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金沟岭林场不同密度天然云冷杉林林下主要灌木生物量模型 被引量:7
1
作者 季蕾 亢新刚 +2 位作者 张青 郭韦韦 周梦丽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4-402,共9页
为了研究吉林省汪清县金沟岭林场林下灌木的生物量,以该林场3种不同郁闭度(0.6,0.8,1.0)的天然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和冷杉Abies nephrolepis林为研究对象,以灌木生物量实测数据为基础,用R软件拟合了灌木... 为了研究吉林省汪清县金沟岭林场林下灌木的生物量,以该林场3种不同郁闭度(0.6,0.8,1.0)的天然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和冷杉Abies nephrolepis林为研究对象,以灌木生物量实测数据为基础,用R软件拟合了灌木层出现频率较高的13个物种单一物种生物量最优模型和各物种不同器官的最优模型,挑选判定系数R^2和方差分析F值较大,剩余标准差E_(SEE)和平均相对误差E值较小的作为生物量最优模型,以及探索了不同主林层密度下各物种生物量的差异与分配。结果表明:各物种不同器官最优模型除了青楷槭Acer tegmentosum叶和根,花楷槭Acer ukurunduense干为幂函数外,其他多为一元二次方程或二元一次方程;单一物种混合模型多为一元二次方程或二元一次方程。枝、干最优模型的自变量多为D^2H(D为地径,H为株高)和CH(C为冠幅,H为株高);根系多采用因子D^2H。林下灌木生物量(W)随着林分密度的减小,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即W(0.6)>W(1.0)>W(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灌木 生物量模型 云杉林 冷杉林 混交林
下载PDF
关帝山寒温性云杉次生林样地树种组成、结构和空间分布 被引量:20
2
作者 杨秀清 史婵 +2 位作者 王旭刚 马慧晶 闫海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21-1430,共10页
云杉次生林是关帝山的优势森林植被类型,也是华北亚高山地区寒温性常绿针叶林的代表类型.为更好地了解其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等基本特征及其潜在的生态学过程和机制,于2010年在关帝山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建立了4 hm^2的云杉次生林固定... 云杉次生林是关帝山的优势森林植被类型,也是华北亚高山地区寒温性常绿针叶林的代表类型.为更好地了解其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等基本特征及其潜在的生态学过程和机制,于2010年在关帝山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建立了4 hm^2的云杉次生林固定监测样地(GDS样地).本文以第一次本底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样地树种组成、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样地共有木本植物30种,隶属于11科22属.包括分枝的总个体数为26218(其中独立个体数为10266).植物区系组成属北温带成分;不同树种个体数、平均胸径和胸高断面积差异较大,导致群落成层分明,各层优势种明显.乔木层第一亚层树种径级结构呈双峰偏正态分布,乔木层第二亚层树种径级呈近似正态分布,灌木层树种径级呈"L"型分布.乔木优势树种青!和华北落叶松的空间分布无论在个体数量还是聚集程度上均随径级变化而呈现不同的格局特征.相同径级的两树种,胸径(DBH)≥30 cm的华北落叶松在样地居多且聚集分布于样地中部,而DBH≥30 cm的青!则相对较少,没有表现出空间聚集性.DBH≤10 cm的华北落叶松个体很少且散生于样地,而DBH≤10 cm的青!大量聚集于样地中部.DBH≤10 cm的青!在样地偏西北区域也有大量分布,而DBH≤10 cm的红桦主要分布于样地偏东南区域.灰子、土庄绣线菊和四川忍冬等灌木树种也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空间分布特征.树种分布格局受生境条件影响,同时与自身发育规律、更新特征及生态习性等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组成 群落结构 空间格局 云杉次生林
原文传递
Altitudinal changes of surface pollen and vegetation on the north slope of the Middle Tianshan Mountains,China 被引量:19
3
作者 YANG Zhenjing ZHANG Yun +4 位作者 REN Haibao YAN Shun KONG Zhaochen MA Keping NI Jian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6年第5期799-810,共12页
To provide information on vegetation patterns and altitudinal distributions of pollen assemblage in surface soil layers,their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s in a dryland mountain-basin system in northwestern China and a re... To provide information on vegetation patterns and altitudinal distributions of pollen assemblage in surface soil layers,their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s in a dryland mountain-basin system in northwestern China and a realistic basis for paleovegetational reconstruction,we investigated 86 vegetation quadrats and analyzed 80 soil samples from the surface soil layers along an altitudinal transect on the north slope of the Middle Tianshan Mountains from alpine cushion vegetation at 3,510 m near glacier to desert vegetation at 460 m in the Gurbantunggut Desert.According to surface pollen assemblages and the results of the 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the transect can be divided into six major altitudinal pollen zones as alpine cushion vegetation,alpine and subalpine meadows,montane Picea forest,forest-steppe ecotone,Artemisia desert and typical desert,which basically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untainous vegetation patterns on the north slope of the Middle Tianshan Mountains.However,Picea pollen also exists outside the spruce forest,Chenopodiaceae and Artemisia pollen appeared above the elevation of 1,300 m,indicating that most of them might be introduced from lower elevations by upslope winds.Airborne pollen researches from three regions at different elevations further suggest that a high-frequency northwest anabatic wind has a remarkable influence on the transportation and dispersion of surface pollen in th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itudinal transect vegetation zone pollen assemblage picea forest the Middle Tianshan Mountains
下载PDF
关帝山云杉次生林土壤的空间异质性及其与地形相关性 被引量:16
4
作者 杨秀清 史婵 +2 位作者 王旭刚 马慧晶 闫海冰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24,共9页
为揭示森林土壤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变异机制,参照CTFS样地土壤采样方案,在关帝山4 hm^2云杉次生林样地199个采样点进行土壤取样和测定,运用经典统计方法分析寒温性云杉林土壤pH值、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和有机质的水平和垂直空间分布特... 为揭示森林土壤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变异机制,参照CTFS样地土壤采样方案,在关帝山4 hm^2云杉次生林样地199个采样点进行土壤取样和测定,运用经典统计方法分析寒温性云杉林土壤pH值、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和有机质的水平和垂直空间分布特征,应用地统计学和Arc GIS插值的方法,重点分析了0~10 cm层土壤性质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分布格局,并基于RDA排序和方差分解定量评价地形因子对土壤各指标空间变异的影响程度和解释量。结果表明:云杉次生林土壤的pH值、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呈明显的水平及垂直空间变异,0~10 cm层土壤上述5个指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8.78%、41.15%、58.36%、46.60%和48.38%;土壤变异的空间自相关范围为4.9~58.8 m,pH值和有效氮呈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有效磷、有效钾和有机质呈强烈的空间自相关变异;有效氮、有机质和有效钾呈相似的空间斑块状分布格局,即样地有效氮含量高的斑块中有机质和有效钾含量也高。pH值和有效磷则表现出相反的斑块分布格局;地形因子中,pH值、有效氮和有效磷受海拔影响最大,其中,海拔与pH值、有效磷呈正相关,分别解释其空间变异的40.43%和28.81%,而与有效氮呈负相关,能单独解释其空间变异的19.48%。凹凸度对有效钾和有机质的影响最大,可分别解释9.37%和6.88%的有效钾和有机质的空间变异,与这2个土壤性质指标为负相关。研究可为深入认识华北地区植物分布和物种共存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异质性 地形因子 方差分解 云杉次生林
下载PDF
关帝山云杉次生林树木更新与土壤养分的空间关联性 被引量:8
5
作者 李璟 周朵朵 +2 位作者 陈颂 闫海冰 杨秀清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363-2370,共8页
参照CTFS(Center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技术规范在山西关帝山4 hm^(2)样地(GDS样地)190个采样点进行调查,研究样地更新苗的分布,以及土壤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等养分及pH值等14个土壤指标的空间格局,分析树木更新与... 参照CTFS(Center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技术规范在山西关帝山4 hm^(2)样地(GDS样地)190个采样点进行调查,研究样地更新苗的分布,以及土壤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等养分及pH值等14个土壤指标的空间格局,分析树木更新与土壤养分分布的空间关联性,探究云杉次生林树木更新格局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土壤有效氮、有效钾、有效铜、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镍及有效锌含量低的斑块中更新苗存活数量较多,且除有效钾外其他6个土壤养分因子与地径(GD)相对较大的Ⅱ(2.5 cm<GD≤4 cm)、Ⅲ(4 cm<GD≤5 cm)径级更新苗数量的负相关性高于Ⅰ级(0 cm<GD≤2.5 cm)更新苗,表明这些土壤养分对较大径级的更新苗分布影响更大,更新苗在存活过程中表现出对土壤更强的依赖性。GDS样地土壤呈偏弱酸性(5.5<pH<6.8),pH值的增大伴随着有效铝含量的降低,有利于树木的更新和存活。土壤有效氮、有效钾、有效铜、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镍、有效锌、有效铝及pH值9个土壤因子对GDS样地树种更新分布影响的总解释量为1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更新 土壤养分 空间关联 云杉次生林
原文传递
深度学习方法下GEDI数据的天然云杉林地上生物量反演 被引量:1
6
作者 孙丹阳 魏建新 +3 位作者 杨辽 王杰 唐宇琪 巴比尔江·迪力夏提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72-1483,共12页
森林作为陆地最大碳库,对人类的生活与发展至关重要,精准掌握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并对其进行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下研究热点。本文以天山山脉的天然云杉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地面实测数据、直升机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以及全球生态系统... 森林作为陆地最大碳库,对人类的生活与发展至关重要,精准掌握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并对其进行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下研究热点。本文以天山山脉的天然云杉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地面实测数据、直升机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以及全球生态系统动态调查激光雷达(Global Ecosystem Dynamics Investigation,GEDI)数据,构建多源融合数据框架,通过使用AutoKeras框架下的深度学习算法,实现GEDI数据的多个相对高度百分位数(Relative Height Percentile,RH)与其光斑内地上生物量的回归模型预测,验证GEDI数据在较大范围的地上生物量反演方面的可行性,主要结论如下:(1)GEDI数据用于森林地上生物量估测研究具有较高可行性,通过自动化深度学习算法,训练集、验证集、整体数据的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分别为0.69、0.63和0.67,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分为3.73 mg·hm^(-2)、4.22 mg·hm^(-2)和3.89 mg·hm^(-2),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2)直升机激光雷达作为GEDI数据估算地上生物量的中间技术,整个研究区内的单木识别准确率高于0.75。最终本次研究通过多模态数据融合,定量化描述研究区单木基础结构参数的同时,验证GEDI数据在获取森林地上生物量方面的潜力,也为相近区域大面积的森林碳源汇、生物量、蓄积量估算、森林管理与经营、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个项目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基础数据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云杉林 GEDI LIDAR 地上生物量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关帝山云杉次生林树木径向生长的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子
7
作者 陈颂 王晨林 +5 位作者 任宇辰 张慧芳 周朵朵 李璟 宋厚娟 杨秀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72-1583,共12页
以关帝山4 hm2云杉次生林样地为研究对象,按照CTFS(Center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技术规范对样地树木进行连续定位监测。利用2010至2015年间样地主要树种生长量观测数据,结合地形、土壤等环境因子调查及采样测定数据,分析了树木... 以关帝山4 hm2云杉次生林样地为研究对象,按照CTFS(Center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技术规范对样地树木进行连续定位监测。利用2010至2015年间样地主要树种生长量观测数据,结合地形、土壤等环境因子调查及采样测定数据,分析了树木种群径向生长的空间关联性及其随生境的变化,并探讨了树木种群径向生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青杄、华北落叶松、红桦、白桦和辽东栎为云杉次生林主要树种,在样地4个生境型(山脊生境、低海拔缓坡生境、高海拔缓坡生境、低洼地陡坡生境)中均有分布且呈现不同的径级结构。标记相关函数分析显示,同一生境型中,5树种径向生长的空间关联性各异;对于同一树种,径向生长的空间自相关性不仅具有尺度依赖性,同时生境型的不同导致树木径向生长的空间关联性发生变化。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显示,初始胸径对树木径向生长的显著正效应在样地各类生境型的所有种群中普遍存在;生物因子对树木径向生长的显著影响只在特定生境型的青杄种群中被检测到,表明树木径向生长受同种邻体影响,但其影响显著性因树种而异;环境因子中,海拔和凹凸度对树木径向生长呈显著负效应,坡度、土壤第一主成分(偏酸性的pH及较高含量的有效锰、有效镍、有效铁、有效铜)、土壤第二主成分(较高含量的全盐、速效氮、速效钾、有机质)对径向生长量呈显著正效应。云杉次生林树木径向生长及其空间关联格局的形成受树木胸径、邻体生物以及生境因子共同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次生林 径向生长 空间关联 生境型 生物因子
下载PDF
关帝山云杉次生林活立木和枯立木的数量特征与分布格局 被引量:4
8
作者 周朵朵 闫海冰 +2 位作者 李璟 陈颂 杨秀清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061-3069,共9页
本研究以山西关帝山庞泉沟自然保护区4 hm^(2)云杉次生林样地2010年和2015年两次调查数据为基础,从物种组成、径级结构、空间格局,以及不同径级活立木与枯立木的空间关联性、枯立木不同径级间的相互关联性4个方面,分析5年间活立木与枯... 本研究以山西关帝山庞泉沟自然保护区4 hm^(2)云杉次生林样地2010年和2015年两次调查数据为基础,从物种组成、径级结构、空间格局,以及不同径级活立木与枯立木的空间关联性、枯立木不同径级间的相互关联性4个方面,分析5年间活立木与枯立木的数量特征、分布格局及相互关联性。结果表明:样地内2010年胸径(DBH)≥1 cm的活立木共有25811株,隶属于11科22属30种,所有个体径级分布呈倒"L"型,个体数量随着径级增大呈断层式减少;2010—2015年5年间形成枯立木共2145株,涉及5科10属12种,以5~10 cm径级分布为主。在0~50 m尺度上,活立木与枯立木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相似性,表明枯立木的空间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受活立木空间格局限制。各径级活立木与枯立木空间关联分析表明,随着样地内树木个体径级的增大,对空间资源竞争的加剧可能是导致枯立木产生的主要原因。随着枯立木径级的增大,活立木与枯立木的空间关联性不同程度的减弱,表明环境可能成为大径级枯立木形成的关键因素。从枯立木内部看,5 cm≤DBH<20 cm枯立木与DBH<5 cm枯立木、10 cm≤DBH<20 cm枯立木与5 cm≤DBH<10 cm枯立木、DBH≥20 cm枯立木与5 cm≤DBH<20 cm枯立木整体上都表现为显著正相关,说明枯立木会对后续活立木枯死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立木 枯立木 数量特征 空间格局 云杉次生林
原文传递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斑表层土壤有机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6
9
作者 何志斌 赵文智 +1 位作者 刘鹄 苏永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572-2577,共6页
以祁连山青海云杉林斑为研究对象,调查获得林斑的水文、土壤、植被数据,分析了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特征及其与地形、植被和土壤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林斑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平均值为(84.9±26.7)g/kg,变... 以祁连山青海云杉林斑为研究对象,调查获得林斑的水文、土壤、植被数据,分析了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特征及其与地形、植被和土壤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林斑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平均值为(84.9±26.7)g/kg,变异系数31.5%。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含水量、海拔、土壤容重和灌木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林木郁闭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此外,人工采伐形成的林窗斑块(面积0.02~0.12hm^2)和半阴坡小斑块林地(面积0.17~0.89hm^2),其斑块面积大小并未明显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经主成分分析表明,海拔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第一主成分,林木郁闭度是第二主成分,灌木生物量是第三主成分,累计解释率为8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土壤有机碳 斑块 青海云杉林
下载PDF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叶片—枯落物—土壤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91
10
作者 赵维俊 刘贤德 +7 位作者 金铭 张学龙 车宗玺 敬文茂 王顺利 牛赟 齐鹏 李雯靖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77-489,共13页
以祁连山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不同海拔梯度叶片—枯落物—土壤间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海拔梯度上,叶片、枯落物和土壤C∶N比的变化范围分别为... 以祁连山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不同海拔梯度叶片—枯落物—土壤间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海拔梯度上,叶片、枯落物和土壤C∶N比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2.95-36.72、21.41-41.61、12.41-20.70,均值大小依次为枯落物〉叶片〉土壤,C∶P和N∶P比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10.2-739.8、398.6-698.1、134.1-219.7和18.13-26.86、6.71-26.28、7.96-16.56,均值大小依次均为叶片〉枯落物〉土壤。随海拔梯度的增加,除土壤C∶N比差异性不显著外(p〉0.05),叶片和枯落物的碳、氮、磷化学计量比在不同海拔间的差异显著性各不相同。叶片、枯落物和土壤C∶N比两两均具有显著正相关(p〈0.05),叶片与枯落物及土壤与枯落物C∶P比均具有显著负相关(p〈0.05),叶片与土壤C∶P比及不同组分N∶P比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该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青海云杉林碳、氮、磷在不同组分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林 叶片 枯落物 土壤 生态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碳平衡研究 被引量:54
11
作者 王金叶 车克钧 蒋志荣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14,共6页
通过林分样地调查 ,采用收割法测定标准木各器官生物量 ,并建立生物量相对模型 ,利用模型和样地及树干解析资料 ,推算出青海云杉林生物量为 2 0 3.0 8t/ hm2 ,其中乔木层占 87.41 % ,下木层占 0 .6 1 % ,活地被物层为 0 .32 t/ hm2 ;并... 通过林分样地调查 ,采用收割法测定标准木各器官生物量 ,并建立生物量相对模型 ,利用模型和样地及树干解析资料 ,推算出青海云杉林生物量为 2 0 3.0 8t/ hm2 ,其中乔木层占 87.41 % ,下木层占 0 .6 1 % ,活地被物层为 0 .32 t/ hm2 ;并通过生物量各组分碳含量测定推算出青海云杉林贮存 CO2 1 2 1 9.2 3t/ hm2 ,其中土壤贮存占 6 9.6 1 % ,林分贮存占 30 .39% ;年净固定大气 CO2 9.85 t/ hm2 ,其中有 6 0 .6 1 %贮存在林分内 ,有 39.39%通过有机体凋落以枯落物及分解残留物等形式贮存在土壤内 ;森林土壤既是极为重要的碳“汇”,又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碳“源”;由于长期封育保护 ,人为干扰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贮量 CO2吸收量 生物量 青海云杉林 碳平衡
下载PDF
青杄林恢复演替过程中的邻体竞争效应及邻体干扰指数的改进模型 被引量:55
12
作者 张大勇 赵松岭 +1 位作者 张鹏云 陈庆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52-58,共7页
本文研究了青杄(Picea wilsonii)个体生长速度与其邻体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乔木演替初期种山杨、白桦以及青杄自身对青杄生长的影响均为竞争关系。由以基株为中心、两米为半径圆内所有个体所测得的邻体干扰可以解释青杄生长速... 本文研究了青杄(Picea wilsonii)个体生长速度与其邻体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乔木演替初期种山杨、白桦以及青杄自身对青杄生长的影响均为竞争关系。由以基株为中心、两米为半径圆内所有个体所测得的邻体干扰可以解释青杄生长速度变异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在本文中,我们还改进了邻体干扰指数,提出应该考虑基株自身的个体大小,由改进的指数模型能够解释青杄生长速度变异的百分之四十五左左。因此可以说改进指数要优于原先的指数。根据本文所得的结果,我们可以断定青杄林恢复演替的动力是优势植物种间的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qian林 邻体 干扰指数 竞争
下载PDF
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丽江云杉林林窗特征研究 被引量:32
13
作者 刘庆 吴彦 吴宁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845-848,共4页
研究了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云杉坪典型丽江云杉林林窗干扰的基本特征 .结果表明 ,滇西北亚高山丽江云杉林林窗占林分面积比例冠层林窗和扩展林窗分别为 2 8.8%和 4 2 .5 % ,干扰频率以林窗密度计算 ,林窗出现的平均密度为 35个·hm-2... 研究了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云杉坪典型丽江云杉林林窗干扰的基本特征 .结果表明 ,滇西北亚高山丽江云杉林林窗占林分面积比例冠层林窗和扩展林窗分别为 2 8.8%和 4 2 .5 % ,干扰频率以林窗密度计算 ,林窗出现的平均密度为 35个·hm-2 左右 .林窗大小分布为面积大于 10 0m2 的大林窗约占 2 5 % ,面积为 5 0~ 10 0m2 的中等林窗占 4 1% ,面积小于 5 0m2 的小林窗占 34% .形成林窗最重要的方式是干基和干中折断 ,其次是枯立 .滇西北亚高山丽江云杉林林窗形成木 80 %以上是丽江云杉 ,通常直径为 4 0~ 5 0cm、高度为 15~ 2 5m .每个林窗形成木数量多为 1~ 2株 ,约占 6 8.8% ,5株以上很少 ,最多为 6株 .随着林窗面积由大变小 ,林窗中更新苗木的密度逐渐变大 ,小林窗中更新木密度约为大林窗的 5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窗 干扰状况 丽江云杉林 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祁连山北坡青海云杉林生境特征分析 被引量:40
14
作者 赵传燕 别强 彭焕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3-121,共9页
青海云杉林分布格局深受环境影响,量化其分布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该种群管理、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仍然缺乏量化研究成果。本研究选择祁连山北坡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和青海云... 青海云杉林分布格局深受环境影响,量化其分布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该种群管理、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仍然缺乏量化研究成果。本研究选择祁连山北坡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和青海云杉林分布图为基础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方法,着重量化分析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的生态幅度和地形特征,得出祁连山北坡青海云杉生境的气候边界函数,并界定青海云杉林分布的海拔、坡度以及坡向范围。该项研究目的在于数量化表达青海云杉林空间分布的气候和地形幅度,为退耕退牧还林提供科学支撑,为气候变化条件下青海云杉林的响应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林 生境 气候生态幅度 地形特征 祁连山
下载PDF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截留对降水的分配效应 被引量:34
15
作者 张学龙 罗龙发 +3 位作者 敬文茂 王顺利 王荣新 车宗玺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8-683,共6页
为了评估青海云杉林的水源涵养服务功能,选择祁连山西水林区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林,定位监测了在2006年中共83次降水事件的截留分配效应,观测期降水总量为394.2 mm,林冠截留、茎流和穿透水量分别是139.1、1.96和253.1 mm,林冠截留率、茎... 为了评估青海云杉林的水源涵养服务功能,选择祁连山西水林区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林,定位监测了在2006年中共83次降水事件的截留分配效应,观测期降水总量为394.2 mm,林冠截留、茎流和穿透水量分别是139.1、1.96和253.1 mm,林冠截留率、茎流率、穿透率分别为35.28%、0.50%和64.22%,当林外降水量>0.8 mm时才观测到林内穿透雨,而大于13.60 mm时,才观测到树干茎流。林冠对降水的截留分配与降水量、降水形态以及林分特征密切相关。冠层截留量、茎流量和穿透量与降水量均呈正相关,冠层截留率与降水量呈负相关,而茎流率和穿透率呈正相关;林冠对降雪的截留强于降雨,而降雨的穿透量强于降雪,同一降水事件下树干茎流量随着胸径的增大而增加。青海云杉林冠的几何形态结构(枝叶的分布与排列)不利于形成树干茎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林 茎流 穿透水 林冠截留
下载PDF
云南亚高山云冷杉林林窗的研究 被引量:29
16
作者 夏冰 兰涛贺 +2 位作者 善安 邓飞 姚淦 《植物资源与环境》 CSCD 1996年第4期1-8,共8页
研究了云南碧塔海两块亚高山云冷杉(Picea-Abies)林内中小尺度林窗的干扰体系,结果表明:林窗和扩展林窗分别占林地面积的19%和41%,平均面积为44m2和139m2,林窗的形成频率为0.005~0.007/y... 研究了云南碧塔海两块亚高山云冷杉(Picea-Abies)林内中小尺度林窗的干扰体系,结果表明:林窗和扩展林窗分别占林地面积的19%和41%,平均面积为44m2和139m2,林窗的形成频率为0.005~0.007/y。估计平均林窗周期为167年。大多数林窗(占87%)的制造林窗树木(gap-maker,简记为GM)为1个以上,平均每个林窗的GM为2.9个,同一林窗内的GM常常死于不同的时间。在所有调查的GM中,折断占60%,而根拔和直立死亡分别为28%和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冠干扰 林窗体系 林窗 云冷杉林
下载PDF
祁连山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林土壤养分和pH变化特征 被引量:32
17
作者 刘贤德 赵维俊 +2 位作者 张学龙 敬文茂 范莉梅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13-1020,共8页
祁连山北坡中山带森林灰褐土是生长青海云杉的集中地带。选择排露沟流域海拔2 900~3 300 m的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每隔100 m海拔梯度设置3个调查样地,研究青海结果表明:①在海拔梯度上,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全磷平均含量高... 祁连山北坡中山带森林灰褐土是生长青海云杉的集中地带。选择排露沟流域海拔2 900~3 300 m的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每隔100 m海拔梯度设置3个调查样地,研究青海结果表明:①在海拔梯度上,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全磷平均含量高海拔处高于低海拔,而且高海拔与低海拔差异显著(P〈0.05);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则是高海拔低于低海拔,差异亦显著(P〈0.05);速效磷含量随海拔升高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而且海拔间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pH随海拔的升高不断减小,但是海拔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②在不同土层深度,0~1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均大于10~20 cm和20~40 cm土层,而且0~10 cm土层含量显著大于20~40 cm土层(P〈0.05);土壤pH和全钾含量则随土层深度增加,pH在0~10 cm土层与20~40 cm差异显著(P〈0.05),但全钾含量在不同土层差异均不显著(P〉0.05)。③在碳、氮、磷、钾营养元素循环中,土壤pH和土壤有机质是影响青海云杉群落养分供应的首要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林 海拔梯度 土壤养分 排露沟流域 祁连山
原文传递
川西米亚罗亚高山地区云杉林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刘庆 尹华军 吴彦 《山地学报》 CSCD 2003年第6期695-701,共7页
岷江上游杂谷脑河流域米亚罗地区是典型的亚高山针叶林分布区域,也是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点地区。本文分析了该区云杉原始林的种类组成、层片结构、云杉径级和高度分布格局。调查样地共有37种植物,隶属于22科30个属,其中主要以... 岷江上游杂谷脑河流域米亚罗地区是典型的亚高山针叶林分布区域,也是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点地区。本文分析了该区云杉原始林的种类组成、层片结构、云杉径级和高度分布格局。调查样地共有37种植物,隶属于22科30个属,其中主要以温带成分的小叶型、草质、中高位芽植物为主。群落层次结构复杂,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层四个层次,乔木层郁闭度一般为0 6~0 8,云杉为乔木层的绝对优势树种,占70%以上,平均树高在17m左右,胸径在8~25cm之间。云杉高度主要集中在18~22m和8~12m两个区间,分别占云杉总个体数54 4%和25 0%;而胸径主要集中在25cm和30cm两个径级,占总数的52 6%,二者都表现为主林层和次林层的集中分布格局。与云杉人工林群落相比较,原始林层次结构复杂、物种丰富度高,生态功能强,可将其群落结构作为诊断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健康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林 群落 结构分析 米亚罗
下载PDF
温度和土壤水分对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24
19
作者 彭家中 常宗强 冯起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5-169,共5页
采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09土壤呼吸室和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对祁连山云杉林土壤呼吸速率进行野外测定,并通过多元回归对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呼吸总体趋势是夏季高,其它季节低,但季节动态呈现不规律... 采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09土壤呼吸室和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对祁连山云杉林土壤呼吸速率进行野外测定,并通过多元回归对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呼吸总体趋势是夏季高,其它季节低,但季节动态呈现不规律的多峰曲线;气温、地表温度以及5cm、10cm、15cm和20cm的土壤温度均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的指数关系,温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在低温时比高温时更显著;土壤呼吸的平均速率为2.145μmol.m^-2·s^-1。以气温、地表温度以及5cm、10cm、15cm和25cm的土壤温度为依据得到的Q10值依次为2.67、2.23、4.17、4.32、4.36和4.54;0-10cm和10-2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与土壤呼吸速率呈相关关系,当土壤水分含量较低的情况下,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土壤呼吸速率也随着增加,但是当土壤水分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土壤呼吸速率则表现出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青海云杉林 温度 土壤水分 Q10 祁连山
下载PDF
青海云杉林林冠截留与大气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21
20
作者 刘旻霞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41-344,共4页
基于长期定位观测数据,研究了青海云杉林林冠层截留量及其与大气降水量的关系,模拟出了青海云杉林林冠截留降水模型。结果表明:在一定降雨量范围内,青海云杉林林冠截留量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青海云杉林林冠层平均截留降水率为29.4 %,... 基于长期定位观测数据,研究了青海云杉林林冠层截留量及其与大气降水量的关系,模拟出了青海云杉林林冠截留降水模型。结果表明:在一定降雨量范围内,青海云杉林林冠截留量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青海云杉林林冠层平均截留降水率为29.4 %,它随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减小,随郁闭度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林 林冠截留 大气降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