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格瑞洛在治疗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时血小板聚集率分析 被引量:42
1
作者 李江 刘文娴 +1 位作者 赵一楠 任燕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2231-2234,共4页
目的探讨在治疗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时,将氯吡格雷更换为替格瑞洛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正在应用氯吡格雷75 mg/d治疗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512例,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根据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氯吡格雷抵... 目的探讨在治疗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时,将氯吡格雷更换为替格瑞洛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正在应用氯吡格雷75 mg/d治疗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512例,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根据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氯吡格雷抵抗患者88例。然后将这88例患者1∶1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及替格瑞洛组,氯吡格雷组继续服用氯吡格雷(75 mg/d),替格瑞洛组将氯吡格雷(75 mg/d)更换为替格瑞洛(90 mg,2次/d)。随访7 d,主要观察7 d前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同时观察7 d内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替格瑞洛组较氯吡格雷组血小板聚集率低〔(43.3±8.2)%比(56.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值较氯吡格雷组大〔(16.4±9.8)%比(1.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血小板聚集率达标率较氯吡格雷组高(84.4%比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及氯吡格雷组在试验过程中均无主要出血。结论对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将氯吡格雷更换为替格瑞洛后能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氯吡格雷抵抗 血小板聚集率 替格瑞洛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在阿司匹林抵抗患者治疗中血小板聚集率的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江 刘文娴 +2 位作者 马琛明 陈立颖 刘俊辉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424-1426,共3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在阿司匹林抵抗患者治疗中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426例,根据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阿司匹林抵抗及半抵抗患者共99例,接受阿司匹林(100 mg,qd)联合复方丹参滴丸(10粒,tid...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在阿司匹林抵抗患者治疗中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426例,根据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阿司匹林抵抗及半抵抗患者共99例,接受阿司匹林(100 mg,qd)联合复方丹参滴丸(10粒,tid)治疗,1个月后复查血小板聚集率。结果:426例患者中99例存在阿司匹林抵抗或半抵抗,占23.2%。经阿司匹林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1个月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阿司匹林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可以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复方丹参滴丸可以作为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补充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抵抗 复方丹参滴丸 血小板聚集率
原文传递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抵抗与近期疗效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碧莲 解勤之 李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3期328-332,共5页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服用氯吡格雷治疗前后腺苷二磷酸(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同时观察临床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法:测定88名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102名ACS...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服用氯吡格雷治疗前后腺苷二磷酸(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同时观察临床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法:测定88名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102名ACS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前与服用后第5天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按照血小板聚集率的抑制程度分为无反应、低反应和正常反应组。同时观察单纯药物治疗和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患者1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服用氯吡格雷前,ACS患者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4±7.8)%vs(56.2±12.1)%,P<0.05]。ACS患者服用氯吡格雷的过程中,无反应患者、低反应患者的发生率分别是21.6%、27.4%。结论:ACS患者呈现出血小板高聚集状态。服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聚集率的抑制程度呈现明显个体差异。氯吡格雷无反应和低反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心绞痛发生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正常反应患者(P<0.05)。联合支架置入术患者心绞痛发生率低于单纯药物治疗患者(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氯吡格雷 血小板聚集率
下载PDF
替格瑞洛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付熠 王蔚浩 +2 位作者 邵超华 杨帆 邓乐华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906-908,共3页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预后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东莞市常平医院心内科住院的NSTE-ACS患者17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85例,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预后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东莞市常平医院心内科住院的NSTE-ACS患者17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85例,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组(85例,替格瑞洛+阿司匹林),连续治疗24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用比浊法测定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随访2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1周后,氯吡格雷组与替格瑞洛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54.8±5.2)%与(47.6±4.9)%,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与治疗前[(60.4±5.8)%、(62.1±6.5)%]比较显著降低(P<0.05),且替普瑞洛组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氯吡格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周期间,氯吡格雷组与替格瑞洛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7.1%(23/85)与12.9%(1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出血事件发生率为3.53%(3/85),替格瑞洛组为5.88%(5/8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可以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具有比氯吡格雷更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能够降低NSTE-ACS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出血并发症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小板聚集率 预后 影响
下载PDF
基于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丹参注射液生物活性测定法 被引量:6
5
作者 娄天宇 李瑞吉 +2 位作者 刘金辉 于尚玥 王志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75-879,共5页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的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建立丹参注射液的生物活性测定法,从而探索一种反映其有效性的新质控模式。方法通过丹参注射液体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为试验系,进行量效学关系考察和规定效价,采用量反应平行线法进行实验设计...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的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建立丹参注射液的生物活性测定法,从而探索一种反映其有效性的新质控模式。方法通过丹参注射液体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为试验系,进行量效学关系考察和规定效价,采用量反应平行线法进行实验设计并计算效价,建立基于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丹参注射液生物活性测定法。结果丹参注射液浓度在37.7%~52.2%范围内具备显著量效关系,规定标准品效价为1000 U·L-1,由此测定其他8个批次(170203、20180601、180727B1、1807241、170204、20180701、180725B1、1807251)效价依次为931.2、1584.9、1252.7、1054.1、990.1、2667.9、1312.1、1035.7 U·L-1,方法学考察表明方法可靠,重复性良好。结论利用以抗血小板聚集活性为指标的丹参注射液生物活性测定法可对丹参注射液的药效活性进行区分评价,操作简单易行、方法可靠,对于补充调整中药、中药复方及制剂的全面质量控制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注射液 血小板聚集 抑制率 生物活性测定 效价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叶庆标 李志辉 +1 位作者 黄婷 王影齐 《实用全科医学》 2004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 (GSDP)对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3 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GSDP组15例、对照治疗组 15例 ,选择 2 0例门诊健康体检小儿为正常组。对照治疗组给予强的松治疗 8周 ,而GSDP组在强的松治疗的基础上...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 (GSDP)对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3 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GSDP组15例、对照治疗组 15例 ,选择 2 0例门诊健康体检小儿为正常组。对照治疗组给予强的松治疗 8周 ,而GSDP组在强的松治疗的基础上加服GSDP治疗 8周 ,测定 2组治疗前后血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脂质、胆固醇、尿素氮、肌酐、血沉及 2 4小时尿蛋白定量 ,观察 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 2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脂质、胆固醇、尿素氮、肌酐、血沉及 2 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P <0 .0 5或P <0 .0 1) ,GSDP组比对照治疗组改善更明显 (P <0 .0 1) ;GSDP治疗组治疗后血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 (P <0 .0 1) ,而对照治疗组治疗后两者无变化 (P >0 .0 5 ) ;GSDP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治疗组 (P <0 .0 5 )。结论 GSDP能改善小儿肾病综合征血液的高凝状态 ,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减少尿蛋白的漏出 ,增加有效治疗率 ,值得临床常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治疗 小儿 肾病综合征 GSDP 诊断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和炎性标志物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丁颖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8-159,共2页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短期应用对脑梗死(CI)患者血脂、血小板聚集率和炎性标志物表达的影响。方法:经头颅CT、MRI证实为脑梗死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和对照组各20例,于21 d后分别测定血脂、血小...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短期应用对脑梗死(CI)患者血脂、血小板聚集率和炎性标志物表达的影响。方法:经头颅CT、MRI证实为脑梗死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和对照组各20例,于21 d后分别测定血脂、血小板聚集率和炎性标志物。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治疗后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聚集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的变化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在短期降低CI患者的血脂、CRP水平,但对Fg、血小板聚集率无明显影响;CI患者早期还是要考虑进行多方面的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血脂 血小板聚集率 炎性标志物 脑梗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氯吡格雷抵抗与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赵德秀 王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8-451,共4页
氯吡格雷作为中国脑血管病专家共识的抗血小板聚集的首选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广泛.然而卒中患者在常规剂量服用氯吡格雷过程中仍有30%左右的复发率,临床化验发现此类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聚集率依然较高,说明部分患者... 氯吡格雷作为中国脑血管病专家共识的抗血小板聚集的首选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广泛.然而卒中患者在常规剂量服用氯吡格雷过程中仍有30%左右的复发率,临床化验发现此类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聚集率依然较高,说明部分患者可能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目前研究认为氯吡格雷抵抗存在多种原因,基因多态性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机制,包括CYP3A4,P2Y12受体,GPⅡb/Ⅲa受体等,本文主要综述了氯吡格雷抵抗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聚集 氯吡格雷抵抗 血小板聚集度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对血小板聚集率、活化凝血时间和抗凝血酶Ⅲ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赵香梅 高传玉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9期750-753,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对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R)、活化凝血时间(ACT)和抗凝血酶Ⅲ(ATⅢ)的影响,进而评价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对凝血及抗凝系统的影响。方法将140例经危险分层...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对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R)、活化凝血时间(ACT)和抗凝血酶Ⅲ(ATⅢ)的影响,进而评价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对凝血及抗凝系统的影响。方法将140例经危险分层为高危并行PCI的ACS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72例和对照组68例,分别测定患者PCI术前和PCI术后不同时间点的PAR、ACT和ATⅢ水平。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别,探讨替罗非班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替罗非班组PCI术前PAR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术后12、36小时PAR较对照组明显降低,(3.65±3.43)%vs(41.69±20.62)%,(9.73±8.08)%vs(39.54±23.37)%(均P<0.01),PCI术后48小时PAR恢复至基础水平。两组各时间点A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PCI术后48小时ATⅢ较术后12、36小时升高,(168±67)mg/L vs(145±56)mg/L、(133±55)mg/L(均P<0.05)。结论 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能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对ACT和ATⅢ无明显直接影响,替罗非班组停用替罗非班后ATⅢ恢复较快,可能与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间接增加ATⅢ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血管成形术 替罗非班 血小板聚集率 活化凝血时间 抗凝血酶Ⅲ
下载PDF
普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用对血脂和炎性标志物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宝林 袁婷 +2 位作者 陆惠华 曲毅 方宁远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05-707,共3页
目的研究普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血小板聚集率及炎性标志物表达的影响。方法经头颅CT或磁共振(MRI)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68例,经2周洗脱期后随机分为普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组(普伐他汀10mg/d+阿司匹... 目的研究普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血小板聚集率及炎性标志物表达的影响。方法经头颅CT或磁共振(MRI)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68例,经2周洗脱期后随机分为普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组(普伐他汀10mg/d+阿司匹林50mg/d)和阿司匹林治疗组(阿司匹林50mg/d)各34例,随访9个月。于洗脱期后和随访结束时分别测定血脂、血小板聚集率及炎性标志物的表达。结果两组用药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均无显著变化(P>0.05);联合用药组随访结束时血清载脂蛋白A(apoA)明显升高,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apoB/apoA、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bg)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阿司匹林治疗组血脂各项指标、CRP、Fbg用药前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提示普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显著的调脂和抑制炎性反应的作用,为阻断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预防再梗死的发生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伐他汀 阿司匹林 血脂 血小板聚集率 炎性标志物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负荷瑞舒伐他汀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梁建文 胡雪松 吴奋生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2期157-159,167,共4页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前负荷瑞舒伐他汀对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io,PAR)的影响,探索PCI治疗前负荷瑞舒伐他汀与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前负荷瑞舒伐他汀对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io,PAR)的影响,探索PCI治疗前负荷瑞舒伐他汀与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深圳市福田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行选择性PCI治疗的患者89例,根据术前是否负荷瑞舒伐他汀分为常规剂量组45例,负荷剂量组44例。首要终点为3个月MACE。采用全血阻抗法测定两组的全血PAR水平。结果两组术后3个月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7天的PAR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剂量组:(4.37±3.45)ohm vs.(8.43±2.92)ohm,P<0.01;负荷剂量组:(5.48±3.21)ohm vs.(8.70±2.80)ohm,P<0.01]。两组术后PAR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4±3.15)ohm vs.(2.47±2.23)ohm,P>0.05)]。结论PCI治疗前负荷瑞舒伐他汀对患者的PAR水平及短期预后未见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瑞舒伐他汀 血小板聚集率
下载PDF
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对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患者的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晓燕 梁建文 +1 位作者 胡雪松 张新霞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2年第7期1053-1055,共3页
目的研究血小板聚集率检测水平与行经皮冠脉介入(percutanc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性。方法用比浊法和阻抗法检测119例行PCI术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超过7 d的患者的血浆或全血的血小板聚集率,促... 目的研究血小板聚集率检测水平与行经皮冠脉介入(percutanc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性。方法用比浊法和阻抗法检测119例行PCI术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超过7 d的患者的血浆或全血的血小板聚集率,促凝剂分别为终浓度为5μmo/lL的ADP或终浓度为2 mg/L的胶原。1年后随访,用SPSS13.0对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组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平均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例发生心肌缺血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组患者以ADP为促凝剂比浊法测定的血小板聚集率平均值(0.63±0.12),与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平均值(0.48±0.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以胶原为促凝剂阻抗法检测的血小板聚集率平均值(分别为8.3±3.8和5.2±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以ADP为促凝剂阻抗法测定的血小板聚集率平均值,及以胶原为促凝剂比浊法检测的血小板聚集率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ADP为促凝剂比浊法,及以胶原为促凝剂阻抗法检测的血小板聚集率,与行PCI术常规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药的患者是否易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脉介入 血小板聚集率 抗血小板治疗 评估
原文传递
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与正常受试者血浆糖盏蛋白水平的比较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寿折星 沈霖 +4 位作者 杨艳萍 帅波 谢晶 周丕琪 高兰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0年第4期251-255,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浆糖盏蛋白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伤科病房与门诊就诊的52例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和48名健康志愿者的血浆糖盏蛋白水平、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含... 目的探讨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浆糖盏蛋白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伤科病房与门诊就诊的52例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和48名健康志愿者的血浆糖盏蛋白水平、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对每位受试者均做Harris评分。结果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浆糖盏蛋白水平较正常人升高,血小板聚集率较正常人降低。血浆糖盏蛋白水平与股骨头坏死危险因素不相关,与Harris评分及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血小板聚集率4 min和10 min时与纤维蛋白原正相关,2 min时与纤维蛋白原不相关。结论高含量纤维蛋白原促进糖盏蛋白的产生,其通过竞争性抑制血小板聚集缓解临床症状。血浆糖盏蛋白升高可能是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股骨头坏死 糖盏蛋白 血小板聚集率
下载PDF
复方丹参注射液湿敷联合氦氖激光治疗新生儿输液所致静脉炎的疗效及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婷 李志辉 +3 位作者 黄丽红 王影齐 钟翠芳 张家榕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32期15-16,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湿敷联合氦氖激光治疗新生儿输液所致静脉炎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80例新生儿输液所致静脉炎患儿分为两组:复方丹参注射液湿敷联合氦氖激光治疗为治疗组(n=40)、50%硫酸镁湿敷联合氦氖激...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湿敷联合氦氖激光治疗新生儿输液所致静脉炎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80例新生儿输液所致静脉炎患儿分为两组:复方丹参注射液湿敷联合氦氖激光治疗为治疗组(n=40)、50%硫酸镁湿敷联合氦氖激光治疗为对照组(n=40)进行5d的治疗,于治疗开始、第6天进行临床评估,同时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治疗前,新生儿输液所致静脉炎患儿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5d后,治疗组的患儿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治疗组患儿血小板聚集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湿敷联合氦氖激光治疗新生儿输液所致静脉炎效果优于50%硫酸镁湿敷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能降低新生儿输液所致静脉炎患儿血小板聚集率,抑制效应可能是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输液所致静脉炎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注射液 湿敷 氦氖激光 静脉炎 血小板聚集率 新生儿
下载PDF
红黄通脉冲剂活血化瘀作用实验研究
15
作者 佟继铭 刘玉玲 +4 位作者 刘蕴秀 符景春 刘忠义 来锦 范润芹 《承德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173-174,共2页
红黄通脉冲剂(HHTM)灌胃给药,100mg·(kg.d)-1和200mg·(kg·d)-1(以其所含总黄酮量计算),连续7天。结果:均可明显延长小鼠的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抑制家兔的血栓形成和血小板的... 红黄通脉冲剂(HHTM)灌胃给药,100mg·(kg.d)-1和200mg·(kg·d)-1(以其所含总黄酮量计算),连续7天。结果:均可明显延长小鼠的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抑制家兔的血栓形成和血小板的聚集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黄通脉冲剂 总黄酮 血小板聚集率 药理 中药
下载PDF
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时义宝 李磊 +2 位作者 程鹏 周跟东 张晓红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9期1673-1676,共4页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血小板聚集率(MPAR)的影响。方法 80例确诊为ACS行PCI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格瑞洛治疗组(观察组)和氯吡格雷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0例。...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血小板聚集率(MPAR)的影响。方法 80例确诊为ACS行PCI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格瑞洛治疗组(观察组)和氯吡格雷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前已连续服用氯吡格雷(泰嘉)75 mg·d^(-1)持续7 d以上者维持原剂量,未曾服用过氯吡格雷者予以300 mg负荷剂量后75 mg·d-1维持。观察组入院前已连续服用替格瑞洛每次90 mg,2次/天,持续7 d以上者维持原剂量,未曾服用过替格瑞洛者予以180 mg负荷剂量后改标准剂量替格瑞洛(每次90 mg,2次/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术后5 d抽取空腹外周血标本进行MPAR的测定。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MPA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外周血MPAR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MPA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能更好地抑制ACS血管病变患者PCI围术期MPAR,降低早中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对重度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患者具有更好抗血小板聚集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小板聚集率
下载PDF
脓毒性休克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及乳酸/白蛋白比值的变化及意义
17
作者 路明顺 燕鑫鑫 刘泽玉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究脓毒性休克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乳酸/白蛋白比值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安阳市人民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02例脓毒性休克合并DIC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106例为脓毒性休克患者作... 目的探究脓毒性休克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乳酸/白蛋白比值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安阳市人民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02例脓毒性休克合并DIC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106例为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对照组。受试者均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乳酸/白蛋白比值检测并进行对比。评估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乳酸/白蛋白比值联合检测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合并DIC的诊断价值。同时分析影响脓毒性休克患者合并DIC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乳酸/白蛋白比值(0.50±0.05)高于对照组(0.15±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57.97±8.18)%]低于[(73.40±10.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血钠、血钾、血小板计数、血液净化情况、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血小板计数、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气管切开、血钠紊乱、平均动脉压、白细胞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脓毒性休克患者合并DIC为因变量,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乳酸/白蛋白比值为自变量,二元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乳酸/白蛋白比值为脓毒性休克患者合并DIC的危险因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为脓毒性休克患者合并DIC的保护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乳酸/白蛋白比值与脓毒性休克患者合并DIC相关,可加强检测脓毒性休克合并DIC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乳酸/白蛋白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乳酸/白蛋白比值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下载PDF
血清Lp-PLA2、血小板聚集率、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比值与老年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分析
18
作者 张翥 祁建成 +2 位作者 陶亮亮 范修才 吴景盛 《海军医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1248-1253,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血小板聚集率(PAG)、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比值(MPV/PLT)与老年冠心病(CHD)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162...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血小板聚集率(PAG)、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比值(MPV/PLT)与老年冠心病(CHD)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162例老年CHD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并接受1年随访,记录患者1年内出现MACE情况,根据是否出现MACE将患者分为发生组(30例)和未发生组(132例),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血清Lp-PLA2、PAG、MPV/PLT,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老年CHD患者MACE的关系,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患者入院时血清Lp-PLA2、PAG、MPV/PLT及3项联合预测1年内出现MACE的价值。结果发生组年龄≥75岁占比、合并高血压占比显著高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发生组比较,发生组患者血清Lp-PLA2、PAG、MPV/PLT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Lp-PLA2、PAG、MPV/PLT是影响老年CHD患者MACE发生的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Lp-PLA2、PAG、MPV/PLT、3项联合预测老年CHD患者MAC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2、0.817、0.841、0.939。结论Lp-PLA2、PAG、MPV/PLT过表达与老年CHD患者发生MACE有紧密联系,住院期间可通过检测Lp-PLA2、PAG、MPV/PLT水平评估MACE发生风险,及时进行临床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血小板聚集率 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比值 冠心病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换用替格瑞洛后的PAR变化
19
作者 李枚岭 李刚 《实用医药杂志》 2015年第2期113-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换用替格瑞洛后血小板聚集率(PAR)的变化情况。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根据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氯吡格雷抵抗...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换用替格瑞洛后血小板聚集率(PAR)的变化情况。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根据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氯吡格雷抵抗患者57例,男45例,年龄(62.98±10.51)岁,体重指数(24.53±2.53)kg/m2;女12例,年龄(64.17±5.84)岁,体重指数(25.49±3.37)kg/m2。氯吡格雷抵抗患者将氯吡格雷75 mg,1次/d更换为替格瑞洛负荷量180 mg,次日开始90 mg,2次/d。随访30 d,应用替格瑞洛后7、15、30 d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服用替格瑞洛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与应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吸烟,是否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及服用降压、降糖药物,其血小板聚集率下降程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能够显著降低氯吡格雷抵抗ACS患者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抵抗 血小板聚集率(PAR)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