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8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发育树构建方法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冯思玲 《信息技术》 2009年第6期38-40,44,共4页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与分析是生物信息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系统发育树可以重建祖先序列和估计分歧时间。对构建系统发育树的四种方法进行概述,主要包括基于距离的方法,简约法(MP),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树估计方法。并对基于这些方...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与分析是生物信息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系统发育树可以重建祖先序列和估计分歧时间。对构建系统发育树的四种方法进行概述,主要包括基于距离的方法,简约法(MP),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树估计方法。并对基于这些方法的软件进行简要介绍,最后对系统发育树构建技术中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发育树 基于距离方法 简约法 最大似然法 贝叶斯树估计方法
下载PDF
鸡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与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35
2
作者 朱明华 朱瑞良 +2 位作者 马荣德 孙寅剑 郭文龙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04-808,共5页
从山东泰安一鸡场发病雏鸡眼中分离到1株致病菌(编号为QY),通过细菌形态学等常规鉴定符合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特性。用奇异变形杆菌阳性血清诊断结果呈阳性,人工感染证明该菌株是造成该鸡场雏鸡大批发病死亡的致病菌。药敏... 从山东泰安一鸡场发病雏鸡眼中分离到1株致病菌(编号为QY),通过细菌形态学等常规鉴定符合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特性。用奇异变形杆菌阳性血清诊断结果呈阳性,人工感染证明该菌株是造成该鸡场雏鸡大批发病死亡的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头孢类、恩诺沙星等高度敏感,而对青霉素和复合磺胺等不敏感。以细菌16S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QY的16SrRNA基因序列,长约1 453bp(GenBank,登录号为GU477712)。将该序列与GenBank中序列进行Blast比对,发现与其匹配度最高的均是奇异变形杆菌各株系的16SrRNA序列,均高达98%以上。运用DNAStar软件与其中10株奇异变形杆菌分离株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分离株(QY菌株)与10个代表菌株的同源性均为98.9%~99.9%,其中与AB272366同源性最高为99.9%。从分子水平证明该菌是奇异变形杆菌并分析了其遗传进化规律,为鸡奇异变形杆菌的鉴定及其引起的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奇异变形杆菌 16S RRNA 系统进化树 同源性
原文传递
暗腹雪鸡细胞色素b基因的克隆及其在雉科中亲缘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强 吴敏 +1 位作者 张琳麟 李悦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9-94,共6页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克隆暗腹雪鸡(Tetraogallus himalayensis)Cytb基因,首次报道该基因的全长序列(1143bp AY678108),并与雉科中其他19个属的Cytb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了碱基组成和变异情况.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最大拟然...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克隆暗腹雪鸡(Tetraogallus himalayensis)Cytb基因,首次报道该基因的全长序列(1143bp AY678108),并与雉科中其他19个属的Cytb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了碱基组成和变异情况.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最大拟然法构建了系统进化树,得到了基本相同的拓扑结构.结果表明雪鸡属与鹌鹑属、石鸡属的亲缘关系最近,形成单系群.雪鸡属与鹌鹑属的分歧时间为1.5~2.0百万年,与石鸡属分歧时间为1.7~2.4百万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雉科 克隆 CYT b 系统进化树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红树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艳 蓝桃菊 +5 位作者 廖仕同 陈艳露 覃丽萍 张雯龙 农倩 谢玲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83-794,共12页
【目的】研究广西北部湾地区红树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建立北部湾红树植物内生真菌种质资源库,为利用内生真菌生物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广西北部湾地区采集红树植物组织样本,采用表面消毒法分离真菌,通过测定... 【目的】研究广西北部湾地区红树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建立北部湾红树植物内生真菌种质资源库,为利用内生真菌生物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广西北部湾地区采集红树植物组织样本,采用表面消毒法分离真菌,通过测定分离菌株对宿主植物是否具有致病性来筛选内生真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分析对内生真菌进行分类与鉴定。【结果】从60个红树植物样本中分离得到1 764个菌株,经过致病性测定筛选获得41株内生真菌,分离率为2.3%。其中从宿主植物红海榄分离得到15株内生真菌,占总菌株数的36.6%,比例最高。通过分析,发现这些内生真菌在ITS-NJ、NS-NJ两个系统发育树上各聚为7个大分支,分属8个科(目)。其中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德福里斯孢属Devriesia、假尾孢属Pseudocercospora、枝孢霉属Cladosporium、Pleosporales等属(科)真菌是广西红树林的优势菌。【结论】广西北部湾地区红树植物内生真菌菌种资源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 内生真菌 系统发育树
原文传递
嗜蓝孢孔菌属(Fomitiporia)一新种 被引量:7
5
作者 郭尚 周林 +2 位作者 徐莉娜 李艳婷 南晓洁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334-2339,共6页
【目的】在山西雁北地区沙棘树腐木上采集到了野生嗜蓝孢孔菌属一新菌,研究其新菌的形态学特征、分子系统发育并确定新种。【方法】形态学观察采用肉眼观察标本以及制作Melzer、棉蓝和5%KOH 3种试剂的浮载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标本形态,... 【目的】在山西雁北地区沙棘树腐木上采集到了野生嗜蓝孢孔菌属一新菌,研究其新菌的形态学特征、分子系统发育并确定新种。【方法】形态学观察采用肉眼观察标本以及制作Melzer、棉蓝和5%KOH 3种试剂的浮载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标本形态,分子系统发育分析采用将新种的ITS序列与其他已经报道的20种真菌ITS进行同源聚类分析,构建基于ITS的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形态学特征为具有马蹄形担子果,盖状无柄,有时平伏反卷生长,单系菌丝系统;骨架菌丝在Melzer试剂和棉蓝试剂中呈负反应;担孢子近球形或球形,无色,厚壁等。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新种与嗜蓝孢孔菌属亲缘关系较近,聚在一个分支中,并在系统发育树中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亚分枝。【结论】根据研究确认为嗜蓝孢孔菌属新种,定名为Fomitiporia yanbeiensis S.Guo&L.Zhou(登陆号GenBank:KT861405,Fungal name:FN5703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蓝孢孔菌 新种 形态学 分子系统发育树 分类
下载PDF
巴西蕉和超级矮蕉中MaGA2ox1基因的克隆和表达模式分析
6
作者 杨医境 程志号 +3 位作者 郭素霞 孙长君 王贤智 吴琼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34-1841,共8页
为了培育抗倒伏矮秆香蕉,本研究以常规栽培种巴西蕉(Musa spp. Baxi, BX)和超级矮蕉(super dwarf cavendish, SDC)为材料,对二者GA2ox基因进行克隆、荧光定量表达和烟草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该基因cDNA全长990 bp,编码329个氨基酸,其编... 为了培育抗倒伏矮秆香蕉,本研究以常规栽培种巴西蕉(Musa spp. Baxi, BX)和超级矮蕉(super dwarf cavendish, SDC)为材料,对二者GA2ox基因进行克隆、荧光定量表达和烟草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该基因cDNA全长990 bp,编码329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在这两种材料中完全一致;蛋白分子量为36.4 k D,等电点为6.27,无跨膜区和信号肽;MaGA2ox1基因所合成的蛋白质序列与椰子、水稻、拟南芥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该基因定位于在细胞膜和细胞核中;五叶一心期,巴西蕉的根、叶片、心叶等组织中MaGA2ox1基因表达均高于SDC;十叶一心期,巴西蕉的老叶和根组织中的MaGA2ox1基因表达量高于SDC,在嫩叶和心叶组织中MaGA2ox1基因表达量低于SDC,两时期MaGA2ox1基因的总组织表达量巴西蕉高于SDC。本研究为解析香蕉形态建成过程中GA2ox氧化酶的调控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GA2ox1 系统进化树 亚细胞定位 表达模式分析
原文传递
栽培种甘薯及其近缘野生种nrDNA 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俞立璇 刘美艳 +5 位作者 曹清河 余益成 谢逸萍 罗永海 韩永华 李宗芸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0-49,共10页
采用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nrDNAITS)序列比较分析了甘薯及其近缘野生种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关系,首次报道了栽培种甘薯‘徐薯18’(Ipomoea batatas‘Xushu 18’)及其近缘野生种I.triloba(DOM),I.cordatotriloba(MEX),... 采用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nrDNAITS)序列比较分析了甘薯及其近缘野生种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关系,首次报道了栽培种甘薯‘徐薯18’(Ipomoea batatas‘Xushu 18’)及其近缘野生种I.triloba(DOM),I.cordatotriloba(MEX),I.nil(PER)。I.nil(JPN)。I.hederacea Jacq.(USA),f.hederacea Jacq.(HK)和种间杂交种67-1(I.batatas‘Xushu18’×I.hederacea Jacq.)及回交种(67-1×I.batatas‘Xushu18’)的nrDNAITS序列。序列分析表明,栽培种甘薯及其近缘野生种nrDNAITS序列长度为570-600bp。其中,ITS1序列为185~209bp,GC含量为53.11%~61.83%;ITS2序列为214-226bp,GC含量为61.21%-72.89%;5.8S序列均为165bp,GC含量为54.55%-55.76%。此外,栽培种甘薯及其近缘野生种ITS序列信息位点均集中在ITS1和ITS2区;与其他甘薯属植物相比,I.wrightii ITS2的末端缺失了6~8个碱基。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栽培种甘薯‘徐薯18’(I.batatas‘Xushu18’)和野生种I.triloba、I.cordatotriloba、I.ecunosa、I.trifida的亲缘关系较近,与I.wrightii、I.pes-tigridis、I.grandifolia、I.nil、I.hederaceaJacq.、I.pur-purea的亲缘关系较远;杂交后代与栽培种甘薯‘徐薯18’(I.batatas‘Xushu18’)亲缘关系较近,与野生种父本I.hederaceaJacq.的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NRDNA ITS BLAST 遗传距离 系统发育树
下载PDF
毛竹NF-Y家族基因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思雨 傅鹰 周明兵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13-1527,共15页
为阐明毛竹NF-Y家族基因的结构、进化关系和表达情况,本研究利用水稻和拟南芥NF-Y家族的蛋白序列,通过Blast比对分析,鉴定出33个毛竹NF-Y家族基因。基于植物NF-Y亚家族成员的氨基酸序列特征,毛竹33个NF-Y家族成员分为3个亚家族,分别命名... 为阐明毛竹NF-Y家族基因的结构、进化关系和表达情况,本研究利用水稻和拟南芥NF-Y家族的蛋白序列,通过Blast比对分析,鉴定出33个毛竹NF-Y家族基因。基于植物NF-Y亚家族成员的氨基酸序列特征,毛竹33个NF-Y家族成员分为3个亚家族,分别命名为Ph NF-YA、Ph NF-YB和Ph NFYC。构建毛竹、二穗短柄草、粟、水稻和拟南芥NF-Y家族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毛竹各NF-Y亚家族成员的进化趋势不同,与Ph NF-YA亚家族相比,Ph NF-YB和Ph NF-YC在进化上较为保守,毛竹在NF-YA亚家族上可能出现了扩增,而在NF-YB和NF-YC两个亚家族上可能出现了成员丢失现象。通过Cufflinks等软件对毛竹7个组织材料的转录本深度测序数据分析,发现有些NF-Y家族基因在各器官中普遍表达,如Ph NF-YA7、Ph NF-YA3和Ph NF-YB8在根茎叶中均有表达;有些NF-Y家族基因则在特定器官表达,如Ph NF-YA1、Ph NF-Y2、Ph NF-YA4和Ph NF-YA10在竹笋幼根表达。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毛竹NF-Y家族基因在毛竹笋各个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毛竹NF-Y家族基因在不同的节间组织中差异表达。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探究毛竹NF-Y家族基因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NF-Y家族 基因结构 系统发育树 表达谱
下载PDF
海南地区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的发现与鉴定 被引量:5
9
作者 杨勇 庹德财 +3 位作者 沈文涛 言普 黎小瑛 周鹏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442-2445,共4页
利用马铃薯Y病毒属的简并引物对3个海南感病番木瓜植株的叶片进行RT-PCR检测,并将其克隆到T载体上进行测序和BLAST分析.结果表明:均获得了大小约1 700 bp的特异性条带,与预期大小基本一致;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收录的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 利用马铃薯Y病毒属的简并引物对3个海南感病番木瓜植株的叶片进行RT-PCR检测,并将其克隆到T载体上进行测序和BLAST分析.结果表明:均获得了大小约1 700 bp的特异性条带,与预期大小基本一致;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收录的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Papaya leaf distortionmosaicvirus,PLDMV)基因序列相似性达到88%~96%,序列包含部分NIb蛋白基因、外壳蛋白(CP)基因和3’端非编码区.这是首次报道在中国海南地区发现番木瓜感染了PLDMV.但是仅基于PLDMV外壳蛋白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还不足以证明在海南发现的PLDMV与其他地区的某一PLDMV株系为同一进化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木瓜 简并引物 PLDMV 系统进化树
下载PDF
甜瓜坏死斑点病毒山东分离物的基因组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会杰 古勤生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4-239,共6页
甜瓜坏死斑点病毒(Melon necrotic spot virus,MNSV)是我国甜瓜病毒新纪录种,主要靠种子和土壤真菌传播。本文以MNSV山东分离物(MNSV-Shandong)为材料,利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得了MNSV山东分离物基因组,并分析了其基因组成和进化关系。M... 甜瓜坏死斑点病毒(Melon necrotic spot virus,MNSV)是我国甜瓜病毒新纪录种,主要靠种子和土壤真菌传播。本文以MNSV山东分离物(MNSV-Shandong)为材料,利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得了MNSV山东分离物基因组,并分析了其基因组成和进化关系。MNSV-Shandong基因组为4 267 nt,编码5个ORF,参与复制的p29和p89基因分别编码29 kDa和89 kDa蛋白质;p42基因编码的外壳蛋白为42 kDa;p7A和p7B基因编码的移动蛋白均为7 kDa。系统进化树表明MNSV-Shandong与海门分离物(MNSV-HM)聚在一起,与欧洲、部分亚洲及北美洲在一个分支上,与日本分离物距离较远。本文为国内首次报道MNSV山东分离物基因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甜瓜坏死斑点病毒 基因组 系统进化树
原文传递
宁夏地区艾滋病患者感染HIV-1病毒pol区基因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忠兰 苟明星 +2 位作者 关光玉 尹婷 赵伟明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7期781-784,F0003,共5页
目的通过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宁夏地区艾滋病患者感染HIV-1病毒的pol基因变异情况,为艾滋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HIV-1艾滋病患者全血标本并收集流行病学资料,6h内分离血浆,-70℃保存待用。采用血浆提取HIV-1 RNA,针对HIV-1病... 目的通过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宁夏地区艾滋病患者感染HIV-1病毒的pol基因变异情况,为艾滋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HIV-1艾滋病患者全血标本并收集流行病学资料,6h内分离血浆,-70℃保存待用。采用血浆提取HIV-1 RNA,针对HIV-1病毒的pol区PR基因和RT基因设计引物,巢式PCR扩增,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鉴定,片段大小约为1.2kb,鉴定后送公司测序。结果巢式PCR检测样本47份,成功扩增35份样本并获得pol区序列,长1060bp。宁夏地区HIV-1感染者中存在4种基因亚型,23例CRF07_BC,6例CRF08_BC,4例CRF01_AE和2例B亚型,基因离散率为B亚型最大。性传播的18例患者中存在3种重组亚型,CRF07_BC重组亚型为主12例(66.7%);静脉吸毒传播的15例中存在4种重组亚型,CRF07_BC重组亚型为主11例(73.3%),其次为B亚型2例(13.3%),CRFO1_AE重组亚型1例(6.7%)、CRF08_BC重组亚型1例(6.7%),还存在2例性行为兼静脉吸毒的患者,属CRF01_AE重组亚型。结论 HIV-1基因型别趋于多样化,CRF07_BC重组亚型为主要流行毒株,B亚型在宁夏地区流行时间最长;吸毒人群和性活跃人群仍是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病毒 基因序列 进化树 艾滋病 基因离散率 宁夏
下载PDF
小五台山蟹蛛DNA条形码分子鉴定 被引量:5
12
作者 何静超 胡岚岚 +1 位作者 郭晨辉 张锋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6-292,共7页
为了探讨DNA条形码技术在蟹蛛科蜘蛛物种鉴定中的可行性,本研究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使用邻接法和贝叶斯法构建系统发育树,ABGD(automatic barcode gap discovery)软件对样本进行划分,对小五台山25种蟹蛛110个样本进行DNA条形码分子鉴... 为了探讨DNA条形码技术在蟹蛛科蜘蛛物种鉴定中的可行性,本研究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使用邻接法和贝叶斯法构建系统发育树,ABGD(automatic barcode gap discovery)软件对样本进行划分,对小五台山25种蟹蛛110个样本进行DNA条形码分子鉴定.结果表明:邻接法和贝叶斯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聚类结果与ABGD软件划分结果以及形态分类鉴定结果相一致.据此笔者认为DNA条形码作为一种有效的分子鉴定工具可以应用到蟹蛛科蜘蛛物种鉴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蟹蛛科 DNA条形码 系统发育树 ABGD
下载PDF
DNA条形码技术在白洋淀流域浮游动物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蒙 孙枭琼 +2 位作者 方楠 曹智涵 王宏伟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7-224,共8页
DNA条形码在物种鉴定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有助于分类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本研究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使用邻接法(neighbor joining method,NJ)和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构建系统发育树,对2018年5月在白洋淀流域采集的浮游... DNA条形码在物种鉴定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有助于分类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本研究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使用邻接法(neighbor joining method,NJ)和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构建系统发育树,对2018年5月在白洋淀流域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对桡足类的系统发育树分析时,NJ树和ML树的结果保持一致,而且和形态学鉴定结果保持一致.在对枝角类的系统发育树的分析中,NJ树和ML树的结果有所差异,和形态学鉴定结果也有所不同,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拼接序列时剪短了部分序列,使序列间差异性变小引起误差.总体上看,基于COI基因的DNA条形码可以有效地应用到白洋淀流域的浮游动物鉴定中,并可以逐步完善,最终建立一个完整的DNA条形码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DNA条形码 系统发育树 白洋淀流域
下载PDF
一种快速非比对的蛋白质序列相似性与进化分析方法
14
作者 艾亮 冯杰 《生物信息学》 2023年第3期179-186,共8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快速非比对的蛋白质序列相似性与进化分析方法。在刻画蛋白质序列特征时,首先将氨基酸的10种理化性质通过主成分分析浓缩为6个主成分,并且将每条蛋白质序列里的氨基酸数目作为权重对主成分得分值进行加权平均,然后再...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快速非比对的蛋白质序列相似性与进化分析方法。在刻画蛋白质序列特征时,首先将氨基酸的10种理化性质通过主成分分析浓缩为6个主成分,并且将每条蛋白质序列里的氨基酸数目作为权重对主成分得分值进行加权平均,然后再融合氨基酸的位置信息构成一个26维的蛋白质序列特征向量,最后利用欧式距离度量蛋白质序列间的相似性及进化关系。通过对3个蛋白质序列数据集的测试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将每条蛋白质序列准确聚类,并且简便快捷,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序列 主成分分析 相似性 系统进化树
下载PDF
中国粪锈伞科锥盖伞属和小鳞伞属的分类
15
作者 宋寒冰 刘敬 图力古尔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48-1875,共28页
锥盖伞属Conocybe和小鳞伞属Pholiotina界限不明确,在分类上存在混乱。本研究基于中国材料,明确该2属分类学特征,并探索属下等级划分:确认我国锥盖伞属37种,其中白色组sect.Candidae 3种;赭小皮伞组sect.Ochromarasmius 1种;具毛组sect.... 锥盖伞属Conocybe和小鳞伞属Pholiotina界限不明确,在分类上存在混乱。本研究基于中国材料,明确该2属分类学特征,并探索属下等级划分:确认我国锥盖伞属37种,其中白色组sect.Candidae 3种;赭小皮伞组sect.Ochromarasmius 1种;具毛组sect.Pilosellae 10种,含3个中国新记录种,即毛柄锥盖伞Conocybe velutipes、条斑锥盖伞C.moseri和双孢锥盖伞C.bisporigera;锥盖伞组sect.Conocybe 17种,含2个中国新记录种,即刺毛锥盖伞C.echinata、短柄锥盖伞C.brachypodii;混杂组sect.Mixtae 6种。小鳞伞属18种,其中疣孢组sect.Verrucisporae 2种,其中糙孢小鳞伞Pholiotina dasypus为中国新记录;过渡组sect.Intermediae 2种;小鳞伞组sect.Pholiotina 6种;被外菌幕组sect.Vestitae 3种,齿缘小鳞伞Ph.serrata(T.Bau&J.Liu)T.Bau et H.B.Song为新组合;蓝色组sect.Cyanopodae 2种,其中蓝柄小鳞伞Ph.cyanopus为中国新记录种;被毛组sect.Piliferae 3种,其中喜粪小鳞伞Ph.coprophila为中国新记录种。编制了我国锥盖伞属和小鳞伞属的分属及属下分组、分种检索表,对新记录种进行形态学描述及绘制线条图,并采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分析法基于ITS1、5.8S和ITS2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旨在探明该2属与其他相关类群之间可能的系统发育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锈伞科 新记录 形态学 系统发育树
原文传递
一株有抑菌活性海洋放线菌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鹏 高鹏 王健鑫 《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53,共4页
目的: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海洋放线菌。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假丝酵母、黑曲霉、苏云金芽孢杆菌、副溶血弧菌、胶质芽孢杆菌作为指示菌,采用滤纸片法进行筛选,将筛选到的菌株进行培养特征研究、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 目的: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海洋放线菌。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假丝酵母、黑曲霉、苏云金芽孢杆菌、副溶血弧菌、胶质芽孢杆菌作为指示菌,采用滤纸片法进行筛选,将筛选到的菌株进行培养特征研究、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并将测序结果提交至NCBI进行相似性检索,进而绘制出系统进化树,得到鉴定结果。结果:从舟山海域分离到1株具有较好抑菌活性的放线菌菌株a10,鉴定结果显示a10是一株浅玫瑰色链霉菌突变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纸片法 活性物质 16SrDNA 系统进化树
下载PDF
群体遗传学研究中STR数据的统计方法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桂宏胜 杨丽 李生斌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43-1448,共6页
STR作为遗传多态性较高的标记,被广泛地运用于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对于STR分型产生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数据,文章总结了各种参数指标的计算及分析方法。其中参数指标包括杂合度、多态信息量、连锁不平衡系数、近交系数、遗传距离... STR作为遗传多态性较高的标记,被广泛地运用于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对于STR分型产生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数据,文章总结了各种参数指标的计算及分析方法。其中参数指标包括杂合度、多态信息量、连锁不平衡系数、近交系数、遗传距离以及固定指数等;分析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系统发生树、分子方差分析、R矩阵、地理信息系统以及空间自相关分析。通过这些参数指标及分析方法的使用,可以既直观又科学地揭示群体遗传结构、群体间遗传分化以及人类起源与进化等群体遗传学中研究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 群体遗传学 主成分分析 系统发生树 AMOVA R矩阵 GIS 空间自相关
下载PDF
陕西省MSM人群中HIV-1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邢爱华 李翔 +8 位作者 张梦妍 何翔 任强 常文辉 付钰淋 董丽芳 贾华 邢辉 王敬军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12年第11期741-745,共5页
目的了解陕西省近年来发现的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中,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流行株的基因序列特征、亚型、流行现状和趋势,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HIV感染者进行流行病... 目的了解陕西省近年来发现的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中,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流行株的基因序列特征、亚型、流行现状和趋势,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HIV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相关因素调查,无菌采集全血,分离血浆提取病毒核酸,应用套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ested RT-PCR)扩增gag、env和pol基因的部分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用Mega 5.0软件将测序结果与各亚型国际参考株比对,根据基因离散率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确定基因型及其特征。结果 71份样本中成功获得51份PCR扩增阳性产物并得到相应序列。综合gag、env和pol基因离散程度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陕西省MSM人群中至少存在3种HIV-1基因亚型和重组毒株(即B亚型、CRF01_AE和CRF07_BC重组型)。其中CRF01_AE为主要流行株,共28例(54.9%),其次是CRF07_BC重组型20例(39.2%)和B亚型3例(5.9%),重组型占到了94.1%(48/51)。根据基因离散率,在三种不同基因片段中,以env基因变异程度最大,HIV-1B亚型、CRF07_BC和CRF01_AE重组型的组内离散率分别为(12.8%±1.2%)、(6.6%±0.6%)和(8.4%±0.7%)。结论首次在陕西省MSM人群HIV感染者中,发现至少存在HIV-1B亚型和CRF01_AE、CRF07_BC重组型,以CRF01_AE重组型为主。该人群显示多亚型且近期呈高度流行的趋势。加强对MSM人群的行为干预,控制HIV在MSM人群中的传播,将是今后陕西省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人群 艾滋病病毒 基因测序 系统进化树 亚型特征
原文传递
Phylogenomic analysis of transcriptomic sequences of mitochondria and chloroplasts for marine red algae(Rhodophyta)in China 被引量:1
19
作者 JIA Shangang WANG Xumin +8 位作者 QIAN Hao LI Tianyong SUN Jing WANG Liang YU Jun LI Xingang YIN Jinlong LIU Tao WU Shuangxiu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期86-93,共8页
The chloroplast and mitochondrion of red algae (Phylum Rhodophyta) may have originated from different endosymbiosis. In this study, we carried out phylogenomic analysis to distinguish their evolutionary lin-eages by... The chloroplast and mitochondrion of red algae (Phylum Rhodophyta) may have originated from different endosymbiosis. In this study, we carried out phylogenomic analysis to distinguish their evolutionary lin-eages by using red algal RNA-seq datasets of the 1 000 Plants (1KP) Project and publicly available complete genomes of mitochondria and chloroplasts of Rhodophyta. We have found that red algae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clades of orders, Florideophyceae, Bangiophyceae and Cyanidiophyceae. Taxonomy resolution for Class Florideophyceae showed that Order Gigartinales was close to Order Halymeniales, while Order Graci-lariales was in a clade of Order Ceramials. We confirmed Prionitis divaricata (Family Halymeniaceae)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lade of Order Gracilariales, rather than to genus Grateloupia of Order Halymeniales as reported before. Furthermore, we found both mitochondrial and chloroplastic genes in Rhodophyta under negative selection (Ka/Ks〈1), suggesting that red algae, as one primitive group of eukaryotic algae, might share joint evolutionary history with these two organelles for a long time, although we identified some dif-ferences in their phylogenetic trees. Our analysis provided the basic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red algae, and demonstrated their potential ability to study endosymbiotic ev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 algae RHODOPHYTA phylogenetic trees MITOCHONDRION CHLOROPLAST
下载PDF
Phylogenomic analysis of transcriptomic sequences of mitochondria and chloroplasts of essential brown algae(Phaeophyceae)in China 被引量:1
20
作者 JIA Shangang WANG Xumin +8 位作者 LI Tianyong QIAN Hao SUN Jing WANG Liang YU Jun REN Lufeng YIN Jinlong LIU Tao WU Shuangxiu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期94-101,共8页
The chloroplast and mitochondrion of brown algae (Class Phaeophyceae of Phylum Ochrophyta) may have originated from different endosymbiosis. In this study, we carried out phylogenomic analysis to distinguish their e... The chloroplast and mitochondrion of brown algae (Class Phaeophyceae of Phylum Ochrophyta) may have originated from different endosymbiosis. In this study, we carried out phylogenomic analysis to distinguish their evolutionary lineages by using algal RNA-seq datasets of the 1 000 Plants (1KP) Project and publicly available complete genomes of mitochondria and chloroplasts of Kingdom Chromista. We have found that there is a split between Class Phaeophyceae of Phylum Ochrophyta and the others (Phylum Cryptophyta and Haptophyta) in Kingdom Chromista, and identified more diversity in chloroplast genes than mitochondrial ones in their phylogenetic trees. Taxonomy resolution for Class Phaeophyceae showed that it was divided into Laminariales-Ectocarpales clade and Fucales clade, and phylogenetic positions of 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 Hizikia fusifrome and Ishige okamurai were confirmed. Our analysis provided the basic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Chromista algae, and demonstrated their potential ability to study endosymbiotic ev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EOPHYCEAE brown algae CHROMISTA phylogenetic trees MITOCHONDRION CHLOROPLAS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