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秦岭南北旱涝灾害时空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宋春英 延军平 张立伟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44-949,共6页
根据1961-2009年秦岭南北57个站点的月降水资料,采用区域旱涝指标和Z指数,运用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Kriging插值等方法,对秦岭南北旱涝时空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关中地区年平均气温倾向率大于陕南,气温突变年均为1996... 根据1961-2009年秦岭南北57个站点的月降水资料,采用区域旱涝指标和Z指数,运用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Kriging插值等方法,对秦岭南北旱涝时空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关中地区年平均气温倾向率大于陕南,气温突变年均为1996年。②近49年来,关中地区暖干化及春旱、夏涝的趋势较陕南显著。气温突变后秦岭南北重旱频次所占比例均增大,偏涝比例均减小。关中旱涝存在明显的3~4年和22~27年的变化周期,陕南存在3~4年和24~30年的旱涝周期,这种变化周期与厄尔尼诺和太阳活动周期相对应。③秦岭南北年大旱频次,陕南大于关中。大涝频次分布规律性不强,中心点零星分布。冬季旱涝频次呈纬向分布,春、夏季和秋季呈经向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旱涝灾害 时空分布 变化周期 厄尔尼诺 秦岭 陕西
原文传递
西藏羊八井地区近地晴天大气电场周期变化 被引量:13
2
作者 徐斌 张颖 +3 位作者 贾焕玉 陈天禄 袁爱芳 孟宪茹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4-318,共5页
基于西藏ARGO-YBJ实验,分析了2005年12月—2007年9月期间西藏羊八井地区近地晴天大气电场强度的周期变化,并重点讨论了其太阳日周期的相位变化。结果表明,晴天状态下大气电场强度存在明显的半日周期和太阳日周期变化。太阳日周期的相位... 基于西藏ARGO-YBJ实验,分析了2005年12月—2007年9月期间西藏羊八井地区近地晴天大气电场强度的周期变化,并重点讨论了其太阳日周期的相位变化。结果表明,晴天状态下大气电场强度存在明显的半日周期和太阳日周期变化。太阳日周期的相位变化呈现大陆复杂型(双峰、双谷),日变化曲线随季节变化,在冬季,电场强度水平较高,最大日变化幅度约30%;春、夏季电场强度水平较低,最大日变化幅度约15%。该初步研究结果对了解西藏地区晴天大气电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晴天大气电场 周期变化 相位分布
下载PDF
延河流域径流和输沙周期变化特征的小波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于浩 张晓萍 李锐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4期18-22,共5页
用延河流域甘谷驿站1953—2000年实测月径流深和输沙模数数据和1957—2000年月均面降雨数据,采用小波多尺度方法,分析延河流域主要水文要素的周期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延河流域降雨、径流和输沙存在着显著的周期,且其大小非常接近,为... 用延河流域甘谷驿站1953—2000年实测月径流深和输沙模数数据和1957—2000年月均面降雨数据,采用小波多尺度方法,分析延河流域主要水文要素的周期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延河流域降雨、径流和输沙存在着显著的周期,且其大小非常接近,为3.0、6.5、13.0和23.0 a。降雨、径流和输沙主周期分别是3.0、23.0和23.0 a。延河流域20世纪70年代后降雨量年际分配趋于均匀。3 a对应的小尺度上,70—80年代初3个水文序列对应曲线出现紊乱现象,与该时期大规模水利水土保持措施的修建有关。80年代后,由于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效益的削弱,3条曲线重新趋于一致。13 a对应的中尺度和23 a对应的大尺度上,均出现径流和输沙曲线不同步,或者滞后于降雨曲线现象。降水是径流和输沙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外动力因子,人类活动导致的流域下垫面变化则是不可忽视的另一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周期变化特征 降雨量 径流深 输沙模数 延河
下载PDF
SLR不同地心运动确定方法研究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邵璠 王小亚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6-119,共14页
处理了Lageos-1,Lageos-2,Etalon-1和Etalon-2共4颗卫星在1993―2017年的全球卫星激光测距(satellite laser raging,SLR)观测数据,并对国际激光测距服务(International Laser Ranging Service,ILRS)各分析中心(analysis centers,ACs)的... 处理了Lageos-1,Lageos-2,Etalon-1和Etalon-2共4颗卫星在1993―2017年的全球卫星激光测距(satellite laser raging,SLR)观测数据,并对国际激光测距服务(International Laser Ranging Service,ILRS)各分析中心(analysis centers,ACs)的周解进行了技术内综合,分别通过几何法(参考SLRF2008和SLRF2014)和直接法(针对Lageos-1和Lageos-2)确定了SLR地心运动序列;利用傅里叶变换和最小二乘法分析了地心运动的长期变化、周年变化和半年变化,并与CSR(the center for space research)提供的动力学法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地心运动的长期项比周期项小1个量级;与SLRF2008几何法相比,用SLRF2014几何法得到的地心运动长期项明显较小,特别是在Z方向;使用直接法分别针对Lageos-1和Lageos-2卫星激光测距数据解算的地心运动半年项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周年项相位相差较大,且在Z方向与几何法及CSR提供的动力学法结果差异也很大,这可能与该方法解算的地心运动与测站偏心改正强相关有关,也可能与单颗星解算地心运动几何结构不够好有关;使用几何法得到的地心运动与CSR动力学结果非常接近,证明利用上海天文台和ILRS ACs周解进行技术内综合来确定地心运动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激光测距 技术内综合 地心运动 长期变化 周期变化
下载PDF
东北地区夏季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54
5
作者 韩艳凤 江志红 +1 位作者 王冀 张艳梅 《气象科技》 2005年第2期136-141,共6页
采用东北地区99个测站1960~2000年逐日降水资料,运用小波分析、突变分析、旋转EOF等方法,研究了东北地区不同区域夏季降水的长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呈减少趋势,并存在14年和2~4年的变化周期。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 采用东北地区99个测站1960~2000年逐日降水资料,运用小波分析、突变分析、旋转EOF等方法,研究了东北地区不同区域夏季降水的长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呈减少趋势,并存在14年和2~4年的变化周期。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可分为5种空间分布类型:东北西南部型、东北东南部型,东北东北部型、东北西北部型、东北中部型。东北东南部地区夏季降水减少趋势最明显,东北西南部降水的增加趋势最明显。各区域降水的变化周期有所区别,东北东北部存在16~18年的变化周期,其它地区存在10~14年的变化周期,各区域降水突变的时间主要在60年代和80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时空变化特征 变化周期 空间分布类型 夏季降水异常 区域降水 2000年 东南部地区 降水资料 小波分析 突变分析 80年代 60年代 西南部 东北部 EOF 趋势 西北部
下载PDF
东亚冬季风指数的分类和比较 被引量:32
6
作者 邵鹏程 李栋梁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6-235,共10页
在回顾了2009年以前定义过的冬季风指数的基础上,按照定义要素的不同,进行了分类及序列延长计算,并将现有的冬季风指数分为海陆气压差类(4个)、高压特征类(3个)、风场特征类(9个)、环流特征类(4个)和综合类(2个)。研究了这些冬季风指数... 在回顾了2009年以前定义过的冬季风指数的基础上,按照定义要素的不同,进行了分类及序列延长计算,并将现有的冬季风指数分为海陆气压差类(4个)、高压特征类(3个)、风场特征类(9个)、环流特征类(4个)和综合类(2个)。研究了这些冬季风指数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趋势及其周期变化,分析了各指数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冬季风指数对中国冬季大陆气温变化的指示性。结果表明:东亚冬季风存在缓慢减弱的变化趋势,主要呈现出准6a,准11a和准17a的周期振荡特征。同类别指数之间的相关性要优于不同类别的。东亚冬季风指数与中国冬季大陆气温相关性普遍好的地区主要在河套及内蒙古中部、华南和东南沿海、四川盆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风指数 变化趋势 周期 相关性 冬季气温
下载PDF
永定河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7
作者 丁爱中 赵银军 +2 位作者 郝弟 张淑荣 乔光建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22,共6页
根据永定河流域石匣里站、响水堡站和官厅水库站1956年-2003年的年径流资料,应用Mann-kendall检验法、Pettitt检验法、滑动T检验和小波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永定河流域年径流量的趋势性、周期性及突变特征,并从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两方面... 根据永定河流域石匣里站、响水堡站和官厅水库站1956年-2003年的年径流资料,应用Mann-kendall检验法、Pettitt检验法、滑动T检验和小波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永定河流域年径流量的趋势性、周期性及突变特征,并从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永定河流域年径流量一直处于显著下降趋势中,存在27(28)年的第一主周期和20(21)年的第二主周期;1982年-1983年径流量发生突变,突变前后变化较大。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人类活动,如土地利用、闸坝工程建设以及地下水过度开采等;气候变化对径流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定河 年径流量 趋势变化 周期变化 突变点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近50年来长江宜昌站水温变化的多尺度分析 被引量:30
8
作者 郭文献 夏自强 +1 位作者 王鸿翔 张运鑫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97-1203,共7页
基于1956-2006年月均水温和年均水温资料,采用复Morlet小波函数,对长江中游宜昌水文站近50年来河流水温的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时间序列进行了小波分析,揭示了宜昌水文站水温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的复杂结构,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水温序列变... 基于1956-2006年月均水温和年均水温资料,采用复Morlet小波函数,对长江中游宜昌水文站近50年来河流水温的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时间序列进行了小波分析,揭示了宜昌水文站水温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的复杂结构,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水温序列变化的周期和突变点,并根据主周期对未来水温变化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近50年来宜昌站河流水温变化具有多层次的时间尺度结构,年水温和各季节水温均存在10-16年和4-6年左右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水温变化的阶段性特征明显。经水温变化趋势分析,2006-2008年左右年均水温处于偏高期,在2009-2012年左右水温将偏低。该研究结果为长江中游宜昌江段重要水生生物动态变化的水温响应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长江 水温 时间尺度
下载PDF
近48a台北市气温的小波分析 被引量:27
9
作者 秦丽 张立凤 骆凯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0年第2期59-62,共4页
利用Morlet小波分析了1961—2008年台北市年平均气温序列的小波变化特征,揭示了气温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结构,结果表明:台北市年平均气温存在多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有3个明显的特征时间尺度,分别是4 a、6-8 a和14-16 a;除14-16 a的时... 利用Morlet小波分析了1961—2008年台北市年平均气温序列的小波变化特征,揭示了气温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结构,结果表明:台北市年平均气温存在多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有3个明显的特征时间尺度,分别是4 a、6-8 a和14-16 a;除14-16 a的时间尺度在整个研究时段都很明显外,其他尺度的周期阶段性都较强;以14-16 a的特征时间尺度为主周期;台北市的气温变化还表现出突变的特点;近48 a来,台北市年平均气温的气候倾向率为0.3℃/10 a,气温升高的趋势十分明显;未来2年气温在总趋势上升的前提下将处在一个偏冷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北 年平均气温 MORLET小波分析 周期变化 变化趋势 气候倾向率
下载PDF
南极海冰和陆架冰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9
10
作者 解思梅 魏立新 +2 位作者 郝春江 张海英 梅山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46,共15页
利用美国冰中心和雪冰中心提供的海冰资料和我国南极考察现场的海冰观测资料,对南极海冰的长期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20世纪70年代后期是多冰期;80年代是少冰期;90年代南极海冰属于上升趋势,后期偏多,区域性变化差别大,东南极海冰偏... 利用美国冰中心和雪冰中心提供的海冰资料和我国南极考察现场的海冰观测资料,对南极海冰的长期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20世纪70年代后期是多冰期;80年代是少冰期;90年代南极海冰属于上升趋势,后期偏多,区域性变化差别大,东南极海冰偏多,西南极海冰即南极半岛两侧尤其是威德尔海区和别林斯高晋海的冰明显偏少。东南极和西南极海冰的变化趋势总是反相的。90年代后期普里兹湾的海冰明显偏多,南极大陆陆架冰外缘线总体没有明显的收缩,有崩解也有再生的自然变化现象。西南极威德尔海的龙尼冰架和罗斯海冰架东部崩解和收缩趋势明显,东南极的冰架也有崩解和收缩,但没有西南极明显。陆架冰崩解向海洋输送的冰山对全球海平面升高有一定的影响。目前南极冰盖断裂崩解形成的冰山,向海洋输入的水量可使全球海平面上升约14mm。南极海冰没有随着全球气候温暖化而明显减少,而是按照东南极和西南极反相的变化规律进行周期性的变化、调整和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海冰 陆架冰 变化特征 变化动态
下载PDF
基于HHT的雅鲁藏布江径流变化周期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邵骏 袁鹏 +1 位作者 颜志衡 张文江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5-130,共6页
采用Hilbert—Huang变换对雅鲁藏布江干支流上的10个水文站1956—2000年天然径流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了雅鲁藏布江流域年径流变化的近似周期及其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全流域范围内存在约3、6~8、9、11~13、16~17及22~... 采用Hilbert—Huang变换对雅鲁藏布江干支流上的10个水文站1956—2000年天然径流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了雅鲁藏布江流域年径流变化的近似周期及其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全流域范围内存在约3、6~8、9、11~13、16~17及22~24a的近似周期。同时研究还发现,雅鲁藏布江干支流在20世纪60年代左右径流量较大,但在进入60年代中后期之后,年径流量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这种趋势在80年代附近达到极小值,此后径流量逐渐回升,并在90年代后逐渐进入相对丰水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 Hilbert—Huang变换 径流 周期分析 变化趋势
下载PDF
GPS时间序列及其对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响应 被引量:19
12
作者 敬少群 吴云 +2 位作者 乔学军 周硕愚 施顺英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4-401,466,共8页
采用GIPSY软件解算的站点坐标时间序列,对我国25个GPS基准站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时间序列存在明显的趋势变化,经向坐标与纬向坐标的趋势变化反映了各站点在全球板块中的运动;垂直方向的趋势变化揭示的可能是大尺度的构造信... 采用GIPSY软件解算的站点坐标时间序列,对我国25个GPS基准站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时间序列存在明显的趋势变化,经向坐标与纬向坐标的趋势变化反映了各站点在全球板块中的运动;垂直方向的趋势变化揭示的可能是大尺度的构造信息,也可能是站点周围局部运动的反映.分析还表明,该时间序列存在明显的近乎1年的年变周期,但具体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最后,就该时间序列对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PS时间序列对该地震的孕育过程反映明显,并根据时间进程及异常特点将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孕育过程分为3个阶段:块体受力状态的变化、应力积累和能量的快速积累与缓慢释放.在8.1级地震孕育的初始阶段和临震、同震及震后恢复阶段,垂直方向的异常占据主导地位,初始阶段垂直方向的异常运动导致断层间闭锁;而在地震孕育的中期,各块体间水平方向的差异运动则占主导地位,它是引起能量在断层闭锁段积累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时间序列 趋势变化 周期变化 地震孕育 断层间闭锁 能量积累
下载PDF
西南地区春季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8
13
作者 范思睿 王维佳 《干旱气象》 2015年第5期740-747,共8页
根据1961~2012年西南地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116个气象台站逐月降水资料,利用REOF、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西南地区春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空间分布特征、周期变化、突变年份等。结果表明,近52 a来... 根据1961~2012年西南地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116个气象台站逐月降水资料,利用REOF、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西南地区春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空间分布特征、周期变化、突变年份等。结果表明,近52 a来,西南地区春季降水有明显的地域性,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几乎每个年代降水都呈现东西部反相趋势。据此把西南地区春季降水进行REOF分区,可分为4个区域:Ⅰ区(云南地区和四川西南部)和Ⅳ区(川西高原和攀西高原部分地区)春季降水呈增加趋势,Ⅱ区(贵州地区和四川东南部个别地区)和Ⅲ区(四川东北部和重庆地区)呈减少趋势。4个区域春季降水都是长周期中包含着短周期,24~28 a的周期和10 a以下的周期较为普遍。4个区域春季降水突变都普遍发生在1980年代后,降水变化显著时期基本集中在21世纪初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降水 西南地区 REOF 周期变化
下载PDF
热膨胀效应对GNSS基准站垂向位移非线性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姜卫平 王锴华 +1 位作者 邓连生 李昭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3-480,共8页
天线观测墩及基岩的热膨胀效应会造成GNSS基准站坐标时间序列高程方向的非线性变化。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热膨胀效应导致的基准站垂向位移的改进方法:首先利用基岩热膨胀模型和基准站地表温度数据,分别计算热膨胀效应对基准站天线观测墩... 天线观测墩及基岩的热膨胀效应会造成GNSS基准站坐标时间序列高程方向的非线性变化。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热膨胀效应导致的基准站垂向位移的改进方法:首先利用基岩热膨胀模型和基准站地表温度数据,分别计算热膨胀效应对基准站天线观测墩和基岩的影响量;其次,利用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同时估计模型中周期项的周期、振幅、相位等信息,而已有方法仅估计振幅与相位信息;最后,基于改进的模型,分析了基准站垂向位移的周期性特征变化。本文利用该方法分析了有代表性的9个IGS基准站的数据。结果表明:基岩热膨胀和天线观测墩热效应能造成测站垂直方向位移变化;在分析的基准站中,最大影响分别可达0.57mm和1.85mm;热膨胀效应造成的GNSS基准站垂直方向位移时间序列具有周年和半周年周期特性,分别可以解释测站U方向坐标时间序列季节性变化的11.2%和3.3%,影响大小随测站纬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半周年影响明显小于周年影响;同时,部分测站发现了其他小周期的影响(约51d)。此外,基于该方法,选取了全球107个IGS站,计算了热膨胀造成的各测站垂向位移周年振幅及其相位,结果显示周年振幅最大可达3.3mm,其大小和测站纬度具有比较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膨胀 垂向位移 周期变化 最小二乘拟合
下载PDF
场地脉动卓越周期在工程抗震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5
作者 彭远黔 路正 +1 位作者 李雪英 高登平 《华北地震科学》 2000年第4期61-68,共8页
根据工程项目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所进行的场地脉动卓越周期测试和剪切波速测试结果 ,以及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结果的研究分析 ,根据现行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将场地脉动卓越周期作为工程抗震中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划分的参考标准 ,以... 根据工程项目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所进行的场地脉动卓越周期测试和剪切波速测试结果 ,以及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结果的研究分析 ,根据现行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将场地脉动卓越周期作为工程抗震中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划分的参考标准 ,以及与工程场地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结果回归分析 ,结合场地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 ,估算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应用于工程抗震设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抗震 地震危险性 场地脉动卓越周期 剪切波
下载PDF
河西地区地表感热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振朝 韦志刚 +1 位作者 吕世华 符睿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3-299,共7页
利用河西地区13个测站的资料和金塔试验资料,通过聚类分析和小波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河西地区地表感热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河西地区13个站感热输送的最大值一般出现在5月或6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3~4月份普遍急剧增大,在10~1... 利用河西地区13个测站的资料和金塔试验资料,通过聚类分析和小波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河西地区地表感热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河西地区13个站感热输送的最大值一般出现在5月或6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3~4月份普遍急剧增大,在10~11月急剧减少。近50年间,河西地区大部分台站春季感热输送呈上升趋势,夏季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春季感热通量的主要显著性周期为3年。河西地区中部春季感热变化与风速、地气温差变化的相关关系都比较好,在河西西部春季感热变化与风速的相关关系较好,而在河西东部春季感热变化与地气温差的相关关系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地区 感热通量 周期变化
下载PDF
1952—2012年潍坊地区冰雹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5
17
作者 高晓梅 王令军 +4 位作者 王世杰 韩晓 王文波 邱刚 马守强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年第3期77-82,共6页
利用1952—2012年潍坊地区9个气象站的冰雹观测资料和冰雹气象灾害资料,对潍坊地区冰雹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52—2012年潍坊地区大冰雹出现较多,降雹持续时间大于20 min以上的冰雹所占比例最大,灾害相对较重。潍坊... 利用1952—2012年潍坊地区9个气象站的冰雹观测资料和冰雹气象灾害资料,对潍坊地区冰雹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52—2012年潍坊地区大冰雹出现较多,降雹持续时间大于20 min以上的冰雹所占比例最大,灾害相对较重。潍坊发生冰雹天气的局地性较强,地形及地理位置对潍坊地区的局地降雹起很重要的作用。冰雹日数的地理分布与地形相关,呈山区多、平原少的特点。6月是潍坊地区降雹的主要月份,其中6月中旬冰雹出现频率最高。冰雹日数的月变化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午后14—16时潍坊市降雹概率最大。潍坊市冰雹日数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并存在显著的16 a和2a左右的周期变化。1970年是冰雹日数的气候突变年份,自1970年后冰雹发生频率呈上升的趋势,特别是1974年后尤其显著。潍坊地区冰雹日数与同年份的冷空气活动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说明冷空气活动指数对潍坊地区的冰雹日数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年际变化 周期变化 气候突变
下载PDF
钦州市降雨及入海河流径流演变规律与趋势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陈立华 王焰 +1 位作者 易凯 赖河涛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9-96,共8页
依据钦州市58a平均降雨量和3条入海河流控制站径流量长序列资料,采用滑动平均、线性回归、Spearman、M-K及R/S法综合分析降雨径流的趋势性及突变特征。结果表明,钦州市降雨量总体呈弱增加趋势,增加率为0.742mm/10a,而茅岭江、钦江、大... 依据钦州市58a平均降雨量和3条入海河流控制站径流量长序列资料,采用滑动平均、线性回归、Spearman、M-K及R/S法综合分析降雨径流的趋势性及突变特征。结果表明,钦州市降雨量总体呈弱增加趋势,增加率为0.742mm/10a,而茅岭江、钦江、大风江流域径流量存在总体减少趋势,减少率分别为0.2×108m^3/10a、1.1×108m^3/10a、0.4×108m^3/10a。运用复Molet小波分析多时间尺度周期性,降雨量序列存在5个时间尺度,22a和15a时间尺度分别为序列第一、三主周期;径流量序列存在3个时间尺度,其中22a和8a时间尺度分别为径流量序列第一、二主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州市 降雨量 径流量 趋势性 突变性 周期性
下载PDF
秦岭南北近地面水汽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19
作者 蒋冲 王飞 +3 位作者 喻小勇 穆兴民 杨旺明 刘思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805-3815,共11页
利用秦岭南北地区47个气象站1960—2011年的观测资料,借助Spline空间插值、Pettitt突变点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水汽的空间分布、时空演变、突变特征和周期特征及其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秦岭南北近地面水汽呈南高... 利用秦岭南北地区47个气象站1960—2011年的观测资料,借助Spline空间插值、Pettitt突变点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水汽的空间分布、时空演变、突变特征和周期特征及其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秦岭南北近地面水汽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各子区水汽由南向北递减,季节分布规律与年尺度基本一致,以夏季最大,冬季最小。②近52年平均水汽压呈上升趋势,秦岭南坡和汉水流域上升速率较快,巴巫谷地呈下降趋势;③53%的站点冬季水汽压发生突变,集中分布于秦岭以南的部分地区,突变集中发生在1985—1988年间,与冬季气温突变时间一致,其余季节突变现象不明显。④水汽在21a时间尺度下经历了4次干湿交替变化,各季节水汽变化规律与年尺度基本一致,未来一段时间该地区仍然处于相对干旱状态。⑤水汽压受到包括气温、风速、日照在内的多种气象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力大小排序为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相对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南北 水汽压 时空变化 突变 周期变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石家庄降水量和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月英 范俊红 +4 位作者 于海磊 牛英洁 祁华 王霞 孙晓杰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9年第2期31-34,共4页
利用石家庄1955—2001年的降水和气温资料,对石家庄近47a的气候变化及特征进行分析。趋势分析结果显示:年气温呈上升趋势,其中最低气温与冬季气温的上升趋势比较明显;年降水趋势倾向不明显。利用墨西哥帽小波对四季、年的降水距平和温... 利用石家庄1955—2001年的降水和气温资料,对石家庄近47a的气候变化及特征进行分析。趋势分析结果显示:年气温呈上升趋势,其中最低气温与冬季气温的上升趋势比较明显;年降水趋势倾向不明显。利用墨西哥帽小波对四季、年的降水距平和温度距平进行小波变换,结果显示:四季、年的降水、温度距平呈现出不同的周期变化;夏季降水距平的信号震荡特征与年降水距平的信号震荡特征比较相似,冬季温度距平正中心强度为四季之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家庄 降水 气温 气候趋势 周期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