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3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炎症指标对缺血性脑卒中卒中后抑郁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1
1
作者 胡佳 周伟 +4 位作者 周志明 杨倩 韩剑 颜燕 董万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65-671,共7页
目的探讨患者入院时静脉血白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R)值以及发病后2周外周血细胞因子IL-17、IL-6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贯序性纳入2015年3月~2017年9月就诊于皖南医学院... 目的探讨患者入院时静脉血白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R)值以及发病后2周外周血细胞因子IL-17、IL-6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贯序性纳入2015年3月~2017年9月就诊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内科卒中病房首次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记录患者入院时的人口学资料、临床基线资料、影像学资料,并与入院14d后抽取静脉血,随访3个月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按照美国精神病治疗协会发布的美国心理疾病诊断标准第五版DSM-Ⅳ(SCID-I-R)诊断标准诊断抑郁,分为卒中后非抑郁障碍组和卒中后抑郁障碍组;并根据Hamilton抑郁量表(HAMD-17)行抑郁程度的评价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SD与入院时NLR和PLR值、以及病后2周外周血细胞因子IL-17、IL-6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受教育年限、BMI、独居、卒中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认知功能障碍(MMSE评分)、神经功能恢复程度(mRS评分)、实验室指标(NLR、PLR、IL-17、IL-6)与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相关因素进行调整后,NLR第三四分位数(即NLR≥4.02)(P<0.001)、PLR第三四分位数(即PLR≥203.74)(P=0.002)、IL-17(P=0.025)、IL-6(P=0.016)与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症状的发生具有独立相关性。对重度抑郁患者(HAMD≥24)的亚组分析中,调整相关因素后发现此4组实验室指标仍是其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入院时静脉血NLR、PLR水平、发病2周后外周静脉血IL-17、IL-6是缺血性脑卒中后3个月PSD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中性粒细胞 血小板 淋巴细胞 白介素
下载PDF
重度脓毒症凝血功能紊乱与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4
2
作者 王红 张淑文 +5 位作者 任爱民 张丽霞 王超 黄樱 苏艳丽 王宝恩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804-806,共3页
目的探讨重度脓毒症凝血功能紊乱与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02年11月至2005年3月收住全国20家三级医院脓毒症并发急性器官功能不全患者694例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主要凝血指标的差异及主要凝血指标异常与病情... 目的探讨重度脓毒症凝血功能紊乱与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02年11月至2005年3月收住全国20家三级医院脓毒症并发急性器官功能不全患者694例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主要凝血指标的差异及主要凝血指标异常与病情严重度(APACHEⅡ评分)的关系。结果(1)死亡组患者与凝血功能相关的主要指标:血小板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Ddimer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凝血酶元时间(PT)、部份凝血活酶时间(APTT)、TT均较生存组延长(P<0.05)。(2)血小板下降、血小板下降与Ddimer同时升高,APTT和FDP异常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结论与凝血功能相关的主要指标:血小板、Ddimer、PT、APTT、TT的检测对判断重度脓毒症的预后及评估病情严重度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脓毒症 凝血功能紊乱 疾病预后 血小板 纤维蛋白
原文传递
急诊感染患者凝血障碍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54
3
作者 张伟 林兆奋 +2 位作者 瞿金龙 常亮 管军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 探讨感染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入住上海长征医院急救科的75例临床确诊为感染且入院24 h内抽取贵要静脉血检查血栓弹力图和常规凝血功能的患者,男性51例,女性24例,年龄为(5... 目的 探讨感染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入住上海长征医院急救科的75例临床确诊为感染且入院24 h内抽取贵要静脉血检查血栓弹力图和常规凝血功能的患者,男性51例,女性24例,年龄为(55.8±18.1)岁.根据入院24 h内是否伴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进行分组.不伴有SIRS为单纯感染组;伴有SIRS但SOFA评分小于5分为脓毒症组;SOFA评分大于或等于5分为重度脓毒症组.3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用LSD法作两两组间比较.结果 重度脓毒症组(n=19)与脓毒症组(n=29)单纯感染组(n=27)相比:D-二聚体显著增高(F=3.388,P=0.040);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F =3.839,P=0.026);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标准化率有延长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2.782,P=0.069; F=2.657,P=0.077).血栓弹力图指标中,反映血栓强度的最大幅度(MA)值显著减小(F=5.841,P=0.004).结论 感染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程度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脓毒症 重度脓毒症 血小板 D-二聚体 凝血酶原时间 国际标准化率 血栓弹力图 MA值
原文传递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合用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6
4
作者 顾晴 陈纪林 阮英茆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7-91,i007-i008,共7页
目的观察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两药合用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抑制作用。方法将49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9)、模型对照组(n=10)、阿司匹林组(n=10)、氯吡格雷组(n=10)及合用组(n=10)。后4组建立高胆... 目的观察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两药合用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抑制作用。方法将49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9)、模型对照组(n=10)、阿司匹林组(n=10)、氯吡格雷组(n=10)及合用组(n=10)。后4组建立高胆固醇饲料并免疫损伤诱发的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测血清血脂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观察主动脉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并定量分析病变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斑块部位的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阳性百分率。结果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均能明显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降低血清CRP浓度,减少巨噬细胞阳性细胞百分率,增加平滑肌细胞阳性细胞百分率,联合用药作用增强(P<0.05~0.01),两药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均有抑制内膜增生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作用,联合使用抗动脉粥样硬化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小板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对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及血小板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43
5
作者 唐凌雯 付欣羽 李作孝 《血栓与止血学》 2015年第6期367-369,共3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2月-2014年2月于泸州医学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处理,观察组则采...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2月-2014年2月于泸州医学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处理,观察组则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观察其实验室指标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血小板黏附率、纤维蛋白原、血沉及总胆固醇水平均有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栓患者的治疗中,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可提升有效率,并改善血小板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 血小板 阿托伐他汀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功能检测、血小板计数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0
6
作者 吕自兰 王宾琳 +4 位作者 张阳 郭变琴 龙波 王晓华 吴立翔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443-446,449,共5页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弹力图(TEG)与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PLT)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重庆市肿瘤研究所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同时检测了TEG与凝血功能、血常规的241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TEG参数与凝血功能指标、PLT相关...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弹力图(TEG)与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PLT)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重庆市肿瘤研究所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同时检测了TEG与凝血功能、血常规的241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TEG参数与凝血功能指标、PLT相关回归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TEG参数与凝血功能指标、PLT阳性率的差异;秩和检验比较肝癌、乳腺癌、胰腺癌的多个参数间的差异。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的TEG参数中凝血反应时间(R)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呈正相关,与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呈负相关;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TT呈正相关,与纤维蛋白原(FIB)、PLT呈负相关;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α)与FIB、PLT呈正相关,与APTT、TT呈负相关;血凝块最大强度(MA)与FIB、PLT呈正相关,与TT呈负相关;凝血综合指数(CI)与FIB、PLT呈正相关,与APTT呈负相关(P<0.05)。其中FIB、PLT与MA的相关性最高(r=0.611、0.545)。并得到TEG各参数与凝血功能指标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TEG检测阳性人数明显少于凝血功能检测阳性人数(P<0.05)。TEG与凝血功能参数在肝癌、乳腺癌和胰腺癌患者间有一定差异。结论 TEG与PLT常规凝血检测结果明显相关,检测有一致性,但整体来说吻合度一般,不能相互替代,并且不同癌症类型的TEG与凝血功能参数并不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 血小板 相关分析
下载PDF
重症中暑患者入院早期凝血功能指标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0
7
作者 潘志国 邵玉 +4 位作者 刘亚楠 古正涛 张兴钦 许玉琼 苏磊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25-728,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中暑患者入院早期凝血功能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2002年1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176例重症中暑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150例)和死亡组(26例)。收集患者入院24h内凝血功能指... 目的探讨重症中暑患者入院早期凝血功能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2002年1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176例重症中暑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150例)和死亡组(26例)。收集患者入院24h内凝血功能指标的初始值,比较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的差异,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判断其对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PT、APTT明显延长[PT(s):34.0(18.8,45.6)比18.4(13.8,18.0),z=-6.09,P=0.000;APTT(s):79.7(41.0,91.2)比60.8(33.4,41.0),Z=-5.08,P=0.000],PLT明显降低[×10^9/L:60.8(4.7,95.3)比128.4(79.8,180.8),z=-4.34,P=0.000]。PT预测重症中暑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4,面积的标准误为0.028,其95%可信区间(95%CI)为0.819。0.927(P=0.000),在最佳诊断界点为18.5s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9%和20.0%;APTT预测重症中暑患者死亡的AUC为0.812,面积的标准误为0.047,其95%CI为0.740~0.903(P=0.000),在最佳诊断界点为46.55s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2%和14.0%;PLT预测重症中暑患者死亡的AUC为0.767,面积的标准误为0.040,其95%CI为0.688—0.845(P=0.000),在最佳诊断界点为86.5×10^9/L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0%和36.8%。结论重症中暑患者早期PT、APTT延长及PLT降低提示病死率增加,对于重症中暑患者死亡具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重症 凝血功能 血小板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预后
原文传递
血栓弹力图评价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 被引量:38
8
作者 钟声健 张春宝 +1 位作者 胡军涛 汤展宏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3-158,共6页
目的比较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试验在脓毒症患者中的检测结果,探讨TEG对监测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92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序贯器官衰竭... 目的比较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试验在脓毒症患者中的检测结果,探讨TEG对监测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92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分为SOFA≥12分组(47例)和SOFA〈12分组(45例);另选35例同期非脓毒症且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取静脉血检测常规凝血指标、血常规、D-二聚体、降钙素原(PeT),并同时进行TEG检测,比较3组间各指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法分析脓毒症患者SOFA与各项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在常规凝血试验指标中,D-二聚体水平随着患者病情加重而逐渐升高,非脓毒症组、脓毒症SOFA〈12分组和≥12分组分别为0.523(0.273,0.928)、0.863(0.673,4.221)、4.118(2.420,5.653)mg/L(Z=25.163,P=O.000);SOFA≥12分组血小板计数(PLT)明显低于SOFA〈12分组和非脓毒症组[×109/L:28.6(12.8,48.9)比257.3(152.6,339.8)、182.0(118.0,229.0),均P〈O.01];而3组间凝血酶原时间(胛)、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未能提示脓毒症患者凝血状态改变。TEG参数中,凝血反应时间(R值)和血块生成时间(K值)在脓毒症SOFA〈12分组低于非脓毒症组[R值(min):4.4(3.6,6.1)比6.3(6.0,6.7),P〈0.01;K值(rain):1.1(1.0,1.5)比1.5(1.3,1.8),P〈0.05),在SOFA≥12分组则高于非脓毒症组[R值(min):7.0(5.7,8.7)比6.3(6.0,6.7),P〉O.05;K值(rain):4.2(3.4,7.1)比1.5(1.3,1.8),P〈0.01];血块生成率(仪角)、最大宽度值(MA值)、凝血综合指数(CI值)在SOFA〈12分组均高于非脓毒症组[仅角(。):73.3(68.5,7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脓毒症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血小板 D-二聚体
原文传递
危重患者血小板减少症发病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7
9
作者 王兵 韩鹦赢 +3 位作者 李红洁 王勇强 高红梅 曹书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72-1076,共5页
目的研究ICU危重患者血小板减少症(TCP)的发病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方法前瞻性观察267例ICU危重患者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的变化,并比较TCP的发病与危重病评分、病种、出血、ICU住院时间和死亡率等的关系。结果TCP发病率26.6%,比非TCP患者M... 目的研究ICU危重患者血小板减少症(TCP)的发病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方法前瞻性观察267例ICU危重患者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的变化,并比较TCP的发病与危重病评分、病种、出血、ICU住院时间和死亡率等的关系。结果TCP发病率26.6%,比非TCP患者MODS、APACHEⅡ、SAPSⅡ评分更高,ICU住院时间延长,ICU死亡率上升。Logistic回归分析中,脓毒症是TCP高风险的独立致病因素,血小板计数最低值与高出血风险保持显著相关,而缩短TCP持续时间能显著降低出血发生;入院时三种评分系统高分值与高死亡率相关,住院期间大于30%幅度的血小板计数下降是ICU患者有统计学意义的死亡危险因素,而血小板计数最低值的恢复与降低死亡率相关。结论脓毒症是ICU危重患者TCP的主要原因;血小板计数可以作为评估出血、死亡等预后的指标,其动态变化可以独立于并作为危重病评分系统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 重症监护病房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适应证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0
作者 牛雯颖 毕悦 +5 位作者 张玉昆 肖洪彬 冯月男 敖鹏 赵永厚 卞敬琦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29-33,共5页
补阳还五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文章综述了补阳还五汤的研究进展。在治疗脑缺血方面补阳还五汤能够保护神经功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等改善脑损伤。通过降低炎症因子的含量、抗自由基的形成、来保护缺血性中风... 补阳还五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文章综述了补阳还五汤的研究进展。在治疗脑缺血方面补阳还五汤能够保护神经功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等改善脑损伤。通过降低炎症因子的含量、抗自由基的形成、来保护缺血性中风后造成的脑损伤。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可以有效提高疗效,减轻不良反应。通过阻止TGF-β/Smad/ERK通路中的信号传递等使得补阳还五汤抗纤维化的作用疗效显著。补阳还五汤可以促进神经修复,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减少继发性脊椎损伤。补阳还五汤可以改善神经组织的微循环、促进神经再生。补阳还五汤可以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活性、抑制二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栓溶解,从而达到抗血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适应证 血小板
下载PDF
原位生长棒晶氧化铝陶瓷的制备 被引量:27
11
作者 吴义权 张玉峰 +1 位作者 黄校先 郭景坤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85-588,共4页
α-Al2 O3 中加入CAS (CaO -Al2 O3-SiO2 )添加剂 ,在≥15 5 0℃ ,3h条件下无压烧结 ,制备出原位生长棒晶自增韧氧化铝陶瓷 .烧结行为和显微结构研究表明 :15 0 0℃烧结时棒晶开始生成 ,15 5 0℃完全生成棒晶 ,棒晶的大小均匀 ,样品的... α-Al2 O3 中加入CAS (CaO -Al2 O3-SiO2 )添加剂 ,在≥15 5 0℃ ,3h条件下无压烧结 ,制备出原位生长棒晶自增韧氧化铝陶瓷 .烧结行为和显微结构研究表明 :15 0 0℃烧结时棒晶开始生成 ,15 5 0℃完全生成棒晶 ,棒晶的大小均匀 ,样品的相对密度达到>97% ,烧结温度升至 16 0 0℃时 ,烧结对棒晶的尺寸几乎无影响 .不含CAS添加剂的样品在 130 0~ 16 0 0℃烧结不能生成氧化铝棒晶 ,而 0 .1%~ 0 .5 % (质量分数计 ,下同 )CAS的加入可引发氧化铝晶粒异向生长 ,形成棒晶 .CAS的添加量从 0 .1%增加到 0 .5 %对氧化铝棒晶的显微结构没有明显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陶瓷 棒晶 自增韧 原位生长 制备
下载PDF
降钙素原和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单独或联合检测对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34
12
作者 郑俊福 蔡照华 +7 位作者 张鑫 娄金丽 赵文敏 李鹏 李冰 李磊 董培玲 丁惠国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09-21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外周血白细胞(WBC)、WBC/血小板(PLT)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肝硬化患者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129例肝硬化患者,包括肝硬...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外周血白细胞(WBC)、WBC/血小板(PLT)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肝硬化患者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129例肝硬化患者,包括肝硬化死亡患者112例,其中并发感染导致死亡患者94例(感染组),包括SBP 61例;其他原因导致死亡18例(非感染组),肝硬化代偿期患者17例为对照组。使用抗生素前常规细菌培养,并测定血清PCT及WBC、WBC/PLT。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率比较应用χ2检验,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结果在94例肝硬化合并感染的患者中,细菌培养阳性66例,其中血、腹水及其他分泌物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5.8%、30.3%及43.9%。肺部感染占8.5%,SBP为64.9%,感染灶不明确占26.6%。感染组患者血清PCT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及对照组(F=10.98,P<0.05)。不同感染部位患者血清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0.5 ng/ml,肝硬化合并感染的敏感性为92.5%,特异性为77.1%,ROC曲线下面积为0.89。PCT≥2 ng/ml,其敏感性为62.8%,特异性为94.2%。外周血WBC≥10×109/L及WBC/PLT≥0.25时,肝硬化合并感染的敏感性分别为47.8%,39.6%,特异性为100%。PCT联合WBC/PLT,其敏感性为76.8%,特异性为94.2%。SBP患者腹水培养阳性与否,PCT、WBC、WBC/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联合WBC/PLT,诊断SBP的敏感性为83.6%,特异性为94.2%。结论PCT、WBC/PLT可作为肝硬化合并感染的诊断指标,PCT与WBC/PLT联合对肝硬化SBP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感染 腹膜炎 降钙素原 白细胞 血小板 诊断
下载PDF
Multipotent role of platelet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A clinical approach 被引量:31
13
作者 Evangelos Voudoukis Konstantinos Karmiris Ioannis E Koutroubaki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12期3180-3190,共11页
There is evidence that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IBD) combine both inflammation and coagulation in their 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lthough platelets (PLT) are well known for their role in hemostasi... There is evidence that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IBD) combine both inflammation and coagulation in their 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lthough platelets (PLT) are well known for their role in hemostasis, there are a rising number of studies supporting their considerable role as inflammatory amplifiers in chronic inflammatory conditions. IBD are associated with several alterations of PLT, including number, shape, and function, and these abnormalities are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highly activated state of circulating PLT in IBD patients. When PLT activate, they increase in size, release a great variety of bio-active inflammatory and procoagulant molecules/particles, and express a variety of inflammatory receptors. These inflammatory products may represent a part of the missing link between coagulation and inflammation, and can be considered as possible IBD pathogenesis instigators. In clinical practice, thrombocytosis is associated both with disease activity and iron deficiency anemia. Controlling inflammation and iron replacement in anemic patients usually leads to a normalization of PLT count. The aim of this review is to update the role of PLT in IBD and present recent data revealing the possible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of anti-PLT agents in future IBD reme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emia Crohn’ s disease platelets Thrombocytosis Ulcerative colitis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血小板CD62P和sTLT-1的表达水平 被引量:32
14
作者 陆丽丽 刘丹 +2 位作者 庞春燕 张伟 张广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大量研究表明血小板CD62P和sTLT-1能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的形成,因此我们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血小板CD62P和sTLT-1的表达水平,以作为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的功能指标。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7 d)102例作... 目的大量研究表明血小板CD62P和sTLT-1能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的形成,因此我们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血小板CD62P和sTLT-1的表达水平,以作为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的功能指标。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7 d)102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选择来我科就诊的非急性脑梗死患者93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检测血小板CD62P的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sTLT-1的表达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的血小板CD62P和sTLT-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D62P和sTLT-1的表达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梗死灶体积呈正相关;CD62P和sTLT-1之间呈直线正相关(r=0.247,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CD62P和sTLT-1在校正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后[CD62P(%)OR值=1.102,95%CI:1.062~1.143,P<0.01;sTLT-1(pg/ml)OR值=1.004,95%CI:1.002~1.006,P<0.01]。结论血小板CD62P和sTLT-1是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可能是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 血小板 CD62P sTLT-1
下载PDF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ST段拾高型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患者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估的回顾性分析(英文) 被引量:32
15
作者 张涛 蓝县武 +1 位作者 麦鸿成 张爱东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79,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前应用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梗死相关血管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总共收集了290个进行PCI术的STEMI患者.患者分为两组,其...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前应用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梗死相关血管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总共收集了290个进行PCI术的STEMI患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替格瑞洛组97例,氯毗格雷组193例.对两组患者入院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危险因素;首次入院实验室检查;冠脉病变数量;冠脉血流分级及7 d内出血事件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病变血管数目及位置,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组或替格瑞洛组,主要出血事件及次要出血事件在7 d内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TIMI血流分级替格瑞洛组有高于氯吡格雷组趋势,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3).结论:本回顾性研究初步得出替格瑞洛比氯吡格雷能提升患者PCI术后冠脉血流,减少术中无复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氯毗格雷 ST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抗凝联合抗血小板预防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0
16
作者 苏少飞 李全成 +1 位作者 陈林宝 闫波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研究抗血小板联合抗凝治疗预防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ASO)患者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接受介入治疗的65例LASO患者,分为华法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服用贝前列素钠片... 目的研究抗血小板联合抗凝治疗预防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ASO)患者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接受介入治疗的65例LASO患者,分为华法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服用贝前列素钠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华法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华法林片,术后1年内监测凝血酶功能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华法林组的再狭窄率降低(15.23%vs 7.81%,P<0.05),术后1年的最小管腔内直径升高[(3.76±0.31)vs(4.68±0.68)mm,P<0.05)];华法林组和对照组术后各个时间点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华法林组出血率降低(14.17%vs 6.89%,P<0.05)。结论抗凝联合抗血小板治疗能够有效预防糖尿病L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疗效及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治疗 再狭窄 血小板
原文传递
脂质体携载前列腺素E_1抑制血小板功能降低心肌梗死面积 被引量:23
17
作者 叶萍仙 朱建华 夏强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57-560,共4页
目的 在家兔心肌缺血 再灌注模型上观察脂质体携载前列腺素E1(Lipo PGE1)对血小板功能的抑制作用和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2 0只家兔随机分成Lipo PGE1治疗组及对照组 ,每组 10只。两组家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 4 0min后松开 ... 目的 在家兔心肌缺血 再灌注模型上观察脂质体携载前列腺素E1(Lipo PGE1)对血小板功能的抑制作用和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2 0只家兔随机分成Lipo PGE1治疗组及对照组 ,每组 10只。两组家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 4 0min后松开 ,再灌注 2h。于再灌注前 10min分别自耳缘静脉注射Lipo PGE1( 2 μg/kgPGE1)及等容量的脂肪乳剂 (Lipo PGE1的溶剂 )。整个实验过程中连续记录血压及心电变化。家兔处死后以Evans蓝及氯化三苯基四氮唑 (TTC)双重染色确定缺血及梗死心肌范围 ,心肌梗死范围以梗死心肌占危险区心肌重量百分比 (MI/RISK)表示。通过测定血浆血栓素B2 (TXB2 )及α颗粒膜蛋白 14 0 (GMP 14 0 )含量反映周围血小板活性状态。结果 再灌注前静脉应用 2 μg/kgLipo PGE1能减少家兔再灌注期心律失常的发生 ,不产生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Lipo PGE1治疗组心肌梗死范围 ( 3 3 .6± 5 .5 ) %较对照组 ( 4 3 .8± 5 .1) %显著缩小 (P <0 .0 1)。Lipo PGE1治疗组再灌注期血浆TXB2 及GMP 14 0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5及P <0 .0 1) ,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较对照组也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Lipo PGE1能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活化 ,挽救缺血心肌 ,缩小心肌梗死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前列腺素 血小板 心肌梗塞 治疗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表达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选择素的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26
18
作者 朱海英 冷振璞 +4 位作者 王敏忠 庞在英 满晓 冯亚波 马春燕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5-337,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 I)患者血小板表达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P选择素(CD62p)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53例AC I患者发病48 h内血小板CD31、CD62p的表达水平,并与有脑梗死易患因素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 I)患者血小板表达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P选择素(CD62p)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53例AC I患者发病48 h内血小板CD31、CD62p的表达水平,并与有脑梗死易患因素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AC I组血小板表达CD31、CD62p[(90.91±15.39)%,(7.00±2.96)%]明显高于易患因素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01);AC I组中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血小板CD62p表达高于无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均P<0.01);血小板CD31、CD62p的表达与脑梗死体积正相关(r=0.39,P<0.05;r=0.63,P<0.01)。结论AC I发病后血小板表达CD31、CD62p显著增高,其表达程度与脑梗死体积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小板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P选择素
下载PDF
白藜芦醇甙对血小板聚集功能及内钙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5
19
作者 陈鹏 杨丽川 +1 位作者 雷伟亚 沈志强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1-25,共5页
为了研究白藜芦醇甙 (polydatin ,PD)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及对细胞内钙水平的影响 ,并探讨其抗血栓形成作用的机制 ,应用Born比浊法和Grynkiewicz方法分别测定PD对兔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小板内钙水平的影响。PD在体外显著抑制花生四烯酸 (... 为了研究白藜芦醇甙 (polydatin ,PD)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及对细胞内钙水平的影响 ,并探讨其抗血栓形成作用的机制 ,应用Born比浊法和Grynkiewicz方法分别测定PD对兔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小板内钙水平的影响。PD在体外显著抑制花生四烯酸 (arachidonicacid ,AA)和腺苷二磷酸 (adenosinediphosphate ,ADP)诱导的富血小板血浆中的血小板聚集 ,其半数抑制浓度 (mediuminhibitoryconcentration ,IC50 )分别为 5. 13及 10. 0 7μmol /L ;5、10和 2 0mg /kg的PD静注均明显降低兔血小板聚集率 ,且呈明显的剂量 -效应关系 ;PD明显减少兔洗涤血小板内钙释放及外钙内流 ,本实验说明PD体内、外均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其机制与其降低血小板内钙浓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 白藜芦醇甙 血小板聚集功能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钙水平 影响 抗血栓形成 抑制浓度 腺苷二磷酸 剂量
下载PDF
血小板促进肿瘤生长与转移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20
作者 王爱云 曹玉珠 +6 位作者 韦忠红 张婷婷 仲金秋 陈文星 陆茵 吴媛媛 李晓曼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45-1049,共5页
血小板主要功能是通过形成血栓来抗凝和修复受损血管。近年来研究发现,血小板在肿瘤微环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肿瘤生长过程中,血小板已成为全身和局部反应的中心分子。恶性肿瘤进展过程中,血小板被肿瘤细胞"劫持",二者... 血小板主要功能是通过形成血栓来抗凝和修复受损血管。近年来研究发现,血小板在肿瘤微环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肿瘤生长过程中,血小板已成为全身和局部反应的中心分子。恶性肿瘤进展过程中,血小板被肿瘤细胞"劫持",二者在肿瘤转移的多个进程中紧密配合,促进肿瘤生长和进展。血小板促进肿瘤生长,提高肿瘤细胞侵袭潜力,促进癌细胞在血管中黏附、滞留和转移,协助肿瘤细胞免疫逃逸,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并稳定血管;肿瘤细胞通过直接或间接机制释放血小板活化介质,扰乱凝血系统,诱发中性粒细胞外陷形成等方式活化血小板。因此,血小板可以作为新的肿瘤干预靶标,血小板靶向抗肿瘤策略可以用来协同化疗及手术治疗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肿瘤 肿瘤转移 免疫 血管生成 血小板活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