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Ti-B-RE中间合金第二相的形态及分布对工业纯铝细化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正军 司乃潮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94-1498,共5页
为更好地优化组织,提升细化性能,采用熔配—纯金属钛法制备新型铝晶粒细化剂—铝钛硼稀土Al-Ti-B-RE中间合金。试验结果表明:合成反应温度不同,所制备的Al-Ti-B-RE中间合金第二相所具有的形态分布及数量不同,低温反应合成中间合金第二相... 为更好地优化组织,提升细化性能,采用熔配—纯金属钛法制备新型铝晶粒细化剂—铝钛硼稀土Al-Ti-B-RE中间合金。试验结果表明:合成反应温度不同,所制备的Al-Ti-B-RE中间合金第二相所具有的形态分布及数量不同,低温反应合成中间合金第二相Al3Ti和Ti2A120RE稀土相为小块状,高温度反应合成则为长片状。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光学显微镜(OM)等技术对其第二相的微观形貌分布、细化效果及形核能力等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第二相粒子形态分布及数量对细化效果有重要影响,第二相中的形核相与基底的错配度越小,越有利于非均质形核,细化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钛硼稀土中间合金 第二相 形态及分布 错配度
原文传递
激光熔覆金属陶瓷复合层中陶瓷相的分布 被引量:10
2
作者 曾晓雁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2期76-80,共5页
系统研究了不同含量和粒度WC颗粒以及不同熔覆方式与工艺参数下,激光熔覆层中陶瓷相的分布状态,采用图像分析仪测定了陶瓷相的分布密度与间距。并依据定量金相原理提出了陶瓷相间距计算公式。理论值与实测值符合很好。
关键词 激光熔覆 金属陶瓷层 陶瓷相 分布规律
下载PDF
中国开发区发展阶段与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焦贝贝 张治河 +1 位作者 肖新军 刘海猛 《科研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0-60,共11页
本文系统收集整理中国各类开发区基础数据,基于GIS平台建立"中国开发区地理空间数据库"。将中国开发区发展进程划分为起步、快速、规范和创新4个发展阶段。运用标准差椭圆和核密度分析方法,对中国开发区时空分布特征和产业分... 本文系统收集整理中国各类开发区基础数据,基于GIS平台建立"中国开发区地理空间数据库"。将中国开发区发展进程划分为起步、快速、规范和创新4个发展阶段。运用标准差椭圆和核密度分析方法,对中国开发区时空分布特征和产业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开发区发展经历了由集聚到分散、不均衡到均衡分布的进程,开发区重心经历了由东向西的转移过程;(2)中国开发区地域分布特征上表现出明显的东多西少,并以城市群形成组团分布的态势,省域密度分布上以上海、天津和江苏分布密度最高,各类型开发区依其性质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状态;(3)中国开发区的产业分布特征上,开发区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各类型产业分布具有明显空间差异性。基于分析结果,对中国开发区空间优化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 发展阶段 分布特征 中国
原文传递
两相位信号交叉口专用左转车道车辆运行特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秦丽辉 徐亮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2期44-46,共3页
对两相位信号交叉口专用左转车道上的车辆运行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 ,给出了车辆实现左转的 3种可能方式及影响车辆实现左转的各项因素。利用概率论方法 ,推导出车辆利用 3种方式实现左转的概率公式及其适用条件 ,并给出了计算步骤。讨论... 对两相位信号交叉口专用左转车道上的车辆运行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 ,给出了车辆实现左转的 3种可能方式及影响车辆实现左转的各项因素。利用概率论方法 ,推导出车辆利用 3种方式实现左转的概率公式及其适用条件 ,并给出了计算步骤。讨论了左转车辆到达分布的确定依据和参数估计方法 ,推荐直行车辆车头时距分布采用威布尔分布并建议采用图形法求解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位 信号交叉口 专用左转车道 左转实现概率 概率分布
下载PDF
C纤维和SiC纤维增强SiC基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冯倩 王文强 +1 位作者 王震 杨金山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4-46,共3页
为减缓由于碳纤维与碳化硅基体热膨胀系数差异导致的微裂纹的产生,同时采用了C、SiC纤维作为增强体,通过有机前驱体浸渍裂解法(PIP)制备了(C-SiC)f/SiC复合材料,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复合材料中... 为减缓由于碳纤维与碳化硅基体热膨胀系数差异导致的微裂纹的产生,同时采用了C、SiC纤维作为增强体,通过有机前驱体浸渍裂解法(PIP)制备了(C-SiC)f/SiC复合材料,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复合材料中纤维排布方式以及基体相组成。研究发现,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方法能够清晰地分辨出复合材料中各相的存在形式。从复合材料抛光面分析可以发现,在纤维束交错处存在束间基体聚集区域。复合材料基体主要由具有不同衬度的两相组成,分别是由含纳米SiC粉体浆料裂解产物和有机聚合物前驱体(PCS)裂解产物。PCS裂解产物主要呈带状,分布在浆料裂解过程中形成的裂纹和微孔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微观结构分析 基体相组成 纤维增强体分布
下载PDF
FGH95镍基合金的相组成及γ'相的粒度分布 被引量:5
6
作者 田素贵 李晶晶 +1 位作者 谢君 周晓明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11年第6期635-639,共5页
为了研究FGH95合金的相组成及γ'相的粒度分布,采用电解萃取方法提取热处理态FGH95合金中的γ'相,测定γ'相的相组成结构式;通过XRD曲线测定γ'、γ相的晶格常数及错配度,对萃取的合金中γ'相粉末进行小角度衍射,... 为了研究FGH95合金的相组成及γ'相的粒度分布,采用电解萃取方法提取热处理态FGH95合金中的γ'相,测定γ'相的相组成结构式;通过XRD曲线测定γ'、γ相的晶格常数及错配度,对萃取的合金中γ'相粉末进行小角度衍射,测定出γ'相的粒度分布.结果表明,经1 140℃固溶和时效处理后,合金的组织结构由γ'相(质量分数约为47.8%)、γ相(质量分数约为51.2%)、(Nb,Ti)C、(Nb,W)B2、Nb3B2和Cr23C6等碳、硼化物(质量分数约为1%)组成,γ'相的结构组成式为(Ni0.896Co0.055Cr0.017Fe0.031)3(Ti0.224Nb0.134Al0.473Mo0.038W0.066Cr0.064),其中,在36~60 nm和60~96nm尺寸范围内的γ'相粒子质量分数分别为30.6%和29.1%,且细小γ'相在晶内弥散分布,而粗大γ'相分布于较宽的颗粒边界区域,并进一步测算出合金中γ'、γ两相的晶格常数分别为0.359 86nm和0.359 12 nm,晶格错配度为0.205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GH95镍基合金 γ'相 电解萃取 组织形貌 相分析 晶格常数 错配度 粒度分布
下载PDF
突发信源的排队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周亚建 李建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提出了利用相位法进行突发信源排队分析的方法 .突发信源是ON/OFF信源的一种 ,其ON期和OFF期分别服从独立的重尾分布 (如Weibull分布 ) .如果把ON期内产生的所有分组作为一个批量 ,那么OFF期对应着批量的到达过程 ,而ON期对应着批量的... 提出了利用相位法进行突发信源排队分析的方法 .突发信源是ON/OFF信源的一种 ,其ON期和OFF期分别服从独立的重尾分布 (如Weibull分布 ) .如果把ON期内产生的所有分组作为一个批量 ,那么OFF期对应着批量的到达过程 ,而ON期对应着批量的服务过程 .利用相位法 ,ON期和OFF期的长度都可以用多个服从指数分布的随机变量的和来精确地逼近 ,即批量的到达和服务过程都可以分成多步完成 ,而且每一步的长度都服从指数分布 .这样就可以用Markov链对突发信源的排队性能进行分析 .仿真结果表明 ,只要合理地选择相位逼近的参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法 突发信源 WEIBULL分布 排队分析
下载PDF
Mn-Mo-B-RE系铸态钢中的硼分布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庆华 廖家欣 +1 位作者 孔凡志 唐贵平 《长沙水电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3期78-80,共3页
研究了Mn Mo B RE系低合金铸钢中硼的偏析和均匀化、正火、调质热处理过程中硼分布的变化 ,以及稀土元素加入和钢中Mo等元素对硼分布的影响 .硼在铸钢中有明显的偏析现象 ,经正常的均匀化处理后 ,铸钢中硼分布的均匀性受Mo的偏析强烈影... 研究了Mn Mo B RE系低合金铸钢中硼的偏析和均匀化、正火、调质热处理过程中硼分布的变化 ,以及稀土元素加入和钢中Mo等元素对硼分布的影响 .硼在铸钢中有明显的偏析现象 ,经正常的均匀化处理后 ,铸钢中硼分布的均匀性受Mo的偏析强烈影响 .在特定的条件下 ,会产生沿奥氏体一定结晶学平面的硼相析出 ,会沿晶界形成粗大连续网状的硼相 ,导致脆断 .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可以抑制硼的偏析 ,从而起到保护硼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析 硼相 硼分布 Mn-Mo-B-RE系低合金铸钢 均匀化 晶界 晶体缺陷
下载PDF
A study of the strong pulses detected from PSR B0656+14 using the Urumqi 25-m radio telescope at 1540 MHz 被引量:2
9
作者 Guo-Cun Tao Ali Esamdin +3 位作者 Hui-Dong Hu Mao-Fei Qian Jing Li Na Wang 《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1649-1654,共6页
We report on the properties of strong pulses from PSR B0656+14 by analyzing the data obtained using the Urumqi 25-m radio telescope at 1540 MHz from August 2007 to September 2010.In 44 h of observational data,a total... We report on the properties of strong pulses from PSR B0656+14 by analyzing the data obtained using the Urumqi 25-m radio telescope at 1540 MHz from August 2007 to September 2010.In 44 h of observational data,a total of 67 pulses with signal-to-noise ratios above a 5σthreshold were detected.The peak flux densities of these pulses are 58 to 194 times that of the average profile,and their pulse energies are 3 to 68 times that of the average pulse.These pulses are clustered around phases about 5-ahead of the peak of the average profile.Compared with the width of the average profile,they are relatively narrow,with the full widths at half-maximum ranging from 0.28 ° to 1.78 °.The distribution of pulse-energies follows a lognormal distribution.These sporadic strong pulses detected from PSR B0656+14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from both typical giant pulses and its regular pul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rs:neutron-pulsars-pulsars:individual(B0656+14)Options: Encrypt Page Allow Cookies Remove Scripts Remove Objects 收藏本站首页期刊全文库学位论文库会议论文库学术百科吾喜杂志工具书优先出版注册|登录|我的账户基础科学|工程科技I辑|工程科技II辑|医药卫生科技|信息科技|农业科技|哲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I辑|社会科学II辑|经济管理高级搜索: 用" stars neutron-pulsars—pulsars "到知网平台检索 点击这里搜索更多...《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2012年12期 加入收藏 获取最新 A study of the strong pulses detected from PSR B0656+14 using the Urumqi 25-m radio telescope at 1540 MHzAli Esamdin 【摘要】: We report on the properties of strong pulses from PSR B0656+14 by analyzing the data obtained using the Urumqi 25-m radio telescope at 1540 MHz from August 2007 to September 2010.In 44 h of observational data a total of 67 pulses with signal-to-noise ratios above a 5σthreshold were detected.The peak flux densities of these pulses are 58 to 194 times that of the average profile and their pulse energies are 3 to 68 times that of the average pulse.These pulses are clustered around phases about 5-ahead of the peak of the average profile.Compared with the width of the average profile they are relatively narrow with the full widths at half-maximum ranging from 0.28 ° to 1.78 °.The distribution of pulse-energies follows a lognormal distribution.These sporadic strong pulses detected from PSR B0656+14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from both typical giant pulses and its regular pulses.【作者单位】 Xinjiang
下载PDF
Species distribution of arsenic in sediments after an unexpected emergent discharge of high-arsenic wastewater into a river 被引量:1
10
作者 Ruiping LIU Wei XU +3 位作者 Kun WU Wenxin GONG Huijuan LIU Jiuhui QU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4期568-578,共11页
The unexpected emergent discharge of high- arsenic wastewater into water environments results i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levels of arsenic in water; however, the species distribution of arsenic in sediments has never ... The unexpected emergent discharge of high- arsenic wastewater into water environments results i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levels of arsenic in water; however, the species distribution of arsenic in sediments has never been reported before for such cases. This study focuses on an As pollution accident in the Dasha River, and uses 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s with deionized water, l mol-L-1 MgC12 at pH = 8, 1 mol.L-1 NaH2PO4 at pH = 5, and 1 mol. L-1 HC1 to investigate four binding phases of arsenic (i.e., water soluble, ion-exchangeable, strongly- bound, and precipitates) in sediments at different layers in different cross-sections along the fiver. The average ratio of arsenite (As(III)) to arsenate (As(V)) was found to decrease from 0.74:1 in fiver water to 0.48:1 in sediment, owing to its higher affinity toward As(V) than As(III). The content of arsenic in the sediments was relatively low and the maximum content was observed to be 36.3 mg-kg1 for As(IID and 97.5 mg.kg1 for As(V). As(III) and As(V) showed different binding phases in sediments, and the average fractions of these four species were determined to be 0.09, 0.11, 0.17, and 0.63 for As(III) and 0.03, 0.14, 0.63, and 0.20 for As(V), respectively. For all the sediment samples, the content of arsenic showed no relationship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diments such as the particle diameter, the content of organic carbon, Fe, and Mn, although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particle diameter was observed for the sediments in the uppermost 2-cm layer. The unexpected emergent As incident results in the high content of total arsenic in the surface sediment, which may be potential secondary source to the elevated As levels in surface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ver sediments ARSENIC species distribution binding phases unexpected discharge of high-As waste-water
原文传递
Zn-Mg合金的结构分析和Zn-Mg扩散体系的物相分布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帅 吴永全 +2 位作者 沈通 张宁 赖莉珊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037-2043,共7页
分子动力学(MD)模拟常采用径向分布函数(RDF)、Honeycutt-Anderson(HA)键型指数法、原子团类型指数法(CTIM)表征物相的微观结构.本文依据CTIM理论,对CTIM进一步发展,使CTIM不仅能够表征bcc\fcc\hcp\非晶体,也能表征其它晶系的晶体结构.... 分子动力学(MD)模拟常采用径向分布函数(RDF)、Honeycutt-Anderson(HA)键型指数法、原子团类型指数法(CTIM)表征物相的微观结构.本文依据CTIM理论,对CTIM进一步发展,使CTIM不仅能够表征bcc\fcc\hcp\非晶体,也能表征其它晶系的晶体结构.本文采用CTIM完成Zn-Mg合金标准晶体的结构表征和Zn-Mg扩散体系物相分布的分析.结果表明:合金组元的CTIM指数不仅反映了Mg21Zn25、MgZn2、Mg2Zn11晶体结构的差异,也说明了Mg4Zn7、MgZn2晶体结构十分相近.Zn-Mg扩散体系两步法模拟后,体系两端交替分布着hcp与fcc结构;体系中部形成大量的非晶体;Zn原子端交替分布着hcp与fcc结构的界面区域主要是Zn12-C类原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团类型指数法 Zn—Mg合金 晶体结构 物相分布:两步法模拟
下载PDF
Influences of the Texture Characteristic and Interdendritic LPSO Phase Distribution on the Tensile Properties of Mg–Gd–Y–Zn–Zr Sheets Through Hot Rolling 被引量:2
12
作者 Bing Li Ji Wu Bugang Teng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8期1051-1064,共14页
The Mg–Gd–Y–Zn–Zr alloy sheets with different tex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interdendritic long periodstacking ordered(LPSO) phases were fabricated through altering the final rolling reduction(FR... The Mg–Gd–Y–Zn–Zr alloy sheets with different tex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interdendritic long periodstacking ordered(LPSO) phases were fabricated through altering the final rolling reduction(FR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xture characteristic was closely related to FRR and affected the tensile properties of the resulted sheets to some extent. The Schmid factor(SF) of the basal 〈a〉 slip improved with further FRR, which was ascribed to that the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DRX) grains expand into the deformed grains with basal texture. Howeve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nsile yield strength(TYS) with further FRR indicates that the strengthening effect from DRX grains surpasses the weakening effect from the elevated SF. The formation of the line-distributed interdendritic 14 H-LPSO phases can also affect the tensile properties of the resulted sheets. The line-distributed interdendritic 14 H-LPSO phases along rolling direction(RD) can act as reinforcing fiber and contribute to the higher TYS along RD and 45° to some extent, which resulted in the higher TYS along 45° compared with that along transverse direction(TD) for each resulted sheet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approximate basal 〈a〉 and pyramid 〈c + a〉 friction stress. Thus, the tensile yield strength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texture, but also depends on the grain size and line-distributed interdendritic LPSO phases. The micro-cracks spread perpendicular to the tension direction, and thus, the larger cracks form within the line-distributed 14 H-LPSO phases during tension along TD, which accounts for the lower fracture elongation along T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al rolling reduction Texture characteristic Interdendritic 14H-LPSO phases distribution Tensile property
原文传递
UHV输电线路中绝缘子串电位分布的仿真计算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庆 邓发玉 《电子科技》 2010年第2期29-32,48,共5页
利用三维电磁场分析软件Ansoft对铁塔、导线、绝缘子按实际尺寸建立三维模型。综合考虑了芯棒、伞群、球头球窝、导线、连接金具、铁塔、均压环等因素对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中的绝缘子表面电场分布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导线、连接金具、... 利用三维电磁场分析软件Ansoft对铁塔、导线、绝缘子按实际尺寸建立三维模型。综合考虑了芯棒、伞群、球头球窝、导线、连接金具、铁塔、均压环等因素对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中的绝缘子表面电场分布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导线、连接金具、均压环、铁塔、三相中其余两相对Ⅰ型绝缘子串和V型绝缘子串电场分布的影响。计算结果可以为绝缘子的正确使用和优化设计提供参考。分析可知,使用均压环可使绝缘子上的电位分布有较大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输电线路 铁塔 导线 三相 绝缘子串 电位分布 有限元法 均压环
下载PDF
铅锡合金沉积物的显微组织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种田 汪大海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5期456-457,共2页
将离子浓度比为5:5的铅锡电沉积分形生长沉积物制备成金相样品,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它们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在此情况下,铅锡电沉积生成物由两相组成,即铅锡共晶相和铅基固溶相,两相呈交替层状分布。
关键词 铅锡合金 沉积物 显微组织
下载PDF
内流式滑阀壁面压力分布可视化计算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晓俊 权龙 赵斌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96-203,共8页
针对现有液压阀流场(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仿真研究中,采用单相流模型进行计算,忽略了流体气化现象对流体密度及其流场的影响,仿真所得相对压力过低与实际不符的问题,运用Fluent软件,采用两相流模型,研究内流式滑阀流场分... 针对现有液压阀流场(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仿真研究中,采用单相流模型进行计算,忽略了流体气化现象对流体密度及其流场的影响,仿真所得相对压力过低与实际不符的问题,运用Fluent软件,采用两相流模型,研究内流式滑阀流场分布,分析阀口开度、流量变化对于阀芯壁面压力分布及其稳态液动力的影响;设计一种壁面压力分布测量的试验方案,测量得到阀芯壁面的压力分布,并通过表面积积分法求出阀芯所受稳态液动力。结果表明:试验所得的内流式滑阀的壁面压力分布及其稳态液动力与仿真结果趋势一致,壁面压力峰值随着阀口开度的增大而减小;阀口开度较小时,稳态液动力的方向为阀口关闭的方向,在阀口开度达到临界点时,稳态液动力的方向为阀口打开的方向;滑阀稳态液动力公式计算由于忽略了入口射流角的变化及其出口处的动量,得到的稳态液动力误差较大,且方向始终指向阀口打开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内流式滑阀 压力分布 稳态液动力
下载PDF
粉煤灰漂珠的抗压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付晓茹 翟建平 +1 位作者 吕鹏 黄蕾 《粉煤灰综合利用》 CAS 2002年第4期27-29,共3页
粉煤灰中的漂珠在材料领域应用广泛。由于其颗粒细小 ,用常规方法难以测定其抗压强度。本文设计的静水压力仪可方便地解决这一问题 ,该仪器也可用于其它微集料抗压强度的测定。研究还表明 :对于相同粒级 (<15 5 μm)的不同漂珠来说 ... 粉煤灰中的漂珠在材料领域应用广泛。由于其颗粒细小 ,用常规方法难以测定其抗压强度。本文设计的静水压力仪可方便地解决这一问题 ,该仪器也可用于其它微集料抗压强度的测定。研究还表明 :对于相同粒级 (<15 5 μm)的不同漂珠来说 ,化学成分是影响其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 ;而作为次要因素 ,漂珠的矿物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漂珠 抗压强度 化学成分 矿物相组成 粒度 分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民用燃煤不同燃烧阶段细颗粒物排放特征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朋 吴华成 +7 位作者 周卫青 张子健 汪美顺 李闯 叶堃 薛春瑜 康玺 周子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652-4659,共8页
研究了民用燃煤在不同燃烧阶段排放PM2.5的质量浓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散煤与正烧炉在旺火阶段排放颗粒物粒径主要集中在0.2μm以下(d50=0.15μm),加煤和封火阶段在0.2~0.5μm(d50=0.38μm),质量占比46.6%~68.97%.型煤与正烧炉在各阶段... 研究了民用燃煤在不同燃烧阶段排放PM2.5的质量浓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散煤与正烧炉在旺火阶段排放颗粒物粒径主要集中在0.2μm以下(d50=0.15μm),加煤和封火阶段在0.2~0.5μm(d50=0.38μm),质量占比46.6%~68.97%.型煤与正烧炉在各阶段排放的颗粒物均以0.2μm以下颗粒物为主,质量占比44.64%~56.24%.扫描电镜(SEM)观察到燃煤排放PM2.5为大量超细颗粒物聚集形成的簇团状结构.用碳平衡法计算得到散煤加煤阶段的PM2.5排放因子为4.72g/kg,分别是旺火和封火阶段的12和11倍.将散煤更换为型煤,能够使得加煤阶段的PM2.5排放因子减少90.9%,从而显著降低PM2.5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用燃煤 燃烧阶段 PM2.5质量粒径分布 排放因子 SEM
下载PDF
喷淋层运行方式对脱硫塔内气液两相运动规律和蒸发冷却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8
作者 林瑜 陈德珍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29,共10页
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大型脱硫塔内不同喷淋层的运行方式进行数值仿真,并和工程现场数据作对比.模拟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并考虑了气液两相间的各种耦合作用,以及气相湍流速度脉动的随机特征对颗粒相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①各喷淋... 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大型脱硫塔内不同喷淋层的运行方式进行数值仿真,并和工程现场数据作对比.模拟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并考虑了气液两相间的各种耦合作用,以及气相湍流速度脉动的随机特征对颗粒相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①各喷淋工况下,在烟气入口高度范围内,截面平均气流总速度和水平向(水平烟气方向)分速度均达到峰值后快速衰减,其中后者至底层喷淋处趋于零;截面平均垂直速度分量沿塔高方向的变化曲线几乎完全重合,且在整个烟气入口高度范围内单调线性增加;②各喷淋方案中,仅底层喷淋时塔内的气相温度场和水蒸气浓度场最不均匀,烟气出口截面的平均温度明显高于其他工况,出口截面的平均湿度也未达到饱和;而仅顶层喷淋时,上述不均匀性明显减小;③各喷淋方案(除仅底层喷淋外),截面平均气相温、湿度沿塔高方向变化曲线的极值都出现在烟气入口高度的下部1/4处;随着喷淋层数增多,温度曲线的最大值降低,湿度曲线的最低值则升高;④仅底层喷淋时的蒸发水量为4层喷淋全部开启时的4/5;而仅顶层喷淋时的蒸发水量和开启更多喷淋层时已没有明显差别.各喷淋方案中,仅顶层喷淋时的蒸发比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脱硫 喷淋层运行方式 气液两相流 气相速度场 温度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2014甲午年急诊留观患者发病规律与五运六气关系探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陆佳 朱红俊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第12期2130-2131,2137,共3页
目的探讨2014年急诊留观患者的不同病种发病率与五运六气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对本院2014年354例留观患者,根据六气更替时间,分为初之气、二之气、三之气、四之气、五之气、六之气六组,并对不同病种的发病率进行统计,并分析2014年五运六... 目的探讨2014年急诊留观患者的不同病种发病率与五运六气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对本院2014年354例留观患者,根据六气更替时间,分为初之气、二之气、三之气、四之气、五之气、六之气六组,并对不同病种的发病率进行统计,并分析2014年五运六气特点,探讨急诊留观患者人群样本发病率和五运六气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1)六气推移与疾病发生之间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0.13,P=0.014。2014年全年急诊留察354例患者中,按发病率高低,依次为风邪病123例、发热病117例,其他病种发病较少,其中血证42例、脾胃病32例、心痛病12例,其他病例2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发热病与六气推移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r=-0.122,P=0.022。2)2014年不同六气特点下,从初之气到终之气发病人数逐步下降,由83例逐步下降到23例。其中,不同病种发病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气推移时,发热病与风邪病发病变化最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之气发热病病例数最多,远高于其他病种,二之气、三之气、四之气风邪病、发热病最多,其中二之气、三之气风邪病多于发热病,四之气发热病高于风邪病,五之气风邪远高于其他病种,终之气各个病种发病率均较低。结论运气学说在疾病发生率预测方面的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当引起临床医疗及护理工作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运六气 急诊 发病特点
下载PDF
铈掺杂钆镓铝石榴石相玻璃陶瓷的光学及光谱参数 被引量:2
20
作者 龚桦 赵昕 +2 位作者 于晓波 Setsuhisa Tanabe 林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8-132,共5页
根据X射线衍射图谱对铈掺杂的钆镓铝石榴石相玻璃陶瓷的晶体结构进行分析,采用直径10英寸积分球结合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探测器系统,对蓝色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激发下铈掺杂钆镓铝石榴石相玻璃陶瓷的荧光光谱进行测试,解析出样品发... 根据X射线衍射图谱对铈掺杂的钆镓铝石榴石相玻璃陶瓷的晶体结构进行分析,采用直径10英寸积分球结合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探测器系统,对蓝色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激发下铈掺杂钆镓铝石榴石相玻璃陶瓷的荧光光谱进行测试,解析出样品发光的绝对光谱功率分布,推导出光量子数分布,求得荧光量子产率和组合白光的色坐标及其相关色温。结果表明,所调查的铈掺杂钆镓铝石榴石相玻璃陶瓷在蓝光LED激发下的荧光量子产率为29.2%,所获得组合白光的色坐标x=0.319,y=0.349,相关色温为6 086K。尽管该混晶陶瓷的荧光量子产率稍小于铈掺杂YAG玻璃陶瓷,但其与蓝光LED组合后发光的色温也明显低于后者,从而为舒适型LED照明玻璃陶瓷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陶瓷 晶相 光谱功率分布 量子产率 相关色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