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心性儒学走向政治儒学——论当代新儒学的另一发展路向 被引量:22
1
作者 蒋庆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80-91,共12页
当代新儒学在弘扬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即未能开出新外王。当代新儒学要开出新外王就必须走出心性儒学,在儒学的大传统中寻找另外一条发展路向,这就是政治儒学。政治儒学是儒学传统中的经学... 当代新儒学在弘扬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即未能开出新外王。当代新儒学要开出新外王就必须走出心性儒学,在儒学的大传统中寻找另外一条发展路向,这就是政治儒学。政治儒学是儒学传统中的经学——春秋公羊学,其特征就是解决政治问题,是儒学传统中的外王之学。本文力图证明从心性儒学走向政治儒学不仅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新儒学在理路上应有的发展。当代新儒学只有走向政治儒学,才能开出新外王,克服儒学在当代遇到的最大危机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儒学 心性儒学 政治儒学 春秋公羊学
下载PDF
中国当代儒学复兴的形势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15
2
作者 吴光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31,共11页
当前,儒学复兴运动在中国与东亚的兴起,已经成为事实。在新世纪儒学复兴运动中,新儒学的理论形态将不是一家独大,而是百花齐放、多元并存。成型于上世纪中叶的熊十力、牟宗三"新心学"、冯友兰"新理学"、马一浮"... 当前,儒学复兴运动在中国与东亚的兴起,已经成为事实。在新世纪儒学复兴运动中,新儒学的理论形态将不是一家独大,而是百花齐放、多元并存。成型于上世纪中叶的熊十力、牟宗三"新心学"、冯友兰"新理学"、马一浮"新经学"固然有其发展的空间,但恐怕很难突破经院哲学的藩篱而为普罗大众所接受;成型于世纪之交的"新儒教"虽然将在民间聚集信徒,但决不可能像倡导者期望的那样成为中国的"国教"。而面向生活实践的"生活儒学"与重视道德人文精神的"民主仁学"则提供了一个有可能深入社会生活与大众理性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政治儒学 生活儒学 民主仁学
下载PDF
儒家核心价值的普世性及治理儒学的提出——兼论治理儒学对公共管理学的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太刚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7-106,共10页
儒家核心价值是由仁、义、智构成的价值三角,礼、信、廉、耻、忠、孝、勇等其他价值都是在核心价值之外的次级价值。儒家核心价值的普世性不仅在于其与西方普世价值中的公共性及科学理性的殊途同归,更在于它是人类进化的必然归宿,且经... 儒家核心价值是由仁、义、智构成的价值三角,礼、信、廉、耻、忠、孝、勇等其他价值都是在核心价值之外的次级价值。儒家核心价值的普世性不仅在于其与西方普世价值中的公共性及科学理性的殊途同归,更在于它是人类进化的必然归宿,且经过了古今中外的实践验证。儒家的核心价值在治理领域的逻辑延展就形成了治理儒学,即以防范和解决社会问题为研究进路的儒学。其基本要点有五:第一,以防范及解决社会问题(或称社会事务、公共事务、公共问题)为最终归依的儒学目的论;第二,以仁、义、智为核心价值的儒家社会建构与制度安排论;第三,以格致诚正(内圣)、修齐治平(外王)为个人参与社会治理的儒家治理技术路线论;第四,在治国理政领域重义甚于重仁的义政论(区别于传统的仁政论);第五,强调儒家的治理思想与当代公共管理学理论的相互滋养与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儒学 普世价值 政治儒学 核心价值 需求溢出
下载PDF
董仲舒政治儒学对阴阳五行学说的转化与提升
4
作者 田宝祥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7-22,共6页
秦汉以来,阴阳家作为学术流派不复存在,但是它的思想渗透到了以儒、道两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之中,成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中国文化添上浓厚的阴阳五行色彩。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客观上奠定了儒学在中... 秦汉以来,阴阳家作为学术流派不复存在,但是它的思想渗透到了以儒、道两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之中,成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中国文化添上浓厚的阴阳五行色彩。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客观上奠定了儒学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主干地位。董仲舒顺势而为,一方面承接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学之思想资源,一方面转化阴阳家学派所推行的阴阳五行学说,从而构建了汉代政治儒学“天人感应”“大一统”的理论体系。从思想史、哲学史的角度讲,儒家思想在理论形态上、精神气象上得以开出新的面向,与董仲舒及其政治儒学对阴阳五行学说的转化与提升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政治儒学 邹衍 阴阳家 阴阳五行
下载PDF
论荀子的“帝王之术”及其政治儒学特质
5
作者 宋洪兵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6,214,共13页
荀子“帝王之术”意指“圣王”主导的按照蕴涵权力与利益因素的政治逻辑来处理政治事务的方法和策略。荀子的“帝王之术”奠基于性恶论,关涉复杂的政治生活,体现了鲜明的政治儒学特质。首先,荀子“帝王之术”的主体“圣王”凸显了一种... 荀子“帝王之术”意指“圣王”主导的按照蕴涵权力与利益因素的政治逻辑来处理政治事务的方法和策略。荀子的“帝王之术”奠基于性恶论,关涉复杂的政治生活,体现了鲜明的政治儒学特质。首先,荀子“帝王之术”的主体“圣王”凸显了一种强烈的具有政治现实主义色彩的“政治家”立场,绝非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家形象。其次,荀子“帝王之术”谋求治国能力的提升,强调“圣王”必须具备政治思维,懂得以利害眼光来分析政治生活并懂得如何利用手中权力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具有根据客观事实准确判断的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杀伐决断能力以及高明的领导和掌控能力。最后,荀子的“帝王之术”落脚于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圣王”应始终重视军事力量与经济实力的根本地位,并努力调动百姓的积极性以实现国家富强。荀子“帝王之术”就是依托“圣王”以“政治”的方式来实现帝王之业,既体现了荀子政治儒学思想的本质特征,更是一种典型的政治儒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帝王之术 政治儒学 政治家
下载PDF
儒家传统“礼制”中的三种等级:以荀子思想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曹成双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2-118,共7页
与孟子不同,荀子关心的主要是"外王"而非"内圣"。礼制是"外王"主张的核心,由亲亲、尊尊和贤贤三种不同的差序等级形式组成。亲亲和尊尊的差序等级是宗法社会中的现实;在向帝制社会的转变过程中,贤贤的差... 与孟子不同,荀子关心的主要是"外王"而非"内圣"。礼制是"外王"主张的核心,由亲亲、尊尊和贤贤三种不同的差序等级形式组成。亲亲和尊尊的差序等级是宗法社会中的现实;在向帝制社会的转变过程中,贤贤的差序等级越来越重要。在三种差序等级中,尊尊最为重要,而亲亲和贤贤则为尊尊提供了合理性基础。荀子中的理想社会并不是以平等为基础的社会,而是以差序格局为基础的"治辩之极"(人性的自由发展)且"治平"(社会角色的充分发挥)的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学 政治儒学 荀子 礼制 亲亲 尊尊 贤贤
下载PDF
心性儒学还是政治儒学?新邦旧命还是旧邦新命?——关于儒学复兴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4
7
作者 白彤东 《开放时代》 CSSCI 2010年第11期5-25,共21页
20世纪新儒家在复兴儒学上专注于心性儒学有两个问题。第一,他们保守得太多,在多元社会中试图保守一元价值。第二,他们又退让得太多,在器物和制度层面全盘接受西方之科学与民主。作者认为,保守、发展儒学应着重于政治层面。但是蒋庆所... 20世纪新儒家在复兴儒学上专注于心性儒学有两个问题。第一,他们保守得太多,在多元社会中试图保守一元价值。第二,他们又退让得太多,在器物和制度层面全盘接受西方之科学与民主。作者认为,保守、发展儒学应着重于政治层面。但是蒋庆所做的政治儒学,因其认可心性哲学的先天普适性,故也保守过多。其政治建构,是将儒家的一个情境化表达(汉代公羊学)当成儒家的神圣教条。他和其他一些人的努力,是建筑在中国文化特殊性的基础上,也失去了儒家政治思考的普适向度。作者指出,我们所应回到的,是儒家之精神,并由新情势演绎出一套适应当代情境的、面对全球问题的儒学政治建构,以达成阐旧邦以赋新命之目的,而不是将"旧命"强加在新邦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复兴 新儒家 政治儒学 蒋庆
原文传递
董仲舒政治儒学的精髓要义及时代价值
8
作者 邢榕瀚 吴之清 《衡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02-104,118,共4页
董仲舒政治儒学的产生适应了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需求和加强国防巩固边疆的现实需要,顺应了思想文化发展大势。董仲舒政治儒学的精髓要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阐发了以万物一体、天人感应为核心的政治观念学说,建构了有利于巩... 董仲舒政治儒学的产生适应了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需求和加强国防巩固边疆的现实需要,顺应了思想文化发展大势。董仲舒政治儒学的精髓要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阐发了以万物一体、天人感应为核心的政治观念学说,建构了有利于巩固统治的意识形态体系;其二,阐发了“三纲五常”的政治关系学说,建构了有利于凸显社会教化功能的伦理道德体系;其三,阐发了“德主刑辅”的政治手段学说,建构了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效能的社会治理体系。推动董仲舒政治儒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政治儒学 大一统 天人合一
下载PDF
儒家宪政主义:一个现实的乌托邦? 被引量:3
9
作者 郑维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6,155,共10页
儒家宪政主义是近年来兴起的探讨儒家与宪政关系的政治思潮,其核心是发掘传统儒家控制王权的思想与行动,以此回应西方宪政实践的传统背景。这是一幅非常有诱惑力的政治图画,有助于开拓我们的想象力。但是,儒家在传统中国控制王权是失败... 儒家宪政主义是近年来兴起的探讨儒家与宪政关系的政治思潮,其核心是发掘传统儒家控制王权的思想与行动,以此回应西方宪政实践的传统背景。这是一幅非常有诱惑力的政治图画,有助于开拓我们的想象力。但是,儒家在传统中国控制王权是失败的,而其教化出的民众之精神也与宪政所需要的公民不相符。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应在确保秩序的前提下,逐步建立宪政民主制度。对此,儒家贡献甚少。儒家比较规整与踏实的出路是回归私人领域的生活儒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儒学 儒家宪政 专制主义 生活儒学 宪政民主
下载PDF
论当代中国政治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邦金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65,共6页
近年来,儒学在其强劲复兴的过程中,呈现出从心性儒学不断走向政治儒学的明显趋向。面对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和公民社会等现代性政治理论,儒家开始根植传统,立足中国现实,重新建构出儒家新王道论、儒家社会主义和儒家民主政治论... 近年来,儒学在其强劲复兴的过程中,呈现出从心性儒学不断走向政治儒学的明显趋向。面对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和公民社会等现代性政治理论,儒家开始根植传统,立足中国现实,重新建构出儒家新王道论、儒家社会主义和儒家民主政治论等系统而多元的政治儒学。如果中国马克思主义能够从政治儒学之中取长补短,切实增强自己的理论说服力和现实活力,那么将不仅可以促进政治儒学的健康发展,而且也可以有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儒学 新王道论 儒家社会主义 儒家社群主义 儒家自由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心性儒学道德修养论反思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海超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23-29,共7页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以为道德修养是心性儒学的专长,但事实上,心性儒学的道德修养论是有局限的。心性儒学具有强烈的内在性特征,它偏于从内在方面阐释道德观念的来源,认为道德修养的动力可纯粹从内心引发。然而,道德观念与道德修养的动力...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以为道德修养是心性儒学的专长,但事实上,心性儒学的道德修养论是有局限的。心性儒学具有强烈的内在性特征,它偏于从内在方面阐释道德观念的来源,认为道德修养的动力可纯粹从内心引发。然而,道德观念与道德修养的动力不只具有内在来源,还有其外在来源,其外在来源为广义上的政治儒学视域所涵摄。是故,当前及未来的儒家道德修养论,应着力开拓其在政治儒学方面的内容,从而纠正长久以来心性儒学包揽道德修养问题所产生的各种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性儒学 政治儒学 道德修养
下载PDF
政治儒学与民主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弘毅 侯学宾(译) 李道晴(译)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1,共9页
现代中国思想史在总体上充斥着对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尤其是儒学——的拒绝和批判。二十一世纪初,儒学和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和前途似乎开始改变。当今中国一位著名的儒家学者蒋庆反对将西方式的民主引入中国。另外一位在当代... 现代中国思想史在总体上充斥着对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尤其是儒学——的拒绝和批判。二十一世纪初,儒学和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和前途似乎开始改变。当今中国一位著名的儒家学者蒋庆反对将西方式的民主引入中国。另外一位在当代中国富有影响力的学者康晓光也如此认为,他倡议用儒家的"仁政"来代替民主。另一方面,二十世纪著名的新儒家学者们却完全接受在西方演化而来的民主宪政。尽管已有半个世纪之久,但徐复观所宣扬的以及1958年《宣言》所体现的政治儒学思想,对我们今天仍具有启示意义,并回荡在我们心中。蒋庆和康晓光提出的将儒学作为中国的意识形态的建议,不是中国政治改革的长远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儒学 中国民主 新儒学
原文传递
从现代新儒家到大陆新儒家——以“新康有为主义”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曾海龙 《国际儒学论丛》 2017年第2期19-39,共21页
一般认为的现时大陆新儒家,是个广义的学术群体概念,其内涵与界线与广义的现代新儒家一样不甚分明。本文所论之"新康有为主义",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与现代新儒家理论特质不同的学术群体。与现代新儒家以心性儒学或哲学为主要论述不... 一般认为的现时大陆新儒家,是个广义的学术群体概念,其内涵与界线与广义的现代新儒家一样不甚分明。本文所论之"新康有为主义",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与现代新儒家理论特质不同的学术群体。与现代新儒家以心性儒学或哲学为主要论述不同,"新康有为主义"者作为大陆新儒家,高举政治儒学的大旗,主张回归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现代中国的起点,致力于重新阐发康有为有关现代中国的建构,重新理解和思考中华文明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大陆新儒家 新康有为主义 政治儒学
下载PDF
董仲舒对政治儒学发展的历史贡献及现代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柳河东 《衡水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4,共4页
儒学发展史上呈心性儒学和政治儒学两条脉胳,政治儒学在现代长期不被重视。董仲舒建立起了兼容百家的董子政治儒学,为汉初解决了政治合法性问题,维护了封建政权统一和稳固;对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大一统的中国古... 儒学发展史上呈心性儒学和政治儒学两条脉胳,政治儒学在现代长期不被重视。董仲舒建立起了兼容百家的董子政治儒学,为汉初解决了政治合法性问题,维护了封建政权统一和稳固;对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大一统的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成功范式。董子在政治儒学理论上的创化和实践上的贡献,对创新发展当代中国政治意识形态、改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新的政治文明、促进国家长治久安具有积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政治儒学 心性儒学
下载PDF
儒学的三重向度及其现代价值
15
作者 邓文涛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22-24,共3页
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儒学全方位地参与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贯穿心性、政治、社会的完整思想理论体系。这一体系包括心性儒学、政治儒学和生活儒学的三重向度。儒学三重向度的互动与整合是中国文化复兴的价值基础。
关键词 心性儒学 政治儒学 生活儒学 现代价值
下载PDF
儒学复兴运动之省察
16
作者 周良发 《昆明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58-62,共5页
近年来,儒学复兴思潮在中国大陆的泛起已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与现代新儒学不同,当前的儒学复兴不是一家独大,而是众说纷呈、多元并存。基于现代新儒家之困境与传统文化研究思潮的勃兴,人们为儒学的未来前景提出一系列独到见解,其中影响... 近年来,儒学复兴思潮在中国大陆的泛起已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与现代新儒学不同,当前的儒学复兴不是一家独大,而是众说纷呈、多元并存。基于现代新儒家之困境与传统文化研究思潮的勃兴,人们为儒学的未来前景提出一系列独到见解,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蒋庆的"政治儒学"、黄玉顺的"生活儒学"与干春松的"制度儒学"。总的来说,虽然这些理论并非均有现实可行性,但它们标志着儒学研究路向的新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复兴运动 政治儒学 生活儒学 制度儒学
下载PDF
略论现代中国广义政治学范式的建立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庆乐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89-95,共7页
19世纪末美国政治学在学科自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广义范式具有世界性影响。中国传统政治儒学既非专业化,又缺乏科学精神,与现代政治学范式有较大的差距。戊戌变法失败后,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传统政治儒学发生革命,现代政治学译著、论著日... 19世纪末美国政治学在学科自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广义范式具有世界性影响。中国传统政治儒学既非专业化,又缺乏科学精神,与现代政治学范式有较大的差距。戊戌变法失败后,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传统政治儒学发生革命,现代政治学译著、论著日益精深,政治学专门人才日渐增多,严复、梁启超等在移植西方政治学的过程中逐步确立了现代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政治价值观念。至新文化运动前夕,现代中国广义政治学范式已初步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式结构 政治儒学 广义政治学范式 建立
下载PDF
重振“三纲”? 对复古主义回潮的性别审视与历史批判 被引量:1
18
作者 杜芳琴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69-79,共11页
从社会性别和历史交叉视角出发,引入女性主义理论/方法,在对当代大陆新儒家领军人物蒋庆的"政治儒学"之"王道政治"、"弘扬三纲"、"安顿女性"等论说进行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其背后的学理、内... 从社会性别和历史交叉视角出发,引入女性主义理论/方法,在对当代大陆新儒家领军人物蒋庆的"政治儒学"之"王道政治"、"弘扬三纲"、"安顿女性"等论说进行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其背后的学理、内在的逻辑和现实的效果,评估其对女性发展和社会公正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试图从其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误区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批判,以期促进男女平等国策的推进和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别和历史交叉视角 政治儒学 弘扬三纲 本体论 认识论
下载PDF
从文学到经学:荻生徂徕对王世贞的发现与接受
19
作者 朱丽霞 薛欣欣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5-133,共9页
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家荻生徂徕在中年时期接触到明代文学家李攀龙和王世贞的著作,受二人影响创立了古文辞学说。就荻生徂徕对王世贞文学思想的接受而言,一方面受到其诗文观念的影响,编选《唐后诗》申明了取法盛唐的诗学主张,又编选《四... 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家荻生徂徕在中年时期接触到明代文学家李攀龙和王世贞的著作,受二人影响创立了古文辞学说。就荻生徂徕对王世贞文学思想的接受而言,一方面受到其诗文观念的影响,编选《唐后诗》申明了取法盛唐的诗学主张,又编选《四家隽》确立了“修辞”与“尚法”的古文追求;另一方面也为其经学思想所启发,形成了政治色彩鲜明的经学观。荻生徂徕所作《〈大学〉解》和《〈中庸〉解》,不仅对王世贞《读〈大学〉》《读〈中庸〉》的原文进行了化用,还将其中的重要观点加以引申发挥;而对朱熹批判意识的增强,以及对经学与政治之间密切关系的强调,则显示出荻生徂徕对王世贞经学思想的本土化改造。徂徕学派在文学和经术领域的并行发展,显示出王世贞对荻生徂徕存在的双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荻生徂徕 王世贞 经学 政治儒学 本土化改造
下载PDF
文化儒学向政治儒学的转向——以孔孟荀思想衍化为脉络的考析
20
作者 郭淑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7-73,171,共7页
思想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化,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汉代之所以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略,正因为先秦儒学在其衍化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了从文化儒学向政治儒学的转向。这一转向,不仅使得先秦儒学成为超越具体时代而相通于人类... 思想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化,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汉代之所以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略,正因为先秦儒学在其衍化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了从文化儒学向政治儒学的转向。这一转向,不仅使得先秦儒学成为超越具体时代而相通于人类精神的文化儒学,而且还成为与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政治儒学;不仅为儒学的推廓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进行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孟荀 文化儒学 政治儒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