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穿支皮瓣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
作者 徐达传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235-240,共6页
皮瓣外科在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是供区损伤最小化、受区功能最大化。由于穿支皮瓣能最大限度满足上述条件,因此发展迅速。本文重点总结穿支皮瓣近年在基础与临床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基础研究方面包括:穿支皮瓣3D可视化研究、穿支体间cho... 皮瓣外科在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是供区损伤最小化、受区功能最大化。由于穿支皮瓣能最大限度满足上述条件,因此发展迅速。本文重点总结穿支皮瓣近年在基础与临床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基础研究方面包括:穿支皮瓣3D可视化研究、穿支体间choke vessels在体动态研究;临床应用方面包括:穿支血管的术前影像导航技术、带蒂穿支皮瓣、游离穿支皮瓣、自由穿支皮瓣、穿支微型皮瓣和特殊形式穿支皮瓣以及影响穿支皮瓣成活的血管因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血管 穿支皮瓣 显微外科解剖 显微外科
下载PDF
一种研究choke血管新的动物模型—大鼠背部皮窗 被引量:16
2
作者 庄跃宏 胡斯旺 +4 位作者 吴东方 丁茂超 黄美贤 唐茂林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9-613,共5页
目的建立大鼠背部皮窗来观察大鼠皮肤血管体之间的choke血管。方法首先设计一种可以骑跨在大鼠背部的观察窗,之后在SD大鼠背部一侧设计切取一个以髂腰动脉皮支为蒂的跨3个血管体区的皮瓣,后原位缝合。将观察窗对准皮瓣的choke区安装上去... 目的建立大鼠背部皮窗来观察大鼠皮肤血管体之间的choke血管。方法首先设计一种可以骑跨在大鼠背部的观察窗,之后在SD大鼠背部一侧设计切取一个以髂腰动脉皮支为蒂的跨3个血管体区的皮瓣,后原位缝合。将观察窗对准皮瓣的choke区安装上去,每隔12 h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choke血管的形态,用数码相机拍照,连续观察7 d。结果 10只中有3只术后出现严重感染。通过皮窗观察孔能够完整流器地观察到choke区的动静脉。皮瓣掀起60 h可见连接小静脉管径发生轻微扩张,随后几天管径继续扩张,并因为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血管的曲度增加;这些小静脉的管径扩张于术后5 d达到极致。术后choke区静脉干及动脉管径也可见相应扩张,但其变化不及静脉明显。结论与之前报道过的X线造影、CTA相比,大鼠背部皮窗作为观察choke血管的一种新的方法,其最大的优点是能在同一活体上对choke血管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实时观察。其缺点为频繁麻醉可能影响大鼠的生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体区 穿支皮瓣 choke血管 皮窗
下载PDF
谿谷结构的现代解剖学印证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斌 尤海燕 李玉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39-642,共4页
谿谷是《黄帝内经》中一个重要的人体结构概念,被用于阐发几乎各种骨病的发生、发展机制。谿谷的结构特征可以总结为:谿谷肉会、毗邻孙络、连属于骨3方面。但是谿谷及其结构特征在后世文献中鲜被提及,由此现代中医研究者对此术语的解读... 谿谷是《黄帝内经》中一个重要的人体结构概念,被用于阐发几乎各种骨病的发生、发展机制。谿谷的结构特征可以总结为:谿谷肉会、毗邻孙络、连属于骨3方面。但是谿谷及其结构特征在后世文献中鲜被提及,由此现代中医研究者对此术语的解读多含糊其辞。1987年澳大利亚学者Taylor基于解剖学发现提出了"血管区"理论,在其论文中提到类似谿谷的结构。两者结构特征惊人的相似,如皮穿支血管在深筋膜紧系于骨的部位穿出其外层,这一特征在肌肉交汇的部位更易于发现,表现为肌肉周缘的沟和谷。中西医学在谿谷结构上的相互印证是偶然也是必然。血管区理论的相关启示有益于利用现代医学科技深入理解并进一步探索谿谷结构,从而更好地运用于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谿谷 孙络 血管区 穿支血管 黄帝内经
原文传递
超声造影及三维重建对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血管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陆林国 徐智章 +2 位作者 刘吉斌 徐秋华 宋树良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0-523,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和三维重建技术检查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血管,全面获取穿支血管的解剖信息,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术前导航。方法在常规超声基础上运用超声造影对43例乳房重建患者行DIEP穿支血管检查,并在超声造影状态下...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和三维重建技术检查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血管,全面获取穿支血管的解剖信息,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术前导航。方法在常规超声基础上运用超声造影对43例乳房重建患者行DIEP穿支血管检查,并在超声造影状态下行三维重建。除定位穿支血管出肌点外,力求更清晰、直观地显示穿支的走行、与主干的关系以及穿支在皮瓣内的分支、分布情况。结果超声造影清晰地显示和定位了40例(93%)DIEP穿支血管,并能明确其在肌层的走行、与主干的关系;对41例(95%)DIEP穿支进行重建图像获得较为满意的三维图像,可更全面直观地显示穿支血管的空间结构。所有病例均在术中证实超声所见,术后皮瓣均存活。结论超声造影和三维重建技术能在常规超声基础上更全面、准确地定位和显示穿支血管,为DIEP穿支血管术前和术中发挥重要的导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微气泡 外科皮瓣 穿支血管
原文传递
穿支皮瓣中Choke vessels的相关研究与展望
5
作者 霍磊 谭琪 +1 位作者 高加智 谢佳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309-1313,共5页
Choke vessels作为连接穿支皮瓣中相邻血管体的桥梁,在提高穿支皮瓣存活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如何提高穿支皮瓣存活率的研究重点是通过施加不同措施增加Choke vessels的供血而改善皮瓣血运。本文通过对Choke vessels在穿支皮瓣中... Choke vessels作为连接穿支皮瓣中相邻血管体的桥梁,在提高穿支皮瓣存活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如何提高穿支皮瓣存活率的研究重点是通过施加不同措施增加Choke vessels的供血而改善皮瓣血运。本文通过对Choke vessels在穿支皮瓣中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分析不同干预措施对Choke vessels的影响,旨在为未来提高穿支皮瓣存活率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CHOKE vessels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原文传递
CT血管造影定位穿支血管在股前外侧皮瓣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兰玉燕 孙黎波 +1 位作者 张力 周航宇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67-869,共3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定位穿支血管在股前外侧皮瓣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拟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术的患者,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定位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血管,选取管径较粗、血流丰富、血管蒂长的穿支血管设计皮瓣。结果:8例患者术...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定位穿支血管在股前外侧皮瓣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拟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术的患者,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定位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血管,选取管径较粗、血流丰富、血管蒂长的穿支血管设计皮瓣。结果:8例患者术前CT血管造影定位的穿支血管与术中所见完全吻合,8例股前外侧皮瓣完全存活,1例发生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后存活。切取皮瓣面积6cm×4cm^10cm×5cm,供区无运动感觉功能障碍。结论:术前运用CT血管造影可准确定位穿支血管位置,有利于皮瓣制备,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股前外侧皮瓣 穿支血管
原文传递
choke血管血流动力学及血管重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海福 方柏荣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2年第1期109-114,共6页
传统的穿支皮瓣因面积较小而无法满足大面积创伤修复的需要。因此,包含多个穿支体的跨区皮瓣越来越多地用于创面修复。然而,跨区皮瓣中choke血管的阻力较大,导致跨区皮瓣远端血供匮乏,易出现坏死。因此,跨区皮瓣远端坏死成为大面积创面... 传统的穿支皮瓣因面积较小而无法满足大面积创伤修复的需要。因此,包含多个穿支体的跨区皮瓣越来越多地用于创面修复。然而,跨区皮瓣中choke血管的阻力较大,导致跨区皮瓣远端血供匮乏,易出现坏死。因此,跨区皮瓣远端坏死成为大面积创面修复的一大难题。研究choke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血管重构对改善跨区皮瓣远端血供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choke血管血流动力学及血管重构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对降低跨区皮瓣远端坏死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跨区皮瓣 choke血管 血流动力学 血管重构
原文传递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游离腓骨肌皮瓣在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孙黎波 兰玉燕 +4 位作者 周航宇 付光新 姚志浩 李勇 李峻屹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26-62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游离腓骨肌皮瓣在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例拟行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手术的患者,术前行虚拟手术及导板设计,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备下颌骨截骨导板、腓骨塑形导板以及下颌骨修复后模型,在下颌骨修复后模... 目的:探讨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游离腓骨肌皮瓣在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例拟行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手术的患者,术前行虚拟手术及导板设计,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备下颌骨截骨导板、腓骨塑形导板以及下颌骨修复后模型,在下颌骨修复后模型上预制个体化重建钛板,术中根据导板和个体化重建钛板,完成对下颌骨缺损的精确修复。同时通过术前下肢CT血管造影观察腓动脉有无变异,对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定位穿支血管出肌点的体表位置,以其为中心设计皮瓣,完成软组织缺损的修复。结果:8例患者术后移植游离腓骨肌皮瓣均成活,导板术中就位顺利,个体化重建钛板位置准确,患者咬合关系恢复良好。术前CT血管造影检查顺利,CT血管造影可以准确显示腓动脉的解剖位置,定位穿支血管出肌点的体表位置与术中所见完全吻合。结论: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游离腓骨肌皮瓣能够成功修复下颌骨缺损,获得良好的美观和功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腓骨肌皮瓣 下颌骨缺损 导板 CT血管造影 腓动脉 穿支血管
原文传递
带皮穿支血管上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林洞 余云兰 +2 位作者 应振端 朱胜军 郑和平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55-357,共3页
目的探讨带皮穿支血管上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根据臂内侧深部知名血管的皮肤穿支血管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来源及其与上臂筋膜皮肤血供的相互联系,在上臂内侧设计皮穿支血管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肩、臂... 目的探讨带皮穿支血管上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根据臂内侧深部知名血管的皮肤穿支血管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来源及其与上臂筋膜皮肤血供的相互联系,在上臂内侧设计皮穿支血管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肩、臂、肘关节等部位皮肤缺损5例。结果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经6—12个月随访,皮瓣外形与肩、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带皮穿支血管的上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解剖位置恒定、血供良好,手术方法简单,是修复上肢皮肤缺损的一种可取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臂 皮穿支血管 皮神经营养血管 外科皮瓣
原文传递
CT血管造影辅助设计的个性化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舌癌术后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饶鹏程 罗世洪 +4 位作者 王雷 孙黎波 周航宇 吴双江 肖金刚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5-629,共5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定位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辅助设计的个性化股前外侧皮瓣(ALTF)在舌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方法:纳入舌鳞状细胞癌患者21例,术前采用CTA定位患者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并根据检查结果模拟设计个性化的ALTF,术...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定位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辅助设计的个性化股前外侧皮瓣(ALTF)在舌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方法:纳入舌鳞状细胞癌患者21例,术前采用CTA定位患者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并根据检查结果模拟设计个性化的ALTF,术中应用ALTF行软组织缺损重建修复。结果:2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所见血管走行与术前CTA显示均一致;切取皮瓣面积6.0 cm×5.0 cm^11.0 cm×8.5 cm;其中20例皮瓣存活,2例皮瓣发生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后,1例皮瓣恢复正常,1例皮瓣未能抢救成功,皮瓣坏死。术后随访6~36月,1例患者术后18个月死于肿瘤远处转移,其余患者均无瘤存活,移植皮瓣存活情况良好,舌外形、咀嚼功能、吞咽功能、语言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术前CTA可精确定位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利用CTA辅助设计的个性化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软组织缺损 CT血管造影(CTA) 穿支血管 个性化股前外侧肌皮瓣(ALTF) 修复重建
下载PDF
皮蒂在穿支筋膜蒂皮瓣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庄家正 王开放 +6 位作者 刘敏敏 林奕楠 鲍文珍 王锋 郑海波 方芳 庄跃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进一步阐明穿支筋膜皮瓣的皮蒂对皮瓣的静脉引流和动脉输入的作用。方法 40只重约300g的雄性SD大鼠,在背部切取大小为9 cm×3 cm的皮瓣后,等分入以下4组:穿支完好组(蒂部穿支保留完好)、动脉缺失组(结扎蒂部动脉)、静脉缺失组(... 目的进一步阐明穿支筋膜皮瓣的皮蒂对皮瓣的静脉引流和动脉输入的作用。方法 40只重约300g的雄性SD大鼠,在背部切取大小为9 cm×3 cm的皮瓣后,等分入以下4组:穿支完好组(蒂部穿支保留完好)、动脉缺失组(结扎蒂部动脉)、静脉缺失组(结扎蒂部静脉)及穿支缺失组(结扎动静脉)。术后7 d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皮瓣血液灌注,计算皮瓣坏死率,测量皮蒂血管的直径。结果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提示穿支完好组与静脉缺失组的灌注模式相似,穿支缺失组与动脉缺失组的灌注模式相似。穿支完好组和静脉缺失组的血流灌注量更大。穿支缺失组皮瓣的坏死率(26±1)%与动脉缺失组皮瓣的坏死率(29±1)%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穿支完好组(11±3)%和静脉缺失组(12±4)%皮瓣的坏死率(P<0.001)。静脉缺失组和穿支缺失组的皮肤基底部静脉网明显扩张,而动脉缺失组和穿支完好组的动脉网管径轻度增大。结论穿支筋膜皮瓣的皮蒂作为静脉引流额外通道的作用比其作为动脉输入的作用更加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穿支 皮蒂 choke血管
下载PDF
大鼠穿支皮瓣模型及皮瓣存活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文聪 刘继全 翟保平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年第4期330-332,共3页
大鼠穿支皮瓣是一种小型轴型皮瓣,是研究人穿支皮瓣的理想动物模型。本文就几种常见大鼠游离穿支皮瓣模型及皮瓣存活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穿支皮瓣 穿支血管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应用超引流技术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缺损 被引量:3
13
作者 袁野 邱俊涛 +5 位作者 李辉 易芳林 李高辉 余振涛 姚刘永 路闯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1年第5期534-540,共7页
目的探讨超引流技术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8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90医院收治的四肢创面的病例。均采用超引流技术腓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术中皮瓣除常规吻合皮神经并按1∶2的动、... 目的探讨超引流技术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8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90医院收治的四肢创面的病例。均采用超引流技术腓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术中皮瓣除常规吻合皮神经并按1∶2的动、静脉比例吻合穿支血管外,再根据皮瓣浅静脉(v)和受区浅静脉(V)在皮缘的相对位置、管径大小及静脉的长度给予匹配,按照静脉标记编号依次吻合1~3条浅静脉。上肢创面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下肢创面患者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所有患者皮瓣感觉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结果共纳入67例,男54例,女13例,年龄21~65岁,平均44岁。创面位于上肢16例,下肢51例。术中吻合3条浅静脉的皮瓣有8例,吻合2条的皮瓣38例,吻合1条的皮瓣21例;56例直接闭合供区,11例因切取面积较大行全厚皮片移植覆盖供区。术后1例出现动脉危象,急诊探查后1/2皮瓣坏死,二期行植皮手术修复;3例出现皮瓣下积血,经清创后二期愈合;其余病例均一期愈合。随访6~44个月,术后早期未见明显肿胀及水泡,皮瓣质地与受区皮肤基本一致,后期萎缩不明显,未见色素沉着,感觉恢复较快,切口瘢痕不明显;皮瓣供区均一期愈合,无功能异常。16例上肢创面患者经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2例,良3例,可1例;51例下肢创面患者经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优38例,良11例,可2例;所有患者经英国医学研究会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皮瓣两点辨距觉为8~10 mm,平均9.1 mm,皮瓣感觉功能48例达S3+,19例为S3。结论腓动脉穿支皮瓣手术中应用超引流技术,能有效预防皮瓣血液淤滞,降低皮瓣坏死风险,减少并发症,提高皮瓣成活质量,利于受区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游离组织瓣 四肢 显微外科手术 血管
原文传递
游离穿支孪生复合组织瓣修复第1跖骨头及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瑞甫 周明武 +2 位作者 幸超峰 李士民 宋力 《实用医药杂志》 2014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带胫骨(膜)瓣及隐神经的胫后动脉穿支孪生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足弓及第1跖骨头部感觉神经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02月—2012年02月临床应用5例,均为拇趾及第1跖骨头毁损、前足软组织缺损,前足纵横弓完... 目的探讨应用带胫骨(膜)瓣及隐神经的胫后动脉穿支孪生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足弓及第1跖骨头部感觉神经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02月—2012年02月临床应用5例,均为拇趾及第1跖骨头毁损、前足软组织缺损,前足纵横弓完整性破坏。选择以胫骨滋养动脉或胫后动脉发出的骨(膜)皮穿支血管为蒂,切取带胫骨(膜)瓣及隐神经的胫后动脉穿支血管供血的孪生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第1跖骨头及软组织缺损,骨瓣切取大小为1.5 cm×0.8 cm×0.6 cm^4.0 cm×1.5 cm×1.0 cm,皮瓣切取为5.0 cm×3.5 cm^7.0 cm×6.0 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术后3个月足部皮瓣有部分感觉恢复。随访6~24个月,皮瓣外形满意,骨折骨性愈合,可负重行走,行走步态接近正常,前足部皮瓣感觉恢复达S3。结论该术式保留了足弓外形及负重支撑点,行走和负重良好,外形及功能满意,有感觉。具有创伤小、供区部位隐蔽、不牺牲主干血管,手术操作简便等优势,一次手术即可使第一跖骨及周围组织达到满意的解剖塑形及良好功能。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跖骨 足弓 穿支血管 外科皮瓣 显微外科
下载PDF
穿支血管定位方法文献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计量分析
15
作者 丁茂超 郑俊 +5 位作者 习珊珊 毛以华 王建红 赵丽娜 唐茂林 陈世新 《现代实用医学》 2015年第2期145-146,274,F0003,共4页
目的了解穿支血管定位方法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水平,推断研究热点及预测发展趋势。方法在Webof Science数据库中,选择2005—2013年,以"perforator flap"为关键词找出所有关于穿支皮瓣的文献。然后在找出的文献中,以"perfora... 目的了解穿支血管定位方法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水平,推断研究热点及预测发展趋势。方法在Webof Science数据库中,选择2005—2013年,以"perforator flap"为关键词找出所有关于穿支皮瓣的文献。然后在找出的文献中,以"perforatorlocation"、"perforatorpredicting"、"vesselslocation"为关键词找出穿支血管定位相关文献,并导入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1)利用WOS自带的文献分析功能,导出引用频率排在前10的文献,并计算其8年平均引用频次;(2)导入Endnote中的文献利用其去重功能,去掉重复文献,然后对穿支血管定位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3年找出关于穿支皮瓣文献3876篇,去掉重复的文献后,找到关于穿支定位文献248篇。引用频次排名前10的文献,其8年的引用频次平均为49.1,8年的平均影响因子为6.14。引用频率排在前3的为穿支定位方法的CT造影、超声多普勒及解剖定位。结论 CT造影、超声多普勒探测是目前常见的穿支血管定位方法。穿支血管定位由传统的解剖学定位向超声定位、CT定位发展,由尸体预测其规律向活体实时探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血管定位 WEB of SCIENCE
下载PDF
股前内侧皮瓣作为替代皮瓣在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16
作者 孙黎波 兰玉燕 +3 位作者 周航宇 付光新 王雷 李勇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2-255,共4页
目的:探讨股前内侧皮瓣作为替代皮瓣在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拟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术的患者,术前常规行CT血管造影,利用影像工作站,分别于股前内侧、外侧区定位穿支血管的体表位置。其中有4例在股前外侧皮瓣制... 目的:探讨股前内侧皮瓣作为替代皮瓣在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拟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术的患者,术前常规行CT血管造影,利用影像工作站,分别于股前内侧、外侧区定位穿支血管的体表位置。其中有4例在股前外侧皮瓣制备过程中无合适穿支,在同一术区依据股前内侧区定位的穿支血管的体表位置,再次制备股前内侧皮瓣修复缺损。结果:4例股前内侧皮瓣均完全成活,切取皮瓣面积最大9 cm×6 cm,最小7 cm×4 cm,随访6~12个月,受区及供区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术前应用CT血管造影能够有效地提高皮瓣制备的准确性,制备股前外侧皮瓣无合适穿支血管时,使用同侧股前内侧皮瓣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股前内侧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穿支血管
原文传递
不携带源血管及阔筋膜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 被引量:16
17
作者 陆征峰 糜菁熠 +6 位作者 芮永军 施海峰 赵刚 杨凯 张圣智 黄海 杨红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不携带源血管及阔筋膜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手术方法。方法2013年2月至2016年10月.对8例伴有肌腱、骨外露的手部创面患者术前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S)技术,在股前外侧... 目的回顾性研究不携带源血管及阔筋膜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手术方法。方法2013年2月至2016年10月.对8例伴有肌腱、骨外露的手部创面患者术前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S)技术,在股前外侧区域找到相对粗大的穿支血管,将其设计在靠近皮瓣近端。术中在浅筋膜层找到穿支血管.切开小部分阔筋膜及股外侧肌后即于肌皮穿支血管处断蒂。皮瓣覆盖受区创面后。将皮瓣之穿支血管与受区动静脉吻合。定期随访,内容包括:伤口愈合情况;皮瓣质地、外形及感觉;供区瘢痕、并发症等情况。结果8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远端1.0cm左右坏死,后扩创直接缝合。均获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色泽正常,恢复保护性触觉,供区创面均一期愈合,仅遗留线性瘢痕。结论不携带源血管及阔筋膜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可以有效减少供区及受区损伤.缩短皮瓣切取时间.降低供区并发症.是修复手部创面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阔筋膜 源血管 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红外热成像技术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术前穿支血管探测中的比较 被引量:12
18
作者 徐宏征 张书诺 +2 位作者 章一新 肖文天 闵沛如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8-391,共4页
目的探讨及对比红外热成像技术(IRT)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F)术前穿支血管探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接受ALTPF手术行修复重建的患者共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12~53岁,平均38.7岁;所有... 目的探讨及对比红外热成像技术(IRT)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F)术前穿支血管探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接受ALTPF手术行修复重建的患者共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12~53岁,平均38.7岁;所有患者均切取带蒂或者游离的ALTPF,大小5.0 cm×8.0 cm~7.5 cm×30.0 cm,其中游离皮瓣21例,局部带蒂转移皮瓣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行IRT以及CDU检查进行供区穿支血管定位。使用卡方检验比较术前探测与术中实际情况,统计一致性。结果本组25例中,术前CDU共检测出53条穿支血管,IRT共检测到51个"热点",其中50个"热点"与CDU的结果相对应,κ指数为0.712(P<0.05),代表高度一致性,敏感性为94.3%,特异性为85.7%,两者之间定位的偏移与皮下组织厚度呈正相关。结论利用IRT在ALTPF术前探测穿支血管与CDU相比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兼具便携、经济、无创、操作简便的特点,同时在皮下组织较薄的人群中具有更高的精准度,是术前穿支血管导航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红外热成像技术 穿支血管探测 彩色多普勒超声
原文传递
踝前穿支皮瓣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0
19
作者 林涧 王之江 张天浩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73-877,共5页
目的探讨踝前穿支皮瓣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9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11例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8~76岁,平均43.5岁。足背缺损创面4.0cm×3... 目的探讨踝前穿支皮瓣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9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11例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8~76岁,平均43.5岁。足背缺损创面4.0cm×3.5cm~15.0cm×6.0cm。根据踝前穿支皮瓣解剖学基础,按照足踝部创面皮肤缺损的大小、形状,在小腿下段前面设计并切取踝前穿支皮瓣转位修复足背创面,皮瓣最大面积为15.0cm×6.0cm,最小面积为4.0cm×3.2cm。根据皮瓣成活、感染控制、弹性色泽、外观形态、供区瘢痕、皮肤感觉、患者认可等情况,对患者前足创面修复的术后疗效进行综合评价。对皮瓣进行肿胀程度评级测定。结果10例皮瓣术后全部顺利成活,供、受区伤口均Ⅰ期愈合;1例皮瓣远端发生皮缘坏死,给予换药处理,供、受区伤口均完全愈合。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成活良好,形态满意,色泽、弹性与周围正常皮肤接近;供区瘢痕较小,踝及足功能满意。疗效满意9例,一般2例,无不满意。皮瓣肿胀评级,早期:Ⅱ度9例,Ⅲ度2例;后期:Ⅰ度11例。结论踝前穿支皮瓣修复足背部缺损创面方法简便、安全,穿支血管较为恒定,血供可靠,皮瓣成活率高,疗效满意,是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损伤 外科皮瓣 踝前穿支血管
原文传递
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改良型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跟部创面 被引量:9
20
作者 宋鹏 段建青 +3 位作者 李朋飞 荆凯 李光辉 杜晨飞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3期310-314,共5页
目的探讨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改良型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跟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5例足跟部较大范围缺损(8 cm×12 cm^14 cm×20 cm)患者采用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改良型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进行修复,腓动脉穿支血... 目的探讨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改良型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跟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5例足跟部较大范围缺损(8 cm×12 cm^14 cm×20 cm)患者采用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改良型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进行修复,腓动脉穿支血管蒂直接旋转改为呈C形盘绕式。观察转移皮瓣成活等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后1例皮瓣的远端发生宽约1 cm坏死;1例皮瓣的近端边缘宽约1 cm坏死;其余皮瓣顺利成活,创面一期愈合。13例获得随访,时间7~72个月。患者行走无疼痛或仅轻微疼痛。末次随访时,皮瓣两点辨别觉15~25 mm,深感觉均恢复,皮瓣足底负重区无压疮形成,患者较为满意;Maryland足部评分75~95分,优9例,良3例,可1例。结论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改良型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手术操作简单,皮瓣蒂无肿胀,切取面积大,足跟负重区溃疡发生率低,适用于修复足跟部较大范围皮肤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跟损伤 软组织缺损 改良的腓动脉穿支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外科皮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