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7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叶片形态解剖结构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 被引量:386
1
作者 李芳兰 包维楷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8期118-127,共10页
叶片是植物进化过程中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且可塑性较大的器官,环境变化常导致叶的长、宽及厚度,叶表面气孔、表皮细胞及附属物,叶肉栅栏组织、海绵组织、胞间隙、厚角组织和叶脉等形态解剖结构的响应与适应。本文综述了陆生植物叶片上... 叶片是植物进化过程中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且可塑性较大的器官,环境变化常导致叶的长、宽及厚度,叶表面气孔、表皮细胞及附属物,叶肉栅栏组织、海绵组织、胞间隙、厚角组织和叶脉等形态解剖结构的响应与适应。本文综述了陆生植物叶片上述形态解剖结构对水分、温度、光照、CO2浓度和UV-B辐射等环境因子变化以及多因子复合作用的响应与适应,分析了该领域的研究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叶片 环境变化 形态解剖结构 复合作用 适应性 UV-B辐射 栅栏组织 CO2浓度 进化过程
下载PDF
城市绿化植物叶片表面特征对滞尘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71
2
作者 王会霞 石辉 李秧秧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077-3082,共6页
以西安市21种常见绿化植物为对象,采用人工降尘方法测定植物叶片的最大滞尘量,研究植物叶片表面绒毛、润湿性、表面自由能及其分量对滞尘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1种供试植物叶片的最大滞尘量在0.8~38.6g·m-2,不同树种最大滞尘量差... 以西安市21种常见绿化植物为对象,采用人工降尘方法测定植物叶片的最大滞尘量,研究植物叶片表面绒毛、润湿性、表面自由能及其分量对滞尘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1种供试植物叶片的最大滞尘量在0.8~38.6g·m-2,不同树种最大滞尘量差异显著,物种间相差40倍以上.叶片表面绒毛数量及其形态、分布特征对滞尘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可能与绒毛和颗粒物间的作用方式有关.除叶片表面着生绒毛的悬铃木、国槐、榆叶梅和毛梾4个物种外,其他植物叶片接触角与最大滞尘量均呈显著负相关.接触角较小、易润湿的植物叶片最大滞尘量在2.0~8.0g·m-2,而接触角较大的银杏、三叶草、紫叶小檗和鸡爪槭的最大滞尘量均<2.0g·m-2.叶片表面自由能主要表现分子间色散力的作用,而极性分量对表面自由能的贡献低于20%,可能与叶片表面含有的非极性或弱极性物质有关.最大滞尘量与叶片表面自由能及其色散分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极性分量的相关关系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叶片 最大滞尘量 接触角 表面自由能
原文传递
阿拉善荒漠典型植物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65
3
作者 张珂 何明珠 +5 位作者 李新荣 谭会娟 高艳红 李刚 韩国君 吴杨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6538-6547,共10页
荒漠植物在水分限制、营养元素相对匮缺的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进化适应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生理生态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在阿拉善荒漠选择52个典型群落类型,分析和研究了54种荒漠植物叶片的碳、氮和磷的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荒漠植物叶... 荒漠植物在水分限制、营养元素相对匮缺的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进化适应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生理生态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在阿拉善荒漠选择52个典型群落类型,分析和研究了54种荒漠植物叶片的碳、氮和磷的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荒漠植物叶片的碳(C mg/g)、氮(N mg/g)和磷(P mg/g)含量变幅较大,分别为(379.01±55.42)mg/g、(10.65±7.91)mg/g和(1.04±0.81)mg/g,变异系数分别为0.15、0.74和0.78;C/N、C/P、和N/P分别为66.70±60.81、683.16±561.94、11.53±5.06。元素间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的C和N不相关(P>0.05),C与P显著正相关(P<0.05),N和P极显著正相关(P<0.01)。从植物功能型的角度分析发现,灌木和1年生草本植物对C的存储能力较低;占整体67%的灌木叶片的N、P含量最低,导致总体N、P含量较低;多年生草本和1年生草本植物叶N含量与灌木植物叶片和整体N含量无差别,而P含量明显高于灌木植物叶片和整体P含量且N/P明显低于灌木植物叶片和总体N/P,导致总体N/P较低。该研究结果与全球和中国尺度的研究相比发现,荒漠植物叶片C、N、P含量和N/P明显偏低,N/P<14说明阿拉善荒漠植物在受N、P共同作用的同时更易受N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生态系统 荒漠植物 叶片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施水量变化对毛乌素沙地优势植物形态与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5
4
作者 肖春旺 周广胜 马风云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9-76,共8页
以毛乌素沙地优势植物沙柳 (Salixpsammophila)、杨柴 (Hedysarummongolicum)、油蒿 (Artemisiaordosica)和柠条 (Caraganaintermedia)为对象 ,人工控制 4种施水量来研究这 4种植物形态和生长对模拟降水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施水... 以毛乌素沙地优势植物沙柳 (Salixpsammophila)、杨柴 (Hedysarummongolicum)、油蒿 (Artemisiaordosica)和柠条 (Caraganaintermedia)为对象 ,人工控制 4种施水量来研究这 4种植物形态和生长对模拟降水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施水量显著影响着沙柳、杨柴、油蒿和柠条的分枝格局、叶片、生物量及其分配 ,并且这 4种植物的以上特征对不同施水量的响应也有明显差异。在 15 7.5mm和 6 30 .0mm的施水量之间 ,施水量的增加对沙柳、油蒿和杨柴枝叶形态和生物量等生长特征都具有显著正效应。而 15 7.5mm和 6 30 .0mm的施水量对柠条生长具有负作用。同时 ,沙柳、杨柴和柠条的根冠生物量干重比随着施水量增加均显著减小 ,而不同施水量的油蒿根冠生物量干重比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水量 毛乌素沙地 优势植物 形态 生长 分枝格局 叶片 生物量
下载PDF
山茶属植物叶片DNA抽提 被引量:57
5
作者 谭晓风 漆龙霖 +1 位作者 黄晓光 桂君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75-77,共3页
对植物中DNA 抽提是在分子水平上对植物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的基础性工作.经多次实验,使用改良的CTAB法抽提山茶属植物中总DNA,即在抽提前加入抗氧化剂β-巯基乙醇,并使用冷冻的异丙醇来沉淀DNA, 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对植物中DNA 抽提是在分子水平上对植物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的基础性工作.经多次实验,使用改良的CTAB法抽提山茶属植物中总DNA,即在抽提前加入抗氧化剂β-巯基乙醇,并使用冷冻的异丙醇来沉淀DNA, 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其纯度和得率完全能满足常规分子生物学操作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属植物 DNA抽提 叶片 改良CTAB法
下载PDF
用植物叶片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指示大气污染的研究 被引量:60
6
作者 任乃林 陈炜彬 +2 位作者 黄俊生 陈文玲 姚锦滨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2004年第10期41-45,共5页
通过对潮州市区交通繁忙路段和对照区 (红山森林公园 )不同植物叶片重金属元素 (Pb、Cd、Cu、Zn)的含量研究 ,探讨了重金属含量与城市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植物叶片中的重金属元素富积量和大气中污染指数正相关。植物叶片的... 通过对潮州市区交通繁忙路段和对照区 (红山森林公园 )不同植物叶片重金属元素 (Pb、Cd、Cu、Zn)的含量研究 ,探讨了重金属含量与城市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植物叶片中的重金属元素富积量和大气中污染指数正相关。植物叶片的重金属元素富积量可较好和客观地指示市区大气的重金属污染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植物叶片 大气污染
下载PDF
玉米不同品种各生育时期干旱对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5
7
作者 戴俊英 顾慰连 +3 位作者 沈秀瑛 郑波 齐华 才淑芬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3期181-185,共5页
1987~1989年试验结果表明,中度水分胁迫对玉米不同品种各生育时期生长发育均有抑制作用,但抗旱性较强的豫玉3号等品种,在干旱条件下可通过叶面积、干物重、根量和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减少幅度小,促进雌雄穗分化和发育顺利进行,因此生长... 1987~1989年试验结果表明,中度水分胁迫对玉米不同品种各生育时期生长发育均有抑制作用,但抗旱性较强的豫玉3号等品种,在干旱条件下可通过叶面积、干物重、根量和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减少幅度小,促进雌雄穗分化和发育顺利进行,因此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受干旱影响较轻。所有品种苗期适度干旱可促进根系生长,且表现有较强的适应干旱的能力,但拔节后抗旱力减弱,尤其在性器官形成期受干旱损伤最重,减产最大。一个品种的抗旱性的表现主要取决于拔节以后,孕穗期—开花期对干旱抵抗能力和产量的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豫玉3号 生育期 抗旱性 产量
下载PDF
基于叶片图像多特征融合的观叶植物种类识别 被引量:49
8
作者 王丽君 淮永建 彭月橙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5-61,共7页
叶片图像特征提取对于植物自动分类识别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以观叶植物叶片为研究对象,综合提取叶片图像的颜色、形状和纹理特征,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原理提出了基于图像分析的观叶植物自动识别分类方法。通过对50种观叶植物样本... 叶片图像特征提取对于植物自动分类识别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以观叶植物叶片为研究对象,综合提取叶片图像的颜色、形状和纹理特征,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原理提出了基于图像分析的观叶植物自动识别分类方法。通过对50种观叶植物样本图像进行训练和识别,与BP神经网络和KNN识别方法进行比较,本文所采用的SVM分类器的识别率能够达到91.41%,取得了较好的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叶植物 叶片图像 特征提取 识别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茶树对氟富集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1
9
作者 陈瑞鸿 梁月荣 +5 位作者 陆建良 高夫军 张凌云 吴颖 吴姗 孙其富 《茶叶》 2002年第4期187-190,共4页
利用氟电极分析了31个茶树品种,不同成熟度、不同季节茶树叶片和不同茶树器官的氟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成熟叶片平均氟含量为1499.2mg/kg,其中乌牛早氟含量最高,为2163.2mg/kg,浙农138氟含量最低,为805.7mg/kg,前者为后者的2.7倍... 利用氟电极分析了31个茶树品种,不同成熟度、不同季节茶树叶片和不同茶树器官的氟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成熟叶片平均氟含量为1499.2mg/kg,其中乌牛早氟含量最高,为2163.2mg/kg,浙农138氟含量最低,为805.7mg/kg,前者为后者的2.7倍。6个品种夏季不同叶位间氟含量分析结果显示,芽氟含量最低,平均为88.6mg/kg,第六叶氟含量最高,平均为1010.1mg/kg,除第五叶与第六叶氟含量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叶位氟含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同时春季新梢不同叶位氟含量为26.Omg/kg~700.8mg/kg,均低于夏季新梢对应叶位氟含量。鸠坑茶树植株主要器官氟含量差异明显,其中叶片氟含量最高,其次为嫩茎和须根,主根最低,不同树龄茶树主要器官间氟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富集作用 品种 季节 叶片成熟度
下载PDF
基于分层卷积深度学习系统的植物叶片识别研究 被引量:48
10
作者 张帅 淮永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8-115,共8页
深度学习已成为图像识别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植物叶片图像识别为研究对象,对单一背景和复杂背景图像分别给出了优化预处理方案;设计了一个8层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系统分别对Pl@ant Net叶片库和自扩展的叶片图库中33 293张简单背景... 深度学习已成为图像识别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植物叶片图像识别为研究对象,对单一背景和复杂背景图像分别给出了优化预处理方案;设计了一个8层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系统分别对Pl@ant Net叶片库和自扩展的叶片图库中33 293张简单背景和复杂背景叶片图像进行训练和识别,并与传统基于植物叶片多特征的识别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证明:本文提供的CNN+SVM和CNN+Softmax分类器识别方法对单一背景叶片图像识别率高达91.11%和90.90%,识别复杂背景叶片图像的识别率也能高达34.38%,取得了较好的识别效果。利用本文实现的分层卷积深度学习识别系统在数据量大而无法做出更多优化的情况下,叶片图像的识别率更高,尤其是针对复杂背景下的叶片图像,取得了极佳的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识别 叶片图像 特征提取 支持向量机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利用不同群体对玉米株高和叶片夹角的QTL分析 被引量:31
11
作者 于永涛 张吉民 +3 位作者 石云素 宋燕春 王天宇 黎裕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8-92,共5页
应用H21×Mo17、自330×K36、B73×L050这3个F23∶群体为作图材料,利用SSR等分子标记,对株高、穗位高和叶片夹角3个性状进行了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对株高共检测到18个QTL,对穗位高检测到12个QTL,对叶夹角检测到9个QTL... 应用H21×Mo17、自330×K36、B73×L050这3个F23∶群体为作图材料,利用SSR等分子标记,对株高、穗位高和叶片夹角3个性状进行了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对株高共检测到18个QTL,对穗位高检测到12个QTL,对叶夹角检测到9个QTL。在这些影响不同性状的QTL中,有一部分处于染色体上的同一区域,有的则是区域间部分重叠或处于邻近区域。此外,有的QTL还与其他研究中发现的影响相应性状的质量性状基因位点处于相同基因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株高 穗位高 叶片夹角 QTL
下载PDF
施氮量对不同株型小麦品种叶型垂直分布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3
12
作者 李国强 汤亮 +2 位作者 张文宇 曹卫星 朱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7-137,共11页
在大田生产条件下,以紧凑型高秆品种宁麦9号和矮秆品种矮抗58、中间型品种扬麦12、松散型品种淮麦17为材料,测定并分析了3个施氮水平下不同生育时期的小麦冠层叶型特征,以及开花期小麦叶长和叶宽、单叶面积、茎叶夹角、分层叶面积指数... 在大田生产条件下,以紧凑型高秆品种宁麦9号和矮秆品种矮抗58、中间型品种扬麦12、松散型品种淮麦17为材料,测定并分析了3个施氮水平下不同生育时期的小麦冠层叶型特征,以及开花期小麦叶长和叶宽、单叶面积、茎叶夹角、分层叶面积指数和群体透光率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小麦叶型特征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而施氮量的调控作用因叶型性状和生育时期不同而各异。叶片定形后,从植株基部向上,4个小麦品种不同叶位叶片单叶面积呈"升-降-升-降"的变化趋势,而茎叶夹角呈递减趋势。其最大分层叶面积指数所在的相对冠层高度为0.60。从冠层基部向上,群体透光率逐渐增加,符合二次多项式曲线。施氮提高了单叶面积,其中扬麦12和淮麦17的增加幅度较大。施氮提高了各叶位茎叶夹角,且对宁麦9号、淮麦17和扬麦12冠层下部茎叶夹角的调控作用大于冠层上部,而对矮抗58正好相反。施氮提高了各株型小麦品种的分层叶面积指数,降低了群体透光率,但过量施氮条件下,宁麦9号和矮抗58透光率的下降幅度小于扬麦12和淮麦17。各株型小麦品种群体透光率随累积叶面积指数的增加而递减。籽粒产量为N150(150 kg hm-2)>N225(225 kg hm-2)>N75(75 kg hm-2)。施氮显著提高了小麦品种穗数和收获指数,但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穗粒数以高氮处理最高,低氮处理其次。籽粒产量、千粒重、穗数、穗粒数和收获指数在4个株型品种间差异显著,籽粒产量为矮抗58>宁麦9号>扬麦12>淮麦17,穗数和穗粒数是造成籽粒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施氮 株型 叶型 垂直分布
下载PDF
福建和溪亚热带雨林优势植物叶的热值研究 被引量:38
13
作者 林鹏 邵成 郑文教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03-309,共7页
本文探讨福建和溪亚热带雨林各层主要优势植物种成熟叶的热值含量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雨林一年中主要树种叶片热值的含量范围:乔木层红栲、乌来栲、红鳞蒲桃、厚壳桂和茜草树分别为19.94~21.18、20.34~21.... 本文探讨福建和溪亚热带雨林各层主要优势植物种成熟叶的热值含量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雨林一年中主要树种叶片热值的含量范围:乔木层红栲、乌来栲、红鳞蒲桃、厚壳桂和茜草树分别为19.94~21.18、20.34~21.33、19.98~21.04、21.99~23.21和19.17~21.08kJ/g;灌木层罗伞树、九节木、柏拉木、斜基粗叶木、走马胎和草珊瑚分别为18.45~20.20、19.18~20.04、17.36~18.47、17.14~18.17、17.11~18.44和19.50~20.14kJ/g;草本层福建莲座蕨和单叶新月蕨分别为18.22~18.98和15.11~16.75kJ/g;层间植物花皮胶藤、密花豆藤和扁担藤分别为10.73~22.57、19.43~21.11和18.87~20.37kJ/g。各层叶热值含量大小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层间植物大藤本由于能达林冠利用充足阳光也具较高热值;同时含有乳汁、挥发性芳香油类等的植物热值较高。落叶的热值均高于各层成熟鲜叶的平均热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雨林 优势树种 叶片 热值
下载PDF
叶型特性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34
14
作者 杨从党 袁平荣 +5 位作者 周能 朱德峰 杨爱兵 郑学玉 黄庆宇 应继锋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0-72,共3页
于 1996和 1998年对国内外 9份高产水稻品种灌浆结实期的叶型特性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 :( 1)在叶片角度 (叶片与茎秆之间的夹角 )较小时 ( <2 0°) ,结实率和理论产量都随着功能叶 (剑叶、倒 2叶和倒 3叶 )... 于 1996和 1998年对国内外 9份高产水稻品种灌浆结实期的叶型特性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 :( 1)在叶片角度 (叶片与茎秆之间的夹角 )较小时 ( <2 0°) ,结实率和理论产量都随着功能叶 (剑叶、倒 2叶和倒 3叶 )的叶片角度增加而增加 ,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 ;( 2 )千粒重与剑叶长度呈显著的正相关 ( r=0 .9119* * ) ,而与倒 2叶、倒 3叶的长度呈负相关 ( r=- 0 .70 2 9*、- 0 .82 77* ) ,表明剑叶是决定千粒重大小的因素之一 ,而其余功能叶的影响较小 ;( 3)在叶片曲率较小 ( <0 .0 15 )时 ,剑叶的曲率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 ( r =- 0 .90 5 7* * ) ,表明叶片曲率越大 ,其相应的籽粒数越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株型 叶片 产量构成因素
下载PDF
茶树阶段性返白现象的研究──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34
15
作者 李素芳 陈树尧 成浩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5年第1期23-26,共4页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安吉白茶返白—白化—转绿过程的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在返白过程中,叶绿体不断退化,其中出现大量囊状小泡,并沿着叶绿体的边缘向一端聚集,而后形成电子密度稀疏的空泡,并吞食小泡逐渐扩大。至...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安吉白茶返白—白化—转绿过程的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在返白过程中,叶绿体不断退化,其中出现大量囊状小泡,并沿着叶绿体的边缘向一端聚集,而后形成电子密度稀疏的空泡,并吞食小泡逐渐扩大。至白化持续期,叶绿体彻底解体,整个细胞都成为空泡,仅存在网格状的细胞壁结构,几乎没有其他细胞结构。在转绿过程中,叶绿体结构迅速重建,囊状空泡缩小、分散,基质网在某些区域的垛叠层数增多,形成基粒,叶绿体基本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叶片色素 返白现象 叶绿体超微结构
下载PDF
植物叶片形态的生态功能、地理分布与成因 被引量:33
16
作者 李耀琪 王志恒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54-1172,共19页
叶片是植物与环境进行水气交换的重要场所,形态多变。叶片形态可直接影响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反映植物的资源获取策略。该文以叶片大小、叶形、叶缘特征(有无叶齿)和叶型(单、复叶)等形态性状为例,总结了当前叶片形态的研究进展,分析了... 叶片是植物与环境进行水气交换的重要场所,形态多变。叶片形态可直接影响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反映植物的资源获取策略。该文以叶片大小、叶形、叶缘特征(有无叶齿)和叶型(单、复叶)等形态性状为例,总结了当前叶片形态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叶形态性状的生态功能,综述叶片形态的地理分布,探讨叶片形态性状变化的驱动因素及其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局域尺度的特定类群,关注叶大小、叶缘具齿性以及叶型的地理分布与生态成因,发现叶片的形态发育受基因调控,叶形态性状与其他性状相互权衡,其空间变异受气温和降水量共同驱动。以叶大小为代表的叶片形态性状影响水分和养分循环,能够反映气候变化下的群落响应,也可用于预测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今后应结合新方法获得覆盖度高且区域无偏的数据,探索叶形态在长时间尺度上的适应性进化,研究叶形态特征及其对生态系统功能影响的尺度推绎。该文有助于从叶片的角度认识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以性状为桥梁将个体适合度、群落动态与生态系统功能联系起来,能够加深对植物群落生态学和功能生物地理学等相关领域研究进展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性状 叶大小 叶形 叶型 功能 环境
原文传递
毛细管电泳定量分析植物激素 被引量:26
17
作者 郑冰 杨海新 何金兰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04-707,共4页
详细研究了三种重要植物激素,生长素吲哚-3-乙酸,吲哚-3-丁酸,赤霉素GA3,GA4及激动素6-苄氨基嘌呤的毛细管电泳分离条件;10min内完成上述5组分分离;分离效率为5×10^5 ̄2.6×10^6,5组... 详细研究了三种重要植物激素,生长素吲哚-3-乙酸,吲哚-3-丁酸,赤霉素GA3,GA4及激动素6-苄氨基嘌呤的毛细管电泳分离条件;10min内完成上述5组分分离;分离效率为5×10^5 ̄2.6×10^6,5组分检出限为4.5 ̄18mg/L;迁移时间与峰高定量精度分别低于1.2%和2.4%,方法已用于香蕉叶中激素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植物激素 香蕉叶 测定 激素
下载PDF
观赏植物叶面积测定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33
18
作者 高祥斌 张秀省 蔡连捷 《福建林业科技》 2009年第2期231-234,251,共5页
采用扫描仪采集鹅掌柴、仙客来、三角梅、非洲茉莉、桂花和绿萝6种植物叶片图像,利用像素得到叶片真实面积,与叶面积仪测定的叶面积相比较,结果表明叶面积仪能够完全反映叶片的真实面积;确定了6种植物的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形指数和叶... 采用扫描仪采集鹅掌柴、仙客来、三角梅、非洲茉莉、桂花和绿萝6种植物叶片图像,利用像素得到叶片真实面积,与叶面积仪测定的叶面积相比较,结果表明叶面积仪能够完全反映叶片的真实面积;确定了6种植物的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形指数和叶面积指数,并对叶面积与叶宽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面积和叶宽的相关性显著,进一步回归分析得出叶宽和叶面积的一元二次方程,即只需测量叶宽就可推算叶面积的简便方法;通过对比叶面积进行聚类分析,得出6种植物适宜的栽培环境,为合理管理观赏植物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植物 叶面积 相关分析
下载PDF
茶树鲜叶中β-葡萄糖苷酶提取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江昌俊 李叶云 王朝霞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3-96,共4页
研究了从茶树鲜叶中提取 β 葡萄糖苷酶时不溶性聚乙烯吡咯烷酮 (polyvinypolypyrrolidone ,PVPP)的加入量、缓冲液的选择、多酚类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及酶的部分特性。结果表明 :加入与鲜叶重量相等的PVPP可获得较高的酶活性 ;选用 0 ... 研究了从茶树鲜叶中提取 β 葡萄糖苷酶时不溶性聚乙烯吡咯烷酮 (polyvinypolypyrrolidone ,PVPP)的加入量、缓冲液的选择、多酚类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及酶的部分特性。结果表明 :加入与鲜叶重量相等的PVPP可获得较高的酶活性 ;选用 0 1mol/L (离子强度为 0 7)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 (pH 6 0 )作为提取缓冲液可得到活性较高的酶液 ;浓度仅为 4mg/L的茶叶多酚类物质能使酶完全失活 ;β 巯基乙醇和EDTA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而甘油能提高酶活性 ,2~2 5mol/L的甘油效果较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鲜叶 Β-葡萄糖苷酶 提取条件 酶活性
下载PDF
大田条件下山核桃林地土壤和叶片养分变化规律 被引量:27
20
作者 童根平 王卫国 +5 位作者 张圆圆 徐温新 窦春英 盛卫星 虞青平 叶正钱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6-521,共6页
对石灰岩母岩土壤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林地开展定位研究。通过对土壤养分及山核桃叶片氮、磷、钾质量分数变化的动态分析测定,研究山核桃林地土壤养分水平现状及季节性变化,探讨山核桃叶片养分的变化规律及与土壤养分水平及施肥的... 对石灰岩母岩土壤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林地开展定位研究。通过对土壤养分及山核桃叶片氮、磷、钾质量分数变化的动态分析测定,研究山核桃林地土壤养分水平现状及季节性变化,探讨山核桃叶片养分的变化规律及与土壤养分水平及施肥的关系。结果表明:与10a前相比较,山核桃林地土壤氮、磷、钾养分积累明显,但是土壤酸化严重,土壤pH4.5。对山核桃叶片养分动态分析显示,随着山核桃的生长、开花、结果和果实膨大直至成熟,山核桃叶片氮、磷、钾质量分数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叶片氮、磷、钾质量分数分别变幅在10.6~15.4,0.9~2.2和5.2~11.8g·kg-1。叶片养分水平与果实之间养分供应源库关系明显。综合分析表明,目前山核桃林地氮、磷、钾肥料施用过多,应根据山核桃对养分的需求特点,控制大量元素肥料的施用量,加强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从而实现稳产高产并提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营养 山核桃 施肥 土壤养分 叶片养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