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种驱避剂对亚历山大白蛉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贾家祥 管立人 +2 位作者 许永湘 王革 郝克凤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03-206,共4页
1986~1987年在新疆吐鲁番市煤窑沟,首次应用5种驱避剂对当地传播黑热病媒介野栖的亚历山大白蛉,进行了室内和野外驱蛉效果试验。实验室所用雌性白蛉3301只,野外受试者306人次。当剂量为0.25μl/cm^2时,液剂的驱蚊露(MRP)、N’N-二乙基... 1986~1987年在新疆吐鲁番市煤窑沟,首次应用5种驱避剂对当地传播黑热病媒介野栖的亚历山大白蛉,进行了室内和野外驱蛉效果试验。实验室所用雌性白蛉3301只,野外受试者306人次。当剂量为0.25μl/cm^2时,液剂的驱蚊露(MRP)、N’N-二乙基间甲苯甲酰胺(DETA)、蚊怕水(MRL)、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保护时间分别为7.5h、5h、3.75h、1.25h和1h;剂量为0.75mg/cm^2时,清凉油剂的DETA、DMP和DBP的保护时间分别为5.5h、3.5h和3h。实验室和野外驱蛉效果相一致。5种驱避剂的效果依次为MRP>DETA>MRL>DMP>DBP。5种驱避剂对皮肤无任何副作用,使用方便。这对保护野外作业人员,具有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避剂 亚历山大白蛉 黑热病
下载PDF
新疆南部不同类型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媒介白蛉监测 被引量:2
2
作者 伊斯拉音·乌斯曼 左新平 +14 位作者 顾灯安 兰勤娴 周晓俊 童苏祥 李雄 张仪 茹孜古丽·朱马洪 开塞尔·克尤木 麦麦提敏·艾海提 麦麦提艾力·阿卜力米提 陈伟 赵文清 姚新华 李建发 尹艳菊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1年第6期21-24,共4页
目的了解新疆南部不同类型内脏利什曼病部分流行区媒介白蛉动态。方法选择库尔勒砾漠地带、喀什古老绿洲农业区和伽师荒漠农业区作为监测点;3种类型监测点采用粘性油纸法、诱蛉灯法、捕蛉管人工捕集法和白布灯照诱引法捕集白蛉;对捕集... 目的了解新疆南部不同类型内脏利什曼病部分流行区媒介白蛉动态。方法选择库尔勒砾漠地带、喀什古老绿洲农业区和伽师荒漠农业区作为监测点;3种类型监测点采用粘性油纸法、诱蛉灯法、捕蛉管人工捕集法和白布灯照诱引法捕集白蛉;对捕集的白蛉观察密度、鉴定蛉种并检查雌蛉自然感染前鞭毛体。结果喀什、伽师和库尔勒捕蛉管人工捕集法白蛉密度分别为34.83、27.69和0.73只/人工小时;喀什解剖白蛉860只,其中吴氏白蛉占77.6%,长管白蛉占22.4%。伽师解剖白蛉604只,均为吴氏白蛉;库尔勒解剖白蛉11只均为亚历山大白蛉;吴氏白蛉是喀什古老绿洲农业区和伽师荒漠农业区夜间在有灯光的户外和人房外墙活动的优势蛉种;长管白蛉是喀什古老绿洲农业区白天主要在人房内和畜舍内活动的优势蛉种,夜晚也可在人房外墙捕到;亚历山大白蛉是库尔勒砾漠地带的优势蛉种。结论喀什和伽师白蛉密度甚高,应根据各自的特点,采取有效方法控制传播媒介,降低人群内脏利什曼病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氏白蛉 长管白蛉 亚历山大白蛉 媒介 监测
原文传递
我国不同地区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对亚历山大白蛉感染性的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管立人 许永湘 +1 位作者 王革 贾家祥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用白蛉人工感染利什曼原虫的方法,观察从新疆荒漠、甘肃山区及河南平原三地自人体成蛉体分离出来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对新疆亚历山大白蛉的感染性。以白蛉的感染率、感染程度以及原虫在白蛉消化道内的进展等项指标,来衡量原虫对白蛉的适应... 用白蛉人工感染利什曼原虫的方法,观察从新疆荒漠、甘肃山区及河南平原三地自人体成蛉体分离出来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对新疆亚历山大白蛉的感染性。以白蛉的感染率、感染程度以及原虫在白蛉消化道内的进展等项指标,来衡量原虫对白蛉的适应性。结果发现,新疆荒漠的原虫对亚历山大白蛉有高度的感染性,甘肃的原虫居次,河南的原虫对白蛉的感染性很差。结合以往用单克隆抗体检测法和K-DNA杂交法对我国一些地区杜氏利什曼原虫的研究,以及我国荒漠、山区和平原地区的黑热病具有不同的流行病学特征等的结果分析,认为我国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很可能存在不同的地域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亚历山大白蛉 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