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提取中草药化学成分的方法——超声提取法 被引量:134
1
作者 郭孝武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7-40,共4页
本文阐述利用超声技术提取中草药材中化学成分的新方法。该方法能提高提出率 ,且不改变化学成分的结构 ,也大大地加速了提取速度。用提取川黄柏中的小檗碱做实验 ,观察了川黄柏皮在超声作用下细胞结构的变化 ,还用现代仪器检测了小檗碱... 本文阐述利用超声技术提取中草药材中化学成分的新方法。该方法能提高提出率 ,且不改变化学成分的结构 ,也大大地加速了提取速度。用提取川黄柏中的小檗碱做实验 ,观察了川黄柏皮在超声作用下细胞结构的变化 ,还用现代仪器检测了小檗碱的结构 ,为超声提取的机理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提取法 化学成分 中草药 小檗碱 黄柏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黄檗幼苗保护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16
2
作者 李霞 阎秀峰 于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353-2356,共4页
以轻度干旱、重度干旱和水涝处理黄檗幼苗,测定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处理40d以后,轻度干旱、重度干旱和水涝处理的叶片MDA含量始终显著高于对... 以轻度干旱、重度干旱和水涝处理黄檗幼苗,测定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处理40d以后,轻度干旱、重度干旱和水涝处理的叶片MDA含量始终显著高于对照,最高分别达对照的2.49、2.37和4.12倍,三者之间在处理80d以后MDA含量差异不显著.水涝处理和对照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在处理期间没有明显变化,干旱处理的游离脯氨酸含量从处理后40d开始增加、80d后回落,重度干旱处理的增加幅度显著大于轻度干旱处理.SOD、POD和CAT活性的变化趋势缺乏一致性,但重度干旱处理的黄檗幼苗,叶片的SOD、POD和CAT活性在处理期间始终显著高于轻度干旱、水涝处理和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黄檗 保护酶 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遮阴对黄波罗幼苗的光合特性及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4
3
作者 王凯 朱教君 +2 位作者 于立忠 孙一荣 陈光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03-1012,共10页
一直以来黄波罗(Phellodendron amurense)被认为是不耐阴树种,然而引入美国纽约后,发现它具有一定的耐阴性,在全光和林下均能更新,在纽约已经成为生物入侵种。为了探讨黄波罗的耐阴性问题,通过设置自然光与遮阴(15%自然光)两种光环境,... 一直以来黄波罗(Phellodendron amurense)被认为是不耐阴树种,然而引入美国纽约后,发现它具有一定的耐阴性,在全光和林下均能更新,在纽约已经成为生物入侵种。为了探讨黄波罗的耐阴性问题,通过设置自然光与遮阴(15%自然光)两种光环境,观测了三年生黄波罗幼苗(遮阴1a后)光合生理参数、光能利用效率、叶绿素和比叶重的变化。结果表明,与自然光处理相比,遮阴处理的黄波罗幼苗最大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和暗呼吸速率略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光补偿点下降显著(p<0.05);同时,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单位干重叶绿素含量显著升高,比叶重显著下降,叶面积显著增大(p<0.05)。上述结果说明:遮阴的黄波罗幼苗通过降低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利用环境中的弱光,同时通过减小比叶重、增大叶面积和提高叶绿素b相对含量来增强对光的捕获,使其在弱光时的光能利用效率提高。由此推断,黄波罗幼苗能适应一定程度的遮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波罗 耐阴性 次生林 光合作用
下载PDF
盐制对黄柏抗痛风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75
4
作者 杨澄 朱继孝 +2 位作者 王颖 温尧林 孔令东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 :研究盐制对黄柏抗痛风作用的影响。方法 :以小鼠血清尿酸水平和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为指标 ,评价黄柏生品和盐制品抗痛风作用。结果 :黄柏生品和盐制品低剂量和高剂量均可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 ,抑制小鼠肝脏黄嘌呤氧... 目的 :研究盐制对黄柏抗痛风作用的影响。方法 :以小鼠血清尿酸水平和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为指标 ,评价黄柏生品和盐制品抗痛风作用。结果 :黄柏生品和盐制品低剂量和高剂量均可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 ,抑制小鼠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 ,具有抗痛风作用。二者的高剂量组对正常动物血清尿酸水平仅有一定降低的趋势 ,但无显著性差异。黄柏盐制品作用可能略弱于生品。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柏 痛风 盐制 血清尿酸 生品 小鼠 高剂量 作用 影响 趋势
下载PDF
黄檗的更新特点及食果实鸟类对其种子的传播 被引量:43
5
作者 鲁长虎 常家传 许青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4-29,共6页
在帽儿山实验林场和哈尔滨实验林场 ,黄檗母树下没有幼苗分布 ,不能进行天然更新 ,需要靠食果实鸟类等将果实和种子传播至远离母树的其他林下。捕食黄檗果实的食果实鸟类有 9种。其中 6种是食果肉鸟类 ,吞入果实后 ,消化果肉 ,而种子完... 在帽儿山实验林场和哈尔滨实验林场 ,黄檗母树下没有幼苗分布 ,不能进行天然更新 ,需要靠食果实鸟类等将果实和种子传播至远离母树的其他林下。捕食黄檗果实的食果实鸟类有 9种。其中 6种是食果肉鸟类 ,吞入果实后 ,消化果肉 ,而种子完整地随粪便排出而得以传播。其余 3种是食种子鸟类 ,没有传播作用。果实在鸟类消化道内的滞留时间达 2 0~ 30min ,具有很长的潜在传播距离。将鸟类消化后的种子与完整果实和人为去果肉种子进行萌发对比实验 ,消化后种子的累计萌发率与其余二者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说明食果实鸟类的消化 (道 )过程对种子萌发没有明显影响 ,同时证明果肉对种子萌发率没有显著影响 ,果肉中不含萌发抑制物质。黄檗提供多种鸟类以食物 ,而鸟类也同时以多种肉质果植物为食物。因此食果实鸟类和肉质果植物 (包括黄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檗 更新 食果实鸟类 种子传播 互利共生
下载PDF
氮素形态对黄檗幼苗生长及氮代谢相关酶类的影响 被引量:42
6
作者 李霞 阎秀峰 刘剑锋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5-261,共7页
通过改变水培溶液中NH4+-N和NO3--N的比例,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对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幼苗生长及氮代谢相关酶类的影响。结果表明,硝态氮比例较高的营养供给比铵态氮比例较高的营养供给有利于黄檗幼苗的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可... 通过改变水培溶液中NH4+-N和NO3--N的比例,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对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幼苗生长及氮代谢相关酶类的影响。结果表明,硝态氮比例较高的营养供给比铵态氮比例较高的营养供给有利于黄檗幼苗的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也高。在NH4+-N/NO3--N为25/75时黄檗幼苗具有最大生物量。在铵态氮比例大的营养供给下,黄檗幼苗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增强,而在硝态氮比例大的营养供给下幼苗的硝酸还原酶(NR)活性则较高,叶片中的硝态氮较低。营养液的氮素形态及其组成通过影响GS与NR的活性而调控黄檗幼苗的氮素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檗 氮素形态 氮素代谢
下载PDF
黄波罗不同根序的解剖结构及其功能异质性 被引量:45
7
作者 卫星 刘颖 陈海波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38-1247,共10页
细根是树木吸收水分养分的主要器官,其生长与周转对森林生产力及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认识细根的结构特征与功能及其在根序中的分布,采用石蜡切片方法对黄波罗(Phellodendron amurense)1~5级根解剖结构(直径... 细根是树木吸收水分养分的主要器官,其生长与周转对森林生产力及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认识细根的结构特征与功能及其在根序中的分布,采用石蜡切片方法对黄波罗(Phellodendron amurense)1~5级根解剖结构(直径、皮层组织、通道细胞数目、维管束发育和菌根侵染等)进行了观察统计。研究表明:细根直径、维管束直径以及维管束在根中所占的比例随根序增加而增加。1~3级根皮层层数、皮层薄壁细胞直径相近,但总体呈减少趋势,部分4级根有少量残留的皮层,而成熟的5级根已经没有表皮及皮层组织。1~3级根具有通道细胞,菌丝侵染率均较高;4、5级根无通道细胞,也无菌丝侵染。1、2级根是初生根,无木栓层;4、5级根是次生根,具有完整的木栓层;3级根中既有初生根,也有次生根,并逐渐形成木栓层。说明随根序升高,细根吸收能力减弱,输导能力增加,抵御环境胁迫的能力增加,有利于延长寿命。根据解剖结构、直径和根序的关系,将黄波罗前3级根中直径小于0.8mm、未形成连续木栓形成层、具有通道细胞的根定义为细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波罗 细根 根序 解剖结构 异质性
下载PDF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黄檗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被引量:28
8
作者 闫志峰 张本刚 +1 位作者 张昭 于俊林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88-497,共10页
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是我国珍贵的药用和用材树种,现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为了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以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策略,作者采用8对荧光引物,对来自10个野生种群共计129个黄檗个体进行了AFLP分析。共扩增出... 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是我国珍贵的药用和用材树种,现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为了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以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策略,作者采用8对荧光引物,对来自10个野生种群共计129个黄檗个体进行了AFLP分析。共扩增出1,704条谱带,其中多态带1,581条。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3420,即有34.20%的遗传变异来自种群间。黄檗物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高于种群水平: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L=92.77%,有效等位基因数Ne=1.463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2316,Shannon信息指数I=0.4275;在种群水平上,PPL=54.20%,Ne=1.2487,H=0.1524,I=0.2371。UPGMA聚类结果表明,黄檗野生种群可分为四类,并且来自同一地区的黄檗个体有聚为一类的趋势,说明其遗传变异可能与生境有关。建议在各种群内大量采样,实施迁地保护;在长白山、完达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千山以及燕山山脉的云蒙山等地区,均匀布点划分区域进行就地保护,保护种群完整性,促进种群自我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 phellodendron amurense AFLP 遗传多样性 濒危种 保护
下载PDF
燕山山脉黄檗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 被引量:32
9
作者 王泳腾 黄治昊 +2 位作者 王俊 张童 崔国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826-2834,共9页
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为我国珍稀濒危物种,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以燕山地区野生黄檗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对8个保护区内的黄檗进行全面调查,通过编制静态生命表并绘制存活曲线,分析种群年龄结构和种群变化规律,并通过种... 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为我国珍稀濒危物种,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以燕山地区野生黄檗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对8个保护区内的黄檗进行全面调查,通过编制静态生命表并绘制存活曲线,分析种群年龄结构和种群变化规律,并通过种群动态量化和时间序列预测分析种群未来数量变化。结果表明:(1)黄檗种群结构总体上呈倒“J”型,但存在外部干扰时,种群结构数量变化动态指数为1.017%,表明该种群趋于稳定型;(2)静态生命表及相关曲线分析显示,黄檗种群存活数量整体上随着径级增大,个体数量逐渐下降;黄檗种群的生存期望在不同径级间存在波动,而第Ⅶ径级的生存期望最高,种群存活曲线符合Deevey⁃Ⅱ型,黄檗种群具有前期减少、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3)时间序列预测分析表明,在未来2、4、6、8个径级之后,黄檗中老龄个体数量将逐渐增加。黄檗种群濒危的主要因素是幼苗数量少,且呈现散生分布状态,建议加强幼苗抚育工作,提高幼苗的存活率,保护和改善生境,从而促进黄檗种群的自然更新和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檗 种群结构 存活曲线 时间序列预测
下载PDF
小兴安岭蒙古栎和黄菠萝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比较 被引量:29
10
作者 韩金生 赵慧颖 +3 位作者 朱良军 张远东 李宗善 王晓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218-2230,共13页
蒙古栎和黄菠萝是东北温带森林中重要的阔叶树种,探究二者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能够为未来气候变化情境下东北阔叶林的经营、保护及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在小兴安岭地区沿经度梯度设置3个采样点--海伦、铁力和伊春,运用树轮年代学方法... 蒙古栎和黄菠萝是东北温带森林中重要的阔叶树种,探究二者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能够为未来气候变化情境下东北阔叶林的经营、保护及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在小兴安岭地区沿经度梯度设置3个采样点--海伦、铁力和伊春,运用树轮年代学方法建立了3个采样点蒙古栎和黄菠萝的标准年表,分析了其与当地气候因子的关系,揭示了蒙古栎和黄菠萝生长-气候关系的时空变异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黄菠萝径向生长对生长季温度变化敏感,而蒙古栎径向生长受生长季温度和降水的共同限制作用.蒙古栎和黄菠萝对温度的响应存在差异:春季均温升高抑制蒙古栎径向生长,而促进黄菠萝径向生长;夏季高温对蒙古栎径向生长的限制作用明显高于黄菠萝.随经度(水分)增加,蒙古栎径向生长与水分因子的关系逐渐减弱,而黄菠萝没有明显变化.树种生理特性是影响树木生长-气候关系的关键因素.1976年升温后,黄菠萝生长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但蒙古栎生长却随温度升高而呈下降趋势.升温造成的干旱胁迫可能是两树种生长响应差异及蒙古栎出现响应分异现象的重要原因.如果未来增温趋势持续或者加重,蒙古栎的生长可能会因干旱胁迫加剧而衰退,黄菠萝则不受影响或生长略微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年轮 蒙古栎 黄菠萝 气候变暖 径向生长 时空变异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黄檗种群数量结构及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22
11
作者 宋超 余琦殷 +4 位作者 于梦凡 邢韶华 刘润泽 曲宏 黄三祥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040-3049,共10页
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为我国二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北京地区黄檗多散生于阔叶林中,数量稀少,为了解北京地区黄檗种群的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促进种群扩繁,在北京百花山、松山和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共设置了12个20 m×... 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为我国二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北京地区黄檗多散生于阔叶林中,数量稀少,为了解北京地区黄檗种群的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促进种群扩繁,在北京百花山、松山和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共设置了12个20 m×20 m的样地,从种群的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空间分布格局等3个方面分析了黄檗种群的数量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黄檗幼龄期个体数较多,中龄期个体数相对稳定,老龄期个体数量稀少,倒"J"的径级结构表明黄檗种群总体属于增长型种群;但局部小种群的径级结构组成比例差异很大。2)在整个黄檗种群的静态生命表中有3个死亡率高峰,第一个是从幼树阶段至小树阶段,第二个是从小树阶段至大树阶段,第二阶段死亡率最高,第三个是大树阶段的末期;3)黄檗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为集群分布,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分布格局受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以及种群发展过程中种内、种间关系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分布格局。因此,调整局部种群的径级结构,采取促进黄檗小树集群分布的措施是促进其种群扩大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檗 种群结构 存活曲线 静态生命表 分布格局
原文传递
中国野生黄檗资源研究和保护现状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静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7期2896-2897,共2页
从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方面对中国野生黄檗生长繁殖的更新特点,以及资源利用现状进行研究综述,分析其内在和外在的濒危机制,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从而保护黄檗资源,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关键词 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资源现状 濒危 保护
下载PDF
川黄柏和关黄柏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杨俐 孟祥霄 +4 位作者 李洪运 丁丹丹 孙成忠 叶萌 向丽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7-174,共8页
目的:黄柏是中国传统大宗中药材,"三木药材"之一,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和荒山造林的优良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根据物种和产地不同,黄柏分为"川黄柏"和"关黄柏",通过... 目的:黄柏是中国传统大宗中药材,"三木药材"之一,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和荒山造林的优良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根据物种和产地不同,黄柏分为"川黄柏"和"关黄柏",通过产地适宜性研究分析其潜在的适宜分布区,为正确选择物种及栽培区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球道地产区、主产区、野生分布区样点生态信息,其中川黄柏364个样点,关黄柏247个样点,采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信息系统》(GMPGIS)分析其全球适宜生长区域。结果:川黄柏和关黄柏全球适宜分布区域有明显分界,川黄柏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均有一定面积的最大生态相似度区域,包括中国、美国、法国、巴西、日本、意大利、新西兰等65个国家和地区。关黄柏主要分布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在亚洲、欧洲、北美洲有一定的生态相似度区域,包括美国、中国、俄罗斯、加拿大等30个国家和地区。结论:GMPGIS分析结果能为黄柏引种时选择正确的基原物种和栽培区域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黄柏 关黄柏 生态因子 产地适宜性
原文传递
接种VA菌根对黄檗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范继红 杨国亭 李桂伶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19,共2页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接种VA菌根对黄檗实生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能显著促进黄檗幼苗的生长。感染VA菌根的黄檗幼苗,成活率、生长量、植株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抗旱能力等均显著提高,尤以摩西球囊霉和透光球囊霉效果...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接种VA菌根对黄檗实生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能显著促进黄檗幼苗的生长。感染VA菌根的黄檗幼苗,成活率、生长量、植株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抗旱能力等均显著提高,尤以摩西球囊霉和透光球囊霉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菌根 黄檗 幼苗 生长
下载PDF
黄波罗、水曲柳人工林生长与立地条件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葛剑平 刘力 +1 位作者 田松岩 祝宁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1期9-15,共7页
本文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林场老爷岭生态站14林班天然次生林皆伐迹地上人工更新的黄波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为研究对象,在一个地形构成的梯度范围内调查了幼树的逐年生长特征,分析比... 本文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林场老爷岭生态站14林班天然次生林皆伐迹地上人工更新的黄波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为研究对象,在一个地形构成的梯度范围内调查了幼树的逐年生长特征,分析比较了不同立地条件下同一树种的生长及相同立地条件下不同树种的生长情况,研究了黄波罗和水曲柳幼树更新和生长的最佳立地条件;通过气候条件对二个树种幼树高生长影响的调查,分析了地形对生态因子重新分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波罗 水曲柳 人工更新 立地条件
全文增补中
长白山黄檗种群结构 被引量:15
16
作者 易雪梅 张悦 姬兰柱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257-2262,共6页
通过对长白山黄檗种群的调查,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对黄檗种群的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和种群时间动态预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阔叶红松林中黄檗种群主要依靠中老龄植株维持,幼龄个体严重缺乏;白桦次生... 通过对长白山黄檗种群的调查,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对黄檗种群的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和种群时间动态预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阔叶红松林中黄檗种群主要依靠中老龄植株维持,幼龄个体严重缺乏;白桦次生林中黄檗植株龄级较阔叶红松林幼龄,但仍然存在幼树缺乏现象;长白山黄檗种群的存活曲线基本属于偏正态Deevey Ⅲ型,总体呈现衰退趋势;种群时间动态预测显示,随着黄檗老龄个体短暂增多后的逐渐减少,黄檗种群逐渐衰退。因此建议,立足现有种群的维持保护上,研究黄檗濒危机制,采取适当人工抚育措施,保证种群持续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檗 种群结构 存活曲线 静态生命表
原文传递
中药水煎液冲洗联合负压伤口治疗对糖尿病足创面的疗效及病理观察 被引量:15
17
作者 牟天易 汤洋 +1 位作者 曾勇 谭兴琴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27-933,954,共8页
背景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大部分糖尿病足创面为慢性难愈合创面。负压伤口治疗技术(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在糖尿病足及慢性创面、溃疡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中医中药外治法对慢... 背景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大部分糖尿病足创面为慢性难愈合创面。负压伤口治疗技术(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在糖尿病足及慢性创面、溃疡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中医中药外治法对慢性感染创面抑制细菌生长、化腐生肌的治疗历史源远流长。中医中药联合负压伤口治疗技术对糖尿病足慢性创面的协同治疗作用需临床观察。目的探讨中药水煎液冲洗联合负压伤口治疗技术对糖尿病足创面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BBF)的清除作用及创面治疗作用,明确联合应用是否存在协同作用,为治疗糖尿病足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收集2018年7月-2020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各临床科室经临床确诊的糖尿病足溃疡病例(Wagner分级2~4级)150例并随机分成5组(A组:常规换药组;B组:单独NPWT组;C组:黄柏水煎液联合NPWT组;D组:金银花水煎液联合NPWT组;E组:黄柏+金银花水煎液联合NPWT组),每组30例,对比5种治疗方法治疗糖尿病足创面组织病理变化,创面的BBF,溃疡创面愈合、治疗有效率、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抗氧化功能[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内皮功能[一氧化氮(NO)活力、内皮素(endothelin,ET)]的变化。结果治疗前,5组患者皮肤的鳞状上皮和鳞状上皮胶原纤维增生,存在间质炎症反应,鲜见皮肤附属物。治疗6周后,各组的鳞状上皮和鳞状上皮胶原纤维增生逐渐减少,间质炎症反应减轻,可见皮肤附属物,从A组至E组的顺序逐渐改善。治疗前,5组患者的溃疡面积、血清CRP、IL-6、PCT、MDA、SOD、ET和N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患者BBF、溃疡面积、愈合时间、血清CRP、IL-6、PCT、MDA和ET测量情况:A组>B组>C组>E组;患者SOD和NO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细菌生物膜 负压伤口治疗 黄柏 金银花
下载PDF
黄檗种子质量检验规程及分级标准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琰璐 张昭 +3 位作者 戴灵超 张本刚 张晓玲 王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3227-3232,共6页
目的:研究黄檗种子质量检验规程及分级标准。方法:通过对黄檗种子扦样、净度、千粒重、含水量、生活力、发芽率等指标的研究,建立相应的检验方法,并对62个来源的黄檗种子进行检验。各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作为分级依据的参考。结果与结论... 目的:研究黄檗种子质量检验规程及分级标准。方法:通过对黄檗种子扦样、净度、千粒重、含水量、生活力、发芽率等指标的研究,建立相应的检验方法,并对62个来源的黄檗种子进行检验。各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作为分级依据的参考。结果与结论:建立了黄檗种子质量检验规程,制订了黄檗种子分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檗 关黄柏 种子 质量标准
原文传递
樟子松松针锈病病原菌的鉴定 被引量:8
19
作者 薛煜 邵力平 +2 位作者 谷镅 吴兴印 张景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4,共4页
1989年在黑龙江省阿城市料甸林场,用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var. mongolica Litv.)松针上的春孢子向健康的黄药(Phelledendron amurenseRupr.)和紫花铁线莲(Clematis fusca var. violacea Maxim)叶片人工接种成功。用人工接种所产生的... 1989年在黑龙江省阿城市料甸林场,用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var. mongolica Litv.)松针上的春孢子向健康的黄药(Phelledendron amurenseRupr.)和紫花铁线莲(Clematis fusca var. violacea Maxim)叶片人工接种成功。用人工接种所产生的夏孢子向相同寄主植物接种后,再次发病并产生夏孢子。由此证明阿城市料甸林场樟子松松针锈病菌(Cleosporium clematidis Barcl.)的转主寄主为紫花铁线莲和黄药,病原菌种应为铁线莲鞘锈菌(Coleosporium clema(?)idis Bar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锈菌 松针锈病 樟子松
下载PDF
黄连黄柏协同抗痛风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沈德凤 刘悦 +2 位作者 赵岩 祝红兵 李进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6期10620-10621,共2页
[目的]研究黄连和黄柏的协同抗痛风作用。[方法]将80只小鼠随机平分为8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别嘌呤醇组、黄连组、黄柏组、黄连黄柏低、中、高剂量组,以小鼠血清尿酸水平和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为指标,评价黄连和黄柏联用抗痛风作... [目的]研究黄连和黄柏的协同抗痛风作用。[方法]将80只小鼠随机平分为8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别嘌呤醇组、黄连组、黄柏组、黄连黄柏低、中、高剂量组,以小鼠血清尿酸水平和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为指标,评价黄连和黄柏联用抗痛风作用。[结果]黄连和黄柏联用可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P<0.05),可显著抑制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P<0.05)。同剂量时,其抗痛风作用强于二者单独使用。[结论]黄连和黄柏具有协同抗痛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RHIZOMA COPTIDIS) 黄柏(CORTEX PHELLODENDRI) 抗痛风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