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青藏高原范围 被引量:70
1
作者 张镱锂 李炳元 +1 位作者 刘林山 郑度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43-1553,共11页
伴随青藏高原研究的深入,高原内外多学科研究程度和认识的提高,及地理大数据、地球观测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对青藏高原范围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研究系统论述了确定青藏高原范围的原则、依据和方法,分析探讨了高原地貌宏观结构(高原面、高... 伴随青藏高原研究的深入,高原内外多学科研究程度和认识的提高,及地理大数据、地球观测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对青藏高原范围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研究系统论述了确定青藏高原范围的原则、依据和方法,分析探讨了高原地貌宏观结构(高原面、高原内低盆地与高原边缘河谷低地等)和周围边界各自然地段构成的基本特征。采用ArcMap软件,通过遥感影像和DEM数据及新资料对高原地貌比较研究,实现了1∶100万比例尺地图精度的青藏高原范围的界定。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北起西昆仑山-祁连山山脉北麓,南抵喜马拉雅山等山脉南麓,南北最宽达1560 km;西自兴都库什山脉和帕米尔高原西缘,东抵横断山等山脉东缘,东西最长约3360 km;范围为25°59′26″N~40°1′6″N、67°40′37″E~104°40′43″E,总面积为308.34万km^(2),平均海拔约4320 m。在行政区域上,青藏高原分布于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尼泊尔、不丹、缅甸、吉尔吉斯斯坦等9个国家。其中中国境内的青藏高原面积约258.09万km^(2)(占高原总面积的83.7%),平均海拔约4400 m,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和新疆等6省区,西藏和青海两省区主体分布在高原范围内(约占高原总面积的6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确定范围原则 方法依据 范围边界 高原特征数据
原文传递
基于MODIS NDVI和多方法的青藏高原植被物候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30
2
作者 周玉科 刘建文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6-498,共13页
基于遥感的植被物候分析具有连续观测、覆盖面广的优点,已经成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生理物理变化研究的重要手段。基于青藏高原96个气象站点和对应的MODIS NDVI时序数据,探索分析了2000~2014年间站点、典型植被覆盖和高原整体区域... 基于遥感的植被物候分析具有连续观测、覆盖面广的优点,已经成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生理物理变化研究的重要手段。基于青藏高原96个气象站点和对应的MODIS NDVI时序数据,探索分析了2000~2014年间站点、典型植被覆盖和高原整体区域上的植被物候变化趋势及地理环境影响。首先采用三次样条(Spline)函数法、双逻辑斯蒂(D-L)函数法和奇异谱分析法(SSA)进行NDVI时序数据重构,其次利用导数法(Derivative method,Der)及阈值法(Threshold method,Trs)提取植被物候关键参数(生长季长度LOS、生长季开始点SOS、生长季结束点EOS),进而对比分析6种方法提取结果的差异和适用条件;再利用M-K test趋势分析法计算了各站点和区域的物候发展趋势,并探索其与海拔、降水、温度间的相关性;最后将本文遥感LOS与气温阈值法得到的生长期长度指标(GSL)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1)阈值法有较强的稳定性及适应性,导数法结果差异较大,整体来看阈值法优于导数法。草原及森林覆被类型中3种物候参数使用SSA、Spline、D-L与阈值法的组合提取结果较优;(2)多种方法提取的多种物候参数趋势空间差异性较大,小尺度上趋势比较一致。青藏高原东南部湿润半湿润的灌木草原区及西北荒漠草原区,呈现SOS和EOS推迟、但LOS仍然延长的趋势;青藏高原西南部湿润区呈现SOS延后、EOS提前、LOS缩短的趋势;青藏高原分布广泛的草原区,各物候参数并未呈现显著变化的趋势特征;(3)温度与物候参数发展趋势呈相关关系,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呈现SOS提前、EOS延后的现象。由于高原地貌、气候的复杂性,多数站点的物候发展趋势与海拔、降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GSL与LOS的相关性也呈现相似的特征。本文证实在植被物候参数遥感提取中,多种方法差异较大,很少有在全部区域均适用的方法;站点尺度上青藏高原在近1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NDVI时序重构 植被物候参数 趋势分析 阈值法 导数法
原文传递
AHP法在防护林体系优化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宋西德 罗伟祥 侯琳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1-47,共7页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黄土高原渭北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结构与配置优化进行判断。结果表明,“三北”防护林以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防护林为主,多林种多树种结合,主要林种防护林、经济林、用材林、薪炭林...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黄土高原渭北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结构与配置优化进行判断。结果表明,“三北”防护林以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防护林为主,多林种多树种结合,主要林种防护林、经济林、用材林、薪炭林的比例分别为411%、31.9%、19.1%、7.9%。可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发展规划提供优化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防护林体系 结构优化 层次分析
下载PDF
黄土高原区不同植物凋落物可溶性有机碳的含量及生物降解特性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春阳 周建斌 +1 位作者 王祥 夏志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39-1145,共7页
以黄土高原区刺槐、小叶杨、沙棘、沙柳、苜蓿和长芒草等6种植物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利用2种浸提剂(水和0.01mol.L-1CaCl2)浸提了不同大小(2 mm粉碎样和1 cm长)植物凋落物,测定了其中可溶性有机碳(SOC)的含量,并利用室内培养试验(25℃)评... 以黄土高原区刺槐、小叶杨、沙棘、沙柳、苜蓿和长芒草等6种植物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利用2种浸提剂(水和0.01mol.L-1CaCl2)浸提了不同大小(2 mm粉碎样和1 cm长)植物凋落物,测定了其中可溶性有机碳(SOC)的含量,并利用室内培养试验(25℃)评价了可溶性有机碳的生物降解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凋落物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在4.21~76.25 g.kg-1之间,占其全碳的比例在0.99%~19.84%之间.平均来看,乔木凋落物可溶性有机物含量及其占全碳的比例大于灌木,而灌木又高于草本.经过7 d的培养,不同凋落物可溶性有机碳的生物降解率在34.7%~75.1%之间,平均56.3%,不同种类凋落物的生物降解率相比为乔木>灌木>草本.紫外及荧光光谱法测定法表明,培养结束后SOC溶液中结构较为复杂的可溶性有机物的比例呈显著上升,这与其中易降解组分的降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植物凋落物 提取方法 可溶性有机碳 生物降解率
原文传递
Start of vegetation growing season on the Tibetan Plateau inferred from multiple methods based on GIMMS and SPOT NDVI data 被引量:17
5
作者 DING Mingjun LI Lanhui +5 位作者 ZHANG Yili SUN Xiaomin LIU Linshan GAO Jungang WANG Zhaofeng LI Yingnia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5年第2期131-148,共18页
In this study, we have used four methods to investigate the start of the growing season (SG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TP) from 1982 to 2012, using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data obtained from... In this study, we have used four methods to investigate the start of the growing season (SG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TP) from 1982 to 2012, using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data obtained from Global Inventory Modeling and Mapping Studies (GIMSS, 1982-2006) and SPOT VEGETATION (SPOT-VGT, 1999-2012). SGS values esti- mated using the four methods show similar spatial patterns along latitudinal or altitudinal gradients, but with significant variations in the SGS dates. The largest discrepancies are mainly found in the regions with the highest or the lowest vegetation coverage. Between 1982 and 1998, the SGS values derived from the four methods all display an advancing trend, 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more recent SPOT VGT data (1999-2012), there is no continu- ously advancing trend of SGS on the TP. Analysis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GS values derived from GIMMS and SPOT between 1999 and 2006 demonstrates consistency in the tendency with regard both to the data sources and to the four analysis methods used. Com- pared with other methods, the greatest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in situ data and the SGS values retrieved is obtained with Method 3 (Threshold of NDVI ratio). To avoid error, in a vast region with diverse vegetation types and physical environments, it is critical to know the seasonal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particularly in areas with sparse grassland or evergreen for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ENOLOGY NDVI start of vegetation growing season method Tibetan plateau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崔灵周 李占斌 +1 位作者 马俊杰 李勉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6-90,共5页
通过对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的初步研究 ,设计出了包括 1个高级综合指标——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人口状况等 5个基本指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等 30个元素指标的层次性指标体系结构框架 ,熵技术支持下确定可持续发展指标... 通过对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的初步研究 ,设计出了包括 1个高级综合指标——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人口状况等 5个基本指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等 30个元素指标的层次性指标体系结构框架 ,熵技术支持下确定可持续发展指标权重的层次分析法 ,以及由递阶多层次综合评价、主成份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数学方法所集成的可持续发展全面综合评价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可持续发展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设计 西部大开发
下载PDF
Analysi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multi-year trend of the remotely sensed soil moisture on the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15
7
作者 LIU Qiang DU JinYang +1 位作者 SHI JianCheng JIANG LingMe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12期2173-2185,共13页
Long-term highly accurate surface soil moisture data of TP(Tibetan Plateau)are important to the research of Asian monsoon and global atmospheric circulation.However,due to the sparse in-situ networks,the lack of soil ... Long-term highly accurate surface soil moisture data of TP(Tibetan Plateau)are important to the research of Asian monsoon and global atmospheric circulation.However,due to the sparse in-situ networks,the lack of soil moisture observations has seriously hindered the progress of climate change researches of TP.Based on the Dual-Channel soil moisture retrieval algorithm and the satellite observation data of AMSR-E(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for EOS),we have produced the surface soil moisture data of TP from 2003 to 2010 and analyzed the season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soil moistur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ts multi-year changing trend in area of TP.Compared to the in-situ observations,the accuracy of the soil moisture retrieved by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evaluated.The evaluation result shows that the new soil moisture product has a better accuracy in the TP region than the official product of AMSR-E.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annual mean values of soil moisture and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the monthly-averaged soil moisture a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il moisture variations in space and time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precipitation distribution and the water vapor transmission path in TP.Based on the new soil moisture product,we also analyz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changing trend of multi-year soil moisture in TP.From the comparisons with the precipitation changing trend obtained from th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sites in TP,we found that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changing trend of soil moisture coincides with the precipitation as a who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an plateau soil moisture passive microwave dual-channel method spatial distribution
原文传递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d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for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Assessment in the Dobrovǎt River Basin,Romania 被引量:12
8
作者 Cristian V.PATRICHE Radu PIRNAU +1 位作者 Adrian GROZAVU Bogdan ROSCA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3期335-350,共16页
A correct assessment of the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component is extremely useful for the diminution of associated potential risks to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articularly in regard to land use planning and soil c... A correct assessment of the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component is extremely useful for the diminution of associated potential risks to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articularly in regard to land use planning and soil conservation.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usefulness of two methods, i.e.,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BLR) and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 for the assessment of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over a 130-km^2 area in the Moldavian Plateau(eastern Romania) region, where landslides affect large areas and render them unsuitable for agriculture. A large scale inventory mapping of all types of landslides(covering 13.7% of the total area) was performed using orthophoto images, topographical maps, and field surveys.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database was created, comprising the nine potential factors considered as most relevant for the landsliding process. Five factors(altitude, slope angle, slope aspect, surface lithology, and land use) were further selected for analysis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a tolerance test and the stepwise filtering procedure of BLR. For each predictor, a corresponding raster layer was built and a dense grid of equally spaced points was generated, with an approximately equal number of point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landslide area, in order to extract the values of the predictors from raster layers. Approximately half of the total number of points was used for model computation, while the other half was used for validation.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was employed to derive factor weights, with several pair-wise comparison matrices being tested for this purpose. The class weights, on a scale of 0 to 1, were taken as normalized landslide densities. A comparison of results achieved through these two approaches showed that BLR was better suited for mapping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with 82.8% of the landslide area falling into the high and very high susceptibility classes. The susceptibility class separation using standard deviation was superior to either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davian plateau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method predictor weights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semiqualitative method
原文传递
40~30kaBP期间高湖面稳定存在时青藏高原西南部封闭流域的古降水量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贾玉连 施雅风 +1 位作者 曹建廷 范云崎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46-351,共6页
依据封闭流域全流域水量平衡模式 ,模拟了青藏高原西南部 3个封闭流域在 40~ 30 ka BP期间 ,高湖面稳定存在时期的古水量平衡 ,重建了各流域的古降水量。结果表明色林错 -纳木错流域、扎布耶 -拉果错流域、扎仓茶卡 -别苦则错流域当时... 依据封闭流域全流域水量平衡模式 ,模拟了青藏高原西南部 3个封闭流域在 40~ 30 ka BP期间 ,高湖面稳定存在时期的古水量平衡 ,重建了各流域的古降水量。结果表明色林错 -纳木错流域、扎布耶 -拉果错流域、扎仓茶卡 -别苦则错流域当时的降水量分别约为 585± 2 5mm、565± 2 5mm、475± 2 5mm,相当于现在降水量的 1 .7、3.1、4.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30kaBP 高湖面稳定存在时期 多次逼近法 流域古降水量 湖泊补给系数
下载PDF
^(37)Ar测量系统的研制与能谱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向永春 龚建 +5 位作者 李伟 卞直上 郝樊华 王红侠 王茜 熊宗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84-789,共6页
建立了移动式37Ar测量系统.采用1L的正比计数探测器和能谱分析方法对37Ar的测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计数管的坪长、坪斜和本底等特点.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计数方法,采用电子能谱法测量37Ar具有直观、坪长长、坪斜小等优点.相比传统的总计... 建立了移动式37Ar测量系统.采用1L的正比计数探测器和能谱分析方法对37Ar的测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计数管的坪长、坪斜和本底等特点.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计数方法,采用电子能谱法测量37Ar具有直观、坪长长、坪斜小等优点.相比传统的总计数方法,采用峰本底的方法可以将本底降低约一个量级,从而降低37Ar的探测下限.并研究了工作气体中不同甲烷含量对37Ar的测量能谱和计数管工作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10%的甲烷能够较好的改善37Ar的峰形,当甲烷含量大于10%时,峰形基本保持不变,而甲烷的含量较高时,达到坪区需要较高的工作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正比计数管 ^37Ar 坪曲线 能谱法
原文传递
Mass exchange between stratosphere and trotosphere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surroundings 被引量:9
11
作者 Chunhua Cong Weiliang Li Xiuji Zhou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2年第6期508-512,共5页
Using NCEP dataset we calculate the exchange of mass across the thermal tropopause by the Wei’s method from 1978 to 1997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surroundings. We also calculate the annual variation of aeroso... Using NCEP dataset we calculate the exchange of mass across the thermal tropopause by the Wei’s method from 1978 to 1997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surroundings. We also calculate the annual variation of aerosol and ozone of 100 hPa level with the monthly SAGE dataset from July 1988 to December 1993. Results indicate that (i) the mass from troposphere to stratosphere is magistral station in summer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surroundings. The air transport reaches the summit in midsummer with two large value centers, which lie in the north of Bengal Bay and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respectively. A large value center, which lie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is smaller than that aforementioned. In winter, the mass transport is from stratosphere to troposphere, and reaches the minimum in January. (ii) As far as the 19-year mean cross-tropopause mass exchange from June to September is concerned, the net mass transport is 14.84×l018 kg from troposphere to stratosphere. So the area from 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i’s method TIBETAN plateau TROPOPAUSE MASS ex-change.
原文传递
西宁至成都铁路甘青隧道TBM施工方案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靳宝成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7-111,117,共6页
根据甘青隧道"海拔高、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辅助坑道设置条件差"等特点,分析钻爆法施工存在的技术问题,并开展TBM施工可行性研究。基于地勘资料,逐段分析TBM施工的风险及对策,得出隧道进口段较适宜TBM施工,但大直径... 根据甘青隧道"海拔高、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辅助坑道设置条件差"等特点,分析钻爆法施工存在的技术问题,并开展TBM施工可行性研究。基于地勘资料,逐段分析TBM施工的风险及对策,得出隧道进口段较适宜TBM施工,但大直径TBM施工风险较高,推荐采用小直径TBM快速施工平行导坑方案;针对断层破碎带、节理密集带等特殊地层,提出设置辅助坑道来提前施工,然后TBM步进通过的方案。并从施工难度及风险、施工通风、施工排水、辅助坑道条件、运营维护及防灾救援、施工工期、工程投资等方面综合分析论证,推荐采用"钻爆法单洞双线隧道+贯通平行导坑(进口敞开式小直径TBM)"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高原地区 TBM法 平行导坑 施工方案
下载PDF
高原环境下爆炸冲击波参数的有效预测方法 被引量:9
13
作者 庞春桥 陶钢 +3 位作者 周佩杰 范强 刘龙 袁书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21-226,共6页
针对高原环境下爆炸冲击波超压和正相比冲量具体数值的确定问题,一直以来缺少完整的预测和评估方法。为此,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预测高原冲击波参数的方法,并通过平原和海拔4 500 m高原的试验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对... 针对高原环境下爆炸冲击波超压和正相比冲量具体数值的确定问题,一直以来缺少完整的预测和评估方法。为此,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预测高原冲击波参数的方法,并通过平原和海拔4 500 m高原的试验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预测高原环境下冲击波超压和正相比冲量。当模拟弹由平原升高至海拔4 500 m的高原时,超压衰减程度会随着爆炸比例距离的增加而不断加剧,其中,超压衰减程度可达20%以上,正相比冲量衰减程度在1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环境 超压 比冲量 预测方法
下载PDF
高原医学通用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8
14
作者 周其全 罗荣 +2 位作者 罗勇军 宋桐林 高钰琪 《西北医学教育》 2014年第2期227-229,247,共4页
我国高原地域辽阔,气候环境恶劣,自然条件严重影响高原居民的健康,因此维护高原军民的健康已成为高原医务人员的首要任务,但我国高原医学人才短缺远远不能满足高原的社会发展和健康需求,为了能改变这一现状,应立足高原建设发展需求,围... 我国高原地域辽阔,气候环境恶劣,自然条件严重影响高原居民的健康,因此维护高原军民的健康已成为高原医务人员的首要任务,但我国高原医学人才短缺远远不能满足高原的社会发展和健康需求,为了能改变这一现状,应立足高原建设发展需求,围绕高原任职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增加高原训练内容和高原实践时间,扩大培训对象和培训层次,提高高原任职能力,逐步形成了学历教育、任职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格局。作者所在校毕业学员覆盖了我国高原地区的大部分基层部队,解决了高原医学人才短缺的现状,满足了高原部队卫勤保障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医学 通用人才 培养模式 培训方法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及其估算的不确定性因素 被引量:7
15
作者 罗小青 徐建军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3-40,共8页
基于1980-2016年的4套再分析资料(NCEP/DOE资料、MERRA2资料、ERA-Interim资料和JRA-55资料),采用计算大气热源的正算法和倒算法,研究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及其计算的不确定性因素,得到以下结论:(1)计算方法和资料均会导致结果的不确定性,... 基于1980-2016年的4套再分析资料(NCEP/DOE资料、MERRA2资料、ERA-Interim资料和JRA-55资料),采用计算大气热源的正算法和倒算法,研究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及其计算的不确定性因素,得到以下结论:(1)计算方法和资料均会导致结果的不确定性,正算法只能得到整层热源,而倒算法可得到热源垂直结构,但其结果准确性依赖于再分析资料精度;(2)对比4套再分析资料计算结果发现,正算法结果较倒算法结果普遍偏高,采用ERA-Interim资料,基于两种方法计算的大气热源年代际变化趋势一致。基于4套资料,采用倒算法计算的热源在1980-2016年呈现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3)夏半年(3—8月)强热源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中东部,热源自下而上呈源-汇-源分布;(4)基于正算法和ERA-Interim资料估算的夏半年的降水潜热在喜马拉雅山南坡显著偏小,高原西部地区和南部冈底斯山一带则明显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大气热源 不确定性 正算法 倒算法
下载PDF
青藏高原雨季的客观监测方法及其近60年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遵娅 蒋兴文 柯宗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5-517,共13页
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降水季节演变特征的分析,选取日降水量和降水频率两个特征量来定义青藏高原各站点及全区的雨季,揭示了1961-2019年青藏高原雨季开始时间、结束时间、雨季长度和总雨量等的气候和变化特征.分析发现,青藏高原雨季的开... 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降水季节演变特征的分析,选取日降水量和降水频率两个特征量来定义青藏高原各站点及全区的雨季,揭示了1961-2019年青藏高原雨季开始时间、结束时间、雨季长度和总雨量等的气候和变化特征.分析发现,青藏高原雨季的开始自东向西推进,而结束西早东晚,雨季持续时间自东向西缩短,雨季雨量东多西少.就青藏高原整体而言,雨季开始的平均日期在5月4日,结束的平均日期在10月15日,雨季平均持续163天,雨季雨量平均为413.2 mm.近60年,青藏高原雨季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为开始时间提前、结束时间推迟、雨季延长、雨量增多.青藏高原各站点雨季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差异,主要表现为:高原雨季的开始整体提前,但是,高原东部边缘雨季开始提前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高原雨季的结束时间在南部和北部提前而在中部和东部推后;高原大部地区雨季雨量增多,但南部边缘等部分地区雨季雨量有所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季 青藏高原 监测方法 气候特征 变化趋势
下载PDF
黄土高原长输管道生态型水工保护技术 被引量:6
17
作者 郝世英 苏勇 +2 位作者 常宏 赵永忠 张文强 《石油工程建设》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1-34,共4页
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梁峁连绵、植被稀少、降水入渗率低,在暴雨的作用下容易形成山洪,严重威胁长输管道的建设和安全运行,使得水工保护成为管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气东输管道建设中,对生态型水工保护方法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 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梁峁连绵、植被稀少、降水入渗率低,在暴雨的作用下容易形成山洪,严重威胁长输管道的建设和安全运行,使得水工保护成为管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气东输管道建设中,对生态型水工保护方法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文章阐述了生态型水工保护的原则,从缓坡、陡坡、沟头、冲沟、汇水塬、护坡、崾岘的处理等方面,介绍了生态型水工保护技术。实践证明,该项技术不仅有效保证了长输管道的安全运行,而且有效地保护和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长输管道 水工保护 汇水形式 阻水墙 环形截水沟
下载PDF
高原鼠兔影响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价方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莹莹 李捷 +5 位作者 周俗 齐昊昊 冯甘霖 苟文龙 庞晓攀 郭正刚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7-201,共15页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干扰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系,是全面评价高原鼠兔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地位和角色的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法和单位服务功能价格法,同步评价了高原鼠兔干扰对青藏高原高寒草...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干扰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系,是全面评价高原鼠兔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地位和角色的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法和单位服务功能价格法,同步评价了高原鼠兔干扰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家畜食物生产、水源涵养、碳固持、土壤养分物质循环和物种多样性维持等服务价值的影响,以确定适宜高原鼠兔影响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价方法。两种方法评价结果均表现为高原鼠兔干扰降低了家畜食物生产和水源涵养价值;采用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法时高原鼠兔干扰降低了碳固持、土壤养分物质循环和物种多样性维持的价值,而采用单位服务功能价格法时则表现为高原鼠兔干扰增加了碳固持、土壤养分物质循环和物种多样性维持的价值,说明两种方法评价高原鼠兔干扰与高寒草甸生态服务价值影响时既有趋同性,又有分异性。相比,单位服务功能价格法能够更好地评价高原鼠兔干扰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评价方法 家畜食物生产 水源涵养 碳固持 土壤养分物质循环 物种多样性维持
下载PDF
诱导方式对锌凝固温坪的影响
19
作者 胡子亮 闫小克 +1 位作者 熊亚选 张明宇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7-532,共6页
锌凝固点是ITS-90国际温标的定义固定点,也是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分度的重要参考点。为了提高锌凝固点的复现水平,利用金属外壳锌固定点容器,研究了不同诱导方式对锌凝固温坪及过冷度的影响。采用总体最大估计法确定杂质浓度,通过杂质浓度... 锌凝固点是ITS-90国际温标的定义固定点,也是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分度的重要参考点。为了提高锌凝固点的复现水平,利用金属外壳锌固定点容器,研究了不同诱导方式对锌凝固温坪及过冷度的影响。采用总体最大估计法确定杂质浓度,通过杂质浓度变化及熔凝温坪差异判断金属外壳锌点容器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金属外壳锌点容器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不同诱导次数下分别采用石英、不锈钢及镍材料的诱导棒获得的锌凝固温坪值在0.15 mK范围内一致,即不同诱导方式均可得到高质量的锌凝固温坪;诱导方式对高纯锌的过冷度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计量 锌凝固点 温坪 90国际温标 诱导方式
下载PDF
增压方式对高原重型天然气发动机性能研究
20
作者 张松 宁德忠 +4 位作者 曹晟 潘月德 覃玉峰 文涛 官维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14期25-28,共4页
国六当量重型天然气发动机普遍采用单级废气涡轮对新鲜充量进行增压,在高原低压环境下,相对较低的进气密度,单级废气涡轮增压方式无法提供工况稳定高效运行所需要的增压需求,导致发动机动力下降问题突出。为研究不同增压方式对国六当量... 国六当量重型天然气发动机普遍采用单级废气涡轮对新鲜充量进行增压,在高原低压环境下,相对较低的进气密度,单级废气涡轮增压方式无法提供工况稳定高效运行所需要的增压需求,导致发动机动力下降问题突出。为研究不同增压方式对国六当量重型天然气发动机高原性能的影响,通过发动机模拟高原台架测试,分析了单级废气涡轮增压和两级增压两种不同增压方式发动机在模拟高原低压环境下的性能表现。试验结果表明:两级增压方式可明显改善重型天然气发动机在高原低压环境下的动力下降问题。相比单级废气涡轮增压方式,在发动机安全运行的边界条件内,两级增压方式在平原环境下的功率密度可提升13.7%;2km海拔下发动机实现无功率损失,功率下降改善13%;2.5km海拔下发动机动力无损失;3km海拔下动力下降问题改善幅度较大,最大降幅由27.5%降低为10.2%。此外,高原低压环境下发动机增压器转速安全裕度的增加大大降低了增压器超速断轴问题的风险,提升了发动机运行的耐久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量天然气发动机 高原环境 增压方式 发动机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