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脑卒中患者血浆ACE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曾爱萍 马建芳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325-327,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其血浆ACE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ACE基因多态性,同时用比色法测定血清ACE水平。对5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与50例老年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其血浆ACE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ACE基因多态性,同时用比色法测定血清ACE水平。对5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与50例老年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脑卒中组D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D基因型患者血清ACE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ACE水平和ACE基因多态性有关,提示D等位基因可能与老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肽基二肽酶A 老年人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其胜 章佳新 +2 位作者 陈廷武 王明玉 李建修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有效性及机制。方法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80例,在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后不同时期,用彩色多...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有效性及机制。方法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80例,在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后不同时期,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和门静脉血流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肾素活性和醛固酮浓度。结果脾切除加断流术的肝硬化患者16例,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后30分钟、60分钟、1周时,门静脉压力分别下降0.45±0.34 kPa(P<0.05)、0.52±0.32 kPa(P<0.05)、0.43±0.24 kPa(P<0.05),门静脉血流量、最大血流速度较用药前略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血浆肾素活性从4±2 mg/ml·h 升高到14±6 mg/ml·h(P<0.05),血浆醛固酮浓度从125±5ng/L 下降到45±4ng/L(P<0.05),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快速降低门静脉压,不减少门静脉血流量,长期应用降低门静脉压力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血压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肽基二肽酶A 血液动力学
全文增补中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或缺失多态性与新生儿危重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韩彤妍 叶鸿瑁 王新利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目的检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ACE)基因型,探讨ACE基因插入或缺失多态性与新生儿危重症的关系。方法451例新生儿分为正常对照组116例,按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标准将入NICU者于入院第1天分为非危重病组237例和危... 目的检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ACE)基因型,探讨ACE基因插入或缺失多态性与新生儿危重症的关系。方法451例新生儿分为正常对照组116例,按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标准将入NICU者于入院第1天分为非危重病组237例和危重病组98例。提取DNA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危重病组比正常对照组、非危重病组DD基因型频率高、II基因型频率低。DD基因型危重病评分低于ID和II(P<0.01),ID和II基因型间无差异(P>0.05)。DD基因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11.5%、新生儿湿肺发病率13.5%,需要呼吸机治疗者18.8%,高于ID+II的3.9%、6.2%和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D基因型发生代谢性酸中毒17.7%、低钠血症19.8%、低血糖症35.4%,高于ID+II的8.4%、11.5%和2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47例早产儿中,发生动脉导管未闭DD基因型21.6%,高于ID+II的9.7%(P<0.05)。结论ACE基因插入或缺失多态性与新生儿危重症有相关性。DD基因型患儿病情相对重,心肺功能适应性相对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肽基二肽酶A 多肽现象(遗传学)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和动态血压关联性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齐建华 刘国仗 +6 位作者 曹心民 简明 乔德仁 汪家瑞 吴寿岭 白丹 刘力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40-342,共3页
探讨血压和位于人染色体17q23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第16内含子的一个287片段的插入/缺失多态性的关联性。在60例60岁以上的高血压病患者中,测量了偶测血压(CBP)和动态血压(ABP);观察三种基因型... 探讨血压和位于人染色体17q23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第16内含子的一个287片段的插入/缺失多态性的关联性。在60例60岁以上的高血压病患者中,测量了偶测血压(CBP)和动态血压(ABP);观察三种基因型之间的血压差异。结果显示:在三种基因型之间,未发现CBP的明显差异(P>0.05),然而,其间的多个24小时动态血压参数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同(P<0.05)。本研究提示:ACE基因的I/D多态性对血压有影响;ABP较CBP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 基因多态性 高血压 动态血压 监测
原文传递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宏霞 常健 +1 位作者 鲁继荣 邵东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12-614,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寻找其易感基因,以便在围生期进行早期干预,减少该病的发生率。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51例(观察组)和正常新生儿53例(对照组)的ACE基...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寻找其易感基因,以便在围生期进行早期干预,减少该病的发生率。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51例(观察组)和正常新生儿53例(对照组)的ACE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ACE基因分为DD、ID和Ⅱ3种类型。观察组与对照组ACE基因型分布频率不同,前者以D等位基因为主(56.9%),后者以I等位基因为主(6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ACE基因多态性有关联,D等位基因可能为本病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缺氧缺血 肽基二肽酶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