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6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主与民生:人民民主的中国逻辑 被引量:74
1
作者 林尚立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2-122,共11页
在现代化发展使民主化成为必然选择的条件下,建构稳健民主化战略并使其与现代化发展保持良性的互动关系,不仅对民主化本身的健康发展有利,而且对现代化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益。在中国,这种稳健的民主化战略,不仅体现为民主建设的渐进性和... 在现代化发展使民主化成为必然选择的条件下,建构稳健民主化战略并使其与现代化发展保持良性的互动关系,不仅对民主化本身的健康发展有利,而且对现代化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益。在中国,这种稳健的民主化战略,不仅体现为民主建设的渐进性和现实性,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为要将民主建设与民生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追求民主化的民生绩效。这种战略形成的制度基础就是人民民主。人民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既要保障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又要保障人民生存与发展。所以,民主与民生结合,是人民民主的内在要求,也是人民民主的特色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 民生 人民民主
原文传递
智能文明与全过程民主的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命题 被引量:66
2
作者 高奇琦 杜欢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5-35,共11页
更高程度的民主以更先进的科技文明作为基础,这由民主自身的理论逻辑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逻辑共同决定。从比较视野来看,工业文明条件下诞生的代议制民主在信息文明和智能文明的条件下,同样需要协商民主等更多的民主形式和程序来弥补其全... 更高程度的民主以更先进的科技文明作为基础,这由民主自身的理论逻辑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逻辑共同决定。从比较视野来看,工业文明条件下诞生的代议制民主在信息文明和智能文明的条件下,同样需要协商民主等更多的民主形式和程序来弥补其全面性的不足。全过程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制度特征,同时也是人民民主发展的本质要求。从理论逻辑来看,全过程民主具有"全局性""全程性"和"全民性"的基本特点,并且最终体现为中国式民主相对于西方民主的制度优势。智能文明的发展可以为全过程民主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坚实的技术支撑,这就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新的命题。在智能技术的助力下,全过程民主能够更好地将中国民主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并为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新的方案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民主 智能文明 人民民主 制度优势 治理效能
下载PDF
国家治理场域中全过程民主与新型政党制度——基于新时代中国话语建构的视角 被引量:46
3
作者 阙天舒 方彪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0-87,共8页
当前,世界秩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自由主义话语体系日渐衰落。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中国话语体系的创造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中国话语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政治文明领域的表达与传播体系,... 当前,世界秩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自由主义话语体系日渐衰落。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中国话语体系的创造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中国话语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政治文明领域的表达与传播体系,其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我国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际国内双循环格局"的时代大背景下,全过程民主和新型政党制度就在中西对比过程中建构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展示出我们民主政治的旺盛生命力。可以说,全过程民主是一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它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着文化性建构、规范性建构和体系性建构。如果将全过程民主与新型制度的关系置于国家治理场域中进行考察,能够发现两者相互匹配,共同推进协商与法治的良性互动,程序与实效的规则创设和调适与合作的双向构建。而新型政党制度作用于全过程民主,则是通过手段与目标的增量赋权,发展与治理的双轮驱动以及价值与工具的弹性整合。当然,新时代如何结合我国全过程民主和新型政党制度发展实践,努力实现中国人民民主和国家治理的概念化与理论化,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民主 全过程民主 新型政党制度 中国话语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基层社会治理重构--以上海虹桥街道为对象 被引量:38
4
作者 汪仲启 《社会政策研究》 CSSCI 2021年第4期107-123,共17页
从关系和过程视角来看,民主应当体现为“民意的实现”,即国家制度和政治过程必须表达人民的意志。在大规模现代国家中,真实有效的民主实践体系的基本要求,是在国家和社会之间构建起充分、多样、高效、直接的意见交换机制,从而使得民意... 从关系和过程视角来看,民主应当体现为“民意的实现”,即国家制度和政治过程必须表达人民的意志。在大规模现代国家中,真实有效的民主实践体系的基本要求,是在国家和社会之间构建起充分、多样、高效、直接的意见交换机制,从而使得民意有实现的制度基础。全过程人民民主之所以是最广泛、最真实、最有效的民主,重要原因就在于在超大规模现代国家中构建起了上下左右贯通的意见沟通机制,从而塑造了一种整体、贯通、协调的国家治理新格局。本文在对民主理论进行溯源的基础上,以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的实际政治过程和治理过程为对象,梳理总结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体系及其对于基层社会治理重构的作用与意义。本文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体系的核心要义在于“全过程”,具体表现为治理主体、要素和过程的全面性。西方自由主义民主经由“代议制”落定为一种“多元竞争的民主”,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则依托“全过程”发展成为一种“社会整合的民主”。通过“涵盖全体”“涉及全部”“贯穿全程”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构建整体、贯通、协调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 人民民主 基层治理
下载PDF
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被引量:30
5
作者 李忠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36,共10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理念,既是对西方民主的超越,也是对我国人民民主理论的创新发展,这突出表现在强调人民民主的全程性,即民主主体的广泛性、民主生活的全域性、民主过程的持续性、民主流程的闭合性。用法律制度保...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理念,既是对西方民主的超越,也是对我国人民民主理论的创新发展,这突出表现在强调人民民主的全程性,即民主主体的广泛性、民主生活的全域性、民主过程的持续性、民主流程的闭合性。用法律制度保障人民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条基本规律。我国已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但仍存在缺乏统筹规划、民主政治立法有待完善、促进和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机制有待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民主政治立法,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机制,深入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化,构建系统完备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 人民民主 制度化 法律化
下载PDF
人民、政党与国家:人民民主发展的政治学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林尚立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0,共10页
任何社会的民主建设和民主发展,都一定是基于人民及其所组成的社会与国家之间的互动而展开的。积极的民主建设与发展战略,往往将民主发展与国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人民民主在中国的实践形态是复合民主,因... 任何社会的民主建设和民主发展,都一定是基于人民及其所组成的社会与国家之间的互动而展开的。积极的民主建设与发展战略,往往将民主发展与国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人民民主在中国的实践形态是复合民主,因而,其建设和发展是在人民、政党和国家的有机地互动中展开的,其中,人民在经济与社会进步中对民主的追求和实践固然是根本,但政党的建设以及国家有效推进民主发展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民主 政党 国家
原文传递
政党制度与中国民主:基于政治学的考察 被引量:23
7
作者 林尚立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5-343,共9页
中国的政党制度源于中国社会的发展,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政党制度与中国民主成长的互动关系,中国的政党制度建设只有有效地嵌入国家制度体系,并融为一体,人民民主才能得到巩固与发展;同时,政党制度才能适应国家制度... 中国的政党制度源于中国社会的发展,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政党制度与中国民主成长的互动关系,中国的政党制度建设只有有效地嵌入国家制度体系,并融为一体,人民民主才能得到巩固与发展;同时,政党制度才能适应国家制度体系运行的内在要求而获得充分的保障与巩固,而政治协商是国家、政党互动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制度 民主政治 人民民主
下载PDF
中国发展的政治基础——以人民民主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3
8
作者 林尚立 赵宇峰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27,共11页
中国发展离不开中国政治在其中的作用。在中国的政治逻辑中,人民民主既是国家的形态,也是国家的目标。它多维度地定义和规范着国家的结构、运行与发展,从而使中国的国家与社会生活既遵循民主与现代化要求,又遵循中国的自我意志。只要中... 中国发展离不开中国政治在其中的作用。在中国的政治逻辑中,人民民主既是国家的形态,也是国家的目标。它多维度地定义和规范着国家的结构、运行与发展,从而使中国的国家与社会生活既遵循民主与现代化要求,又遵循中国的自我意志。只要中国能够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以人民民主为取向,时刻保持政治与经济的有机互动,自觉地进行政治建设,推进民主发展,中国的未来发展不仅不会引发政治问题,相反还能从中国独特的政治体系中获得有效的动力和保障。原因在于:一是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已完全迈入现代化的轨道,已成为一种不可逆的发展;二是中国的政治体系具有现代性,而且其本质上是开放的,因而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发展性,否则,中国是不可能创造今天这样的发展局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人民民主 政治基础 发展
原文传递
形式化民主:富人治村的民主性质再认识——以浙东A村为例 被引量:22
9
作者 冷波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6-112,共7页
富人治村作为村民自治的一种实践样态,对基层民主具有重要影响。浙东A村的经验表明,在富人治村的民主实践过程中,村庄政治朝着寡头化的方向演变。富人治村的民主性质是形式化民主,具体表现为民主选举金钱化、民主过程程序化和民主治理... 富人治村作为村民自治的一种实践样态,对基层民主具有重要影响。浙东A村的经验表明,在富人治村的民主实践过程中,村庄政治朝着寡头化的方向演变。富人治村的民主性质是形式化民主,具体表现为民主选举金钱化、民主过程程序化和民主治理私人化。形式化民主是由民主政治法制化、参政资格经济化和政府与资本结盟共同塑造的。形式化民主不符合基层民主的发展方向,并造成基层民主萎缩、基层政权合法性受损,村庄的公平正义被破坏、村庄矛盾增多,最终导致村庄发展不可持续。富人治村的民主实践不能脱离群众,要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富人治村 形式民主 政治平等 人民民主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复合逻辑与全面发展 被引量:15
10
作者 佟德志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48,M0003,共11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改革由“中心”走向“全面”的结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命题,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民主新路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统一。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了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一致性...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改革由“中心”走向“全面”的结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命题,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民主新路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统一。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了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一致性,有机统一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并在新时代契合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形成了人民民主的复合结构与合力效应。中国民主政治在新时代的发展战略,就是要处理好民主复合结构的各要素关系,发挥合力效应,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人民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
原文传递
准确把握中国式民主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14
11
作者 虞崇胜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4-351,共8页
中国式民主的三个维度是指人民民主与党内民主的维度、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维度、高层民主与基层民主的维度。本来,作为民主政治的整体,以上三个维度的相互关系以及不同维度的不同层面是密不可分的,但由于中国现实社会的复杂性以及民... 中国式民主的三个维度是指人民民主与党内民主的维度、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维度、高层民主与基层民主的维度。本来,作为民主政治的整体,以上三个维度的相互关系以及不同维度的不同层面是密不可分的,但由于中国现实社会的复杂性以及民主发展的艰巨性,在选择民主发展的攻防点和突破口时,我们较多地选择了某一方面。然而,几十年的民主实践已经证明,将不同的民主形式拆分开来,片面地或单纯地推进某种民主形式,并不能发挥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协调发展的作用,反而是阻滞了民主的整体推进,模糊了民主发展的要旨,致使中国式民主仍然只是存于人们理想中的空中楼阁。因此,要真正推进中国式民主,有必要重新厘定民主的本意,准确把握中国式民主的三个维度,协调地推进中国式民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民主 人民民主 选举民主 高层民主
下载PDF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民民主话语结构的流变 被引量:11
12
作者 彭冲 王炳权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50,共12页
人民民主话语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和维护人民当家作主而使用的一系列话语叙事。人民民主话语结构体现为目标与策略、价值与实践的统一,它的内在流变源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话语目标... 人民民主话语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和维护人民当家作主而使用的一系列话语叙事。人民民主话语结构体现为目标与策略、价值与实践的统一,它的内在流变源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话语目标指向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策略指向发挥人民民主的动员功能、动态调整革命依靠的力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人民民主话语目标指向巩固新政权、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策略指向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人民民主话语目标指向继续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展开,策略指向坚持民主与集中、民主与法治的统一,探索中国式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民主话语目标指向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策略指向发扬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走好线上线下群众路线、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把握人民民主话语结构的流变,有利于理解中国式民主的丰富内涵,以及民主作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深刻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民主 民主集中制 基层民主 协商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理论:历程、议题及趋势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俊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5-88,127,共15页
民主理论诞生于民主实践,又指导着民主实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主理论发展先后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世纪之交、党的十八大以来三个关键时期,其间的系列民主制度创新实践助推了民主理论与知识的累积性发展。学术界着重对有中国特色的“... 民主理论诞生于民主实践,又指导着民主实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主理论发展先后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世纪之交、党的十八大以来三个关键时期,其间的系列民主制度创新实践助推了民主理论与知识的累积性发展。学术界着重对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民主”“基层民主”和“协商民主”等主要议题进行了集中讨论抑或争论,甄别和厘清了相应民主理论议题的核心和实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主理论发展有着自身的发展逻辑,既有民主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也有不同民主思想碰撞下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坚持和完善,更有理论界围绕民主理论问题的不断反思超越。中国民主理论研究在议题、视角、方法和立场上都日趋成熟和完善,呈现出从理想感性向务实理性、从宏观价值层面向中观或微观技术层面、从规范向规范与实证相结合、从话语体系的“西方化”向“本土化”转变等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理论 人民民主 基层民主 协商民主 民主实践
原文传递
全面发展人民民主的复合结构与战略选择 被引量:12
14
作者 佟德志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28,M0003,M0004,共10页
中国的改革开放逐渐由中心走向全面,由“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出发,从“三者有机统一”走向“四个全面”“五位一体”。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人民民主也逐渐走出了一条全面发展的道路,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越来越体现出全面发展的... 中国的改革开放逐渐由中心走向全面,由“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出发,从“三者有机统一”走向“四个全面”“五位一体”。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人民民主也逐渐走出了一条全面发展的道路,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越来越体现出全面发展的趋势。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人民民主在主体上体现为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复合,并以此为中心形成了复合结构;在过程上表现为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等过程的复合,体现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发展人民民主必须注重运用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的全面思维,正确处理人民民主与党的领导的关系、人民民主与法治的关系、人民民主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发展 人民民主 复合结构 战略选择
原文传递
为人民谋幸福:新型政党制度中的政党责任 被引量:10
15
作者 钱再见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2-110,共9页
政党制度是现代政治文明的产物,是现代民主政体的标志,是现代民主政治的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党政治的发展过程就是政党责任的生成和践行过程。政党的根基在社会,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宗旨是为人民谋幸福。在新型政党制度中,执政... 政党制度是现代政治文明的产物,是现代民主政体的标志,是现代民主政治的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党政治的发展过程就是政党责任的生成和践行过程。政党的根基在社会,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宗旨是为人民谋幸福。在新型政党制度中,执政党领导为民是通过统一战线凝聚为人民谋幸福政党责任的人心与力量,参政党合作为民是在多党合作中汇聚为人民谋幸福政党责任的共识与合力,为人民谋幸福是新型政党制度中执政党领导参政党合作共同履行的政党责任。新型政党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必须在政党协商中始终坚持协商为民,凸显为人民谋幸福的政党责任。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为人民谋幸福的政党责任无疑要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并且在新型政党制度中接受民主党派的党际监督,还要在人民政协这一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中接受协商式监督。党际监督主要是为了促进中国共产党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从而更好地履行执政为民的政党责任,当好人民公仆,始终为人民谋幸福。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呼唤各国政党承担起政党责任,共同维护全球治理体系的正义性和国际秩序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责任 人民民主 为人民谋幸福 新型政党制度 人民政协 国家治理 协商民主
下载PDF
论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的宪法基础 被引量:10
16
作者 秦前红 刘怡达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35,共9页
现行《宪法》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产物,同时为党在未来的自我革命预留了制度空间,其对“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规定为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勇气,其序言中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构成党的自我革命的方法路径,其关于监察委员会的规定则... 现行《宪法》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产物,同时为党在未来的自我革命预留了制度空间,其对“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规定为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勇气,其序言中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构成党的自我革命的方法路径,其关于监察委员会的规定则是党的自我革命的制度载体。坚持自我革命是为了更好地推进社会革命,而社会革命的核心内容被规定在国家根本任务中,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既需要中国共产党修正认识偏差以便对国家根本任务作出科学设定,还应增强党的先进性以便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国家根本任务。作为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自我革命与人民民主并非互斥而是相辅相成,人民民主为自我革命提供外生动力,自我革命使人民民主更加真实有效。为了长期有序推进自我革命,必须以宪法为基础构建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一方面,自我革命本质上属于党的建设活动,而这是党内法规的规范重点,因此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中的党内法规不得抵触宪法;另一方面,部分自我革命活动已转化为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行为,这要求根据宪法制定相关法律,以便监察委员会等国家机关履职有完备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 社会革命 现行《宪法》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人民民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地位、概念与要素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卓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0-59,共10页
协商民主作为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深深嵌入了中国民主政治全过程,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具有独特地位。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就重大问题通过讨论和商量,以取得最大共识的合作式集体决策模式。中国特色协商... 协商民主作为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深深嵌入了中国民主政治全过程,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具有独特地位。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就重大问题通过讨论和商量,以取得最大共识的合作式集体决策模式。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基于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实际需要而产生,在近代以来的历史中逐渐形成和发展,与国家制度存在着密切联系,具有本土内生、实践先行和建制化的特征。在我国,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存在一种结构上的耦合互补关系,二者共同构筑了中国宪法的民主基础。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政治原则,以参与和发展为价值追求,以合作与商量为基本手段,以共识和真理为共同目标,以程序和法治为根本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选举民主 人民民主 社会主义
下载PDF
人民民主:新型政党制度的本质属性 被引量:9
18
作者 齐惠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91-100,共10页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鲜明标识。新型政党制度在历史逻辑、现实基础、实践形式三重维度中立体展现人民民主的本质属性:承担从“民族救亡”走向“民族复兴”的政治使命,完成各民族大一统的主权国家构建...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鲜明标识。新型政党制度在历史逻辑、现实基础、实践形式三重维度中立体展现人民民主的本质属性:承担从“民族救亡”走向“民族复兴”的政治使命,完成各民族大一统的主权国家构建;扎根经济基础、政治体制和文化传统之中,激发内生动力为人民服务;以合作参与型的结构关系发挥代表民意、回应民意、对民众负责的制度功能,实质上而非仅是形式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中国长治久安的政治制度基础,以蓬勃生机参与创造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民主 新型政党制度 本质属性
下载PDF
跳出历史周期率:中国共产党的现实考验、逻辑依据及破解路径 被引量:9
19
作者 陆卫明 郭佳鑫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30,共15页
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是关乎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长期挑战,中国共产党总结执政经验,科学把握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把“民心... 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是关乎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长期挑战,中国共产党总结执政经验,科学把握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把“民心所向”作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价值依据,以自我革命作为内在动力,以具有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的“中国式民主”作为外部动力,稳步推进共同富裕奠定物质基础,建设强大意识形态奠定思想基础,发扬斗争精神、防范与抵御各种外部风险,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历史周期率 自我革命 人民民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科学内涵、鲜明特色与时代价值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永香 陆卫明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4-122,共9页
经过长期自主探索和开拓创新,协商民主在新时代的中国实现了从价值理念到制度实践的全方位提升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内生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民主制度,有着深厚的理论内涵;既是一种科... 经过长期自主探索和开拓创新,协商民主在新时代的中国实现了从价值理念到制度实践的全方位提升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内生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民主制度,有着深厚的理论内涵;既是一种科学决策体制、民主治理模式与社团组织形式,更是一种体现人民民主真谛的制度安排、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有效机制、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重要方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植根于中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坚守人民性的价值立场,坚持内生性的发展道路,注重协商实践的制度化发展,努力构建系统化的体制机制。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它的价值功能还将进一步得到彰显。它为人民民主在中国的实现提供了制度载体,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建构中国民主话语体系、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生动范本与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人民民主 群众路线 统一战线 国家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