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与B超在诊断妇科盆腔肿瘤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黄潘 温毅强 吕伟林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13期136-137,140,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CT与B超在诊断妇科盆腔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9月期间来我院妇科就诊的6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盆腔肿瘤患者资料。所有的患者都分别进行CT和B超两种方法检查,将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结果与病理... 目的对比分析CT与B超在诊断妇科盆腔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9月期间来我院妇科就诊的6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盆腔肿瘤患者资料。所有的患者都分别进行CT和B超两种方法检查,将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的诊断符合率为90.5%(57/63),而B超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5.7%(54/63),两者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都对子宫肌瘤和卵巢良性肿瘤的检出率较高,而对于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的检出率则比较低。结论 CT与B超两种方法在诊断妇科盆腔肿瘤中都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在临床实践中B超可以作为诊断女性盆腔肿瘤的一个首选方法,而CT则可以作为超声检查的一个重要的补充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合理应用两种方法能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以及手术后的疗效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B超 盆腔肿瘤 临床价值
下载PDF
16排多层螺旋CT与经阴道超声对女性盆腔肿瘤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17
2
作者 肖斌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20期72-74,78,共4页
目的比较16排多层螺旋CT和经阴道超声对女性盆腔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73例盆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16排多层螺旋CT检查和经阴道超声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种方法诊断恶性... 目的比较16排多层螺旋CT和经阴道超声对女性盆腔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73例盆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16排多层螺旋CT检查和经阴道超声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种方法诊断恶性盆腔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分期诊断准确率。结果手术病理确诊恶性肿瘤53例,良性肿瘤20例;16排多层螺旋CT检出宫颈癌30例、卵巢癌13例、子宫内膜癌4例、子宫肌瘤11例、卵巢良性肿瘤6例;经阴道超声检出宫颈癌29例、卵巢癌12例、子宫内膜癌4例、子宫肌瘤10例、卵巢良性瘤5例。16排多层螺旋CT对恶性盆腔肿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8.68%、85.00%、87.67%,高于经阴道超声的84.19%、75.00%、82.19%,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16排多层螺旋CT对恶性盆腔肿瘤的分期诊断准确率为83.02%,高于经阴道超声的66.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16排多层螺旋CT和经阴道超声诊断女性盆腔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较高,但前者在恶性盆腔肿瘤的分期评估中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排多层螺旋CT 阴道超声 盆腔肿瘤 临床价值 分期 灵敏度
下载PDF
CT与B超在诊断妇科盆腔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对比 被引量:17
3
作者 强韩英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8期86-87,158,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CT与B超在妇科盆腔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122例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盆腔肿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2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子宫肌瘤48例,子宫颈癌30例,子宫内膜癌14例,... 目的对比分析CT与B超在妇科盆腔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122例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盆腔肿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2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子宫肌瘤48例,子宫颈癌30例,子宫内膜癌14例,子宫肉瘤8例,卵巢良性肿瘤16例,卵巢癌6例;CT的综合检出率为87.7%,B超的综合检出率为89.3%,两者之间综合检出率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的妇科盆腔肿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单向结果分析,CT与B超在卵巢癌的检出率均达到了100%,检出效果最好。子宫内膜癌的检出率最低,其中CT检出率为85.7%,B超检出率为78.6%。结论 CT与B超在妇科盆腔肿瘤的诊断中均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在临床中可将B超作为诊断盆腔肿瘤的首选方法,而CT可作为其补充方法,具体应用策略应结合患者实际状况加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诊断 B超 妇科 盆腔肿瘤
下载PDF
MRI技术及其联合CT在盆腔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吴丽霞 邵艳波 +3 位作者 崔向华 于迎春 徐磊 刘丽霞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9期125-127,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MRI)技术及其联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盆腔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65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盆腔肿瘤女性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术前MRI、CT及其联合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 目的分析磁共振(MRI)技术及其联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盆腔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65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盆腔肿瘤女性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术前MRI、CT及其联合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 65例盆腔肿瘤患者经手术病理检出病灶74枚,其中卵巢囊肿23枚,卵巢癌8枚,子宫肌瘤32枚,宫颈癌11枚。MRI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64枚,诊断准确率86.49%;CT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61枚,诊断准确率82.43%;MRI及CT联合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71枚,诊断准确率95.95%。MRI与CT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诊断准确率高于MRI和CT(P均<0.05)。结论 MRI、CT对盆腔肿瘤术前诊断均有良好准确性,但2者联合诊断准确率更高,于盆腔肿瘤患者尽早诊治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肿瘤 MRI CT 联合诊断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SCT对盆腔良恶性肿瘤诊断鉴别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14
5
作者 马强 冯元春 +2 位作者 马风荣 余立群 陈雯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11期87-89,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多层螺旋CT(MSCT)对盆腔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6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4例盆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SCT检查,术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术后病检结...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多层螺旋CT(MSCT)对盆腔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6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4例盆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SCT检查,术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术后病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SCT鉴别诊断盆腔良恶性肿瘤的准确性,以及对恶性肿瘤的分期诊断准确率。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SCT鉴别诊断盆腔良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对妇科盆腔恶性肿瘤的分期诊断准确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P<0.05)。结论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鉴别妇科盆腔肿瘤的准确性均较高,但CT在辨别恶性肿瘤分期方面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MSCT 盆腔肿瘤 良恶性鉴别 肿瘤分期
下载PDF
康复新液联合思密达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6
作者 戴光熙 吴亚丛 +2 位作者 宋一雪 冯静 叶进科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4年第10期1259-1261,共3页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思密达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盆腔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所致急性放射性直肠炎(ARP)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盆腔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所致ARP患者,其中Ⅰ级7例,Ⅱ级22例,Ⅲ级1例,给予康复新液50ml+思密达3g+地塞米松5mg+利...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思密达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盆腔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所致急性放射性直肠炎(ARP)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盆腔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所致ARP患者,其中Ⅰ级7例,Ⅱ级22例,Ⅲ级1例,给予康复新液50ml+思密达3g+地塞米松5mg+利多卡因100mg混合后保留灌肠,每晚1次,疗程14d,治疗结束1周后评定灌肠疗效。结果 30例ARP患者,经积极1个周期(14d)治疗性保留灌肠后,显效11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86.7%。结论康复新液联合思密达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盆腔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所致ARP,疗效满意,副作用小,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新液 思密达 保留灌肠 放射性直肠炎 盆腔肿瘤
原文传递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治疗盆腔复发肿瘤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长江 黄金华 +3 位作者 范卫君 高飞 顾仰葵 张福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610-612,共3页
目的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治疗盆腔肿瘤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8例盆腔复发肿瘤采用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患者的疗效。所有患者术前或术后给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化疗方案根据原发肿... 目的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治疗盆腔肿瘤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8例盆腔复发肿瘤采用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患者的疗效。所有患者术前或术后给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化疗方案根据原发肿瘤的类型确定。粒子植入之前采用TPS模拟布源或遵循Halarism的125I经验公式:mCi=Da×5,Da为靶组织长、宽、高的平均值(L+W+H)/3,单位为cm,求出术中所需125I粒子的总活度及算出治疗粒子的数量。在螺旋CT导向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盆腔肿瘤内。结果全组8例患者8个病灶2个月后采用PET-CT评价,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5例,稳定(NC)2例,进展(PD)1例,全组病例随访1年,死亡2例,其余6例存活,最长的生存时间15个月。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是治疗盆腔肿瘤复发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肿瘤 放射性粒子 化疗灌注
下载PDF
盆腔肿瘤介入治疗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姚绍鑫 崔慧先 崔进国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研究盆腔内中、小血管的造影表现,为盆腔肿瘤的诊断及介入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观测并测量42具成人尸体的髂内动脉各分支起源、长度、外径和血管夹角。观察42例盆腔肿瘤患者和50例其他疾病的盆腔正常者双侧选择性髂内动脉的血... 目的研究盆腔内中、小血管的造影表现,为盆腔肿瘤的诊断及介入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观测并测量42具成人尸体的髂内动脉各分支起源、长度、外径和血管夹角。观察42例盆腔肿瘤患者和50例其他疾病的盆腔正常者双侧选择性髂内动脉的血管造影表现。结果①两侧髂总动脉间夹角平均为(58.9°±7.3°),髂内外动脉间夹角平均为(27.6°±5.3°);髂腰动脉多起自髂内动脉主干或其后干,分别占50.0%和30.2%。闭孔动脉主要起自髂内动脉,占84.8%。②在尸体上所测盆腔内中、小血管直径较动脉造影结果小,有显著差异。结论髂内动脉各中、小分支血管的起源、开口位置和走行有许多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肿瘤 髂内动脉 介入治疗 应用解剖
下载PDF
MSCT增强扫描联合MRI对妇科盆腔肿瘤周围组织术前评估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9
作者 蔡泽银 曾伟君 +3 位作者 黄泗芳 徐建怀 邱剑峰 杨旋彪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19期2537-2540,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增强扫描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对妇科盆腔肿瘤周围组织术前评估的临床价值,为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汕尾市人民医院诊治的50例妇科盆腔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增强扫描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对妇科盆腔肿瘤周围组织术前评估的临床价值,为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汕尾市人民医院诊治的50例妇科盆腔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MSCT增强扫描检查及MSCT增强扫描联合MRI检查。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不同检查方法对妇科盆腔肿瘤的诊断符合率及对恶性肿瘤临床分期的准确率。结果 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50例妇科盆腔肿瘤患者中子宫肌瘤9例、卵巢良性瘤5例、子宫内膜癌3例、卵巢癌11例、宫颈癌22例,MSCT增强扫描联合MRI检查对妇科盆腔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6.00%,明显高于MRI检查和MSCT增强扫描检查(分别为76.00%、8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36例妇科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中Ⅰ期14例、Ⅱ期13例、Ⅲ期3例、Ⅳ期6例,MSCT增强扫描联合MRI检查对恶性肿瘤临床分期的准确率为97.22%,明显高于MRI检查和MSCT增强扫描检查(分别为77.78%、8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增强扫描联合MRI对妇科盆腔肿瘤患者周围组织进行术前评估可以显著提高诊断符合率及对恶性肿瘤临床分期的准确率,对患者病情早期诊断、准确分期、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 盆腔肿瘤 多层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术前评估
下载PDF
盆腔肿瘤放化疗诱导急性血液学毒性机制及预测工具研究进展
10
作者 郝洋 秦思源 郎宁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2099-2104,共6页
放化疗(chemoradiotherapy,CRT)是盆腔肿瘤治疗的重要方式,主要适用于宫颈癌和直肠癌等疾病。然而,尽管CRT在产生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可能对盆腔骨髓造成损伤,导致急性血液学毒性(hematological toxicity,HT)的发生。准确识别CRT诱发HT高... 放化疗(chemoradiotherapy,CRT)是盆腔肿瘤治疗的重要方式,主要适用于宫颈癌和直肠癌等疾病。然而,尽管CRT在产生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可能对盆腔骨髓造成损伤,导致急性血液学毒性(hematological toxicity,HT)的发生。准确识别CRT诱发HT高风险人群对于优化治疗方案和改善预后非常重要。该文总结了急性HT的发生机制,并且从临床危险因素、放化疗相关因素、影像学预测手段以及人工智能等几个方面对急性HT的预测工具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化疗 盆腔肿瘤 血液学毒性 发病机制 预测工具
下载PDF
盆腔肿瘤患者放疗期间体重指数变化对摆位误差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11
作者 龚小宝 刘兴霞 万林林 《当代医学》 2024年第6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盆腔肿瘤(PT)患者放疗期间体重指数(BMI)变化对摆位误差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7例P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到185次BMI测量及摆位误差、辐射剂量数据。根据BMI值分为正常组(BM... 目的探讨盆腔肿瘤(PT)患者放疗期间体重指数(BMI)变化对摆位误差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7例P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到185次BMI测量及摆位误差、辐射剂量数据。根据BMI值分为正常组(BMI<25 kg/m2,n=16)、超重组(25 kg/m2≤BMI<35 kg/m2,n=7)与肥胖组(BMI≥35 kg/m2,n=14)。比较3组摆位误差,Spearman相关分析放疗期间BMI变化与X轴、Y轴、Z轴方向上摆位误差的相关性,评估位移误差引起靶区剂量的差异。结果3组X轴、Y轴、Z轴方向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X轴、Y轴、Z轴方向摆位误差均大于超重组、正常组,超重组大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治疗周次增加,BMI下降呈增加趋势,摆位误差在X轴、Y轴方向呈增大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摆位误差在Z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MI下降2~3 kg/m2摆位误差大于BMI下降1~<2 kg/m2及<1 kg/m2,且BMI下降1~<2 kg/m2大于BMI下降<1 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BMI变化与X轴(r=0.646,P<0.05)、Y轴(r=0.723,P<0.05)、Z轴(r=0.815,P<0.05)方向的摆位误差呈正相关。产生移位后计划的D95%、最小剂量、最大剂量均小于治疗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生移位后计划的膀胱及左、右股骨头辐射剂量与治疗计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行调强放射治疗的PT患者随BMI下降,X轴、Y轴、Z轴上的摆位误差增大,应根据BMI变化评估PT患者是否需重新制作热塑体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体膜 盆腔肿瘤 放疗 摆位误差 辐射剂量
下载PDF
3D打印髋臼导板辅助的骨盆肿瘤切除后精确性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承铎 田征 +4 位作者 宋兴华 艾克拜尔 陈江涛 樊雪鹏 杨晓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0-194,共5页
目的:分析3D打印技术在术前骨盆恶性肿瘤手术模拟与规划、术中切除、术后切除效果分析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例骨盆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9... 目的:分析3D打印技术在术前骨盆恶性肿瘤手术模拟与规划、术中切除、术后切除效果分析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例骨盆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39.1(14~60)岁。骨肉瘤7例、软骨肉瘤12例、尤文肉瘤1例。参照Enneking骨盆分区,累及骨盆Ⅱ区和Ⅲ区6例,Ⅰ区和Ⅱ区6例,Ⅰ区和Ⅳ区8例。按是否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分为3D打印导板组(试验组)10例及常规组(对照组)1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功能评分、线性距离等情况。结果:20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获得整块切除;试验组手术时间(4.4±1.4)h,与对照组(4.5±1.4)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试验组术中出血量(1980±1158)mL,与对照组(2785±1784)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试验组线性差距平均(3.8±1.9)cm,与对照组(8.7±1.0)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试验组可指导术中精确截骨,方便操作,简化手术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精确度方面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肿瘤 计算机模拟 3D打印
下载PDF
盆腔肿瘤不同体位放疗对放射性直肠炎的相关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阙开乾 汤琅琅 +1 位作者 李群 童远和 《中外医疗》 2021年第31期72-76,共5页
目的讨论盆腔肿瘤不同体位放疗致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分析。方法2018年1月—2020年6月便利选取120例接受放射治疗的盆腔肿瘤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以回顾性分析法了解70例仰卧位放射治疗与50例俯卧位放射治疗对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讨论盆腔肿瘤不同体位放疗致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分析。方法2018年1月—2020年6月便利选取120例接受放射治疗的盆腔肿瘤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以回顾性分析法了解70例仰卧位放射治疗与50例俯卧位放射治疗对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的影响。结果70例接受仰卧位放射治疗的盆腔肿瘤患者中共有44例(62.9%)出现放射性直肠炎。50例接受俯卧位放射治疗的盆腔肿瘤患者中共有17例(34.0%)出现放射性直肠炎。盆腔肿瘤经放疗后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与照射体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27,P=0.004),且不同照射体位放射治疗引起的放射性直肠炎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10,P<0.001)。放射性直肠炎发生与不同原发肿瘤、肿瘤的N分期及M分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性别、年龄、BSA、照射剂量、肿瘤的分化程度及T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放射性直肠炎发生与否为因变量,将相关参数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后发现照射体位(P=0.008)、原发肿瘤类型(P<0.001)、N1相对于N0分期(P=0.037)是影响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的因素。结论盆腔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易引起放射性直肠炎,俯卧位更有利于减少和减轻放射性直肠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肿瘤 放射治疗 放疗体位 放射性直肠炎
下载PDF
盆腔肿瘤出现“纤维血管间隔”的CT鉴别诊断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伟超 张岳 +3 位作者 林紫晴 张婧 秦鑫 冯奕斌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7期1266-1270,1283,共6页
目的 探讨盆腔肿瘤出现“纤维血管间隔”的CT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CT增强出现“纤维血管间隔”盆腔肿瘤的临床和CT资料,总结其CT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15例均女性、单发,术前均行CT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其中,卵巢... 目的 探讨盆腔肿瘤出现“纤维血管间隔”的CT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CT增强出现“纤维血管间隔”盆腔肿瘤的临床和CT资料,总结其CT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15例均女性、单发,术前均行CT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其中,卵巢无性细胞瘤7例,年龄均〈20岁;平扫3例密度均匀,无明显坏死、囊变,各2例病灶内分别间杂小斑片状、条片状坏死,5例病灶内见小斑点状、小条状钙化,增强后动脉期均呈轻度强化(CT值净增值范围:3-20HU,中位数:6HU),静脉期及延迟期轻度延迟强化;内胚窦瘤5例,其中,4例年龄〈20岁,1例41岁;平扫3例呈囊实相间“蜂窝状改变”,各1例中央分别见大片状坏死、囊变,增强后动脉期均呈轻度强化(CT值净增值范围:3-13HU,中位数:7HU),静脉期及延迟期轻度延迟强化,部分“蜂窝”范围缩小;浆膜下肌瘤2例,阔韧带肌瘤1例,年龄均≥46岁;平扫密度欠均匀,内夹杂斑片状低密度影,略呈“地图样”改变,1例病灶外周见多发、小斑点状钙化影,增强后动脉期呈中度强化(CT净增值分别为:74HU、40HU、58HU),静脉期及延迟期轻微下降;各2例、1例内胚窦瘤伴邻近淋巴结、盆腔转移,1例侵犯邻近输尿管;仅1例卵巢无性细胞瘤出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3例内胚窦癌血清AFP、4例无性细胞瘤血清β-HCG明显升高。结论 盆腔肿瘤出现“纤维血管间隔”并不仅仅见于卵巢无性细胞瘤,还可见于内胚窦瘤及少数浆膜下/阔韧带肌瘤,其CT表现各有特点,综合分析,结合年龄及癌标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血管间隔 盆腔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盆腔肿瘤术中盆底腹膜重建困难时骶前残腔的处理对策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锦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3年第4期504-507,共4页
目的:探讨盆腔肿瘤术中盆底腹膜重建困难时骶前残腔的处理。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收治的45例盆腔肿瘤患者临床资料,45例患者行肿瘤切除后由于盆底腹膜无法封闭,采用大网膜盆底铺垫或盲肠/子宫填充或肛门... 目的:探讨盆腔肿瘤术中盆底腹膜重建困难时骶前残腔的处理。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收治的45例盆腔肿瘤患者临床资料,45例患者行肿瘤切除后由于盆底腹膜无法封闭,采用大网膜盆底铺垫或盲肠/子宫填充或肛门后弧形切开骶前填塞纱垫,从而消除骶前残腔。结果:本组患者术后无1例出现由于肠管坠入盆底造成肠梗阻的发生;1例出现尿瘘,1例出现会阴部感染,2例出现腹腔积液,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本组患者无1例死亡。结论:采用大网膜盆底铺垫或盲肠/子宫填充或肛门后弧形切开骶前填塞纱垫的方法,消除了骶前残腔,是预防肠管坠入盆底形成肠梗阻的有效方法,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肿瘤 大网膜盆底铺垫 盲肠 子宫填充 纱垫填塞
下载PDF
核磁共振扫描弥散加权扫描对诊断与检出盆腔肿瘤患者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佳梅 陈雅丽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第21期63-66,共4页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扫描弥散加权扫描对盆腔肿瘤患者的诊断与检出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本院所收治的60例盆腔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全部患者均接受核磁共振扫描及弥散加权扫描,分析检查结果。结果:全...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扫描弥散加权扫描对盆腔肿瘤患者的诊断与检出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本院所收治的60例盆腔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全部患者均接受核磁共振扫描及弥散加权扫描,分析检查结果。结果:全部21例恶性肿瘤患者中,15例患者为宫颈腺癌,3例患者为直肠癌,3例患者为子宫腺瘤。恶性肿瘤患者的T1WI均表现为略低或者等低信号,而T2WI则表现为等高或者略高信号,DWI则表现为高信号。全部39例良性肿瘤中,27例患者为卵巢囊肿,12例患者为子宫肌瘤,T1WI均表现为略低信号,卵巢囊肿患者的T2WI、DWI均表现为高信号,而子宫肌瘤的T2WI则表现为低信号,DWI表现为等信号。恶性肿瘤患者的ADC测量值为(1.55±0.41)×10^(-3)mm^(2)/s,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患者的(1.32±0.08)×10^(-3)mm^(2)/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核磁共振扫描弥散加权扫描能对盆腔肿瘤进行准确诊断和检出,并为鉴别良恶性肿瘤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弥散加权扫描 盆腔肿瘤
下载PDF
阴道彩色多普勒对妇科盆腔肿瘤闭孔淋巴转移的诊断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海华 鞠敏 +2 位作者 周施丽 匡莉 陈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1期141-143,162,共4页
目的:探究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妇科盆腔肿瘤闭孔淋巴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到我院进行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清扫术的妇科盆腔肿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 目的:探究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妇科盆腔肿瘤闭孔淋巴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到我院进行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清扫术的妇科盆腔肿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闭孔淋巴结是否转移进行检查,对照组采用B超对患者闭孔淋巴结是否转移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检查的准确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检查结果中显示,转移的为14例,无转移的为29例,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检查结果中显示,转移的为5例,无转移的为36例,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检查的正确率为95.3%,而对照组检查的正确率仅为81.4%,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u=4.0737,P=0.0436),观察组患者检查后的满意率为90.7%,而对照组的满意率为79.1%,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u=2.7051,P=0.0068)。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妇科盆腔肿瘤闭孔淋巴转移的诊断准确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 盆腔肿瘤 闭孔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CT引导穿刺活检诊断骨盆肿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智勇 张志勇 赵旭婷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第03X期4-5,18,共3页
目的:评估CT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骨盆肿瘤的临床研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6年2月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42例骨盆肿瘤,患者经扫描定位,选择最佳进针层面与路径,采用11G骨活检针或16G软组织同轴套管全自动活检针,局麻... 目的:评估CT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骨盆肿瘤的临床研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6年2月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42例骨盆肿瘤,患者经扫描定位,选择最佳进针层面与路径,采用11G骨活检针或16G软组织同轴套管全自动活检针,局麻后将穿刺针刺入病灶,获取足量病理组织标本,10%甲醛固定或新鲜标本,送病理科检查。结果:42例患者都安全穿刺至病变部位取出相应的病理标本,穿刺活检准确率、成功率100%;经手术及对患者进行随访后,病理学检查确诊率95.2%,其中1例穿刺活检病理畸胎瘤手术后病理为粘液腺癌浸润,1例穿刺活检病理多形性横纹肌肉瘤手术后病理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其余穿刺活检病理与手术后病理一致。结论:CT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骨盆肿瘤准确、安全、有效,且并发症极少,对解剖较深、结构复杂,血管组织丰富的骨盆肿瘤尤为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穿刺活检 骨盆肿瘤
下载PDF
盆腔肿瘤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楠 南永刚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24期20-21,共2页
目的分析盆腔肿瘤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找出误差原因,以提高放疗准确度。方法将我院接受调强放疗的盆腔肿瘤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热塑膜使患者处于仰卧位,按系统设计计划放疗,每周拍摄靶区位置确认片,并与原计划靶区拍摄片进行对比... 目的分析盆腔肿瘤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找出误差原因,以提高放疗准确度。方法将我院接受调强放疗的盆腔肿瘤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热塑膜使患者处于仰卧位,按系统设计计划放疗,每周拍摄靶区位置确认片,并与原计划靶区拍摄片进行对比,测量摆位误差。结果 77例患者共拍摄310张验证片,与原计划靶区影像图骨性标志进行配准比较,结果显示,Z轴误差高于Y轴及X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方向摆位误差均以<3 mm最为多见,Z轴摆位误差在≥3mm之间的患者明显高于X轴及Y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肿瘤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可能与患者原因、设备精度及操作误差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工作中需积极做好质控,以减少误差,提高放疗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肿瘤 调强放疗 摆位误差
下载PDF
妇科盆腔肿瘤患者术中两种不同体位摆放及管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彬 冯建萍 +2 位作者 张倩 傅士龙 胡根花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22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体位对妇科盆腔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截石位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将行妇科盆腔恶性肿瘤手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试验组应用马镫形多功能腿架,并记录手术前平卧位(T;)、摆放截石位稳定后即刻(T;...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体位对妇科盆腔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截石位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将行妇科盆腔恶性肿瘤手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试验组应用马镫形多功能腿架,并记录手术前平卧位(T;)、摆放截石位稳定后即刻(T;)、1 h调整体位稳定后即刻(T;)、2 h调整体位稳定后即刻(T;)、手术结束时恢复平卧位稳定后即刻(T;)时的下肢静脉压,记录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和皮肤受压情况等。对照组采用手术床配套的传统腿架,术中不改变截石位腿架高度,记录对应时间点的相关参数。结果2组下肢静脉压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比较,T;~T;试验组和对照组下肢静脉压均有所增加,但试验组下肢静脉压增加幅度较小,稳定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摆放截石位且手术时长大于2 h的患者,应用马镫形多功能腿架,并在术中动态调整体位,能减轻对下肢静脉压的影响,预防深静脉血栓,降低因截石位引起的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肿瘤 下肢静脉压 体位 截石位 压力性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