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 被引量:1410
1
作者 吴征镒 周浙昆 +2 位作者 李德铢 彭华 孙航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5-257,共13页
分布区类型是指植物类群的分布图式基本一致地再现。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是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中国种子植物的 3116个属被划分为 15个类型和 37个变型 ,用固定的格式代表各种分布区。植物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方法已经被实践证明... 分布区类型是指植物类群的分布图式基本一致地再现。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是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中国种子植物的 3116个属被划分为 15个类型和 37个变型 ,用固定的格式代表各种分布区。植物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方法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揭示各分布区类型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对世界所有种子植物的科进行了分析整理 ,提出了世界种子植物科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方案。将世界种子植物的科划分为 18个大分布区类型 ,并沿用中国种子植物属分布区类型的表现方式 ,用数字 1~ 18代表不同的分布区类型 ,其中1~ 15与中国种子植物属分布区类型完全一致 ,16~ 18是中国没有分布的科。除 1,11,(16 ) ,(17) ,(18)外 ,均有或多或少的变型 ,共 74个。本文还提供了世界种子植物各科的分布区类型表。这种划分对理解世界被子植物区系的形成发展有一定帮助 ,并为陆地植物分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植物 分布区类型 世界 植物地理
下载PDF
Eastern Asian endemic seed plant genera and their paleogeographic history throughout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被引量:52
2
作者 Steven R. MANCHESTER Zhi-Duan CHEN +1 位作者 An-Ming LU Kazuhiko UEMURA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2,共42页
We review the fossil history of seed plant genera that are now endemic to eastern Asia. Although the majority of eastern Asian endemic genera have no known fossil record at all, 54 genera, or about 9%, are reliably kn... We review the fossil history of seed plant genera that are now endemic to eastern Asia. Although the majority of eastern Asian endemic genera have no known fossil record at all, 54 genera, or about 9%, are reliably known from the fossil record. Most of these are woody (with two exceptions), and most are today either broadly East Asian, or more specifically confined to Sino-Japanese subcategory rather than being endemic to the Sino-Himalayan area. Of the "eastern Asian endemic" genera so far known from the fossil record, the majority formerly occurred in Europe and/or North America, indicating that eastern Asia served as a late Tertiary or Quaternary refugium for taxa. Hence, many of these genera may have originated in other parts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nd expanded their ranges across continents and former sea barriers when tectonic and climatic conditions allowed, leading to their arrival in eastern Asia. Although clear evidence for paleoendemism is provided by the gymnosperms Amentotaxus, Cathaya, Cephalotaxus, Cunninghamia, Cryptomeria, Glyptostrobus, Ginkgo, Keteleeria, Metasequoia, Nothotsuga, Pseudolarix, Sciadopitys, and Taiwania, and the angiosperms Cercidiphyllum, Choerospondias, Corylopsis, Craigia, Cyclocarya, Davidia, Dipelta, Decaisnea, Diplopanax, Dipteronia, Emmenopterys, Eucommia, Euscaphis, Hemiptelea, Hovenia, Koelreuteria, Paulownia, Phellodendron, Platycarya, Pteroceltis, Rehderodendron, Sargentodoxa, Schizophragma, Sinomenium, Tapiscia, Tetracentron, Toricellia, Trapella, and Trochodendron, we cannot rule out the possibility that neoendemis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especially for herbaceous taxa in the present-day flora of Asia, particularly in the Sino-Himalayan region. In addition to reviewing paleobotanical occurrences from the literature, we document newly recognized fossil occurrences that expand the geographic and stratigraphic ranges previously known for Dipelta, Pteroceltis, and Toricell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ETACEOUS eastern Asia ENDEMIC PALEOBOTANY phytogeography Tertiary.
下载PDF
湖南八大公山的植物区系及其在植物地理学上的意义 被引量:29
3
作者 祁承经 喻勋林 +1 位作者 曹铁如 周建仁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4年第4期321-332,共12页
湖南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是华中地区面积大且植物保存较完好的地点。土著种子植物计162科、709属、1775种。全部属按15个地理分布型进行分析,全部种按更细的分布型类别(中国特有分为10个亚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地... 湖南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是华中地区面积大且植物保存较完好的地点。土著种子植物计162科、709属、1775种。全部属按15个地理分布型进行分析,全部种按更细的分布型类别(中国特有分为10个亚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地热带分布的科属虽为数不少,但温带分布的科属更显优势,北温带科属比较集中,同时中国、东亚、及东亚-北美特有属也很集中。本山中国特有种计1120种,华中特有种为347种。植物区系的古老、残遗及特有性突出,可视为中国(华中)有典型代表性的山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八大公山 植物区系 植物地理学 植被
下载PDF
高黎贡山北段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李嵘 刀志灵 +1 位作者 纪运恒 李恒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01-615,共15页
高黎贡山北段种子植物种类十分丰富,共记载野生种子植物172科,778属,2514种及302变种(亚种),是植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区系成分分析表明:1)本区种子植物区系的性质具有鲜明的温带性,并深受热带植物区系的影响,区系地理成分复杂... 高黎贡山北段种子植物种类十分丰富,共记载野生种子植物172科,778属,2514种及302变种(亚种),是植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区系成分分析表明:1)本区种子植物区系的性质具有鲜明的温带性,并深受热带植物区系的影响,区系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2)现代种子植物区系是在古南大陆热带亚洲植物区系的基础上,由古南大陆成分及古北大陆成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融合发展而来,许多源于印度-马来、北温带(特别是东亚)的成分在此都产生了较为丰富的特有类群,它们共同演变成今天的植物区系外貌;3)种子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水平和垂直替代现象,间断现象也较为显著,主要表现为滇西北-滇东南间断分布或在此线西南侧连续分布;4)种子植物区系的特有现象十分丰富,物种分化强烈,新老兼备,而以新生的进化成分为主,由此表明高黎贡山北段在保存古老成分的同时,又分化出许多新生成分,它是一个孕育新特有现象的重要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黎贡山北段 种子植物 植物区系 植物地理
下载PDF
木兰科植物地理学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陈涛 张宏达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6年第2期141-146,共6页
木兰科植物共7属约195种,间断分布于亚洲和美洲的热带至温带地区。在地史时期,木兰科植物几乎遍布整个北半球。其在欧洲和格陵兰等地的绝灭,可能是由于气温下降和第四纪冰川的破坏所致。中国南部和西南部及其邻近地区具有丰富的... 木兰科植物共7属约195种,间断分布于亚洲和美洲的热带至温带地区。在地史时期,木兰科植物几乎遍布整个北半球。其在欧洲和格陵兰等地的绝灭,可能是由于气温下降和第四纪冰川的破坏所致。中国南部和西南部及其邻近地区具有丰富的木兰科属种代表、众多的特有类群和该科最原始的成员,以及反映木兰科系统发育不同阶段的类型,是木兰科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分化中心和保存中心,也可能是其起源中心。木兰科植物可能在侏罗纪就已起源,一方面向亚洲热带地区分化,另一方面经欧洲向北美发展;南美木兰科植物则是由北美发展而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科 植物地理学
下载PDF
试论东亚被子植物区系的历史成分和第三纪源头——基于省沽油科、刺参科和忍冬科植物地理的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汤彦承 李良千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6年第5期453-478,共26页
虽然在历史植物地理学文献中常见的有5种区系成分:地理成分、发生成分、迁移成分、历史成分和生态成分,但由于缺乏古地理、古气候和古植物资料,当前要全面分析一个区系中所有5种成分是不可能的。本文是基于省沽油科、刺参科和忍冬科植... 虽然在历史植物地理学文献中常见的有5种区系成分:地理成分、发生成分、迁移成分、历史成分和生态成分,但由于缺乏古地理、古气候和古植物资料,当前要全面分析一个区系中所有5种成分是不可能的。本文是基于省沽油科、刺参科和忍冬科植物研究的结果,企图分析东亚植物区系的历史成分,从一个侧面看到它的演变过程。除去本地产生的鬼吹箫属和六道木属之外,凡以上3科在东亚有分布的属,按其历史成分,可归为3类:北方第三纪成分——忍冬属、猬实属、锦带花属和莛子藨属;提特斯第三纪成分——刺参属、刺续断属、蓟叶参属、野鸦椿属、毛核术属、糯米条属、北极花属、双盾木属和七子花属;北热带成分——山香圆属、省沽油属和瘿椒树属。本文所指北方第三纪植物群和提特斯第三纪植物群是采用Takhtajan的概念,而北热带植物群是采用Wolfe的概念。这3种成分意味着东亚被子植物区系在演变过程中有3个第三纪源头。本文作者还认为中新世在东亚植物区系中似可作为区分被子植物“新特有属”和“古特有属”的一个分界期。大凡起源于中新世以前的属可视为“古特有属”,起源于中新世及其后的可归为“新特有属”。这个假设是基于下列理由:(1)东亚植物区系的主体部分形成于早中新世;(2)在中新世,植物长距离的传播基本停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子植物 东亚植物区系 省沽油料 刺参科 忍冬科
下载PDF
忍冬科(狭义)植物地理及其对认识东亚植物区系的意义 被引量:24
7
作者 汤彦承 李良千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197-218,共22页
本文所谓狭义的忍冬科,包含4族、12属即忍冬族(忍冬属、鬼吹箫属),北极花族(毛核属,糯米条属、六道木属、北极花属、双盾木属、猬实属、七子花属),锦带花族(德维花属、锦带花属)和莛子藨族(莛子藨属)。基于它们的分布、化石资料和以木... 本文所谓狭义的忍冬科,包含4族、12属即忍冬族(忍冬属、鬼吹箫属),北极花族(毛核属,糯米条属、六道木属、北极花属、双盾木属、猬实属、七子花属),锦带花族(德维花属、锦带花属)和莛子藨族(莛子藨属)。基于它们的分布、化石资料和以木本为主的特性,忍冬科可认为是一个古老的科,可能起源于晚白垩纪或早第三纪。又基于以下事实:在东亚糯米条属、莛子藨属和锦带花属中,可见到一系列的系统发育列;东亚特有的七子花属,是联系忍冬族和北极花族的一个中间纽带;东亚不但有较高比例的古特有属,还有一些新特有属;由此,我们认为东亚是该科的多样化中心。在化石和细胞学资料不充分的情况下,我们仅根据三个主要特征,如属的系统位置是否孤立,与近缘属的分布区是否间断及属内的分化类型的多寡和种间的区别是否明显,试图将6个东亚特有属归为三类:七子花属、双盾木属和猬实属作为古特有属,锦带花属作为活化了的古特有属,六道木属和鬼吹箫属作为新特有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忍冬科 植物地理 东亚 植物区系
下载PDF
薯蓣科植物地理学的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万金荣 丁志遵 秦慧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28-135,共8页
薯蓣科基本上是一个热带科,广布于世界热带地区,共有9属,约650种。热带亚洲(尤其云贵高原-横断山一带)很可能是该科的原始分布与分化中心,热带美洲及热带非洲则可能是2个次生分布与分化中心。其起源时间可追溯到白垩纪或更... 薯蓣科基本上是一个热带科,广布于世界热带地区,共有9属,约650种。热带亚洲(尤其云贵高原-横断山一带)很可能是该科的原始分布与分化中心,热带美洲及热带非洲则可能是2个次生分布与分化中心。其起源时间可追溯到白垩纪或更早。现代分布格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联合古陆的分裂、第四纪冰川的破坏及其自身的一些生物学特性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科 植物地理学 起源 分布
下载PDF
姜科植物地理 被引量:22
9
作者 吴德邻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14,共14页
本文讨论了姜科的分类系统、起源、进化和地理分布.姜科为一还热带分布科,按Burtt[8]的系统分2亚科4族.全世界有52属,约1377种,其中姜亚科含48属,1268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洲.其现代分布中心在印度-马来... 本文讨论了姜科的分类系统、起源、进化和地理分布.姜科为一还热带分布科,按Burtt[8]的系统分2亚科4族.全世界有52属,约1377种,其中姜亚科含48属,1268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洲.其现代分布中心在印度-马来西亚。闭鞘姜亚科含4属,109种,主要分布于热带美洲及非洲。本文在化石资料及现代分布资料的基础上,讨论了姜科的早期分化时间、地点及现代分布格局形成。化石记录表明.欧洲、北美及印度的白垩纪、早第三纪均发现过姜科的化石,据此姜科植物的起源时间应不晚于早白垩纪。姜亚科的早期分化中心推论在劳亚古陆的南部.欧洲和北美没有现代姜科的分布是因为第三纪冰期的影响.而亚洲热带地区现代姜科植物繁盛是因为气候适宜.且相对稳定所致.南美的姜亚科种类应是由非洲传人.而大洋洲的姜亚科种类则是由马来西亚传入.闭鞘姜亚科的早期分化中心推论在西冈瓦纳古陆.亚洲及大洋洲的闭鞘姜亚科的种类应是随印度板块飘向亚洲时传入。中国姜科植物有22属.209种(占全世界属的42%.种的15%).主要分布于马来西亚亚区(占全国属的90%).其次为中国喜马拉雅亚区(占全国属的68%)。最少为中国-日本亚区(占全国属的45%)。统计数字表明.马来西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科 地理分布 分类学 进化
下载PDF
神农架川金丝猴栖息地植物区系特征及食物资源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铁军 张晶 +3 位作者 彭林鹏 廖明尧 杨林森 张志翔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6-743,共8页
2008年春季我国南方特大冰雪灾害,给受灾林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物造成了巨大影响。神农架是川金丝猴分布的最东端,也是重灾区之一。该文基于灾前两年的实地调查资料,对神农架川金丝猴栖息地植物区系进行分析,以期为灾后生物多样性... 2008年春季我国南方特大冰雪灾害,给受灾林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物造成了巨大影响。神农架是川金丝猴分布的最东端,也是重灾区之一。该文基于灾前两年的实地调查资料,对神农架川金丝猴栖息地植物区系进行分析,以期为灾后生物多样性的检测评估及川金丝猴栖息地恢复建设提供依据。实地调查发现,川金丝猴栖息地内木本植物共有255种,隶属44科105属,其中乔木23科51属129种,灌木22科49属113种,木质藤本7科9属13种;据统计在栖息地内共有31科58属85种川金丝猴的食源植物。该区植物区系中温带分布性质的属占优势,有58个,占属数的56.30%;热带分布性质的属有22个,东亚和中国特有分布成分共有23个属,分别占属数的21.36%和22.33%;显示了该区地处亚热带与温带的过度性质。还统计了栖息地食源植物区系谱,分析了该区域食源植物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 植物区系 地理成分 食物资源 川金丝猴 神农架
下载PDF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4
11
作者 马大龙 王璐璐 +1 位作者 李森森 孙弘哲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8-240,244,共4页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是将课堂专业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其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针对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结合所在师范院校的特点和实际,在实习基地选择、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是将课堂专业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其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针对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结合所在师范院校的特点和实际,在实习基地选择、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科研素质、完善成绩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获得较为理想的野外实习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植物地理学 野外实习 教学模式
下载PDF
榆科榉属的植物地理学 被引量:13
12
作者 萨仁 苏德毕力格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3-128,共6页
榉属是东亚 -地中海间断分布属 ,分属于东亚植物区、地中海植物区及伊朗 -土兰植物区。根据现存榉属植物的形态演化趋势、细胞学、孢粉学证据及其化石资料和古地质历史事件相结合分析 ,该属植物是第三纪温带森林的孑遗成分而且第三纪末... 榉属是东亚 -地中海间断分布属 ,分属于东亚植物区、地中海植物区及伊朗 -土兰植物区。根据现存榉属植物的形态演化趋势、细胞学、孢粉学证据及其化石资料和古地质历史事件相结合分析 ,该属植物是第三纪温带森林的孑遗成分而且第三纪末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及第四纪的冰川作用是榉属植物演化的主要动力。在欧洲 ,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及第四纪冰川作用的较强烈 ,使分布于此的榉属植物受到严厉的生存竞争 ,未能适应环境的物种遭受灭绝 ,少数进行适应性变异的物种在极端环境条件下生存了下来。而东亚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相对较稳定 ,便成了榉属植物的避难所 ,因此也保留了榉属植物种较为古老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科 榉属 植物地理学 分类 演化 现代地理分布格局
下载PDF
Researches on Plants from the Lower Devonian Xujiachong Formation in the Qujing District, Eastern Yunnan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德明 郝守刚 刘振锋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93-407,共15页
Fossil plants Hedeia sinica Hao et Gensel 1998, Huia gracilis Wang Ct Hao2001 and Guangnania cuneata Wang et Hao are described from the Lower Devonian Xujiachong Formation,the Qujing district, eastern Yunnan, China. T... Fossil plants Hedeia sinica Hao et Gensel 1998, Huia gracilis Wang Ct Hao2001 and Guangnania cuneata Wang et Hao are described from the Lower Devonian Xujiachong Formation,the Qujing district, eastern Yunnan, China. They contribute to our knowledge of the flora in thisdistrict. Based on the occurrence of common plants (Hedeia, Huia, Guangnania and Zosterophyllumaustralianum) and their horizons, it is proved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mid-lower assemblage ofthe Xujiachong flora is comparable with the Early Devonian ((late) Pragian) Posongchong flora ofsoutheastern Yunnan and the upper Baragwanathia flora of Australia. In view of this fact and thestratigraphic sequence, the mid-lower part of the Xujiachong Formation is considered to be of (late)Pragian age. Through comprehensive analyses of plant, bivalve and fish assemblages and thelithology, the upper part of the Xujiachong Formation is dated to he of early Emsian age. TheXujiachong flora belonged to the northeastern Gondwana palaeophytogeographic unit during the EarlyDevonian. The early Emsian assemblage of this flora inherited the characters of the Posongchongflora and also exhibited the endemic elements. Belonging to different phytogeographic units, theXujiachong and Posongchong floras differ from the coeval flora of the Laurussian palaeocontinent.The Xujiachong flora is comparatively simple in composition, while the Posongchong flora hasabundant and highly diversified endemics. The disparity between them has resulted from the different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ssil plants Xujiachong Formation eastern Yunnan (late) Pragian-earlyEmsian similarity between floras phyto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
下载PDF
滇中小百草岭种子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利松 孔冬瑞 +1 位作者 马海英 彭华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5-133,共9页
小百草岭具有野生种子植物141科、576属、1 406种。区系统计分析表明: (1) 科级组成中, 热带性质的科有55科, 占总科数的56 12%, 具较强的热带性质; 属级组成中, 温带性质的属有293属, 占总属数的56 35%, 表现出较强的温带性质, 从科... 小百草岭具有野生种子植物141科、576属、1 406种。区系统计分析表明: (1) 科级组成中, 热带性质的科有55科, 占总科数的56 12%, 具较强的热带性质; 属级组成中, 温带性质的属有293属, 占总属数的56 35%, 表现出较强的温带性质, 从科到属的区系成分变化表明: 古热带起源的区系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及滇中高原形成过程中, 区系成分逐渐分化发展, 在亚热带山地相应的海拔地段保留了相应的喜热成分, 又分化出适应亚热带山地的喜温成分, 从而使其区系的整体外貌呈现出热、温带成分的共存发展, 是亚热带山地植物区系的一个基本特征; (2) 区系成分新老兼备, 既有第三纪古老孑遗的类群, 也有新近分化衍生的类群, 众多的中国特有分布型(种) 中, 表现出与周边地区较为广泛的地理联系, 而与横断山地区共有的成分占据了明显优势, 揭示了两地间紧密的区系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百草岭 云南 种子植物 植物地理 植物区系
下载PDF
中国沿海主要岛屿植物区系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与分布格局 被引量:13
15
作者 刘利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76-1682,共7页
通过植物区系谱、多样性指数、主坐标排序及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中国沿海主要岛屿(从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海域,选取不同纬度所在地的岛屿)的植物区系性质、相互关系及分布格局,为沿海岛屿的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育提供依据。... 通过植物区系谱、多样性指数、主坐标排序及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中国沿海主要岛屿(从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海域,选取不同纬度所在地的岛屿)的植物区系性质、相互关系及分布格局,为沿海岛屿的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中国沿海主要岛屿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表现出纬向分异性,温带成分比例随着纬度降低呈递减趋势,而各种热带成分比例呈递增的分布格局,这与不同海岛所处位置气候的纬向地带性基本一致;(2)不同沿海岛屿植物区系的Shannon指数(1.887~2.197)和Simpson指数(0.780~0.865)均无显著差异,而区系间Pearson相关系数(0.199~0.997)则有明显的差异;(3)通过聚类分析和主坐标排序生成的树状图和最小生成树,可将22个岛屿划分为5个集合,揭示了沿海岛屿植物区系属的类似性和南北纬度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地理 主坐标排序 聚类分析 沿海岛屿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广东西部云开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12
16
作者 韦灵灵 陈珍传 董仕勇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3-312,共10页
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结果表明,云开山自然保护区共有185种蕨类植物,其中10种为广东新分布:中华桫椤(Alsophila costularis)、白桫椤(Sphaeropteris brunoniana)、有刺凤尾蕨(Pteris setulosacostulata)、禾秆亮毛蕨(Acystopteris tenuise... 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结果表明,云开山自然保护区共有185种蕨类植物,其中10种为广东新分布:中华桫椤(Alsophila costularis)、白桫椤(Sphaeropteris brunoniana)、有刺凤尾蕨(Pteris setulosacostulata)、禾秆亮毛蕨(Acystopteris tenuisecta)、高大短肠蕨(Allantodia muricata)、细裂铁角蕨(Asplenium tenuifolium)、无盖肉刺蕨(Nothoperanema shikokianum)、蓝色鳞毛蕨(Dryopteris polita)、云南舌蕨(Elaphoglossum yunnanense)和黑鳞剑蕨(Loxogramme assimilis)。该地蕨类植物区系主要由亚洲热带亚热带分布和东亚分布成分(各占约37%的种类)构成,以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和铁角蕨科(Aspleniaceae)的植物最为丰富,包含13种中国特有种但缺乏本地特有成分。垂直分布的统计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植物(143种)生活在海拔900~1300 m的常绿阔叶林下,局限分布于海拔800 m以下的植物有15种,而局限分布于海拔1400~1700 m的植物有23种。该地的珍稀蕨类植物有马尾杉(Phlegmariurus phlegmaria)、华南马尾杉(P.austrosinicu)、薄叶阴地蕨(Sceptridium daucifolium)、小黑桫椤(Gymnosphaera metteniana)、中华桫椤、白桫椤、长柄车前蕨(Antrophyum obovatum)、黑鳞复叶耳蕨(Arachniodes nigrospinosa)、两广鳞毛蕨(Dryopteris liangkwangensis)、云南舌蕨、燕尾蕨(Cheiropleuria bicuspis)、锯蕨(Micropolypodium okuboi)和穴子蕨(Prosaptia urceolar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区系 地理成分 垂直分布 新记录 云开山
下载PDF
现存被子植物原始类群及其植物地理学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汤彦承 路安民 +2 位作者 陈之端 张原 张富民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2-259,共18页
在吸取各学派对被子植物原始类群界定的基础上 ,根据八纲系统 ,提出被子植物原始类群有 60科的新见解 ,并以分子系统学提出的狭义的基部类群 32科为对比 ,进行了植物地理学研究。以科为性状 ,以Takhtajan划分的世界植物区系的“区”为OT... 在吸取各学派对被子植物原始类群界定的基础上 ,根据八纲系统 ,提出被子植物原始类群有 60科的新见解 ,并以分子系统学提出的狭义的基部类群 32科为对比 ,进行了植物地理学研究。以科为性状 ,以Takhtajan划分的世界植物区系的“区”为OTU ,UPGMA分析显示 :( 1 )东亚区确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区 ,它既与北美东、西部 (北美大西洋区、马德雷区 )有密切关系 ,但更接近印度支那区 ;( 2 )环太平洋的 4个地区集中了较多的原始被子植物的科 ,它们是东亚地区 ,北美东部和西部地区 ,部分热带亚洲、澳大利亚东部和西南太平洋岛屿地区 ,中、南美热带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子植物 原始类群 植物地理学
下载PDF
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 被引量:11
18
作者 董仕勇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7-285,共9页
在充分的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区系组成、生态分布与濒危状况。初步结果如下:1.鹦哥岭现有蕨类植物50科119属282种,科、属、种的比例分别占海南蕨类科、属、种的89·3%、84·4%和62·... 在充分的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区系组成、生态分布与濒危状况。初步结果如下:1.鹦哥岭现有蕨类植物50科119属282种,科、属、种的比例分别占海南蕨类科、属、种的89·3%、84·4%和62·7%,其中台湾马尾杉(Phlegmariurus taiwanensis)、粗齿桫椤(Al-sophila denticulata)、启无蹄盖蕨(Athyrium wangii)、紫柄蕨(Pseudophegopteris pyrrhorachis)、微红新月蕨(Pronephrium megacuspe)、羽裂圣蕨(Dictyocline wilfordii)、多羽复叶耳蕨(Arachniodes amoena)、华南鳞毛蕨(Dryopteris tenuicula)等8种为海南分布新记录种。2.鹦哥岭蕨类区系以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铁角蕨科(Aspleniaceae)为优势科,以铁角蕨属(Aspleni-um)、凤尾蕨属(Pteris)、短肠蕨属(Allantodia)、卷柏属(Selaginella)、毛蕨属(Cyclosorus)等为优势属,是一个以热带成分为主的热带区系,兼有较高比例的地区特有成分和东亚成分,其中,热带分布的科、属、种的比例分别为97·3%、88·3%和63·4%。3.鹦哥岭蕨类的生活环境大致可以区分为4种类型:低海拔次生林或灌草丛干旱生境、中高海拔林下阴湿生境、中高海拔林下湿润溪流生境和高海拔湿润苔藓矮林生境,以中高海拔林下阴湿生境中的蕨类最为丰富。4.鹦哥岭保存有许多海南珍稀蕨类,有10种国家二级保护蕨类,有56种海南受威胁蕨类,其中海南蹄盖蕨(Athyrium hainanense)、和七指蕨(Helminthostachys zeylanica)为海南极危种(CR),另有17种海南濒危(EN)、37种海南易危(VU)蕨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区系 新记录 植物地理 生态分布 红色名录
下载PDF
猕猴桃属植物狗枣子(Actinidia kolomikta(Maxim.&Rupr.)Maxim.)的生态地理分布及其植物地理学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邓德山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3-167,共5页
作者认为狗枣子 (Actinidiakolomikta (Maxim .&Rupr.)Maxim .)是一个多型的、具有两个间断布区的适应于地带性针阔叶混交林生境的猕猴桃属植物。文中还根据狗枣子的生态地理分布特征 ,认为狗枣子的现代中国西南 - -东北亚间断分布... 作者认为狗枣子 (Actinidiakolomikta (Maxim .&Rupr.)Maxim .)是一个多型的、具有两个间断布区的适应于地带性针阔叶混交林生境的猕猴桃属植物。文中还根据狗枣子的生态地理分布特征 ,认为狗枣子的现代中国西南 - -东北亚间断分布的格局是东亚第三纪以来气候回旋变化的结果所造成的。狗枣子原始分布区 (中国西南高山 )受气候回旋变化的胁迫衍生出次生的东北亚分布区。由于气候的振荡变化 ,水平方向上原有的连续分布区逐渐断裂而形成现代的间断分布格局。据此文中还指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属植物 狗枣子 生态地理分布 植物地理学
下载PDF
山西蟒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猕猴食源植物区系特征 被引量:11
20
作者 铁军 金山 +3 位作者 陈艳彬 秦永燕 张桂萍 茹文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82-1488,共7页
于2012~2013年,以样带法、样方法和无样地法相结合,分4次对蟒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猕猴栖息地食源植物种类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分析了其区系特征.研究发现:(1)蟒河保护区猕猴栖息地内有维管植物659种,隶属102科374属,其中54科126属261... 于2012~2013年,以样带法、样方法和无样地法相结合,分4次对蟒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猕猴栖息地食源植物种类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分析了其区系特征.研究发现:(1)蟒河保护区猕猴栖息地内有维管植物659种,隶属102科374属,其中54科126属261种为猕猴的食源植物,占猕猴栖息地植物科、属、种总数的52.94%、33.69%和39.61%;蔷薇科是食源植物中包含种类最多的科,有16属39种,其次为豆科,含11属23种.(2)蟒河保护区内猕猴食源植物区系特征为:食源植物所在科有6个分布型和2个变型,所在属有13个分布型和6个变型;在属的分布类型中,温带性质分布类型的属占优势,有75个,占总属数的66.96%,其中北温带分布类型的属46个,占总属数的41.07%;热带性质分布类型的属有24个,地中海区、中亚、东亚和中国特有分布成分的属共有13个,分别占总属数的21.43%和11.61%,说明蟒河保护区内猕猴食源植物区系为暖温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 植物区系 地理成分 食源植物 猕猴 山西蟒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