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3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经肝门腔静脉分流术 被引量:15
1
作者 褚建国 孙晓丽 +4 位作者 吕春燕 徐晓明 黄鹤 杨淑惠 周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367-371,共5页
目的介绍一种经皮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新方法,评价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探讨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19例门静脉高压患者行经皮经肝门腔静脉分流术(PTPS)。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16例,难治性腹水2例,肝肺综合征1例;Child’sB级4例、C级15... 目的介绍一种经皮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新方法,评价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探讨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19例门静脉高压患者行经皮经肝门腔静脉分流术(PTPS)。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16例,难治性腹水2例,肝肺综合征1例;Child’sB级4例、C级15例。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左支再穿刺肝段下腔静脉,经皮经肝方向植入PTFE覆膜支架于门静脉左支与腔静脉之间。结果19例经肝段下腔静脉PTPS分流术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未出现术中技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门腔静脉压力梯度平均下降13cmH2O,平均随访216d,所有患者未发生再出血,难治性腹水得到有效控制。1年内初步开通率94.8%,明显高于传统TIPS。结论经皮经肝途径建立门腔静脉分流是安全可行的,1年内支架初步开通率明显高于传统TI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高血压 门腔静脉分流 肝脏介入 经皮经肝 门腔静脉分流术 经皮经肝穿刺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门静脉高压症 难治性腹水
下载PDF
经皮肝穿胆汁引流治疗肝门胆管癌 被引量:14
2
作者 钱晓军 金文辉 +3 位作者 戴定可 于平 高堃 翟仁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0期669-672,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治疗无法手术的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接受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所致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管造影后,进行外引流和(或)内外引流、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等治... 目的分析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治疗无法手术的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接受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所致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管造影后,进行外引流和(或)内外引流、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等治疗。临床观察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和生存时间。结果全部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手术成功,成功率100%,根据Bismuth分型,其中Ⅰ型30例,Ⅱ型30例,Ⅲ型26例,Ⅳ型17例。留置支架39例,共47枚,引流管64例。治疗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由(386±162)μmol/L降至(161±11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总胆红素较术前明显好转76例,改善15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88.3%。术前合并感染17例,术后控制13例;术后并发胆道感染15例,胸部感染2例,13例出现一过性血清淀粉酶升高,8例血性引流液,1例胆道出血,1例幽门梗阻,30d内死亡9例。全组生存中位时间186d,1、3、6和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9.9%、75.3%、59.6%和16.9%。Ⅰ型、Ⅱ型明显较Ⅲ型、Ⅳ型预后好。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可明显缓解黄疸,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为肿瘤进一步治疗提供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胆管癌 恶性梗阻性黄疸 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 金属支架
下载PDF
改良式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治疗高位胆道恶性梗阻效果的初步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3
作者 牛焕章 高万勤 +6 位作者 李云东 黄可 杨海 王超 徐香梅 邢桃红 候民聚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49-1053,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PTBIED)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3年之间连续就诊的,经影像检查(部分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胆道梗阻部位在肝门部至胆总管近段,残留的胆总管长度〉3cm... 目的探讨改良式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PTBIED)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3年之间连续就诊的,经影像检查(部分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胆道梗阻部位在肝门部至胆总管近段,残留的胆总管长度〉3cm,血清总胆红素(TBIL)≥70μmol/L的患者,纳入试验组,行改良式PTBIED;符合前述条件但不愿行改良式PTBIED的患者和低位恶性胆道梗阻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按常规行传统式FFBIED。试验组患者根据术中造影,对胆道外引流管增加侧孔改造,将改造后的引流管头端置入残留的肝总管或胆总管,同时将增加的侧孔置于梗阻近侧扩张的胆管内。记录手术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血常规及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至患者死亡。本研究中,2组患者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Х^2检验,生存时间的比较采用生存分析。结果46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其中21例行改良式PTBIED,25例行传统PTBIED,2组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手术相关死亡。2组患者在皮肤瘙痒、纳差、腹胀、腹痛等临床症状改善方面相似,术后胆汁日平均引流量[试验组(521±136)ml/d,对照组(606±159)ml/d(t=1.930,P〉0.05)]、血清TBIL下降水平[试验组(87±51)μmol/L,对照组(105±66)μmol/L(t=1.061,P〉0.05)]、中位生存期[试验组7.7个月,对照组6.9个月(Х^2=0.610,P〉0.0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为(10.9±5.2)×10^9/L,较术前的(7.8±2.9)×10^9/L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6,P〈0.05);试验组术前为(8.2±3.4)×10^9/L,较术后的(7.4±2.6)×10^9/L明显降低(t=2.649,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未出现十二指肠液反流现象,1例发生胆道感染;对照组11例患者发生十二指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肝外 胆道外科手术 引流术 经皮肝穿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经皮经肝支架置入在胆道恶性梗阻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汪涛 田伏洲 +4 位作者 蔡忠红 汤礼军 李旭 陈涛 石力 《消化外科》 CSCD 2006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经肝支架置入技术在胆道恶性梗阻中的治疗意义。方法16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采用B超引导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外引流,并胆道造影后行金属支架置入。结果 胆道支架置入成功率100%,2例术后分别出现胆道及腹腔内...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经肝支架置入技术在胆道恶性梗阻中的治疗意义。方法16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采用B超引导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外引流,并胆道造影后行金属支架置入。结果 胆道支架置入成功率100%,2例术后分别出现胆道及腹腔内出血,保守治疗控制。术后1~4周黄疸消除率87.5%。最短生存时间2个月,最长1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6.8个月。6例随访期间出现胆道再梗阻,其中3例经B超引导经皮经肝胆道(PTCD)外引流+胆道冲洗再通,另3例因肿瘤长入,长期PTCD外引流。结论 (1)胆道金属支架减黄效果确切,并能原位恢复胆道的生理连续性;(2)超声介导技术可提高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成功率;(3)充分有效的胆汁外引流能减少支架置入的相关并发症,也为胆道再梗阻提出了解决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梗阻 支架置入 经皮经肝 超声引导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小肝癌 被引量:10
5
作者 朱彤 沈英 +1 位作者 范峻 王莹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9期522-524,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 (PRFA)治疗肝癌的效果和适应证。方法 对 16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行PRFA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肝癌的直径均≤ 3cm。PRFA治疗后甲胎蛋白转阴者占 93 .3 % (14 / 15 )。B超 ,CT复查肿...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 (PRFA)治疗肝癌的效果和适应证。方法 对 16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行PRFA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肝癌的直径均≤ 3cm。PRFA治疗后甲胎蛋白转阴者占 93 .3 % (14 / 15 )。B超 ,CT复查肿瘤缩小 ,并有包膜形成。 0 .5 ,1,2年生存率分别为 93 .8% ,10 0 % ,10 0 %。结论 PRFA是一种具有微创、时间短、安全方便、疗效可靠的治疗小肝癌的新方法。尤其适于有手术禁忌症 ,或有手术指征但位于肝中央区、临近腔静脉或肝门区的小肝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小肝癌 肝肿瘤 射频热凝 经皮肝穿刺 并发症
下载PDF
B超导引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谭万国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2期57-59,共3页
目的研究经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7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通过常规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通过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 目的研究经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7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通过常规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通过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恢复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4.06±4.62)ml少于对照组的(66.47±5.46)ml,手术时间(63.46±10.35)min、术后住院时间(6.67±2.16)d短于对照组的(94.38±12.36)min、(10.34±3.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通过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引导 经皮经肝 胆囊穿刺造瘘术 腹腔镜手术 急性胆囊炎
下载PDF
经皮经肝胆道镜治疗复发性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高骥 白剑峰 +2 位作者 夏金国 宋进华 石毅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镜(PTCS)治疗复发性胆管结石的操作技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5例复发性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行PTCS,50例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T管引流术,对比分析两组围手术期...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镜(PTCS)治疗复发性胆管结石的操作技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5例复发性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行PTCS,50例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T管引流术,对比分析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95例患者均因胆道结石行多次胆道手术,包括胆肠侧侧吻合、胆总管探查术、胆肠端侧吻合、肝部分切除术。PTCS组中40例行单通道PTCS,5例行双通道PTCS。患者均进行取石,其中32例联合双频激光碎石治疗。PTCS组取石治疗次数1~5次,平均(2.69±1.16)次;取石时间25~60 min,平均(40.33±10.90)min。随访2~29个月,16例患者出现发热、腹胀等胆管炎表现,4例胆管内见大量肠内容物反流。PTCS组取石时间短于LCBDE组,取石次数少于LCBDE组。结论:对于复发性胆管结石,相较常规LCBDE,PTCS可有效减轻手术创伤与风险,提高取石效率,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结石 腹腔镜检查 胆道镜检查 经皮经肝 胆总管探查
下载PDF
CT影像分析对经皮经肝胆道镜前入路的定位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纯忠 刘衍民 +1 位作者 文辉清 陆光生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2003年第5期396-398,共3页
目的 通过对胆道螺旋CT片的客观测量 ,对肝门部胆管进行立体定位 .方法 以肝内外胆管显影清楚 ,诊断为肝内外胆管结石的CT片 117份作为研究对象 .测量左右肝管汇合处及其体表投影点至剑突尖端的距离 ,计算出左右肝管汇合处至剑突尖端... 目的 通过对胆道螺旋CT片的客观测量 ,对肝门部胆管进行立体定位 .方法 以肝内外胆管显影清楚 ,诊断为肝内外胆管结石的CT片 117份作为研究对象 .测量左右肝管汇合处及其体表投影点至剑突尖端的距离 ,计算出左右肝管汇合处至剑突尖端连线的长度及其与人体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的夹角 ,对肝门部胆管进行立体定位 .并比较男女之间的差异 .结果 ①左右肝管汇合处在剑突尖端平面下方 19.8± 16 .1mm .②左右肝管汇合处位于正中矢状面右侧 4 5 .5± 10 .1mm .③左右肝管汇合处在前后方向上位于距前体表 81.7± 13.0mm .④左右肝管汇合处与剑突尖端连线长度为 94 .4± 12 .1mm .⑤左右肝管汇合处与剑突尖端连线与横断面夹角为 12 .4± 9.9度 .⑥左右肝管汇合处与剑突尖端连线与冠状面夹角为 76 .6± 11.3度 .⑦左右肝管汇合处与正中矢状面夹角为 30 .2± 6 .7度 .结论 术前CT定位定向对PTCS穿刺有指导意义 ,采取剑突下肋缘点穿刺时 ,在穿刺深度上男女有显著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入路 立体定位 胆道螺旋CT片 原发性胆管结石 胆道镜
下载PDF
经皮经肝穿刺同期胆道镜取石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 被引量:4
9
作者 林树文 方颖华 +3 位作者 丁新民 袁智明 万里鹏 吉成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7年第2期189-193,共5页
目的总结应用经皮经肝穿刺同期胆道镜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6月22例复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在同一次麻醉下,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道穿刺成功后,同期行胆道镜碎石取石的手术疗效。结果 21... 目的总结应用经皮经肝穿刺同期胆道镜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6月22例复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在同一次麻醉下,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道穿刺成功后,同期行胆道镜碎石取石的手术疗效。结果 21例患者穿刺后。取石成功,仅1例穿刺失败后中转开腹;1次取尽结石成功17例(81.0%),2次取尽结石者3例,3次取尽结石者1例,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随访至今无发现结石复发。结论对于复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严格把握适应证,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镜同期治疗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经肝胆道造瘘 胆道镜取石 肝胆管结石 复发性
下载PDF
经皮经肝胆道镜在保胆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寒竹 江志杰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4年第1期21-22,26,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镜在保胆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先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CD)术,2~3天后开始行窦道扩张,每周扩张1~2次,逐渐扩张到16~18F号,然后行经皮经肝胆道镜(PTCS),取出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结果 14例胆囊结...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镜在保胆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先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CD)术,2~3天后开始行窦道扩张,每周扩张1~2次,逐渐扩张到16~18F号,然后行经皮经肝胆道镜(PTCS),取出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结果 14例胆囊结石病人及5例胆囊息肉病人及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病人均通过经皮经肝胆道镜治愈。结论对于小于0.5cm的胆囊结石、大于0.5cm的胆囊息肉可以通过经皮经肝胆道镜技术,到达保胆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经肝 胆囊穿刺 保胆取石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屈建锋 陈克河 +3 位作者 康继厚 崔友福 刘芬儒 罗海燕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8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 ,采用普通B超探头体表十字方法定位 ,按Seldinger氏法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结果 超声诊断确诊率、抽脓成功率、治愈率均为 10 0 % (3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8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 ,采用普通B超探头体表十字方法定位 ,按Seldinger氏法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结果 超声诊断确诊率、抽脓成功率、治愈率均为 10 0 % (38/ 38)。其中 1次穿刺置管引流成功率 97.4 % (37/ 38) ;无 1例中转手术 ,出现并发症或死亡。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疗效显著 ,建议作为肝脓肿首选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 肝脓肿 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 并发症 成功率 结论 定位 方法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肝囊肿18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冬生 冯敬东 《中外医疗》 2013年第15期172-174,共3页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后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肝囊肿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8例肝囊肿患者,分别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囊肿直径3~5cm,采取直接经穿刺针抽吸囊液而后注射无水乙醇治疗的方法,囊肿直径≥5cm...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后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肝囊肿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8例肝囊肿患者,分别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囊肿直径3~5cm,采取直接经穿刺针抽吸囊液而后注射无水乙醇治疗的方法,囊肿直径≥5cm,采取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待囊液明显减少后,经引流管分次注射无水乙醇的方法,无水乙醇注射剂量为囊液引流量的1/5~1/4,术后分别于1个月、3个月、6个月经腹部CT检查判定疗效,囊腔消失为临床治愈,囊腔直径缩小>50%为临床有效,囊腔直径缩小<50%为无效。结果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肝囊肿手术成功率100%,单发肝囊肿临床疗效优于多发肝囊肿,经皮肝穿刺置管而后经引流管分次注射无水乙醇的方法优于经皮肝穿刺直接注射无水乙醇的方法。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后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肝囊肿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确切、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囊肿 经皮经肝 无水乙醇
下载PDF
双介入治疗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11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熊强 吴建兵 胡蓉环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脏栓塞术治疗(双介入治疗)肝癌合并门脉高压胃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11例肝癌合并门脉高压胃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病人行经皮穿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脏栓塞术治... 目的探讨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脏栓塞术治疗(双介入治疗)肝癌合并门脉高压胃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11例肝癌合并门脉高压胃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病人行经皮穿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脏栓塞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人手术成功,胃食管曲张静脉得到了有效闭塞。随访3~12个月.其中3个月内再出血仅1例,死亡3例,死亡原因均为肝功能衰竭。结论该治疗方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并发症少.既降低门静脉压力,又闭塞了曲张的胃冠状静脉及其属支,是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胃底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胃食管静脉曲张 经皮穿肝门静脉插管 门静脉高压
下载PDF
经皮肝双镜联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体会(附25例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叶锡银 王三贵 +1 位作者 张小玲 田晓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5年第8期611-61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肝双镜联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16例,平均(43.0±10.6)岁,均在B超引导下定位穿刺,同时行瘘道扩张,并将鞘管置入瘘道内,再联合应... 目的:探讨经皮肝双镜联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16例,平均(43.0±10.6)岁,均在B超引导下定位穿刺,同时行瘘道扩张,并将鞘管置入瘘道内,再联合应用硬质胆道镜、纤维胆道镜经鞘管进行胆道内碎石、取石、胆道扩张,置内支架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结果:手术均获成功,20例结石完全取净,一次手术结石取净率为80%(20/25),5例经二次手术取净结石。手术时间70-180 min,平均(100.0±12.5)min;术中出血量5-100 ml,平均(15.0±20.5)ml;住院7-15 d,平均(8.0±3.1)d。术后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随访2年,结石复发2例。结论:对于肝内胆管扩张的肝内胆管结石,尤其多次手术后肝内胆管残留结石或复发结石,双镜联合行经皮肝胆道镜手术是微创、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 经皮肝 胆道镜检查
下载PDF
经皮经肝肝内门体分流术的手术方法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名安 姜在波 +6 位作者 单鸿 周斌 张有用 王皓帆 黄明声 钱结胜 关守海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4年第3期1-4,共4页
目的介绍经皮经肝肝内门体分流术(PTIPS)的手术方法及围术期情况。方法 2009年11月—2013年3月,76例门静脉高压患者接受经门静脉右支PTIPS,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69例(其中23例合并不同程度腹腔积液),单纯性顽固性腹腔积液7例。术前肝功... 目的介绍经皮经肝肝内门体分流术(PTIPS)的手术方法及围术期情况。方法 2009年11月—2013年3月,76例门静脉高压患者接受经门静脉右支PTIPS,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69例(其中23例合并不同程度腹腔积液),单纯性顽固性腹腔积液7例。术前肝功能Child-Pugh A级23例,B级35例,C级18例。上腹部CT/MRI显示34例肝脏重度萎缩,肝裂明显增宽;25例伴门静脉血栓/癌栓形成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经皮成功穿刺门静脉右下分支后,沿同一穿刺道经门静脉"逆行"穿刺肝静脉或肝段下腔静脉,建立肝内门体分流道。结果 76例患者PTIPS成功率100%。门静脉压差由术前(32.35±2.89)mm Hg降至术后(18.42±1.32)mm Hg(P<0.001)。2例患者发生腹腔出血,栓塞相应肝动脉后治愈。1例肝功能C级患者术后5天因肝衰竭死亡,余75例患者术后1个月内门脉高压症状消失。结论 PTIPS是传统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的补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成功率高,大大拓展了介入性门体分流术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经皮经肝 门体分流术 放射学 介入性
原文传递
TACE、PEI、PVC三介入联合治疗中晚期肝癌
16
作者 黄平 徐华 +6 位作者 刘建辉 吴建兵 李凌 郭武华 魏建平 刘安文 兰琼玉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44-46,50,共4页
目的分析TACE、PEI、PVC三介入联合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晚期原发性肝癌60例,分为两组进行治疗: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组30例(对照组);TACE联合CT引导下无水酒精注射及/或门静脉化疗,即三介入联合治疗组30例(联... 目的分析TACE、PEI、PVC三介入联合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晚期原发性肝癌60例,分为两组进行治疗: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组30例(对照组);TACE联合CT引导下无水酒精注射及/或门静脉化疗,即三介入联合治疗组30例(联合治疗组)。观察两组间的生存率及门脉癌栓的消失率。结果对照组6、12、18、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56.7%(17/30)、40%(12/30)、20%(6/30)、6.7%(2/30),门脉癌栓消失率43.75%(7/16)。而治疗组6、12、18、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6.7%(23/30)、56.7%(17/30)、36.7%(11/30)、16.7%(5/30),门脉癌栓消失率为64.7%(11/17)。两组间生存率及门脉癌栓消失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介入联合治疗优于单纯栓塞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药物疗法 经皮穿刺门静脉插管 化学栓塞 无水乙醇
下载PDF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3
17
作者 钱晓军 戴定可 翟仁友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752-755,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无法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治疗疗效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无法手术切除恶性梗阻性黄疸住院病人233例。常规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后,放置外引流管或内外引流管及金属内支架留置,用以解除胆管梗阻。临床观... 目的回顾性分析无法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治疗疗效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无法手术切除恶性梗阻性黄疸住院病人233例。常规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后,放置外引流管或内外引流管及金属内支架留置,用以解除胆管梗阻。临床观察治疗前后总胆红素、BUN等生化指标改变,并观察生存时间、引流有效时间。结果全部病人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手术成功。治疗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由3492±1556mmol/L降至1789±1412mmol/L(t=1790,P=0000)。术前合并感染62例,术后控制23例,术后新发胆道感染27例,胸部感染2例,术后存在感染68例。30d内死亡30例,死亡组与非死亡组比较,术前术后胆红素差异显著,年龄差异显著,并与蛋白相关,与术后ALT、Cr相关、与HBDH、BUN相关,术后51例出现再梗阻,7例引流管脱落。全组生存中位时间73个月,通畅中位时间140个月。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可有效缓解黄疸,改善由于梗阻性黄疸引起的各种症状。对于老年人或身体状况较差的病人应慎重,术后应及时控制感染,条件许可情况下,尽量放置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介入治疗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 胆道造影 金属内支架
原文传递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手术时机的选择 被引量:73
18
作者 张宇航 马艳波 杜青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66-368,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治疗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AC)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对比分析我院74例...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治疗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AC)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对比分析我院7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PTGD术后不同时间段行LC的临床资料,根据Lc治疗的时间间隔分为3组,第1组(31例):4周内,第2组(22例):4~8周。第3组(21例):8周以上,对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胆囊水肿程度、中转开腹比例、住院时间及总费用进行比较。结果第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总费用上优于第1组、第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经PTGD治疗后4~8周内行Lc治疗能降低手术风险,减少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炎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
原文传递
经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137例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7
19
作者 范恒伟 刘会春 +2 位作者 李宗狂 周磊 金浩 《肝胆外科杂志》 2013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CD)后置入胆道金属支架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7例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或不愿行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超声引下行PTCD,术后1周在DSA下经PTCD窦道置入胆道金属支架,经此...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CD)后置入胆道金属支架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7例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或不愿行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超声引下行PTCD,术后1周在DSA下经PTCD窦道置入胆道金属支架,经此途径将体外引流转换为内引流。结果 137例患者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274.7±151.5)μmol/L,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到(150.1±100.6)μmol/L(P<0.01),肝功能明显改善(P<0.01),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9.29±0.77)个月。结论经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是一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具有安全、简便、创伤小、可重复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超声 PTCD 胆道支架 并发症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61
20
作者 蒋孙路 黄强 翟东升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1期75-79,共5页
目的对比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肝胆胰外科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97例,其中ERCP组54例和PTCD组43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目的对比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肝胆胰外科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97例,其中ERCP组54例和PTCD组43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舒适度评分、住院天数和费用。结果 (1)两组患者症状较术前改善,生化指标均下降,ERCP组和PTCD组黄疸总缓解率为77.78%和79.07%,高位梗阻黄疸缓解率为55.00%和89.29%,低位梗阻黄疸缓解率为91.18%和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ERCP组和PTC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04%和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ERCP组和PTCD组舒适度量表评分为(15.13±3.89)和(16.60±3.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ERCP组和PTCD组住院时间分别为(8.74±4.94)和(11.12±4.8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分别为(2.27±0.63)和(2.19±0.34)万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和PTCD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ERCP对低位梗阻患者治疗优于PTCD,PTCD对高位梗阻患者治疗优于ERCP。ERCP并发症高于PTCD,舒适评分优于PTCD且住院时间短,两者在费用上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 恶性梗阻 黄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