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菌肽Alloferon-1串联式重组表达及其表达产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孙琦 孙爱华 严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0-66,共7页
目的:构建串联式表达Alloferon-1的原核重组表达系统,检测合成及重组表达的Alloferon-1体外抗肿瘤细胞活性。方法:采用连接引物PCR法,构建含6×His-EK-8×Alloferon-1-EK-6×His序列的人工融合基因;采用常规分子生物学方法... 目的:构建串联式表达Alloferon-1的原核重组表达系统,检测合成及重组表达的Alloferon-1体外抗肿瘤细胞活性。方法:采用连接引物PCR法,构建含6×His-EK-8×Alloferon-1-EK-6×His序列的人工融合基因;采用常规分子生物学方法克隆并构建该人工融合基因及其原核表达系统;采用SDS-PAGE和BioRad凝胶图象分析系统了解目的重组产物8×rAlloferon-1-EK表达情况和产量;采用Ni-NTA亲和层析及EK酶切和Sephadex G-50层析法提纯8×rAlloferon-1-EK及rAlloferon-1-EK;采用MTT法检测rAlloferon-1-EK体外抑制KB、SGC和HL-60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并与直接合成的Alloferon-1(sAlloferon-1)和Alloferon-1-EK(sAlloferon-1-EK)的抗肿瘤作用比较。结果:获得了序列正确的目的人工融合基因克隆及其原核表达系统pET42a-8×rAlloferon-1-EK-E.coliBLDE3。在IPTG诱导下,该原核重组表达系统可表达串联式目的重组蛋白8×rAlloferon-1-EK,其产量约为细菌总蛋白的30%。Ni-NTA和Sephadex G-50层析后,可分别获得8×rAlloferon-1-EK和rAlloferon-1-EK。在25~100μg/ml剂量范围内,sAlloferon-1、sAlloferon-1-EK和rAlloferon-1、rAlloferon-1-EK均有明显抑制KB、SGC和HL-60肿瘤细胞生长及增殖的效果(P<0.01),且四者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串联表达rAlloferon-1的原核表达系统,其表达产物具有与合成的Alloferon-1和Alloferon-1-EK相似的体外抗肿瘤细胞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感染药 抗菌药 抗肿瘤药 肽类 重组 遗传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药理学 质粒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LR重组法构建重组腺病毒rAd5-Vpr 被引量:6
2
作者 冯学泉 徐军 +2 位作者 王金环 徐新女 王淑杰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40-842,共3页
目的:构建携带HIV-1Vpr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方法:采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和T4DNA连接酶连接的方法,将Vpr基因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质粒pTrack-C上,然后通过重组穿梭质粒pTrack-C-Vpr和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no体外LR位点特异性重组的方法,将Vpr基... 目的:构建携带HIV-1Vpr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方法:采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和T4DNA连接酶连接的方法,将Vpr基因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质粒pTrack-C上,然后通过重组穿梭质粒pTrack-C-Vpr和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no体外LR位点特异性重组的方法,将Vpr基因转移至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no上,最后重组骨架质粒pAdeno-Vpr鉴定正确后经PacI酶切,转染HEK293细胞,包装成重组腺病毒rAd5-Vpr。同时在HEK293细胞中进行病毒扩增,利用PCR方法对重组腺病毒进行鉴定,用微量全细胞病变法检测病毒滴度。结果:PCR鉴定重组腺病毒rAd5-Vpr构建成功;扩增后检测病毒滴度约为5×108PFU/mL。结论:应用LR重组法能成功构建携带HIV-1 Vpr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扩增后滴度能满足实验需要,为进一步相关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科 质粒 聚合酶链反应 HIV
下载PDF
志贺菌临床株耐药性分析及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梁帆 程玉谦 +4 位作者 张娜 王俊 王淑香 郭文学 祁伟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了解本地区志贺菌抗生素耐药情况,探讨志贺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和耐药基因的突变及流行情况。方法:K-B纸片扩散法测定2009—2010年天津地区临床分离的119株志贺菌的药敏情况,对氟喹诺酮耐药志贺菌的gyrA、parC基因及质粒... 目的:了解本地区志贺菌抗生素耐药情况,探讨志贺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和耐药基因的突变及流行情况。方法:K-B纸片扩散法测定2009—2010年天津地区临床分离的119株志贺菌的药敏情况,对氟喹诺酮耐药志贺菌的gyrA、parC基因及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PMQR)基因qnrA、qnrB、qnrS、aac(6′)-ib-cr、qepA进行扩增、测序,将PMQR阳性菌株与大肠埃希菌J53ARZ进行质粒接合试验,比较接合前后受体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变化。结果:119株志贺菌对萘啶酸敏感率最低(1.72%),其次为氨苄西林(2.52%)及复方磺胺甲口恶唑(3.36%)。福氏志贺菌与宋内氏志贺菌对氟喹诺酮耐药性差别较大,5株志贺菌对环丙沙星等氟喹诺酮耐药,均为福氏志贺菌,其中2株对左氧氟沙星耐药。4株同时存在gyrA83、87位点及parC80位点突变,1株缺乏gyrA87位点突变。PMQR基因阳性菌3株,包括1株qnrS及2株aac(6′)-ib-cr阳性菌,接合菌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结论:本地区志贺菌临床株对多种抗生素的多重耐药率较高,对氟喹诺酮耐药率低于5%。喹诺酮耐药机制既有染色体介导靶位酶突变,也存在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菌属 喹诺酮类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抗药性 细菌 质粒 聚合酶链反应 流行病学 分子
下载PDF
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BHK细胞表达鼠IL-2蛋白的研究
4
作者 黄大林 戴支凯 +2 位作者 王鑫 李彬彬 钟江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BHK细胞表达重组鼠白细胞介素(IL)-2蛋白。方法:用Flag标记鼠IL-2并加入真核细胞启动子CMV,构建重组质粒pFB-CMV-IL-2并予酶切和PCR鉴定;将鼠IL-2克隆入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FastBacDual中,将pFB-CMV... 目的: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BHK细胞表达重组鼠白细胞介素(IL)-2蛋白。方法:用Flag标记鼠IL-2并加入真核细胞启动子CMV,构建重组质粒pFB-CMV-IL-2并予酶切和PCR鉴定;将鼠IL-2克隆入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FastBacDual中,将pFB-CMV-IL-2转化到含杆状病毒穿梭载体Bacmid的DH10Bac感受态菌中,筛选阳性克隆,获得重组杆状病毒载体Bacmid-pFB-CMV-IL-2,抽提质粒;用脂质体转染法将Bacmid-pFB-CMV-IL-2转染Sf9昆虫细胞包装病毒,收获重组杆状病毒,将构建病毒转导BHK细胞培养,用Western blot检测IL-2蛋白。结果:通过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BHK细胞成功表达重组的鼠IL-2蛋白。结论:重组杆状病毒在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重组鼠IL-2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 重组蛋白质类 杆状病毒科 遗传载体 质粒 聚合酶链反应 小鼠 近交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