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言志”、“缘情”理论对后世咏物诗创作的影响——以沈约、谢朓和萧纲为例
1
作者 卢波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12期116-120,共5页
诗言志和诗缘情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两大理论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咏物诗滥觞于齐梁,以沈约、谢脁和萧纲为代表的咏物诗人一反言志派论诗的传统,注重自我情感的抒发,是齐梁诗坛的一大创新。
关键词 诗言志 诗缘情 齐梁咏物诗 影响
下载PDF
诗志词情
2
作者 熊开芬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3期56-59,共4页
通过对不同文体批评之间的多方位比较,将可能澄清许多笼统、含糊、夹缠不清的理论问题,更为清晰地揭示各体文学批评以及整个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精髓真貌,为中国文学批评带来新的增长点,将整个中国文学批评研究推向新的高度。文章旨在从传... 通过对不同文体批评之间的多方位比较,将可能澄清许多笼统、含糊、夹缠不清的理论问题,更为清晰地揭示各体文学批评以及整个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精髓真貌,为中国文学批评带来新的增长点,将整个中国文学批评研究推向新的高度。文章旨在从传统文论观的"志"与"情"中,去探寻诗词之辩,以期把握诗词的真正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言志 情志分合 诗志 词情
下载PDF
“诗言志”与“诗缘情”辨疑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定辉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4-146,共3页
儒家的“诗言志”与陆机倡导的“诗缘情”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文艺观。“志”与“情”,“言志”与“缘情”各有其内涵和侧重,对诗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不是对立的,而是能够而且需要统一在诗歌艺术中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 诗言志 诗缘情 志情合一 辨疑
下载PDF
从《江有汜》诗旨看社会思潮对《诗经》解读的影响
4
作者 任汝倩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第6期51-53,共3页
纵览《诗经》学史,学者对《江有汜》诗旨的解读根据其解诗方式大致可分为"以礼解诗"、"以理解诗"和"以情解诗"三个时期。汉唐时期崇尚礼乐制度,"以礼解诗"的美妇说与风化说最为流行;宋明时期... 纵览《诗经》学史,学者对《江有汜》诗旨的解读根据其解诗方式大致可分为"以礼解诗"、"以理解诗"和"以情解诗"三个时期。汉唐时期崇尚礼乐制度,"以礼解诗"的美妇说与风化说最为流行;宋明时期理学兴盛,"以理解诗"而产生的性情说与寄托说为《江有汜》诗旨解读开辟了新的角度;清以后尤其是现当代,传统思想禁锢逐渐解除,人们开始回归诗意本源,以情解诗,故而产生了妇怨说与男子之怨说两种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有汜 诗旨 以礼解诗 以理解诗 以情解诗
下载PDF
“诗言志”与“诗缘情”矛盾的非矛盾性
5
作者 孙婧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90-94,共5页
一直以来,理论界将"诗言志"与"诗缘情"对立起来,从而形成文论发展的两个不同流派,似乎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不可互渗互补的矛盾性。事实上,理论界长期流行的这种"矛盾"说法有失偏颇。在中国文论发展史上,... 一直以来,理论界将"诗言志"与"诗缘情"对立起来,从而形成文论发展的两个不同流派,似乎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不可互渗互补的矛盾性。事实上,理论界长期流行的这种"矛盾"说法有失偏颇。在中国文论发展史上,这两种说法不仅在文本来源上造就了一种虚假的矛盾性,而且在以"情"为本体的观念上也分化了两者的交叠重合,而"诗言志"与"诗缘情"矛盾的真正根源在于儒道观念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言志 诗言情 自然
下载PDF
一意求新的文坛巧匠——谈杨闻宇的历史散文 被引量:1
6
作者 邹琦新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62-65,共4页
杨闻宇的历史散文创作,根系秦中,立足陇上.对于这一方经过周、秦、汉、唐,直至现代,历史积淀极其深厚的熟土,他怀善美之诗情,藏现实之忧患,叙历史之沧桑,用求新之笔墨,吟咏出一系列"熟悉而陌生"的篇章.
关键词 熟土 诗情 忧患 沧桑 求新
下载PDF
陆机“诗缘情”的美学阐释 被引量:2
7
作者 江舟群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2003年第5期126-129,共4页
诗歌与情感的关系问题,是中国诗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命题。西晋诗人陆机在他的《文赋》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著名观点,既反映了时代的风尚,也为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开启了一片新的天地。从诗歌美学的角度对此予以阐释,可以... 诗歌与情感的关系问题,是中国诗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命题。西晋诗人陆机在他的《文赋》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著名观点,既反映了时代的风尚,也为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开启了一片新的天地。从诗歌美学的角度对此予以阐释,可以发现,陆机的这一观点,揭示了诗歌在创作背景层面、物我关系层面、语言层面等均与诗人的内在感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就为文学表情论的确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机 《文赋》 诗缘情 诗歌 情感 诗学理论 中国 美学
下载PDF
“诗言志”与“诗缘情”考辩 被引量:3
8
作者 宋祖建 《天中学刊》 2009年第4期73-75,共3页
"诗言志"与"诗缘情"向有是非之辩,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大致有两种说法:一曰"诗言志",二曰"诗缘情"。"言志"与"缘情"是诗歌发展不同阶段的评述方式,体现了人类历史发展不... "诗言志"与"诗缘情"向有是非之辩,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大致有两种说法:一曰"诗言志",二曰"诗缘情"。"言志"与"缘情"是诗歌发展不同阶段的评述方式,体现了人类历史发展不同时期的文化诉求。诗歌是为了表现作者的内心情感和志意,情感于诗,犹根与本,考据渊源,探寻元典,辨析其语用异同,可以看出诗与情感的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言志 诗缘情 情感 社会之景 自然之景
下载PDF
柳宗元酬赠诗的社会文化功用探究
9
作者 赵旭冉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9期117-119,共3页
柳宗元的酬赠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与周围亲朋的社交情况,更从思想、情感、文化心理、生活情趣等不同方面完整地再现了诗人当时政治上屡受排挤、精神上倍感寂寥的悲惨境遇。本文将以柳宗元的酬赠诗作为研究文本,从诗以咏志——言志与抒情、... 柳宗元的酬赠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与周围亲朋的社交情况,更从思想、情感、文化心理、生活情趣等不同方面完整地再现了诗人当时政治上屡受排挤、精神上倍感寂寥的悲惨境遇。本文将以柳宗元的酬赠诗作为研究文本,从诗以咏志——言志与抒情、诗以载道——教化与政治、诗以会友——社交与娱乐三方面探究柳宗元酬赠诗的社会文化功能,挖掘柳诗"冷峭"背后隐含的人性化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酬赠诗 诗以咏志 诗以载道 诗以会友 社会文化功用
下载PDF
从“诗言志”到“诗缘情”——论魏晋《诗经》学之作用
10
作者 赵婧 《柳州师专学报》 2012年第4期21-23,共3页
"诗言志"与"诗缘情"说是中国古代诗学理论史上两大理论源头,对后世影响深远。二者关系如何以及如何从"诗言志"过渡到"诗缘情",学界说法不一。魏晋《诗经》学中重政教的内容、重"情"... "诗言志"与"诗缘情"说是中国古代诗学理论史上两大理论源头,对后世影响深远。二者关系如何以及如何从"诗言志"过渡到"诗缘情",学界说法不一。魏晋《诗经》学中重政教的内容、重"情"之解读方式正是体现二者之间的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时期 《诗经》学 诗言志 诗缘情
下载PDF
诗何以兴——再论《诗经》的文化作用
11
作者 熊建军 王昌鹏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93-100,共8页
孔子论诗,以"兴观群怨"之说最具影响。《诗》何以兴?联系"兴"的原始意义,明显具有原始文化和原始宗教的话语表达特质;分析儒家思想的产生与其社会作用,具有祝宗卜史的知识体系和功能;早期的"兴语"和"... 孔子论诗,以"兴观群怨"之说最具影响。《诗》何以兴?联系"兴"的原始意义,明显具有原始文化和原始宗教的话语表达特质;分析儒家思想的产生与其社会作用,具有祝宗卜史的知识体系和功能;早期的"兴语"和"兴诗"是原始宗教中祭祀礼仪的元素,《诗经》中的"兴"与《周礼》中的"兴语""兴诗"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结合三者,孔子所谓的"兴"是"祭礼"的重要内容,早期诗歌是国子掌握祭祀仪式的基本教典,而祭祀礼仪则是通过具有"兴"这一特质的语言来完成的。"诗可以兴"实际上指通过《诗经》的学习可以掌握"兴祭"所需要的特殊语言和形式,是当时儒家对弟子继承周礼的一个基本要求。它与联想、想象应该没有关系,而最终关系建立或者是后学的附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可以兴 语言活动 原始技艺
下载PDF
陆机《文赋》刍议
12
作者 曲德来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20,共5页
《文赋》所讲的“诗缘情而绮靡”,首先不是作为理论要求而提出来的。“诗缘情而绮靡”以下的十句话,是陆机对包括诗在内的十种文体审美风格的概括描述。这种对文体风格的关注,是对文学形式独立审美价值的发现。“诗缘情而绮靡”的重心... 《文赋》所讲的“诗缘情而绮靡”,首先不是作为理论要求而提出来的。“诗缘情而绮靡”以下的十句话,是陆机对包括诗在内的十种文体审美风格的概括描述。这种对文体风格的关注,是对文学形式独立审美价值的发现。“诗缘情而绮靡”的重心不在“缘情”而在“绮靡”。《文赋》用了较大篇幅论述了文学创作中的艺术表现问题和形式问题,是文学自觉意识成熟和审美风尚转变的理论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缘情 文体风格 文学自觉 形式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