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道机器人在弯道处通过性的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许冯平 邓宗全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5-160,共6页
提出了一种描述管道机器人弯道通过性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由一组组合约束构成 .通过对约束方程的分析讨论 ,得出了规律性的结论 .管道机器人在弯道处的姿态、单元体的几何尺寸、行走轮结构形式对其通过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所提出数学... 提出了一种描述管道机器人弯道通过性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由一组组合约束构成 .通过对约束方程的分析讨论 ,得出了规律性的结论 .管道机器人在弯道处的姿态、单元体的几何尺寸、行走轮结构形式对其通过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所提出数学模型是管道机器人弯道自主行走控制策略设计和相应结构设计的理论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机器人 弯道通过性 约束方程 弯道导航设计
下载PDF
管道机器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2
作者 王殿君 李润平 黄光明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5-187,共3页
阐述了管道机器人的概念和用途,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管道机器人的发展状况。在分析了管道机器人特点和性能的基础上,讨论了其研究中的关键技术,指出了管道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管道机器人 进展
下载PDF
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管道机器人精确定位技术 被引量:23
3
作者 王忠巍 曹其新 +1 位作者 栾楠 张蕾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8-241,共4页
针对自主管道检测机器人的管内定位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提高定位精度的多里程仪测量数据一致性融合方法.首先基于置信距离测度概念构造了多里程仪测量数据之间的置信距离矩阵和关系矩阵,然后利用有向图方法剔除含有较大误差的或错误的... 针对自主管道检测机器人的管内定位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提高定位精度的多里程仪测量数据一致性融合方法.首先基于置信距离测度概念构造了多里程仪测量数据之间的置信距离矩阵和关系矩阵,然后利用有向图方法剔除含有较大误差的或错误的测量数据,最后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求解多里程仪测量数据的最优融合值.在管道机器人智能控制器上使用C语言编程实现文中算法.在机器人的自主爬行实验过程中,通过测量模拟油气管道的焊缝间距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机器人 里程仪 数据融合 置信距离测度 极大似然估计
下载PDF
三轴差速式管道机器人过弯管时的差速特性及拖动力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唐德威 李庆凯 +1 位作者 姜生元 邓宗全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96,共6页
为解决轮式管道机器人通过弯管时的运动干涉和拖动力下降问题,减小由管道环境约束而引起的传动件磨损,对一种具有机械自适应能力的轮式管道机器人驱动——三轴差速驱动——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通过对三轴差速机构的受力分析,阐述三轴... 为解决轮式管道机器人通过弯管时的运动干涉和拖动力下降问题,减小由管道环境约束而引起的传动件磨损,对一种具有机械自适应能力的轮式管道机器人驱动——三轴差速驱动——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通过对三轴差速机构的受力分析,阐述三轴差速机构实现差速的受力原理;对三轴差速式管道机器人的差速特性及拖动力进行研究,验证采用三轴差速机构的管道机器人具有良好的弯管通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机器人 三轴差速 弯管通过性 机械自适应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拟牛顿混合算法的管道机器人定位 被引量:22
5
作者 魏明生 童敏明 +1 位作者 訾斌 唐守锋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594-2600,共7页
针对管道机器人定位问题,通过磁偶极子理论建立了以极低频电磁脉冲为检测手段的定位模型,推导出了定位模型的非线性方程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粒子群优化-拟牛顿混合算法用于定位方程组的求解,提高了管道机器人的定位精度,避免了粒... 针对管道机器人定位问题,通过磁偶极子理论建立了以极低频电磁脉冲为检测手段的定位模型,推导出了定位模型的非线性方程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粒子群优化-拟牛顿混合算法用于定位方程组的求解,提高了管道机器人的定位精度,避免了粒子群优化算法局部精细搜索能力差和拟牛顿算法对初值敏感的不足。数值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管道机器人定位模型和数值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实验定位平均误差满足管道机器人工作中定位的需要,采用改进的混合算法后,平均定位误差在x、y、z三个方向上分别降低了4.19 cm、3.81 cm、4.65 cm,提高了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机器人 磁偶极子模型 粒子群优化-拟牛顿混合算法 定位
下载PDF
自适应支撑式管道检测机器人的通过性设计 被引量:21
6
作者 陈潇 吴志鹏 +1 位作者 何思宇 肖晓晖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953-2962,共10页
针对电力和石油天然气领域中直径为250~350mm管道的检测需求,设计自适应支撑式管道检测机器人,研究其在无障碍弯管与环形台阶障碍管环境下的管道通过性。首先分析管道特点,结合丝杠螺母和弹簧机构设计具有变径自适应能力的机器人行走机... 针对电力和石油天然气领域中直径为250~350mm管道的检测需求,设计自适应支撑式管道检测机器人,研究其在无障碍弯管与环形台阶障碍管环境下的管道通过性。首先分析管道特点,结合丝杠螺母和弹簧机构设计具有变径自适应能力的机器人行走机构;其次,建立机器人弯管运动学模型及环形台阶障碍动力学模型,进行管内运动的几何约束分析、速度协调分析和动力学分析;然后,在ADAMS中建立虚拟样机仿真平台,对机器人在弯管和环形台阶处的通过性进行仿真研究;最后,搭建机器人管道通过性试验平台进行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无障碍管和障碍管环境下,机器人运行平稳,能顺利通过;在通过弯管时,采用速度协调模型,可减少电机力矩和降低能量消耗;在跨越环形台阶障碍时,机器人电机力矩随台阶高度增大而增加,可通过不高于15 mm的环形台阶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机器人 通过性 ADAMS模拟 原型实验
下载PDF
管道机器人结构与通过性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李智强 李卫国 +3 位作者 冯志成 王利利 闫文刚 郭世杰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6-152,共7页
针对现有油气管道检测机器人运动方式单一、管径适应范围小、机器人在管道中通过性与适应性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变运动方式管道机器人。给出机器人的设计需求,介绍了机器人的整体结构与工作原理;提出了主副簧结合、共同预紧的被动... 针对现有油气管道检测机器人运动方式单一、管径适应范围小、机器人在管道中通过性与适应性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变运动方式管道机器人。给出机器人的设计需求,介绍了机器人的整体结构与工作原理;提出了主副簧结合、共同预紧的被动支撑机构和具有倾角可调功能的驱动机构;对支撑机构受力进行分析,同时对机器人通过弯管时的尺寸约束条件与运动约束条件进行分析,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与计算合理,机器人在弯管中的尺寸约束与运动约束分析是正确的,机器人可以顺利通过R≥1.5D的弯管环境。该研究结果为后续机器人仿真实验与样机制作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机器人 结构设计 弯管通过性
下载PDF
一种新型排水管道机器人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杨清梅 王立权 王知行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0-122,共3页
结合目前排水管道的清淤现状,分析了国内外的多种清淤方法:绞车清淤法、高压水射流清淤法和水冲清淤法等,其中绞车清淤法是目前国内广泛应用的一种清淤方法。针对这种清淤方法穿缆效率低的缺点,提出了采用新型的排水管道穿缆机器人,可... 结合目前排水管道的清淤现状,分析了国内外的多种清淤方法:绞车清淤法、高压水射流清淤法和水冲清淤法等,其中绞车清淤法是目前国内广泛应用的一种清淤方法。针对这种清淤方法穿缆效率低的缺点,提出了采用新型的排水管道穿缆机器人,可提高绞车清淤作业中的穿缆效率和自动化水平。根据排水管道的特殊作业环境,提出了穿缆机器人的总体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淤方法 机器人 管道机器人
下载PDF
新型无缆管道机器人运动机构的设计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锻能 杨宜民 罗传林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9,共3页
主要研究了一种新型无缆微管道机器人的运动机构的设计。该机器人携带动力转换装置即发电机,并利用流体自身能量来运动和工作。所设计的结构和运动机构能满足机器人实现快速行走、调速、调节转弯及发电等的要求。
关键词 无缆 管道机器人 流体能量 发电
下载PDF
全气动管道检测机器人的研制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李文章 周明连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1-166,共6页
针对人工检测地下排水管道存在入井尺寸限制及易燃、易爆等问题,设计研制了一款能适应直径600~1050 mm管道的全气动管道检测机器人。机器人通过气缸撑壁以及连杆变幅,实现了在不同直径管道的撑壁行走。采用大减速比气动马达低速旋转实... 针对人工检测地下排水管道存在入井尺寸限制及易燃、易爆等问题,设计研制了一款能适应直径600~1050 mm管道的全气动管道检测机器人。机器人通过气缸撑壁以及连杆变幅,实现了在不同直径管道的撑壁行走。采用大减速比气动马达低速旋转实现摄像头沿壁面慢速移动,从而进行对管道壁面的图像采集。设计了执行机构的全气动控制系统,根据气动逻辑原理图,通过FluidSIM软件对气动控制回路进行仿真。完成了管道检测机器人的样机制作与管道实验,验证了机器人在污水中检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机器人 检测 图像采集 全气动控制
下载PDF
基于信息融合的管道机器人定位控制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军远 陈宏钧 +1 位作者 张晓华 邓宗全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1-665,共5页
提出了低频电磁波、视觉、计程轮这3种管道机器人定位方法;分析了3种传感器定位精度、作用范围和工作速率的特点;在考虑3种定位方法精度条件下,给出了传感器的优先权系数计算方法与基于优先权系数的D-S证据融合信度函数;通过D-S证据融... 提出了低频电磁波、视觉、计程轮这3种管道机器人定位方法;分析了3种传感器定位精度、作用范围和工作速率的特点;在考虑3种定位方法精度条件下,给出了传感器的优先权系数计算方法与基于优先权系数的D-S证据融合信度函数;通过D-S证据融合规则得到融合证据,解决了多传感器定位中决策传感器的选择问题,以实现管道机器人准确、快速地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机器人 低频电磁波 定位 信息融合
下载PDF
管道机器人弯道处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郭凤 许冯平 +1 位作者 邓宗全 彭敏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64-1266,共3页
弯道是管道机器人经常遇到的一种障碍,与在直管内行走相比,在弯道处无论是对机器人本体结构和行走方式还是对机器人驱动性能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管道机器人弯道通过性研究的基础上,对轮式全主动驱动管道机器人在弯道处驱动力的变化以... 弯道是管道机器人经常遇到的一种障碍,与在直管内行走相比,在弯道处无论是对机器人本体结构和行走方式还是对机器人驱动性能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管道机器人弯道通过性研究的基础上,对轮式全主动驱动管道机器人在弯道处驱动力的变化以及诸多方面影响因素进行了虚拟实验分析,为是管道机器人弯道自主行走驱动力设计准则提供了数值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机器人 弯道 驱动力特性 影响因素 数值分析
下载PDF
管道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伟 赵少魁 《兵工自动化》 2019年第12期24-30,共7页
为解决管道检测与维护工作量大和效率低等难题,对管道机器人的研究现状进行探讨。详述国内外管道机器人结构特性,根据机器人的技术特点,对管道机器人在通过性和能量供应2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管道机器人研发的关键技术,从被动... 为解决管道检测与维护工作量大和效率低等难题,对管道机器人的研究现状进行探讨。详述国内外管道机器人结构特性,根据机器人的技术特点,对管道机器人在通过性和能量供应2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管道机器人研发的关键技术,从被动自适应性、单体模块化和能量优化3方面展望智能管道机器人的发展趋势。该研究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机器人 通过性 能量供给
下载PDF
基于图像融合和改进阈值的管道机器人探测图像增强方法 被引量:15
14
作者 袁明道 谭彩 +3 位作者 李阳 徐云乾 张旭辉 杨静学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8-185,共8页
管道机器人探测能快速、准确和直观地识别管道结构性和功能性隐患,受管道内环境限制,探测的图像存在光照不均、对比度低和细节模糊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管道机器人探测图像的增强技术。首先采用限制对比度自适应直方图均化(Contrast ... 管道机器人探测能快速、准确和直观地识别管道结构性和功能性隐患,受管道内环境限制,探测的图像存在光照不均、对比度低和细节模糊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管道机器人探测图像的增强技术。首先采用限制对比度自适应直方图均化(Contrast Limited Adaptive Histogram Equalization,CLAHE)和同态滤波(Homomorphic Filtering,HF)处理光照不均匀和对比度低的问题,并将2种方法结果进行融合。而后将融合的图像进行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Nonsubsampled ContourletTransform,NSCT),并采用改进的Bayes-Shrink阈值对高频系数进行噪声去除。最后采用非线性映射函数对细节进行增强,并进行 NSCT 逆变换得到最终增强图像。选取 5 幅典型管道机器人探测图像进行增强处理,并与4种常见的图像增强技术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图像融合和改进阈值的管道机器人探测图像增强技术可有效提高图像的整体和局部对比度,并有效增强图像的细节,能有效解决管道机器人探测图像存在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机器人 图像融合 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 同态滤液 对比度自适应直方图均化
下载PDF
管道机器人发展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龙辉 张体刚 +1 位作者 高慧 郭霆 《机械制造》 2020年第10期5-7,共3页
管道机器人是一种可以携带一种或多种传感器及维修工具,沿管道内部或外部自行运动的机械,能够进行机、电、仪一体化管道作业。对国内外管道机器人的研发现状进行了介绍,并从空调管道检查、管道打磨、排水管网检测等方面给出了管道机器... 管道机器人是一种可以携带一种或多种传感器及维修工具,沿管道内部或外部自行运动的机械,能够进行机、电、仪一体化管道作业。对国内外管道机器人的研发现状进行了介绍,并从空调管道检查、管道打磨、排水管网检测等方面给出了管道机器人的应用实例。分析了管道机器人在发展中存在的能源供给、稳定性、位置识别与越障、检测与修复一体化等问题,并对新型管道机器人的特点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机器人 发展 研究
下载PDF
主动变径管道机器人结构设计及其ADAMS仿真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郭忠峰 陈少鹏 +1 位作者 毛柳伟 闫明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1-23,48,共4页
针对目前管道机器人适应管径能力单一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能主动适应管径变化的管道机器人,采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其虚拟样机模型,分析了其变径能力及过弯能力,然后将模型导入ADAMS中,根据实际条件添加约束,对其进行管道爬行运动学及动... 针对目前管道机器人适应管径能力单一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能主动适应管径变化的管道机器人,采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其虚拟样机模型,分析了其变径能力及过弯能力,然后将模型导入ADAMS中,根据实际条件添加约束,对其进行管道爬行运动学及动力学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机器人能适应管径110~130 mm范围变化的管道,最小转弯半径为175 mm。在水平管道行走时变径模块受到的压力小于13 N,在竖直管道行走时变径模块受到的压力小于2.6 N。该研究结果为后续制作物理样机及实验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机器人 主动变径 ADAMS 仿真
下载PDF
三轴差动式管道机器人的驱动特性及仿真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庆凯 唐德威 +1 位作者 姜生元 邓宗全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3-758,共6页
为解决轮式管道机器人弯管运行的干涉问题,研制一种具有差动运行功能的轮式管道机器人——三轴差动式管道机器人.首先介绍了机器人的结构组成和基本原理,对机器人的牵引力、越障能力等驱动特性进行分析,建立相应的理论分析模型.同时,建... 为解决轮式管道机器人弯管运行的干涉问题,研制一种具有差动运行功能的轮式管道机器人——三轴差动式管道机器人.首先介绍了机器人的结构组成和基本原理,对机器人的牵引力、越障能力等驱动特性进行分析,建立相应的理论分析模型.同时,建立机器人的虚拟样机仿真模型,对其牵引力、越障能力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机器人在弯管运行的仿真结果表明:机器人能够顺利通过弯管,三轴差动机构具有较好的差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机器人 三轴差动 驱动特性 仿真研究
下载PDF
自适应图像增强的管道机器人缺陷检测方法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平 梁丹 +2 位作者 梁冬泰 吴晓成 陈兴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0-80,共11页
针对管道检测过程中图像采集光照不均匀、缺陷边缘提取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图像增强的管道机器人缺陷检测方法。首先设计单尺度Retinex自适应图像增强算法,利用引导滤波对图像进行照度分量估计,经自适应Gamma矫正得到光照... 针对管道检测过程中图像采集光照不均匀、缺陷边缘提取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图像增强的管道机器人缺陷检测方法。首先设计单尺度Retinex自适应图像增强算法,利用引导滤波对图像进行照度分量估计,经自适应Gamma矫正得到光照均衡图像,实现自适应图像增强;再对传统Canny边缘检测方法进行改进,采用双边滤波平滑图像,通过迭代阈值法进行缺陷图像分割,根据边缘像素相似性进行连接,实现缺陷轮廓的有效提取。搭建基于自适应图像增强的管道机器人缺陷检测系统,利用履带式小车搭载云台摄像机,对管道内壁缺陷进行全方位视觉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检测方法可自适应矫正图像亮度,图像亮度不均匀明显改善,相比次优算法,图像信息熵提升2.4%,图像平均梯度提升2.3%,峰值信噪比提升4.4%,可有效提取出管道缺陷边缘,缺陷识别准确率达到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机器人 自适应图像增强 Gamma矫正 缺陷检测
下载PDF
蠕动式管道机器人结构设计与运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洪斌 冀楠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69-1177,共9页
为提高管道机器人在管道内行走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本文针对管径为457 mm的天然气运输管道,设计一款液压驱动蠕动式爬行管道检测机器人,用以对管道内壁的损伤及管体腐蚀开裂情况进行离线检测。根据管道内工况需求,利用蠕动爬行原理对管道... 为提高管道机器人在管道内行走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本文针对管径为457 mm的天然气运输管道,设计一款液压驱动蠕动式爬行管道检测机器人,用以对管道内壁的损伤及管体腐蚀开裂情况进行离线检测。根据管道内工况需求,利用蠕动爬行原理对管道机器人整体结构设计。计算管道机器人的驱动能力和越障能力,并采用多体动力学仿真技术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管道机器人运行过程中所能达到的最大驱动力及能够通过的最大障碍高度,并制作了物理样机并对其各项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管道机器人的运动特性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机器人运行过程平稳可靠,能够保证足够的管道通过性能及驱动能力,可实现复杂工况下的运行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机器人 驱动能力 越障能力 软件仿真 虚拟样机 液压蠕动式 结构设计 管道检测
下载PDF
管道机器人综述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莹杰 《装备制造技术》 2021年第6期114-117,138,共5页
管道机器人是一种由人操控、可沿着管道移动、携带有一种或多种传感器、可完成各种管道维护操作的机器人系统。对国内外管道机器人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管道机器人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管道机器人 现状 发展趋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