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方法论与生活世界舒茨主体间性理论再讨论 被引量:23
1
作者 孙飞宇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8-74,共37页
舒茨从对个体行动的意识分析出发,基于胡塞尔的现象学与伯格森的意识哲学,对韦伯所建立的社会科学概念体系作了一个意义基础的建构工作,并进而运用理想类型的方法发展出了自己的社会世界的图景。在这一工作中,对他者问题的处理涉及了一... 舒茨从对个体行动的意识分析出发,基于胡塞尔的现象学与伯格森的意识哲学,对韦伯所建立的社会科学概念体系作了一个意义基础的建构工作,并进而运用理想类型的方法发展出了自己的社会世界的图景。在这一工作中,对他者问题的处理涉及了一系列深具社会学意涵的问题,而其核心则是主体间性问题。对主体间性之可能性这一问题的探讨,从社会思想史的传统脉络来看,不仅关涉社会学如何可能的问题,在舒茨的努力下,更成为了一项通过以我群群体为基础的、有意义的生活世界这一概念来回答近现代以来社会学的核心方法论问题——社会如何可能——的基本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现象学社会学 方法论 生活世界
下载PDF
感知与洞察:研究实践中的现象学社会学 被引量:22
2
作者 杨善华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2-172,227-228,共13页
本文认为,现象学社会学对定性研究实践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由现象学的内涵所规定而强调的一种积极的认知态度。而这种积极的认知态度一旦被贯彻,就会给我们的研究乃至学生培养和训练带来一种革命性的改变。这样一种认知在研究实践中经... 本文认为,现象学社会学对定性研究实践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由现象学的内涵所规定而强调的一种积极的认知态度。而这种积极的认知态度一旦被贯彻,就会给我们的研究乃至学生培养和训练带来一种革命性的改变。这样一种认知在研究实践中经由感知与洞察得以完成,从而获得对现象的意义的相对深刻与准确的理解和解释,由此也给出了现象学社会学将"日常生活"作为其主要研究领域的原因:日常生活即是"生活世界"的中心,而由社会行动者(包括他们形成的主体间际)及其生活于其中的环境所组成的生活世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之为一个意义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 洞察 现象学社会学 日常生活
下载PDF
塔克曼到底在说什么?经典迻译的语境与《做新闻》中译本的误译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红涛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45,共24页
通过详细的对照式文本阅读,本文力图检视《做新闻》中译本的误译,籍此将经典译纳入学术批评范畴,并从"跨语际实践"视角和"互文性"概念出发,探讨学术翻译与语境误认的关联。本文将重心放在辨析若干核心概念的误译,包... 通过详细的对照式文本阅读,本文力图检视《做新闻》中译本的误译,籍此将经典译纳入学术批评范畴,并从"跨语际实践"视角和"互文性"概念出发,探讨学术翻译与语境误认的关联。本文将重心放在辨析若干核心概念的误译,包括"新闻网""事实性""物化""意识形态"和"想当然"等,并指出这些概念的误译缘于中译本对《做新闻》的论述语境和理论语境——特别是现象学社会学以及社会建构论——的理解和把握存在偏差。以对《做新闻》案例的解读为基础,本文主张将学术译介的话语形构和实践纳入知识社会学的视野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做新闻》中译本 互文性 论述语境 理论语境 现象学社会学
原文传递
库尔德利与赫普为数字时代重写了“知识社会学宣言”吗?——兼论现象学社会学的当代发展
4
作者 戴宇辰 《国际新闻界》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76,共21页
《现实的中介化建构》与《现实的社会建构》两个文本的“差异”与“重复”构成了我们理解数字现实,并且重新评估现象学社会学理论遗产的关键问题。本文将从库尔德利和赫普与伯格和卢克曼两代学者之间的对话出发,首先回到现象学社会学的... 《现实的中介化建构》与《现实的社会建构》两个文本的“差异”与“重复”构成了我们理解数字现实,并且重新评估现象学社会学理论遗产的关键问题。本文将从库尔德利和赫普与伯格和卢克曼两代学者之间的对话出发,首先回到现象学社会学的理论脉络之中,以“知识”这一概念为核心,讨论伯格与卢克曼确立的“知识社会学”的核心命题。其次将生活世界带入数字时代背景,讨论数据如何作为一种知识的社会分配机制从而参与到现实的中介化建构过程中。进而,本文将讨论个体在数字时代的新型能动性。最后,本文还将批判性地检视现象学社会学的当代发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社会学 知识 数字时代 物质主义现象学
原文传递
何以感通:“将心比心”与“主体间性理解”之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建民 《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9-116,共8页
现象学社会学以“主体间性”“现象学还原”等概念或方法扩展了理解社会学的视野,对科学主义的主客二元思维也有纠偏的意义。在方法论上,儒家视域下的“将心比心”与“主体间性理解”有一定相似之处,如“悬置”既定标准或规则、以感性... 现象学社会学以“主体间性”“现象学还原”等概念或方法扩展了理解社会学的视野,对科学主义的主客二元思维也有纠偏的意义。在方法论上,儒家视域下的“将心比心”与“主体间性理解”有一定相似之处,如“悬置”既定标准或规则、以感性直观达至共识性理解。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主体间性理解由对主客二元预设的反思而来,而将心比心则基于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之内外关系的认识;主体间性理解的“主体”是个体超越性的,而将心比心的“主体”是关系扩展性的;“面对他者”的主体间性理解以彼岸式的宗教精神为根基,而将心比心则在日常生活中生发和扩展,其关键是“己心”的激发和外推。辨识“将心比心”和“主体间性理解”及其深层预设的差异,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人行动的情理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社会学 主体间性理解 将心比心
原文传递
“以女性民俗实践者为中心的情境研究”探索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均霞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20,158,共10页
作为女性学与民俗学的交叉学科,女性民俗研究拥有"关于妇女"与"为了妇女"的双重使命,但以往的研究因将女性民俗实践者抽象成普遍意义上的"妇女"而导致了女性民俗实践者在研究中的缺席/失语。"以女... 作为女性学与民俗学的交叉学科,女性民俗研究拥有"关于妇女"与"为了妇女"的双重使命,但以往的研究因将女性民俗实践者抽象成普遍意义上的"妇女"而导致了女性民俗实践者在研究中的缺席/失语。"以女性民俗实践者为中心的情境研究"将女性民俗研究置于中国民俗学研究的整体框架下,通过对中国民俗学整体研究观的借鉴与反思,同时借助后现代女性主义的"情境化知识"概念以及现象社会学的相关理念,尝试构拟一种个体的女性民俗实践者及其视线在场,并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考察具体日常生活情境中的女性民俗实践者与女性民俗文化的互动关系的女性民俗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 女性民俗实践者 民俗学整体研究观 情境化知识 现象社会学
原文传递
从经典到后经典的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范式转换及其启发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庆熊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29,共10页
19世纪后半叶堪称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经典时代”。那时涌现出马克思、孔德、穆勒、涂尔干、韦伯等杰出的社会理论家,他们开创了诸如历史唯物论、实证主义、诠释学、理解社会学等丰富多彩的方法论,用于社会研究。20世纪,帕森斯、舒... 19世纪后半叶堪称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经典时代”。那时涌现出马克思、孔德、穆勒、涂尔干、韦伯等杰出的社会理论家,他们开创了诸如历史唯物论、实证主义、诠释学、理解社会学等丰富多彩的方法论,用于社会研究。20世纪,帕森斯、舒茨、布鲁默等人接着上述经典的社会理论建立他们各自的学说,因此被称为“后经典”的社会理论家。他们分别建立了结构功能论、现象学、符号互动论等社会研究的方法论。阐明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从经典到后经典的范式转换需要将它们串联起来看,在它们的互相辩难和理论实践的成败中加以考察。厘清这些内涵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证主义 理解社会学 结构功能论 现象学 符号互动论
下载PDF
论旅游标准化的本质——基于现象学社会学的视角 被引量:3
8
作者 肖建勇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3-87,共5页
在国内旅游产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政府主导型标准化建设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随着市场主体的成长和多元需求的涌现,传统标准化建设正面临不断挑战和广泛质疑。本文尝试从现象学以及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根据顾客个体所处的具体社会... 在国内旅游产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政府主导型标准化建设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随着市场主体的成长和多元需求的涌现,传统标准化建设正面临不断挑战和广泛质疑。本文尝试从现象学以及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根据顾客个体所处的具体社会情境来论述旅游标准化的本质,认为旅游标准化是一种主观意义客观化的理念型,而非单向的质量信号,若要充分理解旅游标准化,就必须返回到活生生的主观个体,顾客需求才是标准化的来源和基础。同时指出,在客户关系管理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标准化逐渐向个性化过渡,但这并不代表标准化的终结,反而是标准化新的开始。因此,旅游企业的标准化建设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顾客需求进行动态调整,从而赢得市场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标准化 现象学社会学 理念型 主观意义
下载PDF
“理解”与社会学的现象学转向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小龙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8-22,共5页
自狄尔泰开始,"理解"就被看作是社会科学的一般方法,马克斯·韦伯及阿尔弗雷德·舒茨等人均接受了这一认识。但他们对理解的认识却存在着基础性的差异,这些差异特别体现在理解概念是不是与生命或者内在时间意识相联... 自狄尔泰开始,"理解"就被看作是社会科学的一般方法,马克斯·韦伯及阿尔弗雷德·舒茨等人均接受了这一认识。但他们对理解的认识却存在着基础性的差异,这些差异特别体现在理解概念是不是与生命或者内在时间意识相联系。韦伯接受了理解作为社会科学方法的观点,但他提出理解和解释都是社会科学不可或缺的,与狄尔泰相比,他的理解失去了与生命相关的核心要素。舒茨注意到了韦伯理解社会学的不足,试图返回到胡塞尔现象学,以现象学的方式为韦伯的理解社会学寻求哲学基础,从而走出了一条社会科学哲学的现象学路径,并建构了现象学社会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 现象学社会学 生命
下载PDF
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方法论梳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禹红梅 《宜宾学院学报》 2008年第8期22-24,共3页
阿尔弗雷德.舒茨是20世纪著名的社会学家之一。他将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引入社会学,并成功用于改造韦伯的解释社会学,从而开创了现象学社会学这一理论流派。由于方法论与方法不仅是社会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建立的根本和... 阿尔弗雷德.舒茨是20世纪著名的社会学家之一。他将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引入社会学,并成功用于改造韦伯的解释社会学,从而开创了现象学社会学这一理论流派。由于方法论与方法不仅是社会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建立的根本和基础,因此,作为对20世纪中期以后社会学理论影响很大的现象学社会学,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其方法论基础和具体的方法。本文即对舒茨所创立的现象学社会学的方法论作一简单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茨 现象学社会学 方法论
下载PDF
幽暗与朗照——南亚流散文学中的族裔记忆与家国想象 被引量:2
11
作者 梅晓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6-160,共5页
在南亚流散文学中,表现出强烈的族裔记忆和家国想象的问题,本文讨论了南亚流散文学中最富代表性的作家S.拉什迪、V.S.奈保尔和K.德赛的作品中涉及的这些问题和文学特点,也引证了海德格尔的返乡诗学和阿尔弗雷德·许茨的现象学社会学... 在南亚流散文学中,表现出强烈的族裔记忆和家国想象的问题,本文讨论了南亚流散文学中最富代表性的作家S.拉什迪、V.S.奈保尔和K.德赛的作品中涉及的这些问题和文学特点,也引证了海德格尔的返乡诗学和阿尔弗雷德·许茨的现象学社会学,深入思考为什么"回去"不一定是"返乡",为什么对于流散者,"幽暗与朗照"的对立,成为一个解脱不了的命运谶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散文学 族裔记忆 家国想象 现象学社会学
下载PDF
符号的背后:土族服饰图案及其象征所指——基于现象社会学的理论视角 被引量:2
12
作者 甘泉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6-159,共4页
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特定民族的服饰能准确传达出这一民族文化体系的特征。本文以土族服饰图案为研究对象,以现象社会学中的行为意义理论为视角,通过对土族服饰图案所表达的象征意义的梳理,探索土族在民族过程中的具体社会事实。
关键词 土族服饰图案 现象社会学 社会事实
下载PDF
隐蔽青年的实在建构——一个基于知识社会学现象学传统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怀博 刘拥华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21年第1期60-65,114,共7页
随着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变迁,隐蔽青年现象已越发普遍。基于知识社会学现象学传统中关于实在的理论视角,以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的形式对三个个案进行的研究发现,隐蔽个体在形成其主观现实的过程中具有意识张力向有限意义域转移、整体性自... 随着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变迁,隐蔽青年现象已越发普遍。基于知识社会学现象学传统中关于实在的理论视角,以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的形式对三个个案进行的研究发现,隐蔽个体在形成其主观现实的过程中具有意识张力向有限意义域转移、整体性自我的消解、次级社会化障碍和意义危机等特征。社会管理者可以从提供隐蔽青年的互助和沟通场域、对隐蔽个体的家庭成员提供援助和为隐蔽青年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与心理疏导服务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青年 知识社会学 现象学社会学
下载PDF
论现象学运动中的现象学社会学
14
作者 苑国华 《绥化学院学报》 2016年第12期13-16,共4页
在现象学运动中,胡塞尔对舒茨思想的影响以及现象学与社会学的互动,最终促成舒茨完成了现象学社会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作为西方社会学理论一种新的范式,现象学社会学在方法论和研究主题等方面,对其后的社会学理论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胡塞尔 现象学运动 舒茨 现象学社会学
下载PDF
在现象学与社会学之间——论许茨社会学理论的现象学基础
15
作者 黄胜进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314-316,共3页
A.许茨在继承并发展胡塞尔现象学理论和吸收马克斯.韦伯理解社会学观点的基础上,创立了一种新型社会学流派———现象学社会学,从而奠定了他在当代社会学理论中不可替代的地位。通过对意义、自然态度、主体间性、日常生活世界等几个核... A.许茨在继承并发展胡塞尔现象学理论和吸收马克斯.韦伯理解社会学观点的基础上,创立了一种新型社会学流派———现象学社会学,从而奠定了他在当代社会学理论中不可替代的地位。通过对意义、自然态度、主体间性、日常生活世界等几个核心概念的分析揭示了许茨社会学理论的现象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许茨 意义 自然态度 主体间性 日常生活世界 现象学社会学
下载PDF
断裂与绵延:第一代农民工返乡养老研究——基于舒茨现象学社会学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孟亚男 莫依萍 《老龄科学研究》 2021年第5期35-44,共10页
在胡塞尔现象学和韦伯对于理解问题解释的基础上,舒茨分析了日常世界的主体间性特点,强调研究社会事实背后的意义。通过运用舒茨现象学社会学相关理论,对第一代农民工的返乡养老进行了意义上的解读。试图从农民工的主观视角构建务工经... 在胡塞尔现象学和韦伯对于理解问题解释的基础上,舒茨分析了日常世界的主体间性特点,强调研究社会事实背后的意义。通过运用舒茨现象学社会学相关理论,对第一代农民工的返乡养老进行了意义上的解读。试图从农民工的主观视角构建务工经历对于其生命的意义,探索第一代农民工游离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深层原因,探寻其返乡后面临养老困境的原因并为缓解这一困境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代农民工 老年人 养老困境 舒茨现象学社会学
原文传递
现象学社会学的生命历程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朝明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3-185,共33页
面对韦伯所谓“现世的祛魅”所引发的共同时代问题,使此前由胡塞尔创建的现象学对欧洲诸经验科学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现象学社会学虽然蕴含着多种可能进路,但长期以来只被当成舒茨作品的“代名词”。这种误识不仅遮蔽了现象学社会学... 面对韦伯所谓“现世的祛魅”所引发的共同时代问题,使此前由胡塞尔创建的现象学对欧洲诸经验科学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现象学社会学虽然蕴含着多种可能进路,但长期以来只被当成舒茨作品的“代名词”。这种误识不仅遮蔽了现象学社会学的实情,而且阻滞了对其他现象学社会学进路的探索。本文将现象学社会学置于现象学运动的情境之中,试图阐明其发生之初蕴含的多种可能之样式,重点考察作为现象学社会学“正统”范例的胡塞尔舒茨式进路由欧洲发生到北美发展乃至式微的生命历程。本文虽然偏重对胡塞尔舒茨式进路的梳理,但也试图揭示拓展现象学社会学之可能,希望这种奠基性工作能激发对其他现象学社会学进路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恐惧症 现象学社会学运动 胡塞尔-舒茨式进路
下载PDF
草根媒体的新闻生产与公民生产——一种现象学社会学的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洋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3-167,共5页
从现象学社会学的理论视角出发,通过对一家草根媒体"西安E报"的田野调查,描述了它的日常运作实践及具体特征,并对其在新闻生产和公民生产中的客观意义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西安E报在新闻加工方面,体现了作者个人的生平情境... 从现象学社会学的理论视角出发,通过对一家草根媒体"西安E报"的田野调查,描述了它的日常运作实践及具体特征,并对其在新闻生产和公民生产中的客观意义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西安E报在新闻加工方面,体现了作者个人的生平情境和批判意识;在新闻呈现方面,以普通公民的视角重构了关于西安的"事实网络";并且,在进行西安新闻再生产的同时,写作者也建构了自身的公民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社会学 西安E报 新闻生产
下载PDF
警民互动的理论基础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志玲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2期129-132,共4页
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是时代大背景下的必然要求,而对警民互动的研究是和谐警民关系构建的逻辑起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警民互动不仅有急迫的现实需求,更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即社会契约论、社区警务理论、治理理论和现象学社会学理论。正... 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是时代大背景下的必然要求,而对警民互动的研究是和谐警民关系构建的逻辑起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警民互动不仅有急迫的现实需求,更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即社会契约论、社区警务理论、治理理论和现象学社会学理论。正是这些基础理论的指导使警民的良性互动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民互动 理论基础 社会契约论 社区警务理论 治理理论 现象学社会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