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型复合网孔状羟基磷灰石在牙周骨缺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于大利 《中国民康医学》 2010年第10期1207-1208,1290,共3页
目的:研究新型牙周骨再生材料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实验1:用家兔10只,在家兔两侧背肌的肌囊内分别植入天然型网孔状羟基磷灰石(IHA)及天然型复合网孔状羟基磷灰石(IHA/BNP)。实验2:用家兔10只,条件同实验一。在两侧胫骨内分别植入IHA... 目的:研究新型牙周骨再生材料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实验1:用家兔10只,在家兔两侧背肌的肌囊内分别植入天然型网孔状羟基磷灰石(IHA)及天然型复合网孔状羟基磷灰石(IHA/BNP)。实验2:用家兔10只,条件同实验一。在两侧胫骨内分别植入IHA及羟基磷灰石(HA)。实验3:用家兔24只,在其31、32、33,41、42、43牙唇侧附着处做弧形切口,制备长为两切牙间距离的两壁骨缺损。将IHA/BMP或IHA植入已制备的骨缺损区内并压紧,严格缝合切口。临床应用:选用符合标准的52例牙周病患者的60颗患牙,随机分为IHA/BMP、IHA、HA(对照组)三组。结果:与骨形态形成蛋白质(BMP)复合,组成IHA/BMP,经动物实验证实该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具有传导及诱导成骨功能,新生骨出现早、生长快,成骨量多。结论:天然复合网孔状羟基磷灰石(IHA/BMP)具有类似人骨的网状交联空隙,有利于传导成骨,牙根面也有少量新骨沉积。是当前修复牙周骨缺损较理想的人工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型复合网孔状羟基磷灰石(IHA/BNP) 牙周骨缺损
下载PDF
多孔矿化骨Bio-Oss和胶原膜Bio-Gide治疗牙周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万蕾蕾 陆加梅 +1 位作者 吕臻 宋萌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46-548,共3页
目的:观察评价运用多孔矿化骨B io-Oss和胶原膜B io-G ide治疗牙周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15例无全身系统性疾病,经过牙周基础治疗的垂直性骨吸收的牙周骨缺损患者,其中10例16个牙位经牙周翻瓣术同时在骨缺损区植入B io-Oss并放置B io-... 目的:观察评价运用多孔矿化骨B io-Oss和胶原膜B io-G ide治疗牙周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15例无全身系统性疾病,经过牙周基础治疗的垂直性骨吸收的牙周骨缺损患者,其中10例16个牙位经牙周翻瓣术同时在骨缺损区植入B io-Oss并放置B io-G ide为治疗组,5例10个牙位经牙周翻瓣术为对照组,并于术后1,3,6个月回访,通过临床检查及X组检查评定疗效。结果:对照组使牙周袋变浅或消除,而治疗组附着水平增加,骨缺损区新骨形成。结论:B io-Oss和B io-G ide对治疗垂直性骨吸收的牙周骨缺损,可使其获得包括牙骨质、牙周韧带、骨在内的完整牙周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矿化骨Bio-Oss 胶原膜Bio-Gide 牙周骨缺损 引导性组织再生
下载PDF
BIOGLAS治疗牙周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永兰 吴陈炫 +1 位作者 冯云 徐津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5-146,共2页
目的 对于存在牙周骨缺损的牙周炎患者 ,分别使用四环素糊剂调制的BIOGLAS(PERIOGLAS倍骼生 )和羟基磷灰石 (HA)两种材料进行牙周骨下缺损的充填治疗 ,并进行疗效比较 ,以寻求一种临床上修复牙周骨缺损诱导牙周组织再生的较为理想的材... 目的 对于存在牙周骨缺损的牙周炎患者 ,分别使用四环素糊剂调制的BIOGLAS(PERIOGLAS倍骼生 )和羟基磷灰石 (HA)两种材料进行牙周骨下缺损的充填治疗 ,并进行疗效比较 ,以寻求一种临床上修复牙周骨缺损诱导牙周组织再生的较为理想的材料。方法 选择 42例中、晚期牙周炎患者的 88个位点 ,分别经两种方法治疗后一年 ,评价各种临床指标的改善 ,包括探诊深度 (或牙周袋深度PD)、探诊附着水平 (或附着丧失AL)、出血指数 (BI)及X线片的计算机辅助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治疗后 ,各种临床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 (P <0 .0 5 ) ,并且X线片显示BIOGLAS组骨缺损区的骨密度增高显著好于HA组。结论 BIOGLAS是一种修复牙周骨缺损 ,诱导牙周组织再生的良好生物活性材料 ,对于中、晚期牙周炎的牙周骨缺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诱导牙周组织再生 牙周骨缺损 BIOGLAS治疗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自体牙本质颗粒与Bio-Oss骨粉植入治疗牙周骨缺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4
作者 孙娟斌 刘海光 +1 位作者 柏宁 梅予锋 《口腔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1127-1131,共5页
目的观察应用引导组织再生术(GTR)结合植入自体牙本质颗粒治疗牙周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2例垂直性骨吸收的牙周骨缺损患者,经牙周基础治疗后,GTR结合植入骨移植材料,其中,试验组21例患者共21颗牙,用自体牙本质颗粒植入骨缺损区... 目的观察应用引导组织再生术(GTR)结合植入自体牙本质颗粒治疗牙周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2例垂直性骨吸收的牙周骨缺损患者,经牙周基础治疗后,GTR结合植入骨移植材料,其中,试验组21例患者共21颗牙,用自体牙本质颗粒植入骨缺损区并覆盖胶原膜,对照组的21例患者共21颗牙,用Bio-Oss植入骨缺损区并覆盖胶原膜,术后3、6、12个月回访,临床检查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及X线片检查。结果两组术后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均明显减少,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骨缺损处牙槽骨修复均明显。结论应用自体牙本质颗粒治疗牙周骨缺损与应用Bio-Oss植入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骨缺损 自体牙本质颗粒 引导组织再生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