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方法论与生活世界舒茨主体间性理论再讨论 |
孙飞宇
|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3
|
|
2
|
感知与洞察:研究实践中的现象学社会学 |
杨善华
|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2
|
|
3
|
塔克曼到底在说什么?经典迻译的语境与《做新闻》中译本的误译 |
李红涛
|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0
|
|
4
|
库尔德利与赫普为数字时代重写了“知识社会学宣言”吗?——兼论现象学社会学的当代发展 |
戴宇辰
|
《国际新闻界》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何以感通:“将心比心”与“主体间性理解”之辨 |
王建民
|
《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6
|
“以女性民俗实践者为中心的情境研究”探索 |
王均霞
|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7
|
从经典到后经典的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范式转换及其启发意义 |
张庆熊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8
|
论旅游标准化的本质——基于现象学社会学的视角 |
肖建勇
|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9
|
“理解”与社会学的现象学转向 |
张小龙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3
|
|
10
|
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方法论梳理 |
禹红梅
|
《宜宾学院学报》
|
2008 |
2
|
|
11
|
幽暗与朗照——南亚流散文学中的族裔记忆与家国想象 |
梅晓云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2
|
符号的背后:土族服饰图案及其象征所指——基于现象社会学的理论视角 |
甘泉
|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3
|
隐蔽青年的实在建构——一个基于知识社会学现象学传统的经验分析 |
怀博
刘拥华
|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
2021 |
1
|
|
14
|
论现象学运动中的现象学社会学 |
苑国华
|
《绥化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5
|
在现象学与社会学之间——论许茨社会学理论的现象学基础 |
黄胜进
|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
16
|
断裂与绵延:第一代农民工返乡养老研究——基于舒茨现象学社会学的理论分析 |
孟亚男
莫依萍
|
《老龄科学研究》
|
2021 |
4
|
|
17
|
现象学社会学的生命历程 |
罗朝明
|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18
|
草根媒体的新闻生产与公民生产——一种现象学社会学的探讨 |
李洋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9
|
警民互动的理论基础探析 |
朱志玲
|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0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