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音乐艺术向语言艺术转化的典范——浅论《琵琶行》中的音乐意象 被引量:3
1
作者 黄嘉清 《梧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73-78,共6页
《琵琶行》是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是音乐艺术向语言艺术转化的典范之作,全诗的感伤情调和凄婉意境,从很大程度上说是通过独特而成功的音乐描写来完成的。分析《琵琶行》的音乐描写艺术和音乐意象,对于认识其艺术特质和审美价值、理解... 《琵琶行》是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是音乐艺术向语言艺术转化的典范之作,全诗的感伤情调和凄婉意境,从很大程度上说是通过独特而成功的音乐描写来完成的。分析《琵琶行》的音乐描写艺术和音乐意象,对于认识其艺术特质和审美价值、理解其音乐意象的审美内涵、探索其音乐意象的文化意蕴等,都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琵琶行》 音乐艺术 语言艺术 音乐意象
下载PDF
丝绸之路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琵琶艺术 被引量:3
2
作者 廖莎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9-143,共5页
琵琶是中国民族器乐中具有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它并非由中国本土文化产生,而是与琉特琴同源,兴起于美索不达比亚平原,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之后与中国古代乐器相融合,最终成为中华音乐文明中的璀璨明珠。本文以丝绸之路文化为视野,剖析和诠... 琵琶是中国民族器乐中具有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它并非由中国本土文化产生,而是与琉特琴同源,兴起于美索不达比亚平原,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之后与中国古代乐器相融合,最终成为中华音乐文明中的璀璨明珠。本文以丝绸之路文化为视野,剖析和诠释从西而来的琵琶艺术在两千多年里与中华本土文化的交流、交融和发展。探寻新丝路时期琵琶艺术创作题材的深度和广度,以期拓宽其艺术发展的内涵与外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琵琶艺术 中西文化交融 音乐创作
原文传递
清代女性琵琶襟马甲的艺术符号探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邓丹妮 崔荣荣 牛犁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31-35,共5页
马甲是中国传统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文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的清代女琵琶襟马甲(编号HB-MJ001)为例,通过实物考证和实物测量的方法,从符号学的角度对其造型、纹样等艺术元素进行探究,阐述和解读了此马甲造型语言和装饰语言... 马甲是中国传统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文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的清代女琵琶襟马甲(编号HB-MJ001)为例,通过实物考证和实物测量的方法,从符号学的角度对其造型、纹样等艺术元素进行探究,阐述和解读了此马甲造型语言和装饰语言背后对自然的美好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甲 琵琶襟 造型 纹样 艺术符号
下载PDF
琵琶教学中美感培育的思考
4
作者 李梓瑄 《甘肃高师学报》 2023年第1期139-142,共4页
在琵琶教学中,教师作为琵琶艺术从业者与传承者,自然应重视对学生的美感培育,引导学生理解琵琶演奏与音乐欣赏的关系,提高学生演奏素养,启导学生体会琵琶艺术内涵。文章从梳理琵琶教学中的美感培育出发,讨论美感培育的必要性,探析现阶... 在琵琶教学中,教师作为琵琶艺术从业者与传承者,自然应重视对学生的美感培育,引导学生理解琵琶演奏与音乐欣赏的关系,提高学生演奏素养,启导学生体会琵琶艺术内涵。文章从梳理琵琶教学中的美感培育出发,讨论美感培育的必要性,探析现阶段琵琶教学中美感培育的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培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感培育 琵琶教学 传统乐器 民族艺术 审美能力
下载PDF
海上丝绸之路琵琶艺术研究
5
作者 陈雯雯 《科教导刊》 2019年第21期167-168,共2页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琵琶艺术得以不断的传播和扩散,对作曲、演奏、教学等与琵琶艺术相关的各个方面都做出了十分巨大的贡献。并且,还促进了各种艺术风格、人文精神、民族特色、创作演奏技巧的融合,推动了琵琶艺术的改进和创新。本文主要...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琵琶艺术得以不断的传播和扩散,对作曲、演奏、教学等与琵琶艺术相关的各个方面都做出了十分巨大的贡献。并且,还促进了各种艺术风格、人文精神、民族特色、创作演奏技巧的融合,推动了琵琶艺术的改进和创新。本文主要从继承和创新两方面出发,通过对著名琵琶艺术家刘德海老师的艺术风格、演奏技法以及教学主要思想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进一步验证了丝绸之路在琵琶艺术的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强调了作品内在人文价值的重要性。以期为今后的琵琶学习者在学习演奏和创作以及对作品的内涵、背景等进行理解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琵琶艺术 继承 创新
下载PDF
浅析唐诗《琵琶行》与琵琶艺术
6
作者 关颖 王千一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80-82,共3页
琵琶是我国最具代表性和独特表现力的民族乐器,它与中国文学史中的唐诗有着甚为密切的联系。本文主要以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例,分别从琵琶艺术在唐诗中的表现和琵琶艺术对唐诗内容的表达两个方面分析了唐诗与琵琶艺术的交融。
关键词 唐诗 琵琶艺术 交融
下载PDF
杜十娘与琵琶女艺术形象比较
7
作者 曹丽萍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109-110,共2页
本文通过对杜十娘与琵琶女艺术形象的比较,使人们看到悲剧主人公的不同追求和抗争展现出来的不同的人格魅力及产生的不同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 杜十娘 琵琶女 艺术形象 比较文学 中国 人格魅力 古代文学研究
下载PDF
傣族题材琵琶曲艺术特征探析——以《欢乐的瑞丽江畔》为例
8
作者 齐雪婷 《宿州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67-71,共5页
琵琶曲中有许多优秀曲目以少数民族为题材,其中不乏以傣族为题材的曲目,如《欢乐的瑞丽江畔》,展现了瑞丽江畔的旖逦风光和傣族人民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以该作品为例,对乐曲中两个主题旋律的演奏技法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期对演奏者演绎... 琵琶曲中有许多优秀曲目以少数民族为题材,其中不乏以傣族为题材的曲目,如《欢乐的瑞丽江畔》,展现了瑞丽江畔的旖逦风光和傣族人民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以该作品为例,对乐曲中两个主题旋律的演奏技法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期对演奏者演绎作品提供借鉴与帮助;通过对作品音乐本体中傣族音乐素材的详尽分析,探析傣族题材琵琶曲的艺术特征,加深演奏者对作品的理解,为傣族题材琵琶曲的创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 琵琶曲 《欢乐的瑞丽江畔》 艺术特征
下载PDF
琵琶传派艺术在艺术类高校的传承模式探索——以平湖派琵琶艺术传承为例
9
作者 赵瑾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16-123,共8页
清末民初,琵琶艺术的近现代五大传派无锡派、平湖派、浦东派、崇明派、汪派初见端倪,并形成格局,其中平湖派是兴起于浙江平湖地区的琵琶艺术传派。1949年后专业化的教学中,琵琶传派艺术的内容逐渐式微,传派音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琵琶艺... 清末民初,琵琶艺术的近现代五大传派无锡派、平湖派、浦东派、崇明派、汪派初见端倪,并形成格局,其中平湖派是兴起于浙江平湖地区的琵琶艺术传派。1949年后专业化的教学中,琵琶传派艺术的内容逐渐式微,传派音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琵琶艺术发展全局的生态问题,使得今天的琵琶专业人士必须以审慎的态度面对琵琶传派艺术。依托历时两年的“平湖派琵琶艺术传承实践活动”,通过了解平湖派琵琶艺术的历史沿革,研习其作品,紧抓传派艺术的地道、味道、门道探索琵琶传派艺术的传承模式。从传承过程中的艺术实践,学生专业发展、艺术素质培养方面阐述传派艺术学习中取得的成果,对研习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进行剖析,并予以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传派艺术 平湖派琵琶艺术 传承 研习
下载PDF
琵琶演奏艺术的历史沿革、传承与创新探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纪元 《黑河学院学报》 2022年第9期147-149,共3页
琵琶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追溯至两千年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渐渐从一种外来乐器演变成与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完美契合的民族乐器。琵琶艺术特点鲜明、旋律优美、技法独特、演奏表现力丰富,在整个演奏艺术历史发展... 琵琶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追溯至两千年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渐渐从一种外来乐器演变成与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完美契合的民族乐器。琵琶艺术特点鲜明、旋律优美、技法独特、演奏表现力丰富,在整个演奏艺术历史发展中,实现了良好的继承和创新。洞察琵琶历史文脉,可以有效把握演奏艺术演进迸发的艺术品质;分析其发展流派,明确各大流派的文脉传承;探究其发展创新,可以丰富演奏技艺、拓展传播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演奏艺术 南北派 创新变革 新民乐
下载PDF
妙曲奏人生 嫡传育英才——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孙树林先生对“汪派”琵琶艺术教学与传承的贡献
11
作者 张琳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2-5,共4页
本文系统的介绍孙树林教授对汪派琵琶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的贡献。孙树林教授系著名"汪派"琵琶教育家、演奏家。"汪派"为琵琶主要流派之一。
关键词 孙树林教授 汪派琵琶艺术 传承 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