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沉降对森林土壤磷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57
1
作者 陈美领 陈浩 +2 位作者 毛庆功 朱晓敏 莫江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4965-4976,共12页
磷是生物体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也是许多生态系统的主要限制因子。近年来,大气氮沉降日益加剧,已对森林生态系统磷循环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关于氮沉降对生态系统磷循环的影响已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然而尚缺少对其整体的认识。因此,... 磷是生物体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也是许多生态系统的主要限制因子。近年来,大气氮沉降日益加剧,已对森林生态系统磷循环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关于氮沉降对生态系统磷循环的影响已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然而尚缺少对其整体的认识。因此,通过收集国内外已发表的相关文章,从以下五个方面综述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磷循环的影响及其机理:1)阐述了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磷循环的概念;2)介绍了氮沉降对森林土壤磷循环影响的研究方法,包括长期定位模拟氮沉降法、自然氮沉降梯度法和同位素示踪法等;3)概述了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磷循环的影响。目前的研究结论趋向于认为长期氮沉降使森林土壤磷循环速率加快。长期氮输入易于使土壤中可溶性磷向非活性磷酸盐库迁移而难以被利用。因此,为了满足需求,土壤磷酸酶活性将增加以加速有机磷的矿化,从而加速磷素在土壤-植物-微生物之间的周转。4)探讨了氮沉降影响森林土壤磷循环的机制。氮沉降可通过改变土壤有机质的性质、微生物群落组成、磷酸酶活性以及阳离子的流动性等途径影响森林土壤磷循环;5)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土壤 磷循环 森林
下载PDF
生物炭对土壤磷素转化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56
2
作者 刘玉学 唐旭 +2 位作者 杨生茂 吕豪豪 汪玉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90-1695,共6页
【目的】土壤中磷素总量及形态变化是其发挥营养元素作用和造成环境潜在威胁的重要因素。作为一种外源输入的新型功能材料,生物炭对调节土壤磷素转化及其功能发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针对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炭影响土壤磷素转化的研... 【目的】土壤中磷素总量及形态变化是其发挥营养元素作用和造成环境潜在威胁的重要因素。作为一种外源输入的新型功能材料,生物炭对调节土壤磷素转化及其功能发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针对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炭影响土壤磷素转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相应的影响机制进行探讨,旨在为生物炭在农田土壤磷素迁移转化方面的应用及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进展】生物炭可有效增加土壤中有效磷的供给,不仅由于生物炭本身含有较高的磷,其施入土壤后,还可以调节土壤p H,吸附土壤磷素与金属的络合物,直接作为土壤微生物的碳素营养,提高土壤磷素的生物转化率等途径。【展望】生物炭研究应针对低肥力土壤进行生物炭适宜类型和添加量的研究,防止由于可能的磷素过多导致养分供应的不平衡。由于生物炭本身的含磷量较高,还应进行增施生物炭适当减少磷肥用量的试验,以提高生产效益。生物炭对根际土壤磷活性影响与实际生产相关更加密切,也应投入更多的注意力。此外,作为较为新兴的改土材料,生物炭施入土壤后的长期效应还有待观察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 有效磷 磷素转化 养分循环
下载PDF
农林业系统沙兰杨-小麦、玉米群落类型氮、磷、钾营养元素循环的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吴刚 冯宗炜 秦宜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39-147,共9页
农林业系统沙兰杨-小麦、玉米群落类型N、P、K营养元素循环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群落中,元素N和P发生损亏,K基本平衡。在植物组分库和枯落物库中,元素N、P、K均发生累积;在土壤库中,元素N、P和K均发生亏损。土壤表层(0—20cm)N的含量是... 农林业系统沙兰杨-小麦、玉米群落类型N、P、K营养元素循环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群落中,元素N和P发生损亏,K基本平衡。在植物组分库和枯落物库中,元素N、P、K均发生累积;在土壤库中,元素N、P和K均发生亏损。土壤表层(0—20cm)N的含量是限制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库中有效N和速效P的含量是限制沙兰杨正常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子。群落的年输入输出量大,枯落物少,营养元素在各组分间的循环量大等是该群落类型营养元素循环的重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业系统 小麦 玉米
下载PDF
草地土壤磷循环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7
4
作者 吴金凤 刘鞠善 +1 位作者 李梓萌 王德利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2-111,共10页
磷是生物体的必需元素,也是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仅次于氮的限制元素。土壤磷循环主要受地球化学和生物过程控制,并受到全球变化的影响。通过从大气氮沉降、CO_(2)浓度升高、温度升高、降水变化4个全球变化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磷循环... 磷是生物体的必需元素,也是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仅次于氮的限制元素。土壤磷循环主要受地球化学和生物过程控制,并受到全球变化的影响。通过从大气氮沉降、CO_(2)浓度升高、温度升高、降水变化4个全球变化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磷循环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从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磷酸酶活性和丛枝菌根真菌等途径揭示全球变化影响土壤磷循环的作用机制,指出全球变化能够通过这些作用途径加快土壤磷循环,为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及全球变化背景下草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的指导。最后总结当前研究的不足,即球变化对草地土壤磷循环的影响仍需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并需考虑全球变化与刈割和放牧等人类活动交互作用对土壤磷循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CO_(2)浓度升高 温度升高 降水变化 磷循环 草地
下载PDF
关于土壤磷素研究的现状与趋向 被引量:18
5
作者 盛学斌 孙建中 《环境科学进展》 CSCD 1995年第2期11-21,共11页
本文为作者在研究国内外有关土壤磷素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已正进行的"小流域磷的环境动态变化研究"基金课题综述而成。所述内容中,重点在二、三两部分,其中第三部分中的当前磷索研究的现状,侧重于机理方面的研究、注重于... 本文为作者在研究国内外有关土壤磷素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已正进行的"小流域磷的环境动态变化研究"基金课题综述而成。所述内容中,重点在二、三两部分,其中第三部分中的当前磷索研究的现状,侧重于机理方面的研究、注重于磷肥—生物产量相关性问题的研究、注重其与不同介质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方面的研究。基于磷素在环境中日益显示的重要性与当前磷素研究中展现的迹象,预示:研究磷于土壤、水体、生物体等多介质中的形态、转化、迁移、地域分异及其输入输出量等,必将成为今后磷素研究中的主要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磷素 生物产量 生物 地球化学 循环
原文传递
氮、磷养分添加对高寒草甸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孙亚男 李茜 +3 位作者 李以康 林丽 杜岩功 曹广民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26,共9页
本试验以典型的青藏高原高寒矮嵩草草甸(Kobrsia humilis meadow)为研究平台,以表征土壤碳、氮、磷、硫养分循环的6种土壤酶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酶以及土壤速效养分在4年氮、磷养分添加的累积效应下的变化规律,分析和评价氮、磷养分... 本试验以典型的青藏高原高寒矮嵩草草甸(Kobrsia humilis meadow)为研究平台,以表征土壤碳、氮、磷、硫养分循环的6种土壤酶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酶以及土壤速效养分在4年氮、磷养分添加的累积效应下的变化规律,分析和评价氮、磷养分添加对土壤养分循环方面的影响.试验结果为:氮、磷养分添加改变了土壤中速效养分的含量;氮添加与0~10cm 土层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正效应,磷添加抑制了0~10cm 土层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氮、磷养分添加均抑制了0~10cm 土层中的脲酶活性;氮添加抑制了2个土层中的纤维素酶活性;芳基硫酸酯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性;10~20cm 土层中的几丁质酶活性在氮、磷养分添加处理下均增强,其中磷添加对几丁质酶活性的增幅最显著.结果表明:外源添加的氮在调控磷的矿化方面有促进作用,磷的添加对氮素的释放也有一定的作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受磷限制的程度可能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 土壤酶活性 速效磷 碱解氮 养分循环 磷限制
下载PDF
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磷酸酶活性对碳、磷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18
7
作者 刘玉槐 魏晓梦 +5 位作者 魏亮 祝贞科 葛体达 张艳杰 鲁顺保 吴金水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53-1663,共11页
【目的】研究外源养分添加对稻田土壤磷酸酶活性影响的特征,明确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壤胞外磷酸酶活性对碳、磷添加的响应过程,为稻田土壤水肥管理,实现农业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湖南长期种植水稻的典型缺磷水稻土,进行... 【目的】研究外源养分添加对稻田土壤磷酸酶活性影响的特征,明确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壤胞外磷酸酶活性对碳、磷添加的响应过程,为稻田土壤水肥管理,实现农业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湖南长期种植水稻的典型缺磷水稻土,进行盆栽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不添加碳磷(CK)、添加碳(C)、添加磷(P)和添加碳磷(CP)。采用96微孔荧光法测定根际土与非根际土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同时基于生物可利用性的磷分级方法(BBP法)测量4种磷组分(Ca Cl2-P、Citrate-P、Enzyme-P和HCl-P),探讨碳、磷添加对4种生物有效性的磷组分的影响和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响应特征。【结果】与CK相比,C、P添加和CP配施处理水稻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增加29.76%、84.03%和87.94%(P<0.05),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减少20.13%、增加57.49%和56.53%(P<0.05);植物全磷(TP)含量与生物量变化规律一致,C、P和CP添加处理地上部分TP含量比CK分别增加57.23%、95.21%和95.91%(P<0.05),地下部分TP含量比CK分别减少26.12%,增加45.45%和38.01%(P<0.05)。根际土pH、NH_4^+-N和Olsen-P的含量低于非根际土,CP配施处理中根际土微生物量磷(MBP)含量高于非根际土;碳、磷添加对4种基于生物有效性磷组分具有显著调控作用(P<0.05);Olsen-P和MBP与ALP呈极显著负相关(P<0.05),与ACP无显著相关性,表明微生物对速效养分利用明显。冗余分析表明非根际土壤中的酶活性变化主要受Olsen-P、MBP、Ca Cl2-P和Citrate-P含量影响;而土壤中含水量、pH、NH_4^+-N、根系生物量、HCl-P和Enzyme-P含量主要影响水稻根际土壤中的酶活性。【结论】P和CP配施处理能提高缺磷水稻土微生物活性,显著增加水稻生物量,提升根际微生物效应,改善土壤环境,有利于稻田生态系统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酶活性 根际 BBP法 磷循环 缺磷水稻土 生物量
下载PDF
Phosphorus Biogeochemical Cycle Research in Mountainous Ecosystems 被引量:15
8
作者 WU Yan-hong ZHOU Jun +4 位作者 YU Dong SUN Shou-qin LUO Ji BING Hai-jian SUN Hong-ya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3年第1期43-53,共11页
Phosphorus(P),as a limiting nutrient,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mountainous ecosystem development.Its biogeochemical cycle in mountainous ecosystems determines the bioavailability and sustainable supply of P,and thus... Phosphorus(P),as a limiting nutrient,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mountainous ecosystem development.Its biogeochemical cycle in mountainous ecosystems determines the bioavailability and sustainable supply of P,and thus becomes a crucial process which needs to be fully understood and described for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However,most of research about P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aquatic environment and agronomic field,but rare researches have been done in mountain ecosystem.In the present review,we summarize researches on P biogeochemical cycle concerning mountain ecosystem in recent decades,including rock weathering,the release,transformation and bioavailability of P,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P biological cycle and microbial and plant life,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models.Based on the state of art,we propose the future work on this direction,including the integration of all these research,the development of a practical model to understand the P biogeochemical cycle and its bioavailability,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of mountainous ecosystems and lowland aquatic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sphorus Biogeochemical cycle Weathering Microbe and plant Model Mountainous ecosystem
下载PDF
一种海洋环境中易被忽略的磷化合物——磷化氢 被引量:11
9
作者 俞志明 宋秀贤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62-568,共7页
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对以往海洋环境研究中往往忽略的一种磷化物———磷化氢 (Phosphine)的存在形式、分布特征、与其他形态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在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和地位等进行了综合评述。认为磷化氢是磷在海洋环境... 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对以往海洋环境研究中往往忽略的一种磷化物———磷化氢 (Phosphine)的存在形式、分布特征、与其他形态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在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和地位等进行了综合评述。认为磷化氢是磷在海洋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形式 ,与磷的其他氧化形态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 ,尽管目前对其转化机制、在磷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尚不清楚 ,但磷化氢对海洋生物可利用性磷的贡献应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子 ,在磷循环过程中应是重要的一环 ,在将来进一步深入讨论磷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化氢 磷循环 海洋环境 存在形式 分布特征 转化 海洋生物
下载PDF
农业系统中磷肥残效及磷循环研究Ⅲ.投料中磷和氮在饲养-堆腐环中的循环率及有机肥料中养分的利用率 被引量:11
10
作者 殷秀岩 张璐 +1 位作者 宇万太 沈善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36-239,共4页
5年试验结果表明,农产品中N经由饲养-堆腐环的损失率平均为36%,P为25%。在丰产条件下,一农业系统80%收获产品经由饲养-堆腐环可循环回田的养分量约为80kgN/ha,14kgP/ha,相当于这一系统中每年化肥N用量的一半和化肥P用量的全部。有机... 5年试验结果表明,农产品中N经由饲养-堆腐环的损失率平均为36%,P为25%。在丰产条件下,一农业系统80%收获产品经由饲养-堆腐环可循环回田的养分量约为80kgN/ha,14kgP/ha,相当于这一系统中每年化肥N用量的一半和化肥P用量的全部。有机肥料中N和P的表观利用率随施肥年限延长而有增长趋势,表明有残效迭加效应存在。5年平均,有机肥料中N和P的当季表观利用率分别约为40%和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系统 磷循环 磷肥残效
下载PDF
鄱阳湖植食越冬候鸟粪便对洲滩湿地薹草枯落物分解过程及碳、氮、磷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全军 张广帅 +5 位作者 万松贤 刘宇 夏少霞 李雅 许策 于秀波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14-824,共11页
于2017年1月-2017年6月采用分解袋技术和鸟粪添加试验研究了鄱阳湖湿地植食性越冬水鸟粪便和典型洲滩湿地植物薹草枯落物分解过程中碳、氮、磷释放动态的差异性以及植食性越冬水鸟粪便的加入对鄱阳湖湿地薹草分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于2017年1月-2017年6月采用分解袋技术和鸟粪添加试验研究了鄱阳湖湿地植食性越冬水鸟粪便和典型洲滩湿地植物薹草枯落物分解过程中碳、氮、磷释放动态的差异性以及植食性越冬水鸟粪便的加入对鄱阳湖湿地薹草分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分解时间内薹草枯落物、薹草+鸟粪中薹草枯落物和鸟粪3种样品的干物质损失率和分解速率的差异性都十分显著,其数值都表现为薹草+鸟粪中薹草样品>薹草枯落物样品>鸟粪样品.鸟粪的加入显著加速了薹草分解进程,使其平均分解速率提升了约21.23%. Olson负指数模型模拟预测显示,薹草+鸟粪中薹草、薹草枯落物和鸟粪样品分解完成50%所需的时间依次为259、314和355天,分解完成95%所需的时间大约依次约为3.1、3.7和4.2年. 3种样品碳、氮、磷都表现为净释放模式,其相对回归指数之间差异性也显著.碳相对归还指数都表现为薹草+鸟粪中薹草>薹草枯落物>鸟粪,氮相对归还指数和磷相对归还指数值都表现为鸟粪>薹草+鸟粪中薹草>薹草枯落物.本研究推测鸟粪添加给分解环境带来额外的营养物质,使分解者微生物的数量、种类、活性增加以及鸟粪刺激产生了一系列降解酶,如木质素酶、纤维素酶、蔗糖酶等,胞外酶数量和活性增加,是鸟粪促进薹草分解的关键因素,而样品中初始养分含量以及分解过程碳、氮、磷化学计量比的变化是造成其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越冬水鸟 湿地植物 分解过程 湿地碳、氮、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下载PDF
沉水植物驱动的水环境钙泵与水体磷循环的关系 被引量:11
12
作者 朱端卫 朱红 +1 位作者 倪玲珊 肖鹏程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5-361,共7页
水体磷循环是水柱和对应的沉积物中发生的各种非生物和生物的磷迁移转化过程.与此同时,沉积物中钙通过沉水植物吸收和转运,从该类植物的叶面释放至水柱中,释放的Ca2+与水柱中的CO23-一起形成碳酸钙.在这一过程中,水柱中少量溶解性磷分... 水体磷循环是水柱和对应的沉积物中发生的各种非生物和生物的磷迁移转化过程.与此同时,沉积物中钙通过沉水植物吸收和转运,从该类植物的叶面释放至水柱中,释放的Ca2+与水柱中的CO23-一起形成碳酸钙.在这一过程中,水柱中少量溶解性磷分配在碳酸钙中形成CaCO3-P共沉淀,导致水体中可溶性磷向难溶性磷转化,这种由沉水植物驱动的水环境钙泵在水体磷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证明,沉水植物菹草叶面上有CaCO3-P共沉淀的形成,且这种共沉淀的含磷量变化范围很宽.另一方面,新近沉积物中钙与磷的沉淀物存在一个由聚磷酸盐向磷灰石逐渐演变过程,而沉水植物叶面上的含磷共沉淀作用是否也存在由聚磷酸盐向磷灰石的变质过程,该过程在沉水植物生长期间是否发生关系到沉水植物除磷效果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从水体磷循环概述、钙在水体磷循环中的作用和沉水植物驱动的水环境钙泵假说及其在水体磷循环中的意义等方面综述了钙在水环境中的迁移对水体磷循环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钙泵 CaCO3-P共沉淀 上覆水 沉积物 磷循环
下载PDF
磷酸盐氧同位素组成的测定方法及分馏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志刚 黄奕普 +3 位作者 刘广山 蔡毅华 卢阳阳 刘润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40-1050,共11页
磷酸盐氧同位素组成在古气候和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测定方法和同位素的分馏机理是该类研究的基础。国际上已开展了一系列磷酸盐氧同位素的测定方法和分馏机理研究。在测定方法上,由初期的间接法,经高温还... 磷酸盐氧同位素组成在古气候和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测定方法和同位素的分馏机理是该类研究的基础。国际上已开展了一系列磷酸盐氧同位素的测定方法和分馏机理研究。在测定方法上,由初期的间接法,经高温还原/裂解法到氟化法,再演化到改进后的高温还原法(包括TC/EA-IRMS法),甚至激光原位技术,样品由实验室纯化学试剂扩展到各种复杂地质样品,在测量精确度、测量速度、样品用量、安全性和技术要求方面都有巨大改进。在分馏机理上,①尽管Longinelli等建立的关系式已获得了天然样品的验证,并认为是平衡分馏,但实验室模拟结果与其还存在较大差异(即没有达到平衡分馏)。②在地表温度和pH条件下,无机过程均不会造成水体中溶解态磷酸盐和水之间的氧同位素交换。在高温(>70℃)及不同pH条件下,即使没有生物作用也会造成溶解磷酸盐和水分子之间进行氧的同位素交换,但不同实验室之间结果不一致。③在生物作用存在下,溶解无机磷酸盐和水之间在地表环境会发生强烈氧同位素交换,但除了PPase外,其余均没有达到平衡值。④磷灰石的氧同位素组成要比形成它的溶解态磷酸盐的值高1‰~1.4‰,因此在把Longinelli等关系式用于溶解态磷酸盐和水体系时,需要考虑该因素。同位素平衡分馏和条件有关,认为无机条件下的高温(>70℃)实验结果不一致,以及有生物参与的培养实验结果偏离平衡值,都是实验条件不同所致,包括pH、磷酸盐浓度、生物种类、生物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盐 氧同位素 磷循环 同位素分馏
原文传递
中国食物链养分流动与管理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马林 马文奇 +2 位作者 张福锁 柏兆海 侯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94-1500,共7页
为寻求食物生产与消费系统中粮食安全、资源高效和环境友好的协调和农业绿色发展途径,研究团队构建了"土壤-作物-畜牧-家庭-环境"(简称食物链系统)研究体系,运用物质流动和养分代谢理论方法创立了养分流动模型,深入研究了该... 为寻求食物生产与消费系统中粮食安全、资源高效和环境友好的协调和农业绿色发展途径,研究团队构建了"土壤-作物-畜牧-家庭-环境"(简称食物链系统)研究体系,运用物质流动和养分代谢理论方法创立了养分流动模型,深入研究了该系统养分流动规律及调控机理,经过近十多年系统研究,获得结果如下:(1)提出食物链养分流动金字塔概念模型,创建了食物链系统养分流动模型。通过分析养分在"土壤-作物-畜牧-家庭-环境"系统的行为特征,发现养分从"土壤-作物-畜牧"向"家庭"的流动呈金字塔状,其形状决定了系统生产力、养分效率和环境效应。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家庭"消费驱动了系统养分流动,决定了养分效率;"土壤-作物-畜牧"位于金字塔底层,支撑顶层"家庭"消费,决定了系统养分通量,也是养分调控的核心。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食物系统养分流动模型——UFER,构建了参数体系,实现了国家和区域尺度食物链氮磷流量、利用效率和环境排放的定量分析。(2)揭示了食物链系统氮磷养分流量、利用效率及其资源环境代价的时空变化特征。阐明了我国土壤-作物系统、农牧系统和整个食物链系统氮磷养分流量、养分效率和环境排放的时空分异特征;明确了土壤作物、畜牧和家庭各子系统对整个食物链养分环境排放的贡献;提出了食物氮(磷)代价概念,发现我国食物生产和消费的资源环境代价增速很快,已远远超过发达国家。(3)明确了食物链系统养分流动的驱动因素,阐明了提高养分效率和降低环境排放的调控机理。明确了决定食物链系统养分效率的关键环节,发现城镇化、食物结构变化和畜牧业发展是食物链养分流动加速的主要驱动因子;阐明了增加粮食和饲料进口、优化膳食结构和改善农牧业养分管理技术等对食物链系统优化的效应及作用机制。发现农牧结合和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发展 养分资源管理 NUFER模型 食物链系统 氮循环 磷循环 面源污染
下载PDF
磷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及模型表达方法 被引量:10
15
作者 黄玫 王娜 +1 位作者 王昭生 巩贺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71-481,共11页
全球气候变暖已大大改变了陆地植物碳吸收能力,提高了全球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随着气候变暖的加剧,磷对植物生长的限制作用逐渐显现且不断增强,磷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机理和模型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该文系统分析了磷影响陆地生态... 全球气候变暖已大大改变了陆地植物碳吸收能力,提高了全球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随着气候变暖的加剧,磷对植物生长的限制作用逐渐显现且不断增强,磷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机理和模型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该文系统分析了磷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相关机理以及模型对相关过程的定量化表达方法。综合对比分析了国际上的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CNP (CASA-CNP)、Community Land Model-CNP (CLM-CNP)和Jena Scheme for Biosphere-Atmosphere Coupling in Hamburg-CNP (JSBACH-CNP)等碳、氮、磷耦合模型中磷影响植物光合作用与同化物分配过程、植物对磷的吸收过程、土壤中磷的转化过程以及生态系统磷输入与输出等过程的相关数学表达方法,指出了模型算法的局限与不确定性以及未来模型发展与改进的方向。同时综合对比分析了CASA-CNP、CLM-CNP、JSBACH-CNP模型的基本特征,总结了磷循环模型的建模方法,为未来开展磷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模型模拟研究提供了借鉴方法与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限制 陆地生态系统 碳循环 过程模型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稻虾共作磷素平衡特征及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少君 李文博 +5 位作者 熊启中 李虹颖 李军利 刘荣 郜红建 叶新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179-2188,共10页
为研究稻虾共作生态系统磷素平衡状况和利用效率,通过田间试验,采用投入产出法,设置3个处理:水稻单作(RM)、稻虾共作投食(RCfeed 1)、稻虾共作不投食(RCfeed 0),分析了稻虾共作种植模式下水稻产量、磷素平衡状况、利用效率、环境风险以... 为研究稻虾共作生态系统磷素平衡状况和利用效率,通过田间试验,采用投入产出法,设置3个处理:水稻单作(RM)、稻虾共作投食(RCfeed 1)、稻虾共作不投食(RCfeed 0),分析了稻虾共作种植模式下水稻产量、磷素平衡状况、利用效率、环境风险以及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3种处理水稻产量无显著差异;农田磷平衡均表现为盈余,RCfeed 0处理农田磷盈余低于RM和RCfeed 1处理;与RM和RCfeed 1处理相比较,RCfeed 0处理水稻茎叶磷素吸收量显著增加(P<0.05),磷素利用率较高。在种植前期(6—8月),RCfeed 0处理较RCfeed 1处理显著降低了稻田田面水总磷和溶解磷的浓度;在水稻收获时,3个处理间稻田田面水总磷和溶解磷的浓度无显著差异。与RM处理相比较,RCfeed 0和RCfeed 1处理净收入分别增加了54.22%和51.11%。在综合考虑水稻产量效应、磷素平衡、磷素环境风险和经济效益的条件下,稻虾共作不投食模式是一种资源利用率较高、环境风险较小、经济效益好的种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 磷平衡 磷循环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湿地关键带中磷与氮、碳循环联动耦合机制 被引量:7
17
作者 周念清 吴延浩 +1 位作者 蔡奕 闵思贤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101,共11页
P是湿地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必需的一种营养元素,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大多与P有关。湿地关键带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是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的重要场所,且存在氮、碳、磷循环等多个子系统,彼此之间不断发生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P在湿地关键... P是湿地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必需的一种营养元素,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大多与P有关。湿地关键带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是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的重要场所,且存在氮、碳、磷循环等多个子系统,彼此之间不断发生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P在湿地关键带中具有源和汇的功能,不断进行着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其过程包括有机磷矿化、土壤磷吸附与解吸以及生物同化等。从湿地关键带中P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基本特征出发,分析了P在湿地关键带中的赋存形态,阐释了土壤磷的有效化过程、沉积物与水体之间P的迁移转化以及湿地关键带生物中P传输过程;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了磷循环与氮、碳循环间的协同作用机制和量化关系,并深入解析了磷循环与氮、碳循环间的联动耦合作用模式,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未来关注重点应从测试手段、研究方法到理论分析,加强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对P的生物地球化学机理探讨,并将磷循环纳入到全球生态系统模型中,实现由定性描述上升到定量评价,构建磷循环与氮、碳循环的水文-生物-地球化学理论体系,以便更好地加强对湿地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以及污染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关键带 地球化学 氮循环 碳循环 磷循环 微生物 联动机制 耦合模式
下载PDF
磷酸盐氧同位素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田丽艳 郭庆军 +5 位作者 何会军 郎赟超 胡健 杨俊兴 魏荣菲 韩晓昆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47-1956,共10页
近年来,由于磷素流失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查明环境中磷的来源及迁移转化对于改变目前现状具有重要意义。而磷酸盐氧同位素作为一种地球化学示踪剂在水体环境、土壤以及古环境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总结了不同自然界物质中磷酸... 近年来,由于磷素流失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查明环境中磷的来源及迁移转化对于改变目前现状具有重要意义。而磷酸盐氧同位素作为一种地球化学示踪剂在水体环境、土壤以及古环境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总结了不同自然界物质中磷酸盐氧同位素组成(δ^(18)O_P),分馏机理,分离、纯化和测试方法以及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工作展望:根据不同样品的基本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纯化方法,磷酸盐氧同位素分馏机制及原因仍存在不确定性,需进一步研究,磷酸盐氧同位素应用前景有待进一步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盐氧同位素 磷循环 示踪 环境科学
原文传递
Matrix-bound phosphine: A new form of phosphorus found in sediment of Jiaozhou Bay 被引量:9
19
作者 YUZhiming SONGXiuxi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3年第1期31-35,共5页
Matrix-bound phosphine (PH3), a new form of phosphorus, was found in sediment of Jiaozhou Bay in De-cember 2001. Concent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PH3 in dif-ferent layers of sediment with different stations were ana-... Matrix-bound phosphine (PH3), a new form of phosphorus, was found in sediment of Jiaozhou Bay in De-cember 2001. Concent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PH3 in dif-ferent layers of sediment with different station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PH3 concentrations are various with different layers and different stations. PH3 concentra-tions in the bottom layer of sediment (20—30 cm) are usual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surface layer (0—4 cm). The highest PH3 concentration in our investigation reaches 685 ng/kg (dry), which is much higher than those in terrestrial paddy soil, marsh and landfill that have been reported up to now.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no appare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s of PH3 and inorganic phosphorus in sediment. Howeve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s of phosphine and organic phosphorus in the bottom layer of sediment is remarkable (R2=0.83). It is considered that PH3 in sediment of Jiaozhou Bay is mainly produced from the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phosphorus in the anaerobic condition, and so PH3 concentrations are re-lated to organic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and anaerobic environment in sediment. The discovery of PH3 in sediment will give people some new ideas on the mechanisms of phos-phorus supplement and biogeochemical cycle in Jiaozhou B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海洋沉积 磷形态 磷化氢 磷循环
原文传递
模拟氮沉降和隔离降雨对杉木林土壤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
20
作者 邱旖婷 宋鸽 +4 位作者 金圣圣 李晓杰 吕茂奎 谢锦升 郑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5-383,共9页
全球环境变化因子氮沉降、干旱深刻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但两者交互作用如何影响森林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基因丰度鲜有报道.本研究聚焦亚热带杉木人工林,通过设置对照、氮添加处理(40 kg·hm^(-2)·a^(-1))、隔... 全球环境变化因子氮沉降、干旱深刻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但两者交互作用如何影响森林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基因丰度鲜有报道.本研究聚焦亚热带杉木人工林,通过设置对照、氮添加处理(40 kg·hm^(-2)·a^(-1))、隔离降雨处理(隔离50%穿透雨)、氮添加与隔离降雨处理等实验处理,利用高通量定量PCR技术,研究了土壤中碳、氮和磷循环微生物相关功能基因丰度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发现,氮添加和隔离降雨对碳、氮、磷循环相关功能基因丰度无显著影响,而季节变化显著影响这些功能基因的丰度.除硝化功能基因丰度外,其余碳、氮、磷循环功能基因丰度均在冬季高于夏季.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总磷含量与反硝化基因丰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功能基因丰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土壤总磷可能是影响杉木林土壤微生物潜在功能的关键因子.本研究综合分析了模拟氮沉降和隔离降雨交互作用下,杉木林土壤碳氮磷元素转化相关微生物功能基因变化,为全球变化下亚热带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隔离降雨 碳循环 氮循环 磷循环 功能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