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鹿山白皮松林不同龄级立木的点格局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杨晓凤 苗艳明 +2 位作者 张钦弟 张玲 毕润成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4-30,共7页
白皮松是五鹿山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保护植物。本文采用能够分析各种尺度下空间格局的分析方法—点格局分析法,以山西五鹿山自然保护区白皮松种群个体在空间分布的点图坐标为基础,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五鹿山白皮松不同龄级密度差异较... 白皮松是五鹿山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保护植物。本文采用能够分析各种尺度下空间格局的分析方法—点格局分析法,以山西五鹿山自然保护区白皮松种群个体在空间分布的点图坐标为基础,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五鹿山白皮松不同龄级密度差异较大,中间龄级密度较大;6个龄级集群分布不明显,且随着龄级的增加集群分布特征逐渐减弱更加趋向于随机分布;龄级1和龄级2之间呈显著正关联,有利于种群的发展,其余各龄级之间在小尺度上关联性强,随着尺度的增大关联性减弱,说明龄级间的关联性与尺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格局 白皮松林 点格局分析 龄级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黄龙山白皮松林地土壤种子库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秦廷松 李登武 +1 位作者 吕振江 陈亚莉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4-700,共7页
采用萌发法和分粒结合的方法对陕西省黄龙山地区白皮松Pinus bungeana林地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垂直分布和多样性等群落生态因子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黄龙山地区白皮松林地土壤种子库萌发期和落种期2个不同物候期的物种结构相似... 采用萌发法和分粒结合的方法对陕西省黄龙山地区白皮松Pinus bungeana林地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垂直分布和多样性等群落生态因子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黄龙山地区白皮松林地土壤种子库萌发期和落种期2个不同物候期的物种结构相似,全年土壤种子库共有物种44种,隶属34个属26个科;包括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4种类型。将土壤种子库分为0~5,5~10,10~15 cm等3个层次,不同土壤层次间种子个体数和物种数差异极显著(P〈0.01),均呈现上层(0~5 cm)〉中层(5~10 cm)〉下层(10~15 cm)的趋势。研究的12个样地土壤种子库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3.87,3.63和1.15,受人为活动影响强烈的样地多样性指数明显低于远离耕作区的样地。在整个的演替更新过程中,白皮松的更新能力强于其他乔木树种,主要表现在幼苗幼树和种子数占绝对优势,草本植物的种子数量和物种数都高于木本植物,在乔木树种更新能力弱的样地个别草本物种迅猛繁殖,导致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白皮松林 土壤种子库 种群动态 黄龙山
下载PDF
黄龙山白皮松林林隙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登武 李淑静 耿义良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14,共3页
对黄龙山白皮松林林隙的一般特征和干扰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皮松林林隙形成的主要方式是人工砍伐,其次枯立、干基折断和干中折断也是较重要的形成方式,大多数林隙是由多种死亡方式混合而成的。林隙的线状密度为13.2个·km-... 对黄龙山白皮松林林隙的一般特征和干扰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皮松林林隙形成的主要方式是人工砍伐,其次枯立、干基折断和干中折断也是较重要的形成方式,大多数林隙是由多种死亡方式混合而成的。林隙的线状密度为13.2个·km-1。扩展林隙大小分布为:A1(扩展林隙面积)≤200 m2的小林隙约占调查总数的57.89%,A1>800 m2的最大林隙占2.63%,扩展林隙的面积级越大,林隙的个数就越少;而林冠空隙大小分布并不遵循此规律,林冠空隙个数在450 m2<A2(冠空隙面积)≤600 m2时达到最小值,且所占面积比例最小,A2≤150 m2的小林隙约占调查总数的57.90%,且所占面积比例仅次于A2>600 m2的林隙。在白皮松林中,大多数林隙是由1~5株形成木形成的,其中由单株形成木形成的林隙最多,每个林隙的林隙形成木平均为2.05株;林隙形成木的腐烂等级以B级为主;组成林隙形成木的树种主要有4种,大多是由白皮松和侧柏形成的。d(胸径)<20 cm和h(树高)<5 m的形成木较容易形成林隙;而d>60 cm,h>15 m的树种不容易形成林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隙 林隙特征 白皮松林 黄龙山
下载PDF
白皮松林林隙物种组成动态及更新规律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淑静 李登武 +1 位作者 秦廷松 刘雨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83-588,共6页
研究了白皮松林林隙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在林隙发育的各个阶段的动态变化,并对林隙内主要树种的更新反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发育阶段为前期、中前期、中后期和后期的序列上,林隙中乔木层优势度最大的物种分别是白皮松(Pinus bungea... 研究了白皮松林林隙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在林隙发育的各个阶段的动态变化,并对林隙内主要树种的更新反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发育阶段为前期、中前期、中后期和后期的序列上,林隙中乔木层优势度最大的物种分别是白皮松(Pinus bungeana)、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山桃(Prunus davidiana)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灌木层优势种包括白莲蒿(Artemisia gmelinii)、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薄皮木(Lepto-dermis oblonga)和狼牙刺(Sophora viciifolia);草本层优势种包括大披针苔草(Carex lanceolata)、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紫菀(Aster tataricus)和荩草(Arthraxon hispidus);非林隙林分的优势种不明显。在林隙发育过程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平均相似性系数为0.32、0.38和0.27。可见林隙发育过程中群落各层次的相似性系数由小到大顺序为:草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随着林隙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出现较大的消亡和更新,显示出较大的波动性;乔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介于灌木和草本之间。依据林隙中树种幼苗、幼树Ⅰ和幼树Ⅱ的数量差异,可将林隙更新反应分为单峰型、双峰型、差异不明显3种,并分别以白皮松、辽东栎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为代表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隙动态 物种组成 更新反应 白皮松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