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第一人称代词“俺”的来源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俊阁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4-108,共5页
宋元时期汉语第一人称代词“我”(古音[ηa])经历了复杂的音变过程:“我”字韵头η-脱略,同时由于受阿尔泰语领属格辅音词尾-n的影响,“我”在领属格的位置上又发生了鼻音音变,即“我”音发生了由[ηa]→[a]→[an]的连续变化,因而借用... 宋元时期汉语第一人称代词“我”(古音[ηa])经历了复杂的音变过程:“我”字韵头η-脱略,同时由于受阿尔泰语领属格辅音词尾-n的影响,“我”在领属格的位置上又发生了鼻音音变,即“我”音发生了由[ηa]→[a]→[an]的连续变化,因而借用“俺”作为音变后的第一人称代词。现代汉语中,第一人称代词“俺”仍在一些方言中使用,如山东、河南、河北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称代词 音变 语言接触
下载PDF
20世纪成都话音变研究——成都话在普通话影响下的语音变化及规律 被引量:14
2
作者 周及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59,共13页
20世纪成都话经历了老年、中年和青少年三代人的语音变化。归纳、分析成都话的音变现象 ,可以看到成都话在普通话影响下的音变趋势、规律和特点 。
关键词 20世纪 成都话 音变 现代汉语 方言
下载PDF
广东曲江县龙旧土话的小称 被引量:12
3
作者 伍巍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4-60,共7页
粤北龙归土话中有一种特殊的小称形式,小称语素所在音节的声调和韵母同时发生变化,声调变作一个降升形式的曲折调,调变的同时,韵母的主元音被一个喉塞音塞断为前后两部分,喉塞后发音继续连接。本文旨在阐述两个问题:①龙归土话小称的形... 粤北龙归土话中有一种特殊的小称形式,小称语素所在音节的声调和韵母同时发生变化,声调变作一个降升形式的曲折调,调变的同时,韵母的主元音被一个喉塞音塞断为前后两部分,喉塞后发音继续连接。本文旨在阐述两个问题:①龙归土话小称的形式特点与语义功能;②通过对比分析,说明变调是这一特殊音变形式的实质与音位标志,韵母的音变只是小称变调所引起的附加语音变化。文章最后对韵母音变所产生的具体原因加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龙归土话 声调 韵母 小称 语音
原文传递
浙江义乌话的[n]尾韵及其音变 被引量:7
4
作者 侍建国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9-176,共8页
浙江义乌话[n]尾韵相当于北京话的儿化,其音变形式是:删除原音节的韵尾,加上[n],韵腹有变化,并且元音变长,如“瓶儿”。元音音变是规则的。本文从义乌话单音节加[n]尾所引起的音变入手,提出:一,所引起的音变由删除原韵尾而产生,后缀音节... 浙江义乌话[n]尾韵相当于北京话的儿化,其音变形式是:删除原音节的韵尾,加上[n],韵腹有变化,并且元音变长,如“瓶儿”。元音音变是规则的。本文从义乌话单音节加[n]尾所引起的音变入手,提出:一,所引起的音变由删除原韵尾而产生,后缀音节[n]并没有直接引起词根音节的元音变化;二,这种现象不是原音节的“n”化,而是词根音节加上后缀音节[n]构成的复合音节。本文用优选论对义乌话[n]尾韵音变的解释作了简单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变 音节 韵尾 元音 词根 后缀 尾韵 形式 直接 评述
原文传递
语法化演变中音变对义变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小军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4-62,96,共9页
语法化演变中语义与语音之间存在一种互动关系。语义演变常常导致语音变化,音变主要有三种类型:弱化、分化、强化;音变对义变的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1)巩固语法化演变的成果;2)加速语法化进程;3)分化语义、衍生新词;4)增强语用... 语法化演变中语义与语音之间存在一种互动关系。语义演变常常导致语音变化,音变主要有三种类型:弱化、分化、强化;音变对义变的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1)巩固语法化演变的成果;2)加速语法化进程;3)分化语义、衍生新词;4)增强语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化 义变 音变 互动
下载PDF
论汉文“吐蕃”的注音原则——基于藏文文献里的“吐蕃”拼读 被引量:7
6
作者 南小民 巴桑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15-21,共7页
文章把学界关于汉文"吐蕃"一词读音歧异的观点,总体归为"名从主人原则""尊史从古原则"和"自然音变原则"三类注音原则下的百家争鸣。通过对藏文文献尤其是藏文史籍的梳理,发现汉文"吐蕃&qu... 文章把学界关于汉文"吐蕃"一词读音歧异的观点,总体归为"名从主人原则""尊史从古原则"和"自然音变原则"三类注音原则下的百家争鸣。通过对藏文文献尤其是藏文史籍的梳理,发现汉文"吐蕃"在藏文文献里有三类对应拼读形式,即唐宋时期的藏文(1繻?、元以来的繼系拼读(如軹?艬繼?、聀臦?繾繼?等)和现代藏文里的軹?挒繻?;在此基础上,文章讨论了三类"吐蕃"注音原则的得失,明确所谓"名从主人原则"不能成立,不可取;"尊史从古原则"和"自然音变原则"各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最后文章建议汉文辞书可考虑同时遵循"尊史从古原则"和"自然音变原则"来给"吐蕃"一词注音,只不过不同注音的"吐蕃"使用场合宜各有分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 注音原则 名从主人 尊史从古 自然音变 繼系拼读
下载PDF
玉溪方言“儿化”现象研究
7
作者 罗艺 罗冉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6-65,共10页
“儿化”是一种特殊音变现象,也是一种特殊构词方式。玉溪方言儿化音变比普通话简单,音变形式较少,但有自身的规律,在与三呼(开、齐、合)拼合时对应整齐,儿化后呈现出韵腹央化的语音特征。儿化构词能力较强,词类分布范围较广,使用功能丰... “儿化”是一种特殊音变现象,也是一种特殊构词方式。玉溪方言儿化音变比普通话简单,音变形式较少,但有自身的规律,在与三呼(开、齐、合)拼合时对应整齐,儿化后呈现出韵腹央化的语音特征。儿化构词能力较强,词类分布范围较广,使用功能丰富,整体呈现出灵活而多变的特点,具有地方语言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溪方言 儿化 音变 词类分布 使用功能
下载PDF
双音节形容词重叠音变的初步考察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小梅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6-69,共4页
形容词重叠或加词缀后所产生的音变问题 ,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语音问题。汉语中的形容词多数都可以重叠或加词缀 ,正确论述其音变情况 ,对说好普通话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双音节形容词重叠的音变问题进行探讨。笔者根据多年对电视、电台... 形容词重叠或加词缀后所产生的音变问题 ,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语音问题。汉语中的形容词多数都可以重叠或加词缀 ,正确论述其音变情况 ,对说好普通话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双音节形容词重叠的音变问题进行探讨。笔者根据多年对电视、电台的播音的考察 ,以及自己从小在北方地区说比较规范的普通话的经验 ,把《现代汉语词典》中所列的双音节形容词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双音节时为轻声的 ,这类一般二、四音节都可以变为轻声 ,三音节一般变为次轻声 ;一类是非轻声形容词 ,这类一般不产生音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音节 形容词 重叠 音变
原文传递
从方言语音看“了”的功能演化 被引量:6
9
作者 陈前瑞 吴继章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8-60,96,共14页
本文主要基于河北、河南和山东部分方言的语音材料来分析助词"了"的形式与意义平行弱化的趋势,检视陈前瑞、胡亚(2016)提出的普通话词尾和句尾"了"的多功能模式的适应性。这些方言中词尾"了"完成体的先... 本文主要基于河北、河南和山东部分方言的语音材料来分析助词"了"的形式与意义平行弱化的趋势,检视陈前瑞、胡亚(2016)提出的普通话词尾和句尾"了"的多功能模式的适应性。这些方言中词尾"了"完成体的先时性用法中,不含无定量化成分的较多地采用复杂的语音形式,体现了该用法与早期完结体用法的联系。已然、带有无定量化宾语的先时性用法则采取弱化的语音形式并与完整体用法同形,一定程度上支持从完成体的先时性用法到完整体的演化路径。句尾"了"的新情况用法和最近将来时功能倾向于采用弱化的形式,支持句尾"了"从新情况用法发展出完整体的演化路径,也说明最近将来时可能是从新情况用法发展而来。汉语方言时体范畴复杂的音义关系需要多种不同的理论模式来描写与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 语音变化 汉语方言 多功能模式 语法化
下载PDF
古汉语中位移动词的变读问题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月婷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3-86,共14页
文章采用Talmy等分析运动事件提出的语义要素,研究古汉语中位移动词读音的改变跟句法、语义的关系,发现了三种颇具特色的变读类型:[-有界]动词,聚焦域在运动过程,增加[向量到达/经过]义素、增带处所宾语,变读为[+有界]动词;[+有界]动词... 文章采用Talmy等分析运动事件提出的语义要素,研究古汉语中位移动词读音的改变跟句法、语义的关系,发现了三种颇具特色的变读类型:[-有界]动词,聚焦域在运动过程,增加[向量到达/经过]义素、增带处所宾语,变读为[+有界]动词;[+有界]动词,如果聚焦域在界,则该动词涉及动作的完成:瞬间可以完成的,有使动/致使变读,即增加[使动/致使]义素、增带致事主语、改变读音;持续一段时间后完成的,有完成体变读,即增加[完成]义素、改变读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语 位移动词 变读 形态
原文传递
通泰方言蟹假果遇效摄主元音的音变类型
11
作者 李露瑶 《语言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8-83,共6页
通泰方言位于官话与吴语交界处,方言的性质、归属及其与吴语的关系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问题。本文考察通泰方言蟹假果遇效摄的元音对应关系,认为通泰方言发生了A、B两种类型音变:A型表现为*o>?>u,*o>??,即果摄的高化、裂化,通泰... 通泰方言位于官话与吴语交界处,方言的性质、归属及其与吴语的关系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问题。本文考察通泰方言蟹假果遇效摄的元音对应关系,认为通泰方言发生了A、B两种类型音变:A型表现为*o>?>u,*o>??,即果摄的高化、裂化,通泰各方言处于音变链的不同阶段,形成了果遇流三摄之间不同的韵类分合关系。B型音变只发生在南通一地,蟹假效摄发生了*ai>a>o>?链移式音变,该音变使南通方言的语音面貌与吴语相似,而与通泰其他方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泰方言 蟹假果遇效摄 元音音变 音变类型
原文传递
苏浙皖交界地区“河南话”语音一百多年来的演变
12
作者 吴健 《语言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47,共11页
多种事实和研究证明,苏浙皖交界地区“河南话”的源方言主要是罗山、光山方言。一百多年来,“河南话”语音主要发生了如下变化:(1)t?组声母前化或腭化;(2)?类韵母向y类韵母发展,个别地方出现?类韵母;(3)韵母e、ue向ei、uei发展;(4)儿化... 多种事实和研究证明,苏浙皖交界地区“河南话”的源方言主要是罗山、光山方言。一百多年来,“河南话”语音主要发生了如下变化:(1)t?组声母前化或腭化;(2)?类韵母向y类韵母发展,个别地方出现?类韵母;(3)韵母e、ue向ei、uei发展;(4)儿化韵的卷舌特征弱化;(5)白读音减少;(6)内部语音差异缩小;(7)吸收了接触方言和普通话的一些成分。造成“河南话”语音演变的主要因素是语言接触,包括“河南话”的内部接触、“河南话”与相关方言的接触、“河南话”受普通话的影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话 方言岛 语言接触 语音演变 苏浙皖交界地区
原文传递
从历史语言学的发展看汉语方言语音演变方式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默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73-75,共3页
汉语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在语音方面有很大的变化。通过历史语言学方法论的发展,来探究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方式,并比较同质的历时研究时期和异质的历时研究时期方法论的不同之处,可以发现汉语方言语音变化的某些规律。
关键词 历史语言学 汉语方言 语音 音变
下载PDF
仡央语分类补议 被引量:4
14
作者 艾杰瑞 莫海文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14,共7页
对仡央语的词汇和语音特点进行研究,并使用系统发生网络软件Split Tree 4.0对这一语群的进化历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仡佬和拉基组成北部语支;在南部语支中,巴哈、布央和普标关系较近,而与拉哈的关系较远。
关键词 仡央语 分类 音变
原文传递
德昂语风吹坡话音系及其语音特点
15
作者 杨晓平 《红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0-103,共4页
音位系统是研究任何一种语言的基本前提。文章选取云南德宏州芒市勐戛镇勐稳村风吹坡小组作为调查音点,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介绍德昂语风吹坡话的基本情况,描写和归纳其元音、辅音等基本语音系统要素,客观分析其元辅音特点及其音节结构... 音位系统是研究任何一种语言的基本前提。文章选取云南德宏州芒市勐戛镇勐稳村风吹坡小组作为调查音点,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介绍德昂语风吹坡话的基本情况,描写和归纳其元音、辅音等基本语音系统要素,客观分析其元辅音特点及其音节结构,并简要探讨其语流音变现象及其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昂语 声韵特点 音节结构 语流音变
下载PDF
浅议学生普通话朗读能力培养 被引量:4
16
作者 罗红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58-61,共4页
普通话朗读在语文教学和普通话口语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能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使之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又是积累词语、训练语感、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必须重视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和普通话口语... 普通话朗读在语文教学和普通话口语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能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使之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又是积累词语、训练语感、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必须重视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和普通话口语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加强朗读指导,使学生逐渐掌握基本的朗读知识和技巧,努力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对朗读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读能力 音变 重音 停连 语速语调
下载PDF
赣榆方言韵母 被引量:4
17
作者 蒋希文 《语言科学》 2004年第6期74-94,共21页
本文主要讨论“赣榆方言韵母”。首先概要介绍了方言的声母,并说明方言韵母的一般结构情况。其次,对该方言35个韵母的每一韵母的来源及其演变加以说明和解释。通过分析获得两条结论:1)方言每一韵母都是由中古的某一韵母通过“自然变化... 本文主要讨论“赣榆方言韵母”。首先概要介绍了方言的声母,并说明方言韵母的一般结构情况。其次,对该方言35个韵母的每一韵母的来源及其演变加以说明和解释。通过分析获得两条结论:1)方言每一韵母都是由中古的某一韵母通过“自然变化”和“条件变化”打造出来的一个全新的韵母;2)方言的35个韵母在中古“四等各分开和”这一语音历史平台上,通过长期发展达到了另一个平台,即以“四呼为语音框架”的一个新的历史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榆方言 韵母 语音学 入声字 韵尾 汉语 北方官话
下载PDF
《聊斋俚曲》中语气助词“啊”、“呀”的使用及其关系考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翟燕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41-44,共4页
在现代汉语研究中,一般认为语气助词"呀"是"啊"的语音变体,但在近代汉语中,"呀"却有着相对独立的语法地位,直到清代才被逐渐纳入语气助词"啊"音变的轨道。同时,从比况助词"也似的"到... 在现代汉语研究中,一般认为语气助词"呀"是"啊"的语音变体,但在近代汉语中,"呀"却有着相对独立的语法地位,直到清代才被逐渐纳入语气助词"啊"音变的轨道。同时,从比况助词"也似的"到"呀似的"、"那似的"、"哇似的"的词形变化中可以发现,在汉语史上存在从"呀→啊→呀、哇、哪……"演变的语音链条,"呀"存在丢掉韵头音变为"啊"的语言事实,因此我们不排除"呀"为"啊"一个来源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助词 “呀” “啊” 音变 关系
下载PDF
语言接触中的音变模式——谈语言学家赵杰教授的音变理论 被引量:2
19
作者 敖特根其其格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96-99,共4页
文章认为对民族间的语言接触研究,应从深层、底层影响去寻找规律。语言学家赵杰的多项式、系列性音变理论,揭示了语言接触的实质所在。
关键词 语言接触 音变 融合式 连锁式 规律
下载PDF
合肥方言声母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孔慧芳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61-63,109,共4页
随着时代的变迁、普通话的推广,合肥话发生了不少变化。通过对合肥方音中特有声母为语音变项的调查分析表明:其方音色彩较浓的浊擦音正朝着普通话的方向快速演变。受所处方言区与周围的方言区双重影响的[l]声母变化的进程相对缓慢。
关键词 合肥方音 声母 语音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