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网络反演双侧向电阻率测井曲线的物理约束 被引量:14
1
作者 丁柱 杨长春 +3 位作者 陶宏根 邓刚 陈国华 马恩军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2年第2期331-336,共6页
以一种新型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仪器在二维轴对称地层模型中的模拟响应为训练集训练BP神经网络 ,得到了针对该双侧向测井仪的反演网络模型 .在训练中 ,神经网络结构的确定一般采用交叉验证法 ,但这种验证法经验性的成分偏重 ,不能完全解... 以一种新型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仪器在二维轴对称地层模型中的模拟响应为训练集训练BP神经网络 ,得到了针对该双侧向测井仪的反演网络模型 .在训练中 ,神经网络结构的确定一般采用交叉验证法 ,但这种验证法经验性的成分偏重 ,不能完全解决网络结构的范化问题 .为此 ,本文在模型的训练中 ,在交叉验证的基础上 ,根据双侧向测井的原理和仪器响应特性 ,提出了一种新的物理约束方法 :反演地层电阻率的误差应随着侵入半径的增加而加大 ,违反此规律的模型不予采纳 .理论研究结果表明 ,由此得到的神经网络模型具有很好的范化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向测井 电阻率反演 神经网络 物理约束
下载PDF
抑制无效分蘖对水稻产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潘圣刚 吴颖仪 +4 位作者 肖瑶 陈燕红 田华 肖立中 唐湘如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9-233,共5页
分别以培杂泰丰和粤晶丝苗为材料,采用水培方法,通过设计不同的栽插孔穴直径(栽插孔径分别为20、28、35 mm,依次记为D1、D2、D3)限制水稻的无效分蘖,研究抑制无效分蘖对不同基因型水稻的产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D1... 分别以培杂泰丰和粤晶丝苗为材料,采用水培方法,通过设计不同的栽插孔穴直径(栽插孔径分别为20、28、35 mm,依次记为D1、D2、D3)限制水稻的无效分蘖,研究抑制无效分蘖对不同基因型水稻的产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D1、D3相比,D2显著提高了水稻培杂泰丰和粤晶丝苗的成穗率和每穗总粒数,最终显著增加了水稻产量;D2、D3处理水稻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D1处理,D3处理水稻培杂泰丰和粤晶丝苗抽穗后叶面积大,茎鞘非结构性碳含量高,但主要供给营养器官,对产量贡献少;水稻培杂泰丰和粤晶丝苗幼穗分化期的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与每穗总粒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无效分蘖 产量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物理限制
下载PDF
抑制无效分蘖对不同基因型水稻根系特征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燕红 唐湘如 +5 位作者 肖瑶 吴颖仪 段美洋 田华 肖立中 潘圣刚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3-169,共7页
为了研究抑制无效分蘖对不同基因型水稻根系特征及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以培杂泰丰和粤晶丝苗为材料(分别记为P和Y),通过设计不同的栽插孔穴直径(栽插孔径分别为20,28,35 mm,依次记为D1、D2、D3)限制水稻的无效分蘖,试验采用水培法。结... 为了研究抑制无效分蘖对不同基因型水稻根系特征及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以培杂泰丰和粤晶丝苗为材料(分别记为P和Y),通过设计不同的栽插孔穴直径(栽插孔径分别为20,28,35 mm,依次记为D1、D2、D3)限制水稻的无效分蘖,试验采用水培法。结果表明:与D1、D3相比,D2显著提高了水稻培杂泰丰和粤晶丝苗的穗粒数和产量;在幼穗分化期,D2处理水稻培杂泰丰和粤晶丝苗根系根长、根表面积、根系体积以及根尖数和分叉数均明显高于D1处理;D2与D3处理培杂泰丰水稻抽穗期茎鞘P、K含量显著高于D1处理;D2处理抽穗期的钾素积累总量显著高于D1、D3处理;D3处理水稻粤晶丝苗幼穗分化期、抽穗期的氮素积累总量、磷素积累总量和钾素积累总量均显著高于D1处理。相关分析结果也表明,水稻齐穗期的总根长与氮素积累总量和钾素积累总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根系的表面积和总体积与氮素、磷素和钾素积累总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根系的平均直径与磷素积累总量和钾素积累总量也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限制 无效分蘖 水稻 根系特征 养分吸收
下载PDF
非特异性下腰痛对青少年生理功能影响及其医疗求助行为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继华 江华基 +2 位作者 陈煜辉 李淑华 邓佩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166-2170,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非特异性下腰痛对青少年生理功能及其医疗求助行为的调查研究。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在校学生578名(年龄在13~18岁),课题组使用自拟的医疗求助行为调查问卷对中学生进行医疗求助行为的调查,此外,汉诺威下...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非特异性下腰痛对青少年生理功能及其医疗求助行为的调查研究。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在校学生578名(年龄在13~18岁),课题组使用自拟的医疗求助行为调查问卷对中学生进行医疗求助行为的调查,此外,汉诺威下腰痛调查问卷与视觉模拟评分(VAS)用以评估青少年的非特异下腰痛发病情况及身体疼痛程度。结果本研究中,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总体患病率为17.13%,年龄、性别与非特异性下腰痛的发病无相关性(P>0.05)。学生总体VAS评分强度是(4.63 ± 1.88),女性疼痛(5.34 ± 2.12)程度显著高于男性(3.56 ± 1.92,P<0.001)。有14.14%的非特异性下腰痛青少年患者出现了严重功能障碍,生理功能限制与性别无明显相关(P>0.05,rs=0.20)。只有27.27%的患者(n=27)存在医疗求助行为,而医疗求助行为与性别(P>0.05,RR=1.042)、生理功能限制(P>0.05,rs=0.17)无明显相关,与VAS评分的水平(P<0.05),年龄(P<0.05,rs=0.89)密切相关。结论本研究表明非特异性下腰痛并未受到青少年及其父母和公众的重视,提高公众对青少年非特异性下腰痛的认知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非特异性下腰痛 功能限制 医疗求助行为
下载PDF
锂硫电池隔膜在不同抑制“穿梭效应”策略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马康 高志浩 +4 位作者 骆林 宋鑫 戴作强 何田 张健敏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521-3533,共13页
锂硫电池因为具有极高的能量密度和理论比容量,而且作为正极主要材料的单质硫储量丰富、生产成本较低,被认为是未来储能领域中最具应用前景的一类电池。但是在其实际应用之前还有一些技术难题亟待解决,比如活性材料硫的导电性差、正极... 锂硫电池因为具有极高的能量密度和理论比容量,而且作为正极主要材料的单质硫储量丰富、生产成本较低,被认为是未来储能领域中最具应用前景的一类电池。但是在其实际应用之前还有一些技术难题亟待解决,比如活性材料硫的导电性差、正极体积膨胀、穿梭效应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尤其是可溶解的长链多硫化物中间体在正极与负极之间来回迁移引起的“穿梭效应”。隔膜作为锂硫电池的关键内层组件,处在正极和负极之间,是抑制多硫化物穿梭的重要屏障,然而目前市场上商用的聚烯烃类隔膜存在较大的孔径,多硫化物容易从中穿过,而且这类隔膜也不具备捕捉多硫化物的能力,因此需要设计具有抑制多硫化物穿梭的功能性隔膜来提升锂硫电池的综合性能。本工作根据多硫化物与隔膜涂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抑制多硫化物穿梭的方法进一步分为物理限制和化学限制,主要介绍了聚丙烯基以及新型纤维素基两类隔膜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具有抑制多硫化物穿梭功能的锂硫电池隔膜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烯烃隔膜 穿梭效应 物理限制 化学限制 纤维素隔膜
下载PDF
广东省学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调查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徐荥 蒲毕文 徐焰 《安徽体育科技》 2016年第5期80-83,共4页
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据统计等方法,对广东省60所初、高中学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实施工作状况、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广东省学校的办学条件存在二极化,珠三角地区优于粤东、粤西... 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据统计等方法,对广东省60所初、高中学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实施工作状况、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广东省学校的办学条件存在二极化,珠三角地区优于粤东、粤西、粤北;省、市重点示范学校办学,特别是学校体育教学,师资结构等条件明显优于普通学校;但总体来看学校都存在体育场地、设施不足,《标准》测试场地达不到基本要求的情况;开展《标准》测试工作经费缺乏,投入严重不足,体育教师积极性不高。加大贫困区域特别是县、乡(镇)普通学校的经费投入和提高教师的学历结构是迫在眉捷的工作;加强《标准》宣传、培训,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标准》抽查复核比对工作力度,因地制宜,鼓励社会资源参与等措施,是广东省学校《标准》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学校实施 体质健康标准 制约因素
原文传递
痴呆和非痴呆患者血浆鸢尾素含量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伟彬 阮清伟 +1 位作者 姚锋 俞卓伟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0年第5期826-829,共4页
目的比较痴呆患者与非痴呆患者的血浆鸢尾素水平,同时探讨躯体活动受限、阿尔兹海默病(AD)及血管性痴呆(VD)对血浆鸢尾素含量的影响。方法收集77例痴呆患者和49例非痴呆患者病史和血浆样本,采用ELISA方法测定其鸢尾素含量。结果痴呆患... 目的比较痴呆患者与非痴呆患者的血浆鸢尾素水平,同时探讨躯体活动受限、阿尔兹海默病(AD)及血管性痴呆(VD)对血浆鸢尾素含量的影响。方法收集77例痴呆患者和49例非痴呆患者病史和血浆样本,采用ELISA方法测定其鸢尾素含量。结果痴呆患者平均年龄为(84.1±7.2)岁,活动受限比率42.8%。非痴呆患者的平均年龄为(80.2±9.9)岁,活动受限比率为67.3%,活动受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痴呆患者血浆鸢尾素水平(11.54±7.14)ng/m L低于非痴呆患者(12.45±5.94)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8)。痴呆患者中,受限(11.47±6.30)ng/mL和非受限患者血浆鸢尾素(11.60±7.78)ng/mL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14)。而在非痴呆患者中,非活动受限患者的血浆鸢尾素水平(17.72±8.04)ng/mL较受限患者(9.90±1.43)ng/mL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校正年龄和性别因素后,血浆鸢尾素水平是非痴呆患者受限与否的独立风险因素。AD[10.46(8.30,12.41)]和VD[9.88(7.25,13.19)]受试者的血浆鸢尾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0)。结论痴呆患者较非痴呆老年人血浆鸢尾素水平低,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由于2组间受限的比率差异过大。慢性躯体活动受限会降低非痴呆患者肌源性鸢尾素的分泌。由于血脑屏障损害,活动受限对痴呆患者血浆鸢尾素水平的影响较小。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对结果进行验证。无痴呆老年人应增强体育锻炼,从而促进肌源性鸢尾素水平,预防认知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鸢尾素 血管性痴呆 躯体活动受限
下载PDF
国外关于智障者体能限制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戴昕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2-35,68,共5页
本文总结与分析了大量研究智障者体能状况的科学文献,提出多种因素可导致智障者体能低,寿命短,智障者体能限制因素包括是否罹患唐氏综合症、静坐的生活方式、心脏变时功能不全、下肢力量薄弱等多个方面。
关键词 智障 唐氏综合症 体能 限制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