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蓖麻毒蛋白对小白鼠生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何凤琴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比较含有一定浓度的蓖麻籽提取物蓖麻毒蛋白对小白鼠生殖功能的影响,为配制植物源灭鼠剂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给健康性成熟雌雄小白鼠分别食用拌有蓖麻籽提取物的混合饵料,计算适口性,睾丸、卵巢脏器系数;制作睾丸、卵巢组织学切片,... 目的比较含有一定浓度的蓖麻籽提取物蓖麻毒蛋白对小白鼠生殖功能的影响,为配制植物源灭鼠剂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给健康性成熟雌雄小白鼠分别食用拌有蓖麻籽提取物的混合饵料,计算适口性,睾丸、卵巢脏器系数;制作睾丸、卵巢组织学切片,统计合笼后的产仔情况。结果食用蓖麻籽提取物混合饵料的实验组小白鼠适口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雄:t=1.360,P=0.227;雌:t=1.170,P=0.449);实验组雄鼠睾丸脏器系数为4.118×10-3,与对照组(7.398×10-3)比较系数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0,P=0.013);实验组生殖上皮厚度为(26.55±6.11)μm,与对照组〔(54.35±7.14)μm〕比较厚度变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0,P=0.011)。实验组1产仔潜伏期为(7.50±0.71)d,产仔数量为(3.80±5.22)只,实验组3产仔潜伏期为(10.00±0.00)d,产仔数量为(0.40±0.89)只,对照组产仔潜伏期为(2.20±1.30)d,产仔数量为(13.50±2.97)只,实验组1和3与对照组比较产仔潜伏期延长(Z=1.954,P=0.049;Z=3.485,P=0.002),产仔数量减少(Z=2.550,P=0.011;Z=3.424,P=0.004),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雌性卵巢脏器系数为2.218×10-3,与对照组(4.621×10-3)比较脏器系数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0,P=0.001)。实验组黄体最大横截面积为(12 347.50±2 359.28)μm2,与对照组〔(19 625.47±6 612.40)μm2〕比较横截面积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0,P=0.013)。实验组2产仔潜伏期为(12.00±0.00)d,产仔数量为(1.80±4.02)只,与对照组比较产仔潜伏期延长(Z=4.485,P=0.001),产仔数量减少(Z=2.703,P=0.007),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蓖麻毒蛋白配制的混合饵料对小白鼠的抗生育效果明显且适口性好。作为绿色环保型鼠药应用到农田、林地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籽 植物不育剂 精巢 卵巢
原文传递
应用植物不育剂控制林木鼠害新技术应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庄凯勋 贾培峰 +2 位作者 初德志 陈新 李郁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34-37,共4页
应用植物不育剂大面积控制人工林鼠害在国内外属首次。本研究表明 ;大面积应用植物不育剂可以有效控制防治地鼠类种群密度 ,鼠类种群密度下降 69.5% ,种群主要繁殖特征受到影响 ,对鼠类种群繁育控制可持续 2~ 3年 ,单位适宜控制面积 13... 应用植物不育剂大面积控制人工林鼠害在国内外属首次。本研究表明 ;大面积应用植物不育剂可以有效控制防治地鼠类种群密度 ,鼠类种群密度下降 69.5% ,种群主要繁殖特征受到影响 ,对鼠类种群繁育控制可持续 2~ 3年 ,单位适宜控制面积 13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不育剂 鼠害控制 推广
下载PDF
雷公藤和莪术混合饵料对棕色田鼠生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何凤琴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比较含有不同浓度雷公藤和莪术的混合饵料对棕色田鼠生殖功能的影响,计算出雷公藤和莪术配制成混合饵料降低鼠类繁殖率的适合浓度。方法用拌有雷公藤或莪术的混合饵料喂食健康性成熟雌雄棕色田鼠;计算适口性,睾丸、卵巢脏器系数,睾... 目的比较含有不同浓度雷公藤和莪术的混合饵料对棕色田鼠生殖功能的影响,计算出雷公藤和莪术配制成混合饵料降低鼠类繁殖率的适合浓度。方法用拌有雷公藤或莪术的混合饵料喂食健康性成熟雌雄棕色田鼠;计算适口性,睾丸、卵巢脏器系数,睾丸中精子数量;制作睾丸、卵巢组织学切片,统计合笼后的产仔情况。结果食用30d雷公藤或莪术的混合饵料后,雄性棕色田鼠对0.2mg/kg(t=1.27,P=0.250)和0.3mg/kg(t=1.42,P=0.124)雷公藤的混合饵料,雌性棕色田鼠对20mg/kg(t=1.29,P=0.243)和30mg/kg(t=1.33,P=0.134)莪术混合饵料的适口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食用0.3mg/kg混合饵料的雄性睾丸脏器系数最小(t=2.64,P=0.035),睾丸中精子数量最少(t=12.11,P=0.000),生精小管管径最小(t=13.97,P=0.000),生殖上皮最薄(t=18.03,P=0.000);产仔潜伏期最长(Z=1.971,P=0.050),产仔数量最少(Z=2.003,P=0.046)。食用30mg/kg混合饵料的雌性卵巢脏器系数最小(t=2.97,P=0.012),黄体最大横截面积最小(t=14.17,P=0.000),产仔潜伏期最长(Z=1.973,P=0.049),产仔数量最少(Z=2.023,P=0.043)。结论配制的0.3mg/kg雷公藤混合饵料与30mg/kg莪术混合饵料对棕色田鼠的抗生育效果最明显,且适口性最好;作为绿色环保型鼠药应用到农田、林地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色田鼠 植物不育剂 雷公藤 莪术
原文传递
新型植物性不育剂与化学灭鼠剂杀鼠效果对比试验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春美 吴东海 +1 位作者 赵日良 张来 《辽宁林业科技》 1999年第1期35-38,共4页
新型植物性不育剂是替代化学灭鼠剂的一种生物制剂。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验证了新型植物性不育剂具有与化学灭鼠剂相同的防治效果,且持续药效期长,对环境无污染、无毒害。采用该不育剂防治后,害鼠的越冬种群以老体和成体为主,第3... 新型植物性不育剂是替代化学灭鼠剂的一种生物制剂。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验证了新型植物性不育剂具有与化学灭鼠剂相同的防治效果,且持续药效期长,对环境无污染、无毒害。采用该不育剂防治后,害鼠的越冬种群以老体和成体为主,第3年秋季尚未恢复到亚成体占优势的种群;而采用化学灭鼠剂灭鼠后,害鼠种群中幼体和亚成体占多数,则预示未来种群为增长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性不育剂 毒鼠磷 杀鼠醚 药效 种群年龄组成
下载PDF
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与两系杂交植物Ⅵ.两系杂种小麦父母本雄性育性表现与恢保关系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刘雄伦 何觉民 戴君惕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01-306,共6页
对3份生态核雄性不育小麦、20份不同生态型父本及68份两系杂种在长沙进行一个年度或连续两个年度的分期播种试验,研究其育性表现及杂种双亲恢保关系.结果表明:3个不育系均属短日低温敏感型雄性核不育小麦,ES-9,ES-1... 对3份生态核雄性不育小麦、20份不同生态型父本及68份两系杂种在长沙进行一个年度或连续两个年度的分期播种试验,研究其育性表现及杂种双亲恢保关系.结果表明:3个不育系均属短日低温敏感型雄性核不育小麦,ES-9,ES-11属“浅不育”类型,ES-10属“深不育”类型;父本和杂种育性程度不同地受温度影响,年度内及年际间育性均有较大差异;3个不育系恢复源范围大小顺序依次为ES-11,ES-9,ES-10;南方麦区春性品种(系)具有较高的恢复能力,是3个不育系的共同恢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遗传学 雄性不育 杂交 小麦 恢复系
下载PDF
洱海东岸面山植物性不育剂防治森林鼠害试验研究
6
作者 赵金 张佐柱 《陕西林业科技》 2014年第4期46-48,共3页
洱海东岸面山造林区内,历年来鼠害十分严重,从1995年起进行了多次化学灭鼠工作,但鼠口密度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至使用植物性不育剂以来,试验区内鼠口密度得到了明显下降。因为植物性不育剂的作用原理与化学灭鼠剂相比具有根本性的区... 洱海东岸面山造林区内,历年来鼠害十分严重,从1995年起进行了多次化学灭鼠工作,但鼠口密度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至使用植物性不育剂以来,试验区内鼠口密度得到了明显下降。因为植物性不育剂的作用原理与化学灭鼠剂相比具有根本性的区别,化学灭鼠剂是以杀死害鼠的个体来抑制鼠害的,而植物性不育剂是以控制和降低鼠类的出生率来抑制鼠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区 森林害鼠 植物性不育剂 试验
下载PDF
植物雄性不育类型及其遗传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7
作者 李泽福 夏加发 唐光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6期742-746,共5页
对植物雄性不育分类方法和类型进行了概述 ;对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经典遗传及其分子遗传机制。
关键词 植物雄性不育 遗传机制 分类方法 CMS GMS
下载PDF
植物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8
作者 杨莉芳 刁现民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08-1117,共10页
植物雄性不育既是研究植物生殖生物学重要的植物学性状,也是研究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农艺性状,在遗传和分子生物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以模式植物拟南芥和水稻为主,对植物雄性不育的控制基因和相关分子机理研究已有众多进展,按照花药发... 植物雄性不育既是研究植物生殖生物学重要的植物学性状,也是研究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农艺性状,在遗传和分子生物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以模式植物拟南芥和水稻为主,对植物雄性不育的控制基因和相关分子机理研究已有众多进展,按照花药发育时期和雄性败育的表现形式可以归纳为减数分裂异常、胼胝质代谢异常、绒毡层发育异常、花粉壁发育异常、花药开裂异常,以及其他类型的雄性不育。在不育相关基因中,导致胼胝质代谢异常、绒毡层发育异常和花粉壁发育异常的基因往往表现一因多效,一个相关基因的突变会产生复合表型。关于植物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研究表明,雄性器官和小孢子形成过程中的任何相关基因的改变,均可导致雄性不育的产生。本文总结了植物核基因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以期促进不同物种间雄性不育基因的比较分析,使植物雄性不育研究更加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雄性不育 减数分裂 绒毡层 花药开裂
下载PDF
应用生物技术创建植物雄性不育新种质 被引量:2
9
作者 章志宏 张晓国 朱英国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9年第A09期45-51,共7页
关键词 植物 雄性不育 胞质杂交 基因工程
下载PDF
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与两系杂交植物Ⅴ.雄性育性广义空间 被引量:6
10
作者 戴君惕 何觉民 张淑芝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14,共14页
根据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提出了植物的雄性育性广义空间的概念,给出了雄性育性生态空间和雄性育性时空两类育性空间的表述方式.
关键词 植物 雄性不育 杂交 植物雄性育性 生态遗传
下载PDF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创造植物雄性不育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祥 易自力 蔡能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28-32,共5页
基因工程开辟了创造植物雄性不育系的一个新的途径 ,综述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创造植物雄性不育的机制及相关启动子和基因 ;创造雄性核不育和质不育的途径 ;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基因工程 植物雄性不育系 启动子 基因调控
下载PDF
单引物方法克隆盐角草orf25基因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金耀 张富春 +2 位作者 马纪 单文娟 王宾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0-123,共4页
采用单引物RT PCR扩增的方法 ,从新疆野生植物盐角草 (Salicorniaeuropaea)中克隆获得了 1.7kb的cDNA片段 ,经过测序和序列分析 ,发现基因片段包含了orf2 5基因完整的读码框架。采用序列同源性分析方法 ,结果显示新疆盐角草orf2 5基因... 采用单引物RT PCR扩增的方法 ,从新疆野生植物盐角草 (Salicorniaeuropaea)中克隆获得了 1.7kb的cDNA片段 ,经过测序和序列分析 ,发现基因片段包含了orf2 5基因完整的读码框架。采用序列同源性分析方法 ,结果显示新疆盐角草orf2 5基因与甜菜线粒体同源性高达 98% ,与烟草线粒体同源性达到 95 % ,与小麦同源性为 92 % ,与玉米同源性为 88% ,表明orf2 5基因在植物中是高度保守的一种基因 ,同时说明野生植物盐角草中也存在与农作物相似的雄性不育相关基因 ,orf2 5基因编码的功能性蛋白可能在影响植物雄性不育改良作物品种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引物方法 盐角草orf25基因 植物雄性不育 基因克隆
下载PDF
植物雄性不育性在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夏涛 《福建稻麦科技》 1995年第1期25-29,共5页
本文从杂交种生产、轮回选择、复合杂交、生殖适度、配合力征定、遗传多性性的控制、花粉运动和授粉的研究、种植方式的确定、多倍体育种和远缘杂交育种等九个方面,系统地评述了植物雄性不育性在育种工作中的应用领域和近年来的进展。
关键词 植物雄性不育性 育种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石蜡切片技术在植物雌性不育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成 李在留 《广西林业科学》 2015年第2期174-176,共3页
在研究植物雌性不育的各类实验中,为了确定雌性不育的发生时期,一般要借助石蜡切片技术。石蜡切片技术虽然是一门传统且成熟的制片技术,但具体到植物雌性不育的相关研究中,尚有改进的必要,以便在确保制片质量的前提下,节省人力、材料以... 在研究植物雌性不育的各类实验中,为了确定雌性不育的发生时期,一般要借助石蜡切片技术。石蜡切片技术虽然是一门传统且成熟的制片技术,但具体到植物雌性不育的相关研究中,尚有改进的必要,以便在确保制片质量的前提下,节省人力、材料以及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雌性不育 石蜡切片 方法
下载PDF
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理论及其哲学观
15
作者 王晓佳 宋明 《大自然探索》 1994年第1期99-105,共7页
本文对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理论及其研究的发展作了综合性的评述;并从哲学的高度,对植物雄性不育遗传理论的研究方法,现有矛盾和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该遗传理论的方向等作了概括的分析和讨论;认为逐步建立一种“综合理论体系”,是使值... 本文对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理论及其研究的发展作了综合性的评述;并从哲学的高度,对植物雄性不育遗传理论的研究方法,现有矛盾和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该遗传理论的方向等作了概括的分析和讨论;认为逐步建立一种“综合理论体系”,是使值物雄性不育遗传理论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必然途径,并对提出的综合理论的一个刍型作了简要介绍和讨论。全文分四大部分:(1)植物雄性不育(P—mst)遗传理论的发展大观;(2)P—mst遗传研究的方法论;(3)P—mst遗传理论的矛盾论;(4)P—mst遗传理论的发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雄性不育性 遗传 方法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