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79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世界——人工智能的技术飞跃与应用伦理前瞻 被引量:114
1
作者 翟振明 彭晓芸 《学术前沿》 CSSCI 2016年第7期22-33,共12页
人工智能话题,在经历多年沉寂之后,最近重新引起热议。基于"神经网络"构架的软件在机器学习能力方面的进展,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让不少人焦虑乃至恐惧。这是因为,"学习"能力原被认为是人类特有的能力,机器难以胜... 人工智能话题,在经历多年沉寂之后,最近重新引起热议。基于"神经网络"构架的软件在机器学习能力方面的进展,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让不少人焦虑乃至恐惧。这是因为,"学习"能力原被认为是人类特有的能力,机器难以胜任。如今突破了这条界线,机器与人之间的界限似乎就被抹掉了。关于人工智能的忧虑中,最为值得关切的是人工智能的应用伦理及其价值植入的技术限度。实际上,人工智能的技术飞跃或者所谓"智能大爆发"带来的应用伦理问题,并不是新问题,而是一系列老问题的叠加。它会挑战我们过往的既有经验,却不是颠覆性的"消灭"。无论人工智能如何模仿人脑的"神经网络",表现如何像人,只要人类心智现象的最终解释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关于人工智能是否逼近人类智能的设问就缺少必要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人工智能 强人工智能 量子力学 物理主义 伦理困境 价值理性
下载PDF
从唯物主义到物理主义 被引量:7
2
作者 朱菁 卢耀俊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19,共7页
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的本源是物质,或者说,世间的一切归根到底是物质的。在人类思想史上,唯物主义具有悠久的传统,在近代更是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被认为是与近代科学最为契合的世界观。然而,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使得传统唯物主义思想... 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的本源是物质,或者说,世间的一切归根到底是物质的。在人类思想史上,唯物主义具有悠久的传统,在近代更是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被认为是与近代科学最为契合的世界观。然而,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使得传统唯物主义思想的一些基本要素和表述形式显得落伍和简陋,当代唯物主义者倾向于采用"物理主义"来替换"唯物主义"。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物理主义已成为当今占据统治地位的科学世界观。本文探讨导致物理主义兴起的一些哲学思想方面的原因,并分析物理主义能否有助于克服传统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主义 物理主义 物质 心灵
原文传递
弱化随附性:消除排他性论证的一个尝试
3
作者 冉奎 廖铂华 《自然辩证法通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3,共9页
在排他性论证的所有前提中,随附性是必不可少的,但却是少有被人们反驳的。本文并不是要否定心-身随附性,只是希望对它的含义做出一些修改:保留心理属性依赖于物理属性的基本内涵,但取消物理基础能够充分的使心理属性例示的内涵。我们为... 在排他性论证的所有前提中,随附性是必不可少的,但却是少有被人们反驳的。本文并不是要否定心-身随附性,只是希望对它的含义做出一些修改:保留心理属性依赖于物理属性的基本内涵,但取消物理基础能够充分的使心理属性例示的内涵。我们为此提供了三条理由:首先,已经有一些学者提出过类似思想;其次,这种修改能够消除排他性论证带来的困难;最后,基于韦伯-费希纳定律的思想实验可以支持这种修改。这三条理由足以让这种修改成为一个可供考虑的选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主义 心理因果 还原论
原文传递
“任性原子”反例与随附物理主义
4
作者 李铖 《自然辩证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2,共6页
随附物理主义是非还原物理主义者利用随附关系构建的心身理论。作为非还原物理主义的对手,还原物理主义者提出了“任性原子”反例质疑随附物理主义。按照“任性原子”反例,一旦物理属性发生微小的改变,心理属性会出现彻底的变化。为了... 随附物理主义是非还原物理主义者利用随附关系构建的心身理论。作为非还原物理主义的对手,还原物理主义者提出了“任性原子”反例质疑随附物理主义。按照“任性原子”反例,一旦物理属性发生微小的改变,心理属性会出现彻底的变化。为了应对该反例,随附物理主义者提出了“相似性”方案,修改了原有的表述。然而,该方案仍留有“任性原子”反例成立的理论空间。实际上,一种“琐屑”方案便能卓有成效地应对“任性原子”反例。依照“琐屑”方案,“任性原子”反例混淆了“微小的”与“无关紧要的”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还忽略了物理知识的发展性。从而,“任性原子”反例并不能对随附物理主义构成实质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主义 非还原论 心身问题 随附关系
原文传递
心-身问题与物理主义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晓阳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4,共14页
笛卡尔的心-身区别论证开启了近代以来有关心-身问题的争论,而物理主义则是当前学界在处理心-身问题时的常见立场。本文打算为其中一个具体的物理主义观点——戴维森版殊型同一论作辩护。我将论证,经过适当改进之后的殊型同一论,不仅能... 笛卡尔的心-身区别论证开启了近代以来有关心-身问题的争论,而物理主义则是当前学界在处理心-身问题时的常见立场。本文打算为其中一个具体的物理主义观点——戴维森版殊型同一论作辩护。我将论证,经过适当改进之后的殊型同一论,不仅能有效避免其他物理主义观点目前所面临的种种困扰,而且有望为我们大多数人所持有的那种内在心灵不同于外在事物的心-身二元直觉,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身区别论证 心-身问题 物理主义 殊型同一论 心灵哲学
原文传递
现象概念与物理主义 被引量:5
6
作者 蒉益民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47,共8页
现象概念策略是目前心灵哲学中支持和捍卫物理主义的最有影响的论证之一。它提倡一种现象特性与物理特性之间的本体一元论,并且以一种对现象概念的阐述来化解主要的反物理主义论证。国外对现象概念策略的最新批评试图展示,即便现象特性... 现象概念策略是目前心灵哲学中支持和捍卫物理主义的最有影响的论证之一。它提倡一种现象特性与物理特性之间的本体一元论,并且以一种对现象概念的阐述来化解主要的反物理主义论证。国外对现象概念策略的最新批评试图展示,即便现象特性与物理特性是同一的,现象概念策略也不能以此来成功地化解像可想象性论证以及解释空缺论证这样的主要的反物理主义论证。但是,这些批评意见都没有抓住现象概念策略的真正弱点。现象概念策略所面临的实质问题在于它不能证明作为其基础的特性层面上的本体一元论,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目前已经达到探究心灵特性的现象层面是否具有隐藏的物理本质的深度。对现象概念策略的进一步研究要求我们思考一些涉及本体论、模态论以及语义学方面的更深入的哲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主义 现象概念 现象概念策略 特性二元论论证
原文传递
可想象性论证及其问题——评查尔莫斯的认知二维语义学 被引量:5
7
作者 魏屹东 陈敬坤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3-39,91,共8页
可想象性论证是心灵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可想象论证集中于物理主义与反物理主义之争,但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查尔莫斯运用二维语义学对传统的可想象性论证进行了修正,重建了可想象性与可能性之间的联系。我们发现查尔莫斯并没有... 可想象性论证是心灵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可想象论证集中于物理主义与反物理主义之争,但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查尔莫斯运用二维语义学对传统的可想象性论证进行了修正,重建了可想象性与可能性之间的联系。我们发现查尔莫斯并没有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他的论证仍然有缺陷,并不能真正驳倒物理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尔莫斯 可想象性论证 CP论题 二维语义学
下载PDF
为什么相信还原的物理主义 被引量:5
8
作者 叶峰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43,共10页
心智哲学中的还原的物理主义认为,心智实体和属性都原则上可还原为物理、化学或生物-生理实体及属性,尤其是人脑神经元网络的活动及状态。还原包括本体论还原与认识论还原,而且有必要特别强调原则上可还原与实际上可还原之间的区别。支... 心智哲学中的还原的物理主义认为,心智实体和属性都原则上可还原为物理、化学或生物-生理实体及属性,尤其是人脑神经元网络的活动及状态。还原包括本体论还原与认识论还原,而且有必要特别强调原则上可还原与实际上可还原之间的区别。支持还原的物理主义的理由包括正反两方面:正面理由是认知科学的正面进展;反面理由则在于,认知科学的进展中迄今还未发现任何原则上不可还原的东西,而一些哲学家所提出的还原的障碍,经仔细分析可以确认,都不是原则性的障碍。综合这些理由,还原的物理主义是比非还原的物理主义相对更可信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主义 还原 心智哲学
原文传递
物理主义不等于物理学主义--表述物理主义的一个新方案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晓阳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29,共15页
如何恰当地表述物理主义,是当前物理主义者面临的两大难题之一。常见的表述方案有四种:"基于物理学理论的"方案、"基于范型物理对象的"方案、循否法方案以及态度方案。对这四种方案的分析显示,它们目前均面临难以... 如何恰当地表述物理主义,是当前物理主义者面临的两大难题之一。常见的表述方案有四种:"基于物理学理论的"方案、"基于范型物理对象的"方案、循否法方案以及态度方案。对这四种方案的分析显示,它们目前均面临难以克服的困难,尤其是难以摆脱亨普尔两难或者泛心论的困扰。一个值得考虑的建议是,构造一个新型表述方案以克服这些困难。如果新方案是可行的,那么也表明,我们需要调整对物理主义的理解:物理主义不是一个经验论题,而是一个形上学论题。对物理主义的恰当理解不应当依赖于具体的科学理论,尤其是物理学理论。物理主义不等于物理学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主义 物理学主义 亨普尔两难 泛心论 心灵哲学
原文传递
对于“感受质”之“不可言说性”的一种自然主义解释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英瑾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22,共8页
长久以来,属性二元论者都以"感受质"之不可言说性为借口,怀疑物理主义的心智模型是否能够捕捉到精神生活之现象面相。然而,二元论的此项辩论策略,已然预设"感受质"为客观存在的一个自然类。但更精细的语言分析将向... 长久以来,属性二元论者都以"感受质"之不可言说性为借口,怀疑物理主义的心智模型是否能够捕捉到精神生活之现象面相。然而,二元论的此项辩论策略,已然预设"感受质"为客观存在的一个自然类。但更精细的语言分析将向我们揭示,"感受质"实为从不同感官道之认知输出的不同特性中随意拼凑出的一个人工概念造物,故此,对于"感受质"之不可言说性的追问,必须被转换为对于不同感官道之最终输出的不可言说性的追问,才得以为科学研究提供合法的"被解释项"。而此辩论策略之转换无疑会对物理主义有利,因为科学共同体已有充分证据表明,以视觉系统为例的认知输出的丰富性,往往是自然语言的表征手段所无法涵盖的,而二者之间的落差恰恰就是前者难以被言说的根源。由此看来,二元论者是将"感受质在自然语言框架中的难以言说性",误作为"感受质在物理主义框架中的难以解释性",由此才得到了反对物理主义的错误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受质 二元论 物理主义 不可言说性 自然类
原文传递
全局随附性与心-身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冉奎 肖小丽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5-41,共7页
沙格利尔等人的讨论理清了全局随附性的准确涵义,班尼特的讨论突出了全局随附性和个体随附性的区别。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全局物理主义和个体非充分决定论,用以描述心-身关系,并为此提供了三条理由。我们的结论是,建立在全局... 沙格利尔等人的讨论理清了全局随附性的准确涵义,班尼特的讨论突出了全局随附性和个体随附性的区别。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全局物理主义和个体非充分决定论,用以描述心-身关系,并为此提供了三条理由。我们的结论是,建立在全局随附性上的心-身关系正是我们需要的物理主义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局随附性 物理主义 心-身关系
原文传递
物理主义泛心论:组合问题及现象绑合策略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敬坤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0-38,共9页
当代泛心论是一种与物理主义相容的理论主张,它把意识看成是宇宙的一种基础性的、遍在的性质,认为更基础更简单的低阶意识通过某种方式构成复杂的人类意识,泛心论也因此面临组合问题。高夫进一步提出主体加合问题,认为经验主体不可能加... 当代泛心论是一种与物理主义相容的理论主张,它把意识看成是宇宙的一种基础性的、遍在的性质,认为更基础更简单的低阶意识通过某种方式构成复杂的人类意识,泛心论也因此面临组合问题。高夫进一步提出主体加合问题,认为经验主体不可能加合产生更高阶的经验主体。一种很有前景的解决方案是现象绑合策略,但高夫质疑我们是否能够形成一种恰当的现象关系概念,而米勒则试图为现象关系概念给出更清晰的刻画。然而,现象绑合策略所要求的现象关系概念本身可能是不融贯的,它无法发挥我们所期望的"绑合"作用,无法充分解释宏观经验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心论 物理主义 意识 组合问题 现象关系
原文传递
超越物理主义与实用主义:绽放教育学的生命之花 被引量:4
13
作者 唐松林 佘君君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9,共6页
物理主义与实用主义,是现代教育学的两种重要哲学取向。前者促进了教育学体系的结构化与科学化,有利于人类对教育理论的认识、把握与迁移。但由于其过于追求普遍真理,而有贬低个体的知觉与经验的倾向,导致了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的分... 物理主义与实用主义,是现代教育学的两种重要哲学取向。前者促进了教育学体系的结构化与科学化,有利于人类对教育理论的认识、把握与迁移。但由于其过于追求普遍真理,而有贬低个体的知觉与经验的倾向,导致了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后者重视社会需要、价值与实践,但容易陷入利益、功用与绩效主义泥沼。二者存在的共同问题,在于背离了人的生命存在与精神世界。生命主义将超越物理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局限,为教育、人,知识与人的社会化提供了新的解释。其教育学学科立场在于:人的本质即生命的冲动、历史与境遇的绵延;知识是生命绵延的重要成果;社会化即是生命绵延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主义 实用主义 生命主义 教育哲学
下载PDF
心-身问题、副词论与互补性
14
作者 周理乾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4,共7页
当代心灵哲学中,存在三个反驳物理主义的重要论证:可设想性论证、解释鸿沟与知识论证。可以利用副词理论来重新理解这三个论证,从而支持物理主义。副词理论认为主观体验并非某种非物理的实在,只是主体从自身内在的角度以特定的方式把握... 当代心灵哲学中,存在三个反驳物理主义的重要论证:可设想性论证、解释鸿沟与知识论证。可以利用副词理论来重新理解这三个论证,从而支持物理主义。副词理论认为主观体验并非某种非物理的实在,只是主体从自身内在的角度以特定的方式把握某一状态,而物理世界只是从第三人称视角的解释。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是两种不同的副词修饰方式。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由波尔互补性原理来解释。这意味着虽然心理的与物理的在认识论上是不能相互还原的,但在本体论上并不存在两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身问题 物理主义 副词论 互补性
原文传递
奠基物理主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梅剑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4-63,共10页
奠基物理主义主张:心理事件/性质/过程/状态奠基于物理事件/性质/构成/状态,物理事件是比心理事件更基本的事件,物理事件决定了心理事件。但奠基物理主义并不在本体论上主张:世界归根到底是物质的。只有当前和未来的物理科学、神经科学... 奠基物理主义主张:心理事件/性质/过程/状态奠基于物理事件/性质/构成/状态,物理事件是比心理事件更基本的事件,物理事件决定了心理事件。但奠基物理主义并不在本体论上主张:世界归根到底是物质的。只有当前和未来的物理科学、神经科学会对这一本体论主张提供经验证据。奠基物理主义是对世界结构的刻画,而不是对世界根本元素的探索,在这个思路下,奠基物理主义将会对功能主义、可设想论证等给出不同的解决。一方面,放弃本体论的争论,奠基物理主义可能会成为物理主义者的最低共识;另一方面,对奠基概念的科学说明(结构方程模型)会让奠基物理主义对神经科学对大脑的探索保持一种积极而且实质的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奠基 物理主义 堪培拉计划 还原 解释鸿沟 结构方程模型
原文传递
超物理主义的心智与感知
16
作者 邓明艳 《科学.经济.社会》 2023年第1期37-49,共13页
在当前关于心智的研究中有两条主要进路:一条以物理主义为大前提,讨论的重点聚焦于心智的可还原性;另一条则坚持心智的概念、意义和语言特征,即心智活动于理由的空间中。两条进路实质上都基于一个古老的身心二分前提,因此没有一条进路... 在当前关于心智的研究中有两条主要进路:一条以物理主义为大前提,讨论的重点聚焦于心智的可还原性;另一条则坚持心智的概念、意义和语言特征,即心智活动于理由的空间中。两条进路实质上都基于一个古老的身心二分前提,因此没有一条进路能够说明处于因果关系中的物身如何联系处于理由和意义空间中的心智。需要梳理两条进路各自面临的困境,挖掘其隐藏前提的虚假和问题,探索在彻底抛开这一总前提和框架下,如何适当地理解功能、心智和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主义 功能主义 功能 心智 感知
下载PDF
非主观的心灵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晓阳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0-56,共17页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昌明的时代。运用科学来探究未知并解释一切,蔚然成风。物理主义被认为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物理主义者们普遍相信科学知识或物理知识是完备的(完备性),但是直觉上,我们觉得心灵是主观的(主观性),而科学手段只...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昌明的时代。运用科学来探究未知并解释一切,蔚然成风。物理主义被认为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物理主义者们普遍相信科学知识或物理知识是完备的(完备性),但是直觉上,我们觉得心灵是主观的(主观性),而科学手段只适用于研究客观的对象,因而心灵无法获得科学解释。如果科学无法解释心灵,那么科学知识就是不完备的,物理主义因而也就是错误的。对此,两类常见的物理主义回应是:激进主义方案(主观性与完备性的非兼容论)和保守主义方案(主观性与完备性的兼容论)。当然,物理主义者也可以通过放弃完备性来为自身立场辩护,但这是一种过于冒险的做法,因为很可能直接导致物理主义的失败。本文建议一个更为稳妥的做法:在坚持完备性的前提下,澄清有关主观性的一个误解,从而继续为保守主义做辩护。我将论证,一旦澄清了这个误解,那么就不但可以继续推进保守主义方案,而且有望为我们开启一个理解心灵的新视角:心灵既不是主观的(subjective),又不是客观的(objective),也不是主体间的(intersubjective),而是非主观的(non-subj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主义 完备性 主观性 客观性 主体间性 非主观性
原文传递
强人工智能与泛心论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敬坤 《科学.经济.社会》 2021年第3期52-59,共8页
泛心论近年来备受瞩目,查尔默斯等人注意到,强人工智能势必会导致某种很强的泛心论观点。但是这种泛心论高度依赖信息概念或计算概念的适当阐释,可以说是一种以泛计算主义为基础的泛心论,与当前典型形态的泛心论有着重要的区别。强人工... 泛心论近年来备受瞩目,查尔默斯等人注意到,强人工智能势必会导致某种很强的泛心论观点。但是这种泛心论高度依赖信息概念或计算概念的适当阐释,可以说是一种以泛计算主义为基础的泛心论,与当前典型形态的泛心论有着重要的区别。强人工智能并不能为这种典型形态的泛心论提供实质性的支撑。同样,典型形态的泛心论也不能直接为强人工智能提供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人工智能 泛心论 意识 物理主义 自动机
下载PDF
心灵即计算:哲学,逻辑和实践 被引量:2
19
作者 费定舟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59,共4页
论证心灵是可计算的,因而为计算作为一门学科提供更丰富的内涵和实例,使计算不在局限于通常的自然过程而进入到人类心理领域。在哲学上,论述心灵哲学中的物理主义,采用最小立场即以依附(Supervene)来解释心灵现象何以是物理的;在逻辑上... 论证心灵是可计算的,因而为计算作为一门学科提供更丰富的内涵和实例,使计算不在局限于通常的自然过程而进入到人类心理领域。在哲学上,论述心灵哲学中的物理主义,采用最小立场即以依附(Supervene)来解释心灵现象何以是物理的;在逻辑上,我们首次以Church-Turing-Deutsch原理为基础来使Church-Turing论题与实际的物理系统联系起来,从而使本文的结论与量子计算相适合,也使可计算概念与物理学理论相协调,而这正是由Church-Tur-ing论题所定义的可计算概念所没有的地方。还讨论了认知逻辑在使人类情感、感觉和遗忘和记忆等方面的形式化方面的一些工作,这在知识表达和推理以及分布式计算等领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哲学 物理主义 Church-Turing-Deutsch原理 量子可计算性 认知逻辑
下载PDF
物理主义是形而上学吗?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志林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12,125,共6页
物理主义作为自然主义的一种典型形态,它断言一切事物都是物理事物,或者都随附于物理事物。对这一断言的理解涉及关系问题、完全性问题和条件问题,而且面临"磨坊论证"的严峻挑战。尽管当今学界普遍认为物理主义是一种形而上学... 物理主义作为自然主义的一种典型形态,它断言一切事物都是物理事物,或者都随附于物理事物。对这一断言的理解涉及关系问题、完全性问题和条件问题,而且面临"磨坊论证"的严峻挑战。尽管当今学界普遍认为物理主义是一种形而上学,但本文作者认为物理主义没有资格被称为形而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主义 物理主义 形而上学 本体论承诺 磨坊论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