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欧美诗歌疗法管窥——以尼古拉斯·玛札的理论为主 被引量:4
1
作者 田兆耀 《语文学刊》 2018年第2期58-65,共8页
诗歌疗法源远流长,它侧重语言艺术在心理诊疗中的辅助性运用,可以视为阅读疗法向纵深方向的拓展。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授玛札对其作用原理、实践模式及特性:接受性/指令性模式;表达性/创作性模式;象征性/仪式性模式等多个方面,作了... 诗歌疗法源远流长,它侧重语言艺术在心理诊疗中的辅助性运用,可以视为阅读疗法向纵深方向的拓展。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授玛札对其作用原理、实践模式及特性:接受性/指令性模式;表达性/创作性模式;象征性/仪式性模式等多个方面,作了深入的探索。玛札还编写了诗歌疗法的实用目录。诗歌疗法在拓展了当下文艺新功能的探讨,涉及诗学、心理学、目录学等领域,具有跨学科的性质。在理论上诗歌疗法还可以更多地吸收积极心理学中的理论资源,推动诗歌在智力培养与智能开发上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疗法 理论依据 诗歌良方 诗歌创作 意象
下载PDF
论宋代科举考场外的诗歌创作活动 被引量:5
2
作者 诸葛忆兵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3-81,共9页
宋代进士科考试的总体趋势是重"经义"而轻"诗赋",但是,"以诗取士"的传统源自先圣教诲,宋代整个科举考试过程中,伴随着诗歌创作活动。即使是在考场之外,也存在着大量的诗歌创作活动。具体地说,有鹿鸣宴赋... 宋代进士科考试的总体趋势是重"经义"而轻"诗赋",但是,"以诗取士"的传统源自先圣教诲,宋代整个科举考试过程中,伴随着诗歌创作活动。即使是在考场之外,也存在着大量的诗歌创作活动。具体地说,有鹿鸣宴赋诗、赴考行卷、礼部锁院唱和、闻喜宴赐诗及其他诗歌创作活动。鹿鸣宴题诗内容有:祝贺考生通过发解试,称赞考生的文笔和才华,描写鹿鸣宴的环境和氛围,勉励或期待考生在省试中有出色表现,颂扬太平盛世。同时,宋代行卷之风一直得以持续。礼部锁院唱和不受科举考试限制,题材最为宽泛。闻喜宴赐诗相对程式化。与科举相关的其他诗歌创作有:送人赴考、祝贺登第、安慰落第、新科进士抒怀等。这些诗歌创作表现宋代知识分子生活的多重情态。总之,科举制度一直是宋代诗歌创作的一项重要推动和促进因素。宋代诗歌创作与科举考试的互动关系,可以作为宋代"以文为贵"社会风尚的重要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考试 诗歌创作 推动促进
原文传递
诗体演进与当代诗歌创作
3
作者 沈金浩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6-63,共8页
当下旧体诗词写作热度较高,大有压倒新体诗的势头。回顾文学史可以看到,诗的规矩其实发生过很多次重要的变化。古人也早已指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文学能通变才能代雄,旧的形式可以突破,胡适也提过对旧体文学要改良。谨守旧体,实际上是... 当下旧体诗词写作热度较高,大有压倒新体诗的势头。回顾文学史可以看到,诗的规矩其实发生过很多次重要的变化。古人也早已指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文学能通变才能代雄,旧的形式可以突破,胡适也提过对旧体文学要改良。谨守旧体,实际上是失大于得的。当下及今后的诗歌创作,喜欢旧体的可以继续选择旧体,但旧体应该允许突破。而真正有望代雄的,应是写新体者,因为只有新体才可以最有效地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写作 旧体 新体 代雄
下载PDF
论刘宗周的诗歌创作 被引量:3
4
作者 蓝青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451-457,共7页
刘宗周不仅是明末著名学者,亦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诗人。刘宗周尚诚求真的诗学精神,体现出向传统儒家诗学思想的复归。其诗歌一反晚明诗坛的市井俗音与山林衲气,倡言忠义,坚守气节,境界崇高,格调沉郁,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刘宗周的"... 刘宗周不仅是明末著名学者,亦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诗人。刘宗周尚诚求真的诗学精神,体现出向传统儒家诗学思想的复归。其诗歌一反晚明诗坛的市井俗音与山林衲气,倡言忠义,坚守气节,境界崇高,格调沉郁,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刘宗周的"诚意说"在扭转浙东士风、重振忠孝节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亦使浙东诗风由尚个性转为尚节义。无论在哲学方面还是文学方面,刘宗周的地位与意义都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宗周 诚意说 哲学思想 诗歌创作
下载PDF
黄仲则的交游及其诗歌创作 被引量:2
5
作者 蓝士英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45-50,共6页
清代诗人黄仲则,生平屡遭不幸,科举考试接连败北,诗作时有凄凉之音,以致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黄是一个落魄失意、孤苦伶仃的诗人。本文试图考察出,其交游颇为广泛,且有众多知己。其交游诗因对象身份不同,或侧重于才,或倾注于情,与其所处的... 清代诗人黄仲则,生平屡遭不幸,科举考试接连败北,诗作时有凄凉之音,以致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黄是一个落魄失意、孤苦伶仃的诗人。本文试图考察出,其交游颇为广泛,且有众多知己。其交游诗因对象身份不同,或侧重于才,或倾注于情,与其所处的文学环境、社会交游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仲则 交游 诗歌创作
下载PDF
潘德舆诗学观对鲁一同诗歌创作的影响
6
作者 郑先彬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36-38,46,共4页
潘德舆是清代著名诗学理论家,他论诗以《三百篇》为根本,以儒家“诗教”为旨归,注重诗品与人品关系,强调诗品的关键在于厚重质实、在于性情,诗品出于人品,诗品应以诗教为本。他的诗学观对近代诗人鲁一同产生了很大影响。鲁一同的诗歌具... 潘德舆是清代著名诗学理论家,他论诗以《三百篇》为根本,以儒家“诗教”为旨归,注重诗品与人品关系,强调诗品的关键在于厚重质实、在于性情,诗品出于人品,诗品应以诗教为本。他的诗学观对近代诗人鲁一同产生了很大影响。鲁一同的诗歌具有现实的内容,揭示了晚清末年的社会实况,其有关时事之作,沉雄悲壮、气象宏阔,具有史诗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德舆 诗品 人品 诗教 鲁一同 诗歌创作
下载PDF
晚清女性紅樓接受的社會學探討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力堅 《人文中国学报》 2013年第1期267-296,共30页
晚清女性紅樓接受的主要表現形式爲題詠,由此所展示的種種生活/社會/情感/文學形態的表現,似乎是强化/放大了《紅樓夢》的言情/虚幻元素、乃至頽廢/誨淫元素所致,或許折射出一種中國式的舊時代世紀末情緒,而其間亦不免醖釀著某種新時代... 晚清女性紅樓接受的主要表現形式爲題詠,由此所展示的種種生活/社會/情感/文學形態的表現,似乎是强化/放大了《紅樓夢》的言情/虚幻元素、乃至頽廢/誨淫元素所致,或許折射出一種中國式的舊時代世紀末情緒,而其間亦不免醖釀著某種新時代創世紀的潛在意藴。晚清女性社會形態從傳統閨閣文化的主流,分化出都市化甚或青樓化的支流。這麽一個趨向,其實也是當時《紅樓夢》接受文化的發展大勢。上海青樓文化的現代性演進,主要的標識,就是攙入了大量的《紅樓夢》元素,文士冶游典雅化與紅樓題詠青樓化互爲發明。由此也反映了晚清女性生活形態,逐漸趨向於社會化、世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閨閣詩人 《紅樓夢》 題詠 青樓文化 現代性
下载PDF
论白居易诗歌创作思想由儒向佛的蜕变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婧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57-60,共4页
终生服膺儒教的白居易,也深受佛禅思想的影响。他经历了人生的坎坎坷坷,像古代其他失意文人一样,主动地去佛教中寻找精神寄托,但又与众不同。他整个人生思想的变化、他的为人处世和诗歌创作都尽濡禅宗思想,并且他的禅诗和闲适诗所体现... 终生服膺儒教的白居易,也深受佛禅思想的影响。他经历了人生的坎坎坷坷,像古代其他失意文人一样,主动地去佛教中寻找精神寄托,但又与众不同。他整个人生思想的变化、他的为人处世和诗歌创作都尽濡禅宗思想,并且他的禅诗和闲适诗所体现出的禅意,让我们认识到了白居易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正如他所作"此心安处即是家",禅宗取代儒家思想成为他安顿人格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儒家 佛禅思想 诗歌创作
下载PDF
地理景观、时空模式与情感内涵——王庭筠诗歌的文学地理学解读
9
作者 苏梦圆 周哲达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8-13,共6页
王庭筠是金中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家之一。他的创作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涉及大量的自然地理景观与人文地理景观,且相互杂糅、相映成趣。同时,这些地理景观在不同的诗歌时空模式中有不同的表现。自然地理景观在四种诗歌时空模式... 王庭筠是金中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家之一。他的创作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涉及大量的自然地理景观与人文地理景观,且相互杂糅、相映成趣。同时,这些地理景观在不同的诗歌时空模式中有不同的表现。自然地理景观在四种诗歌时空模式中都有相应的呈现,而人文地理景观只在时空单一的时空模式中出现。诗歌中多样化的地理景观与不同的时空组合模式也传达出诗人不同的情感内涵。时空单一的时空结构主要表达热爱自然之情,其他时空结构模式主要抒发思友怀乡、物是人非之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地理学 王庭筠 诗歌创作
下载PDF
情理通融与灵心雅致:论吕祖谦的诗歌创作 被引量:1
10
作者 葛永海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7-142,160,共7页
学术巨擘吕祖谦创作的诗歌作品数量不多,但自有特色,内容主要包括挽章、赠别诗和咏景诗等,可分为两类:写人与写景。通过对吕祖谦挽章、赠别诗的考察,我们能够发现一个史家厚重的人生感慨,用深广的历史意识加以观照,在端正平和之外,更多... 学术巨擘吕祖谦创作的诗歌作品数量不多,但自有特色,内容主要包括挽章、赠别诗和咏景诗等,可分为两类:写人与写景。通过对吕祖谦挽章、赠别诗的考察,我们能够发现一个史家厚重的人生感慨,用深广的历史意识加以观照,在端正平和之外,更多深邃与苍茫之思,在写人咏史之间交织着学人之思、哲人之识与才人之情。吕祖谦写景抒怀诗则展示出其人的灵心雅致,见其描摹景物之功力,同时表现出其伯祖江西诗派著名诗人吕本中对其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祖谦 诗歌创作 情理通融 灵心雅致
下载PDF
穆旦晚年诗歌主题浅析
11
作者 韩梅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年第3期35-38,共4页
对穆旦 1975~ 1976年的诗歌创作进行了回顾 ,考察了其诗歌主题在自我意识、社会批判、生存疑问等方面的新探索 ,着重揭示了诗人对动乱岁月里个人悲剧与国家命运的理性思考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一贯的现代主义创作特色。即 :关爱国家民族... 对穆旦 1975~ 1976年的诗歌创作进行了回顾 ,考察了其诗歌主题在自我意识、社会批判、生存疑问等方面的新探索 ,着重揭示了诗人对动乱岁月里个人悲剧与国家命运的理性思考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一贯的现代主义创作特色。即 :关爱国家民族命运 ,注重理性超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主题 晚年穆旦 现代意识 诗歌创作 社会抵判意识 自我
下载PDF
李清照和埃米莉·迪金森——中西诗歌创作个案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萍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87-89,共3页
李清照和埃米莉·迪金森都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诗人,她们的诗词历经数代仍然广为传诵。虽相距甚远,各自为诗,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她们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对中美文学史上这两位杰出的代表诗人的诗歌创作进行比较探讨,研... 李清照和埃米莉·迪金森都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诗人,她们的诗词历经数代仍然广为传诵。虽相距甚远,各自为诗,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她们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对中美文学史上这两位杰出的代表诗人的诗歌创作进行比较探讨,研究她们的诗歌艺术,找到她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她们各自文学传统的某些本质特征,这对于比较研究应该是有积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迪金森 李清照 身世情感 爱与哀愁 诗歌创作 中西传统
下载PDF
爱国诗人铁依甫江——纪念铁依甫江·伊力尤甫诞辰80周年 被引量:1
13
作者 阿扎提.苏里坦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34-38,共5页
铁依甫江是为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旗帜性诗人之一。他在44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了1300多篇诗歌作品,21部长诗。他充满活力的诗歌作品展现了维吾尔诗歌诸多格律、样式,拓展了诗歌创作道路;他的创作经验、创作风格、写作技... 铁依甫江是为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旗帜性诗人之一。他在44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了1300多篇诗歌作品,21部长诗。他充满活力的诗歌作品展现了维吾尔诗歌诸多格律、样式,拓展了诗歌创作道路;他的创作经验、创作风格、写作技巧和方法、语言特色等等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诗人。他的作品代表着当代维吾尔诗歌的最高成就和水平,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使维吾尔诗歌传统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文章通过对诗人创作生涯的全面介绍,总结了他在维吾尔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维吾尔文学 铁依甫江·伊力尤甫 诗歌创作
下载PDF
诗歌创作、翻译与大洋洲文学——安徽大学马祖毅教授访谈录
14
作者 潘佳宁 马祖毅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84-90,共7页
安徽大学马祖毅教授首先回顾了几位对自己诗歌创作影响深远的师长,并围绕诗歌创作与诗歌翻译等话题分享了宝贵经验。他认为,不但诗歌翻译需要诗人,诗人也需要诗歌翻译。此外,马教授还介绍了安徽大学大洋洲研究所和《大洋洲文学丛刊》刊... 安徽大学马祖毅教授首先回顾了几位对自己诗歌创作影响深远的师长,并围绕诗歌创作与诗歌翻译等话题分享了宝贵经验。他认为,不但诗歌翻译需要诗人,诗人也需要诗歌翻译。此外,马教授还介绍了安徽大学大洋洲研究所和《大洋洲文学丛刊》刊物的创办始末,并对20世纪大洋洲文坛的重要诗人和作家进行评述。马祖毅最后强调,文学翻译中,真正决定译文上限的是译者的母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创作 诗歌翻译 “诗人译诗” 大洋洲文学翻译
下载PDF
唐英在景德镇的诗歌创作浅析
15
作者 韩晓光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71-75,共5页
唐英是清代康乾时期朝廷派驻景德镇御窑厂的督陶官,督理窑务前后近三十年。他不仅为景德镇陶瓷工艺与陶瓷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极其卓越的贡献,而且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在督陶之余他寄情于景德镇的山水田园,名胜古迹,写有不少歌咏景德... 唐英是清代康乾时期朝廷派驻景德镇御窑厂的督陶官,督理窑务前后近三十年。他不仅为景德镇陶瓷工艺与陶瓷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极其卓越的贡献,而且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在督陶之余他寄情于景德镇的山水田园,名胜古迹,写有不少歌咏景德镇人文风物的诗篇,这些诗篇或抒发对榷陶事业的热爱;或描写陶阳山川的秀美;或表达对浮梁友人的深情,或流露出寻幽访古的感喟。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对景德镇的一片热爱之情。重新品读这些优美的诗篇,不仅会增添我们作为瓷都人的自豪感,同时也将更加激发我们复兴千年古镇,重塑世界瓷都的历史使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英 景德镇 诗歌创作
下载PDF
诗意语文之诗意作文
16
作者 赵静楠 《科教导刊》 2018年第19期129-131,共3页
关于"诗意语文"的最初提出者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但对于诗意语文的研究我们不应该停止,近年来已经有很多学者对这个论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语文教学需要诗意,语文教学要"给生命以诗意的底片"。
关键词 诗意 语文 作文
下载PDF
曹操父子的绵绵乡情
17
作者 魏宏灿 《衡水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19-123,128,共6页
故乡是人们的精神寄托与心灵归宿,走得再远,飞得再高,路途通达或坎坷,对故乡总是心怀眷恋。曹氏父子有着深沉的乡愁,事业有成时心怀故乡,对父老乡亲怀有感恩之心;仕途不畅时,把故乡作为心灵的休憩地与避风港。并将这浓郁的乡情融会于诗... 故乡是人们的精神寄托与心灵归宿,走得再远,飞得再高,路途通达或坎坷,对故乡总是心怀眷恋。曹氏父子有着深沉的乡愁,事业有成时心怀故乡,对父老乡亲怀有感恩之心;仕途不畅时,把故乡作为心灵的休憩地与避风港。并将这浓郁的乡情融会于诗赋创作中,表达"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的依恋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曹氏父子 故乡情怀 诗赋创作
下载PDF
新疆青年作者诗词创作评议——以新疆诗词学会2017青年诗人笔会为例
18
作者 刘坎龙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55-59,共5页
文章通过对新疆诗词学会举办的"青年诗人笔会"参会作者、作品的分析,进而透视出新疆青年作者诗词创作的特点及其存在的不足,并阐述了青年作者提升诗艺的途径。
关键词 新疆 当代诗词 青年作者 创作评议
下载PDF
姚元之诗论
19
作者 温世亮 《阅江学刊》 2014年第3期113-118,共6页
姚元之是清嘉、道时期一位重要的诗人,尝获"锜中风雅眉目"之美誉,今尚有《使沈草》、《廌青集》等诗集传世。姚元之善于以自身经历为基础进行诗歌创作,他的作品也因此具有较高的现实认知价值,这主要从民俗学价值和现实针砭意... 姚元之是清嘉、道时期一位重要的诗人,尝获"锜中风雅眉目"之美誉,今尚有《使沈草》、《廌青集》等诗集传世。姚元之善于以自身经历为基础进行诗歌创作,他的作品也因此具有较高的现实认知价值,这主要从民俗学价值和现实针砭意义两个方面体现出来。姚元之的诗歌创作能将诗情与画意熔铸于一炉,体现出简淡写意的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元之 诗歌创作 思想性 艺术性
下载PDF
诗歌写作真的不需要技术难度吗?──以“中间代”为个案的分析
20
作者 沈健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25-28,共4页
诗歌写作无需技术尺度与规范吗?回答是否定的。百年汉诗一直在技艺精英化与技术大众化之间摆荡。"中间代"诗歌写作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规范的瓦解、技术的灭失、难度的消灭,必然的结果是诗歌本体的堕落。因此,必须重提诗歌写... 诗歌写作无需技术尺度与规范吗?回答是否定的。百年汉诗一直在技艺精英化与技术大众化之间摆荡。"中间代"诗歌写作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规范的瓦解、技术的灭失、难度的消灭,必然的结果是诗歌本体的堕落。因此,必须重提诗歌写作的文本伦理,重建诗歌写作的技术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写作 技术难度 中间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