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水库消落带植物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78
1
作者 孙荣 袁兴中 +2 位作者 刘红 陈忠礼 张跃伟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8-214,共7页
研究消落带植物群落多样性的梯度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可为认识和保护消落带生物多样性提供依据。通过对三峡库区澎溪河开县段的植被样方调查,研究消落带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梯度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各群落优势种和伴生种... 研究消落带植物群落多样性的梯度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可为认识和保护消落带生物多样性提供依据。通过对三峡库区澎溪河开县段的植被样方调查,研究消落带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梯度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各群落优势种和伴生种的种类和优势度等组成特征变化明显;(2)群落物种丰富度随高程增加而呈先升后降的格局;(3)α多样性与β多样性起伏较大,其中Shannon多样性和Simpson优势度的变化格局相反,其沿高程的曲线变化分别呈"M"和"W"型,Pielou均匀度的变化格局基本与丰富度一致,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相异性指数和Cody指数呈先降后升的格局,最小值均出现在中间高程,最大值出现在较高高程。分析认为,消落带α多样性的变化来自于高程差异造成的淹水时间的差异而导致的生境差异;β多样性变化原因较为复杂,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消落带 高程梯度 澎溪河
原文传递
三峡水库蓄水后澎溪河消落带植物群落格局及多样性 被引量:37
2
作者 王强 刘红 +2 位作者 袁兴中 孙荣 王建修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4期48-54,共7页
三峡水库156m蓄水后,消落带内植物种类组成、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多样性发生巨大变化。2008年7~9月对开县澎溪河及支流自夹溪沿岸海拔175m以下范围的植被进行调查:在澎溪河设置3个样带,在白夹溪设置2个样带,共108个草本样方。结果表... 三峡水库156m蓄水后,消落带内植物种类组成、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多样性发生巨大变化。2008年7~9月对开县澎溪河及支流自夹溪沿岸海拔175m以下范围的植被进行调查:在澎溪河设置3个样带,在白夹溪设置2个样带,共108个草本样方。结果表明:共发现98种维管植物,分属于38科29属,其中水生、湿生植物52种;一年生植物和隐芽植物种类丰富,分别占52.0%和31.6%;调查区域内植被可划分为11个群丛;沿河流侧向空间梯度可分为河漫滩一年生草本植物带、苍耳带、双穗雀稗带、白茅带4个植物带;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及分布格局对消落带植物带状分布有较大影响。研究表明消落带内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消落带植物群落 澎溪河 三峡水库
下载PDF
三峡库区澎溪河与磨刀溪电导率等水质特征与水华的关系比较 被引量:33
3
作者 姜伟 周川 +5 位作者 纪道斌 刘德富 任豫霜 Douglas Haffner 谢德体 张磊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26-2335,共10页
三峡库区北岸最大一级支流自三峡大坝2003年蓄水以来,频繁暴发水华,而毗邻的一级支流磨刀溪却少有水华暴发.本文以澎溪河和磨刀溪作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春季和夏季三峡库区水华高发期对两条河流同时采样,对比分析两条河流水体水质以及... 三峡库区北岸最大一级支流自三峡大坝2003年蓄水以来,频繁暴发水华,而毗邻的一级支流磨刀溪却少有水华暴发.本文以澎溪河和磨刀溪作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春季和夏季三峡库区水华高发期对两条河流同时采样,对比分析两条河流水体水质以及叶绿素a(Chl-a)含量的时空变化,探索澎溪河水华暴发机理.结果表明:澎溪河Chl-a含量较磨刀溪高,澎溪河春季Chl-a最大值为60.5μg·L^(-1),夏季Chl-a最大值仅7.8μg·L^(-1);磨刀溪Chl-a变化趋势与澎溪河相反,磨刀溪春季Chl-a含量为2.92μg·L^(-1),夏季Chl-a达到7.48μg·L^(-1).澎溪河与磨刀溪春季和夏季节水体温度分层,为温跃层+滞温层模式,而没有混合层;两条河流Chl-a含量均位于水深10 m温跃层.澎溪河春季总氮(TN)、总磷(TP)平均值为2.305 mg·L^(-1)和0.053 mg·L^(-1),夏季为1.673 mg·L^(-1)和0.097 mg·L^(-1);磨刀溪春季为1.875 mg·L^(-1)和0.075 mg·L^(-1),夏季为1.79 mg·L^(-1)和0.054 mg·L^(-1).TN、TP水平均超过了国际公认发生富营养化的阈值;水体氮磷含量与Chl-a浓度并无显著相关性,营养盐并不是藻类生物量的限制性因素.然而在水体电导率的规律方面,两条河却存在很大的差异;春季,磨刀溪上游上层水体(0~10 m)电导率只有下游和长江干流的75%,来自长江干流的回水可覆盖至磨刀溪中游(断面MD03),与Chl-a在此处密集保持一致;夏季电导率和回水区分布与春季相似.与磨刀溪不同,澎溪河春季上游电导率为下游和干流的150%,长江干流回水可到PX04与PX05之间,上游高电导率对应着高Chl-a含量;澎溪河电导率与藻类生长分布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水体中除N、P营养盐外的其它离子对澎溪河水华暴发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澎溪河 磨刀溪 水华 水温分层 电导率 CHL-A
原文传递
三峡水库不同运行状态下支流澎溪河水-气界面温室气体通量特征初探 被引量:31
4
作者 蒋滔 郭劲松 +3 位作者 李哲 方芳 白镭 刘静 《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63-1470,共8页
水电是具有显著减排效益的清洁能源形式,但水库潜在的温室气体效应近年来备受关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水库清洁能源属性的认识.本研究分别于2010年8月水库低水位运行期及12月高水位运行期,对三峡库区典型支流——澎溪河上游温泉... 水电是具有显著减排效益的清洁能源形式,但水库潜在的温室气体效应近年来备受关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水库清洁能源属性的认识.本研究分别于2010年8月水库低水位运行期及12月高水位运行期,对三峡库区典型支流——澎溪河上游温泉至下游双江6个沿程断面进行水样的采集及温室气体通量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在河流纵向上,表层水体水温、pH逐渐沿程增加,而CO2分压(pCO2)和碱度(TA)则有相反趋势.在低水位的8月,开县以下断面CO2通量为负,且浮游植物可能是控制水体CO2通量及营养盐的关键因素之一.澎溪河回水区CO2通量相对天然河道背景断面(温泉)平均降低了3.26 mmol.(m2.h)-1,而CH4通量却大幅度增加了.在高水位运行的12月,澎溪河各断面均为CO2释放通量,CH4通量相比低水位则明显降低.相比较天然河道的温泉断面,澎溪河回水区在高水位运行状态下CO2与CH4通量分别增加了4.16mmol.(m2.h)-1和0.007 mmol.(m2.h)-1.初步的净通量分析发现,该水域较加拿大实验水库的净通量特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澎溪河 GHG通量 水库运行状态 沿程变化
原文传递
三峡库区支流澎溪河水华高发期环境因子和浮游藻类的时空特征及其关系 被引量:29
5
作者 周川 蔚建军 +5 位作者 付莉 崔玉洁 刘德富 姜伟 Douglas Haffner 张磊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73-883,共11页
分别在2014年春季和夏季三峡库区水华高发期,在库区北岸最大支流澎溪河流域从其河口处逆流而上至回水末端共布置8个采样点,对浮游藻类和环境因子进行了监测,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手段,对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分别在2014年春季和夏季三峡库区水华高发期,在库区北岸最大支流澎溪河流域从其河口处逆流而上至回水末端共布置8个采样点,对浮游藻类和环境因子进行了监测,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手段,对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4月中旬,除河口样点外,其他采样点水体出现分层,但断面多只有温跃层和滞温层,而没有混合层;上游水体层次间温差高于下游水体;各采样点的水深以及表层水体(水面向下至0.5 m深的水层)的水温、浊度、p H、电导率、溶解氧、叶绿素a、总氮和总磷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ANOVA,P<0.05);共检测到浮游藻类25种(属),丰度在(2.76~145.8)×10~4cell·L^(-1)之间,以角甲藻(Ceratium hirundinella)为主要优势藻,鱼腥藻(Anabaena sp.)为次优势藻;上游接近支流来水的样点S7(63.4×10~4cell·L^(-1))和S8(145.8×10~4cell·L^(-1))水华最为严重;硝酸盐氮、水温、p H、电导率和溶解氧是藻类生长的决定因子.在7月下旬,水体分层,趋势与春季相似;各采样点深度和0~0.5 m水层的水温、浊度、氧化还原电位、p H、电导率、叶绿素a、氨氮、硝酸盐氮、总氮和总磷的空间分布仍然差异显著(ANOVA,P<0.05);共检测到浮游藻类46种(属),丰度在(9.56~278.88)×10~4cell·L^(-1)之间,总体以席藻(Phormidium sp.)为主要优势藻,鱼腥藻(Anabaena sp.)为次优势藻;下游接近澎溪河河口的样点S2(216.44×10~4cell·L^(-1))、S3(278.88×10~4cell·L^(-1))和S4(108.12×10~4cell·L^(-1))水华严重;浊度、水深、总氮、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和溶解氧是藻类生长的决定因子.水体分层与水华形成有重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澎溪河 水华 水体分层 浮游藻类 环境因子 冗余度分析
原文传递
三峡水库两条支流水-气界面CO_2、CH_4通量比较初探 被引量:26
6
作者 李哲 白镭 +2 位作者 郭劲松 方芳 蒋滔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08-1016,共9页
三峡水库是亚热带气候背景下的超大型水库,其水生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存在显著的时空异质性.本研究于2010年6月~2011年5月对三峡水库两条支流(龙溪河、澎溪河)水-气界面CO2、CH4通量特征进行了1 a的定位跟踪观测与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位... 三峡水库是亚热带气候背景下的超大型水库,其水生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存在显著的时空异质性.本研究于2010年6月~2011年5月对三峡水库两条支流(龙溪河、澎溪河)水-气界面CO2、CH4通量特征进行了1 a的定位跟踪观测与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位于三峡水库库尾变动回水区的龙溪河CO2、CH4通量年均值分别为(7.30±1.89)mmol·(m2.h)-1、(0.11±0.095)mmol·(m2.h)-1.而位于三峡水库库中常年回水区的澎溪河CO2、CH4通量年均值分别为(0.71±0.46)mmol·(m2.h)-1、(0.007 4±0.001 7)mmol·(m2.h)-1.龙溪河的温室气体通量水平显著高于澎溪河,季节性变化剧烈,幅度也显著大于澎溪河.相比澎溪河,龙溪河回水区极不稳定的水力、生境条件让浮游植物难以稳定生长,其水体固碳能力显著受限;加之龙溪河受淹区域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以及单位流域面积内污染负荷程度均显著高于澎溪河,共同导致了龙溪河温室气体通量水平普遍高于澎溪河流域.两条支流CH4通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龙溪河 澎溪河 CO2 CH4 水-气界面通量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三峡库区澎溪河鱼类时空分布特征的水声学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任玉芹 陈大庆 +4 位作者 刘绍平 段辛斌 李世健 王生 王珂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34-1744,共11页
为了解三峡库区支流澎溪河鱼类时空分布变化,2009—2010年的秋季、冬季和春季,使用Simrad EY60鱼探仪对澎溪河的鱼类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3次声学调查。结果表明:3个季节鱼类水平分布不均匀,鱼类最大密度分别为67.07尾/1000 m3,19... 为了解三峡库区支流澎溪河鱼类时空分布变化,2009—2010年的秋季、冬季和春季,使用Simrad EY60鱼探仪对澎溪河的鱼类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3次声学调查。结果表明:3个季节鱼类水平分布不均匀,鱼类最大密度分别为67.07尾/1000 m3,19.66尾/1000m3,17.25尾/1000m3且不同季节上层、中层鱼类密度水平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3);各季节鱼类密度垂直分布也有一定差异,冬季上层鱼类密度和下层鱼类密度差异较为显著(P=0.05);另外鱼类密度昼夜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鱼类的昼夜垂直节律(Diel Vertical Migration,DVM)引起;3个季节的鱼类目标强度(TS值)的差异极其显著(P<0.01),其中秋季鱼类TS最高((-57.0±5.6)dB),春季TS值最低((-58.6±4.9)dB),造成该差异的原因是4—6月是长江上游鱼类繁殖季节,仔稚鱼居多。鱼类空间分布及其位点的水深关系分析显示,鱼类密度水平分布秋季、冬季与水深不相关(︱r︱<0.2),春季与水深中度负相关(r=-0.5,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澎溪河 三峡水库 时空分布 水声学
下载PDF
三峡入库河流澎溪河回水区消落带与岸边土壤磷形态及其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雷 秦延文 +1 位作者 贾静 王鸣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99-2007,共9页
应用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分级提取法对三峡入库河流澎溪河回水区消落带和岸边土壤不同形态P进行分级测定,分析了各形态磷之间以及各形态磷与样品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消落带土壤总磷含量在283.3~3281.6mg.kg-1之间,平均为780.6mg.kg-1,岸边... 应用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分级提取法对三峡入库河流澎溪河回水区消落带和岸边土壤不同形态P进行分级测定,分析了各形态磷之间以及各形态磷与样品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消落带土壤总磷含量在283.3~3281.6mg.kg-1之间,平均为780.6mg.kg-1,岸边土壤中总磷含量在395.0~1751.5mg.kg-1之间,平均含量为771.9mg.kg-1,消落带土壤中较高的总磷含量显示了人类活动对消落带土壤P含量的影响.各种形态P在河流消落带与岸边消落带土壤中分布特点不同:①河流消落带中无机磷(IP)含量(除去S6点)平均值381.2mg.kg-1,略低于岸边土壤(除去S6点)平均值482.9mg.kg-1;②河流消落带土壤中IP以碎屑态磷(De-P)为主(平均比例为32.9%),吸附态磷(Ad-P)、铁结合态磷(Fe-P)、钙结合态磷(Ca-P)占IP比例分别为为2.6%、12.4%、16.7%;岸边土壤Ca-P占IP平均比例为25.6%,而Ad-P、Fe-P、Ca-P占IP比例分别为为5.2%、8.8%、31.6%;③河流消落带土壤中活性磷组分(OP+Fe-P)平均含量为374.8mg.kg-1,在TP中所占比例平均值为48.0%,而岸边土壤活性磷组分(OP+Fe/Al-P)平均含量为288.7mg.kg-1,在TP中所占比例平均达到37.4%.消落带土壤中活性磷组分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会成为水体的二次污染源,因此消落带土壤P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入库河流 澎溪河 消落带 岸边土壤 磷形态 分布特征
原文传递
三峡水库澎溪河水-气界面CO_2、CH_4扩散通量昼夜动态初探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哲 姚骁 +3 位作者 何萍 王钦 郭劲松 陈永柏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6-584,共9页
三峡水库温室气体效应近年来备受关注.为揭示三峡水库典型支流澎溪河水-气界面CO2和CH4通量的昼夜动态规律,明晰短时间尺度下该水域温室气体释放的影响因素,在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的一个完整水文周年内,选择4个具有代表性的时段(2010年... 三峡水库温室气体效应近年来备受关注.为揭示三峡水库典型支流澎溪河水-气界面CO2和CH4通量的昼夜动态规律,明晰短时间尺度下该水域温室气体释放的影响因素,在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的一个完整水文周年内,选择4个具有代表性的时段(2010年8、11月和2011年2、5月)对澎溪河高阳平湖水域开展昼夜跟踪观测.结果表明:2010年8、11月和2011年2、5月4次采样的CO2日总通量值分别为-8.34、73.94、28.13和-20.12 mmol/(m2·d),相应的CH4日总通量值分别为2.22、0.11、0.32和7.16 mmol/(m2·d),不同时期昼夜变化明显.研究水域CO2和CH4通量过程不具同步性:CO2昼夜通量变化可能更显著地受到水柱光合/呼吸过程的影响,但瞬时气象过程(水汽温差、瞬时风速等)在高水位时期亦可对CO2通量产生显著影响;CH4昼夜通量变化与水温条件改变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澎溪河 高阳平湖 水-气界面 温室气体 扩散通量 昼夜动态
下载PDF
三峡库区澎溪河底泥及消落区土壤磷的形态及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孙文彬 杜斌 +1 位作者 赵秀兰 何丙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07-1113,共7页
沉积物是自然水域的重要生态组成部分,是形成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素之一.为研究三峡库区澎溪河流域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特征及迁移转化规律,采用连续提取法对澎溪河底泥3个断面及消落区3种土壤类型中磷赋存形态进行分析,并通过... 沉积物是自然水域的重要生态组成部分,是形成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素之一.为研究三峡库区澎溪河流域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特征及迁移转化规律,采用连续提取法对澎溪河底泥3个断面及消落区3种土壤类型中磷赋存形态进行分析,并通过等温吸附实验研究了磷的吸附规律,确定了零净吸附磷浓度(EPC0).结果表明,澎溪河底泥中的总磷含量在0.80~1.45 g·kg-1之间,赋存形态以无机磷为主,其中钙结合磷和蓄闭态磷比例在80%以上,铁铝结合磷含量较低,该流域底泥受自然岩石状态及沉积环境的影响较大,而人为活动对其影响较小;消落区土壤总磷含量在0.65~1.16 g·kg-1之间,磷的赋存形态也以无机磷为主,冲积土和紫色土也以钙结合态磷和蓄闭态磷为主,水稻土中则以蓄闭态磷含量最高.澎溪河高阳、黄石和双江3个断面底泥的EPC0分别为0.08、0.13和0.11 mg·L-1,消落区冲积土、紫色土和水稻土的EPC0分别为0.08、0.09和0.04 mg·L-1.EPC0值与沉积物中总磷、pH、Ca-P、黏粒含量呈正相关性,其中与pH和Ca-P相关性显著.根据澎溪河上覆水中磷浓度的季节变化,初步判定底泥及消落区土壤在夏秋季节为磷的"汇",在冬春季节则成为其"源".EPC0高于水体富营养化临界值,底泥及消落区土壤中磷的释放依然是不可忽视的潜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澎溪河 磷形态 零净吸附磷浓度磷 底泥 消落区土壤
原文传递
三峡水库澎溪河回水区藻类种群分布及评价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杨健 张磊 +2 位作者 王娟 翟世涛 邱勤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8-95,共8页
2008年冬,三峡水库蓄水至173m.随着蓄水水位的抬升,库区内长江干流北岸最大支流澎溪河回水区流速进一步减慢,水体富营养化发生的可能性相应增加.为探究水位抬升对澎溪河水环境及浮游植物种群结构产生的影响,本研究于2009年春季(3月)... 2008年冬,三峡水库蓄水至173m.随着蓄水水位的抬升,库区内长江干流北岸最大支流澎溪河回水区流速进一步减慢,水体富营养化发生的可能性相应增加.为探究水位抬升对澎溪河水环境及浮游植物种群结构产生的影响,本研究于2009年春季(3月)、夏季(7月)对该区域五个采样点展开浮游植物种群结构跟踪观测,并运用Margalef(d)丰富度指数法、Shannon-Wiener(H)多样性指数法、Pielou(J)均匀度指数法,进行水体富营养化评价.共检测出浮游植物7门57属100种,硅藻门17属33种、绿藻门24属40种、蓝藻门7属10种、甲藻门2属3种、裸藻门4属10种、黄藻门2属2种、隐藻门1属2种;硅藻和绿藻是该区域的优势种;其中春季藻类优势种群为硅藻-绿藻型,绝对优势种为硅藻;夏季藻类优势种群为绿藻-硅藻-蓝藻型,绝对优势种群为绿藻.高阳采样点春季发生铁锈红"水华",藻类密度高达103.6×105cell/L.各监测断面的d、H、J值分别为:春季0.68-1.70、0.99-1.44、0.228-0.345,夏季1.0-1.91、1.24-2.10、0.30-0.49,综合得出澎溪河回水区春季属于中度-重度富营养化,夏季属于中度富营养化,夏季水质优于春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澎溪河 浮游植物 藻类区系分布 水体富营养化
下载PDF
水位变动下的消落带湿地生态工程——以三峡水库白夹溪为例 被引量:15
12
作者 袁兴中 熊森 +2 位作者 刘红 李波 王强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26,114-116,共6页
三峡水库蓄水后形成的消落带,其生态环境既是严峻考验,也是生态机遇。大面积消落带植被在出露的生长季节所蓄积的碳及营养物质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如果能加以妥善利用,就可化害为利。针对三峡水库消落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必须着眼于消落... 三峡水库蓄水后形成的消落带,其生态环境既是严峻考验,也是生态机遇。大面积消落带植被在出露的生长季节所蓄积的碳及营养物质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如果能加以妥善利用,就可化害为利。针对三峡水库消落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必须着眼于消落带的生态友好型利用。立足消落带向增加碳汇、生物生产、环境净化等多功能生态经济效益转变的需求,探索消落带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工程模式。自2008年以来,在三峡库区澎溪河一级支流白夹溪消落带实施了包括基塘工程、林泽工程、鸟类生境再造等生态工程。本文论述了针对水位变动的消落带湿地生态工程设计原则、工程实施内容,简要分析了生态工程的效益。论文最后指出,三峡水库消落带湿地生态工程的未来努力方向是将基塘工程、林泽工程、生境再造工程与生态经济结合起来,开发消落带生态友好型利用的综合集成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变动 消落带湿地 生态工程 澎溪河 三峡水库
原文传递
三峡工程蓄水对澎溪河回水区COD_(Mn)、NH_3-N和TP综合衰减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晓青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25-329,共5页
三峡工程蓄水导致支流回水区水流缓滞,从而影响污染物的扩散、降解,使水质发生变化。为研究三峡调蓄水位的变化及其对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的影响,以澎溪河回水区渠口至河口段为研究区域,根据水文和水质监测资料,采用DHI MIKE21的水动力... 三峡工程蓄水导致支流回水区水流缓滞,从而影响污染物的扩散、降解,使水质发生变化。为研究三峡调蓄水位的变化及其对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的影响,以澎溪河回水区渠口至河口段为研究区域,根据水文和水质监测资料,采用DHI MIKE21的水动力模型和ECOlab水质模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蓄水前的天然状态下,CODMn、NH3-N和TP综合衰减系数分别为0.130-0.250 d^-1、0.110-0.180 d^-1和0.080-0.130 d^-1;蓄水后的调蓄状态下,CODMn、NH3-N和TP综合衰减系数分别为0.007-0.016 d^-1、0.006-0.015 d^-1和0.005-0.012 d^-1。可见三峡工程蓄水后,回水区污染物的综合衰减系数仅为蓄水前的1/20-1/10,需通过控制污染物的衰减速率以达到控制水体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三峡工程 澎溪河 高锰酸盐指数 氨氮 总磷 综合衰减系数
下载PDF
三峡澎溪河回水区流速对藻类原位生长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哲 张曾宇 +4 位作者 杨中华 郭劲松 刘静 李丹 肖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80-886,共7页
为明晰不同流速水平对三峡支流回水区库湾藻类原位生长的影响,本文采用可调速的环形实验槽,选择三峡水库不同运行状态(低水位、高水位),对三峡澎溪河高阳平湖库湾藻类生物量(用叶绿素a浓度表示)变化特征进行原位受控实验.通过流速在0(对... 为明晰不同流速水平对三峡支流回水区库湾藻类原位生长的影响,本文采用可调速的环形实验槽,选择三峡水库不同运行状态(低水位、高水位),对三峡澎溪河高阳平湖库湾藻类生物量(用叶绿素a浓度表示)变化特征进行原位受控实验.通过流速在0(对照)、0.1、0.2和0.3 m/s的实验发现,夏季低水位阶段澎溪河水域光热充足,但流速升高(>0.2m/s)对藻类原位比生长速率具有一定影响.大体上,高阳平湖水域藻类原位比生长速率与流速水平呈对数关系.冬季高水位运行期间,流速的升高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水柱扰动,成为维持藻类在上层水体受光生长、避免下沉的主要因素.该时期,采用调节流速、流量的方法抑制藻类生长的难度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澎溪河 高阳平湖 生态槽 流速 控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澎溪河消落带生态系统修复实践探索 被引量:10
15
作者 袁兴中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共9页
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季节性波动给消落带带来了极大的环境胁迫。如何进行消落带生态系统修复,优化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是解决消落带复杂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以位于三峡库区的澎溪河流域消落带为例,在阐述消落带生态... 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季节性波动给消落带带来了极大的环境胁迫。如何进行消落带生态系统修复,优化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是解决消落带复杂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以位于三峡库区的澎溪河流域消落带为例,在阐述消落带生态系统修复设计策略和技术框架的基础上,结合持续10余年的消落带生态系统修复实践,分析了植物物种筛选及种源库建立、近自然植物群落构建、多功能基塘修复、复合林泽修复、多维湿地修复、地形-底质-植物-动物协同修复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及其成效。结果表明,所筛选的植物耐淹性能及存活状况良好,修复后的消落带植物群落结构稳定,生物多样性提升、面源污染削减效果明显。澎溪河流域消落带生态系统修复实践解决了大幅度水位变化和冬季深水淹没的三峡水库消落带生态修复难题,创新性地构建了水库消落带生态系统修复技术体系,为大型湖库消落带生态修复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技术方法及实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落带 生态系统修复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澎溪河 三峡库区
下载PDF
三峡库区支流澎溪河回水区水质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娟 胡正峰 +2 位作者 张磊 翟世涛 李兴琼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7-74,共8页
澎溪河为三峡库区北岸最大支流.自2004年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已多次暴发水华.为了科学全面评价澎溪河回水区水质状况和分析其富营养化成因,本研究在2007年至2009年对澎溪河回水区水质进行了监测,并采用《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 澎溪河为三峡库区北岸最大支流.自2004年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已多次暴发水华.为了科学全面评价澎溪河回水区水质状况和分析其富营养化成因,本研究在2007年至2009年对澎溪河回水区水质进行了监测,并采用《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卡森指数法对澎溪河水质进行富营养化状况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澎溪河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浓度较高,全年都呈现富营养水平或者重度富营养水平,双江大桥附近水体富营养状况与高阳渡口、渠马渡口的相比较为严重;TN浓度、溶解氧(DO)浓度随季节变化趋势不明显;TP浓度、叶绿素a(Chla)浓度和透明度(SD)随季节变化趋势明显,TP和Chla夏秋季高、春冬季低,而SD则相反.水体中TP浓度是影响澎溪河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水体总磷主要来自面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澎溪河 回水区 营养水平 调查与评价
下载PDF
三峡水库不同运行阶段澎溪河典型优势藻原位生长速率 被引量:10
17
作者 冯婧 李哲 +4 位作者 闫彬 张利萍 郭劲松 方芳 张曾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5-242,共8页
在澎溪河高阳平湖半封闭库湾对不同生长策略的5种代表性藻种进行原位培养实验,初步探讨三峡水库不同运行阶段藻类原位生长速率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低水位时期,CR型生长策略的湖北小环藻(Cyclotella hubeiana)和兼具C、R、S型生长... 在澎溪河高阳平湖半封闭库湾对不同生长策略的5种代表性藻种进行原位培养实验,初步探讨三峡水库不同运行阶段藻类原位生长速率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低水位时期,CR型生长策略的湖北小环藻(Cyclotella hubeiana)和兼具C、R、S型生长策略的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出现了正的生长速率特征,分别为0.128±0.006和0.210±0.010 d-1;高水位时期,湖北小环藻、CS型生长策略的空球藻(Eudorina sp.)、兼具C、R、S型生长策略的卵形隐藻具有较大原位生长速率,分别为0.175±0.009、0.326±0.016和0.187±0.009 d-1;泄水期,湖北小环藻、空球藻以及卵形隐藻依旧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原位生长速率,分别为0.231±0.012、0.281±0.014和0.406±0.020 d-1,但S型生长策略的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随着水库泄水水位持续下降而逐渐体现出优势.低水位期影响上述藻种原位生长速率的主要因素为溶解性磷酸盐和水温.高水位时期影响显著的环境因素为颗粒态磷和研究水域最大风速.泄水期影响显著的环境因素为溶解性磷酸盐、溶解性无机氮和总氮.忽略藻类随流输移产生的干扰,不同生长策略藻种的原位生长速率与同期藻类群落演替特征具有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水库运行状态 澎溪河 藻类 原位生长速率 高阳平湖
下载PDF
三峡库区澎溪河流域氮湿沉特征及其来源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六一 刘妍霁 +7 位作者 符坤 杨复沫 陈阳 付川 田密 李廷真 黄怡民 张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999-5008,共10页
本研究收集了澎溪河流域及万州城区共6个站点2016年1~12月大气湿沉降样品,分析了澎溪河流域大气湿沉降氮的时空变化特征、来源及其对流域水体的输入贡献.澎溪河流域氮湿沉降空间上差异较小,呈现区域性特征;季节上差异较大,呈现春夏大于... 本研究收集了澎溪河流域及万州城区共6个站点2016年1~12月大气湿沉降样品,分析了澎溪河流域大气湿沉降氮的时空变化特征、来源及其对流域水体的输入贡献.澎溪河流域氮湿沉降空间上差异较小,呈现区域性特征;季节上差异较大,呈现春夏大于秋冬的特点.总氮沉降(TDN)浓度和通量分别为1.1mgN/L和11.8kg N/(hm2·a).来源主要包括二次源、地壳源、交通源和养殖源,其贡献占比分别为47.4%、23.5%、14.3%和10.9%,而工业源和化石燃料燃烧源仅分别贡献2.8%和1.1%.通过湿沉降直接输入流域水体的氮素为76.9t/a,约占总氮输入的1.8%;沉降通量超过了水体富营养化临界负荷.流域湿沉降铵态氮(NH4+-N)、硝酸盐氮(NO3--N)和有机氮(DON)沉降通量分别占总沉降的63.3%、25.9%和10.7%,减少NH4+-N排放能有效控制流域氮沉降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通量 来源 富营养化 澎溪河
下载PDF
三峡澎溪河水华期间水体CH_4浓度及其通量变化特征初探 被引量:9
19
作者 秦宇 张渝阳 +1 位作者 李哲 马健荣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78-1588,共11页
三峡库区温室气体的排放近年来备受关注.为了揭示三峡库区澎溪河地区水华过程中不同氮磷浓度下藻类生长死亡过程中CH_4吸收释放的规律,于2016年4月22日至2016年5月9日,通过添加不同氮磷浓度在澎溪河高阳平湖水域展开野外原位实验.结果表... 三峡库区温室气体的排放近年来备受关注.为了揭示三峡库区澎溪河地区水华过程中不同氮磷浓度下藻类生长死亡过程中CH_4吸收释放的规律,于2016年4月22日至2016年5月9日,通过添加不同氮磷浓度在澎溪河高阳平湖水域展开野外原位实验.结果表明,在开始实验当日CH_4通量从(1.809 3±0.063 2)μmol·(m^2·h)^(-1)到6 d急剧减少至(0.077 6±0.014 6)μmol·(m^2·h)^(-1).6 d后变化相对较小,相比较于其他水样只添加磷的水样明显有所回升.在本次实验中藻类的生长与死亡受到了不同N、P浓度梯度的影响.N对藻类的生长影响不大,各种指标与未加N、P营养盐的原水基本一致;在适宜的P浓度下,促进藻类的生长.当P浓度过多时,藻类的生长受到抑制.水样中的CH_4通量的吸收与释放和添加的硝态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澎溪河 水华 氮磷 CH4
原文传递
三峡库区澎溪河河段间水华程度差异及其机制 被引量:4
20
作者 罗晓佼 张钘 +3 位作者 黄伟 胡鹏飞 谭炳圆 张磊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2-292,共11页
三峡大坝蓄水以来,库区50%一级支流水华频发,且不同支流水华高发断面的地理位置不同,受干流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为探讨水华暴发的河段差异,及其与长江回水的关系,以库区一级支流澎溪河为例,在2019年春季水华季,进行了间隔期一周、总时长... 三峡大坝蓄水以来,库区50%一级支流水华频发,且不同支流水华高发断面的地理位置不同,受干流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为探讨水华暴发的河段差异,及其与长江回水的关系,以库区一级支流澎溪河为例,在2019年春季水华季,进行了间隔期一周、总时长一个月的采样,从河口至上游设置7个采样断面(PX1~PX7),根据各断面的垂向水温和电导率特征推断长江回水的影响范围和形式;并通过对水华高发的高阳平湖断面(PX5)和分别距其4 km的上游断面(PX6)和下游断面(PX4)的水文、水质和底泥营养盐等指标,探究断面间水华暴发程度的差异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水华季澎溪河下游(PX1~PX4)的ρ(Chl-a)较低,为14.55~44.00μg·L^(-1),上游(PX5~PX7)则达到42.66~175.40μg·L^(-1),其中PX5的ρ(Chl-a)最高时达413.00μg·L^(-1),显著高于其余位点(P<0.05).温度和电导率结果显示,4~5月长江干流回水从中下层潜入澎溪河,下游(PX1~PX4)处于长江干流回水与澎溪河上游来水的交汇区域,水体不稳定,不利于水华暴发;而澎溪河中上游(PX5~PX7)未直接受到长江干流回水的影响,营养交换以垂向为主.PX4~PX6的水体各层的n(TN)/n(TP)和n(DTN)/n(DTP)均值多数远高于16,水体营养盐为磷限制状态.采样期内,PX5底泥全磷均值为相距仅4 km的上游PX6断面的91%,而其表层水体总磷为PX6的180%.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为PX5水面宽度是PX6的3.6~4.7倍,PX5过风距离更长,在库区多河谷少风和低风速条件下,风浪对PX5的扰动强于PX6,导致PX5底泥释放的营养盐更易补给表层水体,故PX5处水华最严重.可见,导致库区支流水华的主要原因是水体分层稳定性和内源磷的供应.水体分层稳定性主要受干流回水影响;而中上游水体内源磷的供应受库区支流特殊水体分层现象(表密度层)的影响,其受天气扰动的时间和程度可用于预测预警水华暴发的时间和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澎溪河 断面 水华 长江回水 内源磷迁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