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9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二醇模拟水分胁迫对沙地樟子松种子萌发影响研究 被引量:108
1
作者 朱教君 李智辉 +1 位作者 康宏樟 范业展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01-804,共4页
以引种区沙地樟子松种子为材料,观测了聚乙二醇(PEG)模拟水分胁迫对沙地樟子松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PEG处理胁迫对种子的萌发均有一定的延缓作用;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随胁迫强度的增加呈现明显下降趋势.30%PEG... 以引种区沙地樟子松种子为材料,观测了聚乙二醇(PEG)模拟水分胁迫对沙地樟子松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PEG处理胁迫对种子的萌发均有一定的延缓作用;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随胁迫强度的增加呈现明显下降趋势.30%PEG处理的种子在试验结束后仍未能萌发,表明樟子松种子的萌发的临界PEG水分胁迫值小于30%,相当于-1.20MPa的水势.种子发芽后胚根和胚轴的生长亦受到PEG模拟水分胁迫,当PEG浓度为10%时(相当于-0.2MPa水势),胚根、胚轴的长度都较短,说明樟子松种子的胚根、胚轴的生长对PEG模拟干旱胁迫更敏感;但胚根/胚芽的比值随PEG模拟水分胁迫的强度增加而增加,表明樟子松种子萌发后对水分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由此可见,干旱胁迫影响引种区沙地樟子松种子的萌发可能是导致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不能天然更新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沙地 樟子松种子 萌发/发芽 聚乙二醇(PEG)
下载PDF
多年生樟子松人工纯林生长衰退及地力衰退原因分析 被引量:112
2
作者 刘明国 苏芳莉 +2 位作者 马殿荣 吴祥云 孙海宏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74-277,共4页
对章古台地区不同林龄樟子松生长状况和土壤肥力状况进行调查 ,结果证实多年生樟子松人工纯林存在生长衰退及地力衰退问题。应用双重筛选逐步回归方法 ,找出影响樟子松树高和胸径生长的主导因子分别为土壤中速效磷含量、最大持水量及土... 对章古台地区不同林龄樟子松生长状况和土壤肥力状况进行调查 ,结果证实多年生樟子松人工纯林存在生长衰退及地力衰退问题。应用双重筛选逐步回归方法 ,找出影响樟子松树高和胸径生长的主导因子分别为土壤中速效磷含量、最大持水量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对40年生樟子松纯林和樟子松杨树混交林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混交林中樟子松生长量和林地土壤肥力均较纯林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樟子松人工纯林 地力衰退 生长衰退 土壤肥力 混交林
下载PDF
不同林龄樟子松叶片养分含量及其再吸收效率 被引量:93
3
作者 曾德慧 陈广生 +2 位作者 陈伏生 赵琼 冀小燕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1-27,共7页
树木叶片的养分再吸收效率能够反映树木对养分保存、利用以及对养分贫瘠环境的适应能力。以科尔沁沙地东南缘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1、20、29、45年生树木叶片的基本特征、养分含量及其再吸收效率。结果表明:叶片衰... 树木叶片的养分再吸收效率能够反映树木对养分保存、利用以及对养分贫瘠环境的适应能力。以科尔沁沙地东南缘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1、20、29、45年生树木叶片的基本特征、养分含量及其再吸收效率。结果表明:叶片衰老后其质量和面积明显减少;叶片凋落前的平均养分含量没有表现出随樟子松年龄增加而出现有规律的变化;凋落叶片中的N、P、K、Mg含量表现出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Ca的趋势与之相反;11年生和20年生的樟子松叶片N、P、K的再吸收效率相似,都显著高于29年生和45年生樟子松(P<0.05),而樟子松叶片对Mg的再吸收效率表现出随年龄增大而显著降低,Ca随叶片的衰老而不断累积,再吸收效率表现为负值,20年生的樟子松叶片Ca再吸收效率最大,11年生和45年生最低。樟子松叶片的N、P、K、Mg养分再吸收效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表明,随年龄增加樟子松对贫瘠养分生境的适应能力逐渐降低,反映了樟子松养分保存方面的衰退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叶片 养分含量 养分再吸收效率 章古台
下载PDF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天然更新障碍因子分析 被引量:87
4
作者 曾德慧 尤文忠 +1 位作者 范志平 刘明国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57-261,共5页
采用比较分析与野外试验的方法 ,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障碍因子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影响天然更新的环境因子主要有郁闭度、枯枝落叶层、植被盖度和立地条件 .天然更新的障碍主要是由于引种地降雪覆盖少 ,温度偏高等原因 ,使土... 采用比较分析与野外试验的方法 ,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障碍因子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影响天然更新的环境因子主要有郁闭度、枯枝落叶层、植被盖度和立地条件 .天然更新的障碍主要是由于引种地降雪覆盖少 ,温度偏高等原因 ,使土壤蒸发大、苗木蒸腾大 ,造成水分的亏缺 ,从而导致 1~ 2年生更新幼苗死亡 .针对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天然更新障碍及其更新特点 ,提出在适宜立地上采取人工促进措施 ,如埋土、灌水等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人工固沙法 天然更新 更新障碍
下载PDF
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微生物及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76
5
作者 杨涛 徐慧 +2 位作者 李慧 方德华 朱教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0-53,共4页
对章古台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微生物及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各林地的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均表现出差异。与健康林相比,出现生长衰退林地土壤样品的养分指标、微生物和酶活性均有显著程度的降低,表明土壤地... 对章古台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微生物及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各林地的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均表现出差异。与健康林相比,出现生长衰退林地土壤样品的养分指标、微生物和酶活性均有显著程度的降低,表明土壤地力已出现严重衰退。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与土壤养分间呈显著相关关系,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解决当前人工林退化的主要措施是因地制宜进行间伐或轮伐,改善林地微生态条件,尽量避免营造人工纯林,建议营造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土壤养分 微生物 酶活性
下载PDF
黑龙江漠河兴安落叶松与樟子松树轮生长特性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75
6
作者 王丽丽 邵雪梅 +1 位作者 黄磊 梁尔源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0-385,共6页
树木年轮(简称树轮)气候学是监测与重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方法之一。针叶树树轮的生长能反馈出气温的变化,在高纬度地带尤为明显。该文分析了生长在我国最北部的兴安落叶松(Larixgmelinii)与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的树... 树木年轮(简称树轮)气候学是监测与重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方法之一。针叶树树轮的生长能反馈出气温的变化,在高纬度地带尤为明显。该文分析了生长在我国最北部的兴安落叶松(Larixgmelinii)与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的树轮密度和宽度的特性。落叶松最大密度、晚材平均密度、早晚材宽度和轮宽都远高于樟子松。樟子松的所有密度变量的样本方差都明显高于兴安落叶松,宽度变量的样本方差却明显低于兴安落叶松。两树种密度变量的差值年表显著相关,宽度变量之间没有显著相关关系。落叶松与樟子松的晚材密度的形成受7、8月的最高温控制。另外,樟子松的晚材还与生长季节的长短相关。落叶松的年轮宽度对生长季节开始前的温度敏感,而樟子松的轮宽对气候变量没有很好的响应。结果表明,落叶松与樟子松的树轮最大密度都与生长季后期的温度显著相关,两树种的树轮信息对气候变化的重建有很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兴安落叶松 樟子松 树轮密度 树轮宽度 生长特性 气候敏感性 温度
下载PDF
不同林龄樟子松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对比 被引量:61
7
作者 张学利 杨树军 +1 位作者 张百习 袁春良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0-84,共5页
文中对章古台不同林龄樟子松固沙林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林龄增长,其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pH值表现为下降趋势 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非根际土壤有机质提高的幅度以中龄林阶段最高,近熟林阶段次之,在幼龄林阶... 文中对章古台不同林龄樟子松固沙林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林龄增长,其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pH值表现为下降趋势 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非根际土壤有机质提高的幅度以中龄林阶段最高,近熟林阶段次之,在幼龄林阶段最小;在幼龄林时,根际土壤的CEC值与非根际土壤相近,而在中龄林和近熟林阶段均小于非根际土壤;在幼龄林时根际土壤中盐分积累的程度最高,随林龄增长根际土壤中盐分积累程度逐渐下降;在不同发育阶段,根际土壤全N、速效N、速效K含量均高于非根际土壤,而速效P含量均低于非根际土壤 随林龄增长,樟子松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占总菌数的百分比下降;在不同的发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发育阶段 根际土壤
下载PDF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衰退的规律和原因 被引量:68
8
作者 吴祥云 姜凤岐 +2 位作者 李晓丹 薛杨 邱素芬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2225-2228,共4页
系统地研究了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衰退的规律和起因 .结果表明 ,天然分布区以外的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衰退是一种生命周期缩短、成熟期提前的早衰现象 .松枯梢病侵害是樟子松枯死的直接原因 .樟子松衰退是由多种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综... 系统地研究了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衰退的规律和起因 .结果表明 ,天然分布区以外的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衰退是一种生命周期缩短、成熟期提前的早衰现象 .松枯梢病侵害是樟子松枯死的直接原因 .樟子松衰退是由多种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综合引起的 ,属于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之外的第三类病害 ,即“森林衰退病” .气候差异过大、经营管理不当、土壤水分利用失衡、大气氮沉降超标准是诱导因素 ,其中气候差异、土壤水分利用失衡起主导作用 ,松沫蝉、松毛虫危害是促进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人工固沙林 衰退 衰退原因
下载PDF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天然更新特征 被引量:59
9
作者 曾德慧 尤文忠 +1 位作者 范志平 刘明国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比较分析与野外调查的方法 ,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特征进行了研究 .能够进行天然更新的引种地区天然更新在时间上是不连续的 ,与特定年份的某些降水因子密切相关 ;在空间上主要有 3种更新方式 :林隙更新、林缘更新、阔叶林下... 采用比较分析与野外调查的方法 ,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特征进行了研究 .能够进行天然更新的引种地区天然更新在时间上是不连续的 ,与特定年份的某些降水因子密切相关 ;在空间上主要有 3种更新方式 :林隙更新、林缘更新、阔叶林下更新 ;天然更新幼树生长情况与人工林的生长差异不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人工固沙林 天然更新 更新特点
下载PDF
樟子松林下土壤养分、微生物及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50
10
作者 杨涛 徐慧 +1 位作者 方德华 朱教君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3-257,共5页
为探讨樟子松林土壤生化特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本文对我国最重要樟子松原产地一红花尔基地区的不同林龄樟子松林下土壤养分、微生物及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地的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均表现出差异。土壤养... 为探讨樟子松林土壤生化特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本文对我国最重要樟子松原产地一红花尔基地区的不同林龄樟子松林下土壤养分、微生物及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地的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均表现出差异。土壤养分、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总体变化趋势是先随着树龄增加而增加,到60-70年树龄时达到最大,后随着树龄增大各项指标呈现下降的趋势。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土壤养分 微生物 酶活性
原文传递
沙地樟子松天然分布与引种栽培 被引量:54
11
作者 康宏樟 朱教君 +1 位作者 李智辉 许美玲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34-139,共6页
樟子松以其抗寒、抗旱和较速生等优良特性成为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风沙区防护林和用材林造林的主要树种 ,但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现象 ;更为严重的是目前我国樟子松人工造林仍在北方干旱、半... 樟子松以其抗寒、抗旱和较速生等优良特性成为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风沙区防护林和用材林造林的主要树种 ,但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现象 ;更为严重的是目前我国樟子松人工造林仍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面积推广 ,因此 ,探明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产生衰退的原因 ,并更好地经营管理该树种人工林 ,对我国北方防护林/人工林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樟子松研究结果的基础上 ,详述了樟子松在我国的天然分布概况 ,对沙地樟子松在引种栽培方面 ,即沙地樟子松的种源区划、种子品质的比较、种子的遗传特性及适应性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提出了在沙地樟子松引种栽培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和建议 ,对今后该树种沙地人工林经营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樟子松 天然分布 种源 引种栽培
下载PDF
基于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机制的营林方案 被引量:60
12
作者 宋立宁 朱教君 郑晓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249-3256,共8页
沙地樟子松是三北防护林工程中最重要的常绿针叶造林树种。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最早引种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在林龄30~35 a后出现枝梢枯黄、长势衰弱、病虫害发生、继而全株死亡且不能天然更新的衰退现象。以科尔沁沙地的樟子松疏... 沙地樟子松是三北防护林工程中最重要的常绿针叶造林树种。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最早引种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在林龄30~35 a后出现枝梢枯黄、长势衰弱、病虫害发生、继而全株死亡且不能天然更新的衰退现象。以科尔沁沙地的樟子松疏林草地和呼伦贝尔沙地的樟子松天然林为参照,以热扩散、稳定同位素和遥感监测等技术开展的系列研究,基本明确了樟子松人工林衰退机制。本文对以往相关研究结果进行了系统总结:确定了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严重水分胁迫的土壤含水量阈值(20%田间持水量),阐明了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水分利用策略(9~21年生樟子松人工林仅利用土壤水,而31~41年生既利用土壤水也利用地下水),明确了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水量平衡特征(水量失衡,吸收至少39mm地下水方能维持水量平衡),量化了樟子松人工林耗水对区域水资源消耗的贡献(消耗12.3%水资源),揭示了樟子松人工林衰退过程,找出了樟子松人工林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衰退对策与营林方案,为防止现存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合理经营,未来该林种合理布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樟子松 衰退 水分胁迫 水分利用策略
原文传递
大兴安岭北部樟子松树木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58
13
作者 王晓春 宋来萍 张远东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4-302,共9页
在大兴安岭北部漠河(MH I、MH II2个样点)、塔河蒙克山(MKS)、满归(MG)地区共采集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年轮样芯139个,成功地建立了MH I、MH II、MKS和MG4个样点的樟子松差值年表,最长达377年(1631-2007年,有效年表为... 在大兴安岭北部漠河(MH I、MH II2个样点)、塔河蒙克山(MKS)、满归(MG)地区共采集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年轮样芯139个,成功地建立了MH I、MH II、MKS和MG4个样点的樟子松差值年表,最长达377年(1631-2007年,有效年表为1743-2007年)。樟子松年轮指数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函数分析表明,气温是这4个样点樟子松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但4个样点限制其生长的月份有所差异,漠河的2个样点樟子松年轮指数与6月气温负相关,满归和塔河蒙克山樟子松年轮指数与前一年10月气温正相关。樟子松年表与区域气候的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基本与响应函数分析的结果一致,进一步验证了气温对大兴安岭北部樟子松生长的限制作用。该研究为全球变暖下大兴安岭北部樟子松林的经营管理及区域气候重建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冗余分析 响应函数 大兴安岭北部地区 年轮
原文传递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自然稀疏规律 被引量:48
14
作者 曾德慧 姜凤岐 +1 位作者 范志平 杜晓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35-242,共8页
林分在自然稀疏过程中 ,与密度相关的死亡是由林木大小的增加引起的。因此 ,很自然地要选择反映林木大小的指标 ,来表示林木株数与林木大小的关系。选取林分总断面积作为林木大小的指标 ,建立了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自然稀疏过程中林分密度... 林分在自然稀疏过程中 ,与密度相关的死亡是由林木大小的增加引起的。因此 ,很自然地要选择反映林木大小的指标 ,来表示林木株数与林木大小的关系。选取林分总断面积作为林木大小的指标 ,建立了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自然稀疏过程中林分密度与总断面积的相关关系 ,旨在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依据。对自然稀疏 -3 / 2法则进行的评述 ,认为尽管没有充分证据表明斜率 -3 / 2存在的精确性 ,但它可以作为一个理想的常数 ,并且考虑到各种现实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人工林 自然稀疏 沙地
下载PDF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衰退的主要特征 被引量:49
15
作者 吴祥云 姜凤岐 +2 位作者 李晓丹 薛杨 邱素芬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2221-2224,共4页
针对辽宁省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出现的衰退枯死现象 ,系统地研究了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衰退的主要特征 .结果表明 ,衰退的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外貌景观呈灰绿色 ,针叶纤细 ,开花结实率低 ,平均单株球果数量为 10 4~ 16 5个 ,成熟种... 针对辽宁省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出现的衰退枯死现象 ,系统地研究了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衰退的主要特征 .结果表明 ,衰退的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外貌景观呈灰绿色 ,针叶纤细 ,开花结实率低 ,平均单株球果数量为 10 4~ 16 5个 ,成熟种子千粒重为 6 96~ 7 39g ,种子空粒、涩粒较多 .生长季内 2年生针叶营养元素季节变化规律相似 ,但N、P含量下降 ,K含量明显增高 ,表明养分循环失调 ;衰退林分 2年生针叶叶绿素含量较高 ,健康林分 1年生较高且增幅较大 .松枯梢病的侵害是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衰退的最明显标志 .林分衰退后 ,树高和胸径生长量下降明显 ,林分胸径分布结构“左移”(径级小的株数增多 ) ,衰弱 (亡 )木数量增加了 15 9%~ 2 7 2 % ;根量分别减少了 2 2 9%~ 2 8 9%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人工固沙林 衰退特征 松枯梢病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和樟子松等五种树种抗旱性的比较 被引量:33
16
作者 冯玉龙 王文章 敖红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6-20,共5页
为研究树木的抗旱机制,文中对长白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油松和水曲柳的抗旱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自然失水不同时期,各树种的水分参数不同,其变化速率也不同。各时期均以水曲柳和落叶松失水速率最大,红皮云杉次之,樟子松... 为研究树木的抗旱机制,文中对长白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油松和水曲柳的抗旱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自然失水不同时期,各树种的水分参数不同,其变化速率也不同。各时期均以水曲柳和落叶松失水速率最大,红皮云杉次之,樟子松和油松失水速率最小;与之相关的各树种其它水分参数变化由快到慢的顺序也如此。落叶松和水曲柳的质膜相对透性较小,樟子松和红皮云杉较大,油松质膜相对透性居中;脱水对各树种叶绿素代谢的影响由强到弱依次为水曲柳、红皮云杉/油松、樟子松和落叶松。落叶松与樟子松的抗旱机制不同,落叶松属于忍耐脱水耐旱树种,而樟子松属于延迟脱水耐旱树种,水曲柳与落叶松相似,油松与樟子松相似,红皮云杉抗旱机制属中间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樟子松 油松 红皮云杉 抗旱机制
下载PDF
水分处理对沙地樟子松幼苗膜脂过氧化作用及保护酶活性影响 被引量:46
17
作者 孙一荣 朱教君 康宏樟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29-734,共6页
通过盆栽控水实验,模拟科尔沁沙地由东至西50年的年均降水量及最大、最小年降水量下的土壤水势,分析了不同水分处理(土壤水势分别为-16.18、-5.09和-4.50bars,即A、B和C处理)对樟子松2年生幼苗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脂膜相对透性... 通过盆栽控水实验,模拟科尔沁沙地由东至西50年的年均降水量及最大、最小年降水量下的土壤水势,分析了不同水分处理(土壤水势分别为-16.18、-5.09和-4.50bars,即A、B和C处理)对樟子松2年生幼苗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脂膜相对透性(RC)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和脯氨酸(Pro)]和膜保护酶(SOD酶和POD酶)的影响。不同水分处理对樟子松幼苗针叶内的保护酶、渗透调节物质及膜脂过氧化的作用影响显著。随着土壤水势的降低,幼苗的SOD酶呈现微下降再升高的趋势;POD酶活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幼苗的渗透调节物质(SS、SP和Pro)的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3种水分处理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的幅度最大,A处理分别是C处理的1.8倍和2.4倍,脯氨酸的含量持续积累;随干旱胁迫加重,MDA、RC和O2.-产生速率均有明显上升趋势,以O2.-产生速率上升幅度最大。这表明,樟子松幼苗通过体内的生理生化机制,尤其是增加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实现对干旱胁迫较强的忍耐性和较好的适应性。A处理针叶内的自由基大量积累和膜脂过氧化程度加重,对植物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土壤水势 保护酶系统 膜脂过氧化
下载PDF
不同木材结构树干液流对比研究 被引量:37
18
作者 孙慧珍 李夷平 +1 位作者 王翠 周晓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34-1439,共6页
采用热扩散法,对东北东部山区代表主要木材解剖构造的水曲柳和樟子松树干液流密度动态特征进行研究,并同步测定光合有效辐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风速、土温、土壤容积含水量等因子。结果表明,水曲柳和樟子松在生长季不同时期晴天的... 采用热扩散法,对东北东部山区代表主要木材解剖构造的水曲柳和樟子松树干液流密度动态特征进行研究,并同步测定光合有效辐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风速、土温、土壤容积含水量等因子。结果表明,水曲柳和樟子松在生长季不同时期晴天的树干液流密度日进程一般为单峰型,水曲柳日最高液流峰值为430.53 cm3.cm-2.h-1,明显高于樟子松(142.43 cm3.cm-2.h-1)。晚上及凌晨液流量占全天比例在生长季结束后,明显增加,其他时期低于20%,说明水曲柳和樟子松存在根压。水曲柳和樟子松树干液流密度变化呈单峰曲线,平均液流密度分别为12.26、6.49 cm3.cm-2.h-1。影响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的主导因子为光合有效辐射和水汽压亏缺,二者对主导因子敏感度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扩散法 树干液流 水曲柳 樟子松 环境因子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40
19
作者 张继义 赵哈林 +2 位作者 崔建垣 张铜会 赵学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共6页
对樟子松人工林群落结构和土壤水分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3年林龄的樟子松人工林3 0 0cm深层的土壤水分已基本耗竭,而且整个生长季还在持续减少,土壤水分不能得到有效补给;林木生长衰弱,平均高仅3 59m ,平均胸径5 77cm ,并出现大... 对樟子松人工林群落结构和土壤水分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3年林龄的樟子松人工林3 0 0cm深层的土壤水分已基本耗竭,而且整个生长季还在持续减少,土壤水分不能得到有效补给;林木生长衰弱,平均高仅3 59m ,平均胸径5 77cm ,并出现大量枯梢;林木生长已受到土壤水分亏缺的严重制约,林分开始衰败;林下草本层发育良好,盖度较高。研究指出,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工林在不适宜的密度下造成群落结构与环境条件不相适应,存在着由乔木植被向草本植被演替的规律,对人工林群落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指出通过密度控制、树种选择等措施可以进行调整,延缓土壤水分的耗竭速度,提高林分的稳定性。要建立稳定性更高和维持时间更长的人工林,从根本上改变草本植被代替乔木植被的规律,需要借鉴天然稀树草原植被的乔木密度,大幅度降低人工林的密度。在有地下水存在和植物可以利用的情况下,人工林的稳定性可以维持一个世代甚或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人工林 群落结构 土壤水分 稳定性
下载PDF
半干旱区沙质退化草地造林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2
20
作者 胡亚林 曾德慧 +1 位作者 范志平 艾桂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391-2397,共7页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培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我国北方半干旱区科尔沁沙地退化草地营造樟子松人工林32年后0~10cm表层土壤理化性状、土壤碳氮矿化量、土壤微生物量以及土壤酶活性等的变化.结果表明:32年生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全氮...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培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我国北方半干旱区科尔沁沙地退化草地营造樟子松人工林32年后0~10cm表层土壤理化性状、土壤碳氮矿化量、土壤微生物量以及土壤酶活性等的变化.结果表明:32年生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等养分含量分别下降了21%、42%和45%;5月和11月樟子松人工林土壤NH4+-N显著高于草地(P=0.001;P=0.019),而5、8和11月草地土壤NO3--N含量显著高于樟子松人工林(P<0.001;P=0.048;P=0.031);5、8和11月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日矿化释放的CO2-C量均大于草地,而二者土壤氮矿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5和8月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与草地相比差异不显著,11月则显著高于草地;土壤养分和水分含量是影响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重要因素;与草地相比,樟子松人工林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降低,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上述结果说明半干旱区沙质退化草地营造樟子松人工林32年后土壤质量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由于植被的改变,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状和生物学性状等表现出与草地不同的季节动态特征.造林作为我国北方半干旱区沙地退化生态系统的一种恢复手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草地造林 土壤质量 樟子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