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防治 被引量:24
1
作者 郑红光 邱辉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15年第1期22-28,共7页
腹膜透析(PD)相关性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患者的严重并发症,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的风险应该是每个PD中心的重要工作目标。对于出现感染者,应在早期进行经验性治疗,并高质量留取标本,进行有效的微生物学诊断和药敏试验,以保证抗感染治疗的... 腹膜透析(PD)相关性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患者的严重并发症,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的风险应该是每个PD中心的重要工作目标。对于出现感染者,应在早期进行经验性治疗,并高质量留取标本,进行有效的微生物学诊断和药敏试验,以保证抗感染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腹膜透析中心应积极开展团队质量改进,包括持续进行感染监测、分析感染发生的根本原因。建立全面的腹膜炎风险评估机制,尤其要重点加强主动预防理念,在开始腹膜透析治疗的同时,对高龄、糖尿病患者等高危人群进行重点预防,有意识地加强操作正规培训和再培训、积极防止腹泻和(或)便秘以及加强隧道和出口处护理等主动预防措施,尽可能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预防 培训
原文传递
腹膜透析患者基线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首次腹膜炎的关联性 被引量:11
2
作者 侯文娟 陶舒曼 +3 位作者 方味味 赵文曼 李丹丹 刘桂凌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1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基线高水平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是否与首次腹膜炎发生风险相关。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8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脏内科... 目的回顾性分析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基线高水平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是否与首次腹膜炎发生风险相关。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8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脏内科行PD置管术并能长期规律随访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按基线NLR中位数水平,将患者分为高NLR组(NLR≥2.65)与低NLR组(NLR<2.65),比较2组PD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差异性。用Logistic回归模型及线性回归模型分析PD患者基线NLR与首次腹膜炎发生的关联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NLR对首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的诊断价值。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19例。高NLR组腹膜炎发生率较高。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基线高水平NLR(OR=2.555,95%CI 1.684~3.878,P<0.01)发生腹膜炎风险较高;多因素分析提示基线高NLR(OR=2.467,95%CI 1.439~4.232,P<0.01)是腹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基线高NLR(标准化β=-0.352,P<0.01)与透析龄呈负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基线高NLR(标准化β=-0.340,P<0.01)是透析龄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线NLR预测腹膜炎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3(P<0.01),最大约登指数为0.59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和88.1%),其对应的最佳截断值为3.64。结论基线时较高水平的血清NLR与PDAP发生风险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下载PDF
不同透析龄腹膜透析患者首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被引量:9
3
作者 梁琦晨 赵慧萍 +7 位作者 武蓓 芦丽霞 乔婕 门春翠 何玉婷 楚新新 左力 王梅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2年第11期790-79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龄患者首次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1日~2021年10月31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规律随诊的腹膜透析患者发生首次腹...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龄患者首次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1日~2021年10月31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规律随诊的腹膜透析患者发生首次腹膜炎的诊治情况。按透析龄3年、5年为界,将所有首次PDAP分为长透析龄组(≥60月)、中透析龄组(36~59月)以及短透析龄组(<36月),对比不同透析龄患者首次PDAP的临床特征与治疗预后。结果(1)近15年期间,166名患者发生了首次PDAP,其中男性83例(占50%),发病时年龄(63.33±12.14)岁,中位透析龄30(13,57)月。主要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59例(35.5%)。(2)长透析龄组36例(占21.7%),发生首次腹膜炎时的中位透析龄79(68,102)月。随着透析龄延长,3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占比逐渐下降(62.1%、45.7%、30.6%,χ^(2)=11.068,P=0.004),首次PDAP的治疗失败率、腹膜炎相关死亡率逐渐升高(χ^(2)=10.095、11.171,P=0.005、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龄是首次PDAP治疗失败(OR=1.291,95%CI:1.048~1.591,P=0.016)和PDAP相关死亡(OR=1.675,95%CI:1.262~2.222,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透析龄每增加1年,PDAP治疗失败及死亡的风险增加1.291和1.675倍。结论透析龄60月及以上的长透析龄患者发生首次PDAP时治疗失败率和PDAP相关死亡率更高,预后更差。透析龄是首次PDAP治疗失败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积极加强对长透析龄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的相关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长透析龄
下载PDF
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患者治疗失败预测模型的构建和验证: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孟令飞 朱学研 +6 位作者 杨立明 李忻阳 程思宇 郭师正 庄小花 邹洪斌 崔文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6-553,共8页
目的构建和验证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患者治疗失败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对2013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吉林省3个腹膜透析中心发生PDAP的腹膜透析(PD)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收集入选者基线临床资料,主要研究终点为治疗失败。... 目的构建和验证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患者治疗失败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对2013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吉林省3个腹膜透析中心发生PDAP的腹膜透析(PD)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收集入选者基线临床资料,主要研究终点为治疗失败。根据腹膜透析中心地域的不同,将数据分为训练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和验证集(吉林市中心医院)。采用Logistic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PDAP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用Stata建立预测模型;用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性,并以DCA曲线评估列线图的临床有效性。结果共纳入977例次PDAP,训练集中625例次,其中78例治疗失败,验证集中352例次,其中35例治疗失败。建模队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第5天腹透液白细胞计数、透析龄和致病微生物类型是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训练集中的C统计量为0.827(95%CI:0.784–0.871)。在验证集中,C统计量为0.825(95%CI:0.743-0.908)。预测模型在训练和验证集的校准方面都表现良好。结论基于血清白蛋白、第5天腹透液白细胞计数、透析龄和致病微生物类型构建了预测模型,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列线图 治疗失败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与临床结局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慧 李媛媛 +1 位作者 张培 吴永贵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25-1029,共5页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患者多重耐药(MDR)菌感染的发生率、病原学特点、危险因素及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收集近3年收治的PDAP患者资料,分析该中心PDAP患者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并根据致病菌是否为MDR菌分为MDR组及非MDR...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患者多重耐药(MDR)菌感染的发生率、病原学特点、危险因素及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收集近3年收治的PDAP患者资料,分析该中心PDAP患者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并根据致病菌是否为MDR菌分为MDR组及非MDR组,比较两组资料,分析发生MDR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结局。结果PDAP患者以革兰阳性菌感染为主,MDR组透出液中最常见的分离病原体是葡萄球菌,占60.6%(43/71),非MDR组为链球菌,占42.0%(21/50)。多因素分析显示,PDAP发病前3个月内使用广谱抗生素5 d以上(OR=3.634,P=0.033)、革兰阳性菌感染(OR=3.741,P=0.031)、较高的脂蛋白(a)水平(OR=1.003,P=0.003)、较高的血小板/白蛋白比值(OR=1.198,P=0.038)是PDAP患者发生MDR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MDR组难治性腹膜炎发生率(29.6%)高于非MDR组(12.0%)(χ2=5.229,P=0.022);重现性腹膜炎发生率(16.9%)也高于非MDR组(4.0%)(χ2=4.773,P=0.029)。结论PDAP患者发生MDR感染以葡萄球菌为主。相对于非MDR组,MDR组具有发病前3个月内使用广谱抗生素5 d以上者比例、革兰阳性菌感染比例较高,脂蛋白(a)水平、血小板/白蛋白比值较高的特点,且发生难治性腹膜炎及重现性腹膜炎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多重耐药 难治性腹膜炎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尿路感染及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病原学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8
6
作者 胡晓熠 汪明 王惠明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3期230-233,共4页
目的比较尿路感染、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患者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常规培养法对病原体的检出情况,探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尿路感染、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77例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标本,36例腹膜透析相关腹膜... 目的比较尿路感染、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患者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常规培养法对病原体的检出情况,探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尿路感染、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77例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标本,36例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患者透析流出液标本,分别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常规培养法进行检测,记录病原体检出率及病原体分布情况,以培养法为金标准,计算高通量测序法对病原体检测的灵敏度。结果77例尿路感染患者中,高通量测序法检出病原体70例(90.9%),共分离出病原体169株;培养法检出病原体27例(35.1%),共分离出病原体27株;以培养法为金标准,高通量测序法对尿路感染患者病原体检出的灵敏度为96.3%。36例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患者中,高通量测序法检出病原体28例(77.8%),共分离出病原体39株,培养法检出病原体11例(30.6%),共分离出病原体11株;以培养法为金标准,高通量测序法对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患者病原体检出的灵敏度为72.7%。结论对尿路感染、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患者,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出的病原体株数多于培养法,可作为培养法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感染 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 高通量测序技术 培养法
原文传递
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患者万古霉素腹腔内药物浓度与血药浓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边诣聪 姚青青 +5 位作者 石建 杭永付 薛领 黄晨蓉 张华 缪丽燕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86-490,共5页
目的建立腹膜透析液中万古霉素浓度测定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方法,考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患者腹膜透析液(以下简称腹透液)和血清万古霉素浓度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PDAP患者万古霉素腹腔给药和浓度监测提供参考... 目的建立腹膜透析液中万古霉素浓度测定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方法,考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患者腹膜透析液(以下简称腹透液)和血清万古霉素浓度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PDAP患者万古霉素腹腔给药和浓度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我院18例PDAP患者万古霉素腹腔给药后(1 g,q4d~q6d)的腹透液样本,利用经方法学验证的LC-MS/MS方法测定腹透液万古霉素浓度,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进一步评价腹透液中药物浓度和血药浓度的关系。结果建立的腹透液万古霉素LC-MS/MS测定方法在0.1~16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等均符合要求。PDAP患者腹腔给与万古霉素后24、48、72、96和120 h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99±3.33)、(4.08±2.13)、(3.40±1.23),(2.58±1.56)和(2.05±1.15)μg·mL^(-1);各时间点腹透液中药物浓度与血药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建立的LC-MS/MS方法适用于临床腹透液样本的万古霉素检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腹透液中药物浓度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腹膜透析液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179例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黎多品 刘东伟 +5 位作者 赵子豪 王奕雪 张宇 赵焕焕 潘少康 刘章锁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66-768,774,共4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行腹膜透析引起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的809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腹膜透析时间≥3个月)的随访终点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行腹膜透析引起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的809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腹膜透析时间≥3个月)的随访终点的临床资料,分为PDAP组(179例)和对照组(6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实验数据的差异,并分析发生PDAP的危险因素。结果179例发生PDAP,发生率为22.13%。PDAP组年龄、透析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淋巴细胞绝对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白细胞计数、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血小板计数、血清钙、血清磷、尿素、肌酐及尿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膜透析患者年龄每增长1岁,发生PDAP的风险增加3%(OR 1.030,95%CI 1.015~1.045);透析龄每增加1个月,发生PDAP的风险增加2.4%(OR 1.024,95%CI 1.013~1.036);血浆白蛋白每增加1 g/L,发生PDAP的风险降低6.5%(OR 0.935,95%CI 0.907~0.965)。结论高龄和长透析龄是发生PDAP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浆白蛋白是发生PDAP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血浆白蛋白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蔡乐 张庆涛 +5 位作者 谢大洋 王宏 曹雪莹 黄静 朱曼 周建辉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1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腹透)相关腹膜炎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结果及特点,为腹透患者合理使用万古霉素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第一医学中心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腹透相关腹膜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万古霉素血...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腹透)相关腹膜炎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结果及特点,为腹透患者合理使用万古霉素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第一医学中心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腹透相关腹膜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分布情况、临床治疗方案,探讨血药浓度与治疗方案的关系。结果:万古霉素治疗腹透相关腹膜炎的常用方案为腹腔给药1g·次^(-1),给药间隔以每3~4d一次为主。63例次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结果中,浓度>15μg·mL^(-1)的比例为47.6%。首剂使用万古霉素1g腹腔给药后,首次监测血药浓度<15μg·mL^(-1)的比例为85.7%(18/21),血药浓度均值为(11.0±3.2)μg·mL^(-1);第2次和第3次给药后血药浓度均值分别为(15.7±3.6)μg·mL^(-1)和(18.9±5.2)μg·mL^(-1),血药浓度>15μg·mL^(-1)的比例逐渐提高,前3剂给药后血药浓度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给药≥3次后监测血药浓度>20μg·mL^(-1)的比例为25.0%(7/28)。结论:腹透相关腹膜炎患者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首剂给予万古霉素1g留腹后血药浓度不易达标,建议首剂给予更高的负荷剂量或缩短前2剂的给药间隔;多次给药后,血药浓度升高,存在蓄积风险,应根据血药浓度延长给药间隔或减少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透相关腹膜炎 万古霉素 治疗药物监测 给药方案 腹腔给药
下载PDF
影响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丹 余沛 +5 位作者 赵子豪 刘东伟 刘章锁 路漫漫 卢利倩 孙小惠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19-623,共5页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规律复查的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将其分为腹膜炎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规律复查的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将其分为腹膜炎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D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白蛋白等因素对PD患者发生腹膜炎的预测价值;根据腹膜炎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治愈组、复发组和退出组,比较3组之间临床指标的差异,分析腹膜炎患者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260例,其中腹膜炎组102例,对照组158例,经多因素logisti分析显示:NLR(OR 1.929,95%CI 1.418~2.625)是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危险因素,血磷(OR 0.462,95%CI 0.336~0.634)、尿酸(OR 0.658,95%CI 0.487~0.890)、白蛋白(OR 0.674,95%CI 0.497~0.913)是保护因素。ROC曲线显示,NLR水平升高是预测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重要指标(AUC 0.717,P=0.000)。低白蛋白水平是导致患者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结论NLR水平是PD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危险因素,血磷、尿酸、白蛋白是其保护因素,低白蛋白水平是导致患者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可为临床上防治PDAP提供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外科角度下腹膜透析相关难治性硬化性腹膜炎15例诊疗分析
11
作者 张博闻 黄丽涵 +7 位作者 江俊晖 杜俊豪 蔡庆龙 纪辉涛 洪伟煊 房俊伟 王烈 肖春红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10期1059-1063,共5页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难治性硬化性腹膜炎的外科诊治策略。方法2014年6月30日~2018年5月30日我院普通外科治疗的腹膜透析相关难治性硬化性腹膜炎病人15例,行开腹腹透管拔除+肠粘连松解+腹腔感染冲洗置管引流术5例,行腹腔镜下腹透管拔除...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难治性硬化性腹膜炎的外科诊治策略。方法2014年6月30日~2018年5月30日我院普通外科治疗的腹膜透析相关难治性硬化性腹膜炎病人15例,行开腹腹透管拔除+肠粘连松解+腹腔感染冲洗置管引流术5例,行腹腔镜下腹透管拔除+肠粘连松解+腹腔感染冲洗置管引流术4例,行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管拔除+腹腔感染冲洗置管引流术3例,行开腹腹膜透析管拔除+腹腔感染冲洗置管引流术2例,行腹腔镜检查联合剖腹探查下腹透管拔除+肠粘连松解+腹腔感染冲洗置管引流术1例。收集病人年龄、性别、临床症状、腹部CT检查、外周血常规、血生化、血C-反应蛋白(CRP)、腹透液白细胞、生化、腹透液病原学检验和随访情况,并评估疗效。结果15例病人均在内科治疗无效后转至外科治疗,术前(抗生素治疗5天后)和抗生素治疗前血WBC、血NEUT%、CRP、腹透液WBC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中拔腹透管,清除腹腔感染灶,术后留置腹盆腔冲洗引流管。术后14例病人康复良好,腹膜炎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出现肠梗阻、肠瘘等并发症,腹透管拔除后均改为血液透析。术前和术后的炎症指标对比显示,术后明显下降。术后3天与术前(抗生素治疗5天后)比较,血WBC、血NEUT%、CRP、腹透液WBC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和术前(抗生素治疗5天后),血WBC分别为(7.43±2.65)×10^(9)/L和(10.17±5.24)×10^(9)/L、血NEUT%分别为(88.23±9.02)%和(85.07±11.57)%、CRP分别为(152.88±113.01)mg/L和(114.49±92.9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透液WBC与术前(抗生素治疗5天后)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病例随访22~36个月,13例病人未再次发生腹膜炎或肠梗阻,1例病人术后39天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病人术后随访2年后死于其他原因。结论对于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腹膜透析相关难治性硬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外科手术 硬化性腹膜炎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下载PDF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龙丽 隋小妮 李垟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7期520-523,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 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的PDAP患者... 目的探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 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的PDAP患者14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效果分为治愈组和治疗失败组,比较2组间GNRI分值及临床特征差异,分析GNRI分值与PDAP患者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治愈组患者102例,治疗失败组患者45例,其中患者死亡25例、拔管10例、转院治疗10例。与治愈组相比,治疗失败组患者GNRI分值、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白蛋白(ALB)降低(t=5.134、7.517、2.336、3.259,P<0.001、<0.001、0.021、0.001),透析龄高于治愈组(t=10.924,P<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GNRI分值下降(OR=0.541,95%CI:0.335~0.872,P<0.001)、ALB下降(OR=0.638,95%CI:0.494~0.825,P<0.001)和透析龄延长(OR=1.674,95%CI:1.081~2.591,P<0.001)是PDAP患者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GNRI分值预测PDAP患者治疗失败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5,敏感度为89.55%,特异度为75.43%,约登指数为0.649,最佳预测值为90.53分。结论GNRI分值下降是PDAP患者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且对PDAP患者治疗失败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及早纠正患者营养状态可改善患者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 治疗效果 危险因素
下载PDF
150例次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病原菌耐药性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月圆 戴小花 +7 位作者 徐杰 张险峰 徐德宇 胡坤 沈蕾 卢国元 韩强 杭永付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7-291,共5页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PDAP)病原菌及耐药性,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7月1日—2021年12月30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腹透中心PDAP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对病原菌、耐药性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92...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PDAP)病原菌及耐药性,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7月1日—2021年12月30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腹透中心PDAP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对病原菌、耐药性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92例患者发生PDAP150例次。腹透液培养阳性率为61.33%,其中革兰阳性(G^(+))菌65例次(70.65%),以葡萄球菌属和链球菌属为主。革兰阴性(G^(-))菌16例次(17.39%),以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为主。多重感染11例次(11.96%),其中合并真菌感染5例次。G^(+)菌相关PDAP由2016年14例次降至2021年的8例次。G^(+)菌对甲氧西林的敏感性为35.00%,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和利福平敏感率均为100.00%,万古霉素敏感率为98.59%。G^(-)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唑肟、阿米卡星的敏感性为86.36%、88.89%、100.00%。2019—2021年万古霉素对葡萄球菌属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值有上升趋势。PDAP的总体治愈率为81.33%,G^(+)菌的治愈率高于多重感染(89.23%vs.36.36%,P<0.01)。多重感染尤其是合并真菌感染PDAP的预后较差。结论该院腹透中心PDAP发生率近年来有下降趋势,G^(+)菌仍然是导致PDAP的主要病原菌,对甲氧西林耐药性高,应选用万古霉素经验性治疗;G^(-)菌可选择头孢他啶、阿米卡星作为经验性药物治疗。万古霉素对葡萄球菌属MIC值存在漂移现象,需监测万古霉素的MIC值及其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 耐药性 万古霉素
下载PDF
miR-216a-5p在HMGB1介导的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致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贾磊 刘冰 李卫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28-1034,共7页
目的探讨miR-216a-5p在高迁移率蛋白B1(HMGB1)介导的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致小鼠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PDAP)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感染组、感染+HMGB1抑制剂组,收集腹腔积液及腹膜组织分别进行白细... 目的探讨miR-216a-5p在高迁移率蛋白B1(HMGB1)介导的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致小鼠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PDAP)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感染组、感染+HMGB1抑制剂组,收集腹腔积液及腹膜组织分别进行白细胞计数、HE和免疫组织染色;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素-α(TNF-α)、HMGB1、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核转录因子抑制蛋白(I-κB)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生信预测发现,miR-216a-5p可能与HMGB1结合,参与其诱导的PDAP的发生,并构建感染+miR-216a-5p mimics组小鼠,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验证miR-216a-5p和HMGB1的关系,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染色检测HMGB1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小鼠腹腔积液白细胞计数增多,炎性浸润明显,IL-1α、IL-6、TNF-α,以及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均P<0.05);HMGB1抑制剂(甘草素)干预后,小鼠腹腔积液白细胞计数下降,炎性浸润改善,IL-1α、IL-6、TNF-α,以及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均P<0.05)。感染组小鼠NF-κB表达高于对照组,I-κB表达低于对照组;HMGB1抑制剂干预后NF-κB表达降低,I-κB表达升高(均P<0.05)。Real-time PCR结果证实,与对照组相比,miR-216a-5p的含量在感染组中显著减少;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提示,miR-216a-5p可直接作用于HMGB1的3’UTR区;与感染组相比,感染+miR-216a-5p mimics组小鼠中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均P<0.05)。结论HMGB1在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致小鼠PDAP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HMGB1可改善小鼠炎症反应,miR-216a-5p可通过靶向HMGB1参与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致PDA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GB1 miR-216a-5p 表皮葡萄球菌 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
下载PDF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侯世会 杨杰 +1 位作者 何娅妮 陈客宏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2年第9期779-783,共5页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是腹膜透析的常见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腹膜炎早期诊断、及时准确的抗感染治疗是提高腹膜炎治疗成功率的关键。本文从腹膜炎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基本问题出发,结合国际研究前沿进展,对腹膜炎治疗的...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是腹膜透析的常见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腹膜炎早期诊断、及时准确的抗感染治疗是提高腹膜炎治疗成功率的关键。本文从腹膜炎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基本问题出发,结合国际研究前沿进展,对腹膜炎治疗的时机、抗生素的选择及给药方式、腹膜透析管的拔除进行综述,并且介绍一些新的有助于快速检测腹膜炎病原微生物的技术手段,如细菌来源的脱氧核糖核酸片段的聚合酶链反应、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法等。也对难治性腹膜炎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建议深入腹膜透析时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关研究,并在腹膜炎治疗过程中监测不同抗生素的浓度,实现更加精准的抗感染治疗。本综述旨在为下一步的腹膜炎研究提供方向和建议,以期提高腹膜炎治疗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治疗 预防
下载PDF
血浆补体H因子在腹膜透析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
16
作者 刘子毓 孙丽君 +1 位作者 汤晓静 李林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2期221-226,共6页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中血浆补体H因子的水平及其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脏病科随访的腹膜透析患者82例,根据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的血浆补体H因子水平分为低H因子组(<320μg/mL,n=...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中血浆补体H因子的水平及其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脏病科随访的腹膜透析患者82例,根据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的血浆补体H因子水平分为低H因子组(<320μg/mL,n=41)和高H因子组(>320μg/mL,n=41),选择同时期体检中心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8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腹透患者血浆H因子水平与其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随访3年,分析血浆H因子与腹透并发症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低H因子组和高H因子组在性别、年龄、透析龄、尿量、透析充分性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低H因子组较高H因子组的血浆白蛋白、总蛋白及胆固醇水平低(P<0.05)。在3年的随访中,低H因子组腹透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高于高H因子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低水平H因子是发生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OR=4.24,95%CI 1.18~15.33)。结论腹膜透析患者血浆补体H因子水平低可能提示低蛋白血症及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风险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血浆补体H因子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下载PDF
布鲁氏菌所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1例及文献回顾
17
作者 包海姣 张世旭 +2 位作者 杜湘云 赵娜 李孜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3期237-240,共4页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是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而布鲁氏菌导致的腹膜炎很罕见。目前全球仅报道15例PD并发布鲁氏菌相关性腹膜炎。本文对四川大学华西...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是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而布鲁氏菌导致的腹膜炎很罕见。目前全球仅报道15例PD并发布鲁氏菌相关性腹膜炎。本文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脏内科成功治愈的1例PD并发布鲁氏菌相关性腹膜炎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并复习总结相关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下载PDF
NLR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中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李啟俊 曾蕾 +2 位作者 罗远标 李华友 黄少珍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30-43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肾内科住院的...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肾内科住院的185例腹膜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症状、腹水浑浊程度及腹水白细胞数分为腹膜炎组(32例)和非腹膜炎组(153例)两组。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估NLR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血清白蛋白、尿酸、血钾、血磷、钙磷乘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腹透液白细胞数、降钙素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腹透液中白细胞数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腹透液中白细胞数(OR=1.073,95%CI 1.028~1.120,P<0.05)为PDAP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预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曲线下面积为0.794(95%CI 0.703~0.885,P<0.05),当NLR截断值为2.70,预测慢性肾脏病腹透患者发生腹膜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和60.1%。结论NLR预测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下调NLR有利于控制腹膜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腹膜透析
下载PDF
1例慢性肾脏病腹膜透析合并胆道出血病人的护理
19
作者 黄伍娟 刘云峰 +2 位作者 顾小红 陈广香 靳政玺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7期3356-3359,共4页
总结1例慢性肾脏病腹膜透析合并胆道出血病人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严密监测胆道出血情况,加强凝血功能管理;动态监测感染指标,严格落实无菌换液和手卫生,开展个性化饮食指导及肠道管理,解除病人便秘,预防感染和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总结1例慢性肾脏病腹膜透析合并胆道出血病人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严密监测胆道出血情况,加强凝血功能管理;动态监测感染指标,严格落实无菌换液和手卫生,开展个性化饮食指导及肠道管理,解除病人便秘,预防感染和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构建医院-家庭-社会支持系统,消除病人不良情绪。经过23 d的精心治疗及护理,该病人最终未经手术成功救治,并保住腹膜透析导管,顺利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出血 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 护理
下载PDF
基线血尿酸水平与首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间的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庆根 刘桂凌 +3 位作者 詹秋楠 方味味 荣新 陈晓莉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0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基线血尿酸水平与首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以下简称"腹膜炎")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脏内科新进入腹膜透析且能长期规律随访的腹膜透析患者130例,... 目的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基线血尿酸水平与首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以下简称"腹膜炎")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脏内科新进入腹膜透析且能长期规律随访的腹膜透析患者130例,分为首次腹膜炎组和非腹膜炎组,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血尿酸水平、有关实验室指标间的关系及基线血尿酸水平对首次腹膜炎的预测价值。结果130例患者中首次腹膜炎占37.3%,与非腹膜炎组患者相比,首次腹膜炎组年龄较小(t=1.664,P=0.020),基线血尿酸、血磷水平较高(t值分别为-6.367,-3.691;P值分别为<0.001,P<0.001),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较低(t=2.388,P=0.018)。首次腹膜炎与基线血尿酸、血磷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87,0.310;P值分别为<0.001,<0.001),与HGB呈负相关(r=-0.206,P=0.018)。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高血尿酸、低HGB是首次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13,0.968;95%CI值分别为1.007~1.018,0.938~1.000;P值分别为<0.001,0.047)。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高血尿酸、低血白蛋白、合并有糖尿病是首次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14,0.909,3.808;95%CI值分别为1.008~1.019,0.840~0.985,1.180~12.288;P值分别为<0.001,0.020,0.006)。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基线血尿酸水平与腹膜透析后发生的首次腹膜炎显著相关;腹膜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膜透析置管前基线血尿酸水平越高,越容易发生腹膜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尿酸 腹膜透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