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顶山矿区矸石山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及优势植物富集特征 被引量:31
1
作者 陈昌东 张安宁 +3 位作者 腊明 齐光 赵干卿 楚纯洁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16-1223,共8页
为筛选出适应该地区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首先目标植物,通过测定河南省平顶山市某煤矿废弃地8种优势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及植物本身Cd、Cr、Cu、Mn和Pb含量,分析了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优势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和转移能力。结... 为筛选出适应该地区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首先目标植物,通过测定河南省平顶山市某煤矿废弃地8种优势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及植物本身Cd、Cr、Cu、Mn和Pb含量,分析了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优势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和转移能力。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Cd、Cr、Pb、Cu污染最为严重,单因子污染指数分别达到了66.04、5.24、2.89、1.80;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47.94,达到重度污染级别。(2)猪毛蒿(Artemisiascoparia)地上部分、紫马唐(Digitaria violascens)地上部分和根部Cd含量分别超标1.52、1.25和1.35倍,全叶马兰(Kalimeris integrifolia)根部、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地上部分和根部Cr含量分别超标1.30、3.06和1.79倍,并且狗尾草地上部分Pb含量超标1.71倍。(3)苍耳(Siberia Cocklebur)对Cd和Cu的生物富集系数和生物转移系数均大于1,对Cu的生物转移系数高达4.939。狗尾草对Cd、Cr、Pb的生物转移系数均大于1,且对Cr的生物富集系数大于1,对Pb的生物转移系数高达3.883。蒙古蒿(Artemisia mongolica)对Cr和Pb的生物转移系数均大于3,且对Cd的生物富集系数大于1。猪毛蒿对Cd的生物富集系数和生物转移系数均大于1。研究表明,平顶山矿区矸石山周边土壤是受重金属Cd-Cr-Pb-Cu复合污染的土壤。苍耳、猪毛蒿、蒙古蒿和狗尾草具有较强的富集重金属的能力,可作为治理该地区环境污染的目标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污染评价 优势植物 富集能力 平顶山矿区
下载PDF
平顶山矿区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及防治 被引量:28
2
作者 张铁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2-177,共6页
针对平顶山矿区瓦斯赋存的地质条件 ,论述了地质构造对煤层瓦斯赋存的控制 ,提出了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及防治措施 ,即采用掘进工作面防突分级管理措施和回采工作面防突措施 .根据平顶山矿区的实际情况 ,对常规的预测方法进行了改进 ,改... 针对平顶山矿区瓦斯赋存的地质条件 ,论述了地质构造对煤层瓦斯赋存的控制 ,提出了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及防治措施 ,即采用掘进工作面防突分级管理措施和回采工作面防突措施 .根据平顶山矿区的实际情况 ,对常规的预测方法进行了改进 ,改进后的措施用于平煤八矿己15-13190等综采工作面 ,效果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顶山矿区 预测 煤突出 瓦斯突出 防治措施 地质构造
下载PDF
煤尘微细观润湿特性及抑尘剂研发初探——以平顶山矿区为例 被引量:28
3
作者 张建国 李红梅 +8 位作者 刘依婷 李喜员 谢晶 代志旭 叶思琪 李露明 周伟奇 赵赟 郝海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12-825,共14页
煤矿开采逐渐向深部延伸,深部开采条件下煤尘灾害频发,防控难度高,除尘机理与技术仍然是深部开采科学高效除尘基础研究的难点与重点之一。以平顶山矿区丁、戊、己、庚4组煤层采集的原煤为研究对象,联合多种煤尘物理化学性质测试(工业分... 煤矿开采逐渐向深部延伸,深部开采条件下煤尘灾害频发,防控难度高,除尘机理与技术仍然是深部开采科学高效除尘基础研究的难点与重点之一。以平顶山矿区丁、戊、己、庚4组煤层采集的原煤为研究对象,联合多种煤尘物理化学性质测试(工业分析,XRD,BET,SEM,FT-IR)、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手段,系统采用基础物性特征分析、润湿特性多因素影响探讨、分子层面润湿机理探索、抑尘剂改性讨论的研究思路,开展了基于煤尘微细观结构特征的除尘机理探索及新型抑尘剂研发初探。研究表明:平顶山矿区丁戊己庚4组煤层典型煤尘的润湿性大小顺序为戊>丁>庚>己,煤中有机质质量分数、水分质量分数、灰分质量分数、无机矿物成分质量分数、比表面积、含氧官能团等指标的显著差异将对煤尘润湿性能产生显著影响,比表面积、石英质量分数、羟基和醚键数量越多,润湿性越好,固定碳质量分数越高,润湿性越差。联合煤的红外光谱分析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根据平顶山矿区煤尘亲水官能团特征,研究了水分子在不同数量羟基和醚键修饰的煤表面吸附过程,进一步揭示了煤尘润湿性能的强关联因素,表面羟基数量正相关于吸附水分子能力,而煤尘醚键数量对于吸附水分子能力存在极大值。基于煤尘微细观特征对其润湿性的影响机制,考察了3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4组煤尘的润湿除尘特性,基于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对煤尘润湿的作用机理,针对平煤矿区煤尘提出了引入芳香环结构实现新型抑尘剂改性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尘技术 润湿性 表面活性剂 接触角 抑尘剂 平顶山矿区 微细观
下载PDF
平顶山矿区瓦斯赋存的构造逐级控制特征 被引量:11
4
作者 闫江伟 张玉柱 王蔚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23,共6页
通过研究平顶山矿区17对生产矿井的瓦斯地质特征,分析各矿井瓦斯含量、瓦斯压力和涌出量实测数据,总结了平顶山矿区瓦斯赋存分布规律。运用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厘清了区域构造演化、矿区和矿井构造对平顶山矿区瓦斯赋存分布的控制... 通过研究平顶山矿区17对生产矿井的瓦斯地质特征,分析各矿井瓦斯含量、瓦斯压力和涌出量实测数据,总结了平顶山矿区瓦斯赋存分布规律。运用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厘清了区域构造演化、矿区和矿井构造对平顶山矿区瓦斯赋存分布的控制,提出了平顶山矿区瓦斯赋存的构造逐级控制特征:区域板块构造运动及演化奠定了平顶山矿区高瓦斯的基调;矿区构造李口向斜确定了矿区瓦斯东高西低、呈轴对称分布的总体规律;矿井构造主导矿井各煤层瓦斯赋存和矿井区域瓦斯赋存的差异性。研究成果为准确预测瓦斯赋存分布和预防煤与瓦斯突出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逐级控制 瓦斯赋存 平顶山矿区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平顶山矿区灰岩水区域治理技术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建国 宋德熹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1-74,共4页
介绍了平顶山矿区灰岩水区域治理的研究与应用情况,确立了灰岩水区域治理原则,提出了突水危险性分区的概念,即将突水危险性区域划分为非突水危险区、突水威胁区和突水危险区3类;为灰岩水区域治理搭建了平台,制定了灰岩水区域治理的技术... 介绍了平顶山矿区灰岩水区域治理的研究与应用情况,确立了灰岩水区域治理原则,提出了突水危险性分区的概念,即将突水危险性区域划分为非突水危险区、突水威胁区和突水危险区3类;为灰岩水区域治理搭建了平台,制定了灰岩水区域治理的技术路线,针对平顶山矿区不同水文地质单元制定了联合和单一的灰岩水区域治理方案,通过区域治理,有效遏制了煤层底板突水事故,实现了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岩水 平顶山矿区 底板突水 水文地质 底板承压水
下载PDF
平顶山矿区深部动力灾害防治与资源绿色开采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建国 王满 +3 位作者 张国川 杨国和 张晋京 牛泽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5-303,共9页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开采的平顶山矿区是我国煤矿深部开采的典型代表,历经70 a的发展,集团始终坚持以科技力量引领生产,以技术装备保障安全,对瓦斯的认识不断深化,走过了“被动防、主动治、绿色用”三大阶段,动力灾害监测预警技术能够超前...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开采的平顶山矿区是我国煤矿深部开采的典型代表,历经70 a的发展,集团始终坚持以科技力量引领生产,以技术装备保障安全,对瓦斯的认识不断深化,走过了“被动防、主动治、绿色用”三大阶段,动力灾害监测预警技术能够超前研判灾害发生概率,预测不发生动力灾害准确率达到100%,发生动力灾害准确率达80%,使瓦斯灾害可防可控;低渗煤层瓦斯的高效增透抽采技术使瓦斯治理周期由24个月缩至8个月,吨煤瓦斯治理成本降低了60%;瓦斯“抽采—发电—制冷”一体化绿色开发利用技术有效降低巷道温度5~10℃,瓦斯抽采浓度提升到50%,保障了矿井冬季取暖和夏季制冷,日均节省用电消耗6万kW·h,既消除了瓦斯威胁,使矿井瓦斯变害为宝,又保障国家煤炭供应安全,符合“双碳”目标的发展需求。未来,集团将以深部动力灾害的防治为基础,积极推进煤炭转型绿色利用,构建以炼焦煤资源安全开采、高效分选、绿色转化的产业化道路,推进企业快速转型升级,打造领跑行业的科研创新平台,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紧跟社会经济发展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顶山矿区 深部开采 灾害防治 绿色开采
下载PDF
平顶山矿区构造应力场演化规律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8
7
作者 郭德勇 揣筱升 +1 位作者 张建国 张浩权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08-1222,共15页
为探讨平顶山矿区构造应力场演化规律及分布特征,采集共轭剪节理、断层擦痕、矿区构造等数据,运用赤平极射投影法恢复研究区古构造应力的方向,分析矿区古构造应力场及演化规律;基于地应力和震源机制解资料,运用构造物理学和岩石力学方... 为探讨平顶山矿区构造应力场演化规律及分布特征,采集共轭剪节理、断层擦痕、矿区构造等数据,运用赤平极射投影法恢复研究区古构造应力的方向,分析矿区古构造应力场及演化规律;基于地应力和震源机制解资料,运用构造物理学和岩石力学方法解析现今构造应力的大小和方向,获得矿区现今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及分区图。古构造应力场重构表明,该矿区主要经历了印支、燕山、喜山三期构造应力场作用,印支期最大主应力方向近NS向,优选产状3°∠6°;早燕山期最大主应力方向NW向,优选产状313°∠13°;晚燕山期最大主应力方向NE向,优选产状54°∠9°;喜山期最大主应力方向NNE向,优选产状18°∠15°;在多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矿区形成了李口向斜控制下的一系列NWW~NW向褶曲和断裂,并伴生NNE~NE向次级断裂构造。现今构造应力场解析显示,该矿区现今构造应力场具有分区特征,矿区整体为大地动力场型,西部矿区以正断层应力场型占主导,中部矿区以走滑断层应力场型占主导,东部矿区以逆断层应力场型和走滑断层应力场型占主导;矿区总体为高应力值区,从西向东应力值呈现升高趋势,应力场稳定性处于相对稳定与临界状态之间;矿区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以NEE向为主,断裂附近主应力方向发生明显偏转;随埋深增加,主应力值逐渐增大、侧压比逐渐减小、应力场类型有从大地动力场型向准静水压力场型过渡的趋势。研究成果为矿井巷道布置和预防煤岩瓦斯动力灾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平顶山矿区 构造应力场 构造解析 演化规律 分布特征
原文传递
平顶山矿区地热地质条件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延河 万志军 +3 位作者 于振子 王朱亭 张波 张源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51-561,共11页
地热资源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之一,合理的开发地热能有助于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而正确认识区域地热地质条件及其成因是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平顶山矿区位于构造隆起区且区内岩溶含水层广泛发育,基岩起伏产生的热折射效应及岩溶层... 地热资源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之一,合理的开发地热能有助于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而正确认识区域地热地质条件及其成因是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平顶山矿区位于构造隆起区且区内岩溶含水层广泛发育,基岩起伏产生的热折射效应及岩溶层内地下水对流共同造成该区浅表存在温度异常,沉积盖层段的地温梯度值高达45.0℃/km.本文以7口钻井测温曲线和254块样品热物性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该区地温场特征,并结合区域典型地层剖面,对岩溶层内流体对流对地层温度影响的开展水热耦合研究,并通过热模拟分析构造界面两侧热物性差异产生的热流侧向汇聚作用对浅表聚热的作用大小.结果表明:平顶山矿区地温梯度值范围在8.0~66.9℃/km之间,对应的热流值范为31.0~135.0 mW/m^(2),且地温场分布呈明显的分带性,构造凸起区相对于四周凹陷区地层温度、地温梯度、热流值较高;水热耦合模拟显示,在补给区,随着冷水沿着地表出露的岩溶含水层的不断下渗,地层温度越来越低,在排泄区,补给区冷水经过深部循环加热后向上排泄,进而加热周边岩层;其次,导水断裂可以深刻改变地层温度场的分布,是地层温度下降或上升的分界线;基岩起伏产生的热折射效应是造成矿区构造隆起区温度较高的主要原因,因热折射效应在1.0 km范围内所造成的地温梯度值的波动在6.8℃/km左右,进而所产生的热流扰动在12.3 mW/m^(2),是造成该区局部热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热流 钻井测温曲线 地下水 地温场 平顶山矿区
原文传递
平顶山矿区十三矿地温场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广才 李竟生 +2 位作者 黄国刚 陈遂斋 刘贵平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8-21,共4页
在对平顶山矿区十三矿地质、地热地质条件概化的基础上 ,建立了地温场数学模型 ,并用数值方法进行求解 ,编制了求解及对求解前后数据进行处理的计算机程序 (DRPACK)。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 ,地温场分布特征与地形地貌、构造及地质展布型... 在对平顶山矿区十三矿地质、地热地质条件概化的基础上 ,建立了地温场数学模型 ,并用数值方法进行求解 ,编制了求解及对求解前后数据进行处理的计算机程序 (DRPACK)。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 ,地温场分布特征与地形地貌、构造及地质展布型态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机山矿区 地温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平煤矿区十二矿下保护层开采底板破坏深度数值模拟研究
10
作者 韩泰然 李昂 吕璐娜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2期241-247,共7页
为了深入系统地研究复杂条件下工作面开采底板岩层破坏机理和突水条件,根据平煤矿区十二矿31040下保护层工作面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岩石物理力学测试报告,采用FLAC 3D有限差分程序,分别对不同条件下的底板扰动破坏深度及其演化... 为了深入系统地研究复杂条件下工作面开采底板岩层破坏机理和突水条件,根据平煤矿区十二矿31040下保护层工作面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岩石物理力学测试报告,采用FLAC 3D有限差分程序,分别对不同条件下的底板扰动破坏深度及其演化规律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得出了底板岩体扰动破坏深度计算公式,并针对十二矿31040下保护层工作面开采对底板扰动破坏深度发育形态影响进行分析研究,验证拟合公式的科学实用性,可为今后平煤矿区带压安全开采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煤矿区 底板破坏深度 数值模拟 水害防治
下载PDF
平顶山矿区丘陵坡地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6
11
作者 楚纯洁 周金风 吴楠楠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3-157,共5页
以平顶山矿区丘陵坡地土壤为供试材料,分别以沿坡面不同海拔处与矿区下风向不同距离处为轴线进行样品采集,测试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Cu、Zn、Cr、Ni和Pb的含量,并开展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平顶山矿区丘陵坡地土壤中所测... 以平顶山矿区丘陵坡地土壤为供试材料,分别以沿坡面不同海拔处与矿区下风向不同距离处为轴线进行样品采集,测试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Cu、Zn、Cr、Ni和Pb的含量,并开展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平顶山矿区丘陵坡地土壤中所测试重金属元素均不产生非致癌健康风险,不同暴露途径下的潜在健康风险大小依次为Cr>Pb>Ni>Cu>Zn,经口摄入是主要暴露途径。土壤中的Cr对周边居民健康可产生致癌风险,其中皮肤接触途径的致癌风险程度较大,其变化主要与矿区长期的煤炭开采活动所释放的有害重金属元素的坡面径流迁移、高空气流传输、地形阻滞以及沉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顶山矿区 土壤重金属 健康风险
下载PDF
平顶山矿区地面塌陷灾害发展趋势及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现国 刘平河 吴东民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14-17,共4页
依据丰富的野外调查资料,通过综合分析,论述了平顶山煤矿区地面塌陷灾害的发育分布现状及危害,根据大量的岩移观测资料,确定出适合本区的岩移参数,采用概率积分法对采煤所引起的地面塌陷进行了预测.同时,提出了在地面塌陷形成以前就采取... 依据丰富的野外调查资料,通过综合分析,论述了平顶山煤矿区地面塌陷灾害的发育分布现状及危害,根据大量的岩移观测资料,确定出适合本区的岩移参数,采用概率积分法对采煤所引起的地面塌陷进行了预测.同时,提出了在地面塌陷形成以前就采取"超前"的综合防治措施,对已形成地面塌陷采取"一疏二平三改造"的措施进行综合治理.表5,参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顶山矿区 地面塌陷灾害 发展趋势 防治对策 地质构造
原文传递
平顶山矿区煤层气赋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庆献 《中国煤炭地质》 2008年第3期31-34,共4页
通过对矿区二1煤层大量的,资料研究,分析了二1煤煤层气赋存特征,沿煤层倾向由浅至深煤层气含量增高,成分由N2带、CO2和CH4混合带渐变为CH4带,煤层气含量等值线展布形态与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在向斜轴部含量最高。根据煤层气含量及构造... 通过对矿区二1煤层大量的,资料研究,分析了二1煤煤层气赋存特征,沿煤层倾向由浅至深煤层气含量增高,成分由N2带、CO2和CH4混合带渐变为CH4带,煤层气含量等值线展布形态与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在向斜轴部含量最高。根据煤层气含量及构造差异在区内划分为4个区块,阐述了影响煤层气赋存的诸多因素,认为本区煤层气富集程度主要受控于褶曲和煤层埋深。提出了李口向斜轴部附近、首山一矿、八矿深部是煤层气研究开发的有利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1煤层 煤层气 赋存特征 影响因素 平顶山矿区
下载PDF
控制平顶山矿区煤层气赋存的构造与热演化史 被引量:6
14
作者 崔崇海 蔡一民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67-70,共4页
在一定条件下,构造演化和有机质热演化史,控制着煤层气的生成、富集和保存特征。在其它控气地质因素相似的前提下,有效生气阶段和有效阶段生气率控制着煤层含气量的高低。通过分析平顶山矿区构造特征及演化史,恢复了主要煤层上覆地... 在一定条件下,构造演化和有机质热演化史,控制着煤层气的生成、富集和保存特征。在其它控气地质因素相似的前提下,有效生气阶段和有效阶段生气率控制着煤层含气量的高低。通过分析平顶山矿区构造特征及演化史,恢复了主要煤层上覆地层原始厚度,对煤层热演化史进行了模拟,进而确定了煤层的有效生气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热演化史 有效生气阶段 煤层气 赋存
下载PDF
平顶山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冠君 张东梅 +3 位作者 康淳 冯冬霞 石霖 张成丽 《环境与发展》 2018年第8期8-10,12,共4页
为探明平顶山煤矿区周围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对平顶山矿区周围农田土壤进行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测定土壤重金属含量,并进行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分析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土壤中Cu、Pb、Zn和Cd含量分别是潮土背景值的1.51... 为探明平顶山煤矿区周围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对平顶山矿区周围农田土壤进行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测定土壤重金属含量,并进行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分析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土壤中Cu、Pb、Zn和Cd含量分别是潮土背景值的1.51、1.87、1.05和7.47倍,表明矿区周围农田土壤重金属出现不同程度的积累;由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可知,土壤重金属整体处于轻度污染;潜在生态危害单项系数表明,各种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程度依次为Cd>Pb>Cu>Cr=Ni>Zn,污染最严重的是Cd,接近中等生态危害,其他重金属均属于轻微生态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顶山矿区 农田土壤 重金属污染 生物有效性
下载PDF
孤岛工作面防水煤柱留设宽度模拟分析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振子 李昂 +1 位作者 韩泰然 张波 《能源与环保》 2023年第7期266-272,共7页
平顶山老旧矿区开采服务年限长、遗留煤柱多、回采难度大,要延长矿井使用寿命,实现节支增效,回收遗留煤柱已迫在眉睫,但孤岛工作面开采面临着防水煤柱合理留设难题,若防护不利,易引发矿井水害,增大开采成本。因此,针对现场面临的工程实... 平顶山老旧矿区开采服务年限长、遗留煤柱多、回采难度大,要延长矿井使用寿命,实现节支增效,回收遗留煤柱已迫在眉睫,但孤岛工作面开采面临着防水煤柱合理留设难题,若防护不利,易引发矿井水害,增大开采成本。因此,针对现场面临的工程实际问题,以消除或减少采空水患为目标,采用数值模拟研究手段,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优化选择及对比分析,动态再现了多采面开采及巷道采掘下的围岩应力场、位移场和塑性破坏规律,并进行了工程实践应用。结果表明,留设25 m煤柱宽度,采面回采前后均存在一定厚度的弹性核区,围岩变形量小,有利于巷道维护,无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可满足工程实际需要,采面已实现安全回采,未发生采空区突涌水事故,最大限度地回收了煤炭资源,研究成果给全国相似矿区遗留煤柱安全回收提供借鉴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顶山矿区 孤岛工作面 遗留煤柱 煤柱留设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平顶山矿区煤孔隙特征及瓦斯吸附控制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韩勇 张瑾 +1 位作者 李璐 安悦涵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4-37,51,共5页
为研究平煤矿区煤储层特征及其瓦斯赋存特性,采用低压液氮吸附法对6种典型煤样的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测试了煤样瓦斯吸附能力,分析了煤样孔隙结构参数对瓦斯吸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煤样孔隙差异显著,煤体表面具有明显的非均质... 为研究平煤矿区煤储层特征及其瓦斯赋存特性,采用低压液氮吸附法对6种典型煤样的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测试了煤样瓦斯吸附能力,分析了煤样孔隙结构参数对瓦斯吸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煤样孔隙差异显著,煤体表面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煤中的微孔发育,孔径分布呈多峰值;变质程度(挥发分)对煤中的微孔具有重要影响,而对小孔的影响不明显;煤对气体的吸附主要集中在微孔段,不同煤样的吸附能力差异明显,Langmuir体积只与微孔有关,而Langmuir压力受微孔和小孔分布的共同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平顶山矿区瓦斯防治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孔隙 瓦斯 吸附能力 平顶山矿区
下载PDF
平顶山矿区深部巷道围岩蝶形破坏机理及控制对策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廷伟 谭文慧 +1 位作者 范磊 刘帅涛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17,共8页
以平煤六矿戊二轨道上山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等方法,对巷道围岩变形和破坏特征展开深入研究,阐明了巷道围岩蝶形破坏机理:受工作面开采扰动的影响,临近巷道的围岩应力场重新分布,围岩主应力方向旋转使蝶形塑性... 以平煤六矿戊二轨道上山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等方法,对巷道围岩变形和破坏特征展开深入研究,阐明了巷道围岩蝶形破坏机理:受工作面开采扰动的影响,临近巷道的围岩应力场重新分布,围岩主应力方向旋转使蝶形塑性区的方向发生改变,致使巷道顶底板和两帮中部塑性区的深度增加,极易发生"蝶叶"型冒顶、片帮和底鼓等灾害.基于蝶形破坏机理,有针对性地提出新支护方案,通过对比,在支护效果上,新支护方案比原支护方案有了明显的提升,基本满足巷道使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顶山矿区 巷道 蝶形破坏机理 控制对策
原文传递
平顶山矿区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及聚煤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松 桂和荣 +1 位作者 马艳平 孙林华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75,共3页
通过对大量钻孔资料分析,运用沉积学、煤田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了平顶山矿区含煤地层的沉积环境及其演化,并结合区域构造地质背景,进行了聚煤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平顶山矿区含煤地层形成于滨海沉积体系和三角洲沉积体系。
关键词 平顶山矿区 沉积环境 聚煤特征 含煤地层
下载PDF
首山一矿采空区地面高效抽采煤系气井优化设计
20
作者 李延河 倪小明 +1 位作者 王保玉 赵锦程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7-30,共4页
以平顶山矿区的首山一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地层综合柱状、采动三带分布特征、气测录井和“O”形圈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采空区地面抽采井的井位、层位、井身结构、抽采工艺等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其抽采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由“三开... 以平顶山矿区的首山一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地层综合柱状、采动三带分布特征、气测录井和“O”形圈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采空区地面抽采井的井位、层位、井身结构、抽采工艺等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其抽采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由“三开结构”代替传统的“二开结构”,有效防止了含水层水向钻井中的漏渗,保证了产气通道的畅通性;延长了“三开筛管层段”,实现了煤系“多气源”的高效抽采;加大抽采管径并实施分级负压抽采,减小了抽采管路摩阻,提高了抽采效率。截至2022年11月底,气井平均日抽采量、甲烷浓度和累计抽采量分别为7 210 m^(3)/d、69.55%和375万m^(3),日产气量持续保持稳定。优化的首山一矿采空区高效抽采煤系气井关键环节,为类似地质条件矿井采空区地面抽采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地面抽采 三开井身结构 抽采管路 平顶山矿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