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36篇文章
< 1 2 1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融关联能否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 被引量:251
1
作者 邓建平 曾勇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8-92,共15页
本文以我国2004~2008年800个民营上市公司样本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金融关联与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关系。研究发现,47.8%的民营企业存在金融关联的现象,金融关联能有效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我们还发现,在金融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 本文以我国2004~2008年800个民营上市公司样本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金融关联与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关系。研究发现,47.8%的民营企业存在金融关联的现象,金融关联能有效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我们还发现,在金融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金融关联对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更为显著;政治关联程度较低的民营企业中,金融关联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较大;就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而言,金融关联比政治关联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关联 政治关联 金融发展
原文传递
政治与关系视角的员工职业发展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88
2
作者 刘军 宋继文 吴隆增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1-209,共9页
通过对16家制造型企业中的343个员工、662个同事及343个直接领导的配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文章探讨了员工的组织政治技能、政治知觉,以及他们与直接上司的关系对于员工职业发展的关系。多层线性分析模型(HLM)结果表明:员工的政治技能有... 通过对16家制造型企业中的343个员工、662个同事及343个直接领导的配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文章探讨了员工的组织政治技能、政治知觉,以及他们与直接上司的关系对于员工职业发展的关系。多层线性分析模型(HLM)结果表明:员工的政治技能有助于促进其与领导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guanxi),并籍此积极影响个人在组织中的职业发展,员工-领导关系是政治技能与职业发展之间的中介变量。另外,组织政治知觉影响政治技能对领导关系的作用,在政治氛围浓重的组织中,员工-领导关系更易受到员工政治技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技能 组织政治知觉 员工-领导关系 职业发展
下载PDF
项目制的基层解构及其研究拓展——基于某县涉农项目运作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9
3
作者 李祖佩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3-142,6,共20页
本研究基于某县项目制运作的经验总结,从政治逻辑和治理逻辑两个层面论证项目制在基层实践中的性质,并厘清其中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在政治逻辑上,项目制基层实践中表现出明显的"去政治化"特征;在治理逻辑上,项目制基层实践... 本研究基于某县项目制运作的经验总结,从政治逻辑和治理逻辑两个层面论证项目制在基层实践中的性质,并厘清其中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在政治逻辑上,项目制基层实践中表现出明显的"去政治化"特征;在治理逻辑上,项目制基层实践表现出明显的"弱治理"特征。项目制基层实践中的上述性质表明,在基层实践中项目制并非作为"新的治理体制"而存在。这一方面回应了项目制为何在基层实践中沦为对利益的追逐和分割,另一方面为从基层治理论域和国家能力两个方面展开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制 政治逻辑 治理逻辑 研究拓展
原文传递
有效政治与大国成长——对中国三十年政治发展的反思 被引量:60
4
作者 林尚立 《公共行政评论》 2008年第1期38-66,198,共30页
本文通过分析政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反思比较二者关系,结合当代中国政治建设促进国家经济社会成长的例证,试图阐述在建构政治有效性当中权威、秩序和活力的重要性,并据此进一步探明政治有效性在国家发展当中所起到的中轴原理作... 本文通过分析政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反思比较二者关系,结合当代中国政治建设促进国家经济社会成长的例证,试图阐述在建构政治有效性当中权威、秩序和活力的重要性,并据此进一步探明政治有效性在国家发展当中所起到的中轴原理作用,从而印证: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从政治有效性建构促进国家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层面上来说,就是有效政治创造有效发展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政治 政治发展
下载PDF
协商民主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 被引量:39
5
作者 陈家刚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9-17,共9页
改革开放30年来,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同时,中国的政治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例如民主法治建设、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公民社会培育、民主意识与文化的形成,以及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发展等。但是,中国的政治发展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协... 改革开放30年来,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同时,中国的政治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例如民主法治建设、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公民社会培育、民主意识与文化的形成,以及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发展等。但是,中国的政治发展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协商民主理论,作为现代政治理论的最新发展,为中国政治发展提供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政治发展 中国模式
下载PDF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原理探析 被引量:49
6
作者 张桂林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4,125,共1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大规模的反腐败努力和制度建设,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已经具有了基本完备的形态。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发展经历了“治标”和“治本”两个阶段。发展完善后的监督体系,在内部结构上具有融贯性,在功能形态上则属于积极能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大规模的反腐败努力和制度建设,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已经具有了基本完备的形态。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发展经历了“治标”和“治本”两个阶段。发展完善后的监督体系,在内部结构上具有融贯性,在功能形态上则属于积极能动的类型,即它不是消极地进行执纪执法,而是积极地展开主动监督。就身份而言,监督体系不是自成一体、完全独立的,而是属于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发挥应当致力于维护国家治理体系的机体健康,并服务于国家治理目标。在理论上,监督体系的基本使命可以概括为“防止政治衰败、促进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上层建筑一部分的监督体系,应当遵循特定原则,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融贯性 宽监督 政治发展 国家治理体系
原文传递
中国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形式、意义和限度 被引量:27
7
作者 朱光磊 杨立武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1-97,共7页
私营企业主是改革开放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阶层。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日益突出,并通过多种方式对政府决策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肯定其政治参与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要强化对这一参与行为的规范和引导,要强调... 私营企业主是改革开放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阶层。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日益突出,并通过多种方式对政府决策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肯定其政治参与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要强化对这一参与行为的规范和引导,要强调这一参与是有限度的。中国目前要注意通过制度建设,保证这一参与的健康发展,防止在私人资本与某些阶层之间形成社会中的强势联盟,损害其他阶级阶层的利益,危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营企业主 阶层 利益集团 政治参与 政治发展
下载PDF
高管政治关联与企业社会责任——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8
8
作者 衣凤鹏 徐二明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3,共9页
本文基于制度理论视角,研究高管政治关联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多元回归方法,对182家中国上市公司连续4年数据构成的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高管政治关联对企业社会责任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所在... 本文基于制度理论视角,研究高管政治关联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多元回归方法,对182家中国上市公司连续4年数据构成的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高管政治关联对企业社会责任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所在地区市场化发展水平越高,高管政治关联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正向影响越强。高管政治关联通过两方面对企业社会责任产生作用:一方面,高管政治关联能够起到传递政府等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施加压力的渠道作用;另一方面,高管政治关联的特征差异导致企业受到相关利益相关者压力的程度存在差异。本文最后提出如何通过发挥高管政治关联作用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关联 企业社会责任 制度压力 市场化发展
下载PDF
政治风险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0
9
作者 赵青 张华容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3,共13页
选取2003-2013年中国对133个国家的直接投资数据,借鉴国际投资引力模型,考察了东道国政治风险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具体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政治风险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呈负相关关系,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政治风险规避特... 选取2003-2013年中国对133个国家的直接投资数据,借鉴国际投资引力模型,考察了东道国政治风险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具体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政治风险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呈负相关关系,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政治风险规避特性;企业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积极应对政治风险,权衡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实现收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政治风险 经济发展
原文传递
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之制度供给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36
10
作者 桑玉成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22,共7页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要政治判断。如果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硬任务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很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要政治判断。如果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硬任务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很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话,那么,致力于制度供给体系的建构,通过切实的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进程来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当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的更为重要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十九大 社会主要矛盾 美好生活 制度供给 政治发展
下载PDF
社会管理创新:意义、特征与重心所在 被引量:34
11
作者 肖金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0,共10页
社会管理创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尤其是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通过社会改革促进政治发展的逻辑要求,它不仅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定位和现实选择,更以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与国家... 社会管理创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尤其是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通过社会改革促进政治发展的逻辑要求,它不仅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定位和现实选择,更以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与国家协同进步为系统目标。社会管理创新着力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制,以完善消解社会矛盾、缓解社会冲突、排解社会纠纷、化解社会风险的机制和能力,实现社会良好治理。社会管理创新有助于积累民主治理经验、民主进步动力和民主制度力量,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对我国政治改革和政治现代化具有深远的影响。通常说来,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具有公共性、开放性、系统性、体系性等特征,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必须突出上述特征。而结合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应当更加强调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社会性、地方性和法治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仅要纳入社会建设视野,还应当纳入整个改革体系,坚持与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相衔接,遵循社会改革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方针,并且需要侧重于加强政府建设和促进社会重构。建设以回应型、服务型、有限型、开放型、责任型、守法型为特征的善治型政府,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所在;重构以公正型、道德型、团结型、自治型、权责型为特征的和谐型社会,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化 地方化 法治化 善治型政府 公民型社会 政治发展
下载PDF
社会利益集团政治化趋势与政府能力建设 被引量:27
12
作者 汪永成 黄卫平 程浩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5-81,共7页
社会利益集团不断形成并进入政治过程是新形势下我国政府行政环境的一个重要特点。在社会利益多元化、利益主体组织化、利益集团政治化条件下,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是加强政府能力建设,提高政府对各利益集团的调控能力、整合能力... 社会利益集团不断形成并进入政治过程是新形势下我国政府行政环境的一个重要特点。在社会利益多元化、利益主体组织化、利益集团政治化条件下,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是加强政府能力建设,提高政府对各利益集团的调控能力、整合能力和自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集团 利益主体组织化 利益集团政治化 政府能力 政治发展
下载PDF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被引量:32
13
作者 吕惠东 丁俊萍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28,共8页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并以之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契合了现代政党政治属性的本质要求,遵循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党原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经验尤其是政治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新时代不断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和领导...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并以之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契合了现代政党政治属性的本质要求,遵循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党原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经验尤其是政治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新时代不断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客观要求和重大举措,是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是党的建设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把握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的建设的任务要求,对于建设伟大工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将发挥巨大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政治建设 党的建设 统领 任务要求
原文传递
试论阶层分化对政治发展的挑战 被引量:20
14
作者 陈安存 《唐都学刊》 2002年第3期18-21,共4页
中国市场化进程中的阶层分化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 ,其实质是社会各个阶层利益的重新分配。它对政治发展的挑战主要表现为 :不同阶层政治参与的不均衡性对政治决策的均衡性和公正性的挑战 ;不同阶层利益指向的差异性对政治整合有效性... 中国市场化进程中的阶层分化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 ,其实质是社会各个阶层利益的重新分配。它对政治发展的挑战主要表现为 :不同阶层政治参与的不均衡性对政治决策的均衡性和公正性的挑战 ;不同阶层利益指向的差异性对政治整合有效性的挑战 ;阶层间差距的扩大和磨擦的加剧对政治稳定性的挑战。对此的应对措施主要有 :以制度创新引导和保证人员的合理流动 ;完善政治沟通机制 ,减弱阶层分化对社会稳定带来的冲击 ;完善利益表达形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化 阶层分化 政治发展 政治控制 历史挑战
下载PDF
中国网络政治的兴起与政治文化的变迁 被引量:30
15
作者 熊光清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31,共9页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互联网一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网络政治随之获得了迅速发展。中国网络政治的发展不仅直接影响着中国政治发展的进程,而且促进了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从目前情况看,网络政治参与、网络结社、网络政务和...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互联网一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网络政治随之获得了迅速发展。中国网络政治的发展不仅直接影响着中国政治发展的进程,而且促进了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从目前情况看,网络政治参与、网络结社、网络政务和网络政治社会化等形式都对中国政治文化变迁产生着深刻而显著的影响。中国网络政治的兴起推动着中国政治文化向参与型政治文化和现代公民文化转变,推动着中国政治文化更加倾向于理性、温和与客观,更加倾向于民主、公平与透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 政治文化 政治发展
下载PDF
以民生政治为基本导向的政治发展战略 被引量:31
16
作者 陈明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9-133,共5页
关于中国政治发展战略的意见中,所谓"大民主"或"票决民主"的主张都是不可取的,民生政治应当是合理可行的战略选择。民生政治首先要解决的是中国面临的基本问题,即人民的吃饭问题或反贫困问题;民生政治将引导公共政... 关于中国政治发展战略的意见中,所谓"大民主"或"票决民主"的主张都是不可取的,民生政治应当是合理可行的战略选择。民生政治首先要解决的是中国面临的基本问题,即人民的吃饭问题或反贫困问题;民生政治将引导公共政策和制度安排的合理构建,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并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出发,为发展经济和民生幸福创造适宜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民生政治又是一种以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和政治传统为支撑的平民政治,它从基础上提供国家建设的动力,以民意为归依,以共享共治为目的,进而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和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政治 政治发展 战略选择
下载PDF
旅游政治的政治学分析 被引量:28
17
作者 唐志明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3-90,共8页
旅游发展中各种利益诉求与问题的日渐凸显,是政治介入并不断侵蚀旅游的关键性因素。把发展旅游提到政治问题的高度,进而促进政治与旅游的有机统一,是旅游政治的出发点和归宿。旅游政治包含政治实践和政治分析两个层面,本文从后者探讨了... 旅游发展中各种利益诉求与问题的日渐凸显,是政治介入并不断侵蚀旅游的关键性因素。把发展旅游提到政治问题的高度,进而促进政治与旅游的有机统一,是旅游政治的出发点和归宿。旅游政治包含政治实践和政治分析两个层面,本文从后者探讨了旅游政治的基本涵义及其产生的基本动因、旅游政治的价值与功能、影响旅游发展的政治要素以及旅游政治的基本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政治 政治分析 旅游发展 旅游政治化
下载PDF
村民自治的历程、意义与问题 被引量:16
18
作者 叶富春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28-35,共8页
本文通过对村民自治在中国发展历程的全面回顾,运用制度创新与变迁等现代政治理论,阐明了村民自治对中国政治发展的意义与影响,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 村民自治 政治发展 意义 问题
下载PDF
地方政府创新实践的生成机制与运行机理--基于浙江现象的考察 被引量:28
19
作者 何显明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4-128,共5页
地方政府创新实践的广泛兴起及其引发的地方治理模式变迁,是政府转型与民主政治发展双重历史主题在政府角色及其行为模式演变上的反映,有着中国本土的特殊发生机理。这种创新实践适应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和政治—行政体制改革微观先行的... 地方政府创新实践的广泛兴起及其引发的地方治理模式变迁,是政府转型与民主政治发展双重历史主题在政府角色及其行为模式演变上的反映,有着中国本土的特殊发生机理。这种创新实践适应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和政治—行政体制改革微观先行的政治逻辑,反映了地方政府作为国家政治意志的代理人和地方公共事务治理主体,将体制内资源和体制外资源、传统控制机制与现代治理技术有机整合在一起,努力提升公共事务治理的有效性,缓解传统治理模式危机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创新 政府转型 政治发展
原文传递
增强执政党调适性:中国政治发展的核心战略取向 被引量:27
20
作者 唐皇凤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11,156,共9页
政党变革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部因素是政党变革的直接原因,外部因素是政党变革的催化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整体性和结构性的转型,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革命性的历史变迁。中国共产党通过意识形态创新,在组织建... 政党变革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部因素是政党变革的直接原因,外部因素是政党变革的催化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整体性和结构性的转型,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革命性的历史变迁。中国共产党通过意识形态创新,在组织建设中稳步扩大执政的社会基础,不断提高党内治理的制度化水平,有效整合各种合法性资源,在渐进调适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了自身的适应性,增强执政党的调适性是中国政党变革和治理转型的核心主题。社会转型进程中的中国执政党建设就是在挑战中生存,在适应中演进的,这种渐进调适过程3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执政能力建设是执政党调适性的基本立足点,最终通过执政党的转型与重构引导和推动中国国家的现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适性 执政党建设 政治发展 中国经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