户籍改革的本质是决策者放弃以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的权利及其相关的社会福利来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工具性目标,将流动人口的权利保障及其正义性纳入自身的社会总福利函数之中,并赋予其权利价值在政策目标序中的优先地位。改革的路径是以渐进式为基调的,以一种循序渐进的适应内外压力的形式出现的,并对原制度存在强烈的依赖性。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取向应当是逐步剥离附加在户籍之上的种种福利,使户籍管理功能回归本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改革 价值重构 流动人口权利 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的主要矛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被引量:84
3
作者 逄锦聚 《政治经济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9-59,共11页
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判断,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理论和实践依据。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呈现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说明,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 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判断,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理论和实践依据。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呈现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说明,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没有变,而其中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不能照搬凯恩斯主义,也不能照搬以供给学派为理论基础的里根经济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和社会总产品实现的原理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八项重大原则: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第二,坚持矛盾分析和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的原则;第三,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原则;第四,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的原则;第五,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的原则;第六,坚持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和协调发展的原则;第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原则;第八,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不动摇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矛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政治经济学 重大原则
原文传递
《体育政治经济学》评析 被引量:58
4
作者 黄璐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1年第5期22-24,共3页
体育政治经济学致力于全球体育实践的多维考察和解释分析,研究对象是日益泛化深化的全球体育实践活动,以及植根全球化进程中的区域体育实践活动,发展动力来自全球体育实践复杂性的解释和综合多维考察的迫切需要。由John Nauright和Kimbe... 体育政治经济学致力于全球体育实践的多维考察和解释分析,研究对象是日益泛化深化的全球体育实践活动,以及植根全球化进程中的区域体育实践活动,发展动力来自全球体育实践复杂性的解释和综合多维考察的迫切需要。由John Nauright和Kimberly S.Schimmel组织编撰的《体育政治经济学》是体育政治经济学专题研究和案例分析的典范,进一步梳理该书的内容框架和理论价值,选择体育文化政治经济学研究分支,评述该书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分析片段,期待更多学友研究跟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体育政治学 体育经济学 体育文化学
下载PDF
论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及逻辑起点——基于唯物史观对于中国现代历史适用性的思考 被引量:46
5
作者 邱海平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24,共6页
中国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不能仅仅停留于各个具体理论的争论与创新,更重要的是方法论的创新。中国政治经济学或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方法论上的主要缺陷是简单照搬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范... 中国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不能仅仅停留于各个具体理论的争论与创新,更重要的是方法论的创新。中国政治经济学或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方法论上的主要缺陷是简单照搬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范式",导致了理论与现实的矛盾及理论本身的矛盾。解决这一难题的出路在于:从近代以来世界体系的发展与中国自身社会结构的实际出发,从理论上重新解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家"性质和特点及其与生产关系和社会生产力的关系,重新构建一个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发展"分析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创新 逻辑起点 唯物史观 国家
原文传递
论新常态下的五大发展理念 被引量:46
6
作者 程恩富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1-7,108,共8页
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要在新常态的背景下进行分析才能准确把握其内涵和关键节点。创新就是要在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之外,发展出自主知识产权优势。协调的关键是理顺各领域各方面发展关系,而不是仅关注... 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要在新常态的背景下进行分析才能准确把握其内涵和关键节点。创新就是要在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之外,发展出自主知识产权优势。协调的关键是理顺各领域各方面发展关系,而不是仅关注GDP。绿色就是要建设生态制度体系,避免和消除妨害生态安全的各种隐患。开放则应借鉴德日等国的经验,坚持有序开放、双向开放。共享首先要解决贫富分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 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官员能力与经济发展——来自省级官员个体效应的证据 被引量:40
7
作者 王贤彬 徐现祥 《南方经济》 CSSCI 2014年第6期1-24,共24页
本文旨在考察地方官员能力对其发展绩效的影响。基于中国1978-2008年间的省级跨地交流官员样本,本文从经济总量、产业发展、总需求和收入分配四个维度,定量识别每个地方官员的发展绩效,发现地方官员在每个维度上的发展绩效都存在差异;... 本文旨在考察地方官员能力对其发展绩效的影响。基于中国1978-2008年间的省级跨地交流官员样本,本文从经济总量、产业发展、总需求和收入分配四个维度,定量识别每个地方官员的发展绩效,发现地方官员在每个维度上的发展绩效都存在差异;这种绩效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地方官员的能力。本文的发现揭示了,面临相同的激励,不同能力的地方官员的发展绩效也会存在差异,从而优化地方官员配置也将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官员 官员能力 增长的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资本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话语体系 被引量:37
8
作者 洪银兴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5,共11页
理论经济学的话语体系包括经济学的范式和所使用的经济学范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要以《资本论》提供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为基础。其中包括《资本论》中建立的系统的经济学范畴,阐述的经济学基本原理,对未来社会的... 理论经济学的话语体系包括经济学的范式和所使用的经济学范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要以《资本论》提供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为基础。其中包括《资本论》中建立的系统的经济学范畴,阐述的经济学基本原理,对未来社会的预见和规定,某些在《资本论》中明确认为到未来社会中不再存在的经济范畴,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中仍然起作用的经济范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和时代化的话语。其创新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和话语体系内的创新。其中包括: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话语体系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以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话语体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的话语体系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以发展生产力和扩大再生产的话语体系建立经济发展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经济学 话语体系
原文传递
经济金融化行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一个演化博弈框架 被引量:30
9
作者 鲁春义 丁晓钦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2-62,74,共12页
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经济金融化成为国内外学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指出了金融化的本质在于资本积累演变为资本脱离剩余价值的生产与交换而通过金融系统实现增殖的过程,进而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异质性主体的非对... 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经济金融化成为国内外学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指出了金融化的本质在于资本积累演变为资本脱离剩余价值的生产与交换而通过金融系统实现增殖的过程,进而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异质性主体的非对称演化博弈模型,揭示了非金融主体与金融主体之间从普通经济关系到金融关系的动态演变过程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经济主体之间的动态关系演变表现为非金融企业主要通过金融活动获取利润,金融企业则关注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并将普通家庭纳入其体系使之成为新的利润源泉,而普通家庭则被迫接受强势经济主体的二次分利,这些关系的变化将导致一国经济的金融化乃至金融危机。(2)经济发展状态取决于金融主体与非金融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非金融主体行为起主导性作用。在既定假设下,当非金融主体仅通过其资源保护行为影响金融主体的分利技术时,既可以促使一国经济走向新的稳定状态也可促使其走向崩溃;当非金融主体通过其资源保护行为和分利技术影响金融主体的分利技术时,经济可以实现演化稳定状态。(3)经济主体的金融化行为有三个层面的影响:一是经济主体的金融化行为促进经济主体自身在短期内实现高额资本积累;二是金融主体的分利行为与非金融主体的生产行为经常呈现对立的经济关系并容易被激化;三是没有政府介入的自由市场必然导致矛盾激化而陷入危机。因此,深入理解经济金融化问题的本质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机制,对当前中国的经济转型和金融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化 演化博弈 政治经济学 分利技术 演化稳定策略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变迁的政治经济学:发展阶段与政府行为框架 被引量:29
10
作者 胡志平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3-63,共11页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短板。作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研究的财政范式、地方发展型政府范式和治理范式等三大主要研究范式,都忽视了发展阶段这一宏观背景。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不同,政府的工作重心...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短板。作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研究的财政范式、地方发展型政府范式和治理范式等三大主要研究范式,都忽视了发展阶段这一宏观背景。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不同,政府的工作重心和行为偏向不同,公共服务供给绩效也不同。通过建构综合发展阶段、政府行为和供给绩效为一体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可以发现,从中国经济赶超战略阶段、经济增长优先战略阶段到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城乡关系经历着二元结构的形成、固化和消解。与此相应的是,随着政府行为由全能型政府、发展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变迁,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绩效也在供给方式上呈现出从政府单一供给,到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的弱供给,再到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强供给的转变;在供给导向上逐渐呈现出从城市偏向,到城市偏向深化及结构(软硬服务)偏向,再到城乡协调的高质量供给的转变。转向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后,需要强化以公共服务促增长并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的意识,扭转政府行为偏向,推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为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公共服务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阶段 政府行为 农村公共服务 政治经济学
原文传递
农村“三变”改革助推精准扶贫的政治经济学解析——基于六盘水的地方性实践 被引量:27
11
作者 张绪清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89-99,共11页
乌蒙山区腹地六盘水市的"三变"改革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与破解"三农"问题提供了一个窗口。从价值蕴意和实践内涵上看,"三变"改革作为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 乌蒙山区腹地六盘水市的"三变"改革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与破解"三农"问题提供了一个窗口。从价值蕴意和实践内涵上看,"三变"改革作为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积极改善和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地方性实践能够成为一个开放性经验,主要在于改革坚持了五大原则、"五个文明"以及五大发展理念的辩证统一;强化顶层设计、转变治理理念、优化制度衔接,以及强化理论与实践研究,则为精准扶贫深度推进提供了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变”改革 精准扶贫 供给侧改革 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从经济学再到政治经济学:理解包容性增长 被引量:23
12
作者 邵宜航 刘雅南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13,共9页
胡锦涛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的两次会议上倡导"包容性增长",其理论与现实意义深远。经济增长自经济学诞生以来就一直是经济研究的核心问题,经济学史上从政治经济学到经济学,再到最近新政治经济学的兴起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经济... 胡锦涛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的两次会议上倡导"包容性增长",其理论与现实意义深远。经济增长自经济学诞生以来就一直是经济研究的核心问题,经济学史上从政治经济学到经济学,再到最近新政治经济学的兴起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经济发展中的繁荣与公正、市场与政府的认知的深入过程。强调机会平等的包容性增长正是当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学。从经济学发展过程审视政治与经济离合的演变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和研究包容性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增长 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原文传递
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被引量:23
13
作者 孙贺 傅孝天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89,共9页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新时代党在农村工作的战略部署。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由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两个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共同联系的是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农业现代化联结的是农村的生产力,农村现代化联结的是农村...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新时代党在农村工作的战略部署。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由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两个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共同联系的是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农业现代化联结的是农村的生产力,农村现代化联结的是农村的生产关系,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交互作用规律支配下历史演进。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是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进路,要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上系统谋划,在补齐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短板方面集中发力,在一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夯实基础,充分释放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耦合互促的乘数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农村现代化 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经济活动影响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22
14
作者 白永秀 宋丽婷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8-85,共8页
数字经济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发展动力和方向,其发展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经济数量增长,而且有力地提升了经济增长质量。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观点具体分析数字经济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影响,有利于正确认识数字经济本质... 数字经济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发展动力和方向,其发展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经济数量增长,而且有力地提升了经济增长质量。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观点具体分析数字经济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影响,有利于正确认识数字经济本质,从容应对数字经济变革。数字经济虽改变了经济活动的生产方式与生产效率、参与收入分配与剩余价值的分配、提升了流通效率并降低了流通费用、改变了消费方式且扩大了消费规模,但并未涉及这些经济活动本质的变化。可以通过规范数据要素市场化、缓解数字鸿沟、提高数据治理水平、完善数字经济法律服务等手段促进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生产 分配 交换 消费 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2009年地方债:制度博弈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21
15
作者 金永军 陈柳钦 万志宏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5-42,共8页
就地方债发行的法理基础、制度约束以及地方债属性而言,地方债趋同于公司债而非国债。我国在地方债发行的法理基础和相关配套约束制度缺位的前提下,2009年发行的地方债实质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国有银行等多方博弈的短期制度均衡,其... 就地方债发行的法理基础、制度约束以及地方债属性而言,地方债趋同于公司债而非国债。我国在地方债发行的法理基础和相关配套约束制度缺位的前提下,2009年发行的地方债实质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国有银行等多方博弈的短期制度均衡,其发行机制和市场表现必然趋同于国债。完善我国地方债发行制度的现实路径应分两步走,即先完善地方债发行配套制度支持,后确立地方政府相对独立的财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债 制度博弈 准国债
原文传递
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到共享发展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李雪娇 何爱平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11,共7页
共享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经济发展的所有成果分享给全体人民,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本文首先从人的类存在、个体存在和社会存在三个角度回顾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并结合共享发展中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 共享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经济发展的所有成果分享给全体人民,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本文首先从人的类存在、个体存在和社会存在三个角度回顾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并结合共享发展中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的发展理念,对比分析提出共享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发展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政治经济学
原文传递
多中心的政治经济学——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探索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文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1-9,共9页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从挑战国家理论和市场理论出发,开始了其多中心之旅的探索。她早期利用公共经济理论,通过对大城市警察服务15年的经验研究,提出了大城市治理的多中心理论。此后,她通过开发制度分析与发展(IAD)框架,对渔业、森林...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从挑战国家理论和市场理论出发,开始了其多中心之旅的探索。她早期利用公共经济理论,通过对大城市警察服务15年的经验研究,提出了大城市治理的多中心理论。此后,她通过开发制度分析与发展(IAD)框架,对渔业、森林、灌溉、地下水等公共池塘资源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实证研究,并系统地提出了自主治理的八项"设计原则"。当前,她最新的理论研究动态包括:思考开发一个更一般的基于人类行为的选择理论;将信任作为重要的考虑变量;思考人类集体行动的微观情景以及更为复杂的宏观背景,即人类的社会生态系统(SES),从而进一步推进集体行动理论和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的前沿进展。在这些研究中,多学科、多元研究方法和合作研究是其重要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理论 公共经济 政治经济学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下载PDF
制度多样性的政治经济学--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制度理论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李文钊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23-237,共15页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作为理性制度选择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对制度理论的研究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主要贡献可以概括为:利用博弈论发展了一个一般性的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IAD);以制度认识为基础,探讨制度如何影响个人;发展制...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作为理性制度选择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对制度理论的研究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主要贡献可以概括为:利用博弈论发展了一个一般性的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IAD);以制度认识为基础,探讨制度如何影响个人;发展制度语法学,区分制度中的策略、规范与规则;通过对制度进行横向分类,提出了一套一般化的规则系统理论;注重制度分析的层次性,将选择划分为操作层次选择、集体层次选择和立宪选择;借鉴达尔文演化论,提出测量制度变迁的分析工具和解释制度变迁的原因;以寻找设计原则为出发点,推进了制度设计和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埃莉诺对制度的研究始终与人类行为、集体行动和情景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她相信人类可以更好地理解、设计和改革制度来解决其面临的集体行动难题,从而提升人类自身对公共事务的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多样性 政治经济学 公共选择 制度经济学 埃莉诺· 奥斯特罗姆
下载PDF
“十四五”时期构建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被引量:17
19
作者 任保平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2-7,共6页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着眼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工理论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理论依据,分工可以促进专业化,实现微观分工、宏观分工和国际分工的衔接,实现国内分工与国际分工的...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着眼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工理论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理论依据,分工可以促进专业化,实现微观分工、宏观分工和国际分工的衔接,实现国内分工与国际分工的有机结合,促进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衔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蕴意是改善和调节劳动分工,促进中国以国际分工、国际市场和国际循环为主体的旧的分工体系向以国内分工、国内市场和国内循环为主体的新分工体系的转化。从分工理论视角下构建基于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基本要求出发,构建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路径,是以分工理论为指导,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为前提,大力发展新经济体系;构建具有自主创新,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消费引领创新,培育新型消费体系;把国内流通与国际供应链体系相融合,推进中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在更高开放水平上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相对接,用优进优出的发展模式,融入国际分工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五”时期 政治经济学 分工理论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新经济 现代流通体系 对外开放 自贸区
下载PDF
城乡污染转移的利益悖论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雪娇 何爱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6-62,共7页
污染从城市向农村的转移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城乡污染转移是城乡经济主体为实现自身利益相互博弈的结果,本质是一个政治经济学问题。本文利用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分别剖析了城乡家庭、企... 污染从城市向农村的转移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城乡污染转移是城乡经济主体为实现自身利益相互博弈的结果,本质是一个政治经济学问题。本文利用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分别剖析了城乡家庭、企业和政府的利益诉求及其在污染问题中的行为选择,解释了城乡污染转移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污染转移所导致的利益悖论,并对悖论形成的深层原因进行挖掘,进而提出城乡污染协同治理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城乡污染转移表面上看是经济主体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农村家庭受经济发展水平、信息获取能力和政策影响能力的限制,更注重短期经济利益而忽略长期环境利益;乡镇企业和污染企业对经济利益的追逐加快了城乡污染转移;地方政府为实现当地区域利益所采取的重城市轻乡村战略和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也为污染转移提供了助力。事实上,城乡污染转移违背了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形成污染转移的利益悖论:转移到农村的污染危害农业生产、进而损害城乡人力资本,有悖于长期经济增长;加剧农村生态资源退化、扩大城乡差距,有悖于区域协调发展;污染转移是城市对农村、当代人对后代人环境容量的剥削,有悖于环境的公平。认为:经济主体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矛盾、城乡区域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冲突以及制度供给不足和制度监管缺位是造成污染转移悖论的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化解污染转移悖论的对策建议:统筹规划,实现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统一;整合城乡,促进区域利益和整体利益协同;强化制度创新,完善制度供给;完善制度监管,提高执行效率;促进技术创新,减少污染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污染转移 利益悖论 对策研究 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