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叉神经痛外科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72
1
作者 史有才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29-432,共4页
三叉神经痛确切发病机制及病因尚不清楚,缺乏理想的外科治疗方法。比较目前诸多手术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经过长期随访和对照研究后认为,对一般状况较好,年龄不大的病人首选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老年人不能耐受手术,拒绝手术,愿意... 三叉神经痛确切发病机制及病因尚不清楚,缺乏理想的外科治疗方法。比较目前诸多手术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经过长期随访和对照研究后认为,对一般状况较好,年龄不大的病人首选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老年人不能耐受手术,拒绝手术,愿意接受面部感觉减退的病人选择经皮射频热凝术。微血管减压或射频热凝术后复发者可再次行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三叉神经脊髓束切断和甘油注射治疗已少用或弃用。本文综述了目前常用的几种手术方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感觉根 外科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方法 射频热凝治疗 射频热凝术 发病机制 对照研究 长期随访 病人选择 感觉减退 术后复发 注射治疗 手术方法 优缺点 老年人
原文传递
3D技术打印个体化手术导航计划系统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12
2
作者 顾铁保 张泽锋 王彭 《中国医疗设备》 2015年第11期22-25,15,共5页
目的探讨3D技术打印个体化手术导航计划系统,辅助经皮卵圆孔穿刺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4月~2015年2月接受3D技术打印个体化手术导航计划系统辅助经皮卵圆孔穿刺半月神经节射频温... 目的探讨3D技术打印个体化手术导航计划系统,辅助经皮卵圆孔穿刺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4月~2015年2月接受3D技术打印个体化手术导航计划系统辅助经皮卵圆孔穿刺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的1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6.4±15.3)岁。记录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疼痛缓解程度以及术中不适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所记录结果与2013年在C臂机透视下行同样操作的24例病患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穿刺均获得成功,术后即刻感觉疼痛明显缓解,与C臂机透视引导穿刺的无显著性差异。借助个体化的手术导航计划系统的平均穿刺时间(2.37±0.64)min显著少于C臂机透视引导穿刺时间(24.2±6.55)min(P〈0.001),术中患者无明显不适。术后患者未发生面部肿胀及青紫、视力模糊及眼结膜充血红肿或角膜溃疡、张口困难或咀嚼无力、流涎,脑脊液漏或者死亡等并发症。结论 3D技术打印个体化手术导航计划系统,辅助经皮卵圆孔穿刺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操作简便,穿刺精准到位,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经皮卵圆孔穿刺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 3D打印 个体化手术导航计划系统
下载PDF
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与三氧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彤 钱晓焱 +5 位作者 郑蓉 胡桂莲 白清丽 李芝兰 张建峰 安建雄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44-749,共6页
目的:比较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与三氧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至2020年因三叉神经痛接受治疗的病人诊疗信息,按手术方法分为经皮射频热凝术(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PRT)组14例和三氧... 目的:比较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与三氧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至2020年因三叉神经痛接受治疗的病人诊疗信息,按手术方法分为经皮射频热凝术(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PRT)组14例和三氧注射治疗(ozone therapy,OT)组13例;并进行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BNI)疼痛评分,评估病人疼痛(pain)和麻木(numbness)程度。结果:两组治疗前VAS,BNI(P)和BNI(N)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周VAS和BNI(P)评分均降低;但OT组高于PRT组。治疗后BNI(N)评分OT组均低于PRT组。随访期间PRT组2例疼痛复发,病人均有麻木症状;OT组5例病人偶发轻微疼痛,均无麻木症状。结论:OT和PRT均可缓解三叉神经痛,OT缓解疼痛的效果略低于PRT,但OT组的病人术后麻木程度低于PRT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射频热凝术 三氧注射治疗 半月神经节
下载PDF
3D打印导板辅助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第2支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张玲阁 邓末宏 +1 位作者 龙星 王章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2-666,共5页
目的评价3D打印导板辅助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第2支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采用射频温控热凝治疗的原发性第2支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临床随访研究,其中32例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穿刺(导板组),20例采用常规经翼腭窝穿刺(常规... 目的评价3D打印导板辅助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第2支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采用射频温控热凝治疗的原发性第2支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临床随访研究,其中32例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穿刺(导板组),20例采用常规经翼腭窝穿刺(常规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穿刺操作时间、手术时间、穿刺成功率、术后即刻疼痛程度(VAS),采用巴曼神经学研究所分级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的情况。随访时间为1年,观察疗效。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疼痛均明显缓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板组患者的穿刺操作时间、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BNI分级标准,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导板辅助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第2支三叉神经痛,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3D打印导板 射频温控热凝术
下载PDF
颅底3D CT重建测量卵圆孔在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中的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程敏 王涵 +3 位作者 李朝辉 赵兴利 田宇 郭志钢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第2期197-199,共3页
目的术前应用颅底3DCT重建图像测量卵圆孔(Foramen Oval,FO),分析数据并评估其对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手术难易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3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外科接受射频热凝治疗的共31例原发三叉神经痛病例,术前... 目的术前应用颅底3DCT重建图像测量卵圆孔(Foramen Oval,FO),分析数据并评估其对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手术难易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3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外科接受射频热凝治疗的共31例原发三叉神经痛病例,术前行颅底3DCT重建并于轴位及穿刺位图像上测量卵圆孔的横径、纵径,计算卵圆孔的面积。分析测量结果并与实际手术穿刺次数进行比较。结果本组病例卵圆孔的轴位及穿刺位的最大横径数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最大纵径数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且穿刺位最大纵径小于轴位最大纵径。卵圆孔最大横径<6.0 mm的有18例,手术穿刺次数与最大横径>6.0 mm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且卵圆孔最大横径<6.0mm者手术穿刺次数高于最大横径>6.0mm者。卵圆孔最大纵径<3.2mm有20例,手术穿刺次数与最大纵径>3.2mm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卵圆孔最大纵径<3.2mm者手术穿刺次数高于最大纵径>3.2mm者。解剖面积<15.0mm^2有16例,手术穿刺次数明显增加。结论术前应用3DCT重建图像测量FO可以提示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手术的难度,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 颅底3DCT重建 卵圆孔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术与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涛 刘飞 +2 位作者 刘荣华 卿学军 史开垠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296-298,共3页
目的比较微血管减压术与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治疗情况,其中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组28例,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组32例,观察比较这两种方法的疗效、并发症及复发情... 目的比较微血管减压术与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治疗情况,其中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组28例,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组32例,观察比较这两种方法的疗效、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微血管减压术的治愈率优于射频热凝组;两组的疼痛缓解率无明显差异;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应首选微血管减压术,而射频热凝术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或有开颅手术禁忌症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射频热凝术
下载PDF
比较经皮射频热凝术与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武晓可 连亚军 +2 位作者 陈媛 史萌萌 张海峰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3年第1期36-43,共8页
目的分析经皮射频热凝术(PRT)与经皮球囊压迫术(PBC)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ochrand Library、PubMed、Embase数据库, 时间从建库至2022年6月30日, 收集有关PRT和PBC治疗TN的随机对... 目的分析经皮射频热凝术(PRT)与经皮球囊压迫术(PBC)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ochrand Library、PubMed、Embase数据库, 时间从建库至2022年6月30日, 收集有关PRT和PBC治疗TN的随机对照研究(RCTs)。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 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 包含2 033例TN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24个月, PBC组较PRT组疼痛数字评分(NRS)更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22, 95%CI:0.17~2.27, P=0.02);术后7 d、6个月及12个月两组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PRT组较PBC组疼痛缓解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76, 95%CI:0.60~0.96, P=0.02)。术后PRT组咀嚼肌无力发生情况较PBC组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8, 95%CI:0.19~0.76, P=0.0 006);此外术后两组在面部麻木、角膜反射减弱、带状疱疹发生率及术后复发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RT较PBC术后疼痛缓解率更高, 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但PBC远期疼痛程度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经皮射频热凝术 经皮球囊压迫术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经皮微球囊压迫术与经皮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的Meta分析
8
作者 李泓箭 何力兵 +1 位作者 张川 杨汉丰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50-257,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微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和经皮射频热凝术(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PRT)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互...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微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和经皮射频热凝术(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PRT)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互联网、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为2011-01-01/2023-10-31日。比较PBC与PRT治疗TN的疗效和并发症等指标。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分析研究的主要结局。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文献18篇,其中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8篇,病例对照研究10篇,纳入TN患者共3013例,均为三叉神经第Ⅱ、Ⅲ支受累。PRT术后治愈率(OR=0.74,95%CI:0.53~1.02,P=0.07)、有效率(OR=0.94,95%CI:0.72~1.22,P=0.62)及复发率(OR=0.68,95%CI:0.40~1.15,P=0.15)与P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的两个常见并发症——面部触觉减退发生率和咬肌无力发生率,PRT低于PBC(OR=2.84,95%CI:1.32~6.09,P<0.01;OR=2.86,95%CI:1.55~5.25,P<0.01)。结论PRT在TN的疗效方面拥有优势,且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是临床上治疗TN的重要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经皮微球囊压迫术 经皮射频热凝术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三叉神经萎缩和神经脑桥夹角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后复发的关系
9
作者 孙淑玲 邢宇玲 +1 位作者 巩建梅 张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133-2137,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NT)患者采用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后出现疼痛复发与三叉神经萎缩程度和神经脑桥夹角的关系。方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青岛市中医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97例IN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NT)患者采用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后出现疼痛复发与三叉神经萎缩程度和神经脑桥夹角的关系。方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青岛市中医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97例IN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治疗,对患者随访24个月。其中56例患者术后出现疼痛复发(复发组)、241例患者未出现术后疼痛复发(非复发组)。结果三叉神经根长度、三叉神经萎缩程度、二者联合应用绘制ROC曲线,其预测INT患者采用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后出现疼痛复发的AUC值分别为0.553、0.750、0.861;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三叉神经根长度缩短(OR=0.624,P=0.038)、三叉神经萎缩程度增大(OR=2.257,P=0.000)、责任血管类别为多血管压迫(OR=1.842,P=0.019)、基线疼痛呈重度疼痛(OR=1.714,P=0.000)是INT患者采用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后出现疼痛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NT患者手术前接受薄层MRI扫描,其三叉神经萎缩程度对患者射频热凝术后出现疼痛复发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三叉神经根长度、三叉神经萎缩程度与患者术后出现疼痛复发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 疼痛 复发 萎缩 神经脑桥夹角
下载PDF
神经导航联合电生理监测辅助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6
10
作者 荣道建 张海波 +2 位作者 潘海 姜雪 宋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联合电生理监测辅助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PRT)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在神经导航联合电生理监测辅助下采用PRT治疗的3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术前及术后1年采用视觉模...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联合电生理监测辅助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PRT)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在神经导航联合电生理监测辅助下采用PRT治疗的3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术前及术后1年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疼痛程度。术后1年,采用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疼痛预后分级(BNI)评分评估疼痛预后,Ⅰ~Ⅲ级为有效,Ⅳ~Ⅴ级为无效。结果38例卵圆孔首次穿刺成功35例,成功率为92.1%。术后1年VAS评分[(1.5±1.2)分]较术前[(8.5±1.0)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1年,BNI评分Ⅰ级29例,Ⅱ级4例,Ⅲa级2例,Ⅲb级l例,Ⅳ级1例,Ⅴ级1例;有效率为94.7%(36/38)。术中23例(60.5%)出现血压明显上升,5例(13.2%)发生心动过缓。术后出现面部麻木34例(89.5%)、穿刺部位皮下血肿4例(10.5%)、口唇带状疱疹2例(5.3%)、咬肌无力1例(2.6%),经对症治疗3个月后均逐渐恢复。术后随访1年,没有发生颅内出血、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联合电生理监测技术可精确定位半月神经节靶点,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 神经导航 电生理监测 疗效
下载PDF
特异性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第Ⅱ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碧莹 王帅 +1 位作者 林森 朱浩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5年第11期696-698,共3页
目的:通过与Hartel前入路行射频热凝术对比,观察CT定位下经眶-圆孔入路行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第Ⅱ支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单纯三叉神经第Ⅱ支病变患者,分为眶-圆孔入路组(n=20)和Hartel前入路组(n=20),在CT定位下,眶-圆... 目的:通过与Hartel前入路行射频热凝术对比,观察CT定位下经眶-圆孔入路行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第Ⅱ支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单纯三叉神经第Ⅱ支病变患者,分为眶-圆孔入路组(n=20)和Hartel前入路组(n=20),在CT定位下,眶-圆孔入路组穿刺圆孔,Hartel前入路组穿刺卵圆孔,以方波电刺激判断和确定穿刺针针尖位置,确认无误后,行射频温控热凝治疗,对比两种方法的手术过程、临床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两组患者三叉神经疼痛症状均立即缓解,术后6个月疼痛缓解效果相同(P>0.05),与Hartel前入路组相比,眶-圆孔入路组手术时间缩短,由于非特异性阻滞了第Ⅲ支和第Ⅰ支引起的术后咀嚼无力和角膜受累的并发症减少(P<0.05)。结论:在CT定位下选择性阻滞三叉神经第Ⅱ支,眶-圆孔入路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治疗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同时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三叉神经痛 射频温控热凝术 圆孔 卵圆孔
原文传递
微血管减压术与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4
12
作者 彭钢 李耀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1期40-41,共2页
目的:比较微血管减压术与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年龄、症状及基础病变基本相同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第Ⅲ支)疼痛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意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分别采用微血管减压术与射频热凝术进行治疗,观... 目的:比较微血管减压术与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年龄、症状及基础病变基本相同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第Ⅲ支)疼痛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意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分别采用微血管减压术与射频热凝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这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微血管减压术的效果优于射频热凝术。结论: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在患者接受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射频热凝术
下载PDF
经皮射频热凝治疗对慢性颈肩痛患者疼痛与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钟志敏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第9期25-29,共5页
目的探究经皮射频热凝治疗慢性颈肩痛对患者疼痛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_(2)(PGE_(2))、白细胞介素-10(IL-10)、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湛江南油... 目的探究经皮射频热凝治疗慢性颈肩痛对患者疼痛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_(2)(PGE_(2))、白细胞介素-10(IL-10)、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湛江南油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慢性颈肩痛患者(50例)分成对照组(25例,药物结合推拿、针灸治疗)与观察组(25例,经皮射频热凝治疗),对照组患者以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患者治疗1次,均随访3个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随访3个月后的总复发率,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评分、血清CRP、IL-1β、PGE_(2)、IL-10、5-HT水平,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以及治疗前与治疗后1、3个月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0%;与治疗前比,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疼痛、肿胀、功能受限症状评分,血清CRP、IL-1β、PGE_(2)、5-HT水平及治疗1~2周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IL-10水平与治疗后1、3个月两组患者SF-36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射频热凝治疗可改善慢性颈肩痛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机体炎性因子水平,缓解颈肩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疗效显著,同时与药物结合推拿、针灸比较,该治疗方案可一定程度上降低颈肩疼痛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颈肩痛 经皮射频热凝 疼痛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1Β 前列腺素E_(2) 白细胞介素-10 5-羟色胺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圆孔穿刺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第Ⅱ支)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茹彬 计忠伟 +2 位作者 万权 蔡文君 李顺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51-653,共3页
目的 探讨薄层CT引导下经皮穿刺圆孔射频热凝术治疗药物无效或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第Ⅱ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药物无效或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第Ⅱ支)的22例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圆孔射频热凝术治疗,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 目的 探讨薄层CT引导下经皮穿刺圆孔射频热凝术治疗药物无效或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第Ⅱ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药物无效或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第Ⅱ支)的22例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圆孔射频热凝术治疗,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分级评定标准评价患者术后疗效,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22例患者术后即刻疼痛完全缓解率达95.45%(21/22),1例患者术后疼痛有所缓解,但服药后可以控制(BNI分级Ⅲ级)。2例患者术后复发,均再次行射频术,术后即刻疼痛均完全缓解(BNI分级Ⅰ级)。随访3~19个月,平均(7.73±4.69)个月。所有患者均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薄层CT引导下经皮穿刺圆孔射频热凝治疗药物无效或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第Ⅱ支)的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可作为药物无效或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一种理想微创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圆孔 射频温控热凝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经皮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稳 杨阳 樊碧发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20年第5期267-270,共4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临床特点,探讨经皮射频热凝术治疗PTN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行经皮射频热凝手术的70例PTN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术后是否复发和是否有并发症的临床... 目的:总结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临床特点,探讨经皮射频热凝术治疗PTN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行经皮射频热凝手术的70例PTN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术后是否复发和是否有并发症的临床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PTN患者平均发病年龄66岁,发病率女性稍高于男性(1.1:1)、三叉神经第二支和第三支发病高于第一支。与外周支射频热凝相比,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明显增加(OR=4.286,95%CI 1.354~13.561),且射频热凝部位(OR=7.517,95%CI1.725~32.760)和BMI(OR=1.346,95%CI 1.079~1.678)是术后发生面部麻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射频热凝部位可能是影响PTN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射频热凝部位和BMI可能是影响患者术后面部麻木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经皮射频热凝术 预后分析
下载PDF
经皮射频热凝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106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彭世端 侯胜稳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36期184-184,186,共2页
目的:观察应用经皮射频热凝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北京北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R-2000B射频控温热凝器治疗仪对2009年10月~2011年11月收治的106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行经皮射频热凝治疗。结果:疗效评价采用Macneb... 目的:观察应用经皮射频热凝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北京北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R-2000B射频控温热凝器治疗仪对2009年10月~2011年11月收治的106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行经皮射频热凝治疗。结果:疗效评价采用Macneb腰腿痛手术评价标准进行,通过3~12个月的随访,很好70例;好21例;轻度好转10例;差5例。总有效率为95.28%,无效为4.72%。结论:经皮射频热凝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射频热凝 椎间盘源性腰痛 临床疗效 治疗
下载PDF
MVD和PRF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比较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颜雅慧 李卫星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13期157-159,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射频热凝术(PRF)和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CBM、CNKI数据库有关射频热凝术与微血管减压术的RCT和临床对照研究的文献,检... 目的系统评价射频热凝术(PRF)和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CBM、CNKI数据库有关射频热凝术与微血管减压术的RCT和临床对照研究的文献,检索时间截止2011年。在严格筛选资料和质量评价的基础上,采用RevMan5.0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有1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1)疼痛缓解率,MVD手术的疼痛缓解率比PRF手术的疼痛缓解率要高[OR=1.72,95%CI(1.17~2.52),P=0.006]。(2)手术复发率,MVD术后复发率比PRF要低[RR=0.25,95%CI(0.11~0.55),P=0.0007]。(3)并发症率,MVD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例数比PRF要少[OR=0.38,95%CI(0.19~0.75),P=0.00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MVD的整体效果要优于PRF,表现在疼痛缓解迅速,复发率低,并发症少。但纳入样本量较少,方法学质量评价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评价的说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射频热凝术 微血管减压术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两种治疗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文娟 郭曲练 王月玲 《医学与哲学(B)》 2008年第5期56-57,73,共3页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以神经毁损术最为常用。通过对经皮射频热凝毁损术和阿霉素化学毁损术的疗效、安全性、复发率、并发症及费用等方面的比较,揭示两种方法的利弊。用比较治疗学的理念及方法来指导三叉神经痛治疗的临床决策,以...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以神经毁损术最为常用。通过对经皮射频热凝毁损术和阿霉素化学毁损术的疗效、安全性、复发率、并发症及费用等方面的比较,揭示两种方法的利弊。用比较治疗学的理念及方法来指导三叉神经痛治疗的临床决策,以期能在目前条件下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医疗费用及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经皮射频热凝 阿霉素 神经阻滞疗法 比较治疗学
下载PDF
Computed tomography-guided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for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in older and younger patients
19
作者 Guanghui Lai Jiaxiang Ni Baishan Wu Mingwei He Liqiang Yang Jianning Yue Yuna Guo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4期1888-1893,共6页
We evaluated the immediate and long-term clinical efficacy of computed tomography (CT)-guided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for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RTPTN) in 852 patients including 502 patients aged -... We evaluated the immediate and long-term clinical efficacy of computed tomography (CT)-guided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for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RTPTN) in 852 patients including 502 patients aged -〉 60 years and 350 patients aged 〈 60 years. After discharg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1.0% and 0.9% in patients aged 〉 60 years and patients aged 〈 60 years, respectively. Over 3-year follow-up after CT-guided RTPTN, 96.8% of the patients aged 〉 60 years and 98.6% of the patients aged 〈 60 years were completely pain-free,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age brackets. In addition,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quality of life scores and numbness scores between these two age bracket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CT-guided RTPTN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and is recommended for older and poor-risk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surgical complication trigeminal neuralgia geriatric long-term follow-up
下载PDF
应用电流感觉阈值定量检测三叉神经痛外科术后感觉功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欧阳火牛 郭智霖 +1 位作者 陈若平 Charles J.Hodge Jr.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5期266-270,共5页
目的手术导致的感觉功能障碍是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外科治疗的主要临床并发症之一。本研究运用一种新近发展的感觉功能定量检测技术-电流感觉阈值测量法(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 measurement,CPTM)系统地识别和评... 目的手术导致的感觉功能障碍是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外科治疗的主要临床并发症之一。本研究运用一种新近发展的感觉功能定量检测技术-电流感觉阈值测量法(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 measurement,CPTM)系统地识别和评定TN的三种主要外科手术后的三叉感觉功能。方法 48例无外科治疗史的TN患者接受了以下三种外科治疗中的一种: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周围神经酒精阻滞术(peripheral nerve block,PNB)和经皮射频热凝术(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PRFT),术前48小时和术后4周进行CPTM和传统定性感觉功能检测。结果非手术侧未发现有统计学变化,证实CPTM的可重复性。PNB和PRFT在各CPTM检测频率上均发现存在显著的术后感觉功能障碍,表明所有三种感觉纤维均存在损害。另一方面,MVD术后所有三种纤维的感觉功能均未发生变化。结论 CPTM是一种用于评估经过外科治疗后的三叉神经感觉功能的定量、准确和可重复的方法。所检测的三种主要外科手术中,仅MVD保留了三叉神经的感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感觉阈值 定量感觉检测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术 周围神经阻滞术 经皮射频热凝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