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C-MS法建立广藿香挥发油指纹特征图谱研究 被引量:58
1
作者 魏刚 符红 +1 位作者 王淑英 李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07-410,共4页
目的 :建立广藿香挥发油指纹特征图谱 ,为广藿香的内在质量评价和鉴定提供特征数据。方法 :采用GC MS法对不同产地广藿香 (石牌、高要、海南藿香 ) ,组织培养广藿香 ,以及超临界提取广藿香、广藿香对照品共 2 1个样品进行主成分分析。结... 目的 :建立广藿香挥发油指纹特征图谱 ,为广藿香的内在质量评价和鉴定提供特征数据。方法 :采用GC MS法对不同产地广藿香 (石牌、高要、海南藿香 ) ,组织培养广藿香 ,以及超临界提取广藿香、广藿香对照品共 2 1个样品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 :2 1个广藿香样品均含有 β 广藿香烯、β 榄香烯、顺式 石竹烯、反式 石竹烯、刺蕊草烯、α 愈创木烯、α 广藿香烯、δ 愈创木烯、未鉴定A、广藿香醇、广藿香酮等主要成分 ,以上 11种主成分相对含量约占挥发油总量的 80 %左右。石牌藿香与高要、海南藿香比 ,11个成分的相对含量 (除顺式 石竹烯、反式 石竹烯外 ) ,均有显著性差异 ;高要藿香与海南藿香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11个主要成分的出峰先后顺序及相对含量极具特征性 ,形成了广藿香特有的指纹图谱 (地貌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C法 广藿香挥发油 指纹特征图谱 广藿香醇 广藿香酮
下载PDF
GC-MS建立石牌广藿香挥发油指纹图谱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魏刚 李薇 徐鸿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95,共5页
目的 :建立石牌广藿香挥发油GC MS分析色谱条件 ,初步拟定石牌藿香挥发油特征指纹图谱指标成分群 ,阐明石牌藿香的道地特性 ;方法 :采用GC MS法对不同采集期石牌藿香 ,以及同基地栽培的高要、湛江藿香挥发油进行主成分比较分析 ;结果 :... 目的 :建立石牌广藿香挥发油GC MS分析色谱条件 ,初步拟定石牌藿香挥发油特征指纹图谱指标成分群 ,阐明石牌藿香的道地特性 ;方法 :采用GC MS法对不同采集期石牌藿香 ,以及同基地栽培的高要、湛江藿香挥发油进行主成分比较分析 ;结果 :以 1 1个主要共有峰为评价指标 ,GC MS色谱条件的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良好 ;固定产地的石牌藿香稳定性好 ,不同采收期主成分基本相同 ,其中广藿香酮的含量随种植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高 ;与同地栽培的高要、湛江藿香相比 ,广藿香酮、广藿香醇等含氧组分以及不含氧的倍半萜烯类主成分的相对含量均有明显差异 ;结论 :GC MS法分析广藿香挥发油主成分 ,方法准确可靠 ;其本身具有的多成分同时定性的优势 ,为阐明道地药材牌香与高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石牌藿香 挥发油 指纹图谱 广藿香酮 GC-MS
下载PDF
分子蒸馏技术用于广藿香油纯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胡海燕 彭劲甫 +4 位作者 黄世亮 吴立宏 朱宝璋 禤耀明 杨得坡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0-322,379,共4页
目的 :建立一种先进的分离纯化广藿香油的技术。方法 :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对广藿香油进行分离纯化。结果 :得到 4个馏分 ,经GC MS检测 ,馏分Ⅱ和Ⅲ中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 2种有效成分的含量与广藿香原油相比提高了 2 7%~ 4 7%。结论 :用... 目的 :建立一种先进的分离纯化广藿香油的技术。方法 :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对广藿香油进行分离纯化。结果 :得到 4个馏分 ,经GC MS检测 ,馏分Ⅱ和Ⅲ中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 2种有效成分的含量与广藿香原油相比提高了 2 7%~ 4 7%。结论 :用分子蒸馏分离技术能有效地提高广藿香油中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的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蒸馏技术 广藿香油 纯化工艺 广藿香醇 广藿香酮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广藿香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4
4
作者 关玲 权丽辉 +1 位作者 徐丽珍 丛浦珠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55-356,共2页
从广藿香的全草及挥发油中分得9种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光诸分析鉴定为广藿香醇(1),广藿香酮(2),木栓酮(3),表木栓醇(4),3,3’,7-三甲氧-4’,5.二羟黄酮(5),3,3’,4’,7-四甲氧-5-羟黄酮(... 从广藿香的全草及挥发油中分得9种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光诸分析鉴定为广藿香醇(1),广藿香酮(2),木栓酮(3),表木栓醇(4),3,3’,7-三甲氧-4’,5.二羟黄酮(5),3,3’,4’,7-四甲氧-5-羟黄酮(6),齐墩果酸(7),β-谷甾(8),胡萝卜甙(9)。除化合物1,2和5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广藿香醇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广藿香挥发油化学成分气质联用技术分析 被引量:28
5
作者 王俊华 符红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2000年第7期579-580,共2页
分析研究广藿香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和寻找更多可作为广藿香挥发油质量评价的指标。方法 :用气质联用技术和标准图谱检索对照、核对和补充检查的方法分离和鉴定各化学组分 ,用离子流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 分析研究广藿香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和寻找更多可作为广藿香挥发油质量评价的指标。方法 :用气质联用技术和标准图谱检索对照、核对和补充检查的方法分离和鉴定各化学组分 ,用离子流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分离出 6 4个化学组分 ,并鉴定其中 31个化学成分和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论 :主要成分为广藿香醇 (31.6 6 % )、广藿香酮 (2 3.5 8% ) ,其它成分是丁香烯、广藿香烯、愈创木烯、法尼醇及它们的异构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挥发油 广藿香酮 广藿香醇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广藿香化学成分和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曾志 谭丽贤 +1 位作者 蒙绍金 张菡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249-1254,共6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石牌、高要、湛江3个栽培品种的广藿香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分别鉴定了其化学组成,并测定了其相对含量。采用色谱指纹图谱分区法对3个栽培品种广藿香的质量进行分析和比较,把广藿香总离子流色谱图...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石牌、高要、湛江3个栽培品种的广藿香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分别鉴定了其化学组成,并测定了其相对含量。采用色谱指纹图谱分区法对3个栽培品种广藿香的质量进行分析和比较,把广藿香总离子流色谱图分为4个区,并用相对保留值α和相对峰面积Sr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此法简单、快速,为有效地鉴别不同栽培品种的广藿香以及建立其色谱指纹图谱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研究还讨论了广藿香酮结构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质联用 广藿香 广藿香醇 广藿香酮 指纹图谱
下载PDF
广藿香挥发油气相色谱指纹图谱再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郭晓玲 冯毅凡 罗集鹏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903-908,共6页
目的 :建立广藿香挥发油的特征指纹图谱 ,用于广藿香的品质控制及产地鉴别。方法 :采用GC法对高要、石牌、吴川、遂溪、雷州及海南万年产广藿香挥发油进行GC图谱的比较分析。结果 :以 11个共有峰为评价指标 ,GC分析色谱条件的精密度、... 目的 :建立广藿香挥发油的特征指纹图谱 ,用于广藿香的品质控制及产地鉴别。方法 :采用GC法对高要、石牌、吴川、遂溪、雷州及海南万年产广藿香挥发油进行GC图谱的比较分析。结果 :以 11个共有峰为评价指标 ,GC分析色谱条件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 ;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广藿香的主成分基本相同 ,但含量有差异 ;不同产地的广藿香其各组分的含量有较大的差异。结论 :以 11个共有峰作为广藿香挥发油特有的指纹图谱 ,以广藿香酮与广藿香醇的峰面积比值作为鉴别不同产地的广藿香的指标参数 ,建立了可用于广藿香道地性鉴别及品质评价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指纹图谱 挥发油 不同产地 鉴别 GC 含量 采收期 道地性 品质评价
下载PDF
GC-MS联用技术测定广藿香油中广藿香酮的含量 被引量:18
8
作者 汪小根 邹玉繁 王玉生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2-584,共3页
目的:建立1种测定广藿香油中广藿香酮含量的方法。方法:以十八烷为内标,GC-MS 联用仪作为检测器,采用程序升温,初始温度120℃,维持3min 后以10℃·min^(-1)升温至220℃,维持5min,分流比为1∶50。结果:广藿香酮在0.5-2.5μg范围内呈... 目的:建立1种测定广藿香油中广藿香酮含量的方法。方法:以十八烷为内标,GC-MS 联用仪作为检测器,采用程序升温,初始温度120℃,维持3min 后以10℃·min^(-1)升温至220℃,维持5min,分流比为1∶50。结果:广藿香酮在0.5-2.5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2),平均回收率为99.3%。结论:本法准确,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广藿香油的质量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联用技术 广藿香酮 广藿香油 含量 测定 平均回收率 程序升温 线性关系 质量监控 十八烷 检测器 5μg 特异性 重复性
下载PDF
广藿香UPLC指纹图谱研究及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广藿香潜在质量标志物预测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媚 陈盛君 +3 位作者 王协和 李玲玲 徐以亮 狄留庆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665-2677,共13页
目的基于UPLC指纹图谱、质量标志物"五原则"和网络药理学,研究道地产区不同产地广藿香药材,预测广藿香治疗病毒感染和胃溃疡的潜在质量标志物。方法建立广藿香UPLC指纹图谱,利用SIMCA-P14.1分析软件对14批药材共有峰进行聚类... 目的基于UPLC指纹图谱、质量标志物"五原则"和网络药理学,研究道地产区不同产地广藿香药材,预测广藿香治疗病毒感染和胃溃疡的潜在质量标志物。方法建立广藿香UPLC指纹图谱,利用SIMCA-P14.1分析软件对14批药材共有峰进行聚类分析,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筛选共有峰组间主要差异成分。基于质量标志物"五原则",对差异成分进行初步分析,进一步采用网络药理学,通过相应数据库检索差异成分、病毒感染和胃溃疡疾病靶点。采用David 6.8数据库对共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同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通路"网络,分析广藿香主要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结果UPLC指纹图谱研究结合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广东省2个产地广藿香药材存在一定差异。经PLS-DA分析,筛选出4个差异成分,依次为毛蕊花糖苷、广藿香酮、紫葳新苷和列当苷。根据质量标志物"五原则"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预测广藿香主要活性成分为广藿香酮和毛蕊花糖苷,两者主要通过作用于ERBB2、EGFR、TLR4、AKT1、TNF靶点,调控TLR、ErbB、MAPK等信号通路,发挥抗病毒、调节肠胃功能等作用。结论建立的UPLC指纹图谱方法简便,筛选的2个活性成分毛蕊花糖苷和广藿香酮可作为广藿香潜在的质量标志物,为广藿香药材质量的控制和药效相关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质量标志物“五原则” 网络药理学 毛蕊花糖苷 广藿香酮 紫葳新苷 列当苷
原文传递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广藿香中6个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5
10
作者 毕丹 张水英 +4 位作者 任晋 崔旭盛 田清存 张创峰 沈硕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31-1336,共6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广藿香中新西兰牡荆苷2、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列当苷、藿香黄酮醇和广藿香酮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析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BEH C_(18)(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广藿香中新西兰牡荆苷2、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列当苷、藿香黄酮醇和广藿香酮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析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BEH C_(18)(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09nm。结果:新西兰牡荆苷2、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列当苷、藿香黄酮醇、广藿香酮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18~109.00、8.66~433.11、2.12~106.00、1.81~90.40、0.90~45.00、1.09~54.24μg·mL^(-1)(r^2>0.999 7);平均回收率(n=9)为99.1%~100.7%,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均符合有关规定;10批样品中6个成分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137~0.959、0.980~5.877、0.306~1.363、0.273~1.169、0.136~0.387、0.292~1.619 mg·g^(-1)。结论:本法经方法学验证,可用于广藿香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唇形科植物 栽培品种 毛蕊花糖苷 异毛蕊花糖苷 藿香黄酮醇 广藿香酮 列当苷 新西兰牡荆苷2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定量分析
原文传递
In vitro and in vivo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Pogostone 被引量:12
11
作者 Peng Fu Wan Feng +3 位作者 Xiong Liang Peng Cheng Dai Min Chen Jianpi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3期4001-4005,共5页
Background Our pervious antibacterial studies on sever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have found that Patchouli oil from Pogostemon cablin had significant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 Background Our pervious antibacterial studies on sever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have found that Patchouli oil from Pogostemon cablin had significant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which has spread worldwide and infected innumerable people.In order to find the more active natural substances in Patchouli oil,one of the major components,Pogostone,was isolated and it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was evaluated in vitro and in vivo in this study.Methods In vitro test,Pogostone was screened for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against 83 bacteria comprising 35 gram positive and 48 gram negative bacteria strains via the agar double dilution method.In vivo test,specific pathogen free (SPF) strain of both male and female white Kunming mice,weighing 18-22 g,were used to test the protective ability of Pogostone after being injected with the median lethal doses (MLDs) of the tested strains.Results In vitro test,Pogostone could inhibit both gram negative bacteria (0.098-1 600 μg/ml) and gram positive bacteria(0.098-800 μg/ml).For Corynebacterium xerosis and some Chryseobacterium indologenes,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values of Pogostone were extremely low (<0.098 μg/ml).It was significant that Pogostone was also active against some drug-resistant bacteria like MRSA.Furthermore,Pogostone showe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in vivo against Escherichia coli (E.coli) and MRSA via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Ninety percent of the mice infected with E.coil could be protected 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50 and 100 mg/kg,and 60% of the mice at 25 mg/kg,while the rate of protection for the mice infected with MRSA was 60% and 50% at doses of 100 and 50 mg/kg,respectively.Conclusion Pogostone could be developed as a potential antibacterial agent for clinical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gostone anti-bacterial agents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原文传递
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广藿香配方颗粒中咖啡酸、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和广藿香酮的含量 被引量:12
12
作者 甄亚钦 田伟 +2 位作者 王迎春 姜国志 牛丽颖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9-83,共5页
目的:建立广藿香配方颗粒中咖啡酸、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和广藿香酮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其质量标准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Wondasil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 目的:建立广藿香配方颗粒中咖啡酸、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和广藿香酮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其质量标准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Wondasil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分别为325 nm(0~18 min,咖啡酸),330 nm(18~30 min,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311 nm(30~55 min,广藿香酮),柱温30℃。结果:广藿香配方颗粒中咖啡酸、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和广藿香酮进样量分别在0.021 8~0.218μg(r=0.999 8),0.032 6~0.326μg(r=0.999 8),0.099 4~0.994μg(r=0.999 7),0.174 2~1.742μg(r=0.999 9)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供试品溶液中4种被测指标成分在24 h内稳定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85%,99.53%,99.37%,100.58%,RSD分别为1.9%,1.1%,1.4%,2.0%。结论:该方法同时测定了广藿香配方颗粒中非挥发性成分咖啡酸、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和挥发性成分广藿香酮的含量,方法可行,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可以为广藿香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配方颗粒 波长切换 咖啡酸 毛蕊花糖苷 异毛蕊花糖苷 广藿香酮
原文传递
广藿香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罗孟兰 朱德伟 +3 位作者 彭成 苏海国 熊亮 周勤梅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60-66,共7页
广藿香酮是从传统中药广藿香中发现的重要活性成分。根据其结构特点,化学研究者对广藿香酮进行了全合成研究,极大地扩展了广藿香酮的来源。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广藿香酮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杀虫以及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等多种生物活性... 广藿香酮是从传统中药广藿香中发现的重要活性成分。根据其结构特点,化学研究者对广藿香酮进行了全合成研究,极大地扩展了广藿香酮的来源。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广藿香酮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杀虫以及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等多种生物活性,同时有学者对其构效关系进行了探讨。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对广藿香酮的来源、化学合成、药物代谢及药理活性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为中药成分广藿香酮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酮 提取分离 化学合成 药理活性 药物代谢
下载PDF
组培广藿香与扦插广藿香中百秋里醇和广藿香酮的含量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汪小根 莫小路 +1 位作者 蔡岳文 陈瑜珍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6-99,共4页
目的:分析广藿香经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再生植株中百秋里醇和广藿香酮的含量,并与扦插药材进行比较,为广藿香药材的组织培养条件以及品质鉴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GC法分别对3批组培与3批扦插广藿香药材中百秋里醇和广藿香酮进行定量... 目的:分析广藿香经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再生植株中百秋里醇和广藿香酮的含量,并与扦插药材进行比较,为广藿香药材的组织培养条件以及品质鉴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GC法分别对3批组培与3批扦插广藿香药材中百秋里醇和广藿香酮进行定量分析。色谱条件为:安捷伦DB-1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FID检测器;程序升温:初始温度120℃,停留3min后以每分钟10℃的速度升至220℃;载气为高纯氦气,流速:1mL.min-1,进样口温度和检测器温度均为230℃,分流比:50:1。结果:组培药材中百秋里醇和广藿香酮的含量与扦插药材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组织培养适于广藿香药材的繁殖,并能保证药材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组培 扦插 百秋里醇 广藿香酮 对比
原文传递
HPLC同时测定广藿香中雷杜辛黄酮醇及广藿香酮的含量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颖梅 陈海明 +3 位作者 吴晓丽 苏祖清 曾惠芳 苏子仁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60-163,共4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同时测定广藿香中雷杜辛黄酮醇和广藿香酮的方法,对11批市售的广藿香药材进行质量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Phenomenex Luna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甲酸溶液(65∶35),...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同时测定广藿香中雷杜辛黄酮醇和广藿香酮的方法,对11批市售的广藿香药材进行质量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Phenomenex Luna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甲酸溶液(65∶35),等度洗脱;检测波长310 nm,流速0.8 mL.min-1,柱温30℃。结果:雷杜辛黄酮醇在0.020~0.36μg,广藿香酮在0.025~0.40μg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为1.000 0,平均回收率雷杜辛黄酮醇为98.57%(RSD 2.06%),广藿香酮为100.04%(RSD 2.66%);11批样品中雷杜辛黄酮醇含量在1.13~8.72 mg.g-1,广藿香酮含量在1.19~4.38 mg.g-1。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广藿香中雷杜辛黄酮醇及广藿香酮含量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高效液相色谱法 雷杜辛黄酮醇 广藿香酮
原文传递
60Co-γ射线辐照灭菌对沉香化气胶囊中6个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黄义雯 朱芹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2-359,共8页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沉香化气胶囊中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烃内酯、百秋李醇、广藿香酮、α-香附酮和乙酸龙脑酯6个挥发性成分的含量,考察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Agilent HP-1301(30 m×0.3...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沉香化气胶囊中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烃内酯、百秋李醇、广藿香酮、α-香附酮和乙酸龙脑酯6个挥发性成分的含量,考察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Agilent HP-1301(30 m×0.32 mm×0.25μm)色谱柱,柱温采用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280℃,检测器温度300℃,分流比35:1,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载气为氮气,进样量1μL。分别选择辐照剂量2、5、8 kGy对沉香化气胶囊进行辐照,比较辐照前后沉香化气胶囊中6个挥发性成分含量的变化,并进行成组t-检验考察其显著情况。结果: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烃内酯、百秋李醇、广藿香酮、α-香附酮和乙酸龙脑酯分别在0.06153~3.0769、0.06001~3.0005、0.04327~2.1635、0.04173~2.0865、0.05098~2.5490及0.05251~2.6259μg范围内有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9%、101.1%、99.9%、98.9%、101.4%和101.3%,RSD分别为0.73%、0.56%、0.86%、1.0%、0.61%和1.1%。经过2、5、8 kGy辐照后,沉香化气胶囊所含的挥发性成分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烃内酯、百秋李醇、广藿香酮、α-香附酮和乙酸龙脑酯均有变化,经配对t-检验,超过5 kGy后,木香烃内酯及去氢木香烃内酯辐照前后含量变化显著(P<0.05)。结论:所建立的沉香化气胶囊挥发性成分测定方法回收率高,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作为沉香化气胶囊质控方法。在辐照剂量不超过5 kGy时,各挥发性成分变化不显著,可为沉香化气胶囊辐照灭菌手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香化气胶囊 60Co-γ射线 木香烃内酯 百秋李醇 广藿香酮 Α-香附酮 乙酸龙脑酯
原文传递
HPLC法测定广藿香油中广藿香酮的含量 被引量:9
17
作者 易宇阳 陈海明 +3 位作者 秦臻 彭绍忠 吴晓丽 苏子仁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0-562,共3页
目的建立广藿香油中广藿香酮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YMC—Pack C18色谱柱(250×4.6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溶液(60:40,V/V);检测波长:310nm;流速:1mL·min-1;柱温:3... 目的建立广藿香油中广藿香酮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YMC—Pack C18色谱柱(250×4.6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溶液(60:40,V/V);检测波长:310nm;流速:1mL·min-1;柱温:35℃。结果广藿香酮在0.25~5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1.0000,平均回收率为101.16%,RSD=I.49%(n=6);10批样品中广藿香酮含量在3.54~40.19mg·g-1范围内。结论此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用于广藿香油含量的测定和质量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酮 广藿香油 HPLC
原文传递
广藿香酮传递体包封率测定方法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丽萍 吴智敏 +3 位作者 杨畅 马丽娜 高瑞琳 史新元 《中南药学》 CAS 2019年第11期1864-1868,共5页
目的考察超速离心法、超滤离心法、鱼精蛋白沉淀法和微柱离心法用于测定传递体包封率的可行性,并从中优选出适用于测定广藿香酮传递体包封率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空白传递体及广藿香酮传递体;建立广藿香酮HPLC含量测定方... 目的考察超速离心法、超滤离心法、鱼精蛋白沉淀法和微柱离心法用于测定传递体包封率的可行性,并从中优选出适用于测定广藿香酮传递体包封率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空白传递体及广藿香酮传递体;建立广藿香酮HPLC含量测定方法;采用4种方法分离游离广藿香酮和传递体,并进行样品包封率测定,以回收率和分离度为指标评价方法的适用性。结果在广藿香酮和传递体混合物分离试验中,除超速离心法外,其余3种方法均能较好地分离游离广藿香酮和传递体。间接测定包封率的超滤离心法和鱼精蛋白沉淀法广藿香酮回收率分别为93.8%、103.0%,RSD分别为1.0%、0.80%。在广藿香酮传递体样品包封率测定试验中,4种方法测得的包封率分别为41.83%、46.79%、44.40%、4.24%,其RSD分别为5.4%、4.0%、0.14%、5.4%。结论鱼精蛋白沉淀法操作简单,分离度、重复性较好,适用于广藿香酮传递体包封率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封率 超速离心法 超滤离心法 鱼精蛋白沉淀法 微柱离心法 广藿香酮 传递体
下载PDF
广藿香^(60)Co-γ射线辐射诱变植株的筛选及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巫锴丽 刘键锺 +3 位作者 李成梅 曾建荣 庞玉新 严寒静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87,共10页
为应对广藿香药材需求量急速增加、无突出优点的品种且品种单一的情况,解决广藿香道地药材缺失及种质退化、种质来源混乱、易遭受病害虫害等问题,本研究通过辐照诱变育种,设置梯度剂量的^(60)Co-γ射线,对愈伤组织、丛生芽、生根苗3种... 为应对广藿香药材需求量急速增加、无突出优点的品种且品种单一的情况,解决广藿香道地药材缺失及种质退化、种质来源混乱、易遭受病害虫害等问题,本研究通过辐照诱变育种,设置梯度剂量的^(60)Co-γ射线,对愈伤组织、丛生芽、生根苗3种不同生长阶段的广藿香进行辐照处理,观测再生植株外观形态,筛选出变异植株,测量其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其主要挥发性成分广藿香酮及百秋李醇含量。结果表明:愈伤组织和丛生芽对^(60)Co-γ射线较为敏感,死亡率较高,生根苗对^(60)Co-γ射线较为耐受,死亡率较低,最佳诱变育种的方式是采用100Gy^(60)Co-γ射线辐照处理生根苗,其诱变率高达10%。本研究最终获得29株广藿香变异植株,分别为三叶轮生、异型叶、深裂叶、狭叶、卷叶、下卷叶和紫色叶7种形态类型植株,通过比较分析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抗氧化物质(丙二醛、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广藿香酮和百秋李醇含量,最终筛选得到15株具有潜力植株,分别为:抗逆且高有效成分植株SY7和ZY1;对环境敏感且高有效成分植株SY15、SY18和XY1;抗逆植株SY2、SY6、SY19、YY2、YY9和XJY1;高有效成分植株SY10和SY17;“酮型”广藿香植株SY3和JY1。其中SY7和ZY1为双重优良特性新种质,2株“酮型”广藿香植株对于解决道地药材缺失及其种质退化等问题具有应用价值。本研究采用^(60)Co-γ射线辐照诱变方法选育的广藿香变异植株,具有较强抗逆性、高有效成分等优点,为广藿香诱变育种以及新品种选育提供成熟方法和潜在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60)Co-γ射线 生理生化指标 GC-MS 百秋李醇 广藿香酮
下载PDF
海南广藿香药材中百秋李醇和广藿香酮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宏武 程雪宁 +3 位作者 魏建和 杨兴全 喻长远 邹忠梅 《中国药业》 CAS 2012年第15期28-29,共2页
目的建立海南广藿香药材百秋李醇和广藿香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11批海南广藿香药材百秋李醇和广藿香酮含量。结果广藿香药材的质量与生长地点有直接关系。结论该方法快速、稳定可靠,可以用于广藿香药材质量评价。
关键词 海南广藿香 百秋李醇 广藿香酮 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