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26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患者的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云桂 赵月娟 +3 位作者 李玉叶 杨欣平 劳云飞 李惠琴 《皮肤病与性病》 2016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收治的226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患者CT扫描和腹部超声影像学表现。结果 81.9%患者CD4+T淋巴细胞<50cells/μl。82.7%患者胸部CT异...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收治的226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患者CT扫描和腹部超声影像学表现。结果 81.9%患者CD4+T淋巴细胞<50cells/μl。82.7%患者胸部CT异常,胸部CT表现为肺野斑片状浸润阴影或局限性肺实变(45.6%)、结节影(11.9%)、毛玻璃改变(11.5%),弥漫性粟粒样病变(8.4%)、结节状肿块影(5.3%)。伴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45.1%),胸腔积液(23.5%),空洞病灶(8.0%)。90.3%患者腹部B超异常,腹部超声显示脾脏肿大(63.7%),腹腔淋巴结肿大(58.0%),肝脏肿大(20.8%),腹腔积液(13.3%)。3.5%患者头颅CT异常,表现为脑室扩张或颅内低密度影。结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多发生在CD4+T淋巴细胞<50cells/μl的患者,常同时出现胸部和腹部影像学异常,少数出现头颅影像学异常。胸部影像学主要表现为斑片状浸润阴影或局限性肺实变,部分表现为结节影、毛玻璃改变、粟粒样病变、结节状肿块影。常伴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较少形成空洞病灶。腹部超声常表现为肝脾肿大和腹腔淋巴结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256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李勇 蒙志好 +2 位作者 苏凌松 杨日耀 覃善芳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9年第6期347-350,共4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早期确诊方法及治疗方案。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256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 404例艾滋病患者中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者...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早期确诊方法及治疗方案。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256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 404例艾滋病患者中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者共256例,发生率为18.2%,患者以发热、消瘦、贫血、咳嗽、咳痰、皮疹、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平均值为19×10^6/L,患者往往还合并其他多种机会性感染,以口腔念珠菌病、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结核病等多见。两性霉素B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氟康唑治疗组,伴有皮疹者和无皮疹者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马尔尼菲青霉病是广西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主要发生于CD4+T淋巴细胞〈50×10^6/L的患者。血培养是早期确诊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最有效方法,治疗上首选两性霉素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马尔尼菲青霉病 感染
下载PDF
云南省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14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张云桂 李玉叶 +3 位作者 李惠琴 雷素云 杨欣平 王丽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1-353,356,共4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转归。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分析2008年1月-2012年6月云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治疗...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转归。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分析2008年1月-2012年6月云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和转归。结果共入选141例,常见症状:发热(91.49%)、呼吸道症状(45.39%)、皮肤黏膜损害(44.68%)和消化道症状(30.50%)。B超示脾大(69.50%)、淋巴结肿大(65.25%)、肝大(27.66%)。胸部影像学检查:51.77%肺野斑片状或斑点状浸润阴影,11.35%为粟粒样结节改变,9.93%为间质改变。83.45%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50cells/μL。89.36%患者贫血。91.49%患者血培养和(或)骨髓培养阳性。半年内病死率和复发率分别为3.55%和4.35%。接受抗真菌治疗及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患者组病死率为1.45%,其中两性霉素B联合伊曲康唑治疗组死亡率和复发率最低,分别为0.84%和1.68%。结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以网状内皮系统受累为主,特征性表现为脐凹样坏死性丘疹和口腔黏膜损害。多数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50cells/μL。血培养和骨髓培养的病原学检查阳性率高。两性霉素B联合伊曲康唑抗真菌治疗和及时开展HAART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马尔尼菲青霉病 临床分析 治疗
下载PDF
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陈杏春 周莹 +2 位作者 赵丽 林伟 梁亮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768-2770,共3页
目的目的探讨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收治的54例确诊为马尔尼菲青霉菌(PM)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PSM患者基础疾病分别为46例HIV感染、4例肾脏疾病、3例淋巴系统疾... 目的目的探讨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收治的54例确诊为马尔尼菲青霉菌(PM)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PSM患者基础疾病分别为46例HIV感染、4例肾脏疾病、3例淋巴系统疾病、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007-2011年医院198 286例患者送检的标本中旱季检出HIV感染332例,合并PM感染13例,阳性率3.91%,雨季检出358例,合并PM感染33例,阳性率9.22%,HIV感染无季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HIV感染合并PSM在雨季与旱季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M感染呈多部位播散感染,临床表现有发热、贫血、肝脾肿大、浅表淋巴结肿大、皮疹等症状。结论 PM是广西地区HIV感染患者主要条件致病菌之一;PSM发病有明显季节性,以雨季为主;PSM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应注重对患者标本的培养,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菌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 艾滋病 条件致病菌
原文传递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1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李希清 席丽艳 +2 位作者 鲁长明 李军 张军民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36-438,共3页
目的探讨11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2-2004年来我院住院和门诊就诊的11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结果11例患者中男9例,女2例,临床症状除非特征性... 目的探讨11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2-2004年来我院住院和门诊就诊的11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结果11例患者中男9例,女2例,临床症状除非特征性的表现如发热、消瘦、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外,8例合并有皮疹;3例有消化道症状,其中2例腹痛,1例腹泻、排红色湖状便:1例吞咽困难,进食梗阻感;5例有呼吸系统症状;1例关节痛;2例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4例骨髓、1例痰、1例血涂片、8例皮疹刮片或分泌物涂片、2例淋巴结和皮肤病理活检切片中可见成堆的PAS染色阳性的圆形或腊肠形分隔孢子。11株分离株经形态学、培养皆证实为马尔尼菲青霉,其中4株分离株经DNA分析证实为马尔尼菲青霉。结论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中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表现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马尔尼菲青霉病
原文传递
马尔尼菲蓝状菌病研究现状 被引量:20
6
作者 贺莉雅 覃静林 +1 位作者 符淑莹 席丽艳 《皮肤科学通报》 2017年第5期581-588,共8页
马尔尼菲蓝状菌病是由马尔尼菲蓝状菌所致的局限性或侵袭性真菌病,常发生于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抑制者,也可发生于健康人群,发病率逐年增加。本文从马尔尼菲蓝状菌病的病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综述了马... 马尔尼菲蓝状菌病是由马尔尼菲蓝状菌所致的局限性或侵袭性真菌病,常发生于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抑制者,也可发生于健康人群,发病率逐年增加。本文从马尔尼菲蓝状菌病的病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综述了马尔尼菲蓝状菌病研究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蓝状菌病 马尔尼菲蓝状菌 病因 治疗
下载PDF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试验在诊断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18
7
作者 何凯茵 冯理智 +4 位作者 梁志伟 陈万山 陈谐捷 蔡卫平 李凌华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试验诊断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的AIDS患者392例,以病原学检查马尔尼菲青霉菌(PM)阳性为诊断金标准,共确诊A... 目的:探讨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试验诊断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的AIDS患者392例,以病原学检查马尔尼菲青霉菌(PM)阳性为诊断金标准,共确诊AIDS合并PSM 115例,无合并PSM患者277例(其中126例合并有除PSM外其他的侵袭性真菌病)。分析GM试验诊断AIDS合并PSM的灵敏度、特异度等。结果:GM试验诊断AIDS合并PSM的灵敏度为0.791 3,特异度为0.772 6,准确度为0.778 1,阳性预测值0.590 9,阴性预测值0.899 2,阳性似然比3.479 2,阴性似然比0.270 1,约登指数0.563 9。结论:GM试验结果与病原学金标准诊断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对AIDS合并PSM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 半乳甘露聚糖 诊断
下载PDF
861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英 卢斯汉 +8 位作者 胡荣欣 杜健群 柯迎春 李水凤 王军雄 梁健瑜 许婍娴 吴琼贤 郭淑娟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939-942,950,共5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病(PSM)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实验室特征,比较三种抗真菌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明确诊断为艾滋病合并PSM的861例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分析两...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病(PSM)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实验室特征,比较三种抗真菌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明确诊断为艾滋病合并PSM的861例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分析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治疗后病情转归情况。结果 861例患者中死亡病例占14.98%(129/861)。临床表现以发热(89.66%)、皮疹(64.92%)、消瘦(64.46%)、咳嗽(49.24%)、贫血(39.26%)、淋巴结肿大(28.57%)为主,当患者合并消瘦、淋巴结肿大、肝肿大、腹水、呼吸困难及其他机会性感染时,死亡风险明显增高。实验室检查出现白细胞下降、白蛋白减少、乳酸脱氢酶升高和CD4^+T淋巴细胞减少时,提示预后欠佳。521例患者分别使用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治疗,症状改善后给予口服伊曲康唑长期治疗,死亡率分别为8.5%、7.1%、6.6%,三种药物比较,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2,P>0.05)。结论艾滋病合并PSM临床表现多样。抗真菌药物治疗均具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蓝状菌病 艾滋病 抗真菌治疗
原文传递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诊断艾滋病患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6
9
作者 胡家光 蒋忠胜 +5 位作者 温小凤 李敏基 张鹏 陈念 柯柳 蒙达礼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5128-5130,514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艾滋病(AIDS)患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DPsM )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早期治疗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4月-2014年7月174例 AIDS住院患者,分为观察组82例为临床确诊合并播散...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艾滋病(AIDS)患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DPsM )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早期治疗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4月-2014年7月174例 AIDS住院患者,分为观察组82例为临床确诊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对照组92例为无机会性感染,运用M 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进行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比较两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诊断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最佳诊断值。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浓度中位数分别为198.0 pg/ml和24.0 pg/ml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浆(1‐3)‐β‐D葡聚糖用于诊断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最佳诊断值为75 pg/m l ,曲线下面积(A U C )为0.843(95% C I 0.784~0.903,P<0.05),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40%、84.80%、81.30%和78.79%。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具有早期诊断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最佳诊断值为75 p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1-3)-β-D葡聚糖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 艾滋病 诊断
原文传递
伏立康唑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何浩岚 董永新 +4 位作者 蔡卫平 陈谐捷 李凌华 聂静敏 唐小平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924-926,共3页
目的比较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艾滋病(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经血/骨髓培养确诊为AIDS合并PSM的患者,分别给予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疗程28d,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共5... 目的比较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艾滋病(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经血/骨髓培养确诊为AIDS合并PSM的患者,分别给予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疗程28d,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共52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伏立康唑治疗组20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组32例。治疗14d和28d时,伏立康唑组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0.0%、65.0%和56.3%、71.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300,P=0.254;Z=0.273,P=0.601),但两组28d的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14d(Z=3.994,P=0.046)。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因毒副作用停药的现象,但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临床毒副反应较重且出现了血清肌酐的升高。结论伏立康唑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均为治疗AIDS合并PSM的有效方法,但伏立康唑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 伏立康唑 两性霉素B脂质体
原文传递
马尔尼菲青霉病9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庄晓晟 梁伶 +5 位作者 黄绍标 刘燕芬 罗虹 李菊裳 韦高 吴易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尔尼菲青霉病(PSM)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PS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3例患者中并发艾滋病(AIDS)84例,非AIDS 9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皮损、消瘦、贫血、淋巴结增大、咳嗽...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尔尼菲青霉病(PSM)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PS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3例患者中并发艾滋病(AIDS)84例,非AIDS 9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皮损、消瘦、贫血、淋巴结增大、咳嗽等。并发AIDS患者全身中毒症状严重,皮损泛发,且有坏死。93例患者中CD4^+细胞下降84例,临床标本马尔尼菲青霉菌培养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血液、组织或脓液、骨髓。使用氟康唑、伊曲康唑及两性霉素B单独或联合治疗,以两性霉素B联合伊曲康唑口服疗效最佳。结论:广西壮族自治区PSM好发于AIDS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两性霉素B治疗效果肯定;合并AIDS的PSM患者与非AIDS患者在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病 艾滋病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姚钦江 梁欣 +5 位作者 马卫国 韦良宏 黎灿 黄自群 黄丽静 王广银 《广西医学》 CAS 2011年第5期533-535,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DPsM)预后的因素。方法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124例AIDS合并DPsM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出独立预后因素。结果 124例AIDS合并DPsM患者的病死率为29.84%。单因素分析结... 目的探讨影响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DPsM)预后的因素。方法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124例AIDS合并DPsM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出独立预后因素。结果 124例AIDS合并DPsM患者的病死率为29.8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AIDS合并DPsM预后的因素包括:血白细胞计数、总胆红素、白蛋白、尿素氮、肌酐、CD4+T细胞计数、肝脾大、吸毒或酗酒、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及激素的使用。多因素分析显示尿素氮(OR0=0.584,95%CI 0.369~0.925)是AIDS合并DPsM死亡的危险因素,而CD4+T细胞计数(OR=1.364,95%CI 1.038~1.792)与抗反转录病毒治疗(OR=17.084,95%CI 5.297~71.668)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尿素氮增高是AIDS合并DPsM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较高的CD4+T细胞计数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则可减少死亡风险,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 预后因素 回归分析
下载PDF
非HIV感染的马尔尼菲青霉病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4
13
作者 叶枫 罗群 +4 位作者 周滢 谢佳星 顾莹莹 苏丹虹 陈荣昌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6期342-347,377,共7页
目的探讨非HIV感染的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收治的2例非HIV感染的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微生物和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目的探讨非HIV感染的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收治的2例非HIV感染的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微生物和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男,37岁,反复咳嗽、发热1个月,双肩关节疼痛伴消瘦,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左锁骨上及左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头颅MR发现颅内及咽后脓肿,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及脓液培养确诊马尔尼菲青霉病,继发性癫痫。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静滴治疗后好转出院,继续予伊曲康唑口服液治疗3个月症状消失,复查胸部CT及头颅MRI病灶吸收,患者自行停药后复发,再次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仍有效。例2,男,32岁,咳嗽、咳痰5月余,皮下肿块伴发热3月余,胸部CT示纵膈脓肿伴胸骨骨髓炎形成,抽吸脓液培养有马尔尼菲青霉生长。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抗真菌治疗过程中,患者继发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结论马尔尼菲青霉病属于少见病,侵犯颅内的是国内首例报道,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和脓液培养可确诊。复发病例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仍有效。早期诊断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病 免疫功能正常 播散性
下载PDF
川蔓藻内生及根际细菌多样性与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菲 高程海 +2 位作者 余炼 李家怡 易湘茜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24-933,共10页
该研究采用稀释涂布法结合形态观察、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广西北海川蔓藻(Ruppia maritima)内生及根际细菌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琼脂扩散法和光度计法分析了其粗提物抑制马尔尼菲青霉菌活性。结果表明:从川蔓藻中分离到可... 该研究采用稀释涂布法结合形态观察、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广西北海川蔓藻(Ruppia maritima)内生及根际细菌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琼脂扩散法和光度计法分析了其粗提物抑制马尔尼菲青霉菌活性。结果表明:从川蔓藻中分离到可培养内生细菌26株,根际可培养细菌31株。分别将内生细菌归属为10科12属13种,根际分离出细菌归属为9科14属19种,其中5株根际细菌可能为潜在新种。获得8株细菌对马尔尼菲青霉菌有抑制活性,总阳性率为25.0%。其中,菌株BGMRC 2015、BGMRC 2059、BGMRC 2043的粗提物表现出较强的抑制马尔尼菲青霉菌效果,其MIC分别为(1.800±0.045)、(1.881±0.061)、(1.604±0.021)mg·m L^(-1)。川蔓藻中可培养细菌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蕴藏着丰富的新物种资源,且富含抑菌活性良好的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蔓藻 细菌 物种多样性 马尔尼菲青霉菌 抑菌活性
下载PDF
10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12
15
作者 岑玉兰 林静 唐秀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4-336,共3页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组织学特点,探讨PSM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0例淋巴结活检标本进行HE及PAS染色,观察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M)在组织中...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组织学特点,探讨PSM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0例淋巴结活检标本进行HE及PAS染色,观察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M)在组织中的形态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HE染色:淋巴结内淋巴细胞显著减少,组织细胞增生,并见大量类圆形病原体;PAS染色:少数为腊肠状病原体,偶见横隔。结论HIV主要破坏CD4+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而感染PM。因此,临床上有发热、淋巴结肿大、CD4+淋巴细胞(50/μl的患者,要考虑AIDS合并PSM的可能;组织病理学检查,PM具有较典型的形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马尔尼菲青霉病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58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病人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媛媛 刘旭辉 +5 位作者 侯明杰 原海珍 王章云 王延丽 辛宁波 赵清霞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0-32,52,共4页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病人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出院的58例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病人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8例病人中发热占94.8%,咳嗽占...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病人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出院的58例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病人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8例病人中发热占94.8%,咳嗽占70.7%,特征性皮疹占46.6%,腹痛占39.7%,脾大占55.2%,腹腔淋巴结肿大占51.7%,贫血占81.0%。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中位数为10个/μL,〈50个/μL的占85.7%。血培养马尔尼菲青霉菌阳性47例,阳性率81.0%,其他组织、体液培养和病理阳性11例,占19.0%。GM试验阳性91.7%(44/48),G试验阳性72.0%。两性霉素B联合伊曲康唑序贯治疗占79.3%。好转出院49例(84.5%),恶化出院9例(15.5%)。结论 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好发于CD4细胞〈50个/μL的病人,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诊断依靠病原菌的培养及组织病理,抗真菌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马尔尼菲青霉菌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53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者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培燕 李建明 +5 位作者 何云 吴惠珊 杨柳青 曹孟丽 吴伟波 王福祥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9年第9期893-895,共3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感染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8月医院收治的53例确诊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2016年7月—2...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感染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8月医院收治的53例确诊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2016年7月—2018年8月共2 019例住院艾滋病患者,旱季(10月至次年4月)1 135例中合并TM感染16例,阳性率1.4%;雨季(5—9月)住院艾滋病患者884例,合并TM感染37例,阳性率4.18%;53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脐凹样皮疹对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有诊断意义。结论TM是深圳地区艾滋病患者条件致病菌之一;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病(PSM)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住院率有明显季节性,在雨季对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10个/μL且合并贫血、血小板数量减少的艾滋病患者要重点考虑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马尔尼菲蓝状菌 马尔尼菲青霉菌
原文传递
马尔尼菲青霉病研究新发现──溶骨病变及关节炎 被引量:11
18
作者 邓卓霖 《广西科学》 CAS 1994年第1期53-58,共6页
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嗜侵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主要为骨髓、肝(枯否细胞)、脾、淋巴结和肺(尘细胞),引起一系列相应病变和症状:在骨髓最常引起巨噬细胞增生性炎,并吞噬大量病原体,但却无肿痛表现;但当引起化脓性溶骨性病变和... 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嗜侵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主要为骨髓、肝(枯否细胞)、脾、淋巴结和肺(尘细胞),引起一系列相应病变和症状:在骨髓最常引起巨噬细胞增生性炎,并吞噬大量病原体,但却无肿痛表现;但当引起化脓性溶骨性病变和波及关节引起关节炎时则出现该病唯一的自发性疼痛。本文报告6例并复习文献发现3例有骨及关节肿痛的病例。患者为中青年人,具有较强的炎症反应能力;同时都有骨外脓肿形成,好发生于扁骨和下肢关节;病灶都能培养出马尔尼菲青霉,但病变局部病原数量较少,组织中不易找见,必须用霉菌特殊染色,用免疫酶染色找抗原则更敏感;该病治疗不彻底易复发,需长期积极抗霉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 溶骨病变 关节炎
下载PDF
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胸部CT表现 被引量:12
19
作者 石秀东 黄诗雯 +7 位作者 詹艺 何欣源 周粟 宋凤祥 沈杰 陆阳 单飞 施裕新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PM)感染的胸部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表现。结果:52例AIDS合并PSM患者中,胸部CT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或斑片影19例(占36....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PM)感染的胸部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表现。结果:52例AIDS合并PSM患者中,胸部CT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或斑片影19例(占36.5%)、实变影7例(占13.5%)、粟粒结节(≤5mm)25例(占48.1%)、结节(>5mm,≤3cm)16例(占30.8%)、肿块(>3cm)1例(占1.92%)、空洞7例(占13.5%)、支气管扩张7例(占13.5%)、肺间质病变31例(占59.6%)、心包积液5例(占9.6%)、胸腔积液11例(占21.2%)、胸膜增厚23例(占44.2%)、纵隔淋巴结肿大32例(占61.5%)。病变累及双侧肺38例(占73.1%)、累及肺段数≥2者42例(占80.8%)。6例肺部无病变,但临床表现均异常。结论:AIDS合并PSM患者的胸部CT常见征象为磨玻璃密度影或斑片影、粟粒结节或结节、间质病变、胸腔积液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其中磨玻璃密度影、散在多发随机分布的粟粒结节或结节、肺间质病变、病变多为双肺、多叶段分布较具特点,结合发热、特异性"脐凹"样皮疹、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个/μL等特征,可高度提示该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马尔尼菲青霉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疾病 间质性 皮疹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测 被引量:10
20
作者 于军校 徐艳 +3 位作者 罗阳 府伟灵 钟白玉 张晓兵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36-1638,共3页
目的明确从AIDS患者血液、骨髓中检出的病原体为马尔尼菲青霉菌。方法取患者血液、骨髓于血培养瓶中置Bacter/Alert3D血培养仪中培养,待血培养仪报阳性即作革兰染色,并转种至马铃薯斜面培养基于27℃和37℃孵育,观察真菌生长情况及菌落形... 目的明确从AIDS患者血液、骨髓中检出的病原体为马尔尼菲青霉菌。方法取患者血液、骨髓于血培养瓶中置Bacter/Alert3D血培养仪中培养,待血培养仪报阳性即作革兰染色,并转种至马铃薯斜面培养基于27℃和37℃孵育,观察真菌生长情况及菌落形态,并作乳酸棉兰染色于显微镜下观察菌体特征。结果该菌为一双相真菌,27℃见菌丝相,呈淡黄色绒毛样,并产生酒红色色素,镜下可见典型的帚状枝及孢子链;37℃见酵母相,不产生特征性色素,镜下见酵母样细胞。结论从体内分离出马尔尼菲青霉菌,即可诊断为马尔青霉菌病,也可排除组织胞浆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马尔尼菲青霉 马尔尼菲青霉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