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内关穴对机体不同功能状态下fMRI脑功能成像的影响 被引量:70
1
作者 付平 贾建平 +1 位作者 朱江 黄建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84-786,共3页
目的:观察机体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针刺同一穴位时fMRI脑功能成像的变化,探讨内关穴的作用机制。方法:对老年健康人(正常组)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D组)进行电针刺激内关穴,同时运用1.5T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两组被试者脑部的fMRI功能像数... 目的:观察机体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针刺同一穴位时fMRI脑功能成像的变化,探讨内关穴的作用机制。方法:对老年健康人(正常组)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D组)进行电针刺激内关穴,同时运用1.5T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两组被试者脑部的fMRI功能像数据,通过SPM99进行统计分析,获取正常组和AD组脑内不同区域的功能活动图像。结果:正常组两侧额叶及颞叶均被不同程度激活,AD组表现在额叶、颞叶和扣带回、小脑等部位不同程度的激活,其他脑区无明显激活。结论:针刺内关穴对正常组和AD组的脑功能活动激活区域表现不同,说明针刺内关穴对机体不同功能状态下fMRI脑功能成像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关/生理学 磁共振成像/针灸效应 脑/生理学
下载PDF
不同频率TEAS结合腕带按压刺激内关穴防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疗效观察 被引量:57
2
作者 卢超 杜俊英 +1 位作者 方剑乔 房军帆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比较不同频率的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结合腕带按压刺激内关穴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治疗效果,优化治疗PONV的TEAS频率选择。方法:将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术后常规护理组、2 Hz TEAS结... 目的:比较不同频率的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结合腕带按压刺激内关穴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治疗效果,优化治疗PONV的TEAS频率选择。方法:将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术后常规护理组、2 Hz TEAS结合腕带按压组、100 Hz TEAS结合腕带按压组和2 Hz/100 Hz TEAS结合腕带按压组,每组20例(术后常规护理组脱落1例)。各组均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在手术后均给予常规护理。术后常规护理组仅接受常规护理,余3组患者在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在术后苏醒即刻分别采用2 Hz TEAS结合腕带按压、100 Hz TEAS结合腕带按压、2 Hz/100 Hz TEAS结合腕带按压刺激内关穴进行治疗,每次治疗30 min,共治疗4次。观察记录各组患者术后0~2 h、2~8 h、8~24 h及24~48 h各个时间段PONV发生率,并评估患者PONV严重程度及术后疼痛程度。结果:与术后常规护理组相比,2 Hz/100 Hz TEAS结合腕带按压组在术后4个时间段均能明显降低患者PONV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P<0.05),2 Hz TEAS结合腕带按压组与100 Hz TEAS结合腕带按压组在术后2 h及2~8 h时间段能显著减轻患者PONV发生率与严重程度(均P<0.05),术后8 h、术后24 h时100 Hz TEAS结合腕带按压组与2 Hz/100 Hz TEAS结合腕带按压组均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均P<0.05)。结论:不同频率TEAS结合腕带按压刺激内关穴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PONV都有一定的治疗效应,2 Hz/100 Hz TEAS结合腕带按压刺激内关穴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PONV治疗效果更明显。2 Hz/100 Hz TEAS与100Hz TEAS结合腕带按压刺激内关穴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均具有术后镇痛效应,2Hz/100Hz TEAS镇痛效应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恶心呕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经皮穴位电刺激 腕带按压 内关 .频率
原文传递
“内关”“神门”“心俞”间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41
3
作者 李学惠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819-821,共3页
目的 :探讨作用相似的腧穴间是否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方法 :选用乌头碱诱发的家兔室性心律失常模型 ,以心律失常持续时间为指标 ,观察“内关”、“神门”、“心俞”单用及合用后的疗效差异。结果 :“内关”、“神门”、“心俞”单用有... 目的 :探讨作用相似的腧穴间是否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方法 :选用乌头碱诱发的家兔室性心律失常模型 ,以心律失常持续时间为指标 ,观察“内关”、“神门”、“心俞”单用及合用后的疗效差异。结果 :“内关”、“神门”、“心俞”单用有显著疗效 ,且作用相近 ,合用后疗效无显著提高或下降。结论 :作用相似且作用强度相近的腧穴间不易出现拮抗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关穴 神门穴 心俞穴 针灸效应 协同作用 拮抗作用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围术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6
4
作者 潘路平 杨瑜 +3 位作者 邵瑾 任志伟 郁丽娜 严敏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观察并评估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行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辅助镇痛的效果,旨在寻找经皮穴位电刺激在肩关节镜手术使用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在全身麻醉下行单侧肩关节镜手术患者1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 目的:观察并评估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行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辅助镇痛的效果,旨在寻找经皮穴位电刺激在肩关节镜手术使用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在全身麻醉下行单侧肩关节镜手术患者1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随机分成3组,每组40例。A组于术前取假穴位行电刺激治疗联合术后取患侧合谷、内关穴行电刺激治疗;B组于术前取患侧合谷、内关穴行电刺激治疗联合术后取假穴位行电刺激治疗;C组于术前及术后均取假穴位行电刺激治疗。电针参数: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持续30min。术后当患者切口静息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 >3分时给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泵进行镇痛补救,并维持患者术后静息VAS评分≤3分,记录术后第一次给予静脉自控镇痛泵的时间点、术后24 h内镇痛泵内舒芬太尼的使用剂量以及有效按压次数;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术中麻醉药使用剂量;分别于术毕即刻、术后第6小时、第12小时、第24小时对患者进行静息以及活动时VAS评分,同时记录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与C组比较,A、B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使用补救镇痛的时间明显延长,术后24h内镇痛泵内舒芬太尼的使用剂量、有效按压次数减少(均P<0.05);术后恶心呕吐、咽喉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均P<0.05);与B组比较,A组患者术后首次使用补救镇痛的时间延长,术后24h内镇痛泵内舒芬太尼的使用剂量、有效按压次数减少(均P<0.05),而术后恶心呕吐、咽喉痛、口干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各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及对术后镇痛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围手术期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提高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延长术后首次使用补救镇痛的时间,降低术后镇痛药物剂量以及术后不良反应,与术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术后镇痛 肩关节镜手术 围术期 合谷 内关
原文传递
电针刺激“足三里”和“内关”对脑梗死大鼠GAP-4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1
5
作者 周元成 吴新贵 肖贻财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梗死大鼠脑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针刺组(B组)和非针刺组(C组),每组大鼠再随机分为1d、7d和14d共9个亚组。用线栓法制备脑梗死模型。针刺组大鼠进行电针刺激"...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梗死大鼠脑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针刺组(B组)和非针刺组(C组),每组大鼠再随机分为1d、7d和14d共9个亚组。用线栓法制备脑梗死模型。针刺组大鼠进行电针刺激"足三里"和"内关"治疗,每日1次,每次20min;非针刺组和假手术组在相同时间予以捆绑固定,不进行针刺治疗。采用神经功能损伤评分(NSS)来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大鼠脑梗死区周围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1d时大鼠脑组织梗死区周围GAP-43的表达3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别(P>0.05);7d和14d时,针刺组GAP-43阳性细胞表达的累积光密度值(IOD)值分别为8.990 1±0.0987、5.8161±0.2046,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的1.300 2±0.0933、1.3626±0.2166和非针刺组的2.7534±0.0875、1.6165±0.1868(均P<0.01)。结论:电针刺激"足三里"和"内关"能够改善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促进其神经功能重塑,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脑梗死大鼠脑梗死区GAP-43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脑梗死 足三里 内关 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
原文传递
电针“内关”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内皮素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田岳凤 严洁 +3 位作者 林亚平 易受乡 常小荣 刘健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47-549,共3页
目的 :探讨“内关”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电针家兔左右侧“内关”穴 2 0min后 ,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心电图 (ECG)监测。 4 0min后恢复灌流 ,再灌注 1小时 ,取静脉血及心肌组织 ,观察血浆内皮素 (... 目的 :探讨“内关”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电针家兔左右侧“内关”穴 2 0min后 ,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心电图 (ECG)监测。 4 0min后恢复灌流 ,再灌注 1小时 ,取静脉血及心肌组织 ,观察血浆内皮素 (ET)及透射电镜下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针刺“内关”组ET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1) ,心肌组织损伤轻微 ,肌纤维正常走向 ,少量线粒体空泡变 ,肌丝无明显坏死、溶解。结论 :电针“内关”可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内皮素 超微结构 针灸疗法 内关穴
下载PDF
电针内关、心俞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脊髓背根神经电活动及下丘脑室旁核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31
7
作者 李梦 胡玲 +2 位作者 蔡荣林 吴子建 汪克明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874-879,共6页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心俞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脊髓背根神经电活动及下丘脑室旁核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和多巴胺(dopamine,DA)浓度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心俞组、电针内...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心俞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脊髓背根神经电活动及下丘脑室旁核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和多巴胺(dopamine,DA)浓度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心俞组、电针内关组和电针内关加心俞组,每组2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用于制备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针刺3d后,双极电极记录各组大鼠脊髓背根神经电活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微透析液中NE和DA的浓度。结果: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脊髓背根神经电活动频率与幅值均明显升高,下丘脑室旁核NE和DA浓度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内关组、电针心俞组及电针内关加心俞组的脊髓背根神经细束电活动均明显下降,下丘脑室旁核NE和DA浓度明显升高(P<0.01);与电针内关组、电针心俞组比较,电针内关加心俞组脊髓背根神经电活动下调明显,下丘脑室旁核NE和DA浓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电针心俞、内关穴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具有明显的协调保护效应,其可能作用机制与脊髓背根神经电活动、下丘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关 心俞 神经节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心肌缺血 电针 大鼠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0
8
作者 米智华 高巨 +2 位作者 陈小萍 葛亚丽 卢开信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6-260,共5页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药和镇痛药用量及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1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药和镇痛药用量及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1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诱导、术中维持用药相同。观察组麻醉诱导前30 min于双侧合谷与内关、足三里与其外侧2寸的非穴位行经皮穴位电刺激(2 Hz/100 Hz的疏密波、电流强度介于8~12 mA),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在相应的穴位上贴刺激电极,不进行相应的电刺激。统计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术后补救镇痛药地佐辛用量,记录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以及拔管时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分别于术前1 d(T_0),术后4 h(T_1)、8 h(T_2)、24 h(T_3)、48 h(T_4)采用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综合评价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简易智能状态(MMSE)量表评价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并记录T_1~T_4时点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瑞芬太尼用量及地佐辛用量均少于对照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拔管时HR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MAP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与T_0比较,T_1、T_2、T_3时,两组患者QoR-40量表总评分均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总评分均高于相应时间点对照组总评分(均P<0.05);观察组在T_1时、对照组在T_1、T_2、T_3时情绪状态、身体舒适度、心理支持、自理能力、疼痛评分均较T_0时降低(均P<0.05);观察组在T_1、T_2、T_3时,情绪状态、身体舒适度、心理支持、自理能力、疼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T_0比较,T_1、T_2时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降低;T_1、T_2、T_3时观察组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相应时间点对照组MMSE评分(均P<0.05)。T_1、T_2时,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2.0%(11/50)、12.0%(6/50),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32.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术后恢复质量 合谷 内关 足三里
原文传递
电针内关穴为主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疗效观察 被引量:29
9
作者 刁利红 杨宗保 +5 位作者 周国祥 陈燕 范丽英 张园园 刘辉 刘书田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91-594,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穴为主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SMI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20例。电针组以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为主,结合辨证分型选穴,予电针治疗;药物组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和治...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穴为主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SMI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20例。电针组以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为主,结合辨证分型选穴,予电针治疗;药物组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心率、血压、24 h动态心电图的变化情况。结果: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5.0%(19/20),优于药物组75.0%(15/20,P<0.05);两组治疗后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降低(P<0.01,P<0.05),电针组较药物组降低明显(均P<0.05);24 h动态心电图示,两组治疗后SMI段压低持续时间和ST段压低次数均明显减少(P<0.01,P<0.05),且电针组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针刺内关穴对SMI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能减低心率和体循环动脉血压、减轻左室后负荷,优于口服复方丹参滴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心肌缺血 电针 内关 动态 心电图
原文传递
心经腧穴和内关穴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黄卫东 牟秀霞 +3 位作者 郝喜书 赵晖 袁晓军 耿恩广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494-496,共3页
电针手少阴心经 9穴及内关穴 ,对比观察其对冠心病患者超声心动图某些心功能指标的即时影响。结果 :在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的 EF、FS方面 ,少冲、右极泉优于内关 ;在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的 E/ A方面 ,右极泉、少海优于内关。
关键词 冠心病 针刺疗法 穴位 心经 内关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腹腔镜肠道手术围术期炎性反应和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郭君 唐炜 +4 位作者 郭丰 杨黎明 王剑 傅国强 袁岚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43-1046,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术后炎性反应和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探讨TEAS在围术期脏器保护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手术...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术后炎性反应和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探讨TEAS在围术期脏器保护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手术当天及术后3 d内每天给予足三里、内关、合谷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1次,频率2 Hz,刺激强度选择患者能耐受的最适宜强度(不超过2 m A)。对照组操作同观察组,但不开启电源。检测术前(TEAS前)及术后12、24、48、72 h各时间点血浆炎性反应指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肠黏膜屏障反应指标内毒素(LPS)含量及D-乳酸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24、48、72 h炎性因子IL-1、IL-6及TNF-α含量降低(均P<0.05);D-乳酸、LPS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减轻腹腔镜直肠癌患者术后炎性反应,但对肠道黏膜通透性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腹腔镜肠道手术 炎性反应 肠黏膜通透性 内关 足三里 合谷
原文传递
内关、心俞贴敷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2
作者 徐连登 张宇霞 郑艳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2-194,共3页
目的:观察吴茱萸穴位贴敷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吴茱萸内关、心俞贴敷,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口服心宝丸,每次3丸,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疗效、24h动态心电图改... 目的:观察吴茱萸穴位贴敷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吴茱萸内关、心俞贴敷,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口服心宝丸,每次3丸,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疗效、24h动态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24h平均心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治疗后两组24h平均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6.7%(26/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25/30),两组疗效相当。结论:吴茱萸穴位贴敷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能显著提高患者24h平均心率水平,其改善患者症状与心率水平的程度与心宝丸相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慢性心律失常 吴莱萸 穴位敷贴法 内关 心俞
原文传递
灸感法与红外法检测心气虚患者内关穴热敏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周明镜 陈日新 +1 位作者 陈明人 李巧林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3-216,共4页
目的:探讨腧穴热敏态红外客观显示的可能性。方法:共纳入心气虚患者74例。在自然状态下采用热断层扫描成像系统(TTM)拍摄双前臂内侧红外热像图,图像采集完毕,接受灸感法热敏检测(艾条悬灸内关穴10min)。悬灸结束后记录患者内关穴产生扩... 目的:探讨腧穴热敏态红外客观显示的可能性。方法:共纳入心气虚患者74例。在自然状态下采用热断层扫描成像系统(TTM)拍摄双前臂内侧红外热像图,图像采集完毕,接受灸感法热敏检测(艾条悬灸内关穴10min)。悬灸结束后记录患者内关穴产生扩热、透热的例数,然后再进行第2次红外辐射测量,记录艾灸后前臂内侧红外图像变化,比较两种检测法对心气虚患者内关穴热敏态的检测差异。结果:艾灸前患者内关穴区红外辐射强度多数显示高温特征,与患者灸感比较,其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76.9%,准确性为70.3%。艾灸内关穴区后,发生热敏化的内关穴区产生明显的沿前臂内侧纵向扩散的红外辐射增强区域,与患者灸感比较,其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92.3%,准确性为89.2%。结论:(1)心气虚患者内关穴区热敏态在一定程度上可被红外成像客观显示。(2)艾灸热敏腧穴产生的腧穴扩热、传热的热敏现象,受试者的主观感觉与红外成像有明显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辐射 灸法 循经感传 经络穴位探测 内关 心气虚
原文传递
电针“内关”对缺血性心肌损伤大鼠钠离子通道相关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0
14
作者 卞镝 田辉 +4 位作者 隋月皎 刘玉丽 曹锐 李成林 李宝岩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对缺血性心肌的保护机制,阐明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在心脏器官水平的钠离子通道的响应模式及特征。方法:将60只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非经非穴组、内关组、列缺组,每组12只。除空白组外,余组皮下...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对缺血性心肌的保护机制,阐明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在心脏器官水平的钠离子通道的响应模式及特征。方法:将60只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非经非穴组、内关组、列缺组,每组12只。除空白组外,余组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制备心肌缺血模型。内关组、列缺组、非经非穴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应穴位的疏密波电针治疗,频率为2 Hz/20Hz,强度为2~3mA,每次电针20min,每天1次,连续7d。空白组与模型组仅在每天治疗时抓取固定。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alpha(α)亚单位(Nav 1.5)、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PTKs)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s,PTPs)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Nav 1.5和PTK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组(均P〈0.01),内关组和列缺组较模型组表达水平增加(均P〈0.01),内关组Nav 1.5和PTKs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列缺组(均P〈0.01);模型组和非经非穴组PTPs的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白组(均P〈0.01),内关组和列缺组PTPs的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均较模型组低(均P〈0.01),内关组下调水平优于列缺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内关"可能通过下调PTPs、上调Nav 1.5、PTKs的蛋白表达水平实现对钠离子通道电流以及钙超载的调节,进而改善心肌缺血状态,为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理论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电针 内关 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α亚单位(Nav1.5) 蛋白酪氨酸激酶(PTKs)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s)
原文传递
不同针刺方法对中风患者手痉挛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利春 王志勇 +1 位作者 康西忠 贾丽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03-506,共4页
目的:观察内关穴不同针刺手法治疗中风患者手部痉挛的疗效。方法:将172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针刺组(36例)、慢速捻针组(34例)、快速捻针组(30例)、单纯提插组(35例)和提插捻转组(37例)。均取内关穴,每天针刺2次,每次5分钟,并配合康复训练... 目的:观察内关穴不同针刺手法治疗中风患者手部痉挛的疗效。方法:将172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针刺组(36例)、慢速捻针组(34例)、快速捻针组(30例)、单纯提插组(35例)和提插捻转组(37例)。均取内关穴,每天针刺2次,每次5分钟,并配合康复训练。以修订的Ashworth量表和Fugl-Meyer(FMA)手功能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手痉挛即刻有效率和治疗8周后有效率单纯针刺组分别为66.7%、55.6%,慢速捻针组为82.4%、85.3%,快速捻针组为96.7%、90.0%,单纯提插组为80.0%、82.9%,提插捻转组为94.6%、91.9%,快速捻针组与提插捻转组疗效优于其他3组(P<0.01)。治疗后Ashworth量表分级和FMA评分提插捻转组、快速捻针组均优于其余3组(P<0.05,P<0.01),且提插捻针组和快速捻针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内关穴有非常肯定的即刻效应,提插捻转手法与快速捻转手法对痉挛的抑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关 中风后遗症/针灸疗法 肌痉挛/针灸疗法 针刺方向
下载PDF
针刺内关与足三里治疗急性肾绞痛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琚保军 牛琳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75-978,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与药物在治疗急性肾绞痛的疗效差异,验证内关和足三里联合针刺的临床效应。方法:24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东莨菪碱组、杜冷丁组,各80例。针刺组选取针刺单侧或双侧内关与足三里;东莨菪碱组采取东莨菪碱肌肉注射,并配合... 目的:观察针刺与药物在治疗急性肾绞痛的疗效差异,验证内关和足三里联合针刺的临床效应。方法:24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东莨菪碱组、杜冷丁组,各80例。针刺组选取针刺单侧或双侧内关与足三里;东莨菪碱组采取东莨菪碱肌肉注射,并配合东莨菪碱静脉滴注;杜冷丁组采取杜冷丁肌肉注射。于进针或用药30min后观察各组临床疗效,并比较起效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5.0%(76/80),东莨菪碱组为76.3%(61/80),杜冷丁组为92.5%(74/80),针刺组与杜冷丁组疗效相当(P>0.05),两者均优于东莨菪碱组(均P<0.05)。针刺组起效时间为(13.24±2.12)min,明显快于东莨菪碱组(23.11±6.22)min和杜冷丁组(22.17±3.15)min(均P<0.05);针刺组不良反应发生较其他两组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在急性肾绞痛治疗中应用针刺内关与足三里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较少,优于杜冷丁和东莨菪碱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绞痛 针刺 内关 足三里
原文传递
针刺对实验性大鼠胰岛素抵抗的逆转作用 被引量:16
17
作者 易玮 许能贵 靳瑞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14-215,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实验性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素抵抗的逆转作用。[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3组,每组8只。采用高糖饲料喂养方法复制胰岛素抵抗模型;观察针刺内关、足三里、三阴交以及肾俞等穴位对大鼠空腹血糖(FBG... [目的]观察针刺对实验性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素抵抗的逆转作用。[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3组,每组8只。采用高糖饲料喂养方法复制胰岛素抵抗模型;观察针刺内关、足三里、三阴交以及肾俞等穴位对大鼠空腹血糖(FBG)、血浆胰岛素(PI)以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的FBG、PI均较正常组升高,而ISI则降低(均P<0.01);给予针刺治疗后,模型大鼠的FBG、PI均下降,而ISI则上升(与模型组比较,均P<0.01)。[结论]针刺对胰岛素抵抗有一定的逆转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逆转作用 针灸疗法 动物模型 怍用机理 高脂血症
下载PDF
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小鼠心肌组织中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王军蒙 袁璟 +5 位作者 蔡云 傅淑平 李敏慧 洪浩 卢圣锋 朱冰梅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3-518,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小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中炎性反应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模型。电针组电针... 目的:观察电针对小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中炎性反应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模型。电针组电针"内关"穴,刺激强度2 mA,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每次30 min,每天1次,共治疗5 d;对照组与模型组仅抓取、固定,不予电针刺激;假手术组未进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余步骤同模型组。记录Ⅱ导联心电图并计算△ST值评价模型,采用TTC、HE染色分别评价小鼠心肌组织梗死面积和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缺血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8(IL-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造模后模型组和电针组S-T段抬高明显(均P<0.01),提示模型成功建立;TTC、HE染色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增加(P<0.01),出现明显的心肌纤维损伤和炎性浸润,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P<0.01),心肌纤维损伤和炎性浸润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各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TNF-α、NF-κB p65、IL-1β、IL-8的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心肌组织TNF-α、NF-κB p65、IL-1β、IL-8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电针可能通过降低心肌缺血小鼠心肌组织TNF-α、NF-κB p65、IL-1β、IL-8蛋白表达水平,抑制炎性反应,实现心肌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电针 内关 炎性反应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 白介素-1β(IL-1β) 白介素-8(IL-8)
原文传递
内关穴注射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 被引量:18
19
作者 朱红霞 徐艳洁 +3 位作者 孟素峰 冯琥 刘苑 苏心镜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探寻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的方法。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估计分级Ⅰ-Ⅱ级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Ⅰ组患者于术前20 min行氟哌利多2.5 mg(1 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1 mL行双侧内... 目的:探寻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的方法。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估计分级Ⅰ-Ⅱ级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Ⅰ组患者于术前20 min行氟哌利多2.5 mg(1 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1 mL行双侧内关穴注射;Ⅱ组患者于术前20 min静脉注射氟哌利多1 mL;Ⅲ组患者不给予任何镇吐药物和措施。观察各组患者术后24 h恶心呕吐的发生次数与程度,并按评定标准予以评分。结果:恶心发生率:Ⅰ组10.0%(4/40),Ⅱ组57.5%(23/40),与Ⅲ组80.0%(32/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Ⅰ组与Ⅱ组比较,P<0.01。呕吐发生率:Ⅰ组7.5%(3/40)、Ⅱ组52.5%(21/40),与Ⅲ组75.0%(30/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Ⅰ组与Ⅱ组比较,P<0.01。3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嗜睡、焦虑及锥体外系反应等并发症。结论:内关穴注射小剂量氟哌利多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临床效果确切,无其他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注射 内关 氟哌利多 腹腔镜 手术后恶心呕吐
原文传递
电针不同腧穴对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细胞凋亡及心肌细胞miRNA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华 卢继东 +5 位作者 吴松 杨书侠 望庐山 周焕娇 付伊萌 刘建民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1-286,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组腧穴对心肌缺血大鼠细胞凋亡相关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8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内关电针组(内关组)及标本配穴电针组(配穴组),每组12只。模型组...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组腧穴对心肌缺血大鼠细胞凋亡相关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8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内关电针组(内关组)及标本配穴电针组(配穴组),每组12只。模型组、内关组和配穴组大鼠以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 hydrochloride,ISO)2mg/(kg·d)背部皮下注射14d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模型;正常组注射等量0.9%NaCl溶液。造模后,内关组选取"内关",配穴组选取"关元""足三里""内关"分别进行电针治疗;正常组、模型组大鼠只抓取固定,每天1次,共21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phosphate enzyme isozyme,CK-MB)、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VCAM-1)及内皮素1(ET-1)的含量;DNA断裂的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index,AI);实时定量荧光PCR法检测心肌细胞miRNA-1、miRNA-133、miRNA-208、miRNA-499的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内关组、配穴组大鼠血清CK-MB、VCAM-1、ET-1升高(均P<0.01),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增多(均P<0.01);内关组、配穴组CK-MB、VCAM-1、ET-1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1),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下降(均P<0.01),且配穴组低于内关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细胞miRNA-133表达降低(P<0.01),miRNA-208、miRNA-1、miRNA-499表达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组、配穴组心肌细胞miRNA-133表达增加(均P<0.01),miRNA-208、miRNA-1、miRNA-499表达降低(均P<0.01);与内关组比较,配穴组miRNA-133表达增加(P<0.01),miRNA-208、miRNA-1、miRNA-499表达降低(P<0.01,P<0.05)。结论:电针腧穴尤其是配穴组可有效防治心肌缺血,其保护机制可能与上调miRNA-133的表达,抑制心肌miRNA-1、miRNA-208、miRNA-499表达的双重调控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凋亡 电针 腧穴配伍 内关 关元 足三里 微小核糖核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