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渣掺量对混凝土氯离子结合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4
1
作者 余红发 翁智财 +2 位作者 孙伟 陈浩宇 张金花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01-806,共6页
用等温吸附法测定了混凝土在系列氯化钠(NaCl)溶液中的平衡氯离子(Cl-)浓度,计算了矿渣混凝土对Cl-的总结合能力、物理结合能力和化学结合能力,研究了矿渣掺量对混凝土Cl-结合能力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在固定水胶比和胶凝材料用量的情... 用等温吸附法测定了混凝土在系列氯化钠(NaCl)溶液中的平衡氯离子(Cl-)浓度,计算了矿渣混凝土对Cl-的总结合能力、物理结合能力和化学结合能力,研究了矿渣掺量对混凝土Cl-结合能力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在固定水胶比和胶凝材料用量的情况下,随矿渣掺量的增加,混凝土对Cl-的总结合能力和化学结合能力的变化趋势是先升后降;混凝土对Cl-的物理结合能力的影响不大。混凝土具有最大Cl-结合能力时的矿渣掺量(质量分数)为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氯离子结合能力 化学结合 物理吸附 矿渣
下载PDF
交变电磁场对煤吸附瓦斯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2
2
作者 何学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3-67,共5页
煤对瓦斯气体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过程,最终表现为煤表面分子与气体分子间电引力作用过程;通过对施加交变电磁场条件下煤吸附瓦斯物性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和机理分析,初步得出了外加交变电磁场可以改变煤对瓦斯气体分子的吸附能力的结... 煤对瓦斯气体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过程,最终表现为煤表面分子与气体分子间电引力作用过程;通过对施加交变电磁场条件下煤吸附瓦斯物性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和机理分析,初步得出了外加交变电磁场可以改变煤对瓦斯气体分子的吸附能力的结论,并据此解释了矿井瓦斯灾害发生过程中的一些实际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场 瓦斯 吸附特性 交变电磁场
下载PDF
车用燃料油吸附法深度脱硫技术进展 被引量:45
3
作者 王云芳 尹风利 +2 位作者 史德清 杨金荣 孔瑛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4-99,共6页
综述了车用燃料油吸附法深度脱硫的技术及吸附机理,主要包括物理吸附脱硫、化学吸附脱硫、络合吸附脱硫和选择性吸附脱硫等。物理吸附是极性吸附,吸附剂对硫化物的选择性差,难以对燃料油进行深度脱硫;化学吸附能对燃料油进行深度脱硫,... 综述了车用燃料油吸附法深度脱硫的技术及吸附机理,主要包括物理吸附脱硫、化学吸附脱硫、络合吸附脱硫和选择性吸附脱硫等。物理吸附是极性吸附,吸附剂对硫化物的选择性差,难以对燃料油进行深度脱硫;化学吸附能对燃料油进行深度脱硫,但吸附温度和吸附剂再生温度较高;络合吸附和选择性吸附脱硫技术操作条件温和、投资和操作费用低,能深度脱硫,可生产硫含量小于50μg/g的低硫车用燃料油,但目前吸附剂对含硫芳烃的选择性和容硫量还较低,不能满足工业应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用燃料油 脱硫 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 络合吸附 选择性吸附
下载PDF
石蜡/膨胀石墨定形相变材料的性能 被引量:48
4
作者 胡小冬 高学农 +1 位作者 李得伦 陈思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831-3837,共7页
以石蜡为相变材料,利用膨胀石墨多孔网络结构,通过物理吸附法制备出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并通过模压法制成定形相变材料板块。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偏光显微镜(POM)和Hot Disk热常数分析仪等对复... 以石蜡为相变材料,利用膨胀石墨多孔网络结构,通过物理吸附法制备出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并通过模压法制成定形相变材料板块。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偏光显微镜(POM)和Hot Disk热常数分析仪等对复合相变材料进行了结构和性能的表征与测量,建立了冷/热循环实验系统以分析材料的蓄/放热性能等。结果表明:石蜡质量分数为80%的定形相变材料相变温度为27.27℃,相变焓为156.6kJ·kg-1。制备的定形相变材料具有相变过程形状稳定、热导率高、储热密度大等特点,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 膨胀石墨 物理吸附法 定形相变材料
下载PDF
活性炭对含铬废水的吸附处理研究 被引量:39
5
作者 贾陈忠 秦巧燕 樊生才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69-372,共4页
研究了活性炭吸附处理实验室模拟含铬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当活性炭用量为1g,废水pH=4~5,吸附接触时间大于1h,活性炭与铬含量比值大于5mgCr^6+/g活性炭时,处理效果可达99%以上;吸附符合Freundich等温模式,吸附等温方程式为log... 研究了活性炭吸附处理实验室模拟含铬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当活性炭用量为1g,废水pH=4~5,吸附接触时间大于1h,活性炭与铬含量比值大于5mgCr^6+/g活性炭时,处理效果可达99%以上;吸附符合Freundich等温模式,吸附等温方程式为log q=0.7780+0.9716log c,以物理吸附为主;吸附穿透体积为25mL,活性炭吸附Cr^6+的工作吸附容量为14.59mgCr6^6+/g活性炭,工作饱和吸附容量为803.41mgCr6^6+/g活性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吸附 含铬废水 吸附等温线 物理吸附
下载PDF
磨细矿渣净浆和砂浆结合外渗氯离子的性能 被引量:34
6
作者 罗睿 蔡跃波 王昌义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48-153,共6页
研究了磨细矿渣净浆和砂浆对外渗氯离子的结合性能 ,结果表明 :掺加 70 %磨细矿渣可使净浆和砂浆结合氯离子能力、尤其是化学结合能力大幅度增加 .但加入硫酸根后 ,其结合能力下降 ,原因为化学结合能力显著下降 ,而不是物理吸附性能明... 研究了磨细矿渣净浆和砂浆对外渗氯离子的结合性能 ,结果表明 :掺加 70 %磨细矿渣可使净浆和砂浆结合氯离子能力、尤其是化学结合能力大幅度增加 .但加入硫酸根后 ,其结合能力下降 ,原因为化学结合能力显著下降 ,而不是物理吸附性能明显减弱 .碱性增大会显著降低化学结合性能 .外加剂则会减弱净浆与砂浆对氯离子的物理吸附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离子 磨细矿渣 化学结构 物理吸附 物理性能 钢筋混凝土
下载PDF
单壁碳纳米管的结构修饰 被引量:13
7
作者 朱为宏 朱世琴 田禾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964-973,共10页
由于单壁碳纳米管具有独特的结构、电学及机械等性能 ,可望在许多新领域得到应用 ,已引起广泛的关注 .但由于单壁碳纳米管不溶于水和常见的有机溶剂 ,极大地制约了其应用性能的研究 .随着单壁碳纳米管制备技术的不断完善 ,其研究方向已... 由于单壁碳纳米管具有独特的结构、电学及机械等性能 ,可望在许多新领域得到应用 ,已引起广泛的关注 .但由于单壁碳纳米管不溶于水和常见的有机溶剂 ,极大地制约了其应用性能的研究 .随着单壁碳纳米管制备技术的不断完善 ,其研究方向已开始转向结构修饰及应用性能的研究 .主要介绍近年来单壁碳纳米管结构修饰方面的最新发展状况 ,重点讨论化学功能化及物理吸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化学结构修饰 物理吸附 包裹 制备
下载PDF
致密砂岩天然气扩散能力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杨建 康毅力 +1 位作者 桑宇 李前贵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6-79,共4页
致密砂岩储层岩性致密,自生粘土矿物类型丰富且含量高,造成致密砂岩储层晶间微孔发育,岩石比表面积巨大,实验测得平均比表面积为2.13m2/g。在储层发育的纳微尺度空间内,天然气分子在其中的赋存状态以吸附为主,一旦微孔介质中天然气浓度... 致密砂岩储层岩性致密,自生粘土矿物类型丰富且含量高,造成致密砂岩储层晶间微孔发育,岩石比表面积巨大,实验测得平均比表面积为2.13m2/g。在储层发育的纳微尺度空间内,天然气分子在其中的赋存状态以吸附为主,一旦微孔介质中天然气浓度发生变化,克努森数大于10时,吸附天然气将解吸、扩散、运移。实验室测定致密砂岩天然气扩散系数平均为6.86×10-5m2/s,通过模拟典型致密砂岩气井生产周期内天然气扩散量,证实扩散是致密砂岩天然气重要产出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气藏 克努森数 物理吸附 扩散
下载PDF
Cu-有机骨架对染料废水的吸附和可见光降解 被引量:27
9
作者 李庆 张莹 +1 位作者 樊增禄 朱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2-118,共7页
为清除印染废水中的有机染料,采用Cu(NO_3)_2与2,6-二(4-羧基苯)-4-(三氟甲氧基)苯胺反应,合成了多孔的半导体型Cu-有机骨架材料(Cu-MOF),对废水中的有机染料进行物理吸附和光催化降解。结果表明,10 mg的Cu-MOF对20 mL质量浓度为48.95 m... 为清除印染废水中的有机染料,采用Cu(NO_3)_2与2,6-二(4-羧基苯)-4-(三氟甲氧基)苯胺反应,合成了多孔的半导体型Cu-有机骨架材料(Cu-MOF),对废水中的有机染料进行物理吸附和光催化降解。结果表明,10 mg的Cu-MOF对20 mL质量浓度为48.95 mg/L的阳离子艳红5GN的吸附效率高达98.88%,吸附速率为9.73×10^(-3)mg/(g·min),其对不同尺寸的染料具有选择性吸附能力;在可见光照射下,5 mg的Cu-MOF在11 h内对40 mL质量浓度为35.81 mg/L的活性翠蓝KN-G的可见光降解效率为79.78%,光催化速率系数为0.14 h^(-1),最佳应用pH值为8;经5次连续的光催化循环测试,其对活性翠蓝KN-G的光降解效率仍高达7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有机骨架材料 染料废水 物理吸附 光催化降解
下载PDF
2甲4氯在土壤中吸附常数的测定 被引量:16
10
作者 渠锋 莫汉宏 +1 位作者 安凤春 杨克武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9-71,共3页
介绍2甲4氯除草剂在3种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土壤中吸附常数的测定.利用批量平衡法建立了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获得2甲4氯在土壤中有机碳吸附常数为108.2甲4氯在土壤中是单分子层吸附。
关键词 2甲4氯 土壤 吸附常数 吸附等温线 物理吸附
下载PDF
有机涂层附着机理及附着力提高方法综述 被引量:24
11
作者 汤朋 刘兰轩 +3 位作者 曹东萍 高翔 刘秀生 陶加法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6-135,共10页
介绍了有机涂层的附着机理,包括机械咬合、物理吸附、化学吸附;讨论了拉开法、划圈法、划格法等附着力测定方法的优缺点;详细探讨了影响附着力的因素,如基材表面粗糙度、涂料粘度等,综述了提高附着力的方法,如使用附着力促进剂、基材表... 介绍了有机涂层的附着机理,包括机械咬合、物理吸附、化学吸附;讨论了拉开法、划圈法、划格法等附着力测定方法的优缺点;详细探讨了影响附着力的因素,如基材表面粗糙度、涂料粘度等,综述了提高附着力的方法,如使用附着力促进剂、基材表面处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涂层 附着机理 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 机械咬合 附着力 改进措施
下载PDF
微波辐照法再生载硫活性炭的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杨斌武 蒋文举 +2 位作者 朱晓帆 刘小燕 何媛媛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5-128,共4页
用活性炭对低浓度SO2 气体进行物理吸附 ,饱和后用微波辐照解吸。结果显示 ,载硫活性炭在微波场中升温很快 ,2 10s能达到温度最大值 ;吸附在活性炭上的SO2 气体在 5 70s以后基本解吸完全 ;解吸产物SO2 气体的体积分数最高可达 2 5 %以... 用活性炭对低浓度SO2 气体进行物理吸附 ,饱和后用微波辐照解吸。结果显示 ,载硫活性炭在微波场中升温很快 ,2 10s能达到温度最大值 ;吸附在活性炭上的SO2 气体在 5 70s以后基本解吸完全 ;解吸产物SO2 气体的体积分数最高可达 2 5 %以上 ;微波功率和载气量对再生后活性炭的质量损耗影响较大 ,在微波功率为 30 0W和载气量为 0 .0 6m3 /h条件下 ,活性炭的质量损耗约为 6 .2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物理吸附 二氧化硫 微波辐照 再生 解吸
下载PDF
活性炭去除水中余氯的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张怀旭 刘婉冬 +4 位作者 李冰璟 张巍 常启刚 应维琪 刘友良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3-68,共6页
通过对5种不同活性炭的去除余氯量实验、余氯穿透实验以及化学反应产物Cl-的质量平衡数据,探讨了活性炭去除余氯的性能和机制。活性炭去除余氯是吸附与化学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活性炭与水中余氯接触后的初期,去除余氯以吸附作用为主;... 通过对5种不同活性炭的去除余氯量实验、余氯穿透实验以及化学反应产物Cl-的质量平衡数据,探讨了活性炭去除余氯的性能和机制。活性炭去除余氯是吸附与化学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活性炭与水中余氯接触后的初期,去除余氯以吸附作用为主;达到吸附平衡后,余氯浓度继续下降则是由于化学反应的作用。接触时间越长、余氯初始浓度越高、pH较低,活性炭去除余氯量越大。由Cl-的生成量可以确定化学反应去除余氯量是余氯总去除量的一部分;接触时间越长,活性炭剂量越大,化学反应去除余氯量占余氯总去除量的比例越高。使用粒径<180目活性炭进行余氯去除实验,吸附容量在1~2h即达到饱和。活性炭对余氯吸附量(2h的余氯去除量)的大小与其苯酚值排行相同。苯酚值及碘值较高的煤质炭与余氯有较强的化学反应,果壳炭其次,而椰壳炭的化学性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余氯 去除 物理吸附 化学反应
下载PDF
硅灰掺量对混凝土氯离子结合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0
14
作者 袁银峰 麻海燕 +5 位作者 余红发 翁智财 达波 肖卫 麻海舰 吴雅玲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320-2325,共6页
用等温吸附法测定了混凝土在系列氯化钠(NaCl)溶液中的平衡氯离子(Cl-)浓度,计算了硅灰混凝土对Cl-的总结合能力、化学结合能力以及物理结合能力,研究了硅灰掺量对混凝土Cl-结合能力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在水灰比与胶凝材料总量不变的... 用等温吸附法测定了混凝土在系列氯化钠(NaCl)溶液中的平衡氯离子(Cl-)浓度,计算了硅灰混凝土对Cl-的总结合能力、化学结合能力以及物理结合能力,研究了硅灰掺量对混凝土Cl-结合能力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在水灰比与胶凝材料总量不变的条件下,随着硅灰的掺量逐渐增加,混凝土的氯离子总结合能力,化学结合能力以及物理结合能力的变化趋势都是线性降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氯离子结合能力 化学结合 物理吸附 硅灰
下载PDF
水灰比与水泥用量对混凝土Cl^-结合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翁智财 余红发 +2 位作者 孙伟 张金花 陈浩宇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7-50,共4页
测定了混凝土颗粒样品与氯化物溶液之间的物理吸附和化学结合作用,研究了混凝土的水灰比和水泥用量对其氯离子结合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混凝土对氯离子结合的等温吸附曲线,整体上符合于Freundlich非线性吸附关系,其中,物理吸附亦... 测定了混凝土颗粒样品与氯化物溶液之间的物理吸附和化学结合作用,研究了混凝土的水灰比和水泥用量对其氯离子结合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混凝土对氯离子结合的等温吸附曲线,整体上符合于Freundlich非线性吸附关系,其中,物理吸附亦服从于Freundlich非线性吸附关系,而化学结合则符合线性吸附关系,给出了氯离子结合等温吸附的相关参数。进一步进行的研究指出,水灰比一定时,混凝土的水泥用量越多,其氯离子结合能力越大;水泥用量一定时,水灰比越大,则混凝土的氯离子结合能力也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氯离子 结合能力 化学结合 物理吸附
下载PDF
空气中直接捕集CO_(2)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杰 郭伟 +3 位作者 张博 张榕江 杨伯伦 吴志强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7-68,共12页
减少碳排放并推动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碳中和技术已成为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焦点。目前碳捕集与封存主要对工业固定源排放的CO_(2)进行处置捕集,而对占CO_(2)总排放近50%的分布源CO_(2)关注度... 减少碳排放并推动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碳中和技术已成为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焦点。目前碳捕集与封存主要对工业固定源排放的CO_(2)进行处置捕集,而对占CO_(2)总排放近50%的分布源CO_(2)关注度不高。直接空气捕集(direct air capture,DAC)技术不仅可对数以百万计的小型化石燃料燃烧装置以及数以亿计的交通工具等分布源排放的CO_(2)进行捕集处理,还可有效降低大气中CO_(2)浓度。介绍了DAC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综述了已有DAC技术的工艺流程以及反应装置,对DAC现行工艺中涉及的空气捕捉模块、吸收剂或吸附剂再生模块、CO_(2)储存模块进行了叙述,对比了几种工艺的优缺点以及吸附剂类型和再生方式,指出DAC技术发展的关键在于研发高效低成本的吸收/吸附材料和设备。分析了DAC吸收/吸附材料的作用原理以及吸附效果,碱性溶液原料成本相对低廉,但再生过程中能耗较高。分子筛及金属有机框架吸附剂虽然再生能耗较低,但对空气中CO_(2)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选择性表现一般。胺类吸附剂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由于其再生温度较低,可使用工业废热或少量热能为系统供能;使用胺类吸附剂时吸附和解吸在一个单元中逐步发生,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操作时间,有望降低DAC系统成本。对比了DAC与其他碳捕集技术的成本并进行了技术经济性分析,DAC成本主要包含运营和维护成本(N_(Q&M))、吸附剂材料成本(N_(S))和工厂设备的净成本(N_(bop));指出目前限制DAC工业化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于吸收/吸附材料和相关工艺成本过高,随着阴离子交换树脂等新型吸附剂的出现和工艺的发展,DAC成本逐年下降。全面探究吸收/吸附材料稳定性、动力学、吸附容量、选择性、再生能量损失等综合性能,研发利于快速装载和卸载吸附剂的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空气捕集技术 分布源CO_(2) 物理吸附 化学吸收 经济性分析
下载PDF
厌氧颗粒污泥对有机物的初期吸附 被引量:13
17
作者 徐宏英 李亚新 +3 位作者 岳秀萍 刘美霞 王慕华 苏槟楠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807-1812,共6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静态、序批的方法研究了厌氧颗粒污泥对废水中有机物的初期吸附特性及环境条件对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好氧活性污泥相似,厌氧颗粒污泥对有机物的初期吸附速度很快,在10min左右就能达到假定的吸附平衡.初期吸附...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静态、序批的方法研究了厌氧颗粒污泥对废水中有机物的初期吸附特性及环境条件对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好氧活性污泥相似,厌氧颗粒污泥对有机物的初期吸附速度很快,在10min左右就能达到假定的吸附平衡.初期吸附作用的类型主要表现为物理吸附,占总吸附去除COD的70%左右,其吸附等温线与Freundlich型拟合得较好(R2=0.9702).pH是影响吸附的重要因素,在pH值为5-9的范围内,吸附量较大,平均为131.19mg·g^-1,当pH值大于9或小于5时,吸附量逐渐下降;温度对吸附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颗粒污泥 生物吸附 物理吸附 吸附等温线
下载PDF
碱激发矿渣净浆对氯离子的固化作用 被引量:17
18
作者 万小梅 韩笑 +2 位作者 于琦 王腾 孙忠涛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52-960,共9页
为研究氯盐浸泡液pH值、激发剂种类对碱激发矿渣(AAS)净浆氯离子固化量的影响规律,采用氯盐暴露-平衡法、X射线衍射(XRD)、热分析(TGA‑DSC)、扫描电镜(SEM)等分析了AAS净浆在氯盐浸泡前后的水化产物种类及微观形貌,同时对AAS净浆固化氯... 为研究氯盐浸泡液pH值、激发剂种类对碱激发矿渣(AAS)净浆氯离子固化量的影响规律,采用氯盐暴露-平衡法、X射线衍射(XRD)、热分析(TGA‑DSC)、扫描电镜(SEM)等分析了AAS净浆在氯盐浸泡前后的水化产物种类及微观形貌,同时对AAS净浆固化氯离子中的物理吸附和化学结合作用进行了量化评价.结果表明:AAS净浆的氯离子固化量随着氯盐浸泡液pH值的增大而降低;水玻璃激发矿渣(WAS)净浆固化氯离子的能力大于NaOH激发矿渣(NAS)净浆;AAS净浆对氯离子的固化作用不仅包括物理吸附作用,还包括少量化学结合作用;氯离子固化过程中的物理吸附作用在NAS、WAS和普通硅酸盐水泥净浆中均占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激发矿渣 氯离子 化学结合 物理吸附 固化能力
下载PDF
L-天冬氨酸在银胶体中吸附状态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朱志良 郜俊影 +1 位作者 李风亭 张冰如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8-70,共3页
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Surface EnhancedRamanScattering,SERS)研究了L 天冬氨酸在银溶胶体中的吸附状态及其浓度变化对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的影响 ,并探讨了L 天冬氨酸在银溶胶表面的吸附作用特点和规律。实验结果表明 ,L 天冬氨酸... 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Surface EnhancedRamanScattering,SERS)研究了L 天冬氨酸在银溶胶体中的吸附状态及其浓度变化对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的影响 ,并探讨了L 天冬氨酸在银溶胶表面的吸附作用特点和规律。实验结果表明 ,L 天冬氨酸在银溶胶中有明显的SERS信号 ,经过分析表明 ,该化合物能够吸附在银表面 ,这种吸附是通过羧基和氨基中的氮原子与银结合来实现的 ,L 天冬氨酸分子中带有负电荷的羧基和氨基中带有孤对电子的氮原子都能与银原子配位 ,其中羧基在银表面的增强为电荷转移机制增强 ,具有化学吸附的特征 ;氨基在银表面的增强为电磁场增强机制 ,为物理吸附。而且SERS强度随着L 天冬氨酸浓度的变化而改变 ,当其浓度为 10 - 3mol·L- 1 时增强效果较好 ,当浓度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天冬氨酸 银胶体 吸附状态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相互作用 蛋白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