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赤潮新记录种──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 被引量:82
1
作者 陈菊芳 徐宁 +3 位作者 江天久 王艳 王朝晖 齐雨藻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24-129,共6页
报道1997年10月~1998年2月在中国东南沿海首次暴发的Phaeocystis赤潮.对现场状况、受灾情况进行了调查.赤潮生物主要以群体形式出现,显微镜下观察,成千上万个细胞包埋在凝胶状的基质中形成中空的球形群体,... 报道1997年10月~1998年2月在中国东南沿海首次暴发的Phaeocystis赤潮.对现场状况、受灾情况进行了调查.赤潮生物主要以群体形式出现,显微镜下观察,成千上万个细胞包埋在凝胶状的基质中形成中空的球形群体,直径从几十微米到3cm.自由单细胞近圆形,具双鞭毛和一根短的定鞭毛(haptonema).结合本次发生赤潮的Phaeocystis的形态特征、环境条件(水温、生物地理等),认为本次赤潮种为: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 Scherffel).分析网箱养殖密集区(S1、S2)和近外海(S3、S4)水样的结果表明:S1、S2的叶绿素a和总磷浓度明显高于S3、S4,总氮浓度则低于后者;氮磷比浓度明显低于后者;S1站氮磷比浓度与叶绿素a含量明显相关.氮磷比浓度与赤潮发生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球形棕囊藻 形态学 生态动力学 中国
下载PDF
硝酸盐对球形棕囊藻生长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8
2
作者 王艳 唐海溶 +1 位作者 蒋磊 李韶山 《植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8-144,共7页
以我国南海海域分离的赤潮原因种——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globosa)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硝酸盐浓度下藻细胞生长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当培养基中不含硝酸盐时,藻细胞内硝酸还原酶的活性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藻细胞的生长受到限制,不... 以我国南海海域分离的赤潮原因种——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globosa)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硝酸盐浓度下藻细胞生长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当培养基中不含硝酸盐时,藻细胞内硝酸还原酶的活性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藻细胞的生长受到限制,不能形成正常的生长曲线:当培养基中硝酸盐浓度为3.62μmol.L-1时,藻细胞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比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在含有硝酸盐的培养基中,接种培养后第9天藻细胞硝酸还原酶活性达到最大值,并且在4种不同硝酸盐浓度下,藻细胞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差异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接种培养第16天藻细胞密度达到最大值,并且4种不同硝酸盐浓度培养的藻细胞密度之间的差异性也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实验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硝酸盐,对球形棕囊藻细胞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和藻细胞的生长有极显著的影响,含有较高硝酸盐的富营养化海域有利于球形棕囊藻细胞的持续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棕囊藻 硝酸还原酶 硝酸盐 有害赤潮
下载PDF
温度和盐度对球形棕囊藻细胞DMSP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王艳 齐雨藻 +2 位作者 沈萍萍 李韶山 吕颂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7-371,共5页
球形棕囊藻汕头株 (Shantoustrain ,ST)和香港株 (Hongkong ,HK)是DMSP与DMS的高产株 ,在 2 0℃、4 0‰盐度的培养条件下 ,二者DMSP产量分别达到 15 6 1 35和 4 37 6 0nmol/10 6cells。细胞内DMSP的积累与释放到细胞外DMS量受盐度、温... 球形棕囊藻汕头株 (Shantoustrain ,ST)和香港株 (Hongkong ,HK)是DMSP与DMS的高产株 ,在 2 0℃、4 0‰盐度的培养条件下 ,二者DMSP产量分别达到 15 6 1 35和 4 37 6 0nmol/10 6cells。细胞内DMSP的积累与释放到细胞外DMS量受盐度、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 :在高盐低温条件下 ,单位藻细胞的DMSP与DMS产量较高。香港株DMSP/DMS的积累和释放与生长时期有关 ,稳定期细胞内的DMSP含量高达 3898 5 3nmol/10 6cells,是指数期的 12 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棕囊藻 温度 盐度 二甲基硫丙酸 二甲基硫化物 DMSP 产量
下载PDF
氮磷比率对3种典型赤潮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8
4
作者 胡章喜 徐宁 +1 位作者 李爱芬 段舜山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2-487,共6页
采用实验室内一次性培养的方法,在贫磷和富磷条件下分别测定了不同氮磷比率对3种典型赤潮藻东海原甲藻、球形棕囊藻和尖刺拟菱形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这3种藻的最适氮磷比率分别为30∶1、30∶1和10∶1。当N∶P比率介于0—100∶1之间... 采用实验室内一次性培养的方法,在贫磷和富磷条件下分别测定了不同氮磷比率对3种典型赤潮藻东海原甲藻、球形棕囊藻和尖刺拟菱形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这3种藻的最适氮磷比率分别为30∶1、30∶1和10∶1。当N∶P比率介于0—100∶1之间时,3种赤潮藻的生长速率与营养盐浓度的关联度大于氮磷比率。东海原甲藻和球形棕囊藻对营养盐的需求量相对较高,在贫磷条件下的生长速率显著低于富磷条件;尖刺拟菱形藻对营养盐的需求量明显较低,在贫磷条件下可保持较高的生长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比率 东海原甲藻 球形棕囊藻 尖刺拟菱形藻 生长率
下载PDF
温度、盐度和光照对球形棕囊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郭瑾 杨维东 +1 位作者 刘洁生 樊振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41-1346,共6页
为阐明溶血毒素的生物合成机制、正确认识和评价球形棕囊藻赤潮的危害,设计了盐度、温度、光照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考查了不同盐度、温度、光照条件下球形棕囊藻的生长和产毒的变化,分析了盐度、温度、光照强度对球形棕囊藻生长和产... 为阐明溶血毒素的生物合成机制、正确认识和评价球形棕囊藻赤潮的危害,设计了盐度、温度、光照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考查了不同盐度、温度、光照条件下球形棕囊藻的生长和产毒的变化,分析了盐度、温度、光照强度对球形棕囊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是影响球形棕囊藻生长和产毒的显著因子,盐度和光照的影响不显著.30℃时球形棕囊藻比生长速率最大,藻细胞产毒能力最强,但所能到达的藻密度最小.在盐度为22、33、40,温度为20、25、30℃,光照为2000、4000、5000lx的所有实验组合中,盐度为40、温度为30℃、光照为4000lx时球形棕囊藻细胞产毒能力最强,盐度为40、温度为30℃、光照为5000lx时球形棕囊藻的比生长速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棕囊藻 溶血毒素 盐度 温度 光照
下载PDF
中国沿海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的分类、分布及其藻华 被引量:30
6
作者 沈萍萍 齐雨藻 欧林坚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6-162,共17页
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 Scherffel)是全球海洋广泛分布的有害藻华种类。1997年 10月,中国东南沿海首次暴发了此种藻类的大规模藻华,其后陆续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河北及天津等省市沿海暴发多起同种藻华。中国近海的球形... 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 Scherffel)是全球海洋广泛分布的有害藻华种类。1997年 10月,中国东南沿海首次暴发了此种藻类的大规模藻华,其后陆续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河北及天津等省市沿海暴发多起同种藻华。中国近海的球形棕囊藻藻华呈现两大独有的特点,即藻类囊体较大(可达 3厘米),以及藻华可毒害养殖业。历经 20多年,球形棕囊藻在中国沿海已从一个"藻华新记录种"变成了"藻华常见种"。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以来,广西北部湾海域棕囊藻藻华肆虐,威胁核电冷源安全,受到了社会高度关注,也对球形棕囊藻藻华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针对这一生态灾害的最新发展趋势,本文总结了 20年来中国球形棕囊藻及其藻华灾害的发生与发展状况,分别就棕囊藻的分类、生活史特征、营养特性、藻华形成的环境驱动因素、生态毒理等诸多方面开展简要综述,冀望为棕囊藻藻华的研究及防治提供基础资料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沿海 球形棕囊藻 分类 分布 生态 藻华
下载PDF
营养胁迫下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 Scherffel)的生长行为及溶血活性(英文) 被引量:24
7
作者 刘洁生 彭喜春 杨维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80-785,共6页
近年来,我国广东沿海连续出现大面积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Scherffel)赤潮,产生溶血毒素等有害物质,给当地的海洋养殖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研究不同的生长时期及半连续培养时不同营养盐胁迫下,球形棕囊藻溶血毒素的产生行为... 近年来,我国广东沿海连续出现大面积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Scherffel)赤潮,产生溶血毒素等有害物质,给当地的海洋养殖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研究不同的生长时期及半连续培养时不同营养盐胁迫下,球形棕囊藻溶血毒素的产生行为。结果显示,批量培养的球形棕囊藻处于生长平稳期末时,溶血活性最大((21±1)units/L);半连续培养时,营养盐限制对球形棕囊藻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Fe3+及N盐限制影响最为明显。同时,营养盐限制也可促进棕囊藻溶血毒素的合成,其中Fe3+和-Mn2+的限制性时球形棕囊藻溶血活性显著增强。这些结果表明,球形棕囊藻溶血毒素的产生与藻细胞的生长可能受不同机制的调节,溶血毒素的合成可能是环境胁迫下棕囊藻维持生存的一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物质 球形棕囊藻 营养限制
下载PDF
不同形态的磷源对球形棕囊藻生长及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艳 唐海溶 《生态科学》 CSCD 2006年第1期38-40,共3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和形态的无机磷(DIP)和有机磷(DOP)对球形棕囊藻细胞生长、培养基中磷浓度的变化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的影响。在缺磷和大分子DOP(卵磷脂)作为磷源的情况下,碱性磷酸酶活性迅速提高,在第9天达到了最大值,其活性分别为... 研究了不同浓度和形态的无机磷(DIP)和有机磷(DOP)对球形棕囊藻细胞生长、培养基中磷浓度的变化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的影响。在缺磷和大分子DOP(卵磷脂)作为磷源的情况下,碱性磷酸酶活性迅速提高,在第9天达到了最大值,其活性分别为19.11U和18.28U,显然在缺磷胁迫下和大分子DOP的利用过程中碱性磷酸酶起着重要作用。DIP(磷酸二氢钾)和小分子DOP(β-甘油磷酸钠)都容易直接被球形棕囊藻吸收利用,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棕囊藻 无机磷 有机磷 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利用小麦秸控制赤潮生物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高洁 杨维东 +2 位作者 刘洁生 张珩 谭炳华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8,31,共5页
以球形棕囊藻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小麦秸用于赤潮生物控制的可行性,研究了微生物、吸附作用在抑藻效应中的可能作用,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小麦秸对藻细胞形态的影响,对小麦秸抑藻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小麦秸是一种比较理... 以球形棕囊藻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小麦秸用于赤潮生物控制的可行性,研究了微生物、吸附作用在抑藻效应中的可能作用,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小麦秸对藻细胞形态的影响,对小麦秸抑藻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小麦秸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抑藻材料,无需微生物的降解,适度切割后能够吸附藻细胞、释放出抑藻活性物质,从而有效控制赤潮生物———球形棕囊藻的生长。抑藻活性物质的释放是小麦秸抑藻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球形棕囊藻 小麦秸 抑藻作用
下载PDF
二氧化氯对球形棕囊藻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珩 杨维东 +1 位作者 高洁 刘洁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7期1173-1176,共4页
以海洋赤潮生物—球形棕囊藻汕头株 (Phaeocystisglobosa ,STstrain)为材料 ,研究了ClO2 对不同起始藻密度的棕囊藻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结果表明 ,ClO2 对球形棕囊藻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藻密度为 2 .35× 10 9cells·L-1时 ... 以海洋赤潮生物—球形棕囊藻汕头株 (Phaeocystisglobosa ,STstrain)为材料 ,研究了ClO2 对不同起始藻密度的棕囊藻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结果表明 ,ClO2 对球形棕囊藻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藻密度为 2 .35× 10 9cells·L-1时 ,高于 0 .74× 10 -2 mmol·L-1的ClO2 对棕囊藻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高于 2 .96× 10 -2 mmol·L-1的ClO2 对棕囊藻具有显著的杀灭作用 .藻密度与ClO2 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剂量关系 .藻密度为 2 .35× 10 9、1.18× 10 9、4 .70× 10 8、1.18× 10 8cells·L-1时 ,其 96h的有效杀藻浓度分别为 2 .96×10 -2 、2 .2 2× 10 -2 、1.4 8× 10 -2 和 0 .5 9× 10 -2 mmol·L-1.藻密度越高 ,杀灭单位藻细胞所需ClO2 的浓度越低 .ClO2 作为杀藻剂在赤潮治理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2杀藻剂 球形棕囊藻 赤潮
下载PDF
尿素对中国近海3种典型赤潮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胡章喜 徐宁 +2 位作者 段舜山 李爱芬 张成武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65-1270,共6页
采用实验室一次性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尿素对中国近海3种赤潮藻---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trochoidea)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这3种赤潮藻均能利用有机氮源尿... 采用实验室一次性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尿素对中国近海3种赤潮藻---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trochoidea)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这3种赤潮藻均能利用有机氮源尿素生长,且表现出明显的浓度效应:当尿素浓度介于0-8.82μmol.L^-1(以N计,下同)时,3种赤潮藻的比生长速率均较低,细胞密度也较低,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当尿素浓度大于8.82μmol·L-1时,这3种赤潮藻表现出明显的生长效应.然而,3种赤潮藻适宜生长的尿素浓度并不一致,当尿素浓度分别为882、8820和8820μmol·L^-1时,球形棕囊藻、锥状斯氏藻和中肋骨条藻分别达到最大比生长率0.76、0.54和0.66d^-1.将3种赤潮藻在不同尿素浓度下的最大比生长速率用Monod方程拟合,得出球形棕囊藻、锥状斯氏藻和中肋骨条藻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条件下的最大比生长速率和半饱和常数分别为0.73、0.47、0.63d^-1和12.36、21.83和20.34μmo·lL^-1.由此可见,这3种藻能够利用有机氮源尿素,无疑扩展了其氮营养来源,在无机氮源缺乏时,具有竞争优势.相比较而言,球形棕囊藻对尿素的亲和力最高,在低浓度尿素条件下,球形棕囊藻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棕囊藻 中肋骨条藻 锥状斯氏藻 尿素 生长速率
原文传递
球形棕囊藻赤潮消亡过程环境因子变化及其消亡原因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李波 蓝文陆 +1 位作者 李天深 黎明民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51-1358,共8页
针对2014年2月北部湾近岸海域的2次球形棕囊藻赤潮,分析了球形棕囊藻赤潮消亡过程的环境变化,探讨了球形棕囊藻赤潮消亡的原因。结果表明:棕囊藻赤潮发生期各站点球形棕囊藻的胶质囊泡密度为200~3000个·m^-3,细胞密度为1.8&... 针对2014年2月北部湾近岸海域的2次球形棕囊藻赤潮,分析了球形棕囊藻赤潮消亡过程的环境变化,探讨了球形棕囊藻赤潮消亡的原因。结果表明:棕囊藻赤潮发生期各站点球形棕囊藻的胶质囊泡密度为200~3000个·m^-3,细胞密度为1.8×10^7~1.5×10^8 cells·L^-1,而赤潮消亡期各站点球形棕囊藻的胶质囊泡密度为1~200个·m^-3,细胞密度为1.0×10^6~8.3×10^7 cells·L^-1,监测期间胶质囊泡和细胞密度呈下降趋势,赤潮逐步消亡;赤潮消亡时主要环境因子变化特征显著,水温、pH值、DO及COD含量呈下降趋势,活性磷酸盐及部分站点无机氮浓度较低,氮磷比呈上升趋势;温度降低、盐度升高和磷酸盐的限制影响球形棕囊藻的生长繁殖,很可能是直接导致球形棕囊藻赤潮消亡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为今后球形棕囊藻赤潮的预警和治理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球形棕囊藻 环境因子 消亡原因
原文传递
稻、麦秸秆对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9
13
作者 刘洁生 杨维东 +1 位作者 高洁 李诗盈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498-4505,共8页
考查了秸秆及其浸出液对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生长的影响,分析了秸秆附着微生物及秸秆物理吸附作用对秸秆抑藻活性的影响,观察了稻杆浸出液对藻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一定量的物理破碎稻杆、麦杆及其浸出液均可有效抑制... 考查了秸秆及其浸出液对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生长的影响,分析了秸秆附着微生物及秸秆物理吸附作用对秸秆抑藻活性的影响,观察了稻杆浸出液对藻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一定量的物理破碎稻杆、麦杆及其浸出液均可有效抑制棕囊藻的生长,灭菌与未灭菌秸杆之间抑藻效果相差不大。不同条件处理的秸杆浸出液总酚含量与抑藻作用间均存在很大差异,但两者之间并无明显相关性。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发现,秸秆处理组细胞膜破裂、细胞塌陷,结构不完整,细胞粗糙度明显增加。这些结果提示微生物和物理吸附对秸杆抑藻作用的贡献很小,秸秆中存在的或降解产生的抑藻活性成分是秸秆抑藻的主要原因;除了酚酸类物质外,秸杆中可能存在其他可以显著抑制藻类生长的物质;秸秆通过破坏藻细胞的膜结构,导致藻细胞出现空洞,细胞内容物流出,从而抑制或杀灭藻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球形棕囊藻 秸秆 抑制作用
下载PDF
实验室培养球形棕囊藻溶血毒素的提取、分离及其生成特征 被引量:17
14
作者 彭喜春 杨维东 +3 位作者 刘洁生 彭志英 邓瑞霞 江天久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5-28,共4页
研究从实验室培养的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globosa)提取溶血毒素的条件, 探讨不同生长期球形棕囊藻溶血毒素的生成特征, 用薄层色谱法对溶血成份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球形棕囊藻细胞壁的超声波破碎最适条件为:功率600 W, 4℃下处... 研究从实验室培养的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globosa)提取溶血毒素的条件, 探讨不同生长期球形棕囊藻溶血毒素的生成特征, 用薄层色谱法对溶血成份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球形棕囊藻细胞壁的超声波破碎最适条件为:功率600 W, 4℃下处理30 min。对数生长期、平稳期和衰亡期藻细胞适宜处理量分别为每次3 000、2 000、1 000 ml;在球形棕囊藻生长的平稳期和衰亡期具有明显的溶血活性, 对数生长期溶血活性很低, 甚至检测不到。球形棕囊藻溶血毒素至少含有4种糖脂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 球形棕囊藻 溶血毒素 超声波
下载PDF
棕囊藻北部湾株的18S rDNA分子鉴定 被引量:18
15
作者 覃仙玲 赖俊翔 +2 位作者 陈波 姜发军 许铭本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6-181,共6页
为研究北部湾棕囊藻(Phaeocystis)藻华的成因,采用PCR克隆了棕囊藻北部湾株核糖体18SrDNA序列。结果表明,棕囊藻北部湾株具有游动单细胞与群体结构两种形态;其18SrDNA序列和NCBI基因库中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的同源性... 为研究北部湾棕囊藻(Phaeocystis)藻华的成因,采用PCR克隆了棕囊藻北部湾株核糖体18SrDNA序列。结果表明,棕囊藻北部湾株具有游动单细胞与群体结构两种形态;其18SrDNA序列和NCBI基因库中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的同源性为99%~100%,在系统进化树上与不同海域来源的球形棕囊藻聚在一大分支上,且与球形棕囊藻问的遗传距离均小于其他种。首次从分子生物学上确定棕囊藻北部湾株为球形棕囊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棕囊藻 北部湾 18S RDNA 分子鉴定
下载PDF
有机磷农药草甘膦异丙胺盐对球形棕囊藻的刺激效应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磊 段舜山 +1 位作者 孙凯峰 钱晓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56,共6页
设置0、0.001、0.01、0.1、1和10mg·L-16个质量浓度梯度,测定了草甘膦异丙胺盐(Glyphosate-isopropylammonium)农药对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生长、叶绿素a含量、SOD和CAT活性的影响,探讨了有机磷农药对球形棕囊藻的毒物... 设置0、0.001、0.01、0.1、1和10mg·L-16个质量浓度梯度,测定了草甘膦异丙胺盐(Glyphosate-isopropylammonium)农药对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生长、叶绿素a含量、SOD和CAT活性的影响,探讨了有机磷农药对球形棕囊藻的毒物刺激效应。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草甘膦异丙胺盐对球形棕囊藻的生长呈现出刺激效应。在实验所设定的6个质量浓度梯度范围内,0.001mg·L-1和0.01mg·L-1质量浓度处理下的刺激效应最为显著。该两个质量浓度处理下,球形棕囊藻的平均相对增长率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27%和0.45%,叶绿素a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9.2%和2.5%,SOD活性提高了5.9%和7.2%,CAT活性提高了93%和155%;而当草甘膦异丙胺盐质量浓度在0.1mg·L-1以上时,球形棕囊藻的生长率、叶绿素a含量、SOD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草甘膦异丙胺盐在0.001mg·L-1和0.01mg·L-1范围内对球形棕囊藻均呈现刺激效应,而高于0.1mg·L-1时球形棕囊藻各生理指标表现出显著抑制效应。研究结果为了解有机磷农药对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特征,揭示有机磷农药对微藻产生低促高抑的规律和为深入探索赤潮暴发的成因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棕囊藻 草甘膦异丙胺盐 毒物刺激效应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下载PDF
壬基酚对球形棕囊藻的生态毒性效应 被引量:16
17
作者 管超 孙志伟 +1 位作者 安民 段舜山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40-645,共6页
为了探讨环境激素类物质壬基酚(Nonylphenol,NP)对海洋赤潮藻的生态毒性效应,实验以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为测试对象,设置了7个NP质量浓度处理(0、0.1、0.2、0.3、0.4、0.5和0.6 mg·L-1),实验周期为96 h,测定了各处理... 为了探讨环境激素类物质壬基酚(Nonylphenol,NP)对海洋赤潮藻的生态毒性效应,实验以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为测试对象,设置了7个NP质量浓度处理(0、0.1、0.2、0.3、0.4、0.5和0.6 mg·L-1),实验周期为96 h,测定了各处理组球形棕囊藻的生长、可溶性蛋白质量浓度、光合色素质量浓度、丙二醛(MDA)摩尔分数以及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等指标。结果表明,NP对于球形棕囊藻的96 h EC50为0.42 mg·L-1;而且,随着NP质量浓度的增加,球形棕囊藻的生长速率、可溶性蛋白质量浓度、光合色素质量浓度以及Fv/Fm等指标的下降幅度更加显著;随着NP质量浓度的增加,球形棕囊藻的MDA摩尔分数明显上升;NP低质量浓度(0.1 mg·L-1)暴露能够使球形棕囊藻的类胡萝卜素质量浓度、可溶性蛋白质量浓度和Fv/Fm等指标高于对照组,说明球形棕囊藻在NP暴露下能够产生毒物刺激效应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基酚 球形棕囊藻 毒性效应 丙二醛 最大光能转化效率
下载PDF
桉木粉及其粗提物对几种常见赤潮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刘玉荣 杨维东 刘洁生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8-512,共5页
研究了桉木粉及其粗提物对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Lu)、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和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等5种典型赤潮藻... 研究了桉木粉及其粗提物对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Lu)、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和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等5种典型赤潮藻生长的影响,以期为赤潮藻的治理以及除藻剂的筛选提供参考和依据.结果表明,托里桉木粉对5种赤潮藻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敏感性有所不同.1g/L托里桉木粉24 h对海洋卡盾藻(5.0×106/L)抑制率已达100%,48 h对塔玛亚历山大藻(9.7×106/L)、东海原甲藻(2.8×107/L)、球形棕囊藻(5.0×108/L)和赤潮异弯藻(4.7×107/L)48 h抑制率分别为56.0%、79.2%、52.5%和51.4%.托里桉木粉水-丙酮提取物(相当1 g/L托里桉木粉)对塔玛亚历山大藻、东海原甲藻、球形棕囊藻、海洋卡盾藻和赤潮异弯藻48 h抑制率分别为54.6%、45.8%、44.8%、72.1%和43.2%.这些结果提示,托里桉木粉可显著抑制赤潮藻的生长,其中存在的抑藻活性物质可能是抑制藻类生长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托里桉 塔玛亚历山大藻 东海原甲藻 海洋卡盾藻 球形棕囊藻 赤潮异弯藻
下载PDF
二氧化氯对球形棕囊藻叶绿素a、蛋白质、DNA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洁生 杨维东 +1 位作者 张珩 吴彦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27-432,共6页
分析了二氧化氯(1.0、1.5、2.0、2.5mgL-1,作用96h;2.5、6.0、8.0、16.0mgL-1,作用60min)对球形棕囊藻叶绿素a、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核酸含量的影响,用透视电镜对二氧化氯(0.5mgL-1,0.8mgL-1)作用24h后藻细胞形态的变化进行了观察... 分析了二氧化氯(1.0、1.5、2.0、2.5mgL-1,作用96h;2.5、6.0、8.0、16.0mgL-1,作用60min)对球形棕囊藻叶绿素a、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核酸含量的影响,用透视电镜对二氧化氯(0.5mgL-1,0.8mgL-1)作用24h后藻细胞形态的变化进行了观察,以探讨二氧化氯去除赤潮藻的机理。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对球形棕囊藻叶绿素a、蛋白质、DNA的含量均有影响。实验各组(1.0-2.5mgL-1,2.5-16.0mgL-1)球形棕囊藻的叶绿素a、蛋白质、DNA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二氧化氯浓度超过2mgL-1时,球形棕囊藻的叶绿素a、蛋白质、DNA的含量持续降低,氨基酸相对含量发生明显变化;半胱氨酸、酪氨酸和赖氨酸等的相对含量明显降低,而组氨酸、缬氨酸和苯丙氨酸则明显增加。当二氧化氯(2.5-16.0mgL-1)作用3min后,DNA漏出率在13%-18%之间;电镜观察发现,二氧化氯可使细胞膜破损,引起内容物外泄。这些结果显示,二氧化氯能以单分子形式进入细胞,引起叶绿素、蛋白质结构的变化,并破坏藻细胞膜系统,最终导致藻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棕囊藻 赤潮 二氧化氯 细胞形态
下载PDF
玉米叶对我国几种典型赤潮藻生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欧阳妤婧 杨维东 刘洁生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3-386,共4页
研究了玉米叶对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和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筛选新... 研究了玉米叶对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和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筛选新的、无污染的、廉价高效的除藻剂提供思路,为不同的有害赤潮的治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玉米叶对塔玛亚历山大藻、海洋卡盾藻、赤潮异弯藻、东海原甲藻和球形棕囊藻生长的影响明显不同。玉米叶可显著抑制塔玛亚历山大藻、海洋卡盾藻和赤潮异弯藻的生长,但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影响不大,对球形棕囊藻的生长则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些结果表明,玉米叶对赤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存在一定的选择性,这种选择性与藻的种属与细胞结构并无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叶 塔玛亚历山大藻 海洋卡盾藻 赤潮异弯藻 东海原甲藻 球形棕囊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